閱讀讓我感受到了文學(xué)的魅力和力量。讀后感應(yīng)該盡可能準(zhǔn)確地表達(dá)我們對作品的觀點和評價,避免主觀臆斷或片面理解。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和參考。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一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來評價北宋其實也不為過。履歷過”清明上河圖“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鐵蹄的摧殘。易安,就是在如許一個時代里尋尋覓覓,獨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將易安的人生分為四個階段。少女閨中時情竇初開,春心萌動,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門回顧,卻把青梅嗅“的顧盼生姿;嫁為人婦時,情深意切,藕斷絲連,便就有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魂牽夢縈;中年逃難時流浪失所,窮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哀怨愁腸;老年末年獨守空院,學(xué)無所傳,便就有了”尋尋覓覓,冷冷僻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黯然神傷。
易安一生坎坷,在其時的封建社會下頑強生存。其時不允許一個有文化的女人處于社會思惟的制高點,所以李清照被史冊記實”不守晚節(jié)?!翱墒俏蚁?,也恰是這些,這些家破人亡,江山破裂,鑄就了一個李清照。倘若沒有一絲苦,易安永遠(yuǎn)就糊口在蜜罐里,那么也許她只會寫一些女兒家談情說愛的詞了?,F(xiàn)在捧起易安的詞靜靜含英咀華,會讀出一個王朝的動蕩,一個家族的'盛衰,還有一位才華絕世的女詞人的喜與愁。
在我看來,易安許沒有西施貂蟬沉魚落雁的容顏,沒有木蘭驍勇善戰(zhàn)的本領(lǐng),沒有呂后武帝的強勢霸氣。但易安,在中華三千年中,沒有任何女人的才華是比得上的,沒有她任意的文筆,沒有她審視全國的胸襟,沒有她的苦楚,沒有她的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這個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與岳飛陸游比肩,與星辰日月爭輝,她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易安,這個亂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動蕩的北宋,卻在后世千千萬萬文人騷人心底暗自發(fā)芽。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二
愛你!敬你!
讀完《把欄桿拍遍》,印象本站最深的是《亂世中的美神》。
以前,不喜歡李清照的詞中說不完道不盡的“愁”。直到我讀到《亂世中的美神》,我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經(jīng)歷、心理歷程,才深深喜歡上這位詞人。
她生于亂世前,在亂世中孤獨的面對家國的破碎、無人理解的家國情懷,卻從未被生活的打擊所磨滅。她從小滿腹經(jīng)綸,錦衣玉食的長大,在家族沒落與家庭破碎中心生憂愁與無盡悲痛。即使如此,她心中始終有一團(tuán)想要拯救家國的愿望。
她身為一名女子,情絲不斷,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即使會遍體鱗傷;她身為一名女子,憂國憂民,敢于面對世俗的壓力,為抗金發(fā)出呼喊。我將視她為我最崇拜上午偶像,勝過李白、杜甫。
她身處的社會,對于女性,不認(rèn)同她的“才藻”,不欣賞她的才華。在世界所有親人時,她也在堅持。堅持什么?堅持女子可以有才有情,堅持宋朝應(yīng)該面對京人,而非躲避。
我認(rèn)為,女子不比任何男子差。生于亂世的林清照,再往前,生于盛唐的武則天,她們都有才有情。從前社會中的如此女子,可真是我寥若晨星。
美神,美在何處?美在外表,也美在心靈。她受文學(xué)熏陶,受亂世煎熬。她心中依然不隨波逐流。真的就如《楚辭》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她也如《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她的心靈是如此的高潔。
我也想像李清照一樣,不想被世俗的枷鎖所束縛。
她的愁,我終于明白。她愁的是家,是國,亦是亂世。她遭受世人的不認(rèn)可,心中的愁苦無法訴說。她記愁于詞中,短短數(shù)句,寥寥幾筆,依然是那難言也無法言述的愁。
我喜愛梁衡寫下的《亂世中的美神》。她引用諸多李清照的詞,用前期的生活美滿來襯托后來的顛沛流離,由此再寫出李清照的不屈意志,偉大靈魂。
關(guān)書,望天,心中想著李清照這位女詞人,不禁感慨:時代給予了她諸多幸福,又給予了她更多的苦難。她歷經(jīng)亂世,心中為朝廷、為國家分憂的抱負(fù),終不實現(xiàn)。
時代成就李清照,在開放了的社會,我堅信會有更多的李清照。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三
她,是亂世中的美神。她,是古代文學(xué)史上登峰造極的女性。她,是我欽佩的女性——李清照。
李清照從小受到文學(xué)的熏陶,飽覽父親的藏詩。她沒有和普通女子那般嫻熟針繡,靜待出嫁。在這期間,她的文學(xué)造詣有了很大的飛躍。在《點絳唇》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一個靦腆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李清照又有才又有情,她學(xué)富五車,詞動京華,大氣如虹,在封建宋朝,她有了最幸福的婚約,與趙明成情投意合,這可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啊!在這里,李清照有太多的歡樂與幸福,才有了《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可好景不長,1129年,趙明成危急病亡,李清照如風(fēng)中的蘆蕩,搖搖欲墜。宋朝的結(jié)束,對她如同噩耗一般,她開始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李清照的后半生顛沛流離,四處逃亡。因身邊攜帶有沉重的書籍文物,她一直苦苦堅持著。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啊。這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感慨。
在梁先生的散文中,我看到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曲折,她卻如同寒梅一樣傲立于世。她悲慘的一生,超越了時空的心境。
在項羽當(dāng)年兵敗自刎處吟下了千古絕唱:“生當(dāng)人中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然而,她的精神之力,蓋超外貌之美,才智之強,是一種震撼,一種導(dǎo)引與向往。而作為詞人的李清照在精神之力上足超乎與常人。然而她亦不缺乏外貌之美與才智之強,甚至可以說,她是一個完人。但在那個年代,她并沒有給世人帶來震撼。因為她是女子,她根本不需要精神之力,也不需要才智之強。美貌如花就足夠了。
“天接云濤連小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暮,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殷勤問我,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命暮年竟有如此豪情!是的,李清照一生好勝,柔弱的外表下,藏斂著大鵬那高飛的羽翼,這是才女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女人僅有的狹窄空間里,爭出自己的天高地闊,哪怕肉身倒塵伏埃,也不肯把獨立的靈魂和飛揚的心性輸出去。
不過,我們后人真的應(yīng)該好好感謝李清照,她不僅讓我們擁有了永遠(yuǎn)享受無窮的李詞珍品,更讓我們在精神領(lǐng)域感受到了一次震撼,一次沖擊,猶如醒壺灌頂,讓我們敞開心扉,以快樂之心接納世間真善美,以勇敢之懷來容納不公與苦難。李清照生不逢時,悲哉,悲哉。但在我們后人心中作為女中豪杰,作為美神的她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心靈的慰藉吧!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四
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的女人中,有兩個最偉大。一個是在政治上取得空前成就的武則天。另一個就是獨步文壇的李清照。
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一個小女孩悄然誕生了。她就是后來傲視文壇、才壓須眉的李清照。
是名門閨秀,善文學(xué)。
家庭影響: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zhì)高貴。而文學(xué)藝術(shù)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xì)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
李清照經(jīng)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fēng)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怨王孫》兩首詞,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
李清照一生跨了南北宋兩個時代,屬南渡詞人,
出名門豆蔻即把才華顯
前期作品多寫閨情相思,表現(xiàn)對愛情的向往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熱情明快。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結(jié)良緣恩愛伉儷比翼飛
就在李清照18歲的時候,家里人把她嫁給了一個翩翩少年郎趙明誠。趙明誠是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對金石圖書頗有研究,學(xué)識淵博。
不久,趙明誠就出仕為官了。由于不便帶夫人同行,倆人不免要作暫時的離別。因離別而產(chǎn)生愁緒。李清照把它也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里了。一首《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鑒賞: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重在寫別后的相思之情。上闕雖沒有一個離情別緒的
字眼,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
大觀元年(公元1107)三月,奸臣蔡京取代了趙明城的父親。趙家失勢。趙明誠失官,返回青州故里。夫妻二人團(tuán)聚了。
《醉花陰》最有故事性。詞是這樣寫的“薄霧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瘦。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重陽》,以表相思之情。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fēng)黃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非常的感動,發(fā)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清照的詞雜于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自嘆不如。
這首詞的上片是詠節(jié)令。首句寫天氣,更是寫心境?!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詞的一開篇就清楚地點出一個“愁”字。天空中薄霧濃云,越壓越低該如何打發(fā)這長長的白晝呢?詞人在“晝”前冠一“永”字,顯現(xiàn)出主觀感受。重陽時節(jié)本應(yīng)是秋高氣爽,長天白云,可是詞人所處的這個重陽節(jié),卻從早到晚都天氣陰沉,籠罩著蒙蒙的霧氣、濃濃的陰霾;本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可是丈夫又遠(yuǎn)在他鄉(xiāng),值此沉悶的天氣,不由得使人心情郁悶、愁腸百結(jié),詞人巧妙地借天氣的陰沉來襯托人物心情的憂郁,用香爐中瑞腦香的燃燒來刻畫人物心緒的無聊,把外部環(huán)境與內(nèi)心情感巧妙地融和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領(lǐng)略著獨守空閨的妻子思念遠(yuǎn)方丈夫的深切而熾烈的情感。這里以景襯情,用語自然、和諧,而情感的抒發(fā)則真切、含蓄、凝重。當(dāng)鋪陳已具之后,筆鋒微轉(zhuǎn)“佳節(jié)又重陽”即“又重陽佳節(jié)”?!凹压?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佳節(jié)時本應(yīng)該夫妻團(tuán)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一個“又”字,道出一聲驚嘆,這就表明,丈夫出門已超過一年。整整一天,詞人都沉浸在對丈夫的思念中?!鞍胍箾龀跬浮币痪?,尖新在一“透”字。它分明暗示了詞人的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眠的形態(tài)。
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fēng)習(xí)。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yuǎn)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澳啦讳N魂,帝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詞人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fēng)把簾子掀起,頓時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啊叭吮赛S花瘦”的“瘦”與最初一句的“愁”遙相呼應(yīng),相輔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jié)果,貫穿全篇的愁緒到這里用一個“瘦”字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xiàn)。這首小詞中“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為千古名句。
靖康恥痛失夫君成單影
也許是上天也在妒忌這美滿的婚姻。美好的時光卻因為一場千古浩劫而中斷了。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入侵,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擄走了徽、欽二帝。北宋就此滅亡。趙明誠的母親也在這多事之秋逝去。于是夫妻二人南下奔喪。眾多的書籍和古籍無法攜帶,只好留在青州。可是等他們一走后,金兵就攻陷了青州。那些留下的書畫古器全毀于兵火之中,什么都沒有留下。
面對山河破碎的局面,李清照寫下了《烏江》一詩“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現(xiàn)出了在國破家亡時的豪邁氣概和錚錚鐵骨。
就在辦好喪事不久,趙明誠接到圣旨,讓他為官出任湖州。當(dāng)時天氣非常炎熱。趙明誠冒暑急馳。到后就生病了。李清照聽后心急如焚。由于趙明誠自己也急,就亂吃了些驅(qū)熱的寒性藥。結(jié)果是加重了病情。等李清照趕到時,趙明誠已是病入膏肓。最后終于拋下自己心愛的妻子,撒手人寰了。
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dāng)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xiāng),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晚年后的李清照,一直就寄居在杭州的弟弟家里。在那里,她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作。不過,表達(dá)的都是悲涼之感。
公元1155年,這位偉大的女詞人離開了人世。享年71歲。
李清照在中國古代的女性中是出類拔萃,卓爾不凡的。正因為如此,在她誕辰900周年時,把她的名字用來命名了月球上的一組環(huán)行山脈。她的名字將和明月同輝。用她潔白如銀的清光永照人間。
李清照詞風(fēng)婉約,她的藝術(shù)特征表現(xiàn)在:1鄙樸謔闈樵煬場k善于把強烈的感情熔鑄在藝術(shù)形象里,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她還善于從描繪一段情節(jié)、一個思想曲折中,顯示出感人的意境來。2痹煊鍇誠孕縷?。喇屢曪鸭s惹誠宰勻唬又新奇魂麗,富于表現(xiàn)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李詞的音節(jié)和諧,流轉(zhuǎn)如珠,富有音樂美。
李華芳
[李清照--一個萬古愁心的亂世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五
讀梁衡《亂世中的美神》,掩卷長思,最觸動我的是文中的一句話“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是的,與其說婚姻的痛苦和生活的流離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無奈和悲苦,不如說來自于心靈深處的孤獨才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
一個處在“才藻本非女子事”時代的女子,就算她學(xué)富五車,詞動京華,她不思相夫教子,不慕富貴榮華,在顛沛流離中,還奢想關(guān)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yè)。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托,學(xué)無所傳,別人看她如同怪異。她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
她也曾出身文人清流之家,精神世界豐富,愛情美滿,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優(yōu)美清麗的詩文。然則【】前半生有多幸福,后半生就有多痛苦。宋失中原后,四處流亡;在知心丈夫離逝后,鼓起勇氣再婚,哪料得對方是個“扒手”,盯著她的文物,最終落得文物被賊人盜走,吃了兩年的牢飯,且老后文采無人繼承。她的一生好像是在錄一檔叫《如何愁垮一代才女》的節(jié)目。一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道盡她內(nèi)心無盡的愁苦。她的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個時期的女性也是悲哀的,被封建思想禁錮得像個“木頭人”。連愛國詩人陸游都認(rèn)為孩童這句“才藻非女子本站事也”說得很好,如今就算隔著紙和時代,我都感到一陣涼意,更何況一生以才自傲的李清照。我想,若李清照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長”,亦或像朱德《回憶我的母親》中的“母親”,那她或許在艱難的生活中想的便是如何掙扎求生,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身為女子,才華似乎就是她的原罪。
在那個時代,李清照便是“一個孤獨的覺醒者”,她不甘于走世世代代的人為女子規(guī)劃好的人生道路,她不愿隨波逐流,她渴望超脫世俗,她追求人格的平等和尊嚴(yán)。就難免會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痛苦與孤獨。這是她個人命運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古今中外,女子的路走得就并不容易,在中國尤其艱難。這讓我想起兩位了不起的女子,一是秋瑾,她的婚姻非常痛苦,卻一生都在為女子獨立、平等、尊嚴(yán)和當(dāng)時的社會抗?fàn)?;二是?chuàng)辦了全免費女子高級中學(xué)的張桂梅,平凡樸實堅韌的她給了無數(shù)農(nóng)村女童知識與希望,改變了她們的命運。男女平等,現(xiàn)在人們認(rèn)為是件理所當(dāng)然的事,其實是無數(shù)人抗?fàn)幍慕Y(jié)果。李清照,還有無數(shù)和她一樣淹沒在塵埃里的才女們,沒有等到這個時代。
我喜歡梁衡的文章,并不只是喜歡文章的詞藻,而是更喜歡他總能站在高處思索這歷史長河里的風(fēng)雨,這是我喜歡此文的意義。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六
在風(fēng)雨中飄搖數(shù)千年,其間涌現(xiàn)出的才人不計其數(shù),或是藏書千萬的背景,或是現(xiàn)實殘酷的一課,或是自是胸中有丘壑,造就了他們的無與倫比的才情。而在以往的封建社會中,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或許吧,因為連李清照都逃不開這樣的歷史軌跡。
李清照,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師人提到她,人們往往會想到“愁”這一字??墒牵苍怯羞^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待字閨中的羞澀年華,新婚過后的甜蜜時光。
可是,金兵的入侵,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生生地將這些如夢般美好的泡沫破掉。夫君得急病過世后,她也想靠自己活下去,帶著珍貴的歷史文物與尚未完成的著作,但事與愿違。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混亂年代,她一介女流,如何生存。所以,她屈服了,她改嫁了。
后來的后來,獨留她一人,隨身的物品也被掠走。她一人在大門之前,一位極其聰明的女孩走過,李清照想將畢生的學(xué)問傳授給她,未料她得到了一個令她一陣暈眩的答案,至此心已死。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七
我思索著,思索著,到底是什么能打破時空的阻隔,給靈魂注入最珍貴的養(yǎng)料?直到我再次讀到舒婷的那首小詩: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哦!我終于明白了,你們用看似柔弱的脊梁,無私地?fù)纹鹆酥袊募沽?,而撐起這脊梁的,是一份對人民的關(guān)懷,是一份對社會的責(zé)任,是一份對大義的堅守!透過亂世風(fēng)雨,我看見了那個尋覓救民之路的美神身影。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八
天公不作美,讓李清照身處宋朝,在那種時時逃亡、混亂的年代,像李清照這樣的女詞人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認(rèn)為真正是多余的,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國愁、情愁、學(xué)業(yè)之愁事事愁,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這是人們對她的評價,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謝梁衡先生的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清照。讓我在另一個時代猶如親眼所見一般,看到宋朝有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為國家,為文學(xué)生活著。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時傷事,我們所接觸到的詞也多是描繪孤獨或是相思之苦。通過文章更讓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時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被仨g,盡顯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倚門窺視,卻要借青梅香氣掩飾自己的羞怯。寥寥幾筆將李清照的少女情態(tài)勾勒地淋漓盡致。年少時的她如常人女兒家一樣,天真快樂。很難相信多年之后的《聲聲慢》出自這樣的明麗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貴,卻不貪圖享樂,慨嘆世事。在封建社會,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詞人李清照的才華注定使她孤獨一生。
與“花間派”的閨怨詞不同,李清照的詞,前期清新秀麗宛然曲折;后期,雖凄婉黯然,卻感嘆國家大事。
使李清照詞風(fēng)變幻的因由,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皣?、家亡、夫死”一連串的打擊使天真爛漫的李清照墜入無限的愁苦之中“怎一個愁字了得!”。然而,她卻沒有頹廢,改嫁后,面對丈夫的拳腳相加,她將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剛烈的性情和堅持獨立的人格在現(xiàn)代仍值得我們贊賞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fēng)浪中無助地飄搖?!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說的便是她清明的風(fēng)骨,可奈何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線,這螢燭之光照不亮封建社會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懷大志,一介女流仍堅持獨立;從她愁緒漫卷的詞里溢出她超塵脫俗的品格和心靈之美。在車水馬龍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緒”之美撫平了我們躁動的心。千年后的今天,驀然回首。依稀能望見那佇立的美神,從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聞得一首《聲聲慢》。尋尋覓覓。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來評價北宋其實也不為過。經(jīng)歷過”清明上河圖“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鐵蹄的摧殘。易安,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里尋尋覓覓,獨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將易安的人生分為四個階段。少女閨中時情竇初開,春心萌動,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顧盼生姿;嫁為人婦時,情深意切,難舍難分,便就有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魂牽夢縈;中年逃難時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哀怨愁腸;暮年獨守空院,學(xué)無所傳,便就有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黯然神傷。
易安一生坎坷,在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下頑強生存。當(dāng)時不允許一個有文化的女人處于社會思想的制高點,所以李清照被史書記載”不守晚節(jié)?!暗俏蚁?,也正是這些,這些家破人亡,山河破碎,鑄就了一個李清照。倘若沒有一絲苦,易安永遠(yuǎn)就生活在蜜罐里,那么也許她只會寫一些女兒家談情說愛的詞了。如今捧起易安的詞靜靜含英咀華,會讀出一個王朝的動蕩,一個家族的盛衰,還有一位才華絕世的女詞人的喜與愁。
在我看來,易安許沒有西施貂蟬沉魚落雁的容顏,沒有木蘭驍勇善戰(zhàn)的本領(lǐng),沒有呂后武帝的強勢霸氣。但易安,在中華三千年中,沒有任何女人的才華是比得上的,沒有她恣意的文筆,沒有她審視天下的胸襟,沒有她的凄涼,沒有她的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這個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與岳飛陸游比肩,與星辰日月爭輝,她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易安,這個亂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動蕩的北宋,卻在后世千千萬萬文人墨客心底暗自發(fā)芽。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你雖不是須眉男兒,卻有生當(dāng)人杰、死為鬼雄的壯志豪情。你是風(fēng)雨亂世中搖曳著獨特之美的傲骨奇葩,閃爍著凄涼的美麗,劃過歷史長空。
春寒料峭,露濃花瘦,蹴罷秋千,香汗輕濕羅衣??腿说?腳步聲凌亂了少女嬌羞的心湖,欲見還羞,只好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想來,少女時代,詩卷墨香的汁液定將你滋潤得外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
沉香裊裊中,臨窗研磨,紅箋小字,此情深處,訴不盡相思濃濃。有多少良辰美景虛設(shè),你的心煙鎖秦樓,唯有樓前流水,懂得你被思念浸透的心,懂得你凝眸時添的一段新愁。佳節(jié)又重陽,一杯淡酒,一懷愁緒,滿腔幽怨,減了玉肌,瘦了紅顏。征鴻過盡,萬千相思難寄,惟有暗香盈袖。
烽火硝煙,鼓角爭鳴,金兵的鐵蹄踏碎了大宋子民的幸福。你柔弱的身軀,在逃亡中顛沛流離,飽受摧殘。加之愛夫染病新亡,卷帙浩繁的書籍、金石拓片散失過半,戰(zhàn)亂將你推入了深深的苦海,你就像一葉孤舟在風(fēng)浪中無助地飄搖。
長夜如盤,風(fēng)雨如晦。心浸在三更的夜雨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撫平你千瘡百孔的傷痕累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風(fēng)鬟霜鬢,容顏憔悴,大宋山河支離破粹。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將這漫天愁緒抽絲剝繭地細(xì)細(xì)紡織,把一世煙愁化為絕世之美,一首首詞作珍品光輝璀璨,使世人于哀怨纏綿之中品讀執(zhí)著堅韌的巾幗之美。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二
上初中時,語文課前有推薦名家名篇的環(huán)節(jié),當(dāng)時有位同學(xué)在課前推薦李清照。在她的眼里,李清照是一個值得佩服,但命運坎坷的女子。她的詞和整個人都流露出一種凄婉的特質(zhì)。之后我一直很想了解這位女詞人,但一直沒有時間。
今天的閱讀課上,品讀了《李清照——亂世中的美神》這篇文章。我認(rèn)識了不一樣的李清照。我知道了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她天真無邪,秀發(fā)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她出自于書香門第,自小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訓(xùn)練?,F(xiàn)雖無李清照的相貌傳下來,但我己然看到一個清新脫俗的少女在一筆一劃地寫著小詞。
李清照擁有堪稱完美的愛情,卻無完整的婚姻。他——趙明誠受到了上天的眷顧,他有一個日日思念他的妻子。門當(dāng)戶對的愛情開出了美麗的花。他倆切磋詩意,卻讓趙明誠自嘆不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以歡樂和思念為主。
趙宋王朝在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金兵的禍亂殃及舉國上下。南渡第二年,趙明誠所守的城發(fā)生叛亂,令人不齒的是,他并沒有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用繩子縋城逃走。李清照為夫君所羞恥,在烏江前吟下千古絕唱。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隨后,李清照的悲慘信命運開始了。夫君趙明誠在1129年急病而亡。她再婚又離婚。遭受了心靈上的巨大打擊,甚至被人稱為“不終晚節(jié)”。她追隨帝君流浪,流浪中的顛沛她獨自承受。她的孤獨超越時空,讓人憐惜。李清照甚至找不到繼承人?!安旁宸桥邮乱病蓖磽袅怂男撵`。
她雖是女子,卻有報國志,她書寫了不知道多少詩詞有關(guān)報國。而她的愁更是通過一首《聲聲慢》噴薄而出。她是悲劇的,僅因為她是一個生在封建時代的女人,她處在社會的底層,卻又處在社會思想不通的制高點。
她是平凡的,孤獨的。 她的歡樂集中在前半生,她帶著愁度過了后半生,而她卻也永遠(yuǎn)是那屹立在亂世中的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三
世間不只黑白兩色,每一種色彩,都成為這世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好與丑陋本就是共生體,每一份美好,都是血染的亂世之花。
傳說中,櫻花本只有白色,是武士的鮮血將其染紅,樹下的尸體越多,花開得就越美、越燦爛。
如果追憶往昔繁華,會發(fā)現(xiàn)那最燦爛的文化之花,往往生于亂世,不說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在亂世中孕育的。
我們都對亂世抱以偏見,卻忘記了正是因為是亂世,才會有更多的自由,才允許老子能騎青牛出關(guān),孔子能周游列國講學(xué),韓非能接受秦王青睞。盛世之花是溫室中長大的,美麗卻脆弱,只有亂世的磨礪,亂世的自由天地,才能讓思想之花絢麗,不朽。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偉大在黑暗的淤泥中潛藏,伸手入淤泥,才會明白沒了淤泥,偉大也無處去尋。
在最冷酷無情的戰(zhàn)場,可有人想到,會有人性之花盛開?二戰(zhàn)時期的歐洲戰(zhàn)場上,兩軍士兵在休戰(zhàn)時像朋友一樣交談,相互祈禱不要再開戰(zhàn),炮彈不要擊中彼此,而軍令一下,他們扣動扳機的手指,穩(wěn)健而有力。
也許看著很不可思議,但陳難寫給美惠子的信中的文字能讓人明白一些。“他們是代表兩種不同的力量粉碎自己?!边@封信寫在陳難哥哥陳懷民與日本士兵高橋憲一的飛機毅然相撞后,而陳難在信中表達(dá)的沒有人們想象的仇恨,而是對兩個家庭的惋惜,對兩國戰(zhàn)爭的痛恨,甚至對美惠子表達(dá)了同情。
這些是不能為今人想象的,但這才是真正的戰(zhàn)爭,冷血的背后會綻放人性之花,正是戰(zhàn)爭才讓人性之花得以存在、更顯奪目。
原來美好與丑陋必然共存,因丑陋而愈加美好,亂世之花,生在亂世,不曾自哀。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四
在風(fēng)雨中飄搖數(shù)千年,其間涌現(xiàn)出的才人不計其數(shù),或是藏書千萬的背景,或是現(xiàn)實殘酷的一課,或是自是胸中有丘壑,造就了他們的無與倫比的才情。而在以往的封建社會中,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
或許吧,因為連李清照都逃不開這樣的歷史軌跡。
李清照,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師人提到她,人們往往會想到“愁”這一字。可是,她也曾是有過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待字閨中的羞澀年華,新婚過后的甜蜜時光。
可是,金兵的入侵,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生生地將這些如夢般美好的泡沫破掉。夫君得急病過世后,她也想靠自己活下去,帶著珍貴的歷史文物與尚未完成的著作,但事與愿違。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混亂年代,她一介女流,如何生存。所以,她屈服了,她改嫁了。
后來的后來,獨留她一人,隨身的物品也被掠走。她一人在大門之前,一位極其聰明的女孩走過,李清照想將畢生的學(xué)問傳授給她,未料她得到了一個令她一陣暈眩的答案,至此心已死。
才藻非女子也......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五
什么是悲劇?什么是極致的痛苦?當(dāng)然不是永遠(yuǎn)地呆在了天堂,也不是永遠(yuǎn)地呆在了地獄,而是一瞬間由天堂落入了地獄。這無可預(yù)料的落差,令人措手不及。在必然的驚慌失措后,是必得的掙扎、體味、感嘆、唏噓......這是在我讀了梁衡的《亂世中的美神》后的第一個感慨。
一年一度,紅顏開成了黃花,這是每個女人都會經(jīng)歷的,這本沒有什么可特別悲戚的。若能咀嚼著往日的塵煙,帶著看慣離亂承合的淡定優(yōu)雅地老去,也不失為一種更容易令人折服的美。呵~只是話易說,事難做。也許這只是旁觀者無關(guān)痛癢的自以為是。
試想,一個外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才氣逼人的妙齡女子,一懂得愛就被愛所寵,聽?wèi)T了他人誠摯的贊譽,享盡了生活的閑適與甜美,世間的煙塵似乎都刻意地遠(yuǎn)遠(yuǎn)地避她而去,生怕沾染了這個人間的精靈??赏蝗挥幸惶欤庾宓蔫F騎踏破了所有的安寧與閑靜,滾滾煙塵、天翻地覆后,留于她的只是樹倒窩散、國破家亡。
一翻顛沛流離后,面對此情此景,當(dāng)她再回顧以往那“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的無憂無慮的少女時光,以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幸福甜美的婚后生活時,我不知道從容淡定從何而來。我只知道經(jīng)歷了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的她,再也吟不出“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帶著甜蜜的情愁與離愁的詩句;她所有的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的苦不堪言。她再也尋不回“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的心思,只得“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的心碎神傷。
到最后,生活的尖刀緊緊地抵住她的胸口,將她逼入墻角,滿面風(fēng)霜,形容憔悴的她,看著這物是人非的漂泊與流離,欲說還休,最后只道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梁衡對她的悲劇人生解釋為“上蒼欲成其名,必先奪其情”??晌覅s常常想這個浸染了滿懷愁緒,特立獨行的女子,應(yīng)該更希望自己永遠(yuǎn)遇不上那一年的“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我不知道誰愿意用自己近乎完美的幸福生活來換取身后那流芳百世的殊榮!
可惜,生命的軌道在那一年偏離了。
那一年,讓她的一生改變了。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六
她,是亂世中的美神。她,是古代文學(xué)史上登峰造極的女性。她,是我欽佩的女性――李清照。
李清照從小受到文學(xué)的熏陶,飽覽父親的藏詩。她沒有和普通女子那般嫻熟針繡,靜待出嫁。在這期間,她的文學(xué)造詣有了很大的飛躍。在《點絳唇》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一個靦腆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李清照又有才又有情,她學(xué)富五車,詞動京華,大氣如虹,在封建宋朝,她有了最幸福的婚約,與趙明成情投意合,這可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在這里,李清照有太多的歡樂與幸福,才有了《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可好景不長,1129年,趙明成危急病亡,李清照如風(fēng)中的蘆蕩,搖搖欲墜。宋朝的結(jié)束,對她如同噩耗一般,她開始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李清照的后半生顛沛流離,四處逃亡。因身邊攜帶有沉重的書籍文物,她一直苦苦堅持著。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啊。這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感慨。
在梁先生的散文中,我看到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曲折,她卻如同寒梅一樣傲立于世。她悲慘的一生,超越了時空的心境。
在項羽當(dāng)年兵敗自刎處吟下了千古絕唱:“生當(dāng)人中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天接云濤連小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暮,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殷勤問我,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命暮年竟有如此豪情!是的,李清照一生好勝,柔弱的外表下,藏斂著大鵬那高飛的羽翼,這是才女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女人僅有的狹窄空間里,爭出自己的天高地闊,哪怕肉身倒塵伏埃,也不肯把獨立的靈魂和飛揚的心性輸出去。
不過,我們后人真的應(yīng)該好好感謝李清照,她不僅讓我們擁有了永遠(yuǎn)享受無窮的李詞珍品,更讓我們在精神領(lǐng)域感受到了一次震撼,一次沖擊,猶如醒壺灌頂,讓我們敞開心扉,以快樂之心接納世間真善美,以勇敢之懷來容納不公與苦難。李清照生不逢時,悲哉,悲哉。但在我們后人心中作為女中豪杰,作為美神的她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心靈的慰藉吧!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篇十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時傷事,我們所接觸到的詞也多是描繪孤獨或是相思之苦。通過文章更讓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時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被仨g,盡顯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倚門窺視,卻要借青梅香氣掩飾自己的羞怯。寥寥幾筆將李清照的少女情態(tài)勾勒地淋漓盡致。年少時的她如常人女兒家一樣,天真快樂。很難相信多年之后的《聲聲慢》出自這樣的明麗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崩钋逭粘錾砀毁F,卻不貪圖享樂,慨嘆世事。在封建社會,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詞人李清照的才華注定使她孤獨一生。
與“花間派”的閨怨詞不同,李清照的詞,前期清新秀麗宛然曲折;后期,雖凄婉黯然,卻感嘆國家大事。
使李清照詞風(fēng)變幻的因由,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國破、家亡、夫死”一連串的打擊使天真爛漫的李清照墜入無限的愁苦之中“怎一個愁字了得!”。然而,她卻沒有頹廢,改嫁后,面對丈夫的拳腳相加,她將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剛烈的性情和堅持獨立的人格在現(xiàn)代仍值得我們贊賞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fēng)浪中無助地飄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說的便是她清明的風(fēng)骨,可奈何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線,這螢燭之光照不亮封建社會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懷大志,一介女流仍堅持獨立;從她愁緒漫卷的詞里溢出她超塵脫俗的品格和心靈之美。在車水馬龍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緒”之美撫平了我們躁動的心。千年后的今天,驀然回首。依稀能望見那佇立的美神,從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聞得一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
2下一頁@_@我是分割線@_@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23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