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資源和活動。通過教案可以提前預測和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小編整理了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請大家務必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一
“搭一搭”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一個內(nèi)容,它重在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
我所教的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但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我設計出由淺入深的教學層次,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fā)展。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jù)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
4、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難點:能根據(jù)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老師準備5個大立方體,每個學生準備5個小立方體
說教法和教學手段: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啟發(fā)式、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法,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
為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先觀察、想一想、畫一畫、擺一擺,再想一想、討論、操練、演示學具等方式學習知識,通過層層設疑,分析歸納問題,把握重、難點學習新知。
活動:觀察老師手中的物體,說一說它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觀察老師準備的物體(一個不完整的長方體),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了解一個物體的整體形狀,需要從不同的方位經(jīng)行觀察。
(一)從不同方向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
1、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的導言要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要認識的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2、引導學生:搭一搭,觀察,想一想,畫一畫
3、同桌之間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畫在方格紙上;
4、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生:被遮擋住了。)
6、老師小結
(二)根據(jù)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給出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有幾個這樣的立方體?(確定唯一性)
2、給出兩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符合兩個方向的立體圖形有幾個?
3、師: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回答)
4、老師小結。
1、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讓學生通過搭一撘畫出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
2、給出三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還原立體圖形。
學生談體會或收獲。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到熟讀成誦。
3、領會課文深刻的道理,教育學生做事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做到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警句引路,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生齊讀名言警句。
師:這兩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師:你都積累過哪些用文言文寫成的名言?背給大家聽聽。
生背誦積累的名言。
師:積累是學語文的好方法。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遺產(chǎn)與結晶,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很喜歡文言文,今天又給大家?guī)砹艘黄?/p>
師:知道這篇文章出自何處嗎?(《孟子》)通過預習,你對孟子有哪些了解?
生匯報資料。
師課件展示孟子簡介。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這篇經(jīng)典文章。(板書課題)“弈”字是生字,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書空練習。(生書空后齊讀課題)。
師:誰能單講這個“弈”字?那“學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在現(xiàn)代的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發(fā)音相同,長得又特別象,你知道是哪個字嗎?(生:是“神采奕奕”的“奕”字)對,就像我們今天的學習狀態(tài)一樣。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他們在下什么棋?(圍棋)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一個老人在教兩個人下棋,一人聽得很認真,另一個卻三心二意。
師:認真觀察插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那課文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把書打到46頁。
二、范讀引領,自瀆學文。
(課件出示:自瀆要求。)。
學生自學,師隨機指導。
師:這篇文言文該怎樣來讀呢?(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的有什么特點?
生:語速慢,停頓多,有感情。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入境,如醉如癡。學好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讀,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讀。
生用多種方式朗讀(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互讀、賽讀、齊讀)。
師:要想把文章讀得更好,怎么辦?
生: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你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生:可以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還可以對照譯文。
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一定能把課文學好。
三、研讀課文。
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誰愿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課文內(nèi)容。
生: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師:者,的人的意思。如讀者是讀書的人,作者是寫作的人。像這樣的你還知道嗎?
生:聽者是聽別人說話的人......
師:這么好的老師,肯定會“嚴師出高徒”啊,這兩個人又是怎樣學的呢?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師板書:專心致志)。
師:一人專心致志,這個稱呼合適嗎?理由呢?
生:惟弈秋之為聽。(課件)。
生:一心一意者、一絲不茍者......
師:其實你們說的這些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來自何處,你可以自豪地告訴他——(生:學弈。)。
師:另一個人起個什么名字?
生:三心二意者。(師板書:三心二意)。
師:既然能找到句子,能不能說說它的意思。(生)我們還可以怎樣評價這個人?
生:心不在焉者、一心二用者......
生自學后交流(課件出示帶“之”字的六句話)。
師:通過理解這六個“之”字的意思,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能更好的斷句了,更加理解文章的意思了,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相同。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師:他們都師從弈秋,既然拜了名師,為什么結果不一樣呢?
(課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式?(生:設問句)。
指導學生朗讀。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有了這樣的精神就能獲得成功,反之將一事無成。
(師板書:成功失敗)。
指導朗讀。
師:我們看,不管是下棋還是做其他事情,智力是不是最重要的?那是什么?(生:態(tài)度)這真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睉B(tài)度決定一切(師板書)。
師:想象你是弈秋或你是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你會怎樣來勸告三心二意的那個人呢?
生自由發(fā)言。
生:做事不專心致志,什么也得不到。
師: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那專心致志呢?
生:則得也。師:則大有可為也。
師:古文譯文都讀明白了,誰能讀得更有韻味呢?
生個別讀、齊讀。
生試背誦。
師:背誦時,我們應該“理清條理,找出聯(lián)系,依序而背?!?/p>
師生配樂齊背課文。
師:老師把學好文言文的秘訣編成了一首小兒歌,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兒歌)。
四、全課總結。
師:古人云;“溫故而之新?!崩斡浳覀兛偨Y的方法有利于我們今后的學習。
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總結:無論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就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將一事無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名言——(生齊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jù)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1、口答。
45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dc=2r
3.14223.144
=6.28(厘米)=83.14
=25.12(厘米)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
c=dc=2r
(3)根據(jù)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已知:c=3.77m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huán),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1)3.148
(2)3.1482
(3)3.1482+8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不復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的:讓學生體會文章主旨,理解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理清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訓練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準確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
第一課時。
導言:
我們一起來學習奧林匹克之父、法國教育家顧拜旦寫的《體育頌》這篇課文。
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找出值得留心的字詞。
1、易讀錯的字板書并注音:
歡娛塑造勻稱協(xié)調(diào)詭計矯正畸形桂冠警惕較量墮落卑鄙逾越灰蒙蒙。
2、根據(jù)語境理解詞義:容光煥發(fā)絞縊猝然晨曦。
二、分析課文:
1、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說說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
(文章高歌了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
文章劃分段落,并說說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第一段:(1、2自然段)贊頌了體育的力與美。
第二段:(3—6自然段)贊美體育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
第三段:(7—9自然段)贊美了體育對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三、作業(yè):
結合你平時對體壇的了解,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達的意思,補上相關例證。
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1、聽寫生字。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二、討論:文章的三個部分能否顛倒順序。
不能。因為三個部分由表及里地弘揚了體育對人體的作用,即賦予人體以力量和美麗,使生命綻放光華。
三、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兩者和諧統(tǒng)一”一句中“兩者”指什么?
(力與美)。
四、交流學生所查相關資料,深切感受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
五、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讀。
六、比較閱讀《手拉手》。
1、看一看這首歌詞頌揚了怎樣的奧運精神。(友誼、團結、參與、公平競爭)。
2、兩篇文章的風格又有什么相同之處:
(結構工整嚴謹;語言簡潔而熱情洋溢,讀了讓人振奮而昂揚)。
七、總結:
文章通過熱情洋溢的文字,謳歌了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使人們樹立正義、勇敢、榮譽、快樂的精神觀念。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
重點難點1.通過具體問題認識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24---26頁內(nèi)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兩個表中量變化關系相同嗎?
3、三個情境中的兩個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
二、展示與交流。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變化規(guī)律。
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shù)隨另一個加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shù)隨另一個乘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乘積(路程)一定。
情境(三)。
寫出關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數(shù)=果汗總量(一定)。
5、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么共同點?
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
活動四:想一想。
二、反饋與檢測。
1、判斷下面每題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質(zhì)量與芝麻的質(zhì)量。
(2)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與高。
(3)一個數(shù)和它的倒數(shù)。
(4)一捆100米電線,用去長度與剩下長度。
(5)圓柱體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
(6)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7)長方形的長一定,面積和寬。
(8)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2、教材“練一練”p33第1題。
3、教材“練一練”p33第2題。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與同伴交流。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并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guī)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游戲,但對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參與游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guī)臀覅⒅\一下。(課件出示三種游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志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么圓會有這么大的優(yōu)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于三種游戲方式進行評價,并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么?
2.嘗試畫圓。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范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guī)、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征。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xù)畫3條半徑、3條直徑。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5.首尾呼應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xiàn)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xiàn)升華圓
(調(diào)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課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么方法嗎?
談收獲。
板書設計:
圓心o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七
1、經(jīng)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一、情境導入利用課件顯示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三、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現(xiàn)的花瓣是曲線圖形,學生在畫這個圖時會感到困難,可以讓學生看著圖進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5、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guī)律。
四、設計圖案。
1、鼓勵學生觀察分析圖形的變換,進一步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學生設計的圖案分小組張貼在教室的前面,學生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每個小組學生上臺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4、全班交流,學生欣賞并評價。(學生點評)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八
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2-4頁。
1.通過觀察面的旋轉的特點,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
2.聯(lián)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認圓柱和圓錐體的物體,并能抽象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來。
3.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組成及其特點。
聯(lián)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認圓柱和圓錐體的物體,并能抽象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來。
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組成及其特點。
請學生想象后回答自己的想法。
2.觀察下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延伸的鐵路,雨刮器刮過的車窗,旋轉門。
3.用紙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轉小棒,觀察并想象紙片旋轉后所形成的圖形,再連一連。
4.介紹:圓柱、圓錐、球的名稱。并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這幾個立體圖形的特點。
小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和球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請你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1.圓柱與圓錐分別有什么特點?
2.認識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
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教師畫出平面圖進行講解。并在圖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找一找下面的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4.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5.下面圖形是圓柱或圓錐的在括號里寫出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6.想一想,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7.看圖算出箱子的長、寬和高。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暴風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一、揭題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nèi)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內(nèi)容。
3按課文順序,用連接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教師提示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讀課文,主要了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交流要點: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引導、梳理、歸納并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后”的相關段落(第7~10段)。
(1)指名讀這幾個段。
(2)說說自己從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點。有條件的可以配上有關阿爾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圖片或多媒體影像,幫助學生進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并指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后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4)小結:抓住重點詞句,了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zhì)疑。
(1)讀句子?!白蛲?,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闭f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3讀課文1~6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通過文中描寫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通過文中“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yōu)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導感情朗讀。
4小結。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xiàn)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后一段。
2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
1內(nèi)容方面:看一種事物,不能受到種種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整體的和諧的美。我們無論是看待大自然,還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應注意。
2學法方面:抓住重點詞句,入境悟情。
3寫法方面:情與景完美統(tǒng)一,水乳交融。
參考資料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最亮麗的一條風景線。它位于瑞士的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區(qū)占瑞士總面積的69%?!鞍駹柗濉薄ⅰ懊飨7濉?、“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巖洞中的石鐘乳,獨特的動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場就位于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地帶。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
教科書第50、51頁的內(nèi)容,做一做,練習十一第4-6題。
1、掌握比的基本性質(zhì),能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zhì)化簡比。
2、聯(lián)系商不變的性質(zhì)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遷移到比的基本性質(zhì)。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zhì)。
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zhì)化簡比。
一、激趣定標
1、20÷5=(20×10)÷(×)=()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變的規(guī)律?什么叫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
3、我們學過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聯(lián)系比和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一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養(yǎng)花的樂趣。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生1:我想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fā)現(xiàn)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開火車讀達到認讀本課生字與新詞的目的。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重、難點與關鍵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學法提示
在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抓住課題,勾畫重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體會“我”學藝的艱辛和在舞臺上煉就的勇氣和力量,感悟舞臺藝術的神奇魅力:
1、勾畫出課文描寫“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成長的路上得到的鍛煉和力量。教具準備
文字、圖片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同學們請讀出老師所寫的字。(板書:舞臺)你認為什么是舞臺呢?
2、本文題目是《我的舞臺》,(板書:我的)面對這樣的題
目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我的舞臺是誰的舞臺?我的舞臺是怎樣的舞臺?)
3、誰來回答他提出的問題?(我的舞臺是本文作者吳霜的舞臺;每個地方都是她唱戲的舞臺。)誰來介紹一下吳霜?(學生介紹吳霜,課件2補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fā)愁》。《女人漂亮》?!陡概@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秴撬慈恕返茸髌芬约半娨晞 缎馒P霞傳奇》等。
二、整體感知
1、看來同學們在課下下了一凡功夫,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誰來挑戰(zhàn)字詞。(課件3)
2、誰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是呀,舞臺成就了吳霜,煉就她的勇氣和毅力。請速讀課文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a吳霜對舞臺有著怎樣的情感?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b請簡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可以表明她對舞臺的感情?(板書5件事情)(想好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三、細讀品味
課文用了5個事例展現(xiàn)了“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下面我們再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的相應語句加以簡要分析。想好后可以在小組內(nèi)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就和舞臺接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里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么生動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悶得滿頭是汗,也興味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母親對藝術的執(zhí)著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理,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
4、六歲的小女孩柔弱的身體成了黑臉大漢手中的一塊生面團,翻過來、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奶奶看不過我被整得滿臉的淚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
“抻”,從一側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體,課文指師傅從“我”身體的一側托起我?!稗印?,拉;扯。課文指師傅像拉面條一樣地拉“我”的身體?!澳坎蝗桃暋?,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練功的樣子很可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離不開“我”常年不懈的努力?!昂谀槾鬂h”指的是師傅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生面團”寫出了“我”身體的柔弱?!盀樗麨椤钡囊馑际窍朐鯓痈删驮鯓痈?,大多指干壞事,這里反映了師傅對“我”的嚴格要求。
作者抓住這幾個動作,寫出了“我”學藝的艱辛。滿臉的淚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沒有阻止師傅的“為所欲為”,而是“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這并不是奶奶對“我”的無情,而是飽含著奶奶對“我”的厚望。在這里,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的用詞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我”這個被寵壞的小公主的勇氣和毅力以及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
5、過渡:
作者在舞臺上慢慢長大,憑著她的執(zhí)著堅定,吃苦耐勞,師傅嚴格要求,母親一反嬌寵的常態(tài)和奶奶無情地躲進里屋,煉就了她無比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讓我們一起讀最后的一句話。出示句子:
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一爐火,煉就了我無比的勇氣和毅力。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四
第一課時:直方圖(1)
學習目標:了解頻數(shù)分布表的制作步驟。
重點、難點:頻數(shù)分布表的制作。
學習過程:
問題一:下面數(shù)據(jù)是截止2002年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請根據(jù)下面的不同分組方法,你覺得比較哪一種分組能更好地說明費爾茲獎得主獲獎的年齡分布,并列出頻數(shù)分布表,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解:1.計算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2.決定組距與組數(shù):
3.列頻數(shù)分布表:
年齡分組劃記頻數(shù)
合計
4.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課堂練習:
1、光明中學為了解本校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對八年級同齡的名女生的身高進行了測量,結果如下(數(shù)據(jù)均為整數(shù),單位:):
將數(shù)據(jù)適當分組,繪制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2、體育委員統(tǒng)計了全班同學60秒跳繩的次數(shù),并列出下列頻數(shù)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學;
(2)組距是,組數(shù)是;
(3)跳繩次數(shù)在范圍的同學有人,占全班同學%;(精確到0.01%)
(4)畫出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樣評價這個班的跳繩成績?
3、為了進一步了解七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體育老師對七年級(1)班50名學生進行1分鐘跳繩次數(shù)測試,以測試數(shù)據(jù)為樣本,繪制出部分頻數(shù)分布表和部分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如下圖所示.
組別次數(shù)x頻數(shù)(人數(shù))
第1組801006
第2組1001208
第3組120140a
第4組140
第5組160
請結合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1)表中的a=______.
(2)請把頻數(shù)直方圖補充完整.
(3)若八年級學生1min跳繩次數(shù)(x)達標要求是:x120為不合格,120140為合格,140160為良,x160為優(yōu),根據(jù)以上信息,請你給學?;蚱吣昙壨瑢W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第二課時:直方圖(二)
學習目標:能正確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畫頻數(shù)折線圖
重點、難點:能正確地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學習過程:
解:(1)計算極差:(4)畫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頻數(shù)折線圖:
(2)決定組數(shù)和組距:
(3)列頻數(shù)分布表:
平行線及平行公理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本節(jié)從實例中概括出平行線的概念,給出了平行線的記法和它的畫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論.承認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的幾何是歐氏幾何,否則是非歐幾何.由此可見,平行公理在幾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學時,學生可以從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畫圖過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別是真正地體會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義.
本節(jié)難點是:理解平行線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導出其推論的過程定義中的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這個前提,是為了區(qū)別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的情況.教學時只要學生能意識到,空間的直線還存在另一種不相交的情形的,即異面直線.
另外,從平行公理推導出其推論的過程,滲透了反證法的思想.初中學生難于理解,教材對反證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證法這個詞,只要把道理說明白即可.
2、教法建議
(1)概念的引入:學生從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可以直觀地認識平行線.從實例中,體會平行線在現(xiàn)實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屬性,因此很有必要認真地研究它.當然,我們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義.
(3)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學生剛開始接觸幾何,為降低難度,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圖時不要求學生寫出已知,求做,證明等步驟,只要保留作圖痕跡.通過作圖的教學使學生能準確而迅速地畫出幾何圖形,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過直線外一點有幾條直線可以與已知直線平行呢?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可以體驗到公理的客觀存在性.并且可以讓有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同學,嘗試說明平行公理推論的正確性,通過說理,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性與邏輯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平行線的概念,理解學過的描述圖形形狀和位置關系的語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用學過的幾何語句描述簡單的圖形和根據(jù)語句畫圖.
3.通過畫平行線和按幾何語句畫圖的題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畫圖能力.
4.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行推理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嘗試法、引導法、發(fā)現(xiàn)法.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發(fā)現(xiàn)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平行公理及推論.
(二)難點
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新知、練習鞏固的方法來解決.
四、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投影片和適當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反饋練習,完成新授.
3.學生自己完成本課小結.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應用,能畫出平行線,會用幾何語句描述圖形的畫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引出課題,以生活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并以變式訓練強化和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五
(1)主題圖上呈現(xiàn)的是什么?
(2)這些物體的名稱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
(3)根據(jù)畫面情境,你能說出一些扇形的物體嗎?
2、揭示課題:在我們?nèi)粘I钪?,有很多扇形的物體,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扇形。
3、板書課題:認識扇形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案篇十六
“比的意義”是小學六年級第十一冊教材中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shù)相比的知識得以升華,同時也能夠?qū)W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zhì)、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jīng)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并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的討論式學習,激發(fā)合作意識,理解并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
(3)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1、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激發(fā)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采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于探究與協(xié)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數(shù)學的習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一則消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消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fā)現(xiàn)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shù)與女生人數(shù)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式,根據(jù)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fā)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后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說成男生人數(shù)與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說說。(說明:從學生身邊的數(shù)量中提取數(shù)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松快樂。)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組織同學們匯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qū)懗鰩讉€比的實例,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匯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guī)律,即可以是分數(shù)、整數(shù),也可以是小數(shù)。
3、比與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
通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填寫出表格,再通過“相當于”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qū)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23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