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匯總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20:20:26
優(yōu)秀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匯總17篇)
時間:2023-11-01 20:20:26     小編:文鋒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nèi)容、作者觀點、情感體驗等進行總結和反思的一種文字表達形式。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思想,加深對書中人物和情節(jié)的感悟,對自己的思考和成長都有積極的影響。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既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也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理解,展示與作者的共鳴和對話。下面是一些讀者們分享的讀后感,或許能夠給你寫作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一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鴻章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讀完,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那樣一位幾乎統(tǒng)領半壁江山的首輔就隨著書頁閉合永遠地沉睡在屈辱的塵泥中,所有的不甘和憤怒也一并沉寂,似乎一個時代的頹敗都由他一人負擔。

還記得書中有一段對李鴻章先生的評價:“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背鯐r不覺,待通覽全篇后好似醍醐灌頂,而后便覺愧疚。我想,我欠李鴻章先生一個莊重的道歉。我曾在初中第一次接觸晚清歷史時看到課本上羅列的一堆屈辱不堪的不平等條約以及它們的簽訂者——李鴻章。于是,我心中就為這個“賣國賊”狠狠記上了一筆,從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也不曾細細了解晚清歷史,猶如管中窺豹,將大部分過錯算在李鴻章頭上。不知道那個時代,會有多少像我一樣不明時事便指責詆毀的人。偌大的清王朝,只李鴻章一人聞名于世,在萬馬齊喑的混亂時代、極盛轉衰的封建時代、西方文明侵略瓜分的時代、國內(nèi)階級矛盾頻發(fā)的時代、中國與世界艱難融合的時代,如果不是李鴻章先生,換成其他人,恐怕沒人能做到如此。

歷史總是無情的,再凄美的故事、再慘痛的犧牲也不過留在史書一隅的幾點淡墨,如同青銅上的刻痕般冰冷。三十五年的堅持與努力,被一次戰(zhàn)爭的失敗、一則條約的簽訂宣告失敗,一場轟轟烈烈的犧牲,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封建地主階級一場可笑的自救運動,強弩之末而已。

也許他是知道的。他看穿了皇家的無能怯弱,洞悉了制度的落后頹敗,也預料到了掙扎的無用;可是他不甘心,不甘就此沉淪庸碌,也不愿靜靜等待子夜降臨,他必須做點什么,哪怕只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會有那么一天,有人告訴他“你來過,我記得”,人之一死,或泰山之重,或鴻毛之輕,區(qū)別只不過在如何抉擇。他若看清世事歸隱一方,不過少了個叱咤朝堂的軍機大臣;而若拋卻雜念殊死一戰(zhàn),不過少了個仙風道骨的少荃老道。在廟堂與田隴之間他選擇了前者,從此俯身躬行,車馬勞勞不離鞍,但守山河萬里了余生。

可當我跳出泛濫的同情與憐憫,能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居其位無其謀的忠臣,若他生在康乾盛世,或許會成為與房玄齡杜如晦齊名的賢臣良相,可他偏偏陷入了民生凋敝腐敗無能的晚清。他有著文人的才華,外交的能力,卻始終缺少政治的遠見。有人這樣評價過他:“李鴻章不懂得什么是國家,不知道政府與國家是怎樣的關系,不知道政府與人民的`關聯(lián),不知道大臣應盡的職責。他秉持著我國政治文明物產(chǎn)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其他各國的觀念,認為只要有了西方的槍炮輪船機械,大清還是那個萬國來朝的烏托邦世界。于是他們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推出了洋務運動。”

終究是個飽受爭議的人,所以他非英雄也非奸雄,而是“晚清時期的一代權臣”?!皻v史人物從來都先是政治的,再是歷史的。一個咽了氣的人,就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被戴上了帽子,打扮成或美或丑的玩偶?!?/p>

突然又想起最初搜索到的一些對李鴻章的評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稱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淺淺看去都是溢美之詞,發(fā)自肺腑;而后細細品味,卻發(fā)覺不似表面這么簡單。若李鴻章真如他們所言,豈非同上古神祗無所不能,又怎會目光淺陋至此?更何況,當涉及到權力地位甚至性命時,像小說情節(jié)般敵逢對手惺惺相惜者,自古以來又有幾人?慈禧一介深宮老嫗,貪生茍且不愿回京,我們又怎知她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虛假的安慰才如此吹捧一個漢人?有一個詞叫“捧殺”,是家宅內(nèi)院婦人斗爭的常見手段,放置國事也未嘗不可。

說來慚愧,《李鴻章傳》雖是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的衍生讀物,我卻沒能從中窺見更深層的中國近代歷史,而是偏離方向,更深刻地體會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更多了對歷史的敬畏,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二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李鴻章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歷史書中對他的簡單概括:剿滅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簽署不平等條約。鎮(zhèn)壓太平軍,讓我感到可氣,簽署不平等條約讓我干都心痛,即使實操辦洋務運動,但北洋水師的覆滅讓我徹底的認為他是個無能賣國賊。

在一次去圖書館找關于曾國藩的圖書時,我看到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李鴻章傳》。對于梁啟超,在我們心中無疑是變法英雄,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史學家、文學家,并且他們在政治上還是敵人。我便想看一看,在梁公的筆下,李鴻章又是個怎樣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為自己的學識感到羞愧,對梁公的見解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讓我們從新認識了這的備受指責的晚清重臣—李鴻章。 書中,梁公對這位飽受爭議的人物評價頗高,開篇就是“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 針對世人人對李鴻章的貶諷,梁公用客觀的事實,理性地定位李鴻章,評價李鴻章一生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公寫的一句評價:李鴻章是事勢所造英雄,而非造勢之英雄。

李鴻章是晚清統(tǒng)治階層里為數(shù)不多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見識超出同儕,對當時中國現(xiàn)狀深切憂慮,深知中國處于“三千年來一大變局”,于是他倡導洋務運動。他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主要開拓者,洋務運動時期他開辦工廠,修建鐵路,建設海軍,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留洋,這些方面無不對中國近代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只可惜他學習洋務之皮毛、改良經(jīng)濟而不改良政治,最終沒有把中國帶向富強。再加上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以及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他被當時四萬萬國人 咒罵著 及后世之人 痛斥著 ,而 他的功績也在無形中被否認。

縱觀其一生,可圈可點處眾多。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李鴻章所居“乃數(shù)千年君權專制之國,而又當專制政體進化完滿,達于極點之時代”另外他又是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人,鑄就了他人生的悲哀。

看完書之后,感慨頗多,心中也難以掩蓋對李鴻章的同情和惋惜,生不逢時的他,承受了太多的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在燈枯油盡之際,還被迫與俄國公使簽下密約,還仍放心不下國家…這一切也深深的打動了我。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三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對于歷史人物的了解,我們大抵是從教科書開始的。中學時期,我們從教科書中比較全面但又極簡略地了解了中國古代史、近現(xiàn)代史、世界史等知識,也許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許受限于教育目標的定位,我們了解到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一個個被串接起來的“知識點”、“考點”。教科書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往往會有一個定義或結論,這自然是背誦的要點,比如我現(xiàn)在都還記得一點關于“太平天國”的結論: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戰(zhàn)斗十四年,勢力發(fā)展到十八省,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者,是我國幾千年來農(nóng)民運動的最高峰等等。教科書對天平天國運動是非??隙ǖ?。李鴻章之流因為先后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nóng)民運動,后來又作為清政府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雖在洋務運動中有些許貢獻,但幾十年以來,在普羅大眾心中一直是個反面角色。由此,那時的我們對于歷史人物的認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難以想象英雄人物也會有缺點瑕疵?反面人物何談什么歷史貢獻?現(xiàn)如今,網(wǎng)絡上那么多的“鍵盤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點這方面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四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作文500字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五

《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描寫了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況,表現(xiàn)了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表達了我們隊周總理的敬愛之情。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我感觸頗深,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我們更加深深地崇敬這位新中國的總理,我為我們新中國有這樣的總理感到驕傲自豪。

當我讀到“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nèi)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時,我想到周總理的生活是多么簡樸呀!和我們現(xiàn)在比起來簡直差遠了。雖然總理辦公室設備簡單,但是這間簡陋的房子見證了總理認真工作的一個個不眠之夜。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和周總理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現(xiàn)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高科技的教學資源,有辛勤澆灌我們祖國花朵的老師在培育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發(fā)奮讀書,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祖國。

當我讀到“他指著桌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我今晚要審閱這批文件”時,我心里有點過意不去,一尺來高的文件,那該有多少頁,該有多少本啊!這么多文件,看一遍也夠累了,何況還要動腦筋一遍一遍地審閱呢!周總理啊!你對工作多么認真啊,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你做出了多大的犧牲,你真是日理萬機啊!

當我讀到“總理讓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的清顆數(shù),好像并沒有因為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分量?!钡臅r候,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偫硇燎诠ぷ髁艘灰?,吃的卻是如此簡單。看得出總理是一個很節(jié)約的人。

老師還常常給我們講:總理在病中,還念念不忘國事,晚上只睡一點點時間,還帶病審閱稿件……想到這一幕幕動人的情景,我們中國人不禁會流下熱淚。

我們擁有這樣一個好總理,應該感到驕傲!我們要以周總理為榜樣,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六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七

今天,我讀了有關動物故事的書——《和烏鴉做鄰居》。書中寫了鷹、天鵝、相思鳥,寫了鳥兒們的愛情故事、友誼故事。沈石溪爺爺真不愧是動物小說大王,書里面的所有動物都栩栩如生、一個個躍然紙上,所有故事都引人入勝、感人至深,但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第一篇——《雄鷹金閃子》。

雄鷹金閃子有一片廣袤的領地——納壺河谷。在它為捍衛(wèi)領地對入侵者白羽臀使殺手锏的瞬間,攻擊目標轉向了殺害自己妻兒的仇敵銀環(huán)蛇。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白羽臀沒有坐視漁翁得利,而是出手相救,使金閃子轉危為安并報仇雪恨,隨后它們共同分享了一頓美味的蛇肉大餐。在此后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jié)里,它們團結合作以捕獵幼豺為食,共度難關。即使在非死即傷的爭偶決斗中,它們也采取空博的和平競爭方式。

這個故事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掩卷沉思,從中得到了許多啟迪。

從金閃子身上,我讀出了自強的精神。只有金閃子自己強大了,它才趕走了一個又一個覬覦這片肥沃土地的野心家,捍衛(wèi)了自己神圣的領地,從而擁有一片食源豐富方圓百里的廣袤領地、擁有嬌媚的妻子。自強是一種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亮麗操守。我們?nèi)祟惛切枰詮姷木瘛!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睆埡5厦銊顨埣才笥炎粤⒆詮?牛頓是班級中成績最差的學生,因為自強終于使他成為了“科學巨人”。

從金閃子的身上,我讀出了知恩圖報、敢于標新立異的精神。一山不容二虎、同性相斥這鷹類中的至理名言,為什么被金閃子土崩瓦解了呢?我想金閃子是被白羽臀的救命之恩感化了,變成了一只懂得知恩圖報的雄鷹。它不再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它敢于突破世俗的觀念、敢于標新立異,它的思維轉變了。就像田忌賽馬,田忌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和策略,最后贏了齊威王。

退一步海闊天空。金閃子從此贏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情、一種同生死共患難的友誼,贏得了一位忠誠的朋友。所以在后來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jié),它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戰(zhàn)勝了饑餓和困難。此時的金閃子真正明白:一只雄鷹加另一只雄鷹,等于所向披靡;兩只雄鷹在一起不一定要搏斗,團結合作可以共度難關。

從金閃子與白羽臀的爭偶決斗中,我讀出了它們對友誼的珍惜。它們采用了表現(xiàn)各自搏殺技巧與決斗風范的表演式的和平競爭,這種友好的競爭方式更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會遇到許多的競爭,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攻擊、誹謗對方,我們也要用友好的方式去面對。就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口號。

故事中的鳥禽都懂得那么多,我們?nèi)烁鼞绱恕J紫纫詮?,然后懂得知恩圖報、珍惜友誼、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同時還要改變世俗的觀念。自己活,讓別人也活,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八

幾天前,我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頗有感受。

《詹天佑》這篇文章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接著從三方面具體描寫:修筑京張鐵路的歷史背景,修筑的全過程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以及修筑京張鐵路的歷史意義和人們對詹天佑的懷念,表達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杰出的創(chuàng)造才能。

在那些帝國主義者輕蔑地笑我們中國人時,“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闭蔡煊诱?zhèn)ゴ?他不怕帝國主義者的譏諷,敢站出來接受任務,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單是這一份勇敢與愛國的精神,足以讓我折服,若換成我,早不知道躲到哪里當縮頭烏龜了。

“詹天佑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 之口?!白x到這句話,我深深地震撼了。詹天佑沒有因就我站出來了而驕傲,也沒有借中國人鐵路修不好的理由而做作。而是一絲不茍地嚴格要求自己與工作人員,讓我體會到了他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他親自帶著學生與工人,打著標欄,背著經(jīng)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罢蔡煊由頌轭I導,沒有因職位高而懶惰,而是身先士卒,任勞任怨,以身作則,我為他的這種精神而感到驕傲。

遇到困難,他常常請教當?shù)氐霓r(nóng)民,為了使中國的工程師有信心,他下定決心要把鐵路修好。從這里,我看出了詹天佑虛心請教,以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國爭光的堅強決心。

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決定選擇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與中部鑿進法的方法,體現(xiàn)了詹天佑的智慧。

因為火車爬不上青龍橋的陡坡,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我體會到了詹天佑杰出的創(chuàng)造才能。

在生活中,我們也該有詹天佑身上那種一絲不茍,任勞任怨,身先士卒的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感情,和為祖國、為集體爭光的堅強決心。

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已經(jīng)被詹天佑身上那種優(yōu)秀品質所折服。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汲取他的優(yōu)點,是自己更加完美。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九

威利。旺卡的糖果廠主要以生產(chǎn)各種美味的糖果和巧克力而聞名于世。

一天,旺卡發(fā)出一則廣告,說:他在巧克力的包裝里放了五張金券,哪五個孩子能得到這五張金券,就可以到工廠參觀一天。全世界的孩子都渴望自己成為幸運兒。

奧古斯特、瓦盧卡、紫羅蘭、麥克、查理這五個孩子幸運地得到了金券。他們隨家長一同來到了旺卡的糖果廠。

他們在巧克力工廠里看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綠色的糖果樹上掛著紅色的果子;薄荷糖草地;巧克力瀑布及巧克力河……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奧古斯特是個貪吃、不學無術的孩子。一看到巧克力就興奮不已。他貪婪地吃著,最后掉進巧克力河里,差點被淹死。

剩下的四個孩子繼續(xù)往前走。他們來到了一艘巨大的藍莓飛艇上,這里生產(chǎn)的一種口香糖能使你嚼出各種美食的味道。吃到這樣的口香糖就不必再做飯、吃飯了。一心想爭強好勝的紫羅蘭,拿起一塊口香糖放入口中,她果然嚼出了番茄湯、燒牛肉的味道。旺卡勸她快吐出來,可她非要逞能,繼續(xù)嚼著口香糖。由于這個口香糖還沒有完全研制好,所以當紫羅蘭嚼到甜品的感覺時,她被變成了一只藍莓。

瓦盧卡在家里從來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當他們來到果仁車間時,看到許多松鼠正在剝果仁。瓦盧卡太喜歡這些小松鼠了,她決定要一只。于是她命令爸爸給她要一只。爸爸立刻向旺卡要,旺卡告訴他們小松鼠不喜歡別人動它,更不喜歡別人動它的果子??赏弑R卡太任性了,她才不聽這些,她幾步跨到松鼠面前,剛要伸手去摸松鼠,就被一群松鼠扔進了垃圾道。

麥克因為他的狂妄被抻橡皮糖的機器抻成了扁巨人。

這四個小朋友各有各的致命缺點,誰都沒有完成這次參觀,并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只有查理這個關心、熱愛家人的孩子完成了這次參觀。旺卡決定讓他做工廠的繼承人,但不能帶他的家人一起去。查理堅決地說:“如果是這樣,我就不去了。我不能離開我的家人。雖然我的家很貧窮,但我愛他們!”旺卡被查理感動了,不但讓他當繼承人,還同意他和家人在一起。查理開心極了。

這是一個電影,它的名字叫《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這篇童話不但驚險、刺激,而且讓我們知道了不要象奧古斯特那樣貪婪;瓦盧卡那樣任性;紫羅蘭那樣逞強;麥克那樣狂妄,這樣最終會害了自己。所以我們要向查理學習,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好孩子。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

自古傳記誘人之處,不在記事,在于論人。可能寫傳記的人都力求以最最公允的眼光去評價所要論述之人,總想處于平衡,卻又因為自己的價值情感而稍有傾向。我認為,這就是傳記之美。梁啟超在這本傳記第一句就寫到,“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大概就是不愿毀譽失衡。文中在眾人貶李之時對其維護,在人贊李之處加以指責,不是梁先生故意創(chuàng)新,大概是偉人之見,大抵見人之所未見。

有些人英年早逝,我們無不嘆息,總會想象他多活幾年會干出更大的成就,比如周瑜,比如莫扎特,比如王勃;有些人晚節(jié)不保,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卻又干出點不靠譜的事,我們也在嘆息他怎么不早死幾年,比如李鴻章。想想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卑躬屈膝的去跟日本人簽訂馬關條約,去跑到俄國跟沙皇祝壽,洋鬼子占領了北京,沒人能擔議和大局,還是那個七十九歲的老人,其實我真希望他還是死早點好,像左宗棠,曾國藩那樣,至少在歷史的評論中譽大于毀。只可惜他親眼見證著引以為傲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只可惜當大清茍延殘喘之時還要這個耄耋老人獨力支撐,擔負一生罵名。他有錯,但錯不足以遺臭萬年,他有功,但功不足以流芳百世。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一

縱觀李鴻章一生,可圈可點處眾多,但是在皇權體制下,沒有實現(xiàn)其抱負,這是民族和個人的悲哀.

李鴻章在列強眼中享有盛譽.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一位美國記者這樣描述:他面龐慈祥,雙眼明亮,閃爍睿智,包含幽默.他從不向人提要求,但總能獲得滿足.他很輕松地與人交談,不會使人緊張……對婦女禮貌,喜愛兒童.

但李鴻章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在美華人移民爭取權利的機會,在訪美結束后,他有意避開了美國西部,而選擇了加拿大作為他回國的路線,引起了美國記者的注意,就此事對他采訪.李鴻章借機請求美國媒體幫助中國移民:“我期望美國的新聞界能助中國移民一臂之力.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助華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華法案.”

李鴻章為了廢除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鴉片貿(mào)易還做了許多努力,為此在1894年8月27日會見了世界禁煙聯(lián)盟執(zhí)行秘書英國人約瑟弗.g.亞歷山大————后鴉片貿(mào)易為英國國會議案所禁止.

李鴻章也得到同時代優(yōu)秀人物的認可,比如(在義和團之亂時)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出面與諸大臣商議對策.北京不保,萬一太后與皇帝在戰(zhàn)亂中罹難,中央政權面臨崩潰,國家將陷入徹底無序的混亂.為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群臣合議,到時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tǒng)”以主持大局.

李鴻章重視西方科學,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赴美學習現(xiàn)代科技知識.這批留學生曾經(jīng)考入耶魯?shù)让?詹天佑就是這批留學生的代表.此外,中國的電報業(yè)也是由這批學生開拓的.李鴻章積極學習新鮮事物,一次問一個留洋生什么是“拋物線”,小伙子解釋了半天,李仍一頭霧水.小伙子急了:“撒尿就是拋物線!”李恍然大悟.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時間極力否定“帝國主義”曾經(jīng)在中國存在的美國哈佛漢學家費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總算是良心發(fā)現(xiàn),說了些公道話:“列強未能‘分裂中國’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國善于巧妙地利用一個國家來牽制另一個國家.”而且這個避免八國聯(lián)軍肢解中國的人物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負責,因為工業(yè)化的日本和農(nóng)業(yè)化的中國作戰(zhàn),勝負在戰(zhàn)爭前已經(jīng)決定了.李鴻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國的外交事業(yè),在當時那種國際大環(huán)境下他已經(jīng)盡到一個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二

余讀任公之《李鴻章傳》,感其不幸,痛其衰亡。然細思其人其事,所以有此悲劇者,乃歷史與文化所致也。

放眼全球,中國乃四大古國中唯一文化不斷者,其兩千余年封建歷史之長遠,所涉疆域之寬廣,無一國可出其右者。余研習物理,知物體有特性曰“慣性”,然歷史無慣性乎?況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數(shù)千年矣,又何能于一朝一夕之間改乎?由此,雖外疆漸盛,而國人眼界閉塞一如往昔。元以下之海禁,清特起之鎖國,傷人未滿一百,自損何止十萬!少荃誕于斯時,所見所習唯封建禮教,眼界尚狹,縱年歲漸長,所見所聞不同,其本性已定,再難改矣。任公斥之為“不學無術”,然又如何有新思想、新學術供其幼年所習?合肥行改革,自守舊制,而世間封建余潮尚如泄洪難擋,有成功之法乎?恐非世人所能料矣。此況乃歷史與文化共定矣,非少荃一人之悲。

德富蘇峰曾言少荃性情如中國人之性情:冷血、自大、隱忍、臉厚、善辯、狡詐,或有過之,然并非虛妄。自古以來,能處高位者,有幾人不似少荃?如唐之房、杜,宋之王定國、王荊公,明之嚴分宜,清之陳午亭,無論忠奸,性格中必有特質似少荃者。此乃中國官場乃至民俗文化所定者,其間玄機,一句“物盡天擇”可謂道盡,少荃性格如此,并非偶然。

雖然,少荃亦人杰,若宋則為呂夷簡,若明則為徐階,也可稱之一代名相,何至于后期如此不堪?蓋其所生時代,新舊交替之時,少荃隨舊潮,更被歷史所湮滅亦。若晚生數(shù)十年,未嘗不可如任公一般指點人物,快然自足。若少荃泉下有感,必嘆“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嘗聞“生不逢時”乃人生一大痛,古之人誠不欺我!

少荃之不幸,乃歷史與文化之故,非唯少荃一人。少荃之同輩人,亦遭歷史與文化湮滅矣。否則,以中國四萬萬人,豈會“列國皆有英雄,而我國獨無一英雄”乎?此兩者威勢之可怖,余今日見矣,誠為一嘆!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三

李鴻章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

個人介紹: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李星星

“上承曾國藩,下啟袁世凱?!弊x完梁啟超在李鴻章逝世當年完成的著作,讓我對這位享有贊譽也滿帶罵名的大清重臣有了一番人世。在梁啟超看來,李鴻章的確稱得上中國近40年來最重要的人物,以至于這本傳記可以當做《同光以來大事記》。

雖然梁啟超與李鴻章政見不合,但是他認為李鴻章算的上一位英雄,不過只是時勢造英雄,遠沒有到達英雄造時勢。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書中分為兩個板塊:他的崛起,他的沒落。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25歲中進士,起初他政治生涯滿是失意,后來太平天國運動下,他當上了曾國藩先生的幕僚,在恩師的推薦下他組建淮軍,與曾國藩一起剿滅太平天國軍隊,在蘇州經(jīng)戈登擔保,蘇州八大將領受降,但李鴻章設下陷阱,埋殺了八大將領與他們的親兵,背上殺降的罵名。同時也奠定了江南的穩(wěn)定局勢,在后來圍攻南京時,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功勞,事后也沒有嫉妒推薦他的人,可見其心胸和德行有過人之處。

平定太平天國后,曾國藩又被派去剿滅捻軍,當時湘軍勢氣低落,于是曾國藩稱兵去當了兩廣總督籌備糧餉,讓李鴻章率領淮軍平定。李鴻章針對東邊的.捻軍提出讓百姓修寨抵抗捻軍強盜式的補給,甚至頂住壓力放棄山東部分城鎮(zhèn)讓東捻孤軍深入,最后圍剿成功,而西捻,他趁著黃河汛期縮小包圍圈,成功剿滅。至此為禍一方的捻軍被徹底清理干凈,而李鴻章進京覲見,登上了新的舞臺。

談到李鴻章,不得不說他的洋務運動,在梁啟超先生的筆下,他是一個只知洋務不知政務的不學無術之人。他有著小聰明,學習西方的一些東西,妄想修修補補,維持大清的破船,但是并沒有帶來根本的治療方法。而他的北洋艦隊在中日戰(zhàn)爭上的全軍覆沒則是他人生的轉折點,至此他的輝煌人生開始背負罵名,在梁啟超看來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原因在于李鴻章對于朝鮮問題的失敗外交,伴隨著朝鮮東學黨問題徹底爆發(fā)。而他失敗的識人能力下,中日戰(zhàn)爭大敗,只能去和解停戰(zhàn),起初日本不同意停戰(zhàn),和談失敗當天李鴻章被日本浪人槍擊,重傷,日本同意了停戰(zhàn),提出嚴苛的條件,迫于壓力李鴻章只能答應。后來為了限制日本人,李鴻章決定去討好俄國來限制日本,被俄國掠奪了大量利益,而英法美以俄國為借口拉開了瓜分中國的序幕。

李鴻章的晚年是凄苦的,奔走于外交的路上,不止一次的以失敗方的身份去外交,弱國無外交。聽聞李鴻章的死訊,梁啟超寫下一副挽聯(lián):

太息斯人去,蕭條徐泗空,莽莽長淮,起陸龍蛇安在也;

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陽好,哀哀浩劫,歸遼神鶴竟何之。

本書最精彩的在書末最后一張----《李鴻章與古今東西人物比較》。梁啟超用他的如椽大筆通過與一些人物的比較來分析他。

比之霍光,無霍光之魄力,普通學識稍過之;

比之諸葛亮,李鴻章所憑籍,過于諸葛亮,而得君不及之;

比之郭子儀,李鴻章則兵事生涯,不過其終生事業(yè)之一部分而已;

比之王安石,安石得君既專,其布規(guī)之兢兢于民事,局面宏遠,過于鴻章;

……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四

梁啟超: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開篇即給全書定下基調。及甲午之后七年,國事飄零,料想時人毀李鴻章必不為少,而梁啟超此語,給了只以成敗評論英雄的人一警示。

李鴻章在近代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所謂今中國俗論家,往往以平發(fā)平捻為李鴻章功,以數(shù)次議和為李鴻章罪。李鴻章早年師從曾國藩,平太平天國中,始嶄露其軍事天賦,及至平捻軍,已經(jīng)接替了曾國藩的地位,實為漢臣第一代表。而后致力于洋務,盡力數(shù)十載,建立了近代的工業(yè)和軍事體系,而甲午一戰(zhàn),其苦心經(jīng)營海路諸軍毀于一旦,即是宣告了洋務的失敗,從此而來的是中國地位的徹底淪落。之后李鴻章以年過七旬之身體,奔走于各列強之間,盡力維持,而為世人所詬病最多的,也是在這最后的七年。

梁啟超從李鴻章未達以前即其時的中國之形勢,兵家之李鴻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中日戰(zhàn)爭時代之李鴻章,外交家之李鴻章要等幾個主要階段和方面對李鴻章進行解讀。每一事提及成敗,必以李鴻章當時所處的實境,分析他的'行為決策,而不以簡單成敗論,力求客觀公正,不無理智與智慧。及至甲午戰(zhàn)敗,是為李鴻章個人名譽之轉折點:當中日戰(zhàn)事之際,李鴻章以一身為萬矢之的,幾身無完膚,人皆欲殺。而梁啟超頗有英雄相惜之情:彼蒼者天,此前所以寵此人著何以如是其憂,后之所以厄此人者何以如是其酷耶?吾泚筆至此,不禁費書而嘆也。悲戚之情,由是可知。

梁啟超寫李鴻章,可謂實至名歸。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梁啟超和李鴻章所處時代相距不過幾年,甲午戰(zhàn)爭敗,則維新變法興。梁啟超和李鴻章同為救國于水火奔走,國勢之衰微,實為共見。然梁啟超惜李鴻章之視野狹窄,只知西人所謂堅船利炮,而不知政治人心。“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绷簡⒊±铠櫿碌慕逃枺瑥淖兎ㄈ胧?,尋求救國之路。梁啟超寫李鴻章,也是寫出了自己變法的勇氣與決心。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梁啟超本人也是毀譽極多,支持過變法,也與孫中山有接觸,支持過袁世凱,又鼓勵學生蔡鍔反對袁世凱,又一手促成五四運動。詬病者認為梁啟超善變立場不堅定,投機。而我認為梁啟超變得背后,只是在不斷尋求救國的方法,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真切而認真的。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是一句驚醒,讓我們不要盲目以成敗論是非功過,也讓我們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勇氣和判斷。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五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或者壞,而是應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賣國—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nèi)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軍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軍和常勝軍,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后來又寫李興辦洋務,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主要在軍事和商務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中國水軍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睆拇死畹耐饨簧拈_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賣國,“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彪m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中國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中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jù)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現(xiàn)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六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想法是:這個可憐的、可恨的、可敬的老人。看完書之后寫了一點點感想又接著看別的書去了,等有了一陣子我再來續(xù)寫書評,又有些忘了當時的感覺,只是隱隱中覺得不應該輕率的去評價一本書和一個人,所以,我又看了一遍。結果我發(fā)現(xiàn),作者梁啟超在第一章就說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有人推薦我他認為寫的最好的四本傳,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傳》,吳晗的《朱元璋傳》,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先選了這一本。這本書寫于19李鴻章死后不久,作者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人物,對中國新史學也有開創(chuàng)之功。

李鴻章游歷歐洲的時候曾經(jīng)問德國宰相俾斯麥:“臣子想為國效力,但滿朝與自己不合,百般阻擾自己,這種情況下,該怎么辦呢?”對方回答:“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他支持才給你特別的權力,才能執(zhí)行,這樣有什么事不能做呢?”李鴻章又問:“如果他的君主無論什么人的話都聽呢?他身邊的近臣和侍衛(wèi),常狐假虎威把持朝政大局,又怎么辦呢?”對方回答:“只要臣子忠心事君,操勞國事,君主也會理解的。否則無異于婦人了?!蔽覀?nèi)绻牭竭@些話,一定會無語,因為當時清朝的掌權者就是婦人慈溪啊。只是李鴻章直到在國外,才一吐真言。說明李在國內(nèi)看似風光無限,內(nèi)心卻有多謹小慎微,朝廷有多紛繁復雜。李鴻章和梁啟超當時內(nèi)心也是夠郁結的。因為一位想效力但一直被當做備胎,一位想變革但被當做異己。我覺得大清朝這輛大車,曾國藩曾經(jīng)做過補胎匠,但最后一直用李鴻章這條備胎苦苦支撐,直至最后炸胎車毀人亡。而梁啟超是那個沒買票沖上車大呼“此車危險”,而被趕下車之人。

可憐之人

有人說李鴻章評定太平軍和捻軍,是兄弟相殘,同室操戈,兄長得勝罷了,卑斯麥曾暗喻李鴻章只會打內(nèi)戰(zhàn),李謂然嘆曰:“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而很多人更是將那些年受盡的侮辱,積累的憤恨全部遷怒李鴻章,此為其第一可憐。

中國古代的權臣,都是專權獨斷、挾持君主甚至可以動搖江山社稷的人,而李鴻章只是一個忠誠不二的大臣,不算權臣,所以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各種條約,內(nèi)容都不是他能決定的。此為其第二可憐。

向來能者多勞,曾國藩一向以謹慎小心、急流勇退的低調態(tài)度自勉,太平天國之后,捻軍四起,曾國藩不得不臨危受命,但是將日益消沉的湘軍逐步遣散,而只用李鴻章的淮軍,之后更托病辭職使李鴻章接任欽差大臣,所以自己能夠功成身退,只是李鴻章威名一漲再漲直到朝廷將滿族權貴無法處理的一干麻煩全部拋給李鴻章處理的時候,也就注定了他要為清朝的沒落買單,此為其第三可憐。

可恨之處

書中一共有李鴻章十二條責任,我提取歸納其中三條如下:責任一是他錯誤地勸告朝鮮國王與外國訂約,卻不懂國際公法,一是朝鮮本是中國的屬國,1872年時日本朝鮮不合,日本派使者到中國交涉但當局卻因為怕事而說中國向來不干涉朝鮮的國事,將中朝區(qū)分為兩個獨立主權國家;二是不懂“藩國無外交”這一國際公法,最終給人口實。責任二是既然已默認朝鮮為獨立國家,卻在袁世凱的多番請示下派兵干涉朝鮮國內(nèi)政,授人以話柄。責任三是日本派兵到朝鮮,但到一月后兵力才處于優(yōu)勢,李鴻章不抓住先機,致使重要戰(zhàn)略地點都被日軍占領,卻還依賴別國的調停,戰(zhàn)機延誤。

其它九條也都是條條讓人寒心。只是說的都是甲午戰(zhàn)爭時的戰(zhàn)術問題,故不作贅述,我自己倒是對他的兩個事情有點念念不忘。一是他明知中外差距,也知國內(nèi)頑疾,但是卻沒有做出具體的行動,讓我甚是憤慨。因為以他的聲望地位,對上可以打動決策層,影響官員,對下可以號召百姓。但是他卻都沒有做到。二是他在沒有和皇上和朝中大臣們通氣的情況下,僅憑慈禧太后的授意,與俄國簽訂了秘密條約,做出了讓國人感到屈辱和義憤之事,直到現(xiàn)在很多國人都無法釋懷,這是他的做的最無法讓人理解和原諒的一件事。

可悲之苦

因為洋務,李鴻章被讀書人痛罵,也因為洋務被世人崇拜。中國雖然戰(zhàn)敗,但是李鴻章所統(tǒng)領的海軍和淮軍在整個戰(zhàn)爭中還是表現(xiàn)的最為勇敢的,令人敬佩。書中給出了他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這是因為他只知有軍事,不知有民政;只知有外交,不知有內(nèi)治;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國民;只知責備他人,不知反思自己;只知抱怨分歧難以化解,陋習不出,卻看不到自己轄下的分歧陋習。

有一次英國領事前來拜訪,李鴻章最初關閉了他衙門的正門。希望領事們從旁門出入。當英國領事提出抗議時,李說領事與道臺同一等級,而中國的道臺必須從旁門通行。李鴻章在與日本簽訂《天津條約》之時,尚有大清國余威和與對法國外交取勝之底氣,所以面對伊藤博文也就自然也傲慢一些,只是李鴻章在朝鮮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將《天津條約》轉變?yōu)椤恶R關條約》,此時此刻的李鴻章只能忍氣吞聲的說話,內(nèi)心痛楚又有幾人知道。

李鴻章在簽訂《馬光條約》的時候,被一名刺客一槍擊中他的左顴骨,日本天皇及人民深表同情,于是才同意在中國提出的停戰(zhàn)協(xié)議上簽字,當時軍醫(yī)提出要取出子彈靜養(yǎng),李鴻章慷慨的說:“國家現(xiàn)在舉步維艱,促成合約刻不容緩,我怎能拖延時間誤了國家大事呢?”并拒絕取出子彈。遇刺第二天更是潸然淚下:“倘若我丟了性命有利于國家,我在所不辭?!崩铠櫿逻@種不輕易低頭的尊嚴,足以代表天朝帝國的尊嚴。這種報國氣概更是讓人起敬。

作者用的清龔自珍的一首詩結尾,“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闭f李鴻章是全中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個落后現(xiàn)象的代表,又說清朝三品以上、50歲以上的高官沒有人比得上李鴻章。表明作者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死氣沉沉和黑暗的哀嘆。說想到中國未來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路在何方,終歸何處。又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明作者對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的期待,對人才選用制度的改革建議和迫切希望。

李鴻章和梁啟超的遭遇讓我想到了天下足球在解說亨利退役時的一段話:人說歲月從未遠去,青春尚未離別。怎奈何,年華無處飄零,記憶隨風凋謝。從32歲到22歲,深情的目光中,跨越,又何止10年,能說清這所有的故事。當時光的列車緩緩駛過酋長球場,32歲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22歲的影子。當歲月含淚悄悄轉身,37歲的亨利就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試圖回到原點,那個出發(fā)的站臺,記起自己背起行囊時,那17歲的樣子。就在那時光的隧道里,總有一個瞬間,讓你分不清,自己是32歲還是22歲;總有一次相遇,讓你無悔傾盡所有的過往;總有一幕場景,讓你以為青春可以重新來過;總有一次回首,讓你怎么也看不清自己年輕的模樣。

我想,當李鴻章晚年的八年中一次又一次的坐在一份又一份的條約面前,他眼中,是不是都是自己南征北戰(zhàn)時的樣子,是不是都是大清國輝煌的影像。而梁啟超在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變革失敗之后,是不是滿滿的都是對國人覺醒的期待,還有自己繼續(xù)前行的決心。

麥克阿瑟將軍曾經(jīng)說過:“一個老兵永遠不死,他只是慢慢的凋零。”我想李鴻章這位老人的故事永遠都不會死去。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更是永遠都需要被后人記住,以用來警醒世人,奮發(fā)向上。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七

李鴻章傳讀后感(一)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讀者在了解李鴻章生平的同時,也使人對當時國民性和國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開始并未直接給李鴻章蓋棺定論,而是要讀者樹立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杰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評價一個人并不能單純的說他是好或者壞,而是應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賣國-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nèi)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軍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軍和常勝軍,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焙髞碛謱懤钆d辦洋務,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主要在軍事和商務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中國水軍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從此李的外交生涯開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賣國,“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彪m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中國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中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jù)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現(xiàn)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

上一篇:金陵三遷有感梁棟下一篇:讀馬小跳有感500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3969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