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1000字篇一
潿洲島與北海銀灘隔海相望,為人山噴發(fā)堆凝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島,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chǎn)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yōu)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其龜豕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蔭蔽日,四季飄香。三婆廟、圣母廟和天主等建筑各具特色。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fēng)可擷。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
斜陽島位于潿洲島東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噴發(fā)堆積形成,距潿洲島9海里,距北海市區(qū)44海里,面積1.89平方公里。因從潿洲島可觀太陽斜照此島全景,又因該島橫亙在潿洲島東南面,南面為陽,故稱斜陽島。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巖壁立下臨深淵,飛鯊怪魚,貝類珊瑚清晰可見。島上冬暖夏涼,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徑迷離,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是尋幽探險的樂園。
斜陽島上住著20xx多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民風(fēng)民俗淳樸。島上目前沒設(shè)菜市場,沒有小偷,各家各戶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就放在岸邊海水里,隨用隨取。到斜陽島來旅游,可欣賞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調(diào)。
漫步島上,那濃郁的宗教氣氛,原始古樸的海島風(fēng)情令人流連忘返。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青蟹抱甌、龜豕拱碧、天主教堂、海底彩帶、島上觀日出、滴水丹屏及三婆廟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目前,潿洲島上有為旅游者提供的配套服務(wù)設(shè)施,北海至潿洲島每天有往返輪班。
青蟹抱甌
潿洲島港口朝南,東、北、西三面由陸地圍成一個橢圓形,南灣港狀如一只碧甌,面積不大,約3平方公里,整個港灣背面象一只青色海蟹,正欲爬向海港。南灣街就坐落在青蟹嘴上,鎮(zhèn)小街上房舍櫛次鱗比,依山傍水,放眼遠眺港外,大海無邊無際,煙波浩浩渺渺;近看內(nèi)港,港面風(fēng)平浪靜,碧綠的海水,銀白的海鳥,海岸上青山翠林,交相輝映;內(nèi)港漁船如織,港內(nèi)港外構(gòu)成一幅景致十分優(yōu)美的風(fēng)光畫。
龜豕拱碧
海灣中與島相離100米,一座聳翠的小島酷肖一頭匍匐著的肥豬。潿洲島東岬角下,有一巖洞,洞口邊一石頭形似一只烏龜。前面海中那象頭大肥豬的小島叫豬仔嶺,豬仔嶺基部是一大塊海蝕殘丘,因海蝕的發(fā)育關(guān)系,使殘丘上的石崖發(fā)展成為一頭小肥豬模樣。小小的雙眼、短短的耳朵、高高的前額,身軀豐盈、膘悍粗獷,唯妙唯肖。挨近豬仔嶺的那個石洞,叫龜窿,龜窿口那個極象烏龜?shù)氖^就叫龜石。
天主教堂
法國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頗具特色,它高13.5米,長56米、寬17米,全用巖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教堂內(nèi)可容納教徒1500人。這座教堂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間(公元1861──1880年)歷經(jīng)20xx年才建成。據(jù)說此教堂為當(dāng)時全國四大教堂之一。教堂由鐘樓、修道院學(xué)堂、醫(yī)院、育嬰堂所組成。由于“文革”的掃“四舊”,除教堂和鐘樓外,其余都已蕩然無存了。迄今仍可供教徒們在教堂內(nèi)彌撒祈禱和供后人觀瞻?,F(xiàn)有信徒20xx多人,每逢星期日,便有信稈到此做禮拜,熱鬧非凡。
海底彩帶
斜陽、潿洲二島相距只有9海里,一路的海水底下,有一條海底彩帶。這一帶的海底下暗礁發(fā)育得最好,礁體短的數(shù)百米,長的一千多兩千米,礁體生長著大量的群體珊瑚。珊瑚生長帶距水面一般只有八、九米深,透過清徹的海水可以看清寬大的珊瑚生長帶在陽光映照下從海水里顯現(xiàn)出來,形狀各異,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草帽,有的似玉樹,有的似瓊枝,一堆堆,一叢叢,密密麻麻。顏色多種,有白,有蘭,褐色、粽色等,多為白色,璀燦奪目,一群群游魚在珊瑚叢中上下穿梭,更使珊瑚帶生機盎然,生氣勃勃。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1000字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dāng)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個“世外桃源”。 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鐘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于真趣。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季節(jié),踏進“世外桃源”,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fēng)光。清波蕩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zhuǎn)筒車,吱吱呀呀地搖著歲月,也吟唱著鄉(xiāng)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群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游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dāng)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游人的心會像一只“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云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fēng)情的歌舞歡迎著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zhuǎn)過歌臺,小船駛?cè)肓苏L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后面竟如此迂徐回轉(zhuǎn),曲徑通幽?!査肥劳馓以词且粋€開放式的景區(qū),它沒有圍墻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后,似乎已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huán)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
過了桃花島,就能體驗原始部落的魅力。但聽前面山坡上警號長鳴,擊鼓聲聲。原來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發(fā)現(xiàn)了外來的陌生人,紛紛手執(zhí)長矛、漁叉沖下山坡來,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這些土著先民都以樹皮羽葉遮身,他們剽悍健壯,皮膚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部落,透過他們,您可以想象中華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聰慧與堅韌。
越過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著散布的村莊緩緩駛回。這是真正的鄉(xiāng)村,青瓦泥墻,竹籬菜畦,雞犬之聲清晰可聞。不時可見三三兩兩的村婦在河邊洗衣,她們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韻律。擔(dān)桶的農(nóng)人赤腳穿行在田間,頑皮的兒童嬉鬧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魚的老翁,叼一管煙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云影中隨波逐流。從原始部落來到眼前的村莊,歷史一下跨越了幾十萬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覺。
如果有興趣,游客結(jié)束水上游程上岸后,還可以在繡球樓對山歌,接拋繡球,在民俗大觀園考察民俗,參觀圖騰柱、風(fēng)雨橋等別具風(fēng)格的建筑,觀賞、購買少數(shù)民族婦女的手工織物等。然而誠如古語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于大多數(shù)性本愛自然的游人來說,也許一方山水田園已足以慰籍心靈。
“陶令已隨風(fēng)逝去,此地空留桃花源。美池桑竹舒倩影。阡陌交通好耕田?!痹脊艠愕纳介g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huán)水繞的巖溶地貌,造物主給了這塊樂土最佳的組合。燕子湖在深情地歌唱,筆架山在默默地沉思,幽深的山洞之外是古老的村寨,古老的村寨旁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里蘊藏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修身養(yǎng)性和隱逸休閑的特殊意境,從湖畔蛙聲到草屋笛鳴,從漁歌唱晚到蘆笙踩堂,從風(fēng)雨長廊到淵明山莊,一切都渾然天成。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由于文化審美的優(yōu)化重組,于是便演變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納千頃之_,收四時之爛漫”,世外桃源所構(gòu)建的詩境,不僅洋溢著自然山野之趣,而且恰到好處地融進了中國傳統(tǒng)儒雅文化和桂北民俗風(fēng)情的精華。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1000字篇三
從考古發(fā)掘到的文物來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shè)龍城郡。
柳江繞著柳州市區(qū)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huán)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區(qū)內(nèi)外由石灰?guī)r構(gòu)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tài),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游。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是西南地區(qū)重要的制造業(yè)基地。全市現(xiàn)有工業(yè)企業(yè)2100余家,有4家企業(yè)進入國家500強,有11家進入國家大型企業(yè)行列。全市現(xiàn)已形成了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即以微型汽車和中噸汽車為主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yè),以工程機械和通用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業(yè),以鋼鐵和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為主的冶金為業(yè)。以這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和輕工、化工、造紙、建材等主導(dǎo)產(chǎn)業(yè)為龍頭,柳州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涵蓋30多個行業(yè)、4000多個品種的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fēng)”柳汽、“桂柳工”、“解放”柳特、“金嗓子”、“兩面針”、“花紅藥業(yè)”、ovm預(yù)應(yīng)力錨具等一批知名企業(yè)和名牌產(chǎn)品。
柳州國民經(jīng)濟整體上呈現(xiàn)持續(xù)、穩(wěn)定、快速增長的良好態(tài)勢,20__年全市實現(xiàn)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327.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名列全區(qū)第一。其中,工業(yè)增加值達到79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達到109.3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52.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70億元,同比增長6.0%。
柳州,是中國西南地區(qū)重要的區(qū)域性交通樞紐,是全國唯一擁有大區(qū)鐵路局總部的非省會城市。鐵路網(wǎng)絡(luò)直接聯(lián)通湘、渝、黔、滇、粵五省市,是溝通大西南與華東、中南、華南地區(qū)的鐵路樞紐。
柳州,是中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桂海高速和梧州至貴州高速公路在柳州交匯,209、322及323國道在這里會合,柳州已經(jīng)被高速公路網(wǎng)絡(luò)所圍合,向南4個小時可以直達海岸港口,向北可以貫通中、西部腹地。
柳州白蓮機場達到國家4d級標準,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航線。柳州擁有國家一級口岸,五級航道,全年可無障礙通航300噸級船只,上溯可至貴州,下航可達香港、澳門。
柳州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良、物產(chǎn)豐富,素有“桂中商埠”之美譽,歷來是中南和西南地區(qū)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經(jīng)濟區(qū)位上,柳州東臨粵、港、臺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南接北部灣、東南亞等高速發(fā)展地區(qū),西靠云、貴、川,北抵長江中下游,由此形成背靠中南、西南,面向東南亞和東部沿海的有利區(qū)位。柳州商貿(mào)活動頻繁,各類商品批發(fā)市場健全,供需兩旺,物流通暢。具備建設(shè)大市場、發(fā)展大商貿(mào)、搞活大流通,構(gòu)建區(qū)域現(xiàn)代物流中心的良好地理和區(qū)位優(yōu)勢。
柳州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lǐng)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先后與45多個國家與地區(qū)建立了經(jīng)貿(mào)關(guān)系。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的建立,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柳州正在成為一片充滿希望、充滿商機的投資開發(fā)熱土。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1000字篇四
三將軍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擊日本侵略軍 的桂林防衛(wèi)戰(zhàn)中,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防山軍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桓、第131師師長闞維雍壯烈犧牲。1946年, 國民黨政府建“三將軍墓”以示紀念, 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題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蘆形, 寬16米, 長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憶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壯土墓旁, 1946年建。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撫今憶昔, 吸取血的教訓(xùn), 亦名紀忠亭。高7.5米, 寬5.3米, 長4.2米, 面積22.26平方米, 為磚柱、單檐、尖頂、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憑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門“超塵凈境”后的山坡上。原為普陀寺舊址, 1959年拆除全部舊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為紅柱、粉墻、硬脊、翹檐、坡頂、綠瓦的2層樓閣式建筑。1層長17.3米, 深12米, 2層長度略小, 總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正屋開敝, 樓上四面開窗, 上有觀景廳。普陀巖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塵凈境”山門、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萊等一組錯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閉的多變格局, 登樓觀賞, 城市風(fēng)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機。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積約150平方米, 呈不等邊多邊形。相傳, 唐代地方官員在這里選石進貢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 視為“瑞石”, 鐫刻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于其上, 錢藏宮中。李靖出任桂州總管時, 唐太宗囑咐他考查“瑞石”產(chǎn)地, 得悉產(chǎn)于普陀山, 敕命建慶林觀, 并御書“慶林觀”賜額。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崢嶸, 最為奇美, 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萊 園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側(cè), 建于光緒十八年(1892)。為亭閣式長廊, 紅柱、坡頂、青瓦, 長16米, 寬6米, 頂高6.5米, 建筑面積96平方米。廊西有矮圍墻, 可憑欄眺望城東佳景。山墻上有“小蓬萊”匾額, 亭柱分懸著名教育家馬君武聯(lián)句: “城中佳境, 常繞夢魂, 嘆半世飄零, 遂與名山成久別; 嶺表舊都, 屢經(jīng)離亂, 望故鄉(xiāng)英俊, 共籌長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璣峰半山坳上, 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 8柱、單檐、翹角、綠瓦、長方形仿古亭, 寬約4米, 長10余米, 面積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與米, 深180米, 面積20__平方米。宋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曾布, 性喜訪奇, 元豐二年(1079)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 辟為景點。宋劉誼《曾公巖記》詳載其事。曾公巖是個迷人的山體地勢配合, 宜于近觀遠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顧盼, 處處入畫。
棲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巖口。始建于宋, 名“簪帶”, 劉克莊《簪帶亭》有“上列青林杪, 憑欄盡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嵐”, 后改“碧虛亭”, 毀于抗日戰(zhàn)火??箲?zhàn)勝利后在原址建“棲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棲霞”之名。亭有月門, 又稱“步月亭”。亭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單檐方亭、面積25平方米。底層作售票處, 上層為觀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與碧虛閣對應(yīng)。渲染了“天上人間”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連。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寬2~15米, 深21米, 面積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觀, 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閣, 后因避諱又改為玄武閣,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廢, 抗戰(zhàn)勝利后重蓋,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別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結(jié)構(gòu), 飛角、單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閣西向, 均有“玄武閣”匾額。從偏閣登10數(shù)級石階, 達正閣, 為8柱大廳, 前可憑欄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鶴洞,經(jīng)四仙巖, 達名聞遐邇的七星巖。透過閣樓南窗, 可以看見明代浮雕《龜蛇合一》。
玄武, 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水神, 后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其形象為龜或龜蛇相纏。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巖石的天然色澤, 雕成青灰色的龜、淡紅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龜, 水母類,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鶴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間, 與四仙巖、玄武洞相連。洞高3~4米, 寬6~7米, 深23米, 面積150平方米, 呈圓管形。洞壁石紋如白鶴飛翔, 洞中一石柱, 如鶴腿, 故有白鶴洞之稱。白鶴洞是從普陀巖、玄武洞進入七星巖的必由之路, 地勢較高而曲折, 且洞內(nèi)幽暗, 通過時自卑而高、由明轉(zhuǎn)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巖, 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神秘感。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1000字篇五
四仙巖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接, 高7.3米, 寬4~13米, 深32米, 面積約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圓下平, 北連七星巖。洞口開闊、敝亮, 鐫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巖內(nèi)有4個石筍, 傳說是日華、月華、星華與好事者開懷暢飲, 給巖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時, 巖口建有“簪帶亭”, 早廢。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棲霞亭。
普陀巖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側(cè), 高4~10米, 寬6~9米, 深15米, 面積約120平方米。普陀巖南北對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為斜坡, 有25級石階, 分3級坡降, 中設(shè)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虛樓, 曾稱碧虛洞, 樓早廢。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個像米臼一樣的天然石穴, 深約30厘米, 里面有積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與地下水源相通, 用以沏茶, 清甜適口。
飛來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壽佛洞南側(cè), 原聽月亭故址旁, 因石無根, 傳為飛來之石。高6.4米, 呈倒圓錐形, 上大下小。頂平, 四周凹凸不平, 上有“堪語”二字, 為清人余心孺所刻。
朝云洞 位于普陀山西半山腰, 南有壽佛洞, 寬敝若廳堂, 洞口西向, 高3~6米, 寬3~4米, 長45米, 面積157平方米。朝霧迷漫時, 云凝洞口, 故稱朝云。洞開拓于明代, 太虛和尚修磴道, 并于絕壁處建樓閣。洞口有清詩刻兩件。
碧虛閣 在普陀山七星巖口, 因閣中函碧虛亭而得名。閣高7米, 面積270平方米。碧虛亭為宋代建筑, 早廢。1956年在原址重建, 1974年拆除改建, 1979年建成兩層游廊式亭閣。旋梯而上, 上層游廊連接大小不對稱的兩座游亭: 在大亭中, 可以看到城市遠景; 在小亭中, 可以俯視七星巖內(nèi)景。碧虛閣建筑, 構(gòu)思精巧, 吸收廣西三江程陽橋與桂林“吊樓”的民族、民間建筑形式, 亭與閣層層挑出, 增加輕巧感和架空效果, 突出了“碧虛”這一主題, 被建筑界譽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范例。
曾公巖 原名冷水巖, 在普陀山東南, 與動物園相鄰, 曾作七星巖出口。巖高4~20米, 寬5~50米, 洞府, 巖前有石門, “屈曲而入, 則流水橫其中, 碧乳垂其上, 周環(huán)四視, 其狀如雕鐫刻鏤, 殆出于鬼工而不類融結(jié)者也”。源于地下河的清流, 穿巖而過, 溪水冰冽, 所以也叫冷水巖, 這是它不同于別的巖洞的特色。洞口留下宋刻10余件。洞壁有“巖洞就是學(xué)校”、“敵人在轟炸, 我們在上課”等標語。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用作防空的巖洞比比皆是, 反映了中國人民抵御外侮的抗戰(zhàn)決心和必勝信念。
壽佛洞 位于普陀山西麓, 高3.4米, 寬6.4米, 深8.5米, 面積約54平方米。明代創(chuàng)為壽佛庵。庵前建棲霞寺?!杜R桂縣志》載: “順治八年(1651), 楚僧渾融和尚乃建為棲霞寺, 起藏經(jīng)閣、聽月亭, 殿宇樓堂, 備極宏麗, 山水繞環(huán), 竹樹掩映, 為一府勝游之地?!鼻骞饩w十八年(1892)重修, 后毀于戰(zhàn)火。
彈子巖 在普陀山北麓, 洞口高敝, 寬14米, 高6~9米, 寬4~8米, 深65米, 面積280平方米, 呈弧狀。酈道元《水經(jīng)注》說: “山甚及溪, 中有石若丸, 自然圓珠矣, 故山水即名焉, 驗其山有石竇, 下深數(shù)丈, 洞上深遠, 莫究其極?!彼未疚蹰g(1174~1189), 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劉諄, “買地為圃, 隔橋筑亭, 仰觀巖石, 如坐冷泉, 對飛來諸峰, 遂為桂林勝游之最”。壁間有宋代石刻多件。
留春巖 在普陀山北麓, 南距彈子巖50米, 高3.5~4米, 寬3~5米, 深18米, 面積69平方米。巖前一片平野, 春回大地, 滿眼新綠, 令人留連。巖名取其“留取春常駐”之意。留春巖景色平平, 宋人梁安世等在巖壁留下的《乳床賦》, 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論述鐘乳石成因的科學(xué)論文, 指出“泉春夏而滲流, 積久而凝……以歲而計之, 十萬年而盈寸”, 很值敝開。巖前有平臺, 宋代曾建樓閣, 供地方官員視察春耕之用, 所以取名省春巖。宋劉希旦《省春巖》詩:“省春巖畔點春衣, 傍洞山泉浸洞磯”, “泥燕不來燈光寂, 野鷺孤飛帶落暉”。寫出了省春巖寧得游人賞柳。
雙忠亭 在靈劍江葛老橋北, 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用以紀念明未殉難的瞿式耜、張同敝, 故又名“雙忠祠”。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 增加了渾融和尚、性因和尚和義士楊義等牌位??箲?zhàn)期間被毀, 遺址尚存。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7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