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內蒙古概括導游詞(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2 13:18:52
2022年內蒙古概括導游詞(三篇)
時間:2022-12-22 13:18:52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內蒙古概括導游詞篇一

以蒙古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19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qū)計委批準立項,列入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先項目。園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qū)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qū)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tài)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qū)。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yè)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wèi)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fā)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chuàng)造投資環(huán)境、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為理念,以蒙古包為建筑母體,形成龐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與藍天、白云、草原、水域渾然一體,氣勢博大。整個建筑體現了草原宮殿宏大、壯美的獨特景觀。"藍天白云穹廬頂、金光四溢甘迪爾",由布赫同志題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兩邊錯落有序的觀景包和環(huán)形水帶,構成動感十足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現出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內蒙古概括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

現在各位已經到達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語說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此,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代表×××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問候!歡迎您來美麗的呼和浩特做客!我叫××,擔任這次旅行的導游,為方便起見,大家叫我×導或小×就可以了。這位是司機×師傅,是一位年輕的老司機,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另外,順便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蒙a×××××號,在每次參觀游覽完畢之后,大家可以提前回到我們的旅游車上。大家可能是初次來到呼和浩特,對于這個地方多少有些陌生,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將帶領大家一一領略沿途景觀和行程中的景點,會使大家對呼和浩特有一定的了解。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簡稱“青城”;而呼和浩特市則簡稱呼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還被譽為“中國乳都”、“北方藥都”。呼和浩特市下轄4區(qū)1旗4縣,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20__年底常住人口260.63萬,其中市區(qū)人口近147萬,蒙古族人口20.1萬多,其他少數民族人口6.7萬多,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地區(qū)民族特色濃郁的北方大都市。

俗話說“既是相逢定有緣”,希望此次相逢能使我們大家變成永遠的朋友。十分高興為大家服務,請大家把我當作貼心的朋友,在旅途中我將努力為大家工作并隨時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今天呼和浩特的氣溫是攝氏×度,這樣好天氣,一定是在座的各位福星為我們帶來的。那么,就讓我提前祝大家旅途愉快,愿此次內蒙古呼和浩特之行能給您留下一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謝謝大家!

下面我把近幾天的游程安排作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天,早餐后我們將赴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距離呼和浩特市區(qū)約90公里,乘汽車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到達草原之后,我們將安排大家到蒙古包先休息一下,然后自由活動,約12:00午餐,午餐為大家安排了蒙古族風味食品——手扒肉,下午約2:30分觀看小型那達慕——賽馬、摔跤表演,然后去草原上的傳統(tǒng)祭祀場所——敖包,或去牧民家做客,感受一下當代牧民的生活習俗。我們可以欣賞篝火晚會,當晚住宿在蒙古包中。

第二天,早上我們可以觀看草原日出的場景,蒙古式早餐后,我們乘車返回呼和浩特市內參觀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安葬地——昭君墓、著名的喇嘛教寺廟——大召、著名的以金剛座舍利寶塔為代表的寺院——五塔寺;下午自由活動,晚上在××酒店用餐并住宿。

第三天乘車經包頭赴鄂爾多斯響沙灣、成吉思汗陵。

第四天乘車返呼,下午游覽烏蘭夫公園,之后商場購物,晚上大家將乘k90次列車踏上返程。

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和真誠配合。絢麗多彩的呼和浩特(市區(qū))特色景觀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行走在呼和浩特的市區(qū)之中。20__年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首府,將舉行一系列的慶典活動。為迎接自治區(qū)60周年大慶,呼和浩特將累計投資約460億元,力爭把呼和浩特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和層次品位,具有濃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具有良好環(huán)境質量和適宜人居,具有較高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力的草原大都市。

現在呼和浩特重點實施建設“四區(qū)”、“四個中心”、“三帶”、“三園”、“一批”的“44331”工程,爭創(chuàng)國家環(huán)境模范城市,向國內一流城市行列邁進。

“四區(qū)”是指回民區(qū)以現在的中山路、新華大街商業(yè)街為基礎的商業(yè)核心區(qū);賽罕區(qū)以建設自治區(qū)黨政辦公大樓及周邊環(huán)境為主要內容的行政中心區(qū);新城區(qū)以成吉思汗大街兩側建設濱海新城、成吉思汗廣場為主要內容的蒙元文化特色景觀區(qū);玉泉區(qū)以建設五塔寺廣場、大召廣場等景觀點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特色區(qū)。

“四個中心”是指以體育場、賽馬場、體育館為中心的內蒙古體育中心;以內蒙古大劇院、博物館為主的文化藝術中心;以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為主的會展中心;以白塔機場改擴建和亞歐大陸橋——呼和浩特直達法蘭克福的國際集裝箱貨運專列為主的現代物流中心。

“三帶”是指二環(huán)路兩側城市園林綠化及重點項目建設為主的二環(huán)路特色景觀帶;東河、西河改造為主的環(huán)城水系景觀帶;環(huán)城高速公路兩側、大青山前坡生態(tài)治理及大黑河兩岸綠化帶為主的城市綠化帶。

“三園”是指以草原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萬畝蒙古風情園;以湖泊濕地為特色的8000畝南湖濕地公園;萬畝大青山野生動物園。

“一批”是指建設一批20萬平方米以上的精品住宅小區(qū)和10個以上的四星、五星級酒店賓館。

〔國際化機場——白塔機場〕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大家剛剛走出的是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它因為附近的遼代白塔而得名。白塔的真正名稱應該是萬部華嚴經塔,因為周身涂滿白色,所以通稱白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內蒙古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迅速,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作為內蒙古首府機場已不適應目前航空運輸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為此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抓住首都機場為迎接20__年奧運會進行擴建的契機,利用呼和浩特與北京距離近、長年天氣狀況好的優(yōu)勢,經過多方協(xié)調,獲得了這一機場擴建項目,使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成為首都北京的第一大備用機場。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擴建工作目前已經開始。該機場擴建是為20__年北京奧運會準備的備用機場建設項目,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慶典獻禮項目,該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規(guī)劃設計已經完成,征地工作全面展開。據機場負責人介紹,呼和浩特機場到首都機場的直線飛行距離為420公里,飛行時間為45分鐘,是首都機場最理想而經濟的備用機場,需要占用土地2062畝。另外,據了解,為了保障擴建該機場按時動工,國航股份機務工程公司呼和浩特維修基地航材保障分部也已經從20__年2月中旬起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與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擬共同出資10億元,將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擴建成功。擴建后的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等級將由現在的4d級升為4e級,可以接納所有等級的民用飛機,可滿足年吞吐旅客300萬人次的使用要求。

〔成吉思汗大街〕

成吉思汗大街是呼和浩特市北區(qū)的主干道,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北側,地處新城區(qū)的核心區(qū)域,西起通道北街,東至東二環(huán),全長約8公里,距離市中心(中山路)約3公里,駕車時間僅約7分鐘,并有多條公共交通線路直達市區(qū)各地。對將來新城區(qū)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經濟及社會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未來的民族特色街,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成吉思汗大街的整體規(guī)劃共分為四個區(qū),第一區(qū)主要是都市感很強的市區(qū);第二區(qū)為體現生態(tài)、自然的草原核心區(qū)域;第三區(qū)的成吉思汗廣場是成吉思汗大街的絕對亮點;第四區(qū)營造道路空間的一系列機能性的交通空間。同時,為了突出成吉思汗大街的民族特色,街區(qū)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就蘊含著強烈的蒙古族特色文化、歷史和掌故,并通過一個個連續(xù)的景觀設計而聯(lián)合起來,成為呼市的新形象和象征。成吉思汗大街的國際化定位,體現了四個原則;國際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區(qū)域性的商業(yè)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臺,居民戶外活動場所。國際級設計大師精英團隊在規(guī)劃中共同的口號是:帶動草原的傳承,再現自豪性文化,在總體設計上高度體現“人性”原則,在弘揚本民族文化獨特性的同時,融合國內外建筑特色。成吉思汗大街是城市的特色街,不論是景觀還是商業(yè),都嚴格按照國際化水準量身定制。在規(guī)劃大師的手筆中,道路兩側的互通性,景觀設計的連貫性,彈性空間的設計,虛實之間的平衡性,空間設計的合理性等等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總體設計上,成吉思汗大街將成為呼和浩特的一個文化新地標。作為提升民族品位的領頭羊,展現青城人民的驕傲與自豪。結合強有力相呼應的綜合性設計語言,展示出對傳統(tǒng)的尊重與現代的結合,創(chuàng)造一條充滿城市活力的街區(qū),這樣才得以加強土地使用的靈活性與彈性,使之符合當地的生活方式。成吉思汗大街的目標是創(chuàng)建一個核心服務基地、一個休閑消費目的地、一個生活服務中心、一個商務投資焦點,通過營造怡人的居住環(huán)境,激活城市的活力與商業(yè)氛圍,結合合理的總體開發(fā)策略及架構,實現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與人的生活、生產消費的和諧統(tǒng)一。未來的成吉思汗大街將為城市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旅游發(fā)展空間,既體現民族傳統(tǒng)特色,同時兼?zhèn)潴w育、文化、餐飲、購物等現代化大都市街區(qū)功能,必將成為青城的旅游新亮點,也必將為全市的經濟發(fā)展提供新鮮動力。

〔伊斯蘭風情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行走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的通道南路。走到這里,大家的眼前忽然一亮,仿佛置身于異域風情的都市。這里就是今年改造完工的伊斯蘭風情街。20__年5月20曰,呼市回民區(qū)迎來了打造通道南路伊斯蘭風情街全面開工的日子,以商業(yè)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為主體特色的回民區(qū)正在開足馬力,建設一項名為“129”的大區(qū)工程(一區(qū):以中山西路為主軸的商業(yè)核心區(qū);兩街:通道南路民族街、成吉思汗西延景觀街;“九個億”重點改造項目:即九個億元以上的舊城區(qū)和城中村改造項目)。通道南路伊斯蘭風情街南北總長為1000多米,以烘托商業(yè)氣氛,營造安適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充分展示地域優(yōu)勢為特色。

大家看到,街景建筑以沙漠黃為主色調,以最能突出穆斯林特色的白色、綠色為點綴。重點規(guī)劃建設的項目就是我們前方的清真大寺前的三角形廣場及其周邊建筑,還有通道南路北路口、清真北寺、竹英樓、呼市回民中學等建筑物的改造建設。我們可以看到27棟樓的伊斯蘭風情屋頂,以及拱式的門墻及造型墻、花壇的亮化、綠化,都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格。伊斯蘭風情街成為民族特色街和全市重要的旅游觀光點。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以維持基本現狀為原則,在臨街面添加特征造型元素、進行獨特細節(jié)處理、改變建筑色彩等技術手段來集中體現伊斯蘭建筑風格,如拱頂、柱式、望月樓等造型元素的利用,彎月、明星、尖頂蘑菇等細節(jié)處理的注重,使沿街店鋪、民居等各種建筑均具鮮明的獨特個性,從而體現出地段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投資6500萬元的呼和浩特市伊斯蘭風情街改擴建工程竣工,這標志著這個草原都市打造多元文化的又一項舉措的成功實施。被譽為伊斯蘭風情街的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兩側以穹隆、彩色琉璃磚裝飾出來的高樓氣勢宏偉,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綠色或黃色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以沙漠黃為主而綠白相間的色調,讓人領略到濃郁的伊斯蘭風情。這里回族群眾聚居,伊斯蘭風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業(yè)繁榮。這條街的改擴建工程由美國龍安集團進行規(guī)劃、設計,主要借鑒中亞諸國特別是土耳其、伊朗的建筑風格,同時結合中華建筑文化特色??赐暌了固m風情一條街,大家猶如置身在中東地區(qū),可能有人會問,在這個蒙古族地區(qū),怎么會有這么多的穆斯林建筑。接下來的時間我會為大家講講呼和浩特回民區(qū)的來歷。

內蒙古概括導游詞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qū),因農業(yè)灌溉發(fā)達,又稱河套灌區(qū)。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wèi)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qū)。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后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占平原總面積的1/4,余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后套平原。臨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xiāng)勝豐村就稱為大后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梁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qū),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fā)展農業(yè)。

周朝之前,屬于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tǒng)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出云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筑城以屯田、養(yǎng)馬,作為防御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陜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qū)還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qū)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里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占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后期陜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qū)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yè)區(qū)??箲?zhàn)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于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這里的農業(y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干渠(俗稱二黃河),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水利建設。現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qū)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谷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篇二:河套平原導游詞范文

河套地區(qū)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為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于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并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后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wèi)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qū)。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回二千余里,環(huán)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qū),因農業(yè)灌溉發(fā)達,又稱河套灌區(qū)。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tài)。

河套周邊地區(qū),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陜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它們環(huán)繞著河套地區(qū),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qū)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里,并有了較穩(wěn)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qū)。并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后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qū)為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后套對稱。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775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