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曲灣導游詞篇一
各位朋友,左邊的圖片是九曲溪碼頭。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jié)合;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后,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現(xiàn)飄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帶。右側(cè)這座山與云齊,叫齊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稱火焰山。民間傳說,古時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這個村莊著火,鄉(xiāng)民們一次次遭災毀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這個村莊便有“新村”的稱號。后上天為拯救生靈,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術(shù)在山前鑿開一條江墩溪,從此村莊安寧,日漸繁榮,萬家燈火猶如天上點點繁星。從此村莊改名為“星村”。
左側(cè)這座山峰叫白云巖,又名靈峰。白云巖重巖聳疊,巍然云際,每當拂曉,常有白云在巖的半腰飄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巖。白云巖上現(xiàn)遺有幾堵殘垣頹壁,是白云庵的舊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巖洞,稱白云洞。我國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說《封神演義》中提到的道人喬坤,就曾在此修養(yǎng),自稱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協(xié)助姜子牙破陣有功,受封為“夜游神”。巖的北面有一個軒敞的巖洞,人稱“極樂國”。其進洞路徑之險,可謂武夷第一。這里上下都是絕壁,壁間只有一線橫坳,是進洞的唯一途徑。人們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腳并用,才能爬過巖縫進入洞中。明萬歷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國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武夷山時,就曾半歷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記》里生動地記述了這個驚險的歷程:“余從壁坳行,已而坳漸低,壁危,則就而傴僂;愈低愈狹,則膝行蛇伏。至坳轉(zhuǎn)處,上下僅懸七寸,闊上尺五,坳外壁深萬仞。余匍匐以進,胸背相摩,得度其險。巖果軒敞層疊,有斧鑿于中,欲開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巖巔,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疇沃野,豁然開朗,別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這一帶的景色。
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峰名仙巖[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峰,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峰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布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過仙巖腳下的白沙潭,竹筏始進入九曲。白云巖在左邊這座形似鼓的山峰,稱鼓子峰。峰前這座山巖因形似烏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又形似筆架,繼而又見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稱品石巖。品石巖左邊是環(huán)佩巖,巖上有一巨石像不像頭小貓,正伸出頭撲食面前那塊“豬肝”。淺灘將盡,大家看左岸邊這塊巨石,像不像水牛把頭栽進水中,僅露出一角一眼,俗稱“牛牯石”,石下深潭稱牛牯潭。過牛牯潭,岸右邊這兩塊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稱磨墩巖。南宋宰相李綱游九曲溪時,稱其為大小廩石。磨墩巖對岸對岸這塊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見,左邊眼睛睜著,右邊眼睛閉著,俗稱人面石。人面石右邊這兩塊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頂上光禿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當?shù)匕傩諔蚍Q為“和尚背尼姑”。相傳武夷山有個好心的和尚,見尼姑要過溪到磨墩巖磨豆?jié){給“童子”吃有困難,就主動提出背尼姑過溪。這雖說有違佛教戒律,但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感動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見此情景,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事。筏過淺灘,拐個彎便進入八曲。
八曲,夾溪兩岸,奇峰環(huán)拱,怪石嶙峋,狀如動物,素有“水上動物園”之稱。溪左有臥獅笑猴、上下水龜石[、貓兒石、魚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巖、駱駝峰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關(guān)于上、下水龜石,還流傳這么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辭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隱巖下的茶洞旁著書講學。一天黃昏,朱熹正對著滿天的晚霞吟詩作賦,忽聽門外傳來:“先生,先生。”的呼喚。朱熹出門一看,只見茶洞外正笑吟吟走來一位相貌端莊的姑娘,便問:“你是何人,家住哪里,為何來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麗娘,家住五曲河對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特來拜您為師?!敝祆湟娕佣饲f識禮,又求學心切,就收留了她。從此,麗娘風雨無阻,每天晚上都來到朱熹的書房。她讀遍了四書五經(jīng),替朱熹眷寫了大量的詩文。麗娘的才學、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溫暖與歡樂。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擺渡的烏老頭兩口子。烏老頭對朱熹說:“看你氣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書房的女子是誰嗎?她就是武夷山的狐貍精。想謀你的才學,奪你祖?zhèn)鞯挠裢?”“啊!”朱熹不禁大吃一驚,心里直納悶:好端端一個正經(jīng)女子,怎會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著時,看看有沒有雙玉筷從她的鼻孔里伸出?!被丶乙院?,朱熹心如亂麻,一連兩個夜晚不能入眠,麗娘溫存地相陪著。到了第三個夜晚,麗娘實在困極了,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四更天時,朱熹打個瞌睡醒來,頓時被眼前一片光亮驚呆了。果然,一雙碧綠透明的玉筷從麗娘的鼻孔伸了出來。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閃出了一只狐貍的影子,一晃就不見了。麗娘醒來,頓覺天懸地轉(zhuǎn),痛苦地說:“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煉千年的狐貍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來陪伴。不料平林擺渡佬,那一對害人的烏龜精,想謀先生玉碗和麗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輸了,被貶在那兒擺渡。他們就惡語中傷,撥弄是非,迫使我倆分離。先生啊!如今麗娘玉筷離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該到南螟靖里長眠去了?!闭f完,淚水漣漣,與朱熹難舍難分。忽然空中轟隆滾過一陣悶雷,在一陣旋風里閃過一對黑影,麗娘忙指著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們毀了麗娘,拆散我們之間的情誼呀!”朱熹氣得咬牙切齒,渾身打打顫,抄起朱筆就往窗外扔去,只見朱筆就像一只燃燒的箭直向這一對黑影刺去。兩個擺渡佬立時現(xiàn)出烏龜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獅旁,就再也爬不動了,變成了一對石龜。請大家注意看,左岸邊這座橫亙的巨巖,稱鼓樓巖,巖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巖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巖石像觀世音菩薩,這一景叫“童子拜觀音”。前面跟大家說,尼姑磨豆?jié){,就是給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兩峰像不像一對碩大的乳房,俗稱“雙乳峰”。有一外國小朋友觀賞雙乳峰后天真地說:如果媽媽的乳房也有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沒有奶吃了。
舟過湍急的芙蓉灘,是為七曲。溪右邊的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聳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稱“城高巖”。其半腰有門可見,那是攀登城高巖的唯一石徑。巖上松竹環(huán)簇,滿坡滴綠。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舊址。巖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節(jié),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設壇祈禱,放生魚潭內(nèi)。從那時起九曲溪禁止捕魚,相沿成為習俗。
筏下獺控灘,便進入了六曲,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勝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題詩贊道:“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guān)。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狈ぶ亮?,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這塊如刀切斧劈的巖壁,就是曬布巖。神話傳說是赤腳大仙晾曬帛綿的,曬布巖又高又闊,又平又險,寬約800米,高200米,似一張巨大的屏風,把武夷山景區(qū)隔為溪南山北。巖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名士留下的題刻二十余處,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圖]題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所能辨認的400多處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處題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來諸多凡夫俗子到此評頭論足,觀賞一番。他們高一聲,低一聲,鬧鬧哄哄有時還加上過往竹筏工的山歌和號子,既給游人助興,又給評論眾士添煩。時間久了,那些生長在九曲溪的筏工,都驚奇的發(fā)現(xiàn),無論山歌還是號子,對歌還是呼喊,都能引發(fā)出陣陣空谷回聲,招至從近至遠此起彼伏的聲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給這塊本不起眼的巨巖取了個“響聲巖”的雅名。響聲巖前這塊巨石叫目魚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個新鮮飽滿的目魚。
筏過老雅灘,是為五曲。諸曲唯五曲地勢寬曠。左側(cè)這座山峰是隱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親手創(chuàng)建的武夷精舍。右側(cè)這座山峰是晚對峰,峰的石壁上鐫刻有出自清乾隆狀元馬易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個足有三米見方的大字。據(jù)專家、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豐四年(1081年),閩學鼻祖游酢和楊時一道前往河南穎昌(今許昌)拜大理學家程顥為師。二人到程家時,恰遇老先生正閉目養(yǎng)神,兩人不敢驚擾,恭立門外。時值隆冬季節(jié),大雪紛飛,待老先生醒來時,門外積雪已達盡余,故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二人誠心拜師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盡全力教誨這二位學生。時至學成,程顥送至大路口,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高興地說:“吾道南矣”。游酢和楊時回閩后極力傳播程氏理學,相繼涌現(xiàn)出羅從彥、李侗、朱熹等閩學先賢。尤其是朱熹,這位理學集大成者,在武夷山親手創(chuàng)建武夷精舍聚眾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yǎng)出了大批理學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黃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間,他完成了集理學之大成的代表作——《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時期,武夷山五曲一帶書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繼還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書堂”,蔡沅的“詠歸堂”,徐幾的“靜可書堂”,熊禾的“洪源書堂”等等。武夷山儼然成為祖國南方理學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稱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跡巖。前者因頗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后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稱“酒壇峰”。傳說在一次瑤池的蟠桃會上,李鐵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賜的“仙酒”,卻端出一壇從武夷山山民家里討來的家釀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來。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處飄溢,眾仙們便紛紛丟棄“仙酒”,來搶喝鐵拐李的武夷米酒。鐵拐李眼看酒被指搶光了,一氣之下,便舉起拐杖向酒壇擊去,酒巴壇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臺旁的九曲溪邊。請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擊的杖痕。連著天柱峰這座山巖是更衣臺。相傳武夷仙人魏王子騫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臺,五曲山水一覽列遺。
過五曲大橋,右折,便進入四曲。溪南這一片空曠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武夷山產(chǎn)茶歷史悠久。據(jù)《崇安縣志》記載:唐貞元年間(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帶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團狀的“研膏”茶制造,這便是最早的武夷巖茶。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詠茶詩中贊道:“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嘉?!蔽湟膸r茶的入貢,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巖茶入貢,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愛。為極大地享用武夷巖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創(chuàng)辦武夷御茶園。據(jù)《武夷山志》記載,御茶園初創(chuàng)時,曾盛極一時。園內(nèi)建筑布局是前在仁鳳門,中有拜發(fā)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還有碧天橋和通仙井。御茶園設場官2名負責管理,每年交貢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縣(現(xiàn)為武夷山市,下同)縣令張端本于園之左右各建一個茶場。至順三年(1332年),建寧總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臺,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為“喊山臺”。臺上有亭,名為“喊泉亭”。所據(jù)說每年“驚蟄”這天,崇安縣令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當縣令拈香跪拜,念罷祭文后,隸卒就鳴金擊鼓,同時高喊:“茶發(fā)芽了!茶發(fā)芽人!”舉行過儀式,爾后開山采茶。武夷巖茶的入貢,給武夷山茶農(nóng)帶來深重的災難。茶園官吏為完成上交貢額,便對茶農(nóng)進行敲榨勒索。茶農(nóng)不堪其苦,被迫四處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這個有著250多年的歷史的御茶園便被子廢棄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與御茶園隔岸相對的這個渡口,就是平林渡。這是古時候上云窩、天游峰的必經(jīng)渡口。渡口石壁上鐫刻有“龐公吃茶處”和“應接不暇”這兩段有趣的題刻。龐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現(xiàn)在的地區(qū)專員。一天這位閩北地區(qū)最高行政長官微服私訪到此,見僧人正忙著以茶待客,顧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寫了“寵公吃茶處”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覺怠慢了太守,趕忙將“龐公吃茶處”刻在石壁上,旁邊加上“應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沒有擺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領(lǐng)神會了。渡口邊斜倚一石,石上裂開一罅,如同利劍所劈。相傳是武夷控鶴仙人試劍之處,故名“試劍石”。溪流穿過試劍石,可見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幾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樣,故人稱“小九曲”。
過小九曲,經(jīng)題詩巖,前面這座壁立萬仞的山峰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鳴鶴峰,相傳曾有白鶴翔集,仰天長唳而得名。大藏峰橫亙數(shù)百丈。山巔聳拔如檐,巖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擊水面,大家是否感覺到有如悅耳動聽的琴聲。筏過其下,但覺“日午吹陰風,晝氣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這種感覺。請大家抬頭看,大藏峰半壁有兩個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遠。上為雞窠巖,洞內(nèi)一團稻草,不知何時擱此,至今錄腐不朽;下為金雞洞。峰頂有超真亭、仙史館,今已廢圯。請大家坐穩(wěn),現(xiàn)在我們筏下的這個潭,名臥龍?zhí)?,深達30多米,是九曲溪內(nèi)最深的水潭。關(guān)于這個深潭的來歷,有著一段令人驚心動魄的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這潭里曾潛伏著一條惡龍,它時常帶領(lǐng)八條小龍張牙舞爪,追逐嬉戲,攪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濫。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徑此地,見惡龍作怪,便拔出寶劍,將8條惡龍斬死在潭中,唯有一條小龍搖尾乞憐,苦苦求情,愿意改邪歸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護佑武夷山。從此,這潭便有了“臥龍?zhí)丁敝Q。如果有緣,大家到武夷山觀光時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小龍出游的情景。西游記中小白龍騰出水面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與大藏峰相對的這座山巖叫仙釣臺。請大家注意看,巖壁半腰相距不遠的兩個石隙里,插著三根不朽的木器廠桿,相傳是姜太公的釣竿。
從臥龍?zhí)肚靶?,過仙游巖,便進入了三曲。仙釣臺旁邊這座山峰是仙游巖。緊挨著仙游巖的是上升峰。三曲的這個灘叫雷磕灘,灘前這個山巖名車線巖。車線巖背后這座獨立的峰巖,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頂映日,色彩艷麗,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頭看這座山峰,像不像個猿人,故又稱“猿人石”。
溪右邊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巖、船場巖。請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尋絕壁隙間縱橫交錯地插了許多木板,木板上擱著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內(nèi),半懸于空中,風雨不毀。當?shù)厝朔Q之為“虹橋板”和“架壑船棺”。經(jīng)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謂“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這一帶的閩越族葬俗的遺物。船棺外形分為兩類:一類為兩頭翹起如般形;一類方形其狀如盒,俗稱“函”。所謂“虹板橋”,也就是用來支架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經(jīng)碳14測定,架壑船棺歷時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記載,閩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間,習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識上,船被認為是最珍貴的的東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懸崖絕壁上巖穴來藏棺起先很可能是為避免遭到野獸的侵襲和外人的損害,久而相沿成習,形成一種葬制,以此表示對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許會問,三千多年前在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生產(chǎn)工具又很落后的情況下,閩越人是怎樣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懸崖絕壁的巖洞中?是啊!這個問題有過許多解釋,但至今仍未解開,仍然是個迷。
筏下雷磕灘,是為三曲。前面這座形狀如柱,兀立挺拔數(shù)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圖]。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區(qū)最著名的景觀,是福建旅游的標志。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武夷頌》中寫道:“我曾仰望長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悵,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詩瑪而慨嘆,但我以為武夷山東的玉女峰的確是美得驚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飄逸,當我們的竹筏已浮游而過,我還屢屢回顧,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羅浮宮中默默觀賞維納斯那一時刻我心中所升起的親切、喜悅、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莊嚴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玉女峰與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對戀人。左邊這座山峰稱“鐵板嶂”,橫亙兩峰之間,好像故意遮斷作梗。也許是寓情于景,這里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民間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泛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輾轉(zhuǎn)溝壑,無以為生。一天,從遠方來了一個小伙子,目睹這一慘境,便帶領(lǐng)大伙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巖。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經(jīng)武夷山時,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間,并愛上了這個勤勞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鐵板鬼知道,他就從中作梗,將此事密告發(fā)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一定要與這小伙子結(jié)為夫妻。玉皇無奈,只好將他們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為討好玉皇,也變成一塊大石,插在他們中間,日夜監(jiān)視他們的行動,他們只好憑籍鏡臺,彼此淚眼相望。
九曲灣導游詞篇二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姓童,今天能有機會以導游的身份跟大家一起領(lǐng)略四大名山之一武夷山脈的美景,感到非常榮幸,希望能得到大伙的支持與配合。
武夷山之福建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50米,方圓70多平方千米。她有黃山的秀麗,泰山的古老,峨嵋的險峻。我們從星村出發(fā),沿著九曲溪,順流而下。我們今天以漂流為主,而不是以登山為主,既輕松愉快,又驚險刺激,還能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和清澈見底的碧水,一曲一個景。我來介紹:我們從一曲出發(fā),注意看四周特有的碧水丹山,水是不是變化多端?前面有許多怪石可以自由照相,風姿綽約的“玉女峰”,雄偉壯觀的“大王峰”,威風凜凜的“獅子峰”…… “玉女峰”與“大王峰”遙遙相對,像情人似的感情很深,卻被一座“鐵板峰”隔著,見不到面。瞧,“大王峰”這巖石像不像火腿?看,那個“漢堡”真誘人。
(第二天,車上)每人手里都有地圖了嗎?今天要去天游峰,自由活動。天游峰位于九曲溪六曲西部,這是武夷第一峰。山上的妙高臺可以去觀看一下。妙高臺后,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現(xiàn)在正有豆莢,要去玩玩。還有妙高臺西傾瀉而下的雪花泉,站在那兒,武夷的山水可以盡收眼底,要去噢!幸運的話,可以看到彩霞、云海、薄霧,很壯觀。注意事項:
1、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2、景區(qū)內(nèi)不要買較貴食品。
3、不損壞景區(qū)的植物、公物。
4、注意天氣變化,溫差大。
三小時后到山腳下賓館集合,我就在那里。
九曲灣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從度假區(qū)到星村碼頭約需20分鐘的行程。首先我簡要地介紹一下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fā)源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jīng)星村鎮(zhèn)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qū),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游人乘坐寬約2米,長約9米,從遠古小舟脫胎而來的竹筏,沖波擊浪而下,不僅能領(lǐng)略到有驚無險的情趣,而且四面無遮無攔,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cè)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從武夷宮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開通后,游人則是從九曲到一曲順流而下,這樣隨波逐流,飄然前行,更加輕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邊的圖片是九曲溪碼頭。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jié)合;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后,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現(xiàn)飄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帶。右側(cè)這座山與云齊,叫齊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稱火焰山。民間傳說,古時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這個村莊著火,鄉(xiāng)民們一次次遭災毀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這個村莊便有“新村”的稱號。后上天為拯救生靈,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術(shù)在山前鑿開一條江墩溪,從此村莊安寧,日漸繁榮,萬家燈火猶如天上點點繁星。從此村莊改名為“星村”。
左側(cè)這座山峰叫白云巖,又名靈峰。白云巖重巖聳疊,巍然云際,每當拂曉,常有白云在巖的半腰飄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巖。白云巖上現(xiàn)遺有幾堵殘垣頹壁,是白云庵的舊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巖洞,稱白云洞。我國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說《封神演義》中提到的道人喬坤,就曾在此修養(yǎng),自稱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協(xié)助姜子牙破陣有功,受封為“夜游神”。巖的北面有一個軒敞的巖洞,人稱“極樂國”。其進洞路徑之險,可謂武夷第一。這里上下都是絕壁,壁間只有一線橫坳,是進洞的唯一途徑。人們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腳并用,才能爬過巖縫進入洞中。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我國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武夷山時,就曾半歷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記》里生動地記述了這個驚險的歷程:“余從壁坳行,已而坳漸低,壁危,則就而傴僂;愈低愈狹,則膝行蛇伏。至坳轉(zhuǎn)處,上下僅懸七寸,闊上尺五,坳外壁深萬仞。余匍匐以進,胸背相摩,得度其險。巖果軒敞層疊,有斧鑿于中,欲開道而未就也?!闭驹诎自茙r巔,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疇沃野,豁然開朗,別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這一帶的景色。
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峰名仙巖[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峰,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峰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布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過仙巖腳下的白沙潭,竹筏始進入九曲。白云巖在左邊這座形似鼓的山峰,稱鼓子峰。峰前這座山巖因形似烏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又形似筆架,繼而又見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稱品石巖。品石巖左邊是環(huán)佩巖,巖上有一巨石像不像頭小貓,正伸出頭撲食面前那塊“豬肝”。淺灘將盡,大家看左岸邊這塊巨石,像不像水牛把頭栽進水中,僅露出一角一眼,俗稱“牛牯石”,石下深潭稱牛牯潭。過牛牯潭,岸右邊這兩塊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稱磨墩巖。南宋宰相李綱游九曲溪時,稱其為大小廩石。磨墩巖對岸對岸這塊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見,左邊眼睛睜著,右邊眼睛閉著,俗稱人面石。人面石右邊這兩塊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頂上光禿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當?shù)匕傩諔蚍Q為“和尚背尼姑”。相傳武夷山有個好心的和尚,見尼姑要過溪到磨墩巖磨豆?jié){給“童子”吃有困難,就主動提出背尼姑過溪。這雖說有違佛教戒律,但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感動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見此情景,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事。筏過淺灘,拐個彎便進入八曲。
八曲,夾溪兩岸,奇峰環(huán)拱,怪石嶙峋,狀如動物,素有“水上動物園”之稱。溪左有臥獅笑猴、上下水龜石[、貓兒石、魚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巖、駱駝峰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關(guān)于上、下水龜石,還流傳這么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辭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隱巖下的茶洞旁著書講學。一天黃昏,朱熹正對著滿天的晚霞吟詩作賦,忽聽門外傳來:“先生,先生?!钡暮魡尽V祆涑鲩T一看,只見茶洞外正笑吟吟走來一位相貌端莊的姑娘,便問:“你是何人,家住哪里,為何來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麗娘,家住五曲河對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特來拜您為師?!敝祆湟娕佣饲f識禮,又求學心切,就收留了她。從此,麗娘風雨無阻,每天晚上都來到朱熹的書房。她讀遍了四書五經(jīng),替朱熹眷寫了大量的詩文。麗娘的才學、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溫暖與歡樂。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擺渡的烏老頭兩口子。烏老頭對朱熹說:“看你氣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書房的女子是誰嗎?她就是武夷山的狐貍精。想謀你的才學,奪你祖?zhèn)鞯挠裢?”“啊!”朱熹不禁大吃一驚,心里直納悶:好端端一個正經(jīng)女子,怎會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著時,看看有沒有雙玉筷從她的鼻孔里伸出?!被丶乙院?,朱熹心如亂麻,一連兩個夜晚不能入眠,麗娘溫存地相陪著。到了第三個夜晚,麗娘實在困極了,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四更天時,朱熹打個瞌睡醒來,頓時被眼前一片光亮驚呆了。果然,一雙碧綠透明的玉筷從麗娘的鼻孔伸了出來。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閃出了一只狐貍的影子,一晃就不見了。麗娘醒來,頓覺天懸地轉(zhuǎn),痛苦地說:“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煉千年的狐貍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來陪伴。不料平林擺渡佬,那一對害人的烏龜精,想謀先生玉碗和麗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輸了,被貶在那兒擺渡。他們就惡語中傷,撥弄是非,迫使我倆分離。先生啊!如今麗娘玉筷離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該到南螟靖里長眠去了?!闭f完,淚水漣漣,與朱熹難舍難分。忽然空中轟隆滾過一陣悶雷,在一陣旋風里閃過一對黑影,麗娘忙指著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們毀了麗娘,拆散我們之間的情誼呀!”朱熹氣得咬牙切齒,渾身打打顫,抄起朱筆就往窗外扔去,只見朱筆就像一只燃燒的箭直向這一對黑影刺去。兩個擺渡佬立時現(xiàn)出烏龜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獅旁,就再也爬不動了,變成了一對石龜。請大家注意看,左岸邊這座橫亙的巨巖,稱鼓樓巖,巖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巖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巖石像觀世音菩薩,這一景叫“童子拜觀音”。前面跟大家說,尼姑磨豆?jié){,就是給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兩峰像不像一對碩大的乳房,俗稱“雙乳峰”。有一外國小朋友觀賞雙乳峰后天真地說:如果媽媽的乳房也有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沒有奶吃了。
舟過湍急的芙蓉灘,是為七曲。溪右邊的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聳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稱“城高巖”。其半腰有門可見,那是攀登城高巖的唯一石徑。巖上松竹環(huán)簇,滿坡滴綠。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舊址。巖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節(jié),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設壇祈禱,放生魚潭內(nèi)。從那時起九曲溪禁止捕魚,相沿成為習俗。
筏下獺控灘,便進入了六曲,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勝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題詩贊道:“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guān)。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這塊如刀切斧劈的巖壁,就是曬布巖。神話傳說是赤腳大仙晾曬帛綿的,曬布巖又高又闊,又平又險,寬約800米,高200米,似一張巨大的屏風,把武夷山景區(qū)隔為溪南山北。巖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名士留下的題刻二十余處,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圖]題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所能辨認的400多處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處題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來諸多凡夫俗子到此評頭論足,觀賞一番。他們高一聲,低一聲,鬧鬧哄哄有時還加上過往竹筏工的山歌和號子,既給游人助興,又給評論眾士添煩。時間久了,那些生長在九曲溪的筏工,都驚奇的發(fā)現(xiàn),無論山歌還是號子,對歌還是呼喊,都能引發(fā)出陣陣空谷回聲,招至從近至遠此起彼伏的聲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給這塊本不起眼的巨巖取了個“響聲巖”的雅名。響聲巖前這塊巨石叫目魚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個新鮮飽滿的目魚。
筏過老雅灘,是為五曲。諸曲唯五曲地勢寬曠。左側(cè)這座山峰是隱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親手創(chuàng)建的武夷精舍。右側(cè)這座山峰是晚對峰,峰的石壁上鐫刻有出自清乾隆狀元馬易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個足有三米見方的大字。據(jù)專家、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豐四年(1081年),閩學鼻祖游酢和楊時一道前往河南穎昌(今許昌)拜大理學家程顥為師。二人到程家時,恰遇老先生正閉目養(yǎng)神,兩人不敢驚擾,恭立門外。時值隆冬季節(jié),大雪紛飛,待老先生醒來時,門外積雪已達盡余,故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二人誠心拜師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盡全力教誨這二位學生。時至學成,程顥送至大路口,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高興地說:“吾道南矣”。游酢和楊時回閩后極力傳播程氏理學,相繼涌現(xiàn)出羅從彥、李侗、朱熹等閩學先賢。尤其是朱熹,這位理學集大成者,在武夷山親手創(chuàng)建武夷精舍聚眾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yǎng)出了大批理學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黃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間,他完成了集理學之大成的代表作——《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時期,武夷山五曲一帶書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繼還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書堂”,蔡沅的“詠歸堂”,徐幾的“靜可書堂”,熊禾的“洪源書堂”等等。武夷山儼然成為祖國南方理學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稱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跡巖。前者因頗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后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稱“酒壇峰”。傳說在一次瑤池的蟠桃會上,李鐵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賜的“仙酒”,卻端出一壇從武夷山山民家里討來的家釀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來。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處飄溢,眾仙們便紛紛丟棄“仙酒”,來搶喝鐵拐李的武夷米酒。鐵拐李眼看酒被指搶光了,一氣之下,便舉起拐杖向酒壇擊去,酒巴壇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臺旁的九曲溪邊。請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擊的杖痕。連著天柱峰這座山巖是更衣臺。相傳武夷仙人魏王子騫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臺,五曲山水一覽列遺。
過五曲大橋,右折,便進入四曲。溪南這一片空曠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武夷山產(chǎn)茶歷史悠久。據(jù)《崇安縣志》記載:唐貞元年間(785-805年)武夷山一帶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團狀的“研膏”茶制造,這便是最早的武夷巖茶。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詠茶詩中贊道:“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嘉。”武夷巖茶的入貢,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巖茶入貢,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愛。為極大地享用武夷巖茶。元大德六年(1302年)便下令創(chuàng)辦武夷御茶園。據(jù)《武夷山志》記載,御茶園初創(chuàng)時,曾盛極一時。園內(nèi)建筑布局是前在仁鳳門,中有拜發(fā)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還有碧天橋和通仙井。御茶園設場官2名負責管理,每年交貢茶360斤。泰定五年(1328年),崇安縣(現(xiàn)為武夷山市,下同)縣令張端本于園之左右各建一個茶場。至順三年(1332年),建寧總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臺,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為“喊山臺”。臺上有亭,名為“喊泉亭”。所據(jù)說每年“驚蟄”這天,崇安縣令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當縣令拈香跪拜,念罷祭文后,隸卒就鳴金擊鼓,同時高喊:“茶發(fā)芽了!茶發(fā)芽人!”舉行過儀式,爾后開山采茶。武夷巖茶的入貢,給武夷山茶農(nóng)帶來深重的災難。茶園官吏為完成上交貢額,便對茶農(nóng)進行敲榨勒索。茶農(nóng)不堪其苦,被迫四處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這個有著250多年的歷史的御茶園便被子廢棄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與御茶園隔岸相對的這個渡口,就是平林渡。這是古時候上云窩、天游峰的必經(jīng)渡口。渡口石壁上鐫刻有“龐公吃茶處”和“應接不暇”這兩段有趣的題刻。龐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現(xiàn)在的地區(qū)專員。一天這位閩北地區(qū)最高行政長官微服私訪到此,見僧人正忙著以茶待客,顧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寫了“寵公吃茶處”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覺怠慢了太守,趕忙將“龐公吃茶處”刻在石壁上,旁邊加上“應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沒有擺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領(lǐng)神會了。渡口邊斜倚一石,石上裂開一罅,如同利劍所劈。相傳是武夷控鶴仙人試劍之處,故名“試劍石”。溪流穿過試劍石,可見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幾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樣,故人稱“小九曲”。
過小九曲,經(jīng)題詩巖,前面這座壁立萬仞的山峰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鳴鶴峰,相傳曾有白鶴翔集,仰天長唳而得名。大藏峰橫亙數(shù)百丈。山巔聳拔如檐,巖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擊水面,大家是否感覺到有如悅耳動聽的琴聲。筏過其下,但覺“日午吹陰風,晝氣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這種感覺。請大家抬頭看,大藏峰半壁有兩個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遠。上為雞窠巖,洞內(nèi)一團稻草,不知何時擱此,至今錄腐不朽;下為金雞洞。峰頂有超真亭、仙史館,今已廢圯。請大家坐穩(wěn),現(xiàn)在我們筏下的這個潭,名臥龍?zhí)?,深達30多米,是九曲溪內(nèi)最深的水潭。關(guān)于這個深潭的來歷,有著一段令人驚心動魄的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這潭里曾潛伏著一條惡龍,它時常帶領(lǐng)八條小龍張牙舞爪,追逐嬉戲,攪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濫。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徑此地,見惡龍作怪,便拔出寶劍,將8條惡龍斬死在潭中,唯有一條小龍搖尾乞憐,苦苦求情,愿意改邪歸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護佑武夷山。從此,這潭便有了“臥龍?zhí)丁敝Q。如果有緣,大家到武夷山觀光時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小龍出游的情景。西游記中小白龍騰出水面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與大藏峰相對的這座山巖叫仙釣臺。請大家注意看,巖壁半腰相距不遠的兩個石隙里,插著三根不朽的木器廠桿,相傳是姜太公的釣竿。
從臥龍?zhí)肚靶?,過仙游巖,便進入了三曲。仙釣臺旁邊這座山峰是仙游巖。緊挨著仙游巖的是上升峰。三曲的這個灘叫雷磕灘,灘前這個山巖名車線巖。車線巖背后這座獨立的峰巖,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頂映日,色彩艷麗,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頭看這座山峰,像不像個猿人,故又稱“猿人石”。
溪右邊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巖、船場巖。請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尋絕壁隙間縱橫交錯地插了許多木板,木板上擱著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內(nèi),半懸于空中,風雨不毀。當?shù)厝朔Q之為“虹橋板”和“架壑船棺”。經(jīng)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謂“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這一帶的閩越族葬俗的遺物。船棺外形分為兩類:一類為兩頭翹起如般形;一類方形其狀如盒,俗稱“函”。所謂“虹板橋”,也就是用來支架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經(jīng)碳14測定,架壑船棺歷時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記載,閩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間,習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識上,船被認為是最珍貴的的東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懸崖絕壁上巖穴來藏棺起先很可能是為避免遭到野獸的侵襲和外人的損害,久而相沿成習,形成一種葬制,以此表示對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許會問,三千多年前在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生產(chǎn)工具又很落后的情況下,閩越人是怎樣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懸崖絕壁的巖洞中?是啊!這個問題有過許多解釋,但至今仍未解開,仍然是個迷。
筏下雷磕灘,是為三曲。前面這座形狀如柱,兀立挺拔數(shù)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圖]。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區(qū)最著名的景觀,是福建旅游的標志。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武夷頌》中寫道:“我曾仰望長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悵,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詩瑪而慨嘆,但我以為武夷山東的玉女峰的確是美得驚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飄逸,當我們的竹筏已浮游而過,我還屢屢回顧,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羅浮宮中默默觀賞維納斯那一時刻我心中所升起的親切、喜悅、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莊嚴的向往?!薄岸ねび衽澹寤ㄅR水為誰容?”玉女峰與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對戀人。左邊這座山峰稱“鐵板嶂”,橫亙兩峰之間,好像故意遮斷作梗。也許是寓情于景,這里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民間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泛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輾轉(zhuǎn)溝壑,無以為生。一天,從遠方來了一個小伙子,目睹這一慘境,便帶領(lǐng)大伙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巖。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經(jīng)武夷山時,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間,并愛上了這個勤勞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鐵板鬼知道,他就從中作梗,將此事密告發(fā)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一定要與這小伙子結(jié)為夫妻。玉皇無奈,只好將他們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為討好玉皇,也變成一塊大石,插在他們中間,日夜監(jiān)視他們的行動,他們只好憑籍鏡臺,彼此淚眼相望。
九曲灣導游詞篇四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請大家叫我×××?!耙幌炄荷?,清淺縈九曲。一溪邊到巖岫,倒影浸寒綠。”今天我要帶大家參加擁有“奇秀甲東南”美名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
九曲溪
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簡單的介紹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fā)源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jīng)星村鎮(zhèn)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qū),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順著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會讓您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兩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會使您衍生種.種遐想。
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jié)合;
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后,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峰名仙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峰,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峰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布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跡巖。前者因頗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后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稱“酒壇峰”。
一線天
我們第二個到達的景點就是人間奇景“一線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巖洞,左邊這個是靈巖洞,中間這個是風洞,右邊這個是伏羲洞。一線天是一座山中間裂開的一條縫,就像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100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這就是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一線天長約100米,寬不足90厘米,一線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現(xiàn)在請隨我從伏羲洞探身進入巖洞內(nèi),可見一線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線天內(nèi)很潮濕,有的地方還有水,請游客們小心不要滑倒!請大家抬頭看,不時可以看見蝙蝠從頭頂掠過,隨時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糞便打中。游客們一般戲稱被沾上蝙蝠糞便的人很有“蝠糞(福分)”,稱他/她們?yōu)橛懈?蝠)之人。
天心景區(qū)
各位朋友,我們到了第三個景點——天心景區(qū)?,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qū)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長約7.5公里。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gòu)架,或藏于洞內(nèi),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huán)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明明是建天懸崖峭壁間的縣樓,為什么又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節(jié)省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jīng)]有,縣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杉木,便是當時安裝天車——一種起重機械的架子。因而當?shù)厝朔Q這一景為“天車架”。 繼續(xù)前行,過慧苑寺前石橋,左折入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北麓。說來十分奇怪,武夷山風景區(qū)的的所有溪泉澗水,均是自西向東,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fā)源后,流拋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與飛花相隨不舍,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熥游歷此地,不忍離去,遂將澗改名為“流香澗”。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矗立,水流其間,僅容一人往來。夏日處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
出清涼峽一遠,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nóng)夫斜戴著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峰。繞過飛來峰,大家看到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從玉柱峰前行至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從九龍窠前行里許,大家等到看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
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xiàn)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重建后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永樂禪寺鼎盛于清朝之際,有僧徒百余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后,有關(guān)部門以已決定修復永樂禪寺。目前大雄寶殿修建工程正在進行,并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依崖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字,字高11米,寬9米,計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勞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簾洞。
水簾洞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洞,就是水簾洞。位于丹霞嶂東面的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巖峰巔有兩道飛泉奔瀉而下,隨風飄灑,猶如燦爛的水簾,故后人便改稱為水簾洞。該洞是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最大的洞穴,高寬各一百多米。洞頂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飛檐,遮住了半邊天。洞門前終年流淌的兩面三刀股清泉,從一百多米高的巖頂飛瀉而下,微風過處,水珠搖曳分合。隨風飄灑,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懸掛的兩幅珠簾。水簾洞內(nèi),軒爽敞亮,可容數(shù)百人。沿崖這數(shù)棟茶室,為原奉祀宋體朝大儒劉子惲、朱熹、劉珙的三賢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遺址。水簾瀉入池中,不斷濺起水花,隨即又晃漾出漣漪,煞是好看,猶一條龍在戲水。
請各位看好啦,現(xiàn)在進入我們游覽的第五個景區(qū)——武夷宮?,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建筑物就是武夷宮。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是萬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勝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jīng)不住數(shù)次火焚和兵 ,后僅遺留下幾間空房和斷垣殘壁。80年代末,在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已重新修復。修復后的武夷宮,現(xiàn)已辟為朱熹紀念館。館內(nèi)主要展出朱熹及閩學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劉侖、黃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跡。大門匾額上“朱熹紀念館”這五個醒目大字,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方毅同志視察武夷山進留下的墨寶。庭院中的這兩棵桂樹,相傳是朱熹親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歲齡。
時間真是如流星般轉(zhuǎn)眼即逝啊!我們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結(jié)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龍川大峽谷啊,“洞天絕境”的桃源洞啊,賞心悅目的好漢坡等等。但愿這人間仙境——美不勝收的武夷山,它的絢麗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也謝謝大家一直對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樂事,再次說聲謝謝!
九曲灣導游詞篇五
福建省閩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為第一,而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瑩,經(jīng)星村鎮(zhèn)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風景區(qū),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
九曲溪發(fā)源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桐木關(guān)的西北角,全長62.8公里,流域面積(匯水面積)526平方公里,自西向東流至武夷宮匯入崇陽溪。
52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列入自然保護區(qū)范圍的有125平方公里,列入風景名勝區(qū)范圍的有37平方公里,以及九曲溪生態(tài)保護區(qū)364平方公里。
武夷宮前,睛川一帶為一曲。
一曲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暢曠豁達,附近有大王峰、幔亭峰、獅子峰和觀音巖。
大王峰雄踞溪北,摩霄凌云,雄偉壯觀,為武夷36峰之首。
山峰頂大腰小,四周崖壁如削,唯有從峰南一條裂縫中攀援木梯才能到達峰頂。
登頂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儼然“王者到尊”,難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負武夷游”。
與大王峰相連者是幔亭峰,這里有一塊叫漢祀臺的方石,據(jù)說是漢武帝遣使臣來此祭祀武安君之處。
主要景點有:大王峰、幔亭峰、鐵板嶂、水光石等;
右折,從浴香潭北上,是為二曲。
二曲一段幽深險峭的峽谷,武夷36峰中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側(cè),與大王隔溪相對佇立在溪水旁。
玉女峰南邊有武夷山勝景“一線天”,它在靈巖伏義洞深處。
主要景點有:玉女峰、仙榜巖、仙館巖等;
經(jīng)雷磕灘,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灣環(huán),是為三曲。
三曲南崖的小藏峰有聞名于世的“架壑船棺”。
據(jù)考證,船棺大約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銅器的時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種葬俗。
架于千仞絕壁之上,未知是如何架上去的,謎也。
主要景點有:小藏峰、仙游巖、升日峰等;
由臥龍?zhí)叮虮敝凉佩F灘,為四曲。
四曲勝景是隔溪對峙地兩座巍巍巨巖,東為在藏峰,西為西釣臺。
然大藏峰橫空盤立,倒影碧波,飛翠流霞。
巨巖、幽洞、深潭。
是大藏峰的三絕。
西釣臺臨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邊垂釣。
主要景點有:大藏峰、仙釣臺、御茶園、小九曲等;
從題詩巖、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是為五曲。
五曲是九曲中最為開闊的地方,這里有林木蔥郁的平林洲,洲上有隱屏峰、接筍峰,玉華峰等名峰。
隱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陽書院,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講學處。
玉華峰與隱屏峰相峙而立,風姿獨秀。
在隱屏峰之西有斷續(xù)三霍截的接筍峰,峰下有“鐵象石”,這里是進 入茶洞、攀登接筍峰門戶,在峰頂可見天游峰瀑布。
在五曲“接筍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間有“云窩”。
這里依崖臨水,奇石盤錯,每當晨昏,云霧飄泊。
主要景點有:云窩、武夷精舍、茶洞、隱屏峰等;
由此經(jīng)北至老鴉灘為六曲。
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為最勝,被稱為“武夷山第一勝地”的天游峰即在此。
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聳立,峰頂常有云霧彌漫,登峰頂,猶如天上游,故名。
峰頂有一覽亭,縱目四望,溪、山全勢一覽無余。
這里也是觀云海、看日出的最佳處。
六曲北岸蒼屏峰下有水流迅疾的“松鼠澗”。
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達武夷洞天佳境的桃源洞,宋代陳石堂、吳正理等曾隱居在此。
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
主要景點有:天游峰、曬布巖、仙掌峰、響聲巖等;
經(jīng)老鴉灘,至百花莊附近的獺控灘,是為七曲。
七曲其北岸有武夷山風景區(qū)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在峰頂四望武夷全景,座座山峰皆翹首向東,千山萬壑盡皆匍匐腳下。
主要景點有:三仰峰、天壺峰、瑯巖等;
芙蓉灘東西為八曲。
八曲水天空闊,碧水中怪石爭奇斗巧,有上水獅石、下水龜石等石景。
此曲有“水上動物園”之稱。
主要景點有:上水獅石、上、下水龜石、象鼻巖、駱駝峰、貓兒石、海蚧石等;
從幛巖附近的淺灘至齊云峰下的星村鎮(zhèn),是為九曲,九曲盡頭是星村,放眼四望,平疇沃野,豁然開朗。
主要景點有:齊云峰、白云巖、雙獅戲球石等。
自崇桐公路開通后,游古人游九曲溪,是從武夷宮按曲序逆流而上。
武夷宮前,晴川一帶為一曲,從此逆流而上直至齊云峰下的星村鎮(zhèn),是為九曲。
沿途無處不成景。
所乘之舟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
吃水淺、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穩(wěn)舒適,視野開闊,可見山景,能賞水色,漂流而下,當?shù)厝擞职盐湟纳椒Q為"四菜一湯",這起其中的"一湯"代表的就是九曲溪。
九曲灣導游詞篇六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姓童,今天能有機會以導游的身份跟大家一起領(lǐng)略四大名山之一武夷山脈的美景,感到非常榮幸,希望能得到大伙的支持與配合。
武夷山之福建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50米,方圓70多平方千米。她有黃山的秀麗,泰山的古老,峨嵋的險峻。我們從星村出發(fā),沿著九曲溪,順流而下。我們今天以漂流為主,而不是以登山為主,既輕松愉快,又驚險刺激,還能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和清澈見底的碧水,一曲一個景。我來介紹:我們從一曲出發(fā),注意看四周特有的碧水丹山,水是不是變化多端?前面有許多怪石可以自由照相,風姿綽約的“玉女峰”,雄偉壯觀的“大王峰”,威風凜凜的“獅子峰”…… “玉女峰”與“大王峰”遙遙相對,像情人似的感情很深,卻被一座“鐵板峰”隔著,見不到面。瞧,“大王峰”這巖石像不像火腿?看,那個“漢堡”真誘人。
(第二天,車上)每人手里都有地圖了嗎?今天要去天游峰,自由活動。天游峰位于九曲溪六曲西部,這是武夷第一峰。山上的妙高臺可以去觀看一下。妙高臺后,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現(xiàn)在正有豆莢,要去玩玩。還有妙高臺西傾瀉而下的雪花泉,站在那兒,武夷的山水可以盡收眼底,要去噢!幸運的話,可以看到彩霞、云海、薄霧,很壯觀。注意事項:
1、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2、景區(qū)內(nèi)不要買較貴食品。
3、不損壞景區(qū)的植物、公物。
4、注意天氣變化,溫差大。
三小時后到山腳下賓館集合,我就在那里。
九曲灣導游詞篇七
相傳唐堯時彭祖率領(lǐng)族人來到崇安居住,當時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lǐng)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倆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們?yōu)榱思o念武、夷兩兄弟,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并在九曲溪匯入崇陽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宮。泛舟九曲溪上,微風拂面,好象有一股醇美的清香,縈繞在山水之間,令人心醉。有人說那是武夷山千層坡地茶園里吹來的茶香;也有人說那是九曲溪兩岸山崖花叢送來的花香。其實,那是武夷美酒的醇香。
這丹山碧水之中,怎么會有美酒的香味呢?說起來話長了……
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nóng)夫,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壇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著濃濃的酒香。種田的鄉(xiāng)親喝了老農(nóng)夫釀造的米酒,干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nóng)夫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覺得辛苦。
人們對老農(nóng)夫,從心底里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著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面八方。
那時節(jié),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通過了東海,游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逼渌扇艘宦犝闲囊猓谑?,有的打扮成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云游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里來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贊不絕口。他們雖然嘗過仙家玉液,也嘗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nóng)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后,八仙就不愿到別的地方游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拐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后,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著拐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帶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鐵拐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紅光,晃著腦袋問田父:“你怎么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著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里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拐李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里的甜美溪水釀造的。”
鐵拐李又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桌旁酒壇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制的瓷壇釀造的。”
鐵拐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么絕好的美酒!”他連連夸贊田父,高興地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拐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jīng)開始了。只見一排排桌面上,擺著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云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那鐵拐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cè)肟冢瑓s“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
王母見了覺得奇怪,便問八仙。鐵拐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么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這時,從武夷山飄來一陣酒香,縈繞在瑤池之上,宴會上眾仙聞到,饞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責備釀酒大仙,竟不如人間的一個農(nóng)夫。釀酒大仙羞紅了臉,半天說不出話來。
鐵拐李眼睛眨眨,對王母說:他愿與釀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買回一壇米酒,讓眾仙也嘗嘗人間佳釀,享享口福。王母這才轉(zhuǎn)怒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飄然來到田父家中,鐵拐李一五一十說明來意。田父聽說仙人要喝凡酒,心里也樂了。
田父說:“行,我送你一壇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鐵拐李連聲稱謝,釀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壇美酒,辭別田父,急著趕回瑤池。
那鐵拐李腿腳不方便,又這樣來回奔波,累得夠嗆。半路上,他只好叫釀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這酒好,你千萬要給我留幾碗!”釀酒大仙一口答應,抱著酒壇先走了。
王母見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嘗果然美極了,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命釀酒大仙斟給席上的眾仙品嘗。釀酒大仙只顧給大家斟酒,忘記了鐵拐李的交代,等鐵拐李到了,酒壇里的酒已經(jīng)不多了。
鐵拐李回來,累得氣喘吁吁,早想喝上幾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釀酒大仙抱著酒壇給眾仙斟酒的樣子,知道壇里沒剩多少酒了,頓時怒從心起,火冒三丈,舉起拐杖就打釀酒大仙。釀酒大仙慌忙躲閃,只聽“當啷”一聲,人沒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壇。釀酒大仙抱不住,手一松,酒壇骨碌碌滾出瑤池,落到人間。
真是巧,那酒壇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鐵拐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從裂縫涓涓流入九曲溪。
后來這只酒壇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個石壇子,壯觀極了。人們便叫它天柱峰,知道它的來歷的人,都稱它為酒壇峰。
人們說,那酒壇里剩下的米酒,至今還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飄逸不盡。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釀,美味芬芳,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九曲灣導游詞篇八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請大家叫我×××?!耙幌炄荷剑鍦\縈九曲。一溪邊到巖岫,倒影浸寒綠?!苯裉煳乙獛Т蠹覅⒓訐碛小捌嫘慵讝|南”美名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
九曲溪
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簡單的介紹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fā)源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jīng)星村鎮(zhèn)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qū),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順著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會讓您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兩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會使您衍生種種遐想。
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jié)合;
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后,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峰名仙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峰,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峰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布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跡巖。前者因頗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后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稱“酒壇峰”。
一線天
我們第二個到達的景點就是人間奇景“一線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巖洞,左邊這個是靈巖洞,中間這個是風洞,右邊這個是伏羲洞。一線天是一座山中間裂開的一條縫,就像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100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這就是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一線天長約100米,寬不足90厘米,一線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現(xiàn)在請隨我從伏羲洞探身進入巖洞內(nèi),可見一線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線天內(nèi)很潮濕,有的地方還有水,請游客們小心不要滑倒!請大家抬頭看,不時可以看見蝙蝠從頭頂掠過,隨時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糞便打中。游客們一般戲稱被沾上蝙蝠糞便的人很有“蝠糞(福分)”,稱他/她們?yōu)橛懈?蝠)之人。
天心景區(qū)
各位朋友,我們到了第三個景點——天心景區(qū)?,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叫“章堂澗”。章堂澗是武夷山景區(qū)北部最長的一長山澗,長約7.5公里。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中有幾幢小木樓就崖構(gòu)架,或藏于洞內(nèi),或瀕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huán)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明明是建天懸崖峭壁間的縣樓,為什么又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施工為節(jié)省時間,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jīng)]有,縣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杉木,便是當時安裝天車——一種起重機械的架子。因而當?shù)厝朔Q這一景為“天車架”。 繼續(xù)前行,過慧苑寺前石橋,左折入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北麓。說來十分奇怪,武夷山風景區(qū)的的所有溪泉澗水,均是自西向東,奔向峽口,匯入崇陽溪。唯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fā)源后,流拋勢趨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與飛花相隨不舍,一縷縷淡淡的幽香,時時撲鼻而來。明朝詩人徐熥游歷此地,不忍離去,遂將澗改名為“流香澗”。澗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矗立,水流其間,僅容一人往來。夏日處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名為清涼峽。
出清涼峽一遠,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一農(nóng)夫斜戴著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是從遠方飛來,故名飛來峰。繞過飛來峰,大家看到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從玉柱峰前行至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邃的峽谷,九認嶙峋的山峰,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游龍。從九龍窠前行里許,大家等到看的這座山巖叫天心巖。
巖下這座寺廟就是武夷山現(xiàn)存的最大寺院——永樂禪寺。重建后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永樂禪寺鼎盛于清朝之際,有僧徒百余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后,有關(guān)部門以已決定修復永樂禪寺。目前大雄寶殿修建工程正在進行,并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依崖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佛像巖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字,字高11米,寬9米,計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勞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簾洞。
水簾洞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洞,就是水簾洞。位于丹霞嶂東面的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巖峰巔有兩道飛泉奔瀉而下,隨風飄灑,猶如燦爛的水簾,故后人便改稱為水簾洞。該洞是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最大的洞穴,高寬各一百多米。洞頂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飛檐,遮住了半邊天。洞門前終年流淌的兩面三刀股清泉,從一百多米高的巖頂飛瀉而下,微風過處,水珠搖曳分合。隨風飄灑,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懸掛的兩幅珠簾。水簾洞內(nèi),軒爽敞亮,可容數(shù)百人。沿崖這數(shù)棟茶室,為原奉祀宋體朝大儒劉子惲、朱熹、劉珙的三賢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遺址。水簾瀉入池中,不斷濺起水花,隨即又晃漾出漣漪,煞是好看,猶一條龍在戲水。
請各位看好啦,現(xiàn)在進入我們游覽的第五個景區(qū)——武夷宮?,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建筑物就是武夷宮。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是萬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勝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jīng)不住數(shù)次火焚和兵 ,后僅遺留下幾間空房和斷垣殘壁。80年代末,在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已重新修復。修復后的武夷宮,現(xiàn)已辟為朱熹紀念館。館內(nèi)主要展出朱熹及閩學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劉侖、黃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跡。大門匾額上“朱熹紀念館”這五個醒目大字,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方毅同志視察武夷山進留下的墨寶。庭院中的這兩棵桂樹,相傳是朱熹親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歲齡。
時間真是如流星般轉(zhuǎn)眼即逝啊!我們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結(jié)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龍川大峽谷啊,“洞天絕境”的桃源洞啊,賞心悅目的好漢坡等等。但愿這人間仙境——美不勝收的武夷山,它的絢麗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也謝謝大家一直對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樂事,再次說聲謝謝!
九曲灣導游詞篇九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從度假區(qū)到星村碼頭約需20分鐘的行程。首先我簡要地介紹一下九曲溪的概況:世間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這條發(fā)源于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瑩,經(jīng)星村鎮(zhèn)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景區(qū),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全長約9.5公里。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游人乘坐寬約2米,長約9米,從遠古小舟脫胎而來的竹筏,沖波擊浪而下,不僅能領(lǐng)略到有驚無險的情趣,而且四面無遮無攔,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cè)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從武夷宮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開通后,游人則是從九曲到一曲順流而下,這樣隨波逐流,飄然前行,更加輕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邊的圖片是九曲溪碼頭。我簡要介紹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項:一、按六個人乘坐一張竹筏,大家自由結(jié)合;二、上竹筏請不要爭先獻詞后,注意橫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進中,要聽從筏工指揮,請不要隨意從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隨意走動。
各位朋友,竹筏現(xiàn)飄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帶。右側(cè)這座山與云齊,叫齊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稱火焰山。民間傳說,古時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這個村莊著火,鄉(xiāng)民們一次次遭災毀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這個村莊便有“新村”的稱號。后上天為拯救生靈,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術(shù)在山前鑿開一條江墩溪,從此村莊安寧,日漸繁榮,萬家燈火猶如天上點點繁星。從此村莊改名為“星村”。
左側(cè)這座山峰叫白云巖,又名靈峰。白云巖重巖聳疊,巍然云際,每當拂曉,常有白云在巖的半腰飄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巖。白云巖上現(xiàn)遺有幾堵殘垣頹壁,是白云庵的舊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巖洞,稱白云洞。我國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說《封神演義》中提到的道人喬坤,就曾在此修養(yǎng),自稱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協(xié)助姜子牙破陣有功,受封為“夜游神”。巖的北面有一個軒敞的巖洞,人稱“極樂國”。其進洞路徑之險,可謂武夷第一。這里上下都是絕壁,壁間只有一線橫坳,是進洞的唯一途徑。人們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腳并用,才能爬過巖縫進入洞中。明萬歷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國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武夷山時,就曾半歷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記》里生動地記述了這個驚險的歷程:“余從壁坳行,已而坳漸低,壁危,則就而傴僂;愈低愈狹,則膝行蛇伏。至坳轉(zhuǎn)處,上下僅懸七寸,闊上尺五,坳外壁深萬仞。余匍匐以進,胸背相摩,得度其險。巖果軒敞層疊,有斧鑿于中,欲開道而未就也?!闭驹诎自茙r巔,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疇沃野,豁然開朗,別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這一帶的景色。
竹筏駛上淺灘,右邊這座山峰名仙巖[圖],請大家注意看,巖上這一塊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緊鄰仙巖的這三座山峰,中間像不像個球,兩邊山峰猶如兩頭雄獅,俗稱“雙獅戲球”。溪右邊這塊巖石嘴尖腿細,背上布滿藤蘿、花叢、俗稱“孔雀開屏石”。
過仙巖腳下的白沙潭,竹筏始進入九曲。白云巖在左邊這座形似鼓的山峰,稱鼓子峰。峰前這座山巖因形似烏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竹筏前行,回顧紗帽巖又形似筆架,繼而又見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稱品石巖。品石巖左邊是環(huán)佩巖,巖上有一巨石像不像頭小貓,正伸出頭撲食面前那塊“豬肝”。淺灘將盡,大家看左岸邊這塊巨石,像不像水牛把頭栽進水中,僅露出一角一眼,俗稱“牛牯石”,石下深潭稱牛牯潭。過牛牯潭,岸右邊這兩塊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稱磨墩巖。南宋宰相李綱游九曲溪時,稱其為大小廩石。磨墩巖對岸對岸這塊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見,左邊眼睛睜著,右邊眼睛閉著,俗稱人面石。人面石右邊這兩塊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頂上光禿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當?shù)匕傩諔蚍Q為“和尚背尼姑”。相傳武夷山有個好心的和尚,見尼姑要過溪到磨墩巖磨豆?jié){給“童子”吃有困難,就主動提出背尼姑過溪。這雖說有違佛教戒律,但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感動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見此情景,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事。筏過淺灘,拐個彎便進入八曲。
八曲,夾溪兩岸,奇峰環(huán)拱,怪石嶙峋,狀如動物,素有“水上動物園”之稱。溪左有臥獅笑猴、上下水龜石[、貓兒石、魚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巖、駱駝峰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關(guān)于上、下水龜石,還流傳這么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辭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隱巖下的茶洞旁著書講學。一天黃昏,朱熹正對著滿天的晚霞吟詩作賦,忽聽門外傳來:“先生,先生?!钡暮魡?。朱熹出門一看,只見茶洞外正笑吟吟走來一位相貌端莊的姑娘,便問:“你是何人,家住哪里,為何來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麗娘,家住五曲河對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特來拜您為師?!敝祆湟娕佣饲f識禮,又求學心切,就收留了她。從此,麗娘風雨無阻,每天晚上都來到朱熹的書房。她讀遍了四書五經(jīng),替朱熹眷寫了大量的詩文。麗娘的才學、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溫暖與歡樂。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擺渡的烏老頭兩口子。烏老頭對朱熹說:“看你氣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書房的女子是誰嗎?她就是武夷山的狐貍精。想謀你的才學,奪你祖?zhèn)鞯挠裢?”“啊!”朱熹不禁大吃一驚,心里直納悶:好端端一個正經(jīng)女子,怎會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著時,看看有沒有雙玉筷從她的鼻孔里伸出?!被丶乙院?,朱熹心如亂麻,一連兩個夜晚不能入眠,麗娘溫存地相陪著。到了第三個夜晚,麗娘實在困極了,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四更天時,朱熹打個瞌睡醒來,頓時被眼前一片光亮驚呆了。果然,一雙碧綠透明的玉筷從麗娘的鼻孔伸了出來。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閃出了一只狐貍的影子,一晃就不見了。麗娘醒來,頓覺天懸地轉(zhuǎn),痛苦地說:“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煉千年的狐貍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學,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來陪伴。不料平林擺渡佬,那一對害人的烏龜精,想謀先生玉碗和麗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輸了,被貶在那兒擺渡。他們就惡語中傷,撥弄是非,迫使我倆分離。先生啊!如今麗娘玉筷離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該到南螟靖里長眠去了?!闭f完,淚水漣漣,與朱熹難舍難分。忽然空中轟隆滾過一陣悶雷,在一陣旋風里閃過一對黑影,麗娘忙指著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們毀了麗娘,拆散我們之間的情誼呀!”朱熹氣得咬牙切齒,渾身打打顫,抄起朱筆就往窗外扔去,只見朱筆就像一只燃燒的箭直向這一對黑影刺去。兩個擺渡佬立時現(xiàn)出烏龜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獅旁,就再也爬不動了,變成了一對石龜。請大家注意看,左岸邊這座橫亙的巨巖,稱鼓樓巖,巖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巖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巖石像觀世音菩薩,這一景叫“童子拜觀音”。前面跟大家說,尼姑磨豆?jié){,就是給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兩峰像不像一對碩大的乳房,俗稱“雙乳峰”。有一外國小朋友觀賞雙乳峰后天真地說:如果媽媽的乳房也有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沒有奶吃了。
舟過湍急的芙蓉灘,是為七曲。溪右邊的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聳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稱“城高巖”。其半腰有門可見,那是攀登城高巖的唯一石徑。巖上松竹環(huán)簇,滿坡滴綠。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舊址。巖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節(jié),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設壇祈禱,放生魚潭內(nèi)。從那時起九曲溪禁止捕魚,相沿成為習俗。
筏下獺控灘,便進入了六曲,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勝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題詩贊道:“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guān)??蛠硪需r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狈ぶ亮?,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這塊如刀切斧劈的巖壁,就是曬布巖。神話傳說是赤腳大仙晾曬帛綿的,曬布巖又高又闊,又平又險,寬約800米,高200米,似一張巨大的屏風,把武夷山景區(qū)隔為溪南山北。巖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名士留下的題刻二十余處,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圖]題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所能辨認的400多處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處題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來諸多凡夫俗子到此評頭論足,觀賞一番。他們高一聲,低一聲,鬧鬧哄哄有時還加上過往竹筏工的山歌和號子,既給游人助興,又給評論眾士添煩。時間久了,那些生長在九曲溪的筏工,都驚奇的發(fā)現(xiàn),無論山歌還是號子,對歌還是呼喊,都能引發(fā)出陣陣空谷回聲,招至從近至遠此起彼伏的聲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給這塊本不起眼的巨巖取了個“響聲巖”的雅名。響聲巖前這塊巨石叫目魚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個新鮮飽滿的目魚。
筏過老雅灘,是為五曲。諸曲唯五曲地勢寬曠。左側(cè)這座山峰是隱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親手創(chuàng)建的武夷精舍。右側(cè)這座山峰是晚對峰,峰的石壁上鐫刻有出自清乾隆狀元馬易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個足有三米見方的大字。據(jù)專家、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豐四年(1081年),閩學鼻祖游酢和楊時一道前往河南穎昌(今許昌)拜大理學家程顥為師。二人到程家時,恰遇老先生正閉目養(yǎng)神,兩人不敢驚擾,恭立門外。時值隆冬季節(jié),大雪紛飛,待老先生醒來時,門外積雪已達盡余,故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二人誠心拜師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盡全力教誨這二位學生。時至學成,程顥送至大路口,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高興地說:“吾道南矣”。游酢和楊時回閩后極力傳播程氏理學,相繼涌現(xiàn)出羅從彥、李侗、朱熹等閩學先賢。尤其是朱熹,這位理學集大成者,在武夷山親手創(chuàng)建武夷精舍聚眾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yǎng)出了大批理學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黃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間,他完成了集理學之大成的代表作——《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時期,武夷山五曲一帶書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繼還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書堂”,蔡沅的“詠歸堂”,徐幾的“靜可書堂”,熊禾的“洪源書堂”等等。武夷山儼然成為祖國南方理學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稱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請看,前面右邊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爐巖,一座是仙跡巖。前者因頗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得名;后者山巖上有兩個圓石窩,相傳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窩,故又名“仙膝巖”。溪邊的這兩個巖洞,一個叫米倉,一個叫鹽倉。再往前走,撲入眼簾的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稱“酒壇峰”。傳說在一次瑤池的蟠桃會上,李鐵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賜的“仙酒”,卻端出一壇從武夷山山民家里討來的家釀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來。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處飄溢,眾仙們便紛紛丟棄“仙酒”,來搶喝鐵拐李的武夷米酒。鐵拐李眼看酒被指搶光了,一氣之下,便舉起拐杖向酒壇擊去,酒巴壇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臺旁的九曲溪邊。請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擊的杖痕。連著天柱峰這座山巖是更衣臺。相傳武夷仙人魏王子騫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臺,五曲山水一覽列遺。
過五曲大橋,右折,便進入四曲。溪南這一片空曠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武夷山產(chǎn)茶歷史悠久。據(jù)《崇安縣志》記載:唐貞元年間(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帶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團狀的“研膏”茶制造,這便是最早的武夷巖茶。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詠茶詩中贊道:“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嘉?!蔽湟膸r茶的入貢,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巖茶入貢,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愛。為極大地享用武夷巖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創(chuàng)辦武夷御茶園。據(jù)《武夷山志》記載,御茶園初創(chuàng)時,曾盛極一時。園內(nèi)建筑布局是前在仁鳳門,中有拜發(fā)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還有碧天橋和通仙井。御茶園設場官2名負責管理,每年交貢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縣(現(xiàn)為武夷山市,下同)縣令張端本于園之左右各建一個茶場。至順三年(1332年),建寧總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臺,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為“喊山臺”。臺上有亭,名為“喊泉亭”。所據(jù)說每年“驚蟄”這天,崇安縣令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當縣令拈香跪拜,念罷祭文后,隸卒就鳴金擊鼓,同時高喊:“茶發(fā)芽了!茶發(fā)芽人!”舉行過儀式,爾后開山采茶。武夷巖茶的入貢,給武夷山茶農(nóng)帶來深重的災難。茶園官吏為完成上交貢額,便對茶農(nóng)進行敲榨勒索。茶農(nóng)不堪其苦,被迫四處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這個有著250多年的歷史的御茶園便被子廢棄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與御茶園隔岸相對的這個渡口,就是平林渡。這是古時候上云窩、天游峰的必經(jīng)渡口。渡口石壁上鐫刻有“龐公吃茶處”和“應接不暇”這兩段有趣的題刻。龐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現(xiàn)在的地區(qū)專員。一天這位閩北地區(qū)最高行政長官微服私訪到此,見僧人正忙著以茶待客,顧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寫了“寵公吃茶處”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覺怠慢了太守,趕忙將“龐公吃茶處”刻在石壁上,旁邊加上“應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沒有擺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領(lǐng)神會了。渡口邊斜倚一石,石上裂開一罅,如同利劍所劈。相傳是武夷控鶴仙人試劍之處,故名“試劍石”。溪流穿過試劍石,可見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幾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樣,故人稱“小九曲”。
過小九曲,經(jīng)題詩巖,前面這座壁立萬仞的山峰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鳴鶴峰,相傳曾有白鶴翔集,仰天長唳而得名。大藏峰橫亙數(shù)百丈。山巔聳拔如檐,巖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擊水面,大家是否感覺到有如悅耳動聽的琴聲。筏過其下,但覺“日午吹陰風,晝氣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這種感覺。請大家抬頭看,大藏峰半壁有兩個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遠。上為雞窠巖,洞內(nèi)一團稻草,不知何時擱此,至今錄腐不朽;下為金雞洞。峰頂有超真亭、仙史館,今已廢圯。請大家坐穩(wěn),現(xiàn)在我們筏下的這個潭,名臥龍?zhí)叮钸_30多米,是九曲溪內(nèi)最深的水潭。關(guān)于這個深潭的來歷,有著一段令人驚心動魄的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這潭里曾潛伏著一條惡龍,它時常帶領(lǐng)八條小龍張牙舞爪,追逐嬉戲,攪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濫。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徑此地,見惡龍作怪,便拔出寶劍,將8條惡龍斬死在潭中,唯有一條小龍搖尾乞憐,苦苦求情,愿意改邪歸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護佑武夷山。從此,這潭便有了“臥龍?zhí)丁敝Q。如果有緣,大家到武夷山觀光時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小龍出游的情景。西游記中小白龍騰出水面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與大藏峰相對的這座山巖叫仙釣臺。請大家注意看,巖壁半腰相距不遠的兩個石隙里,插著三根不朽的木器廠桿,相傳是姜太公的釣竿。
從臥龍?zhí)肚靶?,過仙游巖,便進入了三曲。仙釣臺旁邊這座山峰是仙游巖。緊挨著仙游巖的是上升峰。三曲的這個灘叫雷磕灘,灘前這個山巖名車線巖。車線巖背后這座獨立的峰巖,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頂映日,色彩艷麗,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頭看這座山峰,像不像個猿人,故又稱“猿人石”。
溪右邊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巖、船場巖。請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尋絕壁隙間縱橫交錯地插了許多木板,木板上擱著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內(nèi),半懸于空中,風雨不毀。當?shù)厝朔Q之為“虹橋板”和“架壑船棺”。經(jīng)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謂“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這一帶的閩越族葬俗的遺物。船棺外形分為兩類:一類為兩頭翹起如般形;一類方形其狀如盒,俗稱“函”。所謂“虹板橋”,也就是用來支架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經(jīng)碳14測定,架壑船棺歷時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記載,閩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間,習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識上,船被認為是最珍貴的的東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懸崖絕壁上巖穴來藏棺起先很可能是為避免遭到野獸的侵襲和外人的損害,久而相沿成習,形成一種葬制,以此表示對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許會問,三千多年前在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生產(chǎn)工具又很落后的情況下,閩越人是怎樣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懸崖絕壁的巖洞中?是啊!這個問題有過許多解釋,但至今仍未解開,仍然是個迷。
筏下雷磕灘,是為三曲。前面這座形狀如柱,兀立挺拔數(shù)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圖]。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區(qū)最著名的景觀,是福建旅游的標志。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武夷頌》中寫道:“我曾仰望長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悵,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詩瑪而慨嘆,但我以為武夷山東的玉女峰的確是美得驚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飄逸,當我們的竹筏已浮游而過,我還屢屢回顧,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羅浮宮中默默觀賞維納斯那一時刻我心中所升起的親切、喜悅、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莊嚴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玉女峰與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對戀人。左邊這座山峰稱“鐵板嶂”,橫亙兩峰之間,好像故意遮斷作梗。也許是寓情于景,這里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民間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泛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輾轉(zhuǎn)溝壑,無以為生。一天,從遠方來了一個小伙子,目睹這一慘境,便帶領(lǐng)大伙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巖。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經(jīng)武夷山時,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間,并愛上了這個勤勞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鐵板鬼知道,他就從中作梗,將此事密告發(fā)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一定要與這小伙子結(jié)為夫妻。玉皇無奈,只好將他們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為討好玉皇,也變成一塊大石,插在他們中間,日夜監(jiān)視他們的行動,他們只好憑籍鏡臺,彼此淚眼相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8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