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井岡山茨坪景區(qū)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又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國十佳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游區(qū)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qū),中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充分依托“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積極推進旅游業(yè)發(fā)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tài)井岡、精神家園”旅游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qū)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yōu)美、舒適、和諧的環(huán)境迎接來山游客,繼續(xù)創(chuàng)造旅游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jù)地,是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但現(xiàn)在更是發(fā)展成為一個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農(nóng)村根據(jù)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里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游風景區(qū),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多么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才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y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沖國工農(nóng)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里。他領導紅軍深入群眾,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群眾、幫助群眾進行生產(chǎn)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里還設立了紅軍醫(yī)務所,兔費給當?shù)厝罕娍床?、治療。產(chǎn)且在這里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nóng)革命軍,被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松峰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shù),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布于此。當?shù)鼐用竦淖≌瑒t環(huán)境清幽,建筑風格古樸,和周圍環(huán)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里,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為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為之消融。
小井:位于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里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yī)院——“紅光”醫(yī)院,現(xiàn)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y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床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后,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游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xiàn)在,這里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游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zhàn)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shù)厝罕姺Q之為摩天嶺。在這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層層疊疊;白云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F(xiàn)在這里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jù)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里才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zhèn)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朱砂沖、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里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英勇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chuàng)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zhàn)績,同志在欣喜之余,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為這次偉大光輝戰(zhàn)斗勝利而的。游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zhàn),三發(fā)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chǎn):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chǎn)的石雞、石耳、石魚為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shù)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干、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shù)胤Q“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干、泥鰍醬蘿卜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干、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井岡山茨坪景區(qū)導游詞篇二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又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國十佳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游區(qū)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qū),中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充分依托“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積極推進旅游業(yè)發(fā)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tài)井岡、精神家園”旅游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qū)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yōu)美、舒適、和諧的環(huán)境迎接來山游客,繼續(xù)創(chuàng)造旅游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jù)地,是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但現(xiàn)在更是發(fā)展成為一個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農(nóng)村根據(jù)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里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游風景區(qū),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多么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才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y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沖國工農(nóng)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里。他領導紅軍深入群眾,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群眾、幫助群眾進行生產(chǎn)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里還設立了紅軍醫(yī)務所,兔費給當?shù)厝罕娍床?、治療。產(chǎn)且在這里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nóng)革命軍,被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松峰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shù),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布于此。當?shù)鼐用竦淖≌瑒t環(huán)境清幽,建筑風格古樸,和周圍環(huán)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里,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為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為之消融。
小井:位于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里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yī)院——“紅光”醫(yī)院,現(xiàn)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y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床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后,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游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xiàn)在,這里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游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zhàn)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shù)厝罕姺Q之為摩天嶺。在這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層層疊疊;白云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F(xiàn)在這里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jù)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里才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zhèn)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朱砂沖、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里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英勇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chuàng)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zhàn)績,同志在欣喜之余,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為這次偉大光輝戰(zhàn)斗勝利而的。游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zhàn),三發(fā)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chǎn):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chǎn)的石雞、石耳、石魚為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shù)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干、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shù)胤Q“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干、泥鰍醬蘿卜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干、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井岡山茨坪景區(qū)導游詞篇三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孫李洞,自祁門浮溪新田遷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李坑村山環(huán)水繞、景色秀 麗、人杰地靈。自宋至清數(shù)百年間,先后走出了十八位進士和一個武狀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員的達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飽讀經(jīng)書、能文善詩的學士留下傳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富賈卓有成就,堪輿大師、名醫(yī)名士更是享譽鄉(xiāng)里、遠近聞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村里有總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戶人家,人口達五千多人,被譽為"婺東第一村"。今天的李坑村仍是一個有著二百六十多戶,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至中書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橋一"中書橋"上,這座古橋建于北宋末年,橋長4米,寬2, 5米,高3米。橋面青石板鋪就,為一 座單孔磚拱橋,這座古老的橋為何取名"中書橋"呢?據(jù)《李坑宗譜》記載,宋大觀三年(公元1120xx年),李氏十一世祖李侃考中迸士后,官至中書舍人,在京城為官多年后,"逐欲上疏歸養(yǎng),適聞父喪奔歸,繼遭內艱,志隱不出"。是說李侃想回家養(yǎng)老,正好又遇到父親死了,便回家奔喪,之后就隱居在家不回朝廷了.回鄉(xiāng)后,見這里行人挑擔來往于破舊不堪的木橋,有搖搖欲墜之感,便決定捐資修建了這座橋,橋落成后,村人為感激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職稱之為"中書橋"。八百多年過去了,雖飽經(jīng)風雨有些破敗,卻依然屹立在村外的小溪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因此,也成為李坑唯一的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遠處的那道石壩,村里人叫它楊柳碣,傳說建造年代比"中書橋"更遠。
牌坊,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遠流長。一般牌坊有二類、一類是旌表類,還有一類是標志類,那么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三間四柱三樓的牌樓,就是李坑村的標志性建筑,額坊上題有"李坑"二字。也許有些朋友會問,村名為什么叫"李坑"?其實李洞來此定居后,當時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據(jù)村里老人說,他們的遠祖在堯帝時,擔任大理(執(zhí)掌刑法的官)因公平正直深得堯帝信任,后歷經(jīng)五朝,世代擔任大理之職,故以大理官職命族,由贏姓改為理姓,后到商紂王時,理氏裔孫理徵,因直言紂王的殘暴無道而被處死,他兒子利貞與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僥幸逃脫。逃難中,靠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貞遂改理姓為今天的"木子" 李,李洞取村名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兩岸居住,由于當?shù)厝肆晳T把小溪叫"坑",故而人們把理田俗稱為"李坑",從那時起"理田"村名漸漸被淡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還留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叫"李坑五百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八角樓閣,就是李坑的文昌閣,文昌閣屬于風水建筑。過去,在古徽州的每一個村子水口處,人們?yōu)榱私o村里培植"文運",以求村人科舉高中,出官人仕,往往建起諸如文筆、文峰塔、文昌閣之類的風水建筑。這座文昌閣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中國道教文化中,他是各路神仙中主管文運的。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李坑的內水口,也就是李坑村口。村口,是村莊的象征,過去每當村里有人出門遠行,家人總是戀戀不舍地送至村口,千叮萬囑,依依惜別。出外多年的游子返鄉(xiāng)回家,只要見到村口 ,便會激動不已,格外親切。在村口種植樟樹,是徽州人的習慣,茂密的村口水口林,能保佑村民、美化村莊。因此村民們從種植樟樹、愛樟樹、敬樟樹到神化樟樹,把樟樹當作神來供奉。大家看樟樹底下搭建的這莊神龕,就是村里人用來祭拜樟樹老爺?shù)?樟神廟",村里如果有小孩鬧病難養(yǎng),家里人就會用紅紙寫小孩的生辰八字貼在樟樹上,說是將小孩過寄給樟樹老爺,可治病消災保平安。到今天,村民們依然還是這樣做的,由于對樟樹的過份崇拜和信奉,民間衍生出一句這樣的順口溜叫"樟樹底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樟樹底下摸一摸能活一百多",各位游客朋友,不妨大家也來試試。
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眼前的這條小溪是由東向西流的,古徽州有句老話叫"東水西流,吃穿不愁"。當年李氏先祖選擇在這里筑屋建村,是不是也相信了這句風水術語,把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村址的選擇和布局上呢?大家看!這些古老的徽派民居是不是很獨特?說到徽派民居,我想給大家作個簡要介紹,徽州民居建筑形成于明朝中葉,由在蘇浙一帶經(jīng)營鹽業(yè)的徽商吸取杭州、揚州一帶的建筑形式加之徽州本地的"古風"溶合而來,其主要特點是,外部特征:粉墻黛瓦馬頭墻;內部特征:三間五架加天井;精華部分是"三絕"(磚雕、木雕、石雕)。你們看!風火墻兩頭的裝飾部分各不相同,一頭是"印斗",俗稱"文頭",一頭翹首直刺蒼穹,形似雀尾,"叫鴟尾"(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俗稱"武頭"。一文一武,文武兼?zhèn)?,這里給各位介紹一下徽派建筑的一個小常識,就是徽派民居的大門都是開在"武頭"方向的,因為人們相信,武能鎮(zhèn)妖避邪,保一家平安吉祥;而"文頭"其后,指望文振家聲。也許有些朋友要問,為什么在婺源的每個村莊,都能見到不少這樣建筑氣派、雕刻精美、風格獨特的明清古建筑呢?說到這一點,就不能不談到明清時期,雄居東南、稱霸中國商業(yè)舞臺三百年之久、十大商邦之首的徽商了.李坑是著名的徽商故里,歷史上曾涌現(xiàn)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商業(yè)俊才,他們"商賈四方",以自己的勤勞和才智,為李坑續(xù)寫了最輝煌的一頁。下面請隨我一道,去參觀一下清乾隆嘉慶年間木商李瑞材的故居。
這座臨水而建的徽式建筑, 就是徽商李瑞才故居。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典型的徽式垂花門樓,小八字院門朝西而開,按當?shù)仫L俗,門是不能朝西開的,因為西有"百虎煞星",不吉利!不要緊,主人想出了一個補風水的極佳辦法,在八字門的頂端分別畫了兩件鎮(zhèn)宅之寶,一件是呂洞賓的除妖寶劍;一件是太上老君的驅邪"拂塵",有了這兩件神仙寶物也算是平安無忌了。
請看這座正門石庫門枋,最上方是磚瓦構筑的拔檐式的門罩,門罩兩邊的飛檐翹角,顯得是那樣的威武昂揚;門罩下是以雕刻精美的磚雕形式裝飾的"并"字枋,下枋上精雕細刻了一組人物戲文圖,圖中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兩邊垂花柱及上枋,均雕飾梅花萬字組合圖案,垂花柱頭,是兩朵象征吉祥、和平的"荷花托"。這樣的構思,即增加了門前的裝飾效果,又將主人的"祈禱祝福"愿望溶合在建筑裝飾之中,門枋不僅僅是起裝飾作用的,更主要的是與內門廳一道,在雨天供主人進出大門時避雨之用。
走進屋內,首先我們看的是這滿屋子的各種木雕,有的雕著花、草、蟲、鳥;有的雕著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舞臺戲文,還有的雕著包涵著"祈禱祝福"內容的各種裝飾性圖案和花紋。你們看!冬瓜梁上、雀替、天花,還有這廂門、槅扇門、槅扇窗、護凈.....件件木雕作品,工藝精湛,精美無比.我們再來看看這塊當今人稱作為窗簾的"護凈","護凈"是徽派建筑所獨有的護窗木構件,也是徽派木雕藝術表現(xiàn)的重點。因此"護凈"木雕最能反映徽派木雕藝術的水平。你們看,雖然這幅作品由于歷史的原因破損嚴重,
但從殘缺的部分看,仍能
看出它雕刻的精湛。請大
家仔細看,這處微小的槅窗
是用鏤空的方式雕刻的,并且
與廂房相通,主人為什么要把
它鏤通呢?難道不怕"隱私"外泄嗎?
這正是主人的聰明之處,借用"護
凈"雕刻,巧妙地把窺口與雕刻景
物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利用徽派建筑
"明堂暗室"的光線差異(外明內暗)使外
看內困難,內看外則—目了然,就象
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貓眼"一樣。大家說
古人的智商是不是很高?
中堂上懸掛的這塊堂匾,取名"丁馀堂",可能有些游客朋友還不知道這其中的意思,"丁"就是"人 丁"或"家人"的意思,"馀"就是"馀慶"指吉祥平安的意思,連在一起指家中人丁吉祥平安,也可以解釋成人丁興旺的意思。
[右側客廳前]這座設計古樸的門枋,是李瑞材家的客廳門枋,除了有極強的裝飾作用外,主人還刻意在其中隱含了一個字,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字?對!是一個"商"字,把"商"字寫在門口并不是向客人表明自己是商家身份,其中有更深層的用意。從這走出去,走出"商"字門,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出門經(jīng)商"的意思,這座正對著院門外的門枋,時時提醒著主人,不要貪戀家鄉(xiāng)的安逸生活,應當走出家門,走出大山,行商他鄉(xiāng)。這才是主要的真正用意。參觀完徽商李瑞材故居,下面請隨我一起去下一個景點參觀。
大家看對面這座徽式小花樓是不是很漂亮?雖然已經(jīng)破舊不堪,但我們仍還可以看到它精心設計、裝飾華麗、美觀氣派的樣子。你們看,美人靠挑出墻外,高懸于街路上;垂花木雕,十分的精美,垂花柱下吊著兩個精工細刻的花籃,整個花樓給人一種雍容華貴、高雅氣派的感覺。這座舊式花樓在我們當?shù)亟?小姐樓",過去有錢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待守閨中,常依此觀景閑聊。據(jù)說當年主人還在這樓上結彩招婿,拋過繡球呢!小姐拋繡球的故事,在小說和戲劇情節(jié)中常有記載,因為有些待字閨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權貴,如何選擇左右為難,或者因小姐的擇婚主張與父母意見不合,愛女也
許早有意中人,于是便
出現(xiàn)了拋繡球選女婿這
種戲劇性的做法。小姐
的繡球拋給誰,,一般
是有目標的,也就是小
姐一般已經(jīng)選定了一個
意中人,而不是隨隨便
便亂拋的
這么精美氣派的"小姐樓"當年究竟是誰
家的呢?告訴各位!這是清咸豐年間徽
州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宅--大夫第。
與其它徽式建筑相比,這幢官宅無論在
規(guī)模上,還是內部結構方面都有些不同,
體現(xiàn)出官家的風格。從外形上看,與其
它民居風格無兩樣,但從規(guī)模看就顯得
特別宏大。你們看!這座石庫門枋屬于
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可單從門枋的裝
飾效果和規(guī)??矗腕w現(xiàn)出官家的大氣。
還有這門前的三步臺階,按照明清時期
營造法規(guī)制,只有官家才允許在門前造
三步臺階,體現(xiàn)自己的身份。
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李文進的大夫官銜并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jīng)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規(guī)軍根本沒有作戰(zhàn)能力,完全靠曾國藩的湘軍,國庫又沒有大量的錢財做軍餉,當時的徽州同知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捐得多就封官,李文進的官銜就是那時侯捐來的。
大家來看看這幅淺浮雕石刻圖,
圖的中心部位是一幅中國傳統(tǒng)
文化"獅子滾繡球"的圖案。最
上方是一筐書,書通過飄帶,
串著銅錢,連著四季如意結,
再連著一片黃金葉,這是什么
意思呢?在中國古代建筑文化
中,大家常常會看到一對獅子
的造型,其中有一只雄獅腳踩
繡球,名為"獅子滾繡球"。其
實,在中國的獅文化中,這只繡
球,不是簡單的一只球,而是被
稱作"寰宇",代表著封建社會以男
權為主的權利和地位。最上方的書,
則告訴人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
高", 只有讀好書才能做官發(fā)財,因
此暗示"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有
了這些,不就能夠四季如意了嗎?整幅
圖案表現(xiàn)一個主題,那就是"學而優(yōu)
則仕"。現(xiàn)在我們進去參觀!
大夫第門口有兩道門,第二道門是干什么用的?請大家猜猜看!這第二道門稱"禮儀門",當?shù)厝私兴?中堂門",這是封建禮學思想和等級觀念反映在建筑領域上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這扇門平時不開的,只有當家中貴客臨門,身份地位高的或族中輩份極高的長輩登門以及家中辦紅白喜事時才打開,平常按規(guī)矩男左女右,出人耳門。今天你們都是遠來的貴客,不妨也來試試,找找被"抬舉"的感覺。古代小姐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其中的二門只的就是這個門
老屋為四進兩天井結構,分前后堂,前堂即為"官廳",三開間:中天井、中堂對兩廂;右則是客館;二樓廊道圍著"天井"轉,因此叫"跑馬樓",后堂為起居室,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從這里可以看到天空的部分叫"天井",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建筑形式。據(jù)說,這種建筑形式是由中原的四合院演變而來。"天井"在民居建筑中起到采光、通風的作用,使人的生活環(huán)境緊貼自然環(huán)境,達到 "天人合一"的有機結合。'"天井"還是一個接水口,我們當?shù)厝税烟焐下湎碌挠晁暈樨斔?,既然落在自家屋上,就要做?肥水不流外人 田",因此要讓它"四水歸堂"先到自家。當然落下的財水最終
還是要流出去的,這棟房屋地下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你們
看!這塊石板上的銅錢花"水漏"就是用來排水的,這里有一
個石板圓洞,大家猜猜看,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呢?這是放養(yǎng)
烏龜?shù)模尀觚斣谙滤乐信佬?,以疏通下水道的?/p>
現(xiàn)在大家抬起頭來往上看,環(huán)視四周,這"天井"周圍的墊木花板上,滿是精美的木雕作品,中間表現(xiàn)的是琴棋書畫;兩邊是八仙手中的寶物,叫"暗八仙";兩側中間雕刻的是各式博古圖案,尤其是那桌下碩大的老鼠,在夜深人靜的弈棋人腳下覓食,顯得特別引人注目。"肥鼠" 在很多地方被視為"財神",家中的老鼠都如此肥大,可想家中一定是富有的了.
各位游客,房屋右側的這間跨院當?shù)胤Q做“小姐繡樓”??矗瑯巧线@座向河街挑出許多的亭閣式建筑,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原本用于觀景,但傳說也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那里面有一扇古代百葉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窺視樓底的過往人群。
李文進的父親李登瀛是一位徽商。早年在廣東經(jīng)營茶葉生意,父子倆知書達理,才學都很不錯,在生意上也春風得意,經(jīng)營有方因此發(fā)了大財。因此為李文進捐了個州同知,《徽州州同知》,五品奉直大夫的官銜,于是父子倆就決定在祖屋旁建一座"官宅",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生意場上的得意,官場仕途的如意,使父子倆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悅。當大夫第建成后,這份喜悅讓他們感到蓬壁生輝,滿堂春意濃濃,于是就在這中堂上掛起了一塊堂匾,叫"春藹堂",李登瀛不僅會做生意,還是一個出了名的孝子,而李文進則樂善好施、廣交朋友,朋友中不乏達官顯貴,這是當年婺源縣令、云南石屏人丁蔭鑾送給李登瀛的一幅對子,"及時小雨敷桐葉,借得春蔭護海棠",.李文進捐官后李登瀛祖父、父親都被誥封奉直大夫、儒林郎。盡管這些顯貴達官們不斷地褒評、吹噓,李文進還是因為兩個兒子吸食鴉片,加之一場親戚的官司落魄下來。"其情晚境艱窘,耄耋之年,無疾而終"。最后,兩個兒子將這幢大夫第以八百兩規(guī)銀賣給了大茶商、婺源茶葉公會會長、李坑人李鏡明。大夫第的參觀到此結束, 下面我們繼續(xù)往前參觀。
這座四角重檐式古亭,叫"申明亭"。在婺源鄉(xiāng)村,跨路而建的路亭到現(xiàn)在還比較常見,但以“申明”為名的街亭就不多了,明朝洪武5年,朱元璋向天下發(fā)布詔告,全國各地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這是婺源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過去,李坑村民每月初一和十五,晚飯過后都會自動聚集在申明亭這里,批評和懲罰違反村規(guī)民約者。有資料記述,"凡民作奸犯科者,書其罪,揭于亭中,以寓懲罰之意"。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申明" 的"明"字,不是"日"字旁,耐是"目"字旁,是不是有人把"明"字寫錯了呢?不!這是刻意這樣寫的,它告誡村民,要睜大眼睛,看清丑惡,判明是非,這樣才能逞惡揚善,族睦民和。如果初一未來得及批判的,十五還是會把犯錯的人拎出來進行批判和懲罰.所以叫做"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申明亭"不僅是一座街亭,還可供搭臺唱戲,看戲是徽州人的傳統(tǒng)喜好。如果搭臺看戲,路就被堵住了,為了方便行走,亭外開出一條青石板路。過去每逄大年正月初一至初六,就有人守候在此,禁止村中女人從亭中走過。這期間要進行舞獅,一直舞到大年初六,方才允許女人從亭子通過。
這座建在村中心的石拱橋叫"通濟橋",就是"相通共濟"的意思。也有的人說是村里的三兄弟永通公、滿通公和相通公共同捐資建了這座橋,故而叫"通濟橋"。這座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后來永通公的后代于乾隆庚寅年〔1771年)又重修了這座橋,算起來這座橋最后一次重修,距今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橋跨約5米,拱高約4米多,看上去古老而堅固,與身邊的申明亭和周圍的建筑相映襯,就像一幅古老的水鄉(xiāng)村景圖。因此,這里也就成了電視劇《孫成打酒》、《青花》和《夢回青河》的外景拍攝地。橋的東面是兩溪匯合處,一條自東而來,一條自南而來。兩條小溪就像兩條舞動的小龍煞是可愛,村里人稱這是"雙龍戲珠"。那么這顆珠在哪兒呢?通濟橋橋拱是這顆珠的一半,還有一半在哪呢?對!在溪水中,倒映在水中的那座橋拱就是那另一半。還有一種說法這珠就是天上的月亮!
這兩條龍的龍頭就是這兩座石碣,大家仔細看,一條龍有角,一條龍無角,這是怎么回事?在中國的龍文化中,有角龍稱"威龍"(也有人稱之為公龍);無角龍稱"螭龍"(也有人稱之為母龍),無角龍是平安吉祥的象征。因此古徽州人常把無角龍作為禱福的"草龍"圖。裝飾在家中的許多地方,為的是祈求平安吉祥。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的故居。在古徽州歷史上一共出了 28個狀元,其中有24個文狀元,4個 武狀元,李知誠是徽州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也是我們婺源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李知誠生于南宋紹興已末年(公元1134年),為李坑李氏十四世孫,其祖上世代顯貴,父親李著在岳飛征討李誠途經(jīng)婺源時,奉袓父李侃之命送牛酒糧餉相助。后經(jīng)岳飛奏明朝廷,詔授堂賓,差統(tǒng)兩浙轉運使。岳飛遇害后,他憤而辭職歸家。
李知誠自小苦讀不倦,后因鄉(xiāng)里鬧虎患,就兼學武藝。時值金兵南侵,國家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為保國安民,經(jīng)鄉(xiāng)友指戰(zhàn)火表學十八般武藝。鄉(xiāng)試中武舉人,乾道二年(公元1160年)他進京應試武進士,會試中武進士,后經(jīng)孝宗皇帝親試,擢為第一甲第一名,授忠翊郎,后改五經(jīng)郎。丙申年推轉軍撫司事,在歷史上李知誠是一位武官文用的狀元。孝宗帝命他代表朝廷向地方宣揚朝廷旨意安撫百姓、巡察官吏、采訪民間利弊、伸民冤屈,以及措置營田等事務。
身懷絕藝的李知誠一心想效法岳飛抗金保國,然而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意與金議和,報國無門的李知誠只好怏怏辭官歸里。李知誠回鄉(xiāng)后,在家開館授徒,以終天年。宋嘉泰壬戌五月廿四日卒于李坑,享年63歲。
這盞古式竹編的蠟燭燈叫"銅錘燈"。這種銅錘燈傳說
是李知誠自京城歸里時(萬歲爺送的),李知誠把它
帶回了李坑。銅錘是一種古老的兵器。在隋末唐初時
,李氏先袓就用這種兵器拼殺疆場,所向披靡成為中國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將。也許是這個原因,萬歲爺贈
與李知誠銅錘燈,就是希望他像先祖一樣,苦練武藝,
把武術發(fā)揚光大。所以李知誠回鄉(xiāng)后,在家開館授徒
,而銅錘燈巡游活動也成為李坑歷史上一項重要的民
間娛樂活動。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八日,我們李坑都
要舉行馱燈巡游活動,由108盞燈沿村街巡游,敲鑼
打鼓、放鞭炮,場面好不熱鬧。這項活動只限于李坑
,而這種銅錘燈也只有李坑才有。我們李坑人說,這
是我們的驕傲!
這座老屋,村里人都叫它"魚塘屋",當年是一所書齋,明朝末期建造。你們看堂前地面是用方磚鋪就的,這叫"金磚鋪地"。柱礎是木礎的,這在明代建筑中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門和窗沒有雕飾,顯得很樸素。這是明代典型的桶窗門窗風格,窗外就是相傳李知誠的后花園。下面我們一起去后花園參觀一下。院子里的這棵紫薇樹,相傳為武狀元親手所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這棵只剩下半邊的紫薇樹,依然枝繁葉茂,每年夏季都綻放出紫色的花朵。滿樹的花朵,煞是好看,花期長達百日,紫薇樹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只要人用手輕輕在樹桿上搔一下,枝頭就會微微顫抖, 所以又被稱為“癢癢樹”。
井岡山茨坪景區(qū)導游詞篇四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qū)。茨坪是風景區(qū)的中心景區(qū),是一塊四面青山環(huán)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qū)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jīng)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jù)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huán)、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jù)他們的親屬和戰(zhàn)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吊唁大廳后側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云中。每年的清明節(jié),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里來吊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xiāng)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為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筑設計院設計,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墻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筑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guī)准冶虇挝恢г?,并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yè)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xiàn)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fā)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于陵園東側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xié)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chuàng)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xiàn)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zhàn)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于“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于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xiāng)生產(chǎn)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于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jù)”。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chuàng)的“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zhàn)斗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jù)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zhàn),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后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大課堂。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8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