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歷程,留下寶貴的思考和經(jīng)驗。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與適時的轉(zhuǎn)折,使文章更加豐富有層次感。以下是大家共享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激發(fā)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一
每年的端午,都是我最開心的日子。為啥?有粽子吃唄!粽子有這么好吃嗎?當(dāng)然!五月初五,粽兒香飄十里,方圓幾百戶都品嘗著粽子,這“樂趣”真是妙不可言,我也不會例外。
每當(dāng)這時,媽媽會把蘆葉、糯米和餡料一齊擺好。只見媽媽把蘆葉攤開,用筷子將糯米鋪勻,碼上餡料。接著,把蘆葉折疊成一個有棱有角的三角形,呵呵,很特別哦。然后,放進(jìn)鍋里煮熟。
老遠(yuǎn)的,我聞到了香。粽子煮熟啦!墨綠色的蘆葉散發(fā)出淡淡清香,剝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鑲著木雕,“雕”的還是飛禽走獸(因為是肉粽嘛),細(xì)細(xì)品味,蘆葉清香與糯米淡甜混合,甜而不膩。
粽子的香很濃厚:它夾雜著蘆葉的清香、糯米的甜香、餡料的淡香……香蔓千里,惹人惜愛。
粽子功能甚多,既是驅(qū)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佳品,老少皆愛。
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寫下《離騷》之時以身殉國。粽子,包含了太多歷史,艱辛。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粽香再次飄來……。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二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當(dāng)大街上孩童們唱起了這首歌謠時,我就知道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了。
每年的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給我包粽子吃,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已經(jīng)忙開了。
你瞧,奶奶先把粽繩、粽葉煮好洗凈,剪去粽葉兩頭,然后把米洗凈,把紅豆、紅棗和糯米混合。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蹦棠踢呑鍪痉秳幼鬟呎f,“卷好的粽葉里放上糯米,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我認(rèn)真地聽著,眼睛盯著奶奶變魔術(shù)般的雙手。最后,奶奶在中間放了一顆紅棗,用線繩纏繞兩三圈,系成活扣,就大功告成了。
看著奶奶包得那么得心應(yīng)手,我也忍不住想露兩手。奶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溫和地說:“玲玲,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xì)看著點,跟我一塊兒包?!蔽矣淇斓卮饝?yīng)了,心想:包粽子一點也不難。
奶奶先把粽葉平放在左手心,然后用右手捏住粽葉的邊,向里翻轉(zhuǎn)卷成冰激凌蛋筒形狀?!胺排疵?,壓緊!”,還沒等奶奶說完,我的米“嘩啦”一聲撒了一地。頓時,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奶奶微信著對我說:“遇到困難,不能輕易低頭,每件事從不會到會總要有個過程?!甭犃四棠痰脑?,我繼續(xù)包起來,經(jīng)過反復(fù)實踐,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自己的“作品”,我心里樂開了花。
粽子出鍋了,滿屋皆是清香四溢。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覺更是香甜無比!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相傳是為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粽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劃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里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粽子的樂趣。
老師先發(fā)給我們每人兩片粽葉。粽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著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范,先把兩片粽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里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wù)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粽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粽子餡,里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著剛才包了一半的粽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才的“漏斗”填滿,接著把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fā)下來的粽繩在粽腰處扎緊并打結(jié)。哇!一個還像那么點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著的第二項任務(wù)是包一個肉粽。有了剛才初次成功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著把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繩在粽腰處扎緊打結(jié)。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粽子,還是個肉粽,因為我喜歡吃肉粽。而且我覺得,端午節(jié)學(xué)習(xí)包粽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又鍛煉了巧手能力,還品嘗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四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為我國紀(jì)念戰(zhàn)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于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chǎn),于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著無比的悲憤,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dāng)?shù)匕傩章劦们督螅⒓磩澊瑩凭?,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dāng)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jìn)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尸體。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于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里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里取來米飯,用葉子包著,用絲線扎著,以免松散,然后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著“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后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粽子的習(xí)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風(fēng)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xí)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qū)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jié)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又如解粽節(jié)、菖蒲節(jié)、浴蘭節(jié)等。據(jù)統(tǒng)計,端午節(jié)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達(dá)二十多個,堪稱節(jié)日別名之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弊屛覀兤分兆樱勚葺牌训那逑?,聽著端午節(jié)的來歷故事,收獲知識,將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發(fā)揚光大!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五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快到20xx年了,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jié),同學(xué)們興高采烈地提著自己家里包的粽子來到學(xué)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xué)們互相攀比著自己的粽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xué)的稱贊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xué)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粽子堆到講臺上??粗@么多香甜軟糯的大粽子,我心里美美噠!大家都期待著老師快來,猜測著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著老師會說什么?!袄蠋焷砹?!”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jìn)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老師動情地說:“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lǐng)了,可是這么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粽子呢?”看著同學(xué)們瞪大眼睛等待結(jié)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么行?同學(xué)們都說:“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回去怎么給爸媽交代???”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墒沁@么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dāng)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嘗嘗、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xué)們都被老師說服了,不由得紛紛點著頭說:“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吃著粽子??粗覀兇罂诖罂诘某灾?,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xué)們都說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學(xué)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xué)在一起吃比在家里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說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粽子的香氣彌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粽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yuǎn)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六
思量當(dāng)年,端午起源,汨羅江畔,楚國屈原。
江中的波濤如聚如怒,狂風(fēng)劃過你的臉頰,那個吟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嗎?那為什么任那江水浸濕他的足跡,任那西風(fēng)撩亂他的發(fā)絲,任那波濤沖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敵人踐踏楚國的尊嚴(yán)?別了,我的祖國;別了,我的故鄉(xiāng);別了,我眷念的山河!
隨著一塊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軀沉下了,靈魂升華了,你化作一縷粽香,雖然淡不可聞,但卻經(jīng)久不散。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p>
連篇累牘,回歸正題。于是,五月初五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了別樣的色彩。
“粽葉香里說屈原,聽取鼓聲震天?!碧柫钇鹛?,千舟競渡,分開波濤,踏起重浪,萬龍競躍。一點雄黃,幾里飄香,驅(qū)走百毒,帶來安康。
但端午節(jié)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怕仍是那粽子吧!
你看那粽葉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只只碧綠的棱錐;你看那線繩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誘人的香粽;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鍋鍋四溢的粽香。
一手執(zhí)粽,一手剝皮,糯米微露,粽香四溢,輕聞其香,心曠神怡。
現(xiàn)在,我正坐在考場上,端午的粽香已隱隱飄來。況且,今年端午節(jié)與父親節(jié)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濃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猶如一片大海,而端午節(jié)恰似這汪洋大海上的一葉龍舟,千百年來未曾沉沒,反而更加絢爛多彩。中華文明又如一只茶壺,粽葉便是那香茗,經(jīng)過歲月的浸泡,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覽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續(xù)不斷者,唯我中華文化,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粽香悠然飄來……啊,又是一年端午粽飄香!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即將來臨了,在這個古香古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之際,我仿佛又聞到了那飄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龍舟......
說起粽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媽媽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節(jié)前的一個星期天,媽媽告訴我要包粽子,我一聽興奮得跳起來說:“媽媽,快點,快點,我要學(xué)?!眿寢屨f:“別急,別急,要先準(zhǔn)備材料呢?!闭f時媽媽把準(zhǔn)備好的材料拿出來給我看,我一看:“哇,好豐富哦!媽媽,應(yīng)該怎么弄,快教我。”原來媽媽準(zhǔn)備了:粽葉、糯米、五花肉、香腸、蛋、香菇、蓮子、紅豆、花生等讓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豐富!媽媽說:“胤胤,包粽子是很費功夫的,就看你有沒有耐心哦?!薄班?,媽媽您可別小瞧我,我可有一雙靈巧的手,您等著瞧吧。”我看著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說?!澳呛冒桑憔透鴭寢寣W(xué)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過午飯以后再包。”“為什么呢?”“因為要把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這可是重要步驟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薄芭叮俏乙s快吃飯了。”
吃過午飯我便興趣濃濃地找媽媽:“媽媽,好了嗎?可以弄了嗎?”媽媽說:“應(yīng)該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邊桌子整理好?!薄白衩?,親愛的老媽?!蔽矣淇斓睾咧∏?,輕快地跑到桌子旁,開始整理?!罢硗戤?,媽媽,您弄好了嗎?”“好了,好了?!闭f著,媽媽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敖K于要開始包粽子咯。”我高聲歡呼著。
媽媽拿起粽葉開始教我怎樣包粽子,可我看著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氣撲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媽媽在說什么。媽媽一看我這樣就說:“剛才還吵著要學(xué)包粽子呢,怎么現(xiàn)在又不學(xué)了?”我一聽,趕緊解釋說:“才不是呢,因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眿寢尶粗?,偷笑著:“那現(xiàn)在正式開始了嗎?”“哦,好吧,好吧?!蔽铱谑切姆堑鼗卮稹km然這樣,我還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來。媽媽熟練地拿起粽葉告訴我:“先把粽葉折成一個小碗狀,先加入少許糯米及配料,中間放一塊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線扎緊,這樣就好了,你來弄弄看。”我一看覺得簡單極了,就說:“我會弄,我會弄?!笨僧?dāng)我把粽葉拿在手上時,怎么也弄不好,沾得滿手都是米和油?!班?,怎么那么難弄呢?”我氣得直跳腳。媽媽耐心地教我怎樣包,經(jīng)過我一番努力,終于包出了一個四不像的粽子。不過,我總算是包出來了。當(dāng)媽媽從鍋里拿出我那個四不像粽子時,感覺還蠻挺有成就感的。
學(xué)包粽子真是趣味無窮?。《@次包粽子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時也讓我借這次機會更加貼近生活,領(lǐng)悟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八
老師們,同學(xué)們:
早上好!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guān)于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 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zhǔn)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jìn)江里,據(jù)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xiàn)嗎?
粽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謝謝大家!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九
早晨,清脆的鬧鐘唱起了歌兒,我馬上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了起來。我馬上穿戴完畢后,像只快樂的小鳥飛向樓下?!敖裉焓嵌宋绻?jié),不用上課,不用去培訓(xùn)班,在家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吃東西了?!蔽业男那閯e提有多高興了。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飛到了飯廳??吹綕M桌的食物,我興奮不已,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今天終于可以吃一頓香的了!”
各種各樣的粽子穿著一件件翠綠的衣裳,綁著一根根紅色或者綠色腰帶,像一個個胖娃娃,安安靜靜地躺在那兒。瞧,其中有媽媽喜歡吃的鮮肉粽,有香氣撲鼻的火腿粽,有吃起來像啃東西的花生粽……當(dāng)然,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蜜棗粽和白白的白粽。粽子密密麻麻,挨挨擠擠地靠在一起,令人眼花繚亂。這么多的粽子,應(yīng)該可以讓我飽餐一頓的。
于是,我不顧粽子還在冒熱氣,趕緊坐下來,用手解下一根綠腰帶,快速地剝開“小綠人”的“綠披風(fēng)”,潔白如玉的米團馬上印入我的眼簾。粽子的形狀有趣極了,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共有4個棱角,4條邊,4個三角形。人們是怎么扎出這種形狀的粽子呢?我看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不管了,先吃了再說。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飯團,發(fā)現(xiàn)這是個香氣撲鼻的香腸粽。吃在嘴里,香在心里,讓人回味無窮。
“香腸粽可真好吃啊!”我大聲喊道。喊完這句話,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這粽子就被我三下五除二解決了。但是,這個粽子似乎沒有填飽我的身體。我依舊感到饑腸轆轆,肚子里的小饞蟲在不停地呼喚著:“我要吃,我要吃”。
哎,媽媽要我減肥的話,就暫時擱在一邊吧?,F(xiàn)在不吃,怎么對得起“吃貨”的稱號。于是,我繼續(xù)抓起一個粽子就吃,卻發(fā)現(xiàn)這個立體三角形粽子被人在中間砍一刀,出現(xiàn)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圖形。我盯著看了許久,迷惑不解。不想了,不管了,還是吃最大。我大口大口地吃著,黏而爽口,清香四溢。眨眼間,它也被我請進(jìn)了小肚子了。撫摸著圓滾滾的肚子,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這個端午節(jié),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如期而至,品嘗香氣撲鼻的粽子,我體會到了說不盡的幸福和歡樂。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
端午要到了。端午都吃粽子。每到這個時節(jié)我都會想起母親跟婆婆。
我走出校門到23歲成家前不會包粽子。這可不是母親失職不教,母親什么都想我離開她時都會做,我,就偏不學(xué),任她打罵,我自半分不改倔強。沒辦法,母親是懷著教女無方的愧疚心情把我嫁掉的。我還看得出來,老人家不光是愧疚還有忐忑與不安,總是怕被人退掉她這愁嫁的女兒。不然為什么我每次抱怨接收我的人這不好那不對時,她都很少順我意說話?結(jié)婚后我也十幾年都不會包粽子。但是我很虛心,十幾年每年端午都不厭其煩的學(xué)習(xí)。我求知的態(tài)度那就是古先閑的名言:孺子可教也!可我真的不好教?。∥腋牌乓黄鹱×苏吣?,第一年我沒張羅端午應(yīng)節(jié)的吃食,從第二年開始到婆婆去逝前兩年里,十四年的時間,我從默默地看老人家包到底氣十足的躍躍欲試,我心想憑我這玲瓏心性,纖纖巧手包個粽子還不是手到擒來?事與愿違。事與愿違?。∥液推牌艊疵着?,手里一張粽子葉在手,抬頭看婆婆先把粽葉根子這邊往里彎在根部圍城個圓椎漏斗樣的椎體,一手輕輕的把泡好的江米填進(jìn)粽葉圍好的圓椎體里,每次填米都帶里點水,水的作用是讓粽米實誠,合上棕葉,再用煮泡好的馬蓮葉攔腰系好,這就算包好了一個。
怎么樣算是一個好看又結(jié)實的粽子呢?我看會了要領(lǐng),覺得一點都不難,首先粽子不能包太緊,緊了粽子中心的米不易熟,而且就算是壓力鍋壓熟的,這樣的粽子也缺少那種粽子獨特的軟糯口感,就跟燜干飯水少了的口感一樣。也不能松,松了煮的時候易變成一鍋粥,由于煮粽子所需的火和煮粥不一樣,這鍋粥很難下咽的。至于怎么樣算是包好了,只能用成果來檢驗,操作時沒有什么具體的數(shù)據(jù)可參考。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廚藝精深與神秘,流程一樣,量多量少,火候需要在不斷的操作與學(xué)習(xí)中把握。但憑經(jīng)驗與靈性。所以吃也是一門學(xué)問——那叫飲食文化。
我看得明白想得透徹,但卻沒包出一個成型的粽子,還好像小孩子不懂事?lián)v亂一樣。水呢弄濕了地,我自己還好似雨淋濕了一樣的狼狽。那時,市面上賣的粽葉寬的很少,我買的又是那種三四張才能包一個的葉子,很見功夫的。包時我的笨手不是把葉子弄皺了就是弄壞了,徹底用不上了,眼看著葉子就要不夠了,婆婆說,你這回可別包了,你就看吧,多看幾回就會了,不急。也是,都浪費了,還沒處買了呢。
第一回在婆婆面前就沒干好活,但是奇怪,我沒像在母親跟前那樣不快,也沒感到有多囧。機會好多呢,來年接著學(xué)!
這一學(xué)就是五六年。我是沒半點長進(jìn)。寬的窄的粽葉我都買過,草成幾個稍有點棕子形狀的作品,但經(jīng)不住水火的考驗,偶有能端上飯桌的又像個另類:三只角。又有一樣,臉皮愈來愈厚,看著那些殘次的作品竟然不會臉紅了。時常在糯米盆前笑的腰都直不起來。而我笨成這樣卻沒聽到過婆婆當(dāng)面旳指責(zé)與申斥,看著我越來越?jīng)]正形她的笑有跟母親一樣的.憐愛。這點我不是自戀,那么多年我學(xué)不會包粽子的笑話,我沒在別人那里聽到過傳言。曾經(jīng)就有一個做婆婆的在外人面前把兒媳婦包咸了餃子,說成是怕給別人吃故意弄咸的。而我婆婆那時候還很賢德的。我念她曾經(jīng)的好,對她后來對我的態(tài)度始終恨不起來。我喜歡做事有始有終。當(dāng)初她喜歡我時說我是個善良好心的媳婦,我就照著她的意愿始終不變的做,一個心眼看別人的改變,卻怎么也學(xué)不會改變自己。被人誤解也不解釋。我就在那里守住我一顆不變的心。
我還是每年跟婆婆一塊包粽子過端午。這一年,我正跟婆婆搗著亂呢,三嫂來了,一看我手拿粽葉一招一式學(xué)婆婆動作,她上來輕輕拍我一下:你可別跟她學(xué)了,一輩子你也學(xué)不會。我聽她的意思,我學(xué)不會這事責(zé)任全不在我,立馬有了自信。說說,怎么意思。三嫂笑著讓我看婆婆怎么包粽子的。我使勁瞪著眼睛瞧,瞧不出啥來,老人家包粽子的動作多熟練吶,兩只手靈活翻轉(zhuǎn)間一只粽子就成形了,且絕對是免檢產(chǎn)品。三嫂說你再看,把你自己的手跟她好好比對一下,這句話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說我笨吶,三嫂急了,你看看你拿粽葉的手跟她是同樣的嗎。這一說我猛然發(fā)覺,真不一樣。老人家左撇子!我左手拿粽葉,右手填米,她正相反。等填好了米,合上棕葉那一環(huán)節(jié)偏差就出來了。我左手該動時我須看她右手動作,但是由于我沒發(fā)現(xiàn)我們不是同側(cè)手做一樣的事,她的動作怎么完美我也找不到學(xué)習(xí)的點。這教學(xué)不同步。幾年來都是徒勞啊。
三嫂和我一樣都是用右手干活為主的人。她教我我就學(xué)會了,婆婆也很高興,說終于吃到我包的粽子了。我夸下海口說從明年起,您就擎等著吃現(xiàn)成的吧。這一回給母親送粽子時我高興得像個小孩子。母親夸我真是進(jìn)步不小啊。
可是,再包時,我面對婆婆又忘了怎么包法了。使勁回想著三嫂的動作,眼里看的又是婆婆的手,不覺間我不知道我哪只手是我干慣了活的手了。心急得不行,又想把自己干活的習(xí)慣忘掉,干脆學(xué)婆婆就使左手了。學(xué)到半道,左右手都不聽大腦指揮,不知該怎么用手了。整個一個邯鄲學(xué)步?。?/p>
接下來的幾年,我是金庸筆下的段譽,凌波微步,飄渺虛幻,時有時無。你越是特別想要展示時千呼萬喚怎么急也不會;放下一顆急切的心,不知不覺間又手到擒來。就是一句話,別真把我當(dāng)成手藝人。我只是偶爾能玩出幾個算得上粽子的造型。還是只有勞累婆婆了。
然而婆婆年紀(jì)越來愈大,坐著不動包粽子,腰腿受不了,零八年時,我就決定自己包。由于沒有多大信心,我是趁著中午都午睡,不會有串閑門子的人,躲在廚房里一個人偷偷地包。弄皺了好幾個棕葉還是包不成樣子,有點泄氣,要么還是等婆婆睡醒了讓她包?正在我一籌莫展時,兒子從外邊回來,問我:媽這東西有這么難弄嗎?我說不難,你包一個?一會我又對他說,我不學(xué)了,看人家西院你姑啥也不用自己做,粽子都是兒子準(zhǔn)丈母娘給包好送來的。等你找女朋友時也挑那丈母娘給包粽子的。兒子聽我說完笑著氣我:媽,那人家要找個婆婆給包粽子的呢?我這是落了口實給這小子了?。窟€氣不得,我不就是那等婆婆包粽子的媳婦嗎?我這也學(xué)學(xué)周教授不蒸饅頭蒸口氣?!冶容^超前了。但那時真不到有個周教授。
要么說人還是要有志向呢。我自己跟自己較量的結(jié)果是,我終于學(xué)會了包粽子。四個角還很有靈氣呢,松緊還適中。起鍋時,鍋里水湯清亮,沒有幾粒漏出來的米,看那一大鍋粽子,綠綠的飄著竹子混合糯米的清香,陶醉,自豪。沒出息,我饞了。
婆婆和母親吃到我完全自己包的粽子時,跟我一樣激動,都說了同樣的一句話:吃到你包的粽子真是不容易。臨死還真吃著了。
第二年婆婆就走了。母親比婆婆晚走一年,她吃到兩回我包的粽子。
我想給她們包好多好多的粽子。
我學(xué)會的太晚了。
好多事情都讓人始料不及。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一
一年中的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端午節(jié)了。
每到端午節(jié),我總要起個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氣四溢的一個早晨。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滿街都是賣香草的農(nóng)人,推車的、挑擔(dān)的……讓人的心情不能不好起來。
大街小巷賣香囊的小攤也常引人駐足。一個個香囊縫制精巧,造型奇特。你買一個小老鼠,他買一個小兔子,掛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給孩子許多美好的祝愿。
家家粽子飄香。大大小小的粽子一籠一籠出鍋,那種香味真是誘人。剝一個沾滿蜂蜜,滿口滿心都流動著甜蜜。
端午這天,我們會在鼻子、耳朵、額頭上抹雄黃酒,因為有著特別的意義:可以免受蟲蛇傷害。用雄黃、獨頭蒜泡成的酒在這個節(jié)日里也不再令人討厭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jié)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jié)日。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二
“哇,真香!”一看到飄香的粽子,我不由得驚叫起來。那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粽子的“三香”醉人,沁入了我的心脾。
外婆常說,端午節(jié)要戴香包,可以辟邪、保平安。我突發(fā)奇想,自己做個香包,為外婆求平安。
拿出布料與香料,我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認(rèn)真地做起了慢工細(xì)活兒。為了讓香包獨具特色,我大筆一揮,將布料“美化”了一番?!皹O具個性”是我做香包的主題。線入針孔,挽結(jié),這看似簡單的步驟也耗費了我不少精力。縫邊,系結(jié),一個小香包已初見輪廓,再塞入棉花與艾草末,我艱難地完成了一個香包。外婆收到我做的香包,高興壞了,而我收到她做的香包,感覺溫暖極了。
艾香充斥著整個家,我們享受著彼此的溫暖,這艾草真香。
到了晚飯時,最重要的便是吃粽子了,想著即將嘗到的美味粽子,我不禁垂涎三尺。
下午,外婆包的粽子正緊鑼密鼓地準(zhǔn)備中。只見她將一片粽葉卷成一個待封口的“小漏斗”,再按我的指揮往里添料——多些肉、多些菇、少些米……然后變戲法兒似的將粽子包得緊實又美觀。這一個個小粽子可是我們共同的勞動成果呢——米是我洗的,肉是媽媽切的,香菇是姐姐弄的,最后由外婆包好上鍋蒸熟。粽子出鍋時,肉味兒混著清淡的粽葉香四散飄去。我必定是第一個上桌的,嘗上端午節(jié)的第一口粽子,真幸福。
粽香四溢,我沉浸在滿滿的幸福中,這粽子真香。
在我家,過端午節(jié)時,外婆總會給我們講故事,這次也不例外,她拿出了一個老古董——一組照片,也許是放了許久,味兒有點沖。
那年端午節(jié),外公帶著外婆到外地去看龍舟賽,人潮涌動。發(fā)號槍一響,選手們握著槳,動作一致地向前劃,場面壯觀。外婆興奮地站起來大聲吶喊,為選手們加油助威,而這一幕就定格在了外公的相機里。外婆要我們向那些選手學(xué)習(xí),團結(jié)一致,努力拼搏。頓時,我不覺得那照片的味兒沖鼻子了,這是珍藏在歲月中的香味,是外婆對我們的期待,對我們的愛。
歲月藏香,我理解了外婆的愛與期待,這些照片真香。
我想,這香的不僅是我充實的端午節(jié),更蘊含著家人的愛。這個“三香”四溢的端午節(jié)就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里,暖心暖懷。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三
又是粽葉飄香時,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包著粽葉的粽子的模樣。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是要腌制鴨蛋,浸泡粽葉的。因為媽媽工作忙,加上她對這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從未見過自己家里有這些迎接節(jié)日的準(zhǔn)備,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會托人送來煮熟的粽子和咸鴨蛋的。
端午節(jié)總是在上學(xué),是沒有機會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買來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凈粽葉,挑出破損的葉片,撕成條狀,搓成細(xì)繩備用。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務(wù),把木盆端到堂屋,準(zhǔn)備好粽葉和裝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包了。
她是怎樣隨手就把粽葉在左手中完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的呢?尖尖朝下,大頭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葉里,然后雙手像變魔術(shù)似的,就幾下,手中出現(xiàn)一個飽滿的、被捆的五花大綁的三角形的立體的粽子。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燒一大鍋熱水,放進(jìn)剛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凈的鴨蛋,不一會,蒸汽裊裊,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樣子,等煙霧散去,灶臺上,裝好匯成商學(xué)院一盆粽子和鴨蛋。
下午,這些粽子和鴨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媽媽浸泡在涼水里,靜待第二天的到來。那含著奶奶手指血絲的粽子,到底會被誰吃呢?這并不重要,因為每一個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來我吃過很多種類的粽子,有同事的媽媽親手包的,有學(xué)生家長親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嘗過一些所謂“天價”的粽子,但總是沒有小時候,我吃過的那一兩個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貼。
沒有爺爺奶奶的小鎮(zhèn),能算故鄉(xiāng)嗎?沒有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的端午節(jié),算是端午節(jié)嗎?
又是粽葉飄香時……。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四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xiāng),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上山采青,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掛在自家的門前,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jié)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qū)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qū)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
端午節(jié)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我們家鄉(xiāng)人包的粽子,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xiāng)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點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jié)的快樂粽香,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xiāng)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yuǎn)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五
這是去年飄雨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那時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xiāng),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上山采青,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掛在自家的門前,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jié)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qū)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qū)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tǒng),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jié)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xiàn)在沒有以前的那種采摘的樂趣了。
端午節(jié)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時我們家鄉(xiāng)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xiāng)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點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jié)的快樂往事,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xiāng)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家鄉(xiāng)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yuǎn)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六
盼望著,盼望著,端午節(jié)就快到了,艾葉綠起來了,集市里熱鬧起來了,外婆的手也忙起來了。
鄉(xiāng)下去,小溪旁,石橋邊,滿是大片大片金黃的向日葵。年久的老木屋孤零零的站立著,門前的藤椅吱呀、吱呀的左右擺動,似乎在訴說著那無盡的往事,一切都是記憶中的樣子。
連綿樹蔭下,小草青青,百花嚶嚶,外婆架起一把木椅,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她將淘好的糯米端出來,洗盡的艾葉綠的發(fā)亮。再端出煮好的紅豆沙,頓時香甜撲鼻。小時的我,常常忍不住豆沙的誘惑,趁外婆不在,總要偷偷嘗它一口。外婆可真似個魔術(shù)師,那半成的粽子在她手中來回翻轉(zhuǎn),折疊,便成了一個棱角分明的三角體了!如此嫻熟的技藝應(yīng)該唯外婆一人獨有吧!外婆拿來麻線,嫻熟地在粽子周圍來回纏繞,不一會兒,一個粽子便完成了。她總是說,紅色的線用來扎純米粽子,而黃色的線用來扎紅豆粽子,這樣便于區(qū)分。
時間飛逝,轉(zhuǎn)眼已夕陽西下,外婆也完成了一天的勞作。她將粽子分門別類,放到不同的竹篩里,進(jìn)了蒸籠。
剛出爐的棕,香氣撲鼻,外婆搬來一把藤椅,讓我坐下,在這兒看夕陽,剛剛好,她笑著,又將粽子端了出來,我們就在黃昏落日下,一老一幼,度過了一個盼望已久的、溫馨的端午節(jié)。突然,我脫口說道:外婆的粽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外婆笑了,臉上的溝壑深深淺淺,我,也笑了。
端午的熱鬧從未停息。
外婆的棕香將永遠(yuǎn)縈繞在我的心底。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七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門前屋后插艾葉、賽龍舟;有的地方還把粽子投入水里去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不,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包粽子能手——奶奶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早早地包起了粽子。
奶奶包出的粽子不僅好吃而且個個都造型美觀,鄰居們都喜歡讓奶奶幫他們包粽子。
看著奶奶包粽子的熟練手法,三兩下就包出一個大粽子,我真的想找個時間自己也來包一個。
昨天下午上完課回到家,看到爸爸媽媽和奶奶圍在一起包粽子。媽媽也在學(xué)包粽子,我真的是躍躍欲試。我趕緊放下書包,洗干凈手,來到奶奶身邊學(xué)學(xué)奶奶包粽子。
看了一會兒,我問奶奶:“奶奶,讓我也包一個吧!”“好呀!大孫女也來包一個?!蹦棠滩[著眼睛笑呵呵地說。
我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取一片新鮮的粽葉(蘆葦葉)。首先將粽葉折成漏斗狀,再將泡好的白糯米和紅豆放進(jìn)‘漏斗’里,但我沒像奶奶一樣在中間放顆大紅棗,再放些米蓋住大紅棗。我只是在里面塞了白糯米。
我又看了看奶奶包的過程,像奶奶一樣將上面的一片長葉子向下一折。別看這個動作簡單,很好做的樣子,其實做起來很難。你要時刻小心葉子會被折壞,我就是好不容易才折好,可是下面又漏米了。我正想補救,葉子破了。但這并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比葫蘆畫瓢又包了一個,終于我成功了。包出了一個小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我包的粽子為什么這么???”奶奶說:“那是你放米時沒有把米搗瓷實,所以放的米就少。米多了不就大了嗎?”原來包粽子還有這么多的學(xué)問。
“蒸粽子了!”媽媽把粽子放入鍋里可始上火了。一個小時后,鍋里就飄出了粽子的清香。又過了半個小時,我是急不可耐了,纏著媽媽給我先夾了一個粽子。清新的蘆葦葉和著黏黏的糯米真是香氣撲鼻,粽子真香!
端午節(jié)里粽飄香。祝天下的朋友們端午節(jié)快樂!都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粽子!
迎端午粽飄香心得體會篇十八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正好今天就是端午節(jié),我們?nèi)乙黄鹑ダ褷敿页贼兆印?/p>
到了姥爺家,姥姥馬上端出一大盆粽子,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形的。三角形的粽子是用青青的蘆葦葉包的,長方形的粽子用的是棕色的菠蘿葉包的。撥開一片片緊緊包裹著的粽葉,粽子發(fā)出了一陣陣清香,我忍不住驚嘆道:“這比大白米飯香多了?!崩牙褑栁遥骸澳阒蓝宋绻?jié)的來歷嗎?”我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媽媽卻胸有成竹地說道:“為了紀(jì)念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屈原。他是個愛國人士,人民為了紀(jì)念投江自殺的屈原,于是包粽子扔進(jìn)河里,這樣,那些魚蝦吃飽了,自然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尸體了。于是就有了吃粽子的習(xí)俗。”
哇,原來端午節(jié)還藏著這樣的故事呢!今天我不僅吃了美味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這天,媽媽包好了粽子,就放進(jìn)大鍋里足足煮了一晚上,煮粽子的鍋里飄出一股股清香,不一會兒,整個屋子里就全是粽子的香味了。我聞到了,嘴角邊不禁掉下了滴滴口水。
媽媽掀開鍋蓋,從鍋里拿出了各種形狀的粽子。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角形的。解開繩子,粽葉輕輕地舒展開,米團從細(xì)膩而光滑的粽葉上慢慢滑下來,沾一點糖,輕輕咬一口,啊,那清香便從我的嘴中傳了出來,粽子,實在是太好吃了!
這時,弟弟循著香味過來了,他看見剝開的粽子拿起來就往口里塞,左手一個,右手一個,狂吃不已,媽媽被弟弟逗笑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弟弟用小手摸著黏糊糊的嘴角,開心地說:“啊,真是太好吃了!”“媽媽親手包的粽子當(dāng)然好吃了!”我大聲告訴弟弟。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82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