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思考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深化對事物的理解。寫出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并非易事,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修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旅游景點介紹,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旅行的參考和建議。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一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繼者所編撰而成。論語摘抄旨在通過摘錄其中的經(jīng)典語句,傳承先賢智慧,啟迪人們的思考。在學習論語摘抄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并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智慧和經(jīng)驗。
第一段:論語摘抄對禮儀之道的重視
論語中有著眾多關于禮儀之道的論述,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孝”和“恭”??鬃诱f:“孝在順天之意?!边@句話很簡單,卻包涵了無限智慧??鬃诱J為,孝順父母是一種天命,是人類最基本的倫理要求。而恭敬,是一種尊重他人的態(tài)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通過學習論語摘抄,我深刻感受到了禮儀之道對于維護家庭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性,理解到了尊重、敬意和感恩的重要性。
第二段:論語摘抄引導人們正確的道德觀念
在論語摘抄中,孔子對道德行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規(guī)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語句教導人們要懂得換位思考,不做對別人不公平的事情。還有諸如“德行”、“忠信”、“誠實”等,被孔子視為做人的根本原則。通過習讀論語摘抄,我認識到了道德觀念的重要性,始終牢記要堅守正義和誠實的準則。
第三段:論語摘抄啟迪人們的人生智慧
除了道德觀念,論語摘抄中也有許多言辭啟發(fā)人們的人生智慧。例如,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边@句話告訴我們應該坦率、開放地對待生活,保持一顆豁達的心態(tài)。又如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成長。論語摘抄中的智慧言論鞭策著我,讓我時刻記住人生的真諦,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第四段:論語摘抄推動人們積極進取
論語摘抄中強調“知行合一”的理念,即通過知識的掌握和實踐的結合,才能實現(xiàn)理論轉化為行動的目標。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這激勵著我不斷地追求進步,推動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和實踐中去,不斷完善自己,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第五段:結尾總結,展望未來
在論語摘抄的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孔子的智慧和人生觀,明白了道德、禮儀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這些經(jīng)典語句不僅為我指引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生智慧,還推動我積極進取,不斷追求進步。因此,我將堅持不懈地學習論語摘抄,不斷實踐其中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努力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有責任感和擔當?shù)娜恕N蚁嘈磐ㄟ^這種方式,我將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為人類的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二
真理是最樸素的,就好像春天永遠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當我捧起《論語》時,就好像坐在杏壇之下、白果樹旁,聽圣人諄諄的教導,如沐春風,心靈在激蕩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學會了謙遜,知道了“見賢思齊”的內涵,懂得了人無完人、人人皆有閃光點的道理。在我自大、驕傲時能低下高傲的頭、彎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虛心向他人學習,讓我變得充實;發(fā)現(xiàn)他人的缺點,讓我學會了自省。
雖不為師,但老師的教學方法卻與我息息相關。圣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啟發(fā)誘導教學法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學會了學習。在我學習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時,我知道了應該如何應對,在什么情況下是向老師請教的最好時機,充分發(fā)掘了我的潛能,又讓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樂。
圣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我在學習中幾多埋怨的心結打開了。長期以來,我因為對數(shù)學缺乏學習的興趣而沒有學習的動力。在其他學科的成績在班內名列前茅時,唯有數(shù)學成績像耀眼流星后微弱的尾巴。為此,我痛苦過,也努力過,但付出之后的結果總不令人滿意,數(shù)學成了讓我恐懼的學科。在這種境況下,我步入了八年級,這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老師問我的問題我總能回答出來了,上課時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漸漸地,我有了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沖動,課堂上準確的回答,老師的表揚讓我的信心也足了(實不知我回答的問題都比別人的簡單)。成績竟然真的突飛猛進的上升。后來,當我問起老師他是怎么讓我這塊頑石開竅時,他只笑著說了一句話:當時你的底子有點差。我明白了······此時,我仿佛從老師的笑容中看到了圣人的影子。
“賢哉,回也?!蔽以趯W習與生活中的點滴進步,總能從老師或者家長那兒得到獎勵,有時雖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也會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從而增強了我學習的動力。“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當我犯錯時,老師和家長又儼然像孔圣人一樣對我嚴加管教,受到應有的懲罰。句句嚴厲的話語會令我如醍醐灌頂,激活我內心深處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論語》,沒有讓我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打開《論語》,我就如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壇邊、白果樹下,傾聽圣人的諄諄教導,那一句句話語如心靈的及湯滋潤著我的心田,凈化著我的靈魂。
《論語》,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書,謝謝你與我同行。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三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并不難,從《詩經(jīng)》到《易經(jīng)》從《左傳》到《史記》都影響了中國,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并且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影響深遠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論語》。
每個星期的星期五下午,最后兩節(jié)課是信息和《論語》閱讀課,我覺得算是最放松的課了吧。信息課上完后,《論語》閱讀課并不會讓我感到有壓力,老師帶著我們讀論語,釋論語,析論語,并且結合日常生活。論語中大多都非常貼近生活,做人也好做事也罷,都適用至今。
李榮浩的一首歌《年少有為》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貴?!笔前。〖偃缥夷晟儆袨椤嘈庞泻芏嗪臀也畈欢啻蟮娜?,關于這句話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吧。在這碩大的宇宙,我什么也算不上,我很平凡,很脆弱也很頑強。《論語》中有一則是孔子對自己人生的規(guī)劃,“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隨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對自己的規(guī)劃,可我們一介凡人有幾個能做到這樣的。但我們在風華正茂的年代應該根據(jù)自身情況確立自己的理想,平凡中亦可活出偉大。
未來好像十分遙遠,但作為一名高中生,眼下我們每天不得不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正如孔子的那些弟子一樣,他們每天也像我們一樣。只是他們是拜孔子為師,主動向學;而我們現(xiàn)在大多是被動學習,疲于奔命??鬃佑泻芏嗟茏佣挤浅5那趭^,而顏回是最勤奮的那個,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币馑际?,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缓勶?,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泵看巫x到這里,我都會覺得汗顏,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能樂觀相學。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顏回一半刻苦勤奮好學,我相信給我們肯定不會差,我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正在努力的同學們,眾生皆苦,你也不能輸啊。
《論語》在中國甚至世界都是一本極具影響力的書,教會我們很人生的道理,多希望每個人在閑暇之余都能閱讀閱讀《論語》,學習學習前人的經(jīng)驗,這樣或許就會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四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里面蘊藏著許多智慧與哲理。摘抄《論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從而應用到生活中。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從摘抄《論語》中所悟得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與教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的第一句話,這個問題也許是個反問。在我的理解中,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代教育開始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因此,我們需要即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
第三段:人際關系與禮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是關于道德倫理的重要準則。在我們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應該用我們希望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即尊重和關愛他人。同時,《論語》中也強調了敬重長輩、尊重師長以及崇尚禮儀的重要性。因為,這些方面的重視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社交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第四段:職業(yè)與目標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边@句話是關于職業(yè)和目標的重要準則。君子執(zhí)著于本質和原則。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跟從別人的建議,而應該堅持自己的理念和價值觀。同時,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謙卑,不斷學習和進步,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第五段:生活態(tài)度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边@個意思是,我們不應該無休止地追求虛榮和權利,而是應該尋找我們真正的定位和價值,以及獲得他人認可的方式。我們應該要有一顆平等和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納不同的文化和觀念。同時,我們也應該深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而不僅僅是追求功利和物質享受。
結論:
摘抄《論語》是一次深入的思考過程,它激發(fā)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力。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學會如何更好地應對人際關系,追求目標,以及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傊墩撜Z》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塑造良好的品格,成為追求成功和幸福的君子。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五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蘊含著古代智慧和道德原則。摘錄論語中的經(jīng)典名句,并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論語的深刻內涵,更能指導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論語中蘊含的智慧和至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一些體會和感悟。
首先,論語中的經(jīng)典名句給了我一些關于為人處世的啟示??鬃诱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不僅要有學習的態(tài)度,更要注重實踐和鞏固。只有將所學知識不斷運用和復習,才能真正掌握和應用得當。而這也是我在以前學習中忽視的一點,通過看到這句話我才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此外,還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告誡我們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對別人不公的事情。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尤其是對待朋友和同學時,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以善意和尊重對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其次,論語中的名句還給了我一些關于教育和為人父母的啟示??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边@是告誡我們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孝順和敬重父母的品質,更要在外面做到悌于兄弟姐妹,誠實守信。這一點,讓我想起了我的兒時,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我要做一個有道德和責任心的人。通過學習論語的名句,我對這些兒時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明白了父母的辛勤和愛。
然后,論語中的名句還給了我一些關于為政和管理的啟示。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边@句話告訴我們治理國家和管理事物應當以德為先,只有政府的道德高尚,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這點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尤為重要,一個有道德和公正的政府可以維護社會秩序,保證人民的利益。而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也要以誠信和公正為準則,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論語中的名句還給了我一些關于修身養(yǎng)性的啟示。孔子說:“君子貞而不諒,朋友固而不可諒?!边@是告誡我們要保持端正的品德和堅定的信念,即使身處困境也要堅守原則。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過去一段時間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盡管困難重重,但我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論語中的這句名句,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通過摘錄論語的經(jīng)典名句,并結合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論語的智慧和道德原則。論語中的名句,給了我關于為人處世、教育為人父母、為政和管理、修身養(yǎng)性的啟示,這些啟示對于我們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將更加注重實踐和鞏固,不斷學習和貫徹論語中的智慧,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同時,我也將通過摘錄論語中的名句和心得體會,與他人交流和分享,希望能夠在更多的人中傳播論語的智慧,讓更多的人受益于其中。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六
論語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和總結。這部著作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影響深遠。通過閱讀論語摘抄,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論語摘抄的心得體會。
首先,論語摘抄引起了我對孔子思想的興趣??鬃邮侵袊糯钣杏绊懥Φ慕逃液退枷爰抑弧T谡撜Z中,他對于教育、政治、宗教、人性等各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例如,他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這樣的思想觸動了我對于教育的看法,并且啟發(fā)了我深入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
其次,論語摘抄讓我認識到孔子的為人之道??鬃臃浅W⒅仄沸泻偷赖滦摒B(yǎng),強調誠實、孝道、禮儀等傳統(tǒng)美德。他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樣的道德觀念讓我深感敬佩。通過閱讀論語摘抄,我開始思考我的行為和品行,并且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孔子的為人之道。
第三,論語摘抄幫助我了解孔子的治國思想??鬃訌娬{君主應該以德治國,塑造自己的德行和品質,以為人民樹立榜樣。他認為,君主應該“詔下民則使,詔上天則禱”(《論語·述而》),強調君主的責任和作為。這些觀點讓我重新思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治國理念,并且意識到領導者的重要性和責任。
第四,論語摘抄使我認識到孔子對于禮儀的重視??鬃诱J為,禮儀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和諧的基礎,應該在家庭、社區(qū)和政府中得以實施。他強調應該“禮樂詩書”(《論語·雍也》),以實行禮儀教育。通過閱讀論語摘抄,我開始思考現(xiàn)代社會中禮儀的重要性,并且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最后,論語摘抄讓我體悟到孔子對于人性的理解??鬃酉嘈?,人性本善,只有通過正確的教育和道德引導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個體。他認為,人應該“不得已而去”(《論語·為政》),在面對困境時不亦言之,這個思想讓我明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的重要性。
總之,通過閱讀論語摘抄,我對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思想不僅在古代中國有影響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相信,通過踐行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觀念,我們可以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人才,并且建立一個更加和諧和美好的社會。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七
《論語》是我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之一,被譽為“圣人語錄”。其言簡意賅,深刻精深,為后人所推崇。近日,我在翻看《論語》時,不禁被其中的一些句子所吸引,并摘抄下來,今天我就想借此機會,分享一下我的摘抄論語心得體會。
第二段:道德與修養(yǎng)
“寡欲而不能助人者,吾不欲見之于仲也。”這句話出自《論語》中《子路》一章中,孔子教導明確告誡我們不能麻木不仁,而要富于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們既然有了資源和能力,就應該學會付出,成為他人的助力,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同時,我們也應當嘗試減少物質欲望的占有意識,拋棄過高的個人野心,讓自己更好地專注于道德修養(yǎng)上。
第三段:開放與思考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來自《論語》中的《學而》一章中,孔老師教導我們認真學習,不要忽視細節(jié)。做任何事情都應當是認真、嚴謹、負責任的。同時,我們也應當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視野,不應該輕易放棄接受新思路或新思想的機會。在追求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可能性,不斷給自己開拓新的思考空間。
第四段:領導與服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們的尊貴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這句話雖然不是出自《論語》中,也是我們學習《論語》的態(tài)度之一。作為一個好領導,不能用強迫的方式,對待下屬或者普通員工,要說到做到,化為“行勝于言”。同時,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成為一個服務型的人才,更多的想著他人,更好地為他人服務。
第五段:和諧與平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來自《論語》中的《為政》一章中??鬃右馑际钦f,學習是一件讓人愉快、享受的事情。在這句話背后,也體現(xiàn)了平衡心態(tài)的重要性。我們做事情要學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和樂趣,并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在平和的心態(tài),讓各個方面達到和諧。
結論:
通過學習《論語》,我深刻體會到人類感性,以感性走向理性,以理性創(chuàng)新變化的道路;感悟我們共同的美好心靈追求和生命意義,以及跨越時空的文化碰撞與多元融合之美。行文以感人的句子為引子,以孔子的傳統(tǒng)文化為補充,從中深刻地挖掘了《論語》這本書所蘊含的精髓。人生就像一部書,如果只是浮現(xiàn)在表皮,只是在游戲人生的同時,我們就失去了好好生活的意義。因此,我們更應該虛心學習,不斷感悟,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生命之美。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八
在個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壓力大;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師布置讀《論語》,讀后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凈化,為人處世、學習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呛⒆觽冊诩乙㈨樃改福鲩T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余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闭f的是為人要重義輕利,君子懂得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統(tǒng)治上崇尚“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币馑际钦f,統(tǒng)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后,要重視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鬃诱J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币姷劫t人,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鼻诿愣脤W,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總體而言,論語中有好的觀點,也有迂腐過時的觀點,我們要吸收其精華。
譬如綜上所述的孩子從小教育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學習要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為人要重義輕利;為政一方要實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讀好書使人心靈凈化,讀好書使人類進步!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九
“論語摘抄心得體會”
第一段:引言
《論語》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其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摘抄《論語》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觀,同時也對我們個人的修養(yǎng)和人生哲學有所啟發(fā)。本文將結合個人的摘抄心得和體會,探討《論語》對我們的意義和影響。
第二段:修身篇
《論語》中有許多關于道德修養(yǎng)的話語,例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等等。這些話語提醒我們要注重道德行為和品質,不以個人利益為重,而是要追求真善美的境界。通過摘抄和品味《論語》,我們能夠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做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人。
第三段:為人篇
《論語》中對待人際關系也提供了許多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等等。這些話語告訴我們要以真誠和善待他人,要懂得自我約束和尊重。在摘抄《論語》的過程中,我們會深刻體會到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對我們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是極為有益的。
第四段:教育篇
《論語》對教育也有重要的論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等。這些話語告訴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不斷追求知識和智慧。在摘抄《論語》的過程中,我們將領悟到教育的真正含義和目的,明白了好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過程。同時,通過摘抄他人的智慧和思想,我們也會激發(fā)自己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第五段:治國篇
《論語》中還對治國有一系列論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等等。這些話語告訴我們要以德治國,要注重文化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通過摘抄《論語》,我們會深刻認識到做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品質和能力,同時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治國理念和思路。
結尾段:總結
通過摘抄《論語》,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觀,對我們個人的修養(yǎng)和人生哲學有所啟發(fā)。摘抄《論語》不僅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道德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還能夠提升我們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激發(fā)我們對教育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同時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治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相信通過學習和領悟《論語》,我們能夠成為有擔當、有修養(yǎng)、有智慧的人。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言論和學生的記錄,記錄了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通過這些言行可見孔子的理念和思想。論語摘抄是一種學習和理解孔子思想的方式,通過閱讀摘抄,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智慧和信念,獲取對于人生和道德的新思考。在閱讀論語摘抄的過程中,我對于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受益匪淺。
首先,摘抄中的言論啟示了我對于大道的思考。在《論語·堯曰》中,孔子說,“道之不行也,猶兼容也,如擔雪。雪雖狼狽,達則無害,爾何害乎?”這句話意味著道理雖然不易行動,但并不妨礙我們去追求它。正如擔著雪的人一樣,雖然道理都是理想的,但到達了目標,就不會會出現(xiàn)問題。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要對我們的目標和理想負責任。無論道理是否艱難,我們都必須盡力去追求。堅持追求道德和道義最終將會帶來屬于我們自己的美好。
其次,在論語摘抄中,孔子關于教育的見解讓我深受啟發(fā)。他認為“教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保ā墩撜Z·雍也》),這句話表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和指導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孔子強調了教育的綜合性,不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道德修養(yǎng)。這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我也意識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
第三,孔子對于政治和社會的觀點也給了我很多思考的方向。在《論語·季氏》中,他說,“剛毅木訥,近仁?!边@句話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缿搱猿终x和堅定的原則,才能接近仁慈和善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利益紛爭和道德困境,但只有堅持自己內心的正道,始終如一地秉持真理,才能獲得真正的社會價值。這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從事公共服務的人,我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讓外界的影響動搖我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動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第四,在論語摘抄中,孔子充滿智慧的言論也教導著我們如何處世。他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勉勵我們要真誠待人,不要使用花言巧語和虛假的笑容來蒙蔽別人。雖然虛偽可能會暫時取得一些成功,但真誠的品德才是長久受人尊敬的根本。這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坦誠待人,不謀私利,真正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搜索論語圖片并開始摘抄的過程本身也給了我對于孔子和他的智慧的理解。摘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孔子思想的過程,更是對于歷史文化的回顧和認識。通過搜索論語圖片,我對于當時的歷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之處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這讓我明白了孔子及其學說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對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產生了更深層次的認同感。
總之,通過閱讀論語摘抄,我對于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智慧和見解觸動了我對于道德和人生的思考,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教育、政治和社會中的責任。通過摘抄,我不僅學習了孔子的思想,更深入認識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之處。我希望將這些思考與實踐相結合,以孔子的智慧為指引,繼續(xù)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一
論語是中國古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記錄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作為一部具有豐富內涵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通過摘取論語中的經(jīng)典名句和思想,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有益的啟示和體悟。下面,我將從“仁,孝,忠,誠”四個方面,分享個人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孔子一直強調“仁”的重要性,他認為人應該具備仁愛之心,關懷他人,悲天憫人。在《論語》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器”,即君子不限制他人,寬容胸襟。這告訴我們要懂得寬容和謙遜,不應過于在意別人的過錯和不足。同時,孔子還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教導我們要盡可能地設身處地,對待他人,發(fā)揚仁愛之心。近年來,社會道德嚴重缺失,很多人只顧自己的私利,忽視了他人的感受??鬃拥倪@種提醒,對今天的社會十分有價值。
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孔子一貫強調的重要美德。在《論語》中,他講到了“弟子入則孝”,即弟子一入門就要尊敬父母。這告訴我們要尊重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石。在今天,由于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家庭觀念逐漸淡漠,許多年輕人都放棄了孝敬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我深感自己背負著對父母的無窮虧欠,于是更加努力地盡孝。我經(jīng)常詢問父母的身體和生活情況,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用心照顧他們的生活。我深信只有在自己用心呵護父母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孝順的意義所在。
忠誠是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準則,也是人與人之間羈絆的最重要紐帶之一??鬃映3娬{忠誠的重要性,并提到忠臣和智者的關系。他說:“智者動而世為道器”。這告訴我們應該跟隨那些有智慧和正義的人,為他們樹立榜樣,為他們做貢獻。我學習《論語》后,更加明白忠誠的意義。在今天,崇尚個人利益和功利的聲音很高,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很多人出賣自己的忠誠和原則。但是,我明白只有恪守自己的忠誠和原則,才能走得更遠。
誠實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石,當然也是孔子一直強調的美德。他提到:“君子小人之事,必也忠信乎?!币馑际蔷雍托∪私煌欢ㄒ局艺\和誠信的原則。在今天的社會里,欺騙現(xiàn)象屢見不鮮,許多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忽視了道義和誠信。而孔子的這句話提醒了我始終要保持真誠和誠實。我深信只有真誠待人,才能獲得他人的真誠和信任。
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我對仁愛、孝順、忠誠和誠實這些傳統(tǒng)美德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些美德賦予了我們人性的尊嚴和內涵,也是我們立足于這個世界的價值所在。通過學習孔子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我堅信只有深入理解和牢記這些美德,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開篇的這三句話,可以說是老幼皆知,其意思也不用特別解釋了??赡蠎谚壬鷧s是這樣解釋的:做學問,要隨時注意“時”和“習”,要隨時隨地學習。當你有進步時,能不愉悅嗎?你的學問沒有人能夠理解時,有個難得的知己來看你了,能不高興嗎?做學問的人,也可能一輩子沒人能了解你,那也不生氣,這樣的人不就是君子嗎?這樣的解釋,比起常人的理解,不知要高出多少層。
南懷瑾先生這樣解釋的原因是,原句第一個字“學”不能僅僅當作狹義的“書本學問”理解,而是要從人生修養(yǎng)上講起才行。也就是說,“學問是從人生經(jīng)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蹦敲?,把“學”字的意義理解的這么寬泛,符合孔子的原意嗎?南懷瑾先生說,《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而現(xiàn)在,一條一條分開印,是宋儒們把它圈斷的。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又是一整篇大文章。
這倒又是一種新鮮的解讀方式。誰都知道,《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既然是語錄體,就很讓人習慣于把那一條條論述分開來獨立理解。這本來也不算錯,卻容易造成斷章取義。把“學”字理解成狹義的“書本學問”,就是斷章取義造成的。所以,南懷瑾先生說《論語》中所說的“學”,不是僅僅文章寫得好,也不僅僅是知識淵博,它還包括“做人好做事對”,哪怕一個人是文盲,但只要是會做人做事,就是有“學問”。這是南懷瑾把整部《論語》研究完后,用“整體觀”看待《論語》得出的結論。
為了證明自己把“學”字理解成“人生修養(yǎng)”的“學問”的正確性,南懷瑾先生還列舉了《論語》中子夏的話來證明自己的結論?!白酉脑唬嘿t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币馑际强吹胶玫娜司妥鹁此诩夷芙弑M全力愛家愛父母;在社會上做事、對人、對國放棄私心,對朋友言而有信,這樣的人,雖說沒讀過書,也一定說這人真有學問。這句話足以證明“學”不僅僅指“書本學問”。
正因為南懷瑾先生解讀《論語》與眾不同,他解讀《論語》的著作才命名為《論語別裁》。
他這個“別裁”不僅僅與現(xiàn)代人對《論語》的一般理解不一樣,而且特別與宋代以來朱熹學派的儒家學者對《論語》的注解不一樣。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儒士們因為是以對“語錄體”的理解方式來理解《論語》,結果斷章取義,讓后人造成了對孔子思想的極大誤解。比如宋儒們理解上述子夏的那段話時就出現(xiàn)了偏差。他們把“賢賢易色”理解成“看到好人馬上跟他學習,連女色都不能親近了”。把“色”字的“態(tài)度、形色”之意理解成了“女色”,以至于近現(xiàn)代人攻擊孔子“違反人性”。他們還把“事君能致其身”的“君”理解成“皇帝”,又讓近現(xiàn)代人攻擊孔子是“專制思想”,因為《論語》要人為皇帝全力服務嘛。孰不知,“君”在此應泛指為“你尊敬的人”,也即是“朋友同事”或“你答應給人辦事的人”。像這樣對孔子思想斷章取義的.理解,還有很多處。
所以,南懷瑾先生說:“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沒有錯,是店員們搞錯的`,這要特別修正的?!爆F(xiàn)在,是到了真正復原孔子的“仁義”思想的本色的時候了。南懷瑾先生獨特的“經(jīng)史相參”、“整體看待”式解讀能幫我們吹盡黃沙,淘出真金。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三
1、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子張曰:"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p>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6、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p>
8、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9、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p>
10、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11、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p>
12、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3、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14、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p>
15、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16、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
17、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18、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19、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20、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21、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22、衛(wèi)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23、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暋W迂曉唬骸捌┲畬m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24、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四
2、幼而不悌,長而無述,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
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4、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
5、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朋友切切思思。
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9、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孔子。
1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1、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12、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14、不知生,焉知死。
15、詩三百,思無邪。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五
學而第一。
1.曾子說:“我每天三資省察自身:替他人謀事是否忠誠?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師講授的內容是否溫習?”
2.恭敬而符合禮,應能避免恥辱.
3.君子飲食不要求滿足,居住不要求舒適,敏捷處事而謹慎講話,向有道德的人和事看齊.
4.貧困而不諂媚,富有而不傲慢,但不如貧困而快樂,富有而喜好禮.
5.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為政第二。
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姿,人焉瘦哉?“。
2.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3.我十五歲有志于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逾越規(guī)范.
5.多聽并保留疑問,慎重地談其余的,就會減少錯誤;多年并避開危險,慎重地實行其余的,就能減少悔恨.言語減少了錯誤,行為減少了悔恨,俸祿就在其中了.
6.怎樣做才能使民眾服從?孔子說:”將正直置于邪惡者之上,民眾就服從;將邪惡者置于正直者之上,民眾就不服從.
7.使民眾恭敬,忠誠并努力,怎么樣做呢?
用莊重來對待他們,他們就恭敬;孝順長者,抵充幼小,他們就忠誠;舉用善者而教誨無能的人,他們就努力.
8.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是諂媚;見到合乎義的事不去做,是沒有勇氣.
9.點評:官清則民安,官正則民風正.上下五千年經(jīng)驗表明:政治清明則社會發(fā)展,國家強盛.政治清明關鍵在于選好官,任好官,選德才兼?zhèn)湔邽楣?
八俏第三。
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快樂而不放縱,哀怨而不傷感.
4.完成的事不述說,結束的事不勸諫,過去的事情不怪罪.
里仁第四。
1.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2.君子關注德行,小人關注田地,君子關注法度,小人關注恩惠.
3.君子只知曉義,小人只知曉利.
4.見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就自我省察.
5.事奉君主過于急促靠近會招致恥辱,結交友人過于急促地靠近會遭到疏遠.
公治長第五。
孔子說:”起初我對于他人,是聽了他的言談而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他人,是聽了他的言談而觀察他的行為.因為宰予的教訓使我改變了態(tài)度.
2.老者給予他們安撫,朋友給予他們信任,晚輩給予他們關懷.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懷之.
雍也第六。
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知之都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3.懂得人的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
述而第七。
1.寶貴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不義而寶且貴,于我如浮云.
3.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
5.富有若能求得,即使是下賤的差事,我也會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依從我所喜好的吧.
6.他的為人啊,發(fā)憤起來忘記了吃飯,歡樂起來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
7.上天把德行賦予我,桓#能把我怎么樣呢?
8.釣魚而不截流捕魚,射鳥而不攻擊鳥窩.
你們?yōu)楹稳绱丝燎竽?別人潔身而來,應該鼓勵他的自潔,不追究他的已往.
泰伯第八。
1.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2.不在其位,不謀某政.
3.恭順而無禮就勞累,謹慎而無禮就懦弱,勇敢而無禮就莽撞,直爽而無禮就尖刻.
4.君子看重的禮儀有三項:嚴肅的儀容外貌,就避免了粗悖傲慢;端正儀態(tài)神色,就近于誠實守信;注意言辭聲調,就避免了鄙陋背理.至于陳設神器之類的事,自有有關部門照管.
5.信仰堅定而好學,守節(jié)至死完善大道.不進入將有危難的國家,不居留發(fā)生**的國寶.天下清平就出仕,世道昏亂就隱居.國家有道,貧困,卑賤是恥辱;國家昏亂,富有,顯貴是恥辱.
6.不在這個職位上,就不過問與之有關的政務.
子罕第九。
1.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主忠信,”母“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我從未見到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人.
5.后生可畏,怎么知道將來的人不如現(xiàn)在的人呢?假如四十,五十沒有名聲,也就不足懼了.
6.以忠誠守信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7.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8.能一起共同學習的,不一定能一起信從大道;能一起信從大道的,不一定能一起堅守不移;能一起堅守不移的,不一定能一起通權達變.
鄉(xiāng)黨第十。
1.獻禮物時,儀容和悅.以私人微分拜見時,輕松愉快.
2.坐席不端正,就不坐.與鄉(xiāng)里人飲酒,柱杖的老人退出后,才退出來.
3.國君有命令召見,不等車輛駕好就動身.
4.睡覺不像死尸那樣僵臥,家居不像做客那樣端坐.
5.見到服喪的人,即使是親近者,也必定改變神色.見到戴冠冕的人,盲人,即使是熟人,也必定禮貌相等.乘車遇上穿喪服的人就扶著軾致禮,為傳送文書的人扶軾.有盛大的宴會,必定改變神色并站起身來.遇上雷霆,大風,必定改變神色.
先進第十一。
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還沒有能奉事好生人,怎么能奉事鬼神呢?
顏淵第十二。
1.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4.顏回詢問仁,孔子說:“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就是仁一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就歸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難道要仰仗他人嗎?”
5.百姓富有,國君怎么會不足呢?百姓不足,國君怎么會富有呢?
6.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子貢詢問結交朋友,孔子說:“誠懇地勸告并好好地引導他,不能做到就算了,不要使自己遭受恥辱.”
7.樊遲詢問仁,孔子說:“愛護他人.”樊遲詢問知,孔子說:“了解他人.”
樊遲未能理解,孔子說:“舉用正直的人來管理不正直的人,能使不正直的人變得正直.”
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去見夫子詢問知,他說'舉用正直的人來管理不正直的人,能使不正直的人變得正直',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說:“這話涵義豐富啊!舜擁有天下,在眾人中挑選,舉用了皋陶,不仁的人就離去了;湯擁有天下,在眾人中挑選,舉用了伊尹,不仁的人就離開了.”
子路第十三。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路說:“假如衛(wèi)君請老師去治理國政,老師打算先從哪兒著手呢?
孔子說:”必須先正名“。
子路說:”有這個必要嗎?老師扯得太遠了,正名干什么呢?
孔子說:“你真魯莽啊!君子對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發(fā)表意見.名不正,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禮樂都得不到實施;禮樂得不到實施,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民眾就無所適從.因此君子定名的東西必定有理由可說,說了就必定能施行.君子對于自己的說話,是一點都不馬虎的.”
3.自身端正,不發(fā)號令下屬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發(fā)號令下發(fā)也不服從.
4.如果端正了自身,治理國政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糾正他人呢?
5.魯定公問:“一句話就能使國家滅亡,有嗎?”
孔子答道:“話不能寄于如此大的期望.人們說'做國君難,做臣屬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國君的難處,不接近于一句話能使國家興盛嗎?”
魯定公說:“一句話就能使國家滅亡,有嗎?”
6.子夏擔任了莒父的長官,詢問政務,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小小利.求快就達不到目的,只看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7.子貢問道:“鄉(xiāng)里人都稱贊,怎么樣啊?”孔子說:“不能肯定.”
子貢說:“鄉(xiāng)里人都厭惡,怎么樣啊?”孔子說:“不能肯定.倒不如鄉(xiāng)里的善人稱贊,鄉(xiāng)里的惡人厭惡.”
8.君子安詳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詳.“。
9.朋友間要善意批評,兄弟間要和諧相處.
10.君子容易硆而難以使他高興,不用正當?shù)姆绞絹硎顾吲d,他是不會高興的.到了他用人的時候,他能量才錄用;小人難以硆而容易使他高興,不用正當?shù)姆绞絹硎顾吲d,他是會高興的,.到了他用人的時候,他卻求全責備.
憲問第十四。
1.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2.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6.國家清平,說話正直,行為正直;國家無道,行為正直,說話謙和.
7.有德行的人必定會講理,會講理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8.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因此自殺,管仲卻活著.管仲恐怕不算仁吧?
孔子說:”劉桓公多次與諸侯會盟而不憑藉武力,這是管仲的功勞.誰有這樣的仁德啊,誰有這樣的仁德啊!
9.君子感到羞恥的是言談不符合自己的行為.
10.君子的準則有三項,我都沒能做到:有仁就不憂愁,有智就不疑惑,有勇就不懼怕.
11.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擔心自己沒有本領.
12.大道將會旅行是命運,大道將會廢棄也是命運,公伯寮能把命運怎么樣呢?
衛(wèi)靈公第十五。
1.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4.孔子說:'應該交談的人卻不與他談,是錯過了對像;不應該交談的人卻與他談,是說錯了話,明智的人既不錯過對象,也不說錯話.
5.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必定會有眼前的擔心.
6.孔子說:“大家都憎恨的東西,必有審察;大家都喜好的東西,必須審察.”
7.孔子說:“見解不同,不相互商議.”
季氏第十六。
2.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我曾聽說,擁有封國,家族的人,不擔憂人少地寡而擔憂不平均,不擔憂貧困而擔憂不安定,因為平均了就沒有貧困,和諧了就不會人少地寡,安定了就不能傾覆.如果這樣,邊遠的人不歸服就修飭文德來招徠他們,既招來了,就使他們安定.現(xiàn)在他們兩個輔佐季氏,邊遠的人不歸服卻不能招徠他們的,國土分崩離析卻不能進行守護,反而圖謀在境內興師動眾.我恐怕季氏的擔憂不來自于顓臾,而來自于內部.
4.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朋友正直,朋友誠實,朋友見識廣博,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諂媚,朋友圓滑善辯,是有害的.
5.侍奉君子有三種過失,還沒有輪到自己就說話就說了叫做急躁,已經(jīng)輪到自己說話卻不說叫做隱晦,沒有察顏觀色就說話叫做盲目.
6.君子有三件應該戒除的事:年輕時血氣未穩(wěn)定,要戒除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好斗;到了老年,血氣衰微,要戒除貪欲.
7.天生就懂得的人最優(yōu)秀,通過學習而懂得的失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不不學習的,就是下等的愚民.
8.君子要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清楚,聽要想到明白,神態(tài)要想到溫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談要想到誠實,處事要想到盡心,疑難要想到詢問,忿怒要想到后患,見到得益要想到大義.
陽貸第十七。
1.君明則民安.若君主暗弱,則陪臣篡權,僭越專橫.歷朝歷代都有奸佞當?shù)?家臣作亂的事例.
2.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3.鄙陋的家伙能和他一起事奉國君嗎?他在尚未得到時擔憂得不到,已經(jīng)得到了又擔憂失去.倘若擔憂失去,什么事都會干得出來.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六
朱子曰:“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后,后覺者必效先覺者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泵纨g《四書改錯》批評朱子把這里作實字的“學”誤為虛字,也就是把名詞誤為動詞,“學者,道術之總名……以學道言,則大學之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是也;以學術言,則學正崇四術,凡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皆是也。此則學也?!辈诲e,以“學”為“效”,可效善,可效惡,而所謂后覺效先覺,于原文無有,純?yōu)樗稳灏l(fā)揮。而“學”為“道術”,正是“時習”之內容,整理、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東西,遵學習之次第、守學習之時辰,無求富貴而“祿在其中”,無心慮死而生涯漫度。道術廣博,人人可從所好,漫度人生,踐生即為知生,得如此,不亦悅乎?不過,世運難免變遷,有時道術貶為秕糠,唯人心之一善可以品質長存。學為圣人,世之變遷、毀譽莫動,不亦悅乎?所以,程郁庭雖然肯定“毛氏譏之是也”,但仍以為“以后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為學,則精確不磨”??甸L素也以學為學圣人,但目的不為明善復初,而為“時中”。“時當亂世,則為亂世學,時當升平太平,則為升平太平學,禮時為大,故學亦必隨時而后適”,因時治學,“闔辟往來莫不自在”,不亦悅乎?長素的發(fā)揮是更遠了。但得圣人之心于千載之后,其樂何言?所以,很難說朱子、毛氏和康子哪個更能體會到《論語》此句之意,但無論哪個角度,一個“悅”字都在貫徹,圣人可學與不可學皆于此可見。
學而時習可以知禮,立己;朋自遠來可見知言,立人。立己而立人,正是能悅之門徑。覓此門徑,我們來看此章總說。何晏解末句為:“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薄坝兴恢笨梢允遣恢獙W,也可以是不知我??追f達疏正是包含此二義。朱子《集注》取尹氏語:“學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慍之有?”則“不知我”落筌。人不知學而我不慍,是不責全求備,人不知我而我不慍,是知為學在己;前為立人,后為立己,“不慍”則全有之??鬃由敶呵镏溃鋾r禮崩樂壞,道術少人循序應時而學,即學亦為富貴、霸強而學,此為不知學也;其時,世之天子諸侯不知孔子,并弟子朋友亦難見知,此為不知我。當此情況,唯樂天知命并存立己立人之志,有一得則中心喜悅,方能心中略無不平之意(朱子曰: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慍),孔子能之?以“不亦君子乎”勉勵弟子?梁清遠《采榮録》:“《論語》一書,首言為學,即曰悅,曰樂,曰君子,此圣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于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達,動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羨之意,而不得不勉力于此也。此圣人所以為萬世師?!比绱苏f,圣人倒如以科舉誘天下英雄入我轂中的唐太宗了。其實,科舉之外,英雄無數(shù),以利誘也好,以嘉名誘也好,終是誘得一時或誘來庸懦,孔子只是啟人從所好,啟人樂生,啟人知禮知言立己立人,歸結起來就是啟人樂天知命而已。能樂天知命,孔學“悅”之宗旨得也。
末章“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與此形成呼應,“知命”對“不知而不慍”,“知禮”對“學而時習之”,“知言”對朋、對人?!爸睘榭傉f,“知禮”、“知言”為分論;首章由分而總,意在發(fā)揮,末章由總而分,旨在歸結。禮悅鬼神,言表心聲,樂天知命,在在與“悅”相關,全部《論語》似是要闡明:人生在世,唯悅可求,以悅為旨,何以能悅。
天地之大德曰生。不知生焉知死?孔學門徑在于人“生”而不是人“死”上廣研深探。子曰:“富而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背H搜愿毁F可求,但求神拜佛者所求多為富貴,為何?富貴在外,難由自主,標準依人,難達目的,唯有依靠神靈,方可立定心神,以為富貴可期。死亡一樣,不可求免,亦不可求時,病夫壽延,壯夫早夭,求仙適以傷身而短命,健體恰至弱神而遏壽,事例太多,也許只有自殺方是扼住了死神的喉嚨,所以有人說自殺才是自由而死的方式。但求死不得的事情也很多,并且求死本身恰恰是求生的一種方式,舍生取義,殺聲成仁,或者就是為情而死、賭氣而亡、厭世而殤,緣于知生或不知生,都已超出常人所期“死而可求”的范圍。所以,求富貴不如從所好,求死不如知生,后二者都直接表現(xiàn)為“中心悅服”;孔子正是深明于此,方有此章之言,說出“悅”為宗旨,又發(fā)明何以能悅;其弟子亦明此,故《論語》編次,開門見山亦卒章顯志。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七
論語是我國儒家的經(jīng)典作品,它歸納和總結了孔子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下面是論語摘抄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原作】。
《論語》六章。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注釋】。
帥:統(tǒng)帥。
志:志向。
溫故而知新:溫,溫習。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悟。
逝:消逝。
斯:這樣。
【句子翻譯】。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p>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p>
子曰:“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p>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孔子說:“樹立崇高理想、培養(yǎng)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p>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p>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八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p>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p>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帥:統(tǒng)帥。
志:志向。
溫故而知新:溫,溫習。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悟。
逝:消逝。
斯:這樣。
1、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p>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p>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p>
子曰:“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p>
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孔子說:“樹立崇高理想、培養(yǎng)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p>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p>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十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乃孔門重要弟子之一,被朱熹列為儒門修煉綱要的《禮記》之《大學篇》相傳就是曾子所作。而曾子傳孔子之孫子思,子思的私淑弟子則是孟軻。無論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承續(xù)的都是曾子一系的儒家正脈。這就是所謂道統(tǒng)!
曾子之學偏于心性修養(yǎng)一路,是謂“內圣”之學。“內圣”之學就是“內省”之學,基督教講懺悔,曾子談三省吾身,都是講道德批判的利刃首先得指向自己,而意識到自己的罪過則是自我改正和完善的前提。只是其差別在于,基督教有一個懺悔時面對的對象上帝,即能夠審判和赦免罪過的全能者。而曾子懺悔時面對的對象安在?這或許也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國民罪感和反省意識弱于基督文化背景下之人民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懺悔還是反省,都是為了減輕罪疚和自我完善自愿進行的心靈修煉,任何人無權強迫他人進行靈魂懺悔,否則將是對他人靈魂的施暴!當年的思想靈魂改造運動的邪惡正在于此!
至于反省的具體內容,倒不必止于此三條。雖然,也不妨以此為標準來反省反省自己。
“為人謀而不忠乎?”我不是一個很熱心的人,為別人辦事很多時候真沒竭盡全力。如果把此一條詮釋為職業(yè)倫理,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從來沒做到。只能說,如果學生愿意學,我會很認真地教。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之間交往的時候是否比較真誠?這一點還可以,我這人比較實在,如果大家不能真誠的交流,也就不用做朋友了。
這么一反省,覺得自己做得實在不夠好。一個人真要認真反省自己,要有高高在上的道德優(yōu)越感是很難的。
論語摘抄及心得篇二十
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53、偉大的事業(yè),需要決心,能力,組織和責任感.——易卜生。
54、唯書籍不朽.——喬特。
5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56、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xiàn)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庫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呂凱特。
58、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fā)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左拉。
61、奢侈是舒適的,否則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
62、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劉向。
6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丘。
65、接受挑戰(zhàn),就可以享受勝利的喜悅.——杰納勒爾·喬治·s·巴頓。
66、節(jié)制使快樂增加并使享受加強.——德謨克利特。
67、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68、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歌德。
69、懶人無法享受休息之樂.——拉布克。
70、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73、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伏爾泰。
74、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
76、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77、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yè).——馬爾頓。
78、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
7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82、敢于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達爾文。
83、感激每一個新的挑戰(zhàn),因為它會鍛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
84、共同的事業(yè),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
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6、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87、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88、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卡萊爾。
89、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90、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91、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92、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培根。
93、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94、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叔本華。
9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7、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失敗時頑強不屈更重要.——拉羅什夫科。
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
99、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100、不要回避苦惱和困難,挺起身來向它挑戰(zhàn),進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8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