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22:51:12
熱門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范文(15篇)
時間:2023-11-02 22:51:12     小編:雁落霞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對教學過程進行詳細規(guī)劃的一種教學設計材料。教案的編寫還需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一

1、嘗試用前后重疊的方法表現江南水鄉(xiāng)民居。

2、感受用水墨畫表現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美。

1、范例(單幢民居、多幢民居、江南水鄉(xiāng)風景)各一張。

2、民居貼絨五幢、鏡框 照相機、水墨畫繪畫用品。

――請個別幼兒上來擺放房子。老師將幼兒擺放結果用照相機拍下來。

a、你喜歡哪一張照片,為什么?

3、幼兒創(chuàng)作畫――鼓勵幼兒畫出多幢房子,表現出前后重疊的房子。

――合理地添畫一些水鄉(xiāng)的背景,展現畫面的美。

4、分享與交流――說說我的水鄉(xiāng)畫是怎樣的?有幾幢房子?它們是怎樣表現在畫里的?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二

1、欣賞中國的地方戲劇——川劇,初步了解中國戲劇臉譜藝術,引發(fā)學生對川劇藝術的喜愛愿望,學尊重地方藝術,加強民族情感。

2、了解川劇"變臉"藝術的有關知識和面具的制作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探索"變臉"和面具的不同表現形式。

《說唱臉譜》的視頻、臉譜范作、面具半成品、油畫棒。

過程回憶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

師:小朋友,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的'精彩表演是什么嗎?

師:變臉有什么作用?

師:川劇變臉要用到各式各樣的臉譜,回憶一下這些臉譜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2、展示上節(jié)課的成果,提出疑問。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設計了外形獨特、五官夸張、富有裝飾感的臉譜面具。請你們拿出上節(jié)課做的面具。請幾位同學上來展示一下作品。他們做得漂亮嗎?對比一下老師手中的面具,有沒有發(fā)現還有缺少了什么?延伸用多媒體代替了枯燥呆板的解說。如通過播放《說唱臉譜》動畫片段,既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色彩所表達的不同人物性格特點和學會運用對比強烈的明亮色彩搭配,使學生的了解更直觀,更清晰,聲音、圖象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1、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面具的作業(yè)設計與表演相結合,學以致用。

2、最后我讓學生戴上面具表演,再度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力。

2、在音樂區(qū)提供臉譜和,引導幼兒運用臉譜進行表演。

日?;顒右龑в變豪^續(xù)關注、收集關于我國京劇文化的信息,互相交流,并充實到展覽中。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三

1、學會用對稱的方法裝飾京劇臉譜。

2、學習簡單的調色方法,并能用水粉顏料均勻地涂在畫面上。

3、激發(fā)熱愛祖國京劇藝術的感情。

1、在教室里布置各種京劇臉譜、小圖片供幼兒欣賞,加深幼兒對京劇的認識。

2、組織幼兒欣賞京劇唱段,了解有關京劇的簡單知識。

3、油畫棒、水粉顏料、毛筆、黑色薄紙、洗筆瓶、抹布、松緊帶、京劇磁帶、錄音機。

4、教學掛圖及幼兒用書畫面"京劇臉譜"。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欣賞京劇唱段。

(2)小結:我們聽到的是京劇唱段。京劇是我們中國獨有的一種戲曲,京劇不僅僅唱腔好聽,并且化妝也很獨特,它用各種各樣的臉譜表現不一樣人物形象。

二、觀察教學掛圖《京劇臉譜》。

(2)小結京劇臉譜的共同特點:是以鼻子為中心,左右畫上對稱的顏色和圖案。叔叔阿姨在唱京劇時,根據劇情人物的需要勾畫出不一樣的臉譜。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作畫時,先在畫面上用油畫棒勾畫出裝飾輪廓線,注意左右要對對稱。根據自我的需要調色,最終用黑筆勾線。然后,可把臉譜剪下來,如果需要,再給臉譜貼上黑胡子。

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繪畫是要注意對稱地畫出線條,幼兒調出所需要的顏色。畫好剪后,教師幫忙幼兒釘上帶子,挖空臉譜畫上的眼睛,制成京劇臉譜。

三、評價活動,結束活動。

(1)展示作品,請幼兒介紹自我的作品。

(2)幼兒戴上自我的臉譜以及準備的小道具,一齊表演京劇。

(3)在戲曲聲中,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主旋律片段,萌發(fā)幼兒用彩帶學習跳舞的愿望。

2、嘗試讓幼兒看示意圖學習跳舞,初步能完而整愉快的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1、剪輯樂曲的錄音,播放器、幼兒每人一條彩帶。

2、白紙、畫有表征符號的卡片,記號筆等備用。

3、場地準備:地面20個綠色圓點作為幼兒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邊聆聽伴奏音樂邊交代要求。

1、教師出示彩帶:孩子們,今天我們要跳個彩帶舞,先聽著音樂輕輕的來舞動一下彩帶吧(完整聽音樂1遍)。

二、帶領幼兒學習舞蹈。

(一)學習基本動作。

1、簡單介紹樂曲內涵。

教師:我們選用的這首曲子表現了過年的時候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聽起來很熱鬧,配上彩帶跳起舞是又熱鬧又好看。

2、講解舞動彩帶的基本要領。

教師:現在我來學學你們的動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示范繞環(huán)這個基本動作并講解:手臂幅度要大,手腕要用力,動作合拍彩帶飛舞地路線才更漂亮。

3、教師:現在請大家一起來甩動彩帶,試試你們看到過的動作,想想新的動作,我會把動作記下來的。(配樂讓幼兒舞動彩帶)。

4、觀察幼兒的暢想,貼出提煉動作的卡片4張,帶領幼兒集體練習選取的每一個動作。(歸納選取幾種簡單的基本動作如:繞環(huán)、蛇形、8字等)。

教師:孩子們,我們分別來學學其他小朋友想的動作吧。

(二)練習動作組合(舞蹈)。

教師:孩子們作文人網你也可以投稿,把這些動作合理編排一下就成為一支好看的舞蹈了。

1、教師添加示意圖卡片填充方格后,完整示范一遍。

2、帶領幼兒看示意圖集體練習一遍。(讓幼兒留意樂曲漸慢處的亮相動作和結尾的造型動作。)。

3、觀察并講解要點后配樂練習1遍。

4、分組練習,一組觀看,一組表演,讓幼兒說說誰跳得最漂亮,為什么?(引導幼兒得出不但動作要有力度、優(yōu)美些,還要注意表情)。

5、教師帶領幼兒再次練習1遍(在樂句轉換時提醒幼兒注意動作的變換)。

(三)添加出場動作完整舞蹈,與看課教師共舞。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五

1、幼兒能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并通過組合構成各種畫面,能用拓印、壓印、拼貼等方法制作葉子畫。

2、幼兒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葉子。

2、制作材料:白紙、顏料、雙面膠、剪刀、記號筆、油畫棒等。

1、創(chuàng)設氛圍,引發(fā)幼兒興趣。

(預設)師:小朋友,今天來了好多客人老師,我們和客人老師問聲好。除了這么多客人老師以外,還來了許多樹葉娃娃。它們想請小朋友說說:“冬天來了,你發(fā)現樹上的葉子有什么樣的變化嗎?”請你來說說。

幼兒a:我發(fā)現樹葉變黃了。

幼兒b:我看見有的樹葉變紅了。

幼兒c:我看到好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了。

(調整)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樹葉飄落的樣子,集體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幼兒d:老師我看見有些樹葉還是綠綠的。師:對了,為什么那些樹葉還是綠的呢?

(生成)幼兒d:那是常綠樹。

(調整)師:常綠樹和落葉樹有什么區(qū)別呢?其他幼兒:落葉樹就是秋天樹葉變黃,慢慢落下,春天再發(fā)芽、長葉。常綠樹就是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

分析:以數葉娃娃的身份引出課題,讓孩子們融入到童話的境界中。孩子們很快就能說出樹葉的各種樣子,有的變黃、有的變紅、有的枯萎了、有的飄落、有的還是綠綠的。由于這一階段的主題活動,使孩子時刻關注樹葉的變化,所以回答很全面。請幼兒說說、唱唱、表演一下樹葉飄落的情景。在表演的時候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樹葉飄落的情景,直接感受飄的美。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想象。

(預設)師:小樹葉很高興,想和小朋友做游戲呢。請你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和他做朋友,并說說它象什么。

幼兒a:我覺得這片樹葉象扇子。

幼兒b:我發(fā)現這片樹葉象手掌。

幼兒c:老師這片樹葉象一滴小水滴。

分析:幼兒自己尋找、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發(fā)現孩子都是從樹葉本身的形象出發(fā)的,比較直觀形象,沒有什么創(chuàng)意。

(調整)師:“看看這片樹葉象什么呢?”邊說邊用手在身后作了個尾巴的動作。

幼兒a:說象蝴蝶的翅膀。

幼兒b:象金魚的尾巴。

幼兒c:說象孔雀的尾巴。

分析:在孩子的想象得到限制的時候,老師要想辦法進行提示,這時用了語言和動作的提示??吹竭@樣的提示,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生成)師:你們看這片樹葉象孔雀的尾巴,那么還缺了什么呢?

幼兒:缺了身體、頭和腳。

(調整)師:可以用什么來代替孔雀的身體、頭部和腳呢?

幼兒a:可以用橢圓型的樹葉來做身體。

幼兒b:用圓形的樹葉來做孔雀的頭部。

(調整)師:那么你們說身體和頭哪個大?

幼兒:身體應該比頭大。

幼兒c:孔雀的腳可以用勾線筆畫出來。

幼兒d:孔雀的腳還可以用樹葉的柄來代替。

幼兒e:也可以把樹葉剪成腳的樣子。

(生成)加工樹葉。師:小朋友想了好多辦法,還想到了用工具把樹葉進行加工的好辦法。

分析:孩子想到了用樹葉拼或者干脆添畫,甚至還想到了對樹葉進行加工,我們商量這些方法都可以。

(預設)師:那么讓我們來拼一拼,把你自己喜歡的圖案用樹葉拼出來。

(預設)師:把你拼的圖給我們大家介紹。

介紹。

幼兒a:我用樹葉拼了兩條小金魚。(見圖一)。

幼兒b:我用樹葉拼了小鳥和蝴蝶。(見圖二)。

幼兒c:我拼的是小貓和金魚。(見圖三)。

(生成)師:大家來看這只小貓的臉是用什么樹葉來做成的?

幼兒c:我把梧桐樹葉中間那瓣葉片折掉以后就象貓臉了。

(調整)師:真是個好辦法,很簡單,而且非常象。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拼圖。

分析:發(fā)現孩子們在拼圖的過程中同樣的圖案用了不同的樹葉,不同的圖案用了相同的樹葉。還發(fā)現一個孩子將梧桐樹葉的中間部分折斷,做成了小貓的臉,非常逼真。孩子想到了對樹葉加工后進行創(chuàng)作,真是出乎意料,于是趕緊加以肯定和鼓勵。并及時展示給大家看。讓孩子得到啟發(fā)的同時相互學習。利用視頻展示儀。有選擇的讓孩子來介紹,特別介紹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讓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3、幼兒制作葉子畫。

(預設)師:今天我們準備了三種游戲。

有拓印游戲。拓印跳舞的樹葉娃娃。別忘了給娃娃畫上手腳,穿上漂亮的衣服。

有拼貼游戲。利用樹葉的不同形狀來拼貼各種圖案。

還有壓印游戲。先用樹葉拼圖,然后涂上顏料進行壓印。

好,現在請小朋友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戲。

分析: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個人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游戲,給予充分的自由。老師觀察幼兒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構圖,表現事物特征。這時老師要重點指導壓印游戲,對操作的順序和規(guī)則要明確。

4、展示作品、體驗成功。

(預設)師: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介紹,也可以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客人老師,沒有完成的小朋友抓緊一點。

等幼兒基本完成后集體講評。

預設)師:請你來說說今天你和樹葉娃娃玩了什么游戲。

幼兒a:我和樹葉娃娃玩了拓印的游戲。(見圖四)。

幼兒b:我玩的是拼貼游戲,我拼了水中的動物。(見圖五)。

幼兒c:我做的是壓印游戲,我印了小貓在釣魚。(見圖六)。

分析:在這時候老師傾聽幼兒介紹,提出恰當意見。

(預設)師:我們和樹葉娃娃玩的真高興,一起來合個影吧!

師生共同在作品前合影留念。

針對幼兒喜歡成人或同伴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加以關注和肯定的心理特點,我讓小朋友相互介紹作品或向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也促進了老師和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注重的評價絕不局限于幼兒的操作結果,而應包括幼兒各種能力、意志品質、情緒情感等全方位的發(fā)展狀況。活動最后,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后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創(chuàng)作精神。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六

1、感受蒙古族三段體音樂歡快、優(yōu)美的音樂風格特點。

2、初步嘗試合作創(chuàng)編蒙古族舞蹈,感受創(chuàng)編的快樂。

1、物質準備:音樂、課件、小水桶。

2、經驗準備:幼兒了解認識蒙古族的習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一、聽音樂進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樂特點。

1、幼兒聽《草原小牧民》律動進教室。

2、蒙古騎馬、擠奶動作練習。

二、欣賞音樂并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一)幼兒欣賞音樂。

2、幼兒。說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并欣賞蒙古大草原的`幻燈片,同時感受音樂的快慢變化。

1、現在夏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2、幼兒根據幻燈說出人們的生活。

3、你發(fā)現音樂有什么變化?

4、教師為幼兒介紹音樂。(這首音樂是三段體音樂表現蒙古族人民在那達慕盛會上騎馬、摔跤、擠奶的歡樂場面)。

三、再次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快慢變化。

2、分段欣賞音樂:

(1)快的時候做什么動作,請個別小朋友做動作,其他小朋友來學一學。

(2)跟著快的音樂做一做動作。

(3)慢的時候做什么動作,請個別小朋友做動作,其他小朋友來學一學。

(4)跟著慢的音樂做一做動作。

四、幼兒分組聽音樂進行編舞。

1、請幼兒聽音樂分成5組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

師:剛才小朋友的動作做得很漂亮,接下來讓我們也來做個蒙古小牧民,一起來編個舞蹈,可以加上簡單的隊形變換,注意音樂的快慢變化,讓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師鼓勵幼兒合作,并簡單介紹道具。

3、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教師巡回指導。

五、幼兒自由展示。

1、幼兒集體聽音樂自由展示。

2、幼兒分組自愿展示。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七

積極嘗試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建筑物,激發(fā)對線描畫的興趣,增強藝術美感。

1、幼兒每人一只記號筆,一張繪畫紙。

2、范畫、幼兒作品、幼兒園照片ppt。

3、幼兒掌握簡單的線描方法,戶外活動時事先觀察幼兒園。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我們先來欣賞幾幅作品。播放課件,欣賞線描畫范作,感受線條變化帶來的藝術美感。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畫?我們在這些畫里都用了哪些線條?

幼: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

師:這些線條有什么變化呢?它們是怎樣排列、組合的?

(二)、討論講解,提出要求。

1、師:小朋友們已經掌握了線描畫的畫法,那我們今天就用線描法來畫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在動手畫之前我們先來回想一下,我們的幼兒園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幻燈片,從多個角度展示幼兒園環(huán)境。)

師:出示范畫,給小朋友看一看楊老師畫的幼兒園?,F在你們愿意來試試嗎?你想怎么設計?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自由交流,介紹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要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作。對于繪畫水平較低的幼兒,可以模仿教師范畫來作畫。

(四)、講評作品,結束活動。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互相欣賞,選出“你最喜歡的畫”,并請幼兒說出喜歡的理由。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八

1.學會歌曲內容,并能分聲部演唱。

2.對分聲部演唱歌曲的形式感興趣,并能感受此形式演唱歌曲的`美。

1.帶幼兒到大音樂教室進行唱游活動,通過復習歌曲感受回音效果。

2.教師將歌曲編成小故事講給幼兒聽。

3.兩名教師有感情地范唱,請幼兒體會歌曲的回音效果。

提問:哪一位老師唱的是回音?為什么?

4.學唱歌曲。

(1)全體幼兒跟唱2-3遍后,齊唱。

(2)幼兒熟悉旋律后,可分成兩組:一組原音,一組回音,進行試唱。教師指導幼兒注意原音與回音的關系(原音先出現),兩組相互配合,啟發(fā)幼兒思考原音與回音音量大小的不同。(回音輕)。

(3)握歌曲的特點后,可輪換角色演唱。

(4)啟發(fā)幼兒加入喊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九

1、熟悉歌曲旋律,會仔細聽辨并感知歌曲《大雨與小雨》的強弱對比特點。

2、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語言、動作或歌聲等)表現對強弱力度的理解。

歌曲錄音、相關ppt,各種自制樂器,幼兒有觀察和聆聽過大雨和小雨的情形及聲音。

一、自然導入,復習歌曲《太陽喜歡》。

二、欣賞歌曲旋律,感受強弱不同。

2、教師彈奏鋼琴,請幼兒仔細傾聽。

3、提問:你從這段旋律中找到雨朋友了嗎?里面藏了一個什么秘密呢?(大雨和小雨)。

什么時候是大雨?什么時候是小雨?(聲音響的.是大雨,聲音輕的是小雨)。

三、欣賞ppt,進一步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1、讓我們來看一看你們找到的小秘密是不是大雨和小雨呢?

2、請幼兒欣賞ppt,進一步感知大雨和小雨的強弱不同。

3、提問: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四、多種方式表達強弱力度。

1、動作表現。

(1)大雨和小雨有那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我們能不能用動作也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呢?

(2)鼓勵引導幼兒大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對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感受。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4)幼兒隨音樂做動作。

2、樂器表現。

小樂器也想來和大雨小雨做朋友。它是想和大雨做朋友還是和小雨做朋友呢?

請幼兒自選樂器,并能講述自己選擇的理由,嘗試表現大雨或小雨。

五、學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到底都唱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范唱,幼兒傾聽。

3、大雨和小雨唱了些什么?他們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4、我們也一起來唱一唱吧!請幼兒隨ppt演唱歌曲,重點表現出強弱對比。

六、手指游戲:下雨了。

教師和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兩只小手做雨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淅瀝瀝,淅瀝瀝,雨點雨點真調皮。兩只小手做雨傘,雨點落在雨傘上,啪啪啪,啪啪啪,小傘小傘遮住我。兩只小手做小船,雨點落在船漿上,嘩啦啦,嘩啦啦,小船開進大海里。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

1.感受祖國特有的民間藝術美。

2.愿意想像和制作民間藝術品。

3.積極參與簡單的民間藝術游戲。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民間藝術作品,如:中國結、泥塑、紙藝創(chuàng)等,分類布置成“民間藝術作品坊”。

2.準備民間戲劇,服飾,特色鄉(xiāng)村音樂,錄音機等。

3.準備畫筆,彩紙,剪刀等材料和制作工具。

一、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民間藝術作坊”,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幼兒介紹民間藝術作坊中的作品,告訴幼兒名稱,請幼兒看一看這些作品的`內容。

二、教師請幼兒相互交流。

1.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熟悉的民間藝術作品。

2.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藝術作品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三、幼兒分組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內容。

(1)第一組:剪紙。

(2)第二組:捏泥人。

(3)第三組:編中國結。

2.幼兒活動,教師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的技能大膽想、制作民間藝術作品,鼓勵幼兒合作設計、創(chuàng)作。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評價作品,欣賞作品美。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一

1、畫出特別的我,產生自我欣賞的積極情感。

2、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自信的介紹自己的'五官特征。

1、每人一面小鏡子:繪畫材料(油畫棒、彩紙)。

2、教師和本班兩位幼兒的自畫像。

1、欣賞交流出示教師漫畫式的自畫像。這是誰的畫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出示本班幼兒漫畫式的自畫像,這是我們本班兩位小朋友的畫像,請你猜猜,他是誰?(提示: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每位小朋友都很特別,你能找到自己特別的地方嗎?請你照著鏡子找一找。

你最喜歡自己什么地方?

2、學習表現五官、頭部特征如果你要畫出你特備的部位,你應該怎么畫?請個別幼兒嘗試作畫。

3、幼兒作畫幼兒嘗試用夸張的漫畫方式畫自畫像,夸張的表現自己無關的特征。

4、根據畫介紹我自己:我很特別,因為我……。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二

1、大膽地根據曲線想象各種動物和圖形。

2、能求新求異,和同伴的想象不一樣。

16開彩砂紙,油畫棒。

1、教師出示曲線師:看看這條曲線,你能想到什么?能聯想到哪些動物呢?

比一比,誰想得最有趣,最特別!一定要和別人想得不一樣!

對于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獎勵小紅旗。

1、刮蠟畫的方法探索:

師:刮刮畫畫真有趣,先把動物的樣子畫下來。

2、想一想哪些地方準備刮掉?哪些地方留下來。

鼓勵幼兒使用線描的方法表現畫面的“黑白灰”,學會合理的搭配畫面。

重難點:必須要有點、線、面的`方法來畫。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膽大心細。

適時表揚做到點線面搭配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三

1、感受祖國特有的民間藝術美。

2、愿意想像和制作民間藝術品。

3、積極參與簡單的民間藝術游戲。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民間藝術作品,如:中國結、泥塑、紙藝創(chuàng)等,分類布置成“民間藝術作品坊”。

2、準備民間戲劇,服飾,特色鄉(xiāng)村音樂,錄音機等。

3、準備畫筆,彩紙,剪刀等材料和制作工具。

一、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民間藝術作坊”,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幼兒介紹民間藝術作坊中的作品,告訴幼兒名稱,請幼兒看一看這些作品的內容。

二、教師請幼兒相互交流。

1、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熟悉的'民間藝術作品。

2、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藝術作品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三、幼兒分組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內容。

(1)第一組:剪紙。

(2)第二組:捏泥人。

(3)第三組:編中國結。

2、幼兒活動,教師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的技能大膽想、制作民間藝術作品,鼓勵幼兒合作設計、創(chuàng)作。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評價作品,欣賞作品美。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四

1.引導幼兒欣賞我國傳統(tǒng)的戲劇臉譜,感受戲劇臉譜的色彩、圖案和造型的美。

2.體驗自己動手繪畫臉譜的樂趣,萌發(fā)熱愛祖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悅。

3.養(yǎng)成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態(tài)度。

1.課前欣賞京劇《五臺山》。

2.臉譜剪紙作品6-8幅,京劇音樂cd。

3.各色油彩,毛巾,調色碟,圍裙,袖套,鏡子。

(一)、欣賞活動。

1.幼兒邊聽京劇音樂,邊自由欣賞各種臉譜作品。

2.引導幼兒欣賞臉譜中的色彩,圖案和造型,著重引導幼兒注意色彩中色塊的表現,圖案中對稱花紋的表現,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現。

(二)、操作活動。

1.布置作業(yè),提出要求。

(1)兩人一組,共用一套操作材料,互為同伴設計一幅臉譜。

(2)操作時,要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不要把油彩涂到五官內。

2.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大膽用色,創(chuàng)設花紋,敢于表達自己的設計意愿。

(2)提醒幼兒運用對稱、夸張的手段進行表現。

1.幼兒先自選自述臉譜作品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

2.老師點出幼兒作品中對稱圖案,夸張色彩,精彩造型的特色表現。

幼兒把臉上的油彩印在宣紙上,讓全班幼兒互相參觀、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學活動教案篇十五

1、通過實踐和觀察,探究畫面中人物造型變化與折紙的關系。

2、探究多種折疊的方法大膽創(chuàng)作人物。

3、感受在有折疊的紙上作畫的夸張效果,體驗其中的樂趣。

探究畫面人物造型變化與折紙的關系。

探究多種折疊方法大膽創(chuàng)作人物。

直觀教具法,啟發(fā)引導法、操作法、談話法、分享交流法、比較分析法、總結歸納法。

1、經驗準備:會畫人物,會收放學習用具的常規(guī)。

2、實物準備:哈哈鏡,長方形桌子8張,籃子8個,小型吸鐵石若干個、水彩筆若干支、黑板兩塊、淺黃a4紙若干張、折疊的白色a4紙若干。

1課時。

一、照哈哈鏡,感受哈哈鏡中自己的變化。

1、引導幼兒照哈哈鏡時自由交談自己的發(fā)現與感受。

2、請個別幼兒講述哈哈鏡中自己身體的變化。

二、幼兒在紙上繪畫出"哈哈鏡中的我"。

1、幼兒自由繪畫"哈哈鏡中的我"。

2、欣賞并小結作品。

三分鐘左右:我的身體變變變三、觀察討論,探究畫面人物造型與紙張折疊的關系。

1.引導幼兒用折疊的.方法在紙上再次畫出"哈哈鏡里的我"。

2.引導幼兒打開折疊過的紙,觀察折紙上人物的變化,并探究人物變化的原因。

3、幼兒思考并連接斷開處的方法,并討論連線后人物的變化。

4、展示作品:欣賞作品并小結研究后的結果。

小結:畫在折線上的部位在打開后都會變化,所以我們想要把人的某個部位變形,就要把那個部位畫在折線上。

四、探索用不同的折疊方法創(chuàng)作夸張的人物。

1、教師引導幼兒多種折疊紙的方法。

2、幼兒在多種折疊紙上畫自己。

3、幼兒相互欣賞和介紹作品。

4、啟發(fā)幼兒在折疊的紙上繪畫其它物體,將創(chuàng)作活動延伸到生活中。

五、游戲:我的身體變變變。

引導幼兒自由做"我的身體變變變"的游戲。

【設計意圖: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身體變化的的樂趣,讓快樂伴隨活動結束?!?。

十二分分鐘左右十二分鐘左右兩分鐘左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9376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