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的回顧,是未來的規(guī)劃的基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偨Y要突出重點,避免冗長和啰嗦。感謝小編為我們精心搜集整理的這些總結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一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二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zhì),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zhì)。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zhì)。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fā)家,最后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專”,“須用困知勉行功夫”,“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zhì),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xiàn)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欲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三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xiàn)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四
曾國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反復誦讀了多少遍,還在繼續(xù)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進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兒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還讀什么書?”然后將那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p>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很好,聽過幾遍文章就能背下來,而且也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一遍書,再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上Вm有天賦卻沒有勤奮,還是落了個不知所終。
故事中,曾國藩并不聰明,但他留名千古;賊記憶力雖好,卻做著雞鳴狗盜的勾當??磥恚瑳]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五
雖是囫圇吞棗式讀完第一次,卻也是獲益良多。以前了解甚少,讀完卻被曾文正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無論從學識、人品、性格還是格局,都深深被折服。感觸最深之處有五:一是其立志做圣人之后,幾十年如一日的自省自律;二是對于左宗棠,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相比于左,足現(xiàn)其胸懷;三是對于大局的思考以及當前形勢的預判及把握,足見其格局;四是其開放的心態(tài)以及對知識的學以致用;五是其與家人及朋友的聯(lián)系,書信的往來,也讓我佩服。
喜歡讀人物傳記,正是喜歡從別人的人生閱歷,去提取豐富自己的人生。這本書讀完已經(jīng)深深地被曾文正公所折服,這是值得多翻閱的一本書。不過讀來可以覺察,作者寫作中的個人感情色彩還是很濃的。
最后,也發(fā)現(xiàn)了歷史的了解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切入,正如這之前對于太平天國的了解就知之甚少,只有歷史書上學到的`,只知道被鎮(zhèn)壓而失敗,所帶的感情色彩都是偏向太平天國一方。而從本書所處的角度,卻讓我認識到不同的另一方,也是讀本書最大的一收獲。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六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半年,終于看完了這本長篇。讀這本人物傳記類型的歷史小說,收獲頗多。人物傳記總是讓人從他人的人生中看到世事之多變無常,也如一面鏡子可照見自己的人生。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平太平天國之亂,后又在官場中抉擇,保身立命,不越藩籬一步。倡洋務,辦書局,雖一介書生卻戎馬半生,官至兩江總督。
他善于自省,即使是垂垂老矣之時,寫日記的習慣也是只要拿得起筆就仍堅持。他在反省時曾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靜中細思,古今億百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當思一搏。大地數(shù)萬里,不可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夜僅一榻耳,當思珍惜。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一毛耳,當思多覽。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過太倉之粒耳,當思奮爭。然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p>
他善于識人用人。他自認在帶兵打仗方面,既無才能又無經(jīng)驗,所以不斷告誡自己讓手下將才充分施展其才,并不斷發(fā)現(xiàn)、物色人才。籌建水師時,啟用落魄書生彭玉麟,此人德才兼?zhèn)?,為平長毛之亂立下不朽功勛。左宗棠在曾國藩遲暮時與之冰釋前嫌,寫道:“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毋負平生?!?/p>
曾國藩在靖港慘敗時也曾想過輕生,在家國與個人之間也曾進退兩難,在風云詭譎的封建王朝末世之下仍心憂于救亡圖存,在每一次困厄時都憑著自己堅守的“道”堅持下來。
即使合上書頁,曾國藩的一生仿佛仍歷歷在目,精彩而又跌宕。雖說我還是讀得不夠精,但仍然學到了很多處世之道。也許當再經(jīng)歷一些世事以后會更有感觸吧。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七
讀過這本書后,讓我認識到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儒家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的彈性、儒家文化的活力。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動下,可以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我不期望我能做多大的官,賺多少薪水。但我將好好學習曾先生的長處,努力為社會、為企業(yè)、為家庭做出更多的貢獻。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八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當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經(jīng)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墒?,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我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我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經(jīng)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丛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可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并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十分富足,可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往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往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可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日,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能夠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當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終,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p>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九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歷史對曾國藩的評價。
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巨變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塑造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從軍、創(chuàng)業(yè)、治學。曾國藩的功過留給更深刻的讀者去評判。我想說的是,在我閱讀了他的家書來信之后,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nèi)容。
曾國藩是五兄弟中的老大。作為哥哥,他承擔著弟弟學習生活、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擔。
他的家書多次提到祖父曾玉屏的家訓。從世故、政治事務、保持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的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他作為兄長的作風。
其中一本是專門為負責家務澄弟和曾國荃寫的。
曾國藩堅持訓練弟弟們讀書,做一個好人,讓我印象深刻。
咸豐帝八年元月,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曾國荃,說做人要誠實。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誠實的,只是因為滄??吹枚?,閱歷多,有時或多或少帶著一點機巧權變,所以自己學壞了。
事實上,他補充道,當變革的藝術并不總是那么唾手可得的時候,讓人們徒勞地笑又有什么用呢?他反思自己,認為“把自己誠實的本性還原到真實的面目,恢復內(nèi)在的本性”更好,因為智者首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爭取平等。
他勸弟弟盡快恢復到老老實實的本性,不要走權變的那條路,它會越來越卑微。他認為即使別人對你很狡詐,你仍然對對他很真誠和誠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的意見會被消除。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偉人都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并不是一個偉人,但這些諄諄教誨揭示他的內(nèi)在修養(yǎng)。
當我深入閱讀,不禁被感動了,所以想要讀很多遍。直到深入到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衡量自己的尺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xiàn)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
在這本書中提到,通過剛和柔將人的性格分為了十二中,簡單點說有的人剛的成分多點,柔的成分少點。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從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其實不僅僅是性格,來判定一個人,很多東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東西有一些,絕的人很少。就像八卦一樣,沒有全白,沒有全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人沒有絕的的好,也沒有絕的壞。罪惡滔天的人心中也許也有善良的成分。同時我也相信就像leif這個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絲自私和邪惡的成分,只是比我們一般人要少很多罷了。
所以我們中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總是這個人要么是壞人,要么是好人,壞人就要壞的徹底,好人就要好的完美。其實真實的世界不是這樣的。壞人不是24小時總是在做邪惡的事情,好人也不是時時保持著完美的姿態(tài)。
看待人和事的時候就不要用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但也很有必要來判斷哪方面的成分多點,那么在表現(xiàn)上更傾向于那個方向,但也不要忽視了另一方面的存在。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一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xiàn)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chuàng)實業(yè)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nèi)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罢d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吹枚嗔?,飽經(jīng)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zhì)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nèi)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做人修養(yǎng)。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xiàn)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二
兒時,粗略翻過幾頁曾國藩家書,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書柜。再讀的緣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國藩故居,聽導游講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個普通耕讀家庭,短短十年時間,就躍升至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過人之處,于是又拿起細讀。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他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chǎn)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在治軍用人方面,他主張以禮治軍,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他更是親做《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他認為戰(zhàn)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曾國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讀《曾國藩家書》,必定會被書中濃厚的親情所感染,曾國藩不負“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譽,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現(xiàn)代社會,這樣濃厚的親情尤顯可貴。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三
有句話說:“若覺中年無作為,勸君重識曾國藩?!币艺f學知識不問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記得第一次翻開《曾國藩家書》時,還是17年的一個盛夏,最近實在書荒,不由得再翻起這本收錄了半個圣人的書信故事,更得來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隨記一下在書中得來的感悟。
曾國藩說:“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為別人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些小缺點,而忽視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優(yōu)點,也不要因為與他人有了一些小過節(jié)就忽略了別人以往幫忙過你的大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
這兩句話都是告誡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些小錯誤,一點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與你產(chǎn)生了一點小恩怨以后,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帶給你的恩惠。
《禮記》:“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p>
這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看重一個人于是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更多的缺點,因為厭惡一個人最終反而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不少的優(yōu)點。
所以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必須不要憑第一感官去定義一個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觀、公正地看待他的缺點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p>
從古至今,沒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懶”字罷,不管你學識多高,家境如何,懶惰的人,終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有大才大識的人,最終失敗無非是因為一個“傲”字,這種人自認高人一等,不懂謙虛,最終曇花一現(xiàn),消失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
劉邦有一次問韓信:“你說我最多能帶多少兵?”
“主帶兵無非十萬爾。”
劉邦又問那你帶兵能帶多少?
“多多益善?!?/p>
不久后,韓信被殺。
不能否認韓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稱他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個不能善終的下場,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頭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評論說中國有四個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國潘只占了半個,因為他沒有創(chuàng)立自我的理論,他所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個圣人為標桿,自身奮進。
依我拙見,曾國潘一生勤,仁,義,知世故,懂進退,已是我們后生學習之典范,稱圣與不稱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話出來的,可是圣人能被稱圣,自然是他們的思想,言論,行為值得被后人所習,他們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夠被立為標桿。
再次拜讀過曾國潘家書之后,更感慨還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為人處世的事故值得我們學習,此書在中華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頭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講究修身,立業(yè),現(xiàn)代人都是立業(yè),修身,更何況太多人立業(yè)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會又有幾人能舍棄手中之物平靜下來與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點時間讀點書吧,修好身再立業(yè),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98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