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的思考和感受的一個完整呈現(xiàn)。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nèi)涵是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的基礎。這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通過閱讀它們,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如何寫好讀后感。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一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許淵沖以及四川一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后,便被網(wǎng)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wǎng)絡。不少人形容這檔節(jié)目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
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nèi)容“清新”、讓人內(nèi)心“清凈”。主持人與嘉賓簡短的對話后,嘉賓們分享文字,并朗而讀之??此坪唵蔚墓?jié)目設置,實則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每一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二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文化情感節(jié)目,由董卿作為制作人!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董卿朗讀者觀后感400,一起看看吧!
第三期“選擇”還未走遠,第四期“禮物”又走近了。
《朗讀者》第四期將迎來哪些嘉賓呢,讓我們先來一起聊一聊。
倪萍
13年的時間,她與董卿站在同一個舞臺上,卻從未相識。
她是一座高峰,她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她就是主持人倪萍 。
眾人皆知主持人臺前的風采,卻不曾知曉臺下的酸楚。
在離開舞臺的十幾年光陰里,她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董卿又為她準備了怎樣的禮物呢?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倪萍。
單霽翔
故宮是歷史為后人留下的寶貴禮物,它承載著日月滄桑,見證著歲月變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用5個月的時間,踏破布鞋20余雙,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他為了故宮這個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不停地忙碌著,這次他來到《朗讀者》,向我們講述了很多隱藏的歷史故事,他又會朗讀什么呢?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單霽翔。
趙蕊蕊
她是前女排奧運會冠軍,退役后,她轉型成為一名職業(yè)作家,四年前,更憑一本科幻作品斬獲了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銀獎,她就是趙蕊蕊 !正在撰寫的關于女排的書,是她送給自己的禮物。
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趙蕊蕊。
胡瑋煒
川流不息的都市,忙忙碌碌的生活,悄然間,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就像是送給城市的一份禮物,喚起了人們“單車情結”,加深了與這座城市無聲的交流。
摩拜單車創(chuàng)始人胡瑋煒來到《朗讀者》,猜猜和董卿在聊什么聊得如此開心?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胡瑋煒。
李亞鵬
李亞鵬錄制節(jié)目時,將女兒情人節(jié)親手給自己做的巧克力,當做小禮物送給了董卿 。
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藍色賀卡上寫著女兒的提醒,“不要抽煙”。
女兒暖心的一句話,在爸爸的心中便是全部。
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李亞鵬。
我一直在想,這檔豆瓣評分高達9.2的節(jié)目為什么會受到大家的喜歡。
我想從董卿的宣傳短片里可以得到答案,“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這句話傳達了這檔節(jié)目的核心價值。
以文化為根基,文字為橋梁,朗讀為介質,而最終溝通的'卻是人情。
閱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用心地遨游其中,遇見相同的人,見識不同的情感,在其中沉浮,觸發(fā)思考,引起共鳴。
個體的有限化入其中,得以體驗到生命的廣闊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在倡導閱讀的可貴,“窗臨水曲琴書潤,書讀花間字句香。
”這是一種沉浸讀書中所帶來的美妙享受;清人蕭掄謂也說:“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可見讀書對自我建設的意義,對洗滌心靈的作用;朱熹也倡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所以用心閱讀之可貴,可見一斑。
閱讀將人的自我和經(jīng)驗與文學結合起來,讓人看到自己的內(nèi)心,反思自我,走進美好的文學世界。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陪伴雖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旦擁有了責任,便讓這一生都變得無怨無悔。
《朗讀者》本期以“陪伴”為主題,邀來知名演員蔣雯麗、配音演員喬榛、“童話大王”鄭淵潔等,他們將與董卿分享“陪伴”的故事。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jīng)做了十五年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么多年。
蔣雯麗與先生顧長衛(wèi)合作的電影《最愛》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這群感染者來拍攝。
在《朗讀者》訪談中,蔣雯麗談起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劇組工作人員和艾滋病感染者們同吃同住。
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讀者》的現(xiàn)場將會出現(xiàn)神秘嘉賓,讓蔣雯麗感動不已。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三
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居然一期也沒看過,只知道最后這個節(jié)目火了,而今天換臺換到中央一臺,居然看到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而且居然是第一季第一期,剛看一會就喜歡上這個節(jié)目了。
現(xiàn)在對一些搞笑類的欄目不怎么感興趣,對語言類的相聲也聽不出來笑點,但是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卻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等我看時已經(jīng)是第二個朗讀者了,柳傳志老先生,正在和董卿聊天,最后讀了他送給他兒子的信,說到他兒子,他說終于結婚了!后來在信中才注意到原來他兒子已經(jīng)四十多了,怪不得老先生說終于結婚了!
他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有兒子的家庭都應該拿來好好欣賞一下,他說感謝康樂(他兒媳婦)父母培養(yǎng)了這么好的女兒給我們家做媳婦,所以作為回報,我們也把我們的兒子送給你們做女婿,好幽默的柳老先生!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結婚26年的夫妻依然恩愛如初,每天給對方讀情詩,而且丈夫為了妻子每天看到美景,居然真的花十年時間種了一大片花花草草,每天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連董卿都羨慕的說,“我從來沒有羨慕過別人的生活,但是看到你們的生活后,我真的羨慕了?!蔽蚁肫聊磺霸诨橐鲋兴馃岬娜藗兏w慕吧。好想讓他們再多講講他們的愛情與婚姻。真的是愛是最好的保養(yǎng)品,沉浸在愛中的女主人公雖然年齡比她丈夫大,但是看起來卻比他老公更年輕。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真的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羨慕呀。
接下來是世界小姐張梓琳的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而董卿的表現(xiàn)更讓我震驚,她在剛聽完讀的是這篇時,立刻能背出來這篇的經(jīng)典語句“我希望你能有好運,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真的讓我佩服她的閱讀量與記憶力。因為張梓琳也是一個媽媽,所以她讀的很有感情,真的恍如讀給她的女兒聽。
接下來96歲的老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才是真正的震撼,老先生一上臺先送給董卿他的名片,他說他是唯一一個把唐詩宋詞翻到國外,又把外國名著翻到中國的翻譯家。老先生好活潑可愛,真的用這個詞在老先生身上毫不違和,感情豐富,說到林徽因的那首詩,一下子熱淚盈眶,說到如何走向翻譯的路上又會回憶到初戀,真的好可愛!當董卿說到我們都會說“床前明月光”,但是你會翻譯成英語嗎?老先生一下子搶著說簡單,然后立刻就說出答案了。而且以老先生的高齡,居然每天熬夜熬到三四點,他說如果他能活到一百歲,就能把莎士比亞翻譯完,為什么要熬夜呢?他說這樣我們就可以延長白天了,偷來了時間,定著一個小目標,老先生的小目標真是讓我們汗顏吶!而且據(jù)老先生說2007年時醫(yī)生就說他只有七年的壽命了但是他卻不管那些,繼續(xù)自己的翻譯事業(yè)。最后老先生沒有朗讀,而是由他的眾多學生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來參加這個節(jié)目,而他的學生們現(xiàn)在都是各個單位的頂梁柱。他的最經(jīng)典的是這句話“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這一期的主題是“遇見”,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分,無論是兒女,還是戀情友情,每一種遇見都是一種緣,珍惜這份緣,珍惜這份情就是我們該做的了吧。
這個欄目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字的魅力,而且又不枯燥無味,而且可以發(fā)現(xiàn)背后的故事,這個欄目有新意,而且以董卿的文字功底,文學修養(yǎng),確實把控的很好,很喜歡這個欄目,以后周六八點有期待了。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人來朗讀,朗讀背后的故事。
在這個一片搞笑類節(jié)目,相親類節(jié)目充斥各大衛(wèi)視的今天,《朗讀者》這個欄目無疑是一股清流,《詩詞大會》見證了董卿的文字功底,《朗讀者》無疑會更上一個臺階!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四
董卿是《朗讀者》欄目制片人,關于這部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大家有沒有去觀看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董卿朗讀者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今日,央視《朗讀者》公布了第二期宣傳片,面對鏡頭,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吐露真實心聲,“21年了,終于有機會做一檔自己想要的節(jié)目”,同時希望通過《朗讀者》,把世界讀給大家聽。
自上周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聯(lián)合開播后便火爆熒幕,獲得全媒體的點贊,豆瓣評分最高達9.5。
這一期將以“陪伴”為主題,嘉賓迎來知名演員蔣雯麗,配音演員喬榛,“童話大王”鄭淵潔,還有普通人楊乃斌、林兆銘。
他們將與董卿分享“陪伴”的故事,并朗讀打動自己的文字。
到底他們將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精彩?敬請鎖定每周六、日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聯(lián)合播出的《朗讀者》。
“朗讀亭是我特別喜歡的設置。
當初我們創(chuàng)意是希望能夠讓普通人也慢慢地開始接受有這樣一種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
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說話一樣,我們有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
”正如最近爆紅的節(jié)目《朗讀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樣,朗讀亭是帶著《朗讀者》節(jié)目的使命,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鐘的客廳文化轉變?yōu)橐粓?017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
它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yè)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內(nèi)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fā)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為《朗讀者》節(jié)目播出后抵達的第一個城市,朗讀亭在杭州迅速成為爆款,將杭州人民的朗讀熱情全數(shù)激發(fā),引得媒體爭相報道。
浙江大學微信發(fā)布關于朗讀亭的文章也瞬間突破100000+的閱讀量,可見朗讀亭的備受追捧。
京杭運河畔,是朗讀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爺在亭前揮毫寫意,洋洋灑灑寫下“朗讀亭”三個大字,引發(fā)路人圍觀。
緊接著,朗讀亭來到第二站杭州市圖書館,穿戲服的女子、外國留學生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在朗讀亭前駐足,其中,75歲的王佩英奶奶朗讀了病床上老伴寫的情書,走出亭子時,她淚流滿面,在場的眾人也紛紛為之動容。
前日,朗讀亭移動到浙江大學站。
這是朗讀亭到杭州的第五天,當天寒風冷雨的惡劣天氣狀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朗讀亭的熱度。
源源不斷的人撐著傘來到朗讀亭前排隊,僅從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朗讀亭就已傾聽了80多位朗讀者的故事。
他們中有浙大的學子,也有特地趕來的中、小學生,還有不同職業(yè)的人、不同年齡的人都聚集在這小小的朗讀亭周圍,渴望朗讀出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原定晚上十點的錄制,也到接近零點時才錄完最后一個朗讀者。
一天下來,朗讀亭已經(jīng)收錄了超過170位朗讀者的朗讀片段,連節(jié)目組的導演和攝像,都被杭州人民的這股熱情和毅力嚇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
很多人在冷風里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這在別的城市也難以想象,沒想到,杭州人為了朗讀這件事,這么有恒心,有耐力。
本周末,朗讀亭將會移動到浙江圖書館。
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走進朗讀亭,在其中朗讀出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個無論音樂、場景還是文字都能讓觀者產(chǎn)生共鳴的節(jié)目,那種感動可以滲透到每一個細胞,當你開始看或聽的時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會隨之而散,陽光立馬照亮生活!
本期主題“陪伴”,由“遇見”到“陪伴”,董卿的衣著由粉紅色套裝換成了一襲白裙,在我的潛意識里,有著這樣的解讀:遇見,不管是父母與子女的遇見、還是少男少女的遇見。
如初見桃花,都是激動人心、浪漫而溫馨的,所以粉紅色是很合情境的;而陪伴,是平淡的,卻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白裙淡雅而平淡,也映襯了陪伴的形態(tài),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大愛或是小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就這樣滲透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陪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陪伴,無論哪一種陪伴,都是溫暖的,楊乃斌的故事最勵志,是青年一代向前的動力;喬臻老夫妻的一路陪伴,唐國妹老師的付出,向我們闡述著真愛,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是什么,而是因為他們的愛,他們的相互陪伴。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為愛,沒有為什么,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愛人。
父母子女一場、夫妻一場或是閨密一場,我們都是用最珍貴的時間來陪伴的,父母從小到大給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純粹的;夫妻一場,是億億分之一的概率,由遇見到陪伴,時間越走越少。
朗讀者,對與老者,更多的是回憶是感恩;之于年輕者,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迷霧中的明燈!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五
2017年3月,董卿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
如果說《朗讀者》和其他文化垂直類,或者讀書類節(jié)目有什么不同,大抵在于這檔節(jié)目所飽含著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溫度。
“朗讀”、“者”、“情感紐帶”是這檔節(jié)目三個關鍵內(nèi)核。
節(jié)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jīng)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節(jié)目緊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間的情感紐帶,既每期節(jié)目中的主題詞。
再有主題詞擴展開來,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目前節(jié)目已經(jīng)邀請到了不少嘉賓,有濮存昕、柳傳志、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
在這樣的設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讀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號,印刻著它的情感、經(jīng)歷,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鳴。
就仿若詩詞之心賦予人們的雋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脫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董卿希望節(jié)目“展現(xiàn)著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蘊含著董卿對文學的敬仰,也蘊含著她對爸爸的愛,還蘊含著前來節(jié)目的朗讀嘉賓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情感體驗。
有時候愛得如此深沉讓我不知怎樣表達,不如讀一段你我都喜愛的文字,讓我們靜靜聆聽它。
《朗讀者》讓你站在當下的時光中,回眸來時的路,朗朗讀書聲,讀的是文字的美,傳達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著的是精神家園。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六
2017年2月18日晚8時,打開電視,期待已久的《朗讀者》終于開博。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等,先后開講,紛紛朗讀。最后“遇見”的,是我的忘年之交許淵沖先生。許先生一登場,我的內(nèi)心就開始沸騰。主持人董卿說得好:一個96歲的老者,朗讀林徽因的《別丟掉》,竟然無語凝噎,內(nèi)心該有多么豐富的感情!一個96歲的老者,竟然翻譯到凌晨三、四點,力爭在有生之年,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再登翻譯的高峰!雖然他已經(jīng)翻譯出版了《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并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被畹嚼献g到老,以譯養(yǎng)老,以譯養(yǎng)生,以譯延年,正是許淵沖先生的長壽秘訣。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七
最近的綜藝真是吹進一股文藝之風啊!
《中國詩詞大會》掀起了全民詩詞熱。
《見字如面》帶我們重溫手寫信的感動。
回歸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了文字的魅力和書信的質樸。
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動。
這個國內(nèi)首檔朗讀節(jié)目。
用自己清新脫俗的文藝范兒征服了觀眾。
第一期開播后,豆瓣評分9.2。
觀眾直呼:這才是央視水準!
這是董卿第一次以制作人+主持人的身份來做一檔節(jié)目,竹影疏淺中董卿優(yōu)雅的背影氣質盡顯,海報上寫著“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我們是朗讀者”,非常詩意。
董卿表示。
《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
“者”字重人。
我們要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并感動于他們讓觀眾遇見了大千世界。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八
我們這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選擇。
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
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
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
其中有一道題目是,
如果盧浮宮著火了,
你選擇救哪一副畫?
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
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
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
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九
古往今來,人們總愛看那些頂尖的人聚在一起,要么相輔相成演一出“將相和”,要么互相較勁來一場“關公戰(zhàn)秦瓊”,因為都是人中龍鳳,所以怎么看都覺得善心悅目。在上周末播出的《朗讀者》中,兩代“央視一姐”倪萍和董卿第一次在熒幕上同框,同樣的溫婉大氣又充滿知性魅力,兩人攜手的畫面讓不少觀眾直呼“活久見”。而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作為前輩的倪萍更表示與董卿對談有種心有靈犀的默契,毫不吝惜對董卿的贊賞之情,直言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主持人。對于未來,年近耳順之年的倪萍表現(xiàn)得非常平和,她坦言生命中還有很多想努力的東西,比如寫一部長篇的書就是她未來的理想之一。
與董卿惺惺相惜: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主持人。
從1991年起,倪萍曾先后13次主持過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而董卿在今年剛剛追上前輩的腳步,也成了央視目前主持春晚最多的女主持人。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兩位不同時代的“央視一姐”執(zhí)手相看,讓不少觀眾感嘆“莫名就有種感動”,而倪萍也在采訪中坦言一見董卿內(nèi)心也頗為激動,“可能有互相欣賞的原因”。雖然兩人在《朗讀者》之前從未有同臺的機會,但倪萍坦言與董卿一起有種十分熟悉的感覺,“在臺詞上根本不用提前準備,我們知道對方想說什么,要表達什么,我很喜歡她?!?/p>
二十多年前,倪萍加盟央視開始主持《綜藝大觀》,幾乎僅憑一己之力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綜藝潮流。而如今,《朗讀者》不僅讓董卿完成了一次從主持到制作人的華麗轉身,也讓無數(shù)觀眾愛上了朗讀。身為前輩,在親眼見證了后輩的努力和成就后,倪萍也不由流露出一股惺惺相惜之情,“董卿轉型轉得非常好,她是一個內(nèi)心資質很高的主持人,有大臺的風范,也非常勤奮努力,我覺得現(xiàn)在挺需要這樣的主持人的。”
對孩子最好的鼓勵,是一起讀金庸、三國。
在《朗讀者》中,幾乎每一期都會有嘉賓為自己的孩子朗讀,從柳傳志到鄭淵潔再到麥家,這份舐犢之情總能讓觀眾為之感動。而同樣作為家長,倪萍對于兒子的感情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治愈兒子的先天疾病,倪萍幾乎放棄了從前的一切,人生軌跡也因此改變。
不過這次在節(jié)目中,倪萍沒有選擇為孩子朗讀,而是將這份禮物送給了多年來一直陪伴著她的觀眾?;蛟S對倪萍來說,在舞臺上觀眾是她最關心的人,而孩子則是生活中的至愛。倪萍坦言,平時只要有休息時間,自己就會去陪兒子。在談到為孩子朗讀的問題時,倪萍表示自己在家中經(jīng)常和孩子一同讀書,“我們有共同的愛好,比如我們一起看金庸和三國,我覺得這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p>
不做主持也會堅持寫作:未來的理想是寫長篇的書。
倪萍在闊別主持舞臺十年后再度回到央視主持《等著我》讓觀眾們再度見到了熟悉的倪萍大姐。目前除了主持倪萍生活得怡然自得除了照顧兒子她還堅持著許多個人愛好。在采訪中倪萍表示目前還會堅持主持并且沒給自己定退休時間一旦有一天不做主持了“也有很多事可以做寫書畫畫生命中還有許多想努力還能上臺階的東西?!?/p>
之前,憑借散文集《日子》,倪萍還曾做過一段時間暢銷作家。在《朗讀者》中,倪萍朗讀的也是自己寫的《姥姥語錄》。對于倪萍來說,寫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日子》和《姥姥語錄》紀錄的都是自己生活的點滴。而在經(jīng)歷過如此多的波折劫難后,寫作的想法再度涌上了倪萍的心頭。倪萍坦言,自己未來的理想就是寫一部長篇的書,“我想寫一個清冷的母親。寫我們姥姥,媽媽,我這一代,以她們?yōu)橐影伞N抑貙懪伺c女人之間的感受,親情和血緣的感受。我想我將來可以做這件事?!?/p>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
昨天,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jié)目正式簽約,作為節(jié)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董卿在發(fā)布會上說,“《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jié)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xiàn)了。”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對她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zhàn),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tài)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目前,《朗讀者》已結束前幾期錄制,其中的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讓董卿當場淚奔?!拔淖值谋澈笫乔楦械某休d,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倍湎M独首x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一
18、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沒有鋒芒、沒有棱角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走得更遠。
19、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20、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xiàn)得更出色。
21、你的氣質,來自于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
22、初心的形成也許很簡單,但是它的完成卻是一個很艱苦,而且很漫長的一個過程。
23、古典音樂能像海納百川一樣,包容和消化人的所有情緒,讓你的情感在其中收放自如,感覺很美妙。
24、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以為一切都理所應當,而在你有能力的時候,也記住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這是一個做人的道理。
25、人生有六個字:不害怕,不后悔。
26、我們經(jīng)常會把一些突如其來的,無法控制的一些左右我們的力量,稱之為命運??擅\到底是什么?其實命運可能就是上蒼對我們的意志,對我們的勇氣的一種考驗。我記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命運無法妨礙我們?nèi)g笑,即便它在脅迫我,我也要笑著面對它。
27、愿你即使生活在泥濘之中,也不要放棄仰望星空,有一天,你將如浩瀚星河,在平凡的生活里發(fā)出最耀眼的光。
28、走好選擇的路,別只選好走的路。
29、就如同每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里告別一樣。
30、人生不可測,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
31、紀念日是結繩記事上的一個個繩扣,它紀念著一個生命的誕生和離去,也紀念著一段歷史的開始和結束。
32、何為經(jīng)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最直接的一條,就是它們擁有溫暖而強勁的力量,能夠長久不衰地體貼靈魂、撥動心弦,觸碰到我們情感深處最柔軟最深刻的部位。這種力量,并不會因時間流逝和年代更迭而減弱。
33、如果美麗只是簡單地用來做展示,也許它的意義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麗能夠轉化成一種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讓自己變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了。
34、青春仿佛是一種宣言,它昭示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青春也是一種姿態(tài),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青春也是一種勇氣,帶著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來的答案。
35、我們今天這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等待,等待,仿佛是生命當中的一個常態(tài)。我們經(jīng)常會等一個電話,等一趟地鐵,等著新年的愿望能夠實現(xiàn),等著和相愛的人,久別重逢。
36、人的心靈應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斷接納希望、勇氣、力量的百川,才能風華長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愿意含著眼淚繼續(xù)奔跑的人。
37、人這一輩子,人生唯一知道,一定會發(fā)生的事情就是死亡。
38、畢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這是郝思嘉站在一片廢墟上,渴望重建家園的紀念。
39、所謂父母子女一場,終究有一別,就讓我們懷著倒計時的那種心態(tài),珍惜在一起的日子。這是一個空虛,但更是一個圓滿。
40、家是每一個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41、人的生命可能能達到三種類型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他能解決他的溫飽問題,第二個層次是你做的事情,你覺得有意思,你覺得有趣,第三個層次,是你做的事情你覺得有意義。
42、等待,是我們和時間之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憑借著智慧和耐力,與未來做一個交換,等待的不可知性,是一份考驗,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向希望或者失望。
43、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44、如果說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么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最特殊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
45、我記得在阿拉曼英聯(lián)邦士兵墓地當中有這樣一條墓志銘,它說,對于世界你是一名戰(zhàn)士,但是對于我,你是整個世界。
46、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47、學習是最有用的,抱怨是最沒用的。
48、俄羅斯文學有很多都在描寫泥濘的道路。因為北方寒冷的天氣,在冰雪融化之后,就是泥濘的。那種泥濘,它既是一種貧困的符號,但又是一種希望,因為冰雪已經(jīng)融化了,跨過泥濘,你似乎就能迎來一個春天。
49、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了冬,有了歲月;天遇見了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
50、我的名言是——假如我?guī)滋觳蛔x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的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場合幫助我表現(xiàn)得更加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51、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52、有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么樣的人。未來,在他真正懂得的時候,他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53、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zhí)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54、雨果曾經(jīng)說過:“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是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是用來揮霍的。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jīng)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謝謝你!再見!
55、聲音啊,雖然是用來聽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變得有分量,壓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56、好的文學就是這樣,它能夠跨越年齡和代際的鴻溝,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在情感體驗和文化記憶的代代傳承之中,把種.種高貴和美好的品質傳遞給無盡的后來人。
57、我覺得有些苦難是**的,物質的;有些苦難是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難對人的折磨是巨大的,是讓人更難承受的!
58、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后面還有三個,“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59、當這種執(zhí)著和熱愛成為一種習慣,在哪個城市并不重要,就像你愛上了一個人,生活了10年之后,不僅有感情,還包含很多醇厚的東西!
60、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zhí)念。
61、十年,既有世事浮沉,又有農(nóng)夫悲歡;既有鴻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襪。正所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62、人的潛能其實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遠不會知道!
63、生命可以是: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那般頑強,也可以是:雖九死猶未悔那般博大。
64、我對文字是有偏愛的。我其實是變相給大家一段閱讀時間,不長,也就一個多小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二
2016年3月,董卿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如果說《朗讀者》和其他文化垂直類,或者讀書類節(jié)目有什么不同,大抵在于這檔節(jié)目所飽含著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溫度。
“朗讀”、“者”、“情感紐帶”是這檔節(jié)目三個關鍵內(nèi)核。節(jié)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jīng)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節(jié)目緊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間的情感紐帶,既每期節(jié)目中的主題詞。再有主題詞擴展開來,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目前節(jié)目已經(jīng)邀請到了不少嘉賓,有濮存昕、柳傳志、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
在這樣的設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讀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號,印刻著它的情感、經(jīng)歷,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鳴。就仿若詩詞之心賦予人們的雋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脫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p>
“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節(jié)目“展現(xiàn)著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p>
《朗讀者》蘊含著董卿對文學的敬仰,也蘊含著她對爸爸的愛,還蘊含著前來節(jié)目的朗讀嘉賓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情感體驗。
有時候愛得如此深沉讓我不知怎樣表達,不如讀一段你我都喜愛的文字,讓我們靜靜聆聽它?!独首x者》讓你站在當下的時光中,回眸來時的路,朗朗讀書聲,讀的是文字的美,傳達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著的是精神家園。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三
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fā)關注。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jié)目,不是語言節(jié)目,而是人生節(jié)目和情感節(jié)目,這里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jié)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yè)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節(jié)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jié)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y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jié)目現(xiàn)場柳傳志重現(xiàn)“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fā)。=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jié)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yè)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jīng)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jié)目內(nèi)容,加上經(jīng)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xiàn)了董卿當制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董卿在現(xiàn)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沖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tài)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四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持續(xù)了十二期的《朗讀者》饕餮盛宴昨天晚上落下帷幕。連著十二周,每個周六的晚上,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與家人一起收看《朗讀者》。對《朗讀者》,我真的不忍說再見,然而又不得不說再見。
昨晚播出的《朗讀者》第十二期的主題詞是“青春”。主持人董卿一襲寬松的白色裙裝瀟灑飄逸,彰顯知性女子的優(yōu)雅美麗。她口吐蓮花,如詩的開場白娓娓道來:“青春仿佛是一種宣言,它昭示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種姿態(tài),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青春是一種勇氣,帶著加速度在奔跑??释业轿磥淼拇鸢浮=裉?,就讓我們在那些也許正青春,也許不再青春的人們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p>
我想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那么一首歌,唱起那首歌,就會想起自己的青春。對于我們的父輩來說,那首歌可能是《我的祖國》《紅梅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對于很多成長在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那首歌就是《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無悔》。如今,當年唱著這些歌的白衣少年,早已褪去了青澀,今天的他又會怎樣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歲月呢?朗讀者老狼朗誦的《晃晃悠悠》就是獻給我們的八十年代。
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詩歌是極其雅致的事情,甚至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但是就有這樣一位農(nóng)村女性,長期生活在鄉(xiāng)間,身體帶有殘疾,她卻把那泥土中的生長,門墩上的期望,化作了最有力量的詩句。很多人把她比作中國的艾米莉·迪金森,但她卻說不,她就是她,她是余秀華。她出生時因缺氧導致腦癱,人生的疼痛和殘缺成為她創(chuàng)作的心靈之源。她出版了詩集《月光落在左手》《搖搖晃晃的人間》等。她朗讀的《給你》,是獻給她曾經(jīng)喜歡過的人和將來會來到生命中的更多的人。余秀華用最搖晃的步伐,寫出了最堅定的詩句,那些詩句,就像陽光透過了水晶,折射出她的靈魂,她的光芒。
年輕時是才華橫溢的美工、編劇,中年時是著名導演,內(nèi)地的賀歲片之父,如今,他是中國商業(yè)電影的一面旗幟,今年六十歲分他,也來到現(xiàn)場,和我們一起分享他的青春感悟,他就是馮小剛。
北汽集團是《朗讀者》獨家冠名商,他們?yōu)槔首x者賴敏、一舟夫婦提供出行車輛和胎兒跟蹤檢查的費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也以一個朗讀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這期節(jié)目中。
8月21日那天,在巴西里約,中國女排姑娘們在時隔十二年之后,又一次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這也是最年輕的一屆中國女排姑娘,平均年齡不到二十四歲,她們開拓了中國女排的第三個黃金時代。而在這樣一個讓舉國振奮喜悅的好成績背后,有一個我們大家都熟悉難忘的名字——郎平。三十多年前,以她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姑娘,以五連冠的成績,讓那一個時代留下了一個深刻的記憶。她們的青春,是奮斗的青春,是拼搏的青春,是榮譽和汗水交織的青春。
這些耄耋老人,心里永駐青春,散發(fā)著恒久的人格魅力。
有人說青春是那么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拼盡全力,好好生活。感謝《朗讀者》,讓我們遇見這么多美好的人和事,期待明年再相逢。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五
新近出現(xiàn)的這些文化類節(jié)目,最大的共同點是在聲情交融中感染人,《朗讀者》就是其中一種,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朗讀者》的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董卿擔任制片人并主持的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播出了第三期。
作為首位登上《朗讀者》的作家,“中國諜戰(zhàn)小說之父”麥家朗讀了一封從未公開發(fā)表過的信件。
節(jié)目播出后,這封《致信兒子》引發(fā)了觀眾和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被稱作“2017最美家書”。
《朗讀者》以“遇見”為核心線索。
各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來到現(xiàn)場,與董卿圍繞“遇見”對談,分享人生故事,并傾情朗讀一段打動自己的經(jīng)典美文。
在這樣的設定下,文字不再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更融入了朗讀者的精神世界。
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yè)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朗讀的是他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辭。
他深情轉送了一句他父親的話給兒子,“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yè),你都是我的好孩子?!?/p>
柳傳志說,“在我的一生中,經(jīng)歷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這句話,讓我直面環(huán)境,坦蕩相對?!?/p>
經(jīng)歷半生商場拼殺的柳傳志告訴兒子,“正直兩個字,包含了忠誠坦蕩、光明磊落等多種真善美的內(nèi)涵,我還想加的半句話是,懂得融通,也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p>
當他大聲讀出這段情真意切的致辭時,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的復雜情感來自他最真實的內(nèi)心,引得觀眾掌聲不斷。
在央視剛剛播出的《朗讀者》中,嘉賓們用語言、聲音、情感、藝術的綜合與交融,發(fā)自心靈的最深處,為我們講述那些屬于自己的陪伴。
他們或深情、或激昂的`朗讀波動所有聆聽者。
所謂朗讀,不僅僅是在闡述,更是對人們賦予靈感,動情于心。
童話大王鄭淵潔是第一位上場的朗讀者。
鄭淵潔在朗讀者節(jié)目上分享他和父親的故事,談到父親總是半夜起來偷偷為他的鋼筆灌滿墨水。
鄭淵潔說:“父親曾問過我“你一個人能把《童話大王》月刊寫多少年?”他答道,“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
而已經(jīng)做了十五年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員的著名演員蔣雯麗,她在講述和艾滋病患兒同吃同住的故事之后,朗誦了林清玄的《百合花開》。
楊乃斌母子,十六年的相互陪讀。
要感謝的是母愛,還有永不言棄的真情。
人生不留遺憾,彼此做好相互的陪伴!楊乃斌為他媽媽獻上了冰心的散文《不為什么》。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中林的林兆銘朗誦了梭羅的《瓦爾登湖》,著名譯制片配音演員喬臻也和老伴朗誦了他們?yōu)榇蠹揖臏蕚涞脑姼琛?/p>
陪伴是一種溫暖、是一種溫情、有時候更是一種力量!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時間會證明,越平凡的陪伴越長久。
弘揚中華正能量,你會喜歡董卿,喜歡《朗讀者》,喜歡安靜的傾聽,喜歡默默的淚流。
遇見是美麗的,是一種緣分;陪伴是長情的,是一種堅持。
陪伴不僅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特殊的力量!“總有一段文字,會影響一個人的生命;也總有一個人,會在你的生命中留下難以忘卻的痕跡。”
首期節(jié)目的主題是“遇見”,董卿是這樣闡釋這個選題的:“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
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p>
什么是生活中的遇見呢?遇見某個人,你的命運會因他改變。
年少時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殘疾少年,從小在同學們不理解和排擠的眼光中長大。
后來,他遇到了一位醫(yī)生,不僅獲得了站立的權利,命運也從此發(fā)生了轉變。
時過境遷,濮存昕仍然銘記著醫(yī)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是這位醫(yī)生永遠是第一個真正幫助我改變命運的人?!?/p>
誰是第一個改變你命運的人呢?是年少時循循善誘的老師,還是危險時仗義出手的陌生人?遇見父母或子女,則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
聯(lián)想總裁柳傳志在報考飛行員失敗后非常難過,他的父親曾這樣鼓勵他:“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我的好孩子。”
光陰荏苒,柳傳志在兒子的婚禮上再次講出了這句話,這是真正的血脈傳承,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大的期許。
那媽媽對女兒呢?首位華人世界小姐張梓琳在2017年遇見了自己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坦言抱著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內(nèi)心軟軟的”。
也許女人都是這樣,一旦當了母親,內(nèi)心最柔軟和最堅強的部分便都給了子女,從此有了牽掛,也有了盔甲。
她們對子女的愛,正如張梓琳朗誦的《愿你慢慢長大》一文中所寫的,“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p>
如今,你正在被父母怎樣目送著?而未來,又會目送著誰呢?
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六
人生,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
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
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嘩,自有聲。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在顧城的詩里,
陪伴就是這么簡單而美好.....”
第二期《朗讀者》,我們一起來“卿”聽,蔣雯麗、鄭淵潔、喬榛,林兆銘,楊乃斌他們?nèi)松胁灰粯拥摹芭惆椤薄?/p>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七
《朗讀者》是眼下最火的節(jié)目之一,節(jié)目里包含了太多我們不曾遇見的美好語言,優(yōu)美,動聽,并且直擊人心。如果能把這些用到高考作文是,是不是又結合熱點,又高端大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睦首x者開場白,歡迎閱讀。
節(jié)目卷首語: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xiàn)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節(jié)目開場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讀者節(jié)目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jīng)見過?!边@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也希望從今天開始,《朗讀者》和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節(jié)目卷首語:
為什么是陪伴?其實我們每一期的主題詞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有時候為了一個主題詞會反反復復討論很長時間,但是陪伴是最早確定下來的主題詞,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我們的朗讀者,鄭淵潔、喬榛都談到了自己,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在這期節(jié)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
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jié)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節(jié)目開場白: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痹陬櫝堑脑娎?,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說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里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那么,下面,我們有請第一位嘉賓……
節(jié)目卷首語: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我們這期節(jié)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徐靜蕾選擇了挑戰(zhàn)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jīng)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節(jié)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選擇。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節(jié)目卷首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
父母無私的愛的養(yǎng)育;經(jīng)歷苦難之后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于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在我們這期節(jié)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jīng)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
用純凈之心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禮物。
節(jié)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禮物。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那在我們今天的節(jié)目時間里,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
節(jié)目卷首語:
我們這期的主題詞是第一次,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
就像這次記憶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像劉震云,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
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于他自己一場音樂會,但是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
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zhàn),是機遇。
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節(jié)目開場白:
我們今天這一期的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第一次”。
我們的一生,會經(jīng)歷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它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復制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節(jié)目卷首語: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主題詞選擇的標準,首先是它的情感張力,我希望所有的觀眾在聽到這個主題詞的時候,都會有很豐富的生命聯(lián)想——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說眼淚。
這期節(jié)目當中,張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爭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說:她過去到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昂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導演陸川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愛流眼淚,所以有時候,他會抗拒眼淚;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著自己眼淚的優(yōu)秀的演員,這一次在我們的現(xiàn)場,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屬于她自己。
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
節(jié)目開場白:
我們本期節(jié)目的主題詞是——眼淚。說到眼淚,你會想到什么呢?
軟弱?眼淚有時候是軟弱、有時候是堅強;有時候是懺悔、有時候是寬容;有時候是羞怯、有時候是勇氣;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里告別一樣。
那今天,就讓我們在一顆顆晶瑩的淚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實的生命印記。
節(jié)目卷首語:
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
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
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
雨季是對干旱的告別;
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
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
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凄美動人,或驚心動魄。
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節(jié)目開場白: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同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和唐琬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在這期節(jié)目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軒,他向我們娓娓道來和故鄉(xiāng)和父親的告別。也讓我們仿佛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好好告別!
董卿朗讀者讀后感篇十八
從《中國詩詞大會》后被董主播圈粉的厲害,刷了她無數(shù)視頻軟文,對,我就是日日沉迷女色的那一個,奔著她開始入的坑。
我曾提過,現(xiàn)代媒體低估了受眾,或者說他們有意地低估了受眾,為自己的粗制濫造制造借口。
所以很高興那個愿意站出來尊重觀眾審美的人,是董卿。
感慨世上怎么會有這么多迷人小姐姐之余,我同樣驚訝于央視的能力。從立意選題,文稿人物,舞臺設計,服裝燈光音樂,無不透露著兩個字,高級。
屬于文化的,正統(tǒng)的,高級。
相比《見字如面》,《朗讀者》沒有拘泥于信件與明星,更重要的,它抓住了朗讀的本質。字字擲地有聲,動人的從來不是技巧,而是背后的感情。
一個人一段文,節(jié)目組給予了文字與生命聯(lián)結的最大可能性展示。較之前面節(jié)目里聒噪的嘉賓、膚淺的主持人,的.確令人不由稱贊,這才是央視,這才是中央媒體該有的水平和姿態(tài)。
最新也是僅有的兩期《朗讀者》中主題詞分別為“遇見”“陪伴”。不能不說制片人的小心思,人生若只有遇見沒有陪伴該多遺憾,而倘若沒有遇見又何來今后的陪伴。
所以遇見跟陪伴在一起才最好,就像我們在一起一樣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704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