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09:11:13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實用16篇)
時間:2023-11-03 09:11:13     小編:曼珠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準備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案的編寫應注意教學過程的階段性和遞進性。在教案示例部分,我們選取了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供大家學習交流。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一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交流課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資料。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三、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1)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nèi)容。

(2)討論交流。

4.再讀故事,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四、熟讀課文。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認寫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能簡要復述本文的三個小故事。

3、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復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三個小故事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人們都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說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和長久發(fā)展需文臣武將齊心協(xié)力,但在戰(zhàn)國時,曾發(fā)生一件將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一)提出自讀要求:

1、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懂。

2、借助上下文理解詞義。

(二)小組合作學習

1、分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相互糾正生字的讀音。

2、提出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小組內(nèi)探討。

三、反饋交流

1、指名朗讀課文。

2、把握詞語的詞義。

(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書理解詞義)

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理直氣壯:理由正確、充分,說話氣勢壯盛。

完璧歸趙: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

負荊請罪:光著上身,背負荊條,向人請罪。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題中“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是齊心協(xié)力,共保趙國。)

2、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小故事?請簡要復述故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趙王得到無價之寶――和氏璧,秦王想占為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換,藺相如與秦王巧妙周旋,最終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趙國。

澠池之會: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要趙王鼓瑟,并讓人記錄下來,藺相如要求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被逼無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讓人記錄下來。秦王沒占到半點便宜。

負荊請罪:藺相如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讓藺相如下不來臺。藺相如一針見血的話語傳到廉頗耳中,廉頗深知自己大錯,背負荊條,上門請罪。

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fā)展,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是“負荊請罪”的起因,三個小故事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五、布置作業(yè)

把“將相和”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六、板書設計

將相和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三

1.帶著剛才的問題初讀課文,并注意生字詞的讀音,運用已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及意思。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xiàn)在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回避而不說。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抵御——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每戰(zhàn)必勝。形容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現(xiàn)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3.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以及存在的疑問。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四

《將相和》詞句教學。

教學片段:

1、抓住“負荊請罪”一詞深入理解。

提問:

(1)“負”是什么意思?結合插圖說說,廉頗為什么要背荊條,脫戰(zhàn)袍去請罪呢?

(2)“請罪”是什么意思?換成“認罪”行不行,為什么?(換詞比較,體會情感,實質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滲透錘煉語言的意識。)

2、表演體會。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練一練:廉將軍負荊請罪時會說什么?他說話時怎樣的態(tài)度、語氣才能表達出他那種慚愧的心情?看到這情景,藺上卿呢?(語氣、情感、態(tài)度都是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可忽視的要素)

(2)指名上臺演一演。

(3)師生共評,規(guī)范語言、行為、態(tài)度。

(4)小結: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將”是那樣的誠懇、坦率,“相”是那樣襟懷寬廣。為了國家利益,將相不計前嫌,握手言和,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教后評析:

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深入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領悟字里行間深刻的內(nèi)涵,恰到好處地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從而幫助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字詞,體驗情感,使學生體會到說話或寫文章時斟詞酌句的重要性,從而強化錘煉語言的意識。

1、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口語交際的最佳訓練點,使閱讀課上的口語交際既符合閱讀教學的特點,更好地促進閱讀教學任務的完成,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閱讀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訓練有別于口語交際課,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語交際,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必須兩者兼顧,辯證處理:從閱讀教學角度審視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必須建立在學生對課文閱讀、理解、感知、感悟的過程中進行,對閱讀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口語交際的角度審視閱讀教學,強調(diào)了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抓住一切可訓練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充分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指導學生說完整、具體、有序的話,說優(yōu)美動聽的話,說內(nèi)容豐富、合乎情理的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態(tài)度,讓學生在具體的文本情境中,體會各種不同的交際方式,交際目的以及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逐步得到鍛煉,提高與發(fā)展。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五

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優(yōu)秀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的道理。

4.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六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xié)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七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個故事間聯(lián)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二)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解決疑慮:

(1)分角色朗讀全課,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廉頗的什么品質?

(表現(xiàn)了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xiàn)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兩人愛國的好品質。)。

(討論、交流、點撥:敘述了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敵我矛盾;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是個人矛盾。)。

(討論、交流、點撥:對秦國敵我矛盾采取堅決斗爭、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對同廉頗的內(nèi)部矛盾采取顧全大局、求和、團結的解決辦法。)。

(4)三個小故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討論、交流、點撥:師:三個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藺相如有完璧歸趙之功,才會有澠池之會的隨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后是果。師: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奇功卻是廉頗與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均是因。)。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個故事是因果關系。第一自然段是下面三個故事的總的起因,如果沒有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而最后藺相如忍辱退讓,廉頗受感化,負荊請罪,主要是由于他們看到了大敵當前,有共同抗秦的愛國之心,這是促成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機智勇敢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xiàn)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將相愛國的好品質。)。

(三)總結、擴展。

本文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下請同學們自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學習將相團結一致、全力合作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1.形近字組詞:

2.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根據(jù)將相的高尚品質來談感想,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都能向將相學習,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那么,我們一定會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成為真正的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八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1、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1、課題中的“將”、“相”分別是誰,“和”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事,是分哪幾部分講的。

3、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也就是戰(zhàn)國時期的基本情況。

這節(jié)課我們就抓住將相之間從“不和”到“和”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深入學習課文。

(一)引導學生確定研讀專題。

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為什么不和?誰來讀一讀有關的句子?(課件出示“我廉頗攻無不克,……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廉頗說的這段話,想想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搜集到有關廉頗立功的資料的?(廉頗作為趙國的大將,在幾次討伐齊國和衛(wèi)國的征戰(zhàn)中都取得了勝利,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謂功勛卓著)看來,廉頗確實是很了不起!現(xiàn)在,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他的頭上去了,廉頗當然不服氣了!誰再讀讀這段,替廉頗發(fā)泄一下心中的不滿?提示可以借助適當?shù)膭幼骱蜕駪B(tài)來幫助表達感情。(試試加上適當?shù)膭幼骱蜕駪B(tài)效果會不會更好一點?比如說:“我廉頗……”)請一個讀得特別好的同學到前邊帶領大家一起讀(你讀得太精彩了,愿不愿意帶領大家一起讀一遍?來,到前邊來)那么,廉頗到底該不該不服氣呢?(課件出示:廉頗該不該不服氣?)學生提出自己觀點。

(二)研讀“完璧歸趙”板塊。

過渡:要想判斷廉頗該不該不服氣,首先要了解藺相如靠著這張嘴,都立了什么功。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完璧歸趙一段,邊讀邊想,“完璧歸趙”講了一件什么事,藺相如在這件事上立了什么功。

1、學生自主研讀。教師巡回指導。適時提示: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可以與小伙伴交流交流。下座位也沒有關系。

2、交流點撥。

(1)“完璧歸趙”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明白。)

(2)藺相如立了什么功?

(3)指讀8、9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想象藺相如在這件事上的出色表現(xiàn)。

(5)課件出示“捧璧圖”。同學們看,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從圖上感受到什么?(引導認識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6)現(xiàn)在,我想請幾個同學到臺上來演一演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完璧歸趙的精彩片斷。誰愿意演藺相如?其他的角色是你自己選還是老師幫你選?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表演,能不能給老師安排一個角色?(戴上頭飾)

a、廉頗不應該不服氣。因為在秦王想騙取趙國的和氏璧時,趙國的那么多大臣包括廉頗在內(nèi),都無計可施,只有藺相如想出了對付秦王的辦法。在這個方面就說明藺相如比廉頗強。

點撥:藺相如想出的是什么辦法?

藺相如僅僅想出了對付秦王的辦法嗎?(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

b、還以他的大智大勇戰(zhàn)勝了秦王,從而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了大功。(這也說明了廉頗不應該不服氣。)

點撥:藺相如是怎樣戰(zhàn)勝秦王完璧歸趙的呢?誰來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捧璧圖”。同學們看,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從圖上感受到什么?

現(xiàn)在,我想請幾個同學到臺上來演一演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完璧歸趙的精彩片斷。誰愿意演秦王?藺相如?還需要一個手下人。大家歡迎。

你覺得他們演得怎么樣?

從完璧歸趙這件事中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機智勇敢)

還有誰有不該不服氣的理由?

c、澠池會上,秦王想羞辱趙王,讓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下來。又是藺相如針鋒相對,讓秦王為趙王擊缶并記錄下來。使秦王沒有占到便宜。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從澠池之會這件事中又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后來,他們又是因為什么而和好的呢?我們該研究哪部分了?(負荊請罪)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抓住重點句子,想想和好的根本原因。

a、藺相如說的話感動了廉頗。

點撥:課件出示藺相如說的話,指讀?!盀榈氖俏覀冓w國啊!”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正是有了這顆赤膽忠心,藺相如才對廉頗處處避讓。這說明,藺相如對敵人是機智勇敢的,對朋友卻是?(板寬宏大量)誰來替藺相如吐一吐肺腑之言?(指導讀出藺相如的胸懷寬廣,大家風度。)

這只是能夠和好的一方面原因。還因為什么?

b、廉頗也有一顆愛國的心。所以他才能做到負荊請罪。從這里我們又可以看出廉頗什么特點?(板知錯就改)

課件出示“負荊請罪”的畫面。同學們看,這就是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想象一下,當時他們會怎么說?促使藺相如寬宏大量,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 愛國)

剛才我們抓住將相之間從不和到和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深入學習了課文內(nèi)容,下面我們來做兩個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

1、說說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系。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2、給下列句子補出前因或后果。

因為( ),所以,我非常喜歡春天。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沙塵暴天氣,所以,( )。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其實,像這樣的故事,歷史上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有時間可以讀讀《上下五千年》這套叢書,讀完之后,你們的知識會更豐富!

18、將相和

廉頗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居功自傲 澠池之會 機智勇敢

知錯就改 負荊請罪 忍辱退讓

愛國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強、劃”,會寫“召、臣”等12個字,會寫“召集、大臣”等3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

4、結合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fā)展過程和內(nèi)在的原因。

3、結合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預習檢測

1.講述和氏璧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璞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鑒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專家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璞玉奉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鑒定專家來鑒別,結果也說是塊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到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像你這樣痛哭的,你怎么哭的這么悲傷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庇谑牵耐跖扇藢@塊玉進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塊寶玉,文王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發(fā)光,冬能取暖,價值連城。

2.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xx。 故事發(fā)生在20xx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之后100多年,西漢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板書:《史記》)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根據(jù)它改編而來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解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

3、出示生字、詞語:讀準字音,指導字音、字形。隨機展示圖片“鼓瑟”“擊缶”。指導書寫“荊”,注意“荊”左右結構,左邊的部分寫短一些,收一些,右邊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同學們都讀過了課文,知道了課題中的“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題目是“將相和”,那么之前兩人之間因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們先來關注兩個詞語,這是戰(zhàn)國時期兩個官職的名稱,誰來讀一讀:上大夫、上卿,(指名讀,正音、齊讀)你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兩個官職誰更高嗎?(上卿比上大夫級別更高,相當于宰相。)

2.課文圍繞著“將相和”講了三個小故事,下面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每個小故事中小結性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并試著找出關鍵詞概括小標題。(學生交流)

(1)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標題概括――完璧歸趙,看老師把這個詞語寫到黑板上,(板書:完璧歸趙)“璧”其實就是一種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這個故事里的這塊璧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璧,它是無價之寶――和氏璧。

(2)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澠池是一個地名。在這段課文中還有這幾個詞語比較難讀,誰來試試――鼓瑟 侮辱 拒絕 擊缶;(指名讀,正音、齊讀)第二個故事用小標題概括――澠池之會(板書:澠池之會或澠池立功)

(3)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用小標題概括――負荊請罪。理解“負”(背著)(板書:負荊請罪)

(4)這三個小故事合起來就是“將相和”。請大家把這3個小標題端端正正地寫在相應的故事旁邊,寫詞語的時候注意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照,寫整齊,寫美觀。

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學生交流,師小結。

(起因――發(fā)展――結果)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

2、《將相和》一課由哪三個小故事構成?

二、深入閱讀,感知人物

過渡:廉頗和藺相如之間有和,那在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課文中直接描寫兩人不和的那段話。

1、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指導朗讀,讀出廉頗的不服氣。

那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張嘴就會耍嘴皮子呢?我們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我們應該怎么學呢,誰能告訴大家用什么方法學?(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jù)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2、討論、交流、整理:

(1)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保C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勇敢)

(2)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語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3、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發(fā)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人。

4、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

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6、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2)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學生自主學習“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

(1)學生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前后桌四人為小組進行學習。

(2)組織交流學習情況。

(3)小練習:

師:廉將軍為什么口口聲聲表示不服藺相如,可最后為什么又負荊請罪了呢?

結合插圖想象,廉頗背著精挑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會說些什么?藺相如又會怎么說?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寫生動具體,符合人物當時的心境。

三、總結:

最終,藺相如完璧歸趙,“完”是完好無損,那完好無損的只有和氏璧嗎?

(引導學生回答)

除了和氏璧,還有藺相如自己,更為重要的還有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借自己的勇敢機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封為上大夫。經(jīng)過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最終促成了將相和這一家喻戶曉的大故事。本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閱讀,去體會其中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

四、作業(yè)設計

1.小練筆:請用上“無價之寶,為難,理屈,完璧歸趙”等詞語,把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件事簡寫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歷史故事進行閱讀。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xiàn)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fā)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

課件、《史記》的相關知識

一、暢談名著,揭示課題

1.師生互動

(1)同學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看過不少書吧!誰能說說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除了“四大名著”你還知道哪些名著?

(3)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我國漢代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請同學們翻開教材,讀一讀“資料袋”。

(4)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一個故事《將相和》。

2.課題質疑。

3.介紹背景

【設計理念】:課前談話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打開學生學習古典名著的大門,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

2.根據(jù)課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為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lián)系地看問題的觀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找準切入點。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請畫出課文中描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的段落。

2.出示:第16小節(jié):“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p>

3.談談體會。

4.理解: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能耐、爬

5.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找準學習切入點,起到上串下連的效果,為研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作好鋪墊。

四、細讀課文,感悟形象

1.過渡:藺相如到底有沒有能耐,是不是只靠一張嘴就能當上卿呢?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個小故事《完璧歸趙》。

2.請同學們自由讀,用“~~~~”和“——”分別劃出描寫人物語言、為行的句子,并在句子旁白2自己的體會。

3.討論、交流、整理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導秦國去。……”

藺相如說話前為什么要“想一會兒”?

一是因為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思考成熟;

二是因為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

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著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xiàn)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保C智)

(3)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保C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4)語言: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a.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理直氣壯”的理解。

理解“理直氣壯”,藺相如為什么能“理直氣壯”?(因為藺相如已經(jīng)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說。)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說說你的觀點。

(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5)到了舉行典禮那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

藺相如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tài)?(踏實、坦然、輕松、放心、沉著、輕松、無懼無畏)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對比,說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終于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爸坏谩闭f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4.課文學到這里,藺相如是不是像廉頗說的那樣沒有能耐?只是動動嘴皮子而已嗎?說說你的理由。

生:藺相如不是廉頗說的那樣沒有能耐,他在趙王和大臣們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出使秦國的,藺相如不畏強暴,憑著他的機智勇敢做到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這是多么不容易??!

生2:藺相如與秦王的較量可以說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沒有大智大勇,沒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做不到的。并不是廉頗說的那樣“只靠一張嘴”。

師:是呀!藺相如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他是以自己的生命來逼迫秦王,置個人生死于不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巧妙地要回和氏璧,做到了完璧歸趙。藺相如也堪稱猛將。你們說僅憑一張嘴能做到嗎?藺相如雖然沒有持刀作戰(zhàn),但事實他唇槍舌戰(zhàn),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

5.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于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

【設計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閱讀體驗,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朗讀。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五、總結寫法

1.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抓住人物言行進行重點詞句研讀,品析人物的形象。

【設計理念】: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放手自學“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作好鋪墊。

六、課外閱讀,豐富積累

課外閱讀《田忌賽馬》和《禪讓的故事》。

【設計理念】:豐富積累,激發(fā)閱讀興趣。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一

《將相和》(六年制第十冊)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語文-《將相和》。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轉變。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三個小故事。

講解第一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時,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將這個故事改編為課本劇來演一演。由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劇組,并安排好編劇、導演、演員、劇務等、做到人人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經(jīng)過認真的準備,各劇組先后在班里公演了。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宮獻璧”這段戲,小演員演得十分逼真,面對秦王絕口不提換城之事,飾藺相如的學生,手捧玉璧,理直氣壯斥責秦王,他的語言、動作將藺相如的隨機應變、勇敢機智、不畏強爆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而飾演秦王的學生的表演,也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王理屈詞窮、無可奈何地放回藺相如的尷尬丑態(tài)。

澠池之會是一場政治斗爭,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既是出于對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懷,又是想占趙國的便宜。去還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較量?為了維護趙國的利益,藺相如再次顯示出了智勇雙全的政治才干。指導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連讀三遍課文,將這個故事改用說評書的方式上臺演說,并讓學生當評委打分。稍事準備,學生紛紛舉手,相繼上臺演說。表演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觀眾”。這樣一種授課形式,既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他們口語交際的能力。

學習“負荊請罪”時,我又給學生們布置了寫的訓練: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說些什么,課文沒有寫,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各會說些什么并寫出來,準備交流,學生興趣盎然,寫出了不少生動的“對話”,如:

廉頗:上卿大人,我妨忌您職位比我高,妒忌趙王對您的寵愛,處處與您作對,但您次次容忍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今天特來請罪,請您責打我吧!

廉頗:您大人不計小人過,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医窈笠欢ㄅc您和睦相處,共同對敵。

又如:

藺相如:(上前扶廉頗)將軍這是為何,快快請起!

廉頗:藺大人,您真是寬宏大量,肚中能撐船,我廉頗是粗魯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顧國家生死存亡和您鬧不和,真是罪過。

藺相如:將軍能知錯改正,不是很好嗎?有何罪過?

廉頗:上卿大人,過去您不與我斤斤計較,我感激不盡。您勞苦功高,要是沒有您,我國稀世珍寶——和氏璧一定會被秦王騙去;要是沒有您,“澠池之會”趙王定會受到侮辱,請您再受我一拜!

藺相如:將軍說的是哪里話,“澠池之會”要不是您的兵力,不但秦王不會為趙王擊擊,恐怕我和趙王也早就成了階下囚了。

廉頗:藺兄真是令人敬佩,往后我聽您的,我們一起做好趙玉的左膀右臂,為趙國強盛做出貢獻。

新大綱指出: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將相和》教學打破了“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guī)教法,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二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故事(學生齊讀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我們還學習了第三個故事,明白了藺相如是一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板書:顧全大局、胸懷寬廣),所以負荊請罪的結果是——將相和好了,藺相如和廉頗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2、既然有“和”,就說明他們曾經(jīng)“不和”,為什么“不和”呢?

指名讀第16自然段,明白廉頗認為藺相如就憑一張嘴升了官,他不服氣。

討論“嘴”指什么?(板書:嘴)

(廉頗看不起藺相如,認為他只是靠嘴巴說說,沒有其他本領。)

3、推出研究問題:藺相如是不是只憑一張嘴,沒有其他能耐呢?

藺相如幫趙王解決了許多難題,比如“完璧歸趙”(出示貼圖)這個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就來聽一聽,在這個故事中,趙王面臨著怎樣的難題?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三

1.看課題,既然是“和好”,那說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yōu)槭裁础安缓汀??找出文中那句關鍵的話來。

2.找到文章倒數(shù)第四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

“我是趙國大將,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倒爬到我頭上去了。哼,碰見他,我要給他點兒顏色看看!”

3.那么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他的職位該不該比廉頗高?這就是咱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四

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感受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優(yōu)秀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3、多角度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人物至今讓我們難以忘懷。你們知道那些歷史人物的經(jīng)典故事?請簡單介紹一下。

(學生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所了解的歷史人物)

3、指名到黑板前書寫:“將”廉頗,“相”藺相如。(請學生評價黑板上的書寫)

教師:“和”(板書“和”和好、團結)用課文中的哪個詞還可以解釋這個字的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將相和》這個故事是有哪幾件事組成?

2、學生交流后得出《將相和》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事件組成的。

3、教師:這三個事件在文中的敘述順序能否顛倒?教師:對,這三個小故事是不能顛倒順序的,他們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請同學們選擇關聯(lián)詞語天空,理清故事之間的關系。

三、品讀課文,感知形象

1、同學們通過閱讀,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你們能評價一下文中的幾個人物嗎?

2、選讀重點句段,走近藺相如。

教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藺相如。這個人物貫穿三個小故事的始終,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描寫藺相如的有關語句,一邊快速默讀,一邊畫下來。

(1)臨危受命

出示:“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就沒有動兵的理由?!?/p>

教師:對,“想了一會兒”,也就是他經(jīng)過慎重思考以后的,胸有成竹、擲地有聲的說。

(指導學生朗讀)

(2)略施小計

教師:藺相如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你看?!边@句話是真話還是假話?你覺得這樣說妥不妥?為什么?(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3)理直氣壯

出示:“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撞碎在這柱子上!”(教師指導朗讀)

從這個“撞”字上,你看出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不辱使命

教師:當然,作為強大一方的秦國對趙國的威脅并沒有因此消除,幾年后的澠池之會,藺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又怎樣說? 出示:“您跟我現(xiàn)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面對強敵,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藺相如的愛國之心,看到了他過人的謀略和勇氣)

(5)顧全大局

教師:你們從藺相如的話里聽出了什么?

3、畫出描寫廉頗語言,行動的句子,用心讀一讀。

(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

教師: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同學們認為廉頗有罪嗎?

教師:從廉頗負荊請罪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四、研讀課文,深化認識

1、教師: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你認為趙王感到幸運嗎?為什么?

2、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3、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組織學生研讀《史記》中的原著。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五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了解到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負荊請罪

默讀這個故事,勾畫語句,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顧全大局。

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原出來。

學生寫作,交流。

(二)理清課文條理。

三、總結提升,課后延伸

學完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將相和教案設計理念篇十六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提的問題真有價值,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將相和》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先初讀課文,通過字詞關,要求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老師巡視、不時的指點讀音。學生大聲的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五、體會人物,談談感想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1458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