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21:32:04
最新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范文(21篇)
時間:2023-11-04 21:32:04     小編:夢幻泡

讀后感是對讀書經(jīng)歷的思考和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評價所讀的書籍。寫讀后感時,可以通過引用書中的經(jīng)典語句或故事情節(jié),來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力。下面是一些作者精心撰寫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fā)和觸動。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一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說新語讀書筆記5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語出自《世說新語》,它就這樣活脫脫的暴露在我的眼前,沒有突兀和驚悚,沒有糾結(jié)與無力,有著我對我自己一切的思考的完整答案。

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經(jīng)常和自己過不去的人,我把自己困在一個自以為符合一切道義規(guī)范,能滿足我對事物明亮面需求的枷鎖里,然后打磨菱角,學會方圓,讓我能完全契合,讓我在自己建筑的框架里對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但精神力量的空乏又使這搖搖欲墜,我不斷補充心靈雞湯,用成功學的`思想來欺騙自己。

仿佛這些病態(tài)的強迫,真的能使自己造就世俗的成功,但最后它們終成了偏激和陰暗,成了表面強大溫暖,但實際千瘡百孔的內(nèi)心。我用變質(zhì)的雞湯喂養(yǎng)著荒蕪,看著它們慢慢淪為灰燼。

不安,焦慮,煩躁,無厘頭對事物的敬畏,在我的周圍拉開了一道道屏障,我被束縛在里面周旋,一點一點沒了往前的勇氣,一點一點沒了自己,這些使我溢著對做錯事的恐懼,對周旋久的討厭。

終于我翻開這本書,它引導著我,仿佛這本書里面有無盡的深淵,等著我一點一點去探尋。于是我開始思索追尋,渴望找到并擁有能通向遠方的動力及希望?!拔遗c我周旋久,寧做我。”

不再無病呻吟,丟掉尖酸刻薄,放棄對自己的束縛,更需要明白苦難與救贖,倒完自找的苦水,扛上該有的苦難,在一步一履的堅定中,保存善良、炙熱。即使遙遙萬里,即使布滿荊棘,也要用我所有的磨礪換來的珍貴抵抗惡意。

它給我的力量也遠遠不止于此,終有一天,這本書能成為此生讓我受益無窮的教義。

親愛的讀者,以上我們精心為您整理的“世說新語讀書筆記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對這篇讀后感滿不滿意,是否有收獲,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相關(guān)的讀后感,請關(guān)注世說新語讀書筆記欄目,我們時時為您更新!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

有一次,兩人曾經(jīng)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而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

我覺得華歆不應為名和利所動心,他應該多學習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jīng)任官過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shù)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三

第一種情況,不愿意與父母交流。也是較為普遍的情況。你要問他學校的一些情況或者學習情況,“還好”,“差不多”,“就這樣”,你要再問,就嫌你煩了。我們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每天辛辛苦苦買菜做飯洗衣服,等孩子回來,第一件事是要看看孩子的臉色,陽光燦爛還好,陪著孩子一起高興,還能跟孩子多說上兩句話,要是陰到多云,那趕緊小心翼翼不做聲,要不然,一句“你煩不煩!”把你沖到老遠去。

這么大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正處在成熟與不成熟之間,他自己覺得成熟了,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想要父母管得太多,不希望你到他的房間去,尤其反感你翻動他的東西,認為這是對他的不信任,而我們作父母的的確也不放心,在我們的眼中,他還是個孩子,你看他說話有時還很天真,在學校是不是交了什么不良的朋友啊,是不是染上了什么不良習慣啊,書包里是不是有什么不該看的書啊,等等,于是就趁他上學的時候檢查檢查,好,矛盾發(fā)生了。這種矛盾如果沒有及時妥善的處理好,矛盾就升級了,孩子叛逆了!

第二種情況,攀比虛榮。穿衣服要名牌的,而且要限量版的;看到別人在外面租了房子,他也要租,不管家里有沒有錢;看到別人有手機,他也要。這跟獨生子女不無關(guān)系,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這一代人太苦了,現(xiàn)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不能再讓孩子吃苦,于是在經(jīng)濟上、生活上盡量滿足孩子,一片愛心,天地可鑒哪!可是孩子的錢都花在了那些地方你知道嗎?孩子的手機拿來做什么用你知道嗎?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調(diào)查:與家里聯(lián)系占38.55%,發(fā)短信占52.17%,玩游戲19.13%,上網(wǎng)8.99%,閑聊44.1%。我們都知道,手機里一些垃圾信息較多,還有一些詐騙的,小孩子很容易上當受騙。另外,還有輻射問題,據(jù)研究,這種輻射對腦細胞以及dna結(jié)構(gòu)均有被破壞的跡象.特別是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就算你不在乎錢,你總在乎孩子的健康吧。難怪英國議會提出一項議案: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手機,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種情況,嬌驕二氣。部分家長由于平時工作太忙,對孩子疏于關(guān)心、教育,或者把孩子托付給上一代(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古話說,隔代必慣。加之父母難得和孩子見面,就一味的遷就、滿足孩子,結(jié)果,孩子在家里撒嬌,在學校里傲慢。這種情況是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當孩子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家長選擇了妥協(xié),兩次三次,孩子就變成老子了。

二、當今教育的矛盾。

1.“全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與孩子個性培養(yǎng)的矛盾.我們都知道,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全能型”人才,即“樣樣都好而且有一樣特別好”的人才,因此家長們便開始了關(guān)心孩子全面發(fā)展和培養(yǎng)特長的計劃:鋼琴、舞蹈、繪畫、外語、電腦等等。孩子從此就再也沒有了快樂??匆姾⒆悠v的身影和消瘦的臉龐,家長們卻只能感到內(nèi)疚和無奈。

3.成功、健康成長與挫折教育的矛盾。渴望孩子事事成功,希望孩子做人做事都很優(yōu)秀是每個家長的愿望,現(xiàn)在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長們更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的道路平坦順利,身心不受傷害,不受委屈。有些家長認為競爭激烈的年代,忍讓可能要吃虧,誠實也許會上當,寬容似乎是傻瓜。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要爭、要斗、不要讓,要贏、要強、不要輸。他們認為如今自己和孩子再也“輸不起、虧不得”了。而現(xiàn)在的挫折教育恰恰是要有意設置障礙和干擾讓孩子委屈一把,但不少家長對現(xiàn)在提倡的挫折教育持疑問態(tài)度,同時面對稍遇挫折就自殺、自殘、出走等一些現(xiàn)象和孩子較差的心理承受力又難以接受。

4.獨立、求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安全保障的矛盾。美國部分中學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特規(guī)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才允許畢業(yè)。這對我國的許多家長來說感到有些“過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年齡還小,擔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和求生能力的過程中面對我國現(xiàn)在交通秩序狀況,讓孩子獨自上學是否安全?面對現(xiàn)在社會治安情況,孩子獨立外出是否妥當?因此許多孩子應獨立完成的,獨立辦到的事都由家長包辦代替,但面對許多孩子獨立生存、自理能力的不足家長們又感到不安和著急。

以上種.種矛盾,不僅在家長中有,在我們學校教育中也有,我們做老師的說實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通常都是折中處理。

三、家庭教育的十點忌諱。

第1、太多的關(guān)愛,使得孩子不知珍惜:現(xiàn)在的孩子得到大人太多的關(guān)愛.家長都在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珍惜父母對他們的愛,實際上正是大人給的太多,孩子才不知道珍惜。

第2、太多的嘮叨,使得孩子逆反:不少家長不從孩子實際出發(fā),往往對孩子要求過高,過嚴。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很難達到父母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于是父母常常就不斷地嘮叨,孩子心理上會產(chǎn)生挫敗感,想逃避,或產(chǎn)生逆反。

第3、太多的干預,使得孩子缺乏自主:許多家長把自己的意志凌駕于孩子的意愿之上,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太多的干預,慢慢的孩子養(yǎng)成了什么事情都要家長做主的依賴思想。很多家長則是一味的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這么難教育!

第4、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難以承受:有些家長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這些期望使得孩子難以承受。想讓孩子成為鋼琴家、舞蹈家、書法家、畫家、翻譯家、科學家等等,超出了孩子所能及的范圍。

第5、太多的責備,使得孩子失去動力:在不少父母那里,孩子把事情做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而做不好則是是一定要責備的。實際上,孩子做不好是正常的,而孩子做好則是是需要鼓勵的。家長對孩子的賞識、鼓勵會讓孩子越發(fā)做得好。家長過多責備,會使孩子失去來自自我尊嚴的內(nèi)在動力。

第6、太多的遷就,使得孩子不知約束:有些家長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變得對自己不知約束,任性、自私。家長與孩子的關(guān)系,也應該有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的相互尊重與平等。父母對孩子的一味遷就會使得孩子缺少對自己的約束。

第7、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挾家長:一些家長太在意自己的孩子,結(jié)果讓孩子反過來要挾家長。你不滿足我上網(wǎng)的要求,我就不給你好好學習。孩子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家長首要的任務是要讓孩子對自己負起責任來。

第8、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道節(jié)儉:現(xiàn)在就是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父母,寧愿自己省吃儉用,也會讓孩子生活得好一點。正是這種給孩子太多的享受,導致現(xiàn)在的不少孩子不知道節(jié)儉。建議家長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要讓孩子懂得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不要以愛的名義培養(yǎng)起一個敗家子。

第9、太多的滿足,使得孩子缺乏快樂:快樂源于饑餓?,F(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上的豐富,讓他們很少有那種來自于物質(zhì)生活的饑餓滿足后的快樂;另一方面目前的教育也很難帶給他們精神上的追求(饑餓),而沒有追求,自然沒有滿足,也就是沒有快樂。所以,對于孩子來講,家長一定要從精神層面上,從孩子的抱負、志向、夢想、理想等這些層面上幫助孩子,這樣,孩子才會享受到人生更多的快樂。

第10、太多的愛,使得孩子不能成長: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沉溺在太多愛之中,就不能成長。許多父母不了解對孩子真正的、長遠的愛應該是讓孩子成長,讓孩子是一個對自己、對周圍的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家長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去經(jīng)歷社會、參與真實的生活,接受真實生活的考驗、磨難。

四、家庭教育的幾點做法和建議。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知各位有沒有留意,成功的家庭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套的,他們是肯花時間去研究的。我這里提幾點做法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1.嚴于律己,做孩子的表率。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家長把自己所有的希望與夢想都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龍成風。然而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最終能真正成龍成風的寥寥無幾。我們強調(diào)孩子多讀書多學習是對的,但我們自己也要多讀書、多看報,尤其是在孩子讀書寫作業(yè)的時候,一來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二來可以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不至于跟孩子搭不上話。

2.要關(guān)注孩子的傾訴,學會真誠地與孩子溝通。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有了自己對待問題的看法,他們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并希望能得到家長的認同。即使說的不對,也希望能與家長討論。只要可能,家長千萬“不要打斷孩子的話”,“或者表示厭煩”,因為,這么一來,孩子比較脆弱的自尊心就會遭到傷害,弄不好,還會從此向你關(guān)閉敞開的心扉。這就容易產(chǎn)生兩種極端的性格:逆來順受和堅決抵抗。其次,不要訓斥和懷疑孩子,同時也不要采用經(jīng)濟獎賞的方法賄賂孩子。廣州市的一位學生家長在翻兒子的書包時,翻出了許多高檔文具,而自己卻從未給孩子買過,一問之下才知道,買文具的錢都是靠自己替別人寫作業(yè)賺來的。

在家長的反復詢問下,孩子還從書包的夾層中翻出了替別人寫作業(yè)所得—千多元現(xiàn)金。可見,家長在采用金錢調(diào)動孩子學習積極性的時候,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所產(chǎn)生的負效應。雖然家長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卻培養(yǎng)了孩子自私、任性、依賴的性格,甚至道德淪喪,那豈不是很可悲嗎?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灣。因此家長應該把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作為家庭教育的最終要求,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的架設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那座橋梁。

3.家長對孩子要把握好一個尺度,不要過于熱情。

每位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這是無庸質(zhì)疑的。然而你對孩子的愛是否把握了這個尺度呢,這可就很難說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為真摯的一種愛。它是一種不加任何附加條件的,骨肉之情。因此,在很多時候,往往就是由于這份愛傾注的量太重而失衡。我們要對孩子傾注愛,但又不失原則。

4.采用“揚長”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每個人都需要被一種信念支撐和推動。因此,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用積極正確的信念來教育孩子。“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是家長的罪過”。如果父母只把眼睛盯著孩子的短處,并經(jīng)常掛在嘴邊,長此以往,孩子的興趣被催眠,自信逐漸喪失。因此,父母不妨借鑒“山峰原理”,采用“揚長”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優(yōu)點可以幫助孩子控制其他缺點。也許你的孩子只在某一方面優(yōu)秀出色,父母可以一點點地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使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覺。

5.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威信。

可以說,學校教育是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學校教育主要靠老師。因此教育孩子尊重老師是必須的。千萬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與老師的觀點不合,跑到學校當著學生的面與老師爭吵。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摧毀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老師喪失了威信。同時有可能使自己的孩子在同學中陷于孤立。這是一些父母需要注意的問題。

總之,作為家長,我們要嚴肅的認識到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愛撫,少一點指責;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埋怨;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為家庭為國家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建設人才。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四

支道林喜歡養(yǎng)鶴,住在剡縣的峁山上。有人送給他一對小鶴,不久小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飛走。支道林舍不得它們,把它們的羽毛剪短了。鶴高舉著雙翅卻不能飛翔,回頭看看翅膀,垂下了頭,心中仿佛有說不盡的懊惱。支道林說:“既然你們有直沖云霄的心愿,又怎肯給人做玩物呢?”于是,喂養(yǎng)到羽翼長成,就讓它們飛走了。

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文章,我發(fā)現(xiàn)它蘊含了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們愛護動物。連古人都能意識到不能以一己私意來限制小動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們?yōu)槭裁醋霾坏侥??難道把小鳥關(guān)在籠子里,給水給食,就能關(guān)住它們的心嗎?我看做不到,只有給他們自由,才能算真正愛他們。

第二重意思是告訴我們?nèi)艘兄睕_云霄的志向。文中的一雙幼鶴正是因為有了直沖云霄的向往,而表現(xiàn)出對藍天的渴望。被支道林發(fā)現(xiàn)后,才圓了它們的藍天夢。鶴都有志向,何況于人呢?人也要有直沖云霄的志向,只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能激勵你不斷的進步,不斷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五

在讀《世說新語》的時候,我看到這樣一則。兩位主人公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鳳雛龐統(tǒng)和水鏡先生司馬德操。兩位主人公是莫逆之交,德才也不分上下。龐統(tǒng)先生后來追隨劉備征戰(zhàn)四方,最終在入川時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而司馬徽先生一生隱逸山林。二者均算死得其所。在這則文中記錄了二人的一次見面: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穎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zhí)絲婦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shù)十,然后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笔吭唬骸捌蜕鲞叴?,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p>

在這則文章里,呈現(xiàn)了司馬德操的人生追求:不慕名利,不羨財富。這對龐統(tǒng)也影響頗大。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的人的追求是財富、地位等等。有人也在堅持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覺得坐擁億萬,富可敵國便是人生意義所在;有人覺得過好自己的生活便是意義。在這里我不想評價某種認識或者價值觀念,每個人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見識和眼界所限,有自己的價值觀。無法強求,也沒必要強求。

我想,真正能讓人尊重,真正能過好的人生,便是實現(xiàn)自己的期待,實現(xiàn)自己想做的事。不論這些事是像財富、地位這些物質(zhì)的東西,還是自我實現(xiàn)之類精神上的東西。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人生的意義便是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不被外界和世俗所打擾,不被別人的價值觀綁架。無論財富多少,地位幾何,真正將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寫著篇文章并不是為了說在讀書時感受了什么,只是想將讀書時的思考和想法記錄下來,談不上感悟,只能算是一點想法罷。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六

讀完了《世說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zhì),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歌頌贊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說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fā)。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鐘毓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庇謫枙我圆话荩瑫唬骸巴当痉嵌Y,所以不拜。”這則文言文說的是鐘毓和鐘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干什么。鐘毓先行禮,然后在喝酒;鐘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鐘毓說:“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倍姇t說:“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p>

可這點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為什么古代人能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于我們學的不夠多?!皩W無止境”,學習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么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幾年的學習時間,才相當于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盎畹嚼?,學到老”,后面學習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七

星期六早晨,我在《世說新語》中看了一則精彩的小故事,真是令我難忘。

謝安的子女大多由謝夫人劉氏來教育,她因此問謝安:“怎么從來不見你教育孩子們?”

謝安回答說:“我常常以身作則來教育他們??!”

這則故事讓我很有感悟,謝安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梢姼改傅呐e止言談會在無形之中改變了我們,父母為人的準則和好的習慣對我們是潛移默化的。我們也應該多向父母學習,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我的父親常對我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蹦菚r的我并不是很理解,機會只是出現(xiàn)在有準備的人面前嗎?沒準備的人呢?父親平時工作認真,嚴謹細心,做事一絲不茍,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這讓我十分敬佩。一天他回來告訴我們他正在準備高級職稱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晚上,屋里的燈一直亮著,燈光下爸爸正在寫論文,他聚精會神地書寫著,十分投入,仿佛外面的`一切是在另一個世界。他時而認真思考,時而認真書寫,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悄悄地過去了,爸爸沒有休息,臉上的神情還是那么專注,真是令我震撼。他準備論文,填寫表格,總結(jié)工作經(jīng)驗,一個個的晚上,一個個周末,他都在仔細認真地準備著。一切準備就緒,他提交了所有資料,一個月后,他又去面試了,最終,爸爸順利評上了高級職稱。一家人都高興極了。

我終于理解了為什么機會總是會出現(xiàn)在有準備的人面前。那些有準備的人總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總是不斷攀登新的高峰,他們注重平時積累,注重賽前準備,他們總是會把握機會,他們是真正有準備的人。父親以身作則,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也明白了許多,真是受益匪淺。父親是我的榜樣,我努力向他學習。

從此以后,我更加注重平時積累,我明白成功是一座金字塔,平時的積累,認真地準備就好比一塊塊大石塊,筑成了一座牢固的金字塔。六年級下學期,我參加了cctv英語比賽,賽前我認真準備,認真完成英語作文,并仔細修改。比賽時還要抽取幾個單詞,將他們串連成一篇有意義的文章。于是我自己先在紙上寫了很多單詞,模擬現(xiàn)場,我又將一些常用詞匯進行鞏固,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經(jīng)過預賽,復賽,決賽,我獲得了蘇州賽區(qū)一等獎,并晉級江蘇省決賽,獲得二等獎。我也更加深入理解了為什么機會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面前。

父親以身作則,總以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教育著我,讓我受益無窮。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八

王子敬自會稽經(jīng)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游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qū)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zhuǎn),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后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為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里有一種血統(tǒng)、身份和學識的優(yōu)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為人處世情愿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敝凶谛υ唬骸按耸仑M可使卿有勛邪?”

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diào)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p>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九

劉墉的《世說新語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閑暇空余終于讀完了,但久久地讓我回味其間。書中對“新新人類”的理解,我亦頗有感慨?!八麄兛赡軇幼鞑豢?,起床也不快,但他們的觀念靈活、轉(zhuǎn)變得快、適應得快?!币稽c沒錯,就拿我女兒來說,看似動作很慢,起床時叫來喊去的,但是對社會的進步事物說起來讓人又另一種看她的眼光。她學了法語后,了解了一些法國風情,就餐時,便侃侃道來;去了趟日本,就會告訴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沒有一點點的不適應;有時還時不時地評論一下某些社會現(xiàn)象。這就是“新新人類”。當然,書中談到的很多的觀點,我都很贊同。我自己也是教師,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社會的進步,好像自己的教育方法越來越局限了,方式越來越單一了,因此,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成敗,于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尋求適合我孩子的教育方式。讀了這本書,對我頗有啟發(fā),中國的家長對孩子太多的設想和規(guī)矩,于是束縛了孩子想象的空間和發(fā)展的平臺,當然或許是某個衡量的標準,使家長沒有辦法選擇,只有聽之任之。想想現(xiàn)在的青少年犯罪,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網(wǎng)絡問題少年,我們做家長的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需要我們家庭的幫助和協(xié)調(diào),是非常需要與學校老師經(jīng)常的溝通。有的家長常常認為學校老師如何如何,卻沒有問問自己的責任盡到了沒有,總是以為,孩子到學校就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卻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個體成長的空間是極其重要的,能夠暴漏出他內(nèi)心深處最底層的東西。

現(xiàn)在我教育的觀點在逐漸改變,教育的方式在逐漸改變,我發(fā)現(xiàn)孩子又愿意與我走近了,常常把她的喜怒哀樂告訴我,我欣喜萬分,這是對家長的信任。

書中談到的“年輕人要有探索的權(quán)利”“子彈準備好”,我極其贊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際上就是累積的過程,為自己儲存一種能量,為自己積淀一些知識,為自己儲備一定的能力,到機遇降臨時,你便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大顯身手,而非有了合適的機會,只能望此興嘆。文中又談到來太原發(fā)生的事,讓我這個太原人引以自豪,盡自己的能力為別人做一點點事,就是儲備生命的價值,也是造福子孫后代。我想到了原來的一位年輕的同事,曾幫助那些特困家庭的孩子讀書,幾次輾轉(zhuǎn)去山區(qū)看望那些孩子,那么,她的這份愛心,必然會影響到她的孩子,也會成為有愛心的人。教育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同時也充滿了魅力。

掩書沉思,我們的家庭要太多地關(guān)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生理和心理),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一種和諧,要啟發(fā)他們把知識變成技能,把思想變成視野,體味與珍惜成長中的困難,明確自己的前行目標,無論如何,只要不斷堅持,總有實現(xiàn)自我的一天!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fā)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shù)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道理。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诔缘泥嚢苑Q時便經(jīng)常重復說“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說:“你總是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俊编嚢瑳]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說:“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只鳳?!彼贸懲ū扔骺鬃拥拿裕瑏碚f明自己雖然常常連連說“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么你的頭發(fā)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zhì),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zhì)經(jīng)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庇昧艘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zhì)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nèi)W習借鑒。

明代的學者胡應麟評介《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奔仁墙^唱,定有屬于他絕唱的魅力,反復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說,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郗愔信道甚精勤,?;几箖?nèi)惡,諸醫(yī)不可療。聞于法開有名,往迎之。既來,便脈云:“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焙弦粍c之。一服,即大下,去數(shù)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讀書筆記:郗愔再次登場,每次登場都是負面形象,這次因為迷戀天師道,吃符箓太多,導致腸胃不暢而得病,由此可見,當時一大批士大夫迷戀道教煉丹之術(shù)。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主要做三件事:飲酒,服藥,清談。當時的人服用一種藥石叫:五石散,也稱寒食散。據(jù)說服用后可以嬌美姿容,延年益壽,其實卻使人脾氣暴躁,過早衰亡??上В】蓢@!可悲??!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一

近來在讀《世說新語》,一開始覺得沒什么意思,因為許多詞句看不懂,看著看著,卻覺得好看起來了,里邊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著自己的道理,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讀書好,不是嗎?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在腦海里盤旋起來:“書中所講的魏晉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

其實,這一個問題,書中的序里已有解釋——書中大部分講的都是關(guān)于“清談”的內(nèi)容,即魏晉的名士們談論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談論的事有無依據(jù),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們對于清談的熱情顯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談就算不上是名士貴人了似的。從許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來,比如言語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極了。

第二十八篇講的是謝尚年輕的時候去拜訪殷浩,聽他談論玄理的事,殷浩講得很生動,謝尚直聽得“注神傾意,不覺得流汗交面”,殷浩卻從容地叫人取來手巾幫謝尚擦臉。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讓人忍俊不禁,又覺得很欽佩。

第三十一篇講的則是殷浩與孫盛一起清談,不知兩有多激動,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針鋒相對起來,“卿莫作強嗎,我當穿卿鼻”、“卿不見決鼻牛,人當穿卿頰”,這樣的話也無傷大雅,由此可見他倆對于清談辯論的熱情有多高了。

魏晉也許是政治上最混亂的時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時代。當時的文人志士們無一不好學、好辯,在現(xiàn)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們。但我覺得他們與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樣值得尊敬,他們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仍保持著對道理、文學的熱愛,這正是現(xiàn)代許多學生所沒有的。

《世說新語》是通往魏晉時期文學、歷史、習俗的一扇窗。對我來說,也是一本關(guān)于當時人的學習、生活的故事書?,F(xiàn)代的我們學習生活遠遠沒有他們那么艱苦,但他們淺談仍不亦樂乎,我們讀書也樂在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樂于學、勤于學。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二

我喜歡看書,喜歡以書知人,看過了書再去考究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現(xiàn)在好多人正好反過來。讀《世說新語》這本故事集也是這樣,以前學過的看過的都是選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這本大概是中國最出名的故事書這還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記錄下我讀書的內(nèi)容,就從它的《德行篇》說起吧。說到魏晉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清高,他們的價值觀全都放在與權(quán)貴世俗的反方向這也許就是他們的性情?!妒勒f新語》一開始就給我們講了陳蕃禮賢的故事,陳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卻要去拜訪徐孺子,后來據(jù)說還在舍下只設一榻,徐孺子來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掛起來不讓別人用,這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故事。禮賢下士是不錯,可陳蕃的做法有點太清高了,就對一個徐孺子好,不知道別的賢士看了會作何感想。

李膺為人高標于世外,清高的習氣可以說是標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經(jīng)達到了后進之士到李元禮門庭都有躍龍門之感。李元禮還是有學問的,后學們到他的門下如沐春風,如躍龍門,算是無可厚非。現(xiàn)代的人往往卻是相反,腹內(nèi)沒裝著一分一毫,卻自以為是,硬要把自己的門庭裝扮成龍門,殊不知龍門只是一個象征,真人才是關(guān)鍵。

清高有時候還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見賊人攻城,友人勸其逃命,其大義凜然,賊人到了詢問,如實回答。賊人不由得慨嘆:“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于是退兵??磥砉艜r候的賊寇也都是有義之人,否則見到有義之人也不會退去。當下看來,你越是所謂的有義,就越發(fā)得傻,越發(fā)的叫人欺負。而無義的人往往還以有義氣自居,其實不過是一個以利益,縱樂相伴的俗士罷了。

有學識的人從來不對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見,陳紀(元方)的兒子陳群(長文)與陳諶(季方)的兒子陳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厲害,爭執(zhí)不下到了爺爺陳太丘(陳實)處,陳實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對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一碗水端平這應該是現(xiàn)在人最難辦到的。對于中小學的教師只為了升學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于一點妄下斷言,實在是誤人子弟。

阮裕置辦了一輛十分華美的車子,人們紛紛來借,有個人家有喪事想借但又不敢說。阮裕知道了就把車子燒了。真是厲害,現(xiàn)在人很難理解了,喜歡把東西弄好借出去與人同樂,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時候就知道管寧割席這個故事,人們由此往往看輕了華歆,其實華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寧的性格一樣而已。從后面的事跡來看,華歆的清高比起管寧的略顯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適合社會。王朗也算是讀過圣賢書的,他和華歆一起逃難,有人要結(jié)伴渡江,華歆不答應,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賊兵追至,王朗這時候怕船重,想要拋下來人。華歆說,曾經(jīng)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拋下人家。華王優(yōu)劣由此觀之可見一斑。至于王朗學習華歆在秋天招來子侄宴飲,大概正是如張華所說:“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比罴疄槿耸种斏鳎瑥膩聿魂胺袢宋?。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據(jù)說一次一個人把自己的母親殺了,阮籍說,殺了父親也就罷了,怎么還殺母呢?!司馬昭聽到了大怒問其原因。阮籍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說,殺父親是禽獸,殺了母親不就是禽獸不如么。雖然巧妙的回答了晉文帝的問題,但是自己卻知道了禍從口出。我們今天很多時候都禍從口出,沒有阮籍的聰明卻還以為自己圓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三

初中時聽說劉慶義的《世說新語》,直到大學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姹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世說新語讀后感。現(xiàn)在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鬃诱f: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jīng)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jīng),舊瓶裝新酒,經(jīng)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讀書上我向來主張“誤讀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顛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卻達到一個好的效果,這也是可取的。《韓非子》里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楚國人給燕國的相國寫信,因為是晚上寫,光線不好,楚國人就吩咐手下:“舉燭”,邊說邊寫順手就在信上寫了“舉燭”。燕國的相國收到信了,打開一看有“舉燭”二字,不禁感嘆:“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啊,這是讓我們選拔任用賢能的人。”相國把他的“誤讀”給王說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國變得國富民強了。像一本《紅樓夢》讓多少誤讀紅樓又自稱研究紅學的人吃上飯,這“誤讀”多好啊。所以我看《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將不拘于字句的解釋、不拘于時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隨心所欲,信馬由韁,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記錄腦海火光一閃,這也是我把這篇文字分類到隨筆的地方。這樣做可能會對《世說新語》的理解多有謬誤,再加上本人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可能會有不馬克思的地方,科學學得不好,可能會有不科學的地方,難免貽笑方家,歡迎批駁、指正、賜教。

我看了一本世說新語,這本書中摘寫了許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說道德,說道理的故事。不過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書一樣。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寧和華韻的故事,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沒有撿起金子,而是將金子像泥土一般,繼續(xù)翻土。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丟回地上。還有一次,兩人一起在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大家都去看熱鬧了。華韻把書丟到一邊,去看熱鬧了。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去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韻因為一時的有趣,為了一時的富有,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我覺得華韻沒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寧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動心,因為這不是他的,他不會做對不起良心的事。華韻從撿黃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黃金占為己有,只是怕管寧看到。我覺得我要像管寧一樣,不為金錢失去良心。不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別人抓了,可他一直哀求別人不要把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捉了。但孔融的兩個兒子卻說:“父親難道見過打反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這兩個兒子也立馬被抓了,讀后感《世說新語讀后感》。”雖然這兩個孩子被抓了,但他們小小年紀懂得整體既然保全不了,那么個體也不可能獨存。孔融的兩個孩子雖小,但懂得這個道理,應此不做沒有用的哀求,從容鎮(zhèn)定的接受厄運。我要學這兩個小孩,眼望未來,知道結(jié)果以定,就不做無謂的事了。

還有許多,我就不一個一個說過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淺。

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范,詞匯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后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所記清談場面,往往描摹如畫,使讀者若臨其境,若見其人?!拔膶W”篇記孫安國(盛)與殷中軍(浩)共談,往復辯論,不暇用餐。左右侍者一再重溫冷飯,而兩人只顧奮揮麈尾,爭鋒口舌,以致麈尾脫落,布滿餐飯,抵暮猶未進食。最后情急,竟至反唇相稽。殷謂孫:“卿莫作強口馬,我當穿卿鼻?!睂O謂殷:“卿不見決鼻牛,人當穿卿頰?!北舜艘浴翱凇?、“鼻”譏嘲,皆從辯論出發(fā),讀之失笑!一時熱烈氣氛,活躍紙上,《世說》所寫,真善傳神?!芭耪{(diào)”篇記王文度(坦之)與林法師(支遁)講析義理,林每欲小屈,孫興公(綽)曰:“法師今日如著敝絮在荊棘中,觸地掛閡?!闭f理以通達為貴,一有滯礙,即難成勝解,孫之誚林,恰當無比?!拜p詆”篇記庾亮謂周顗:“諸人皆以君方樂?!敝軉枺骸昂螛罚^樂毅邪?”庾曰:“不爾,樂令耳?!睒妨睿笜窂V,為當時以清談著稱的名士,周顗認為以他相比,是貶低了自己,就說:“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無鹽,丑女;西子,美人;美丑攸分,不宜相擬,設喻亦妙。又“政事”篇的“桓公在荊州”一條,敘桓溫治荊州,政貴寬和,恥用威刑,桓溫的第三子桓式(即桓歆)見令史受杖,僅從朱衣上擦過,即謂溫曰:“向從閣下過,見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币馑际亲I誚刑杖沒打在人身上?;笢厥欠裾孢@樣政簡刑輕,姑置不論?!吧仙釉聘毖耘e杖之高;“下拂地足”,謂著地多,著人少;措語形容,巧用夸張,可見晉人之善于辭令。

《世說新語》中的名言雋語,層出不窮。如“德行”篇記郭林宗稱黃叔度(憲):“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謂其氣量深廣,不為物牽;“賞譽”篇記王夷甫(衍)稱郭子玄(象)“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謂其辭采繽紛,議論不窮;“容止”篇記山巨源(濤)稱嵇叔夜(康):“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謂其風神俊異,瀟灑出眾;“文學”篇記孫興公(綽)于潘安仁(岳)、陸士衡(機)二人之文謂:“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對比恰當,評價極公;“言語”篇記顧愷之描摹會稽山川之美說:“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這些話全都形象鮮明,比喻精妙,能把豐富的內(nèi)容概括為極其精煉的文學語言,給人以深刻、具體的印象。又“言語”篇記晉簡文帝(司馬昱)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謂胸襟開闊,則無往不適,隨處怡悅,覺萬物無不可親,其意既含哲理,語亦神韻悠遠,令人領(lǐng)略不盡。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四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jié)。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質(zhì)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p>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

我覺得華歆不應為名和利所動心,他應該多學習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jīng)任官過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shù)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妙不可言?。?/p>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五

每年冬天,都會不可避免地有一股雪花飄落在地上。他們用一層厚厚的白大褂包裹著整個世界,似乎害怕我們感冒。每次下雪,我都不禁想起這場白雪是什么樣子。

謝朗在文章中說,白雪就像撒在空的鹽。謝道韞把雪比作隨風起舞的柳絮。通過“公眾笑聲”,我們可以看出他更欣賞才女謝道韞的比喻。在我看來,兩者的想象力都非常豐富。無論是“撒鹽空”還是“風吹柳絮”,都有節(jié)奏和原因。

如果是刮風的一天,雪會隨風輕輕起舞。張開的翅膀就像舞者的裙子————旋轉(zhuǎn)、跳躍,最后輕步落地。如果我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下雪天,我會情不自禁地欣賞一場美麗的雪:“如果不是柳絮,那是因為風”。

可以說,無論是謝朗還是謝道韞,他們的比喻都非常貼近人心;他們的隱喻能給人美感,這讓人嘆服。

通過這篇不到100個單詞的文章,就足以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要有想象力和聯(lián)想,就會讓它“活”下去,使它豐富多彩??梢哉f,有了想象力,世界就有了明亮的顏色。有了想象力,一切都有它的價值。

看過別人作文的讀者都知道他們是同一篇作文材料,但作文卻大相徑庭。誠然,這部優(yōu)秀作品的作者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正因為如此,他的文章才會內(nèi)容豐富而不枯萎,讓人不滿意。

因此,豐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學習和網(wǎng)絡游戲的壓力牢牢鎖住了我們的大腦。然而,即便如此,我們必須大膽而勤奮地思考。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也是最充滿孩子興趣的。因此,我們更有必要敲開想象的大門。

——打開你的想象力,你的生活將充滿孩子們的興趣和亮點。

——很難想象,失去了對世界的想象,會是什么樣子?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六

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shù)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辈粌H這些?!妒勒f新語》還是“無數(shù)”成語的“發(fā)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里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起領(lǐng)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jié)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闭嚼钭拥暮⒆訃L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夸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還側(cè)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后為竹林七賢之一,成為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但是他們沒有自己一定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情好壞來執(zhí)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己教育孩子為例,特別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于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更關(guān)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己年邁的`母親為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己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助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于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可以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己的原則,什么事情該罰,什么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己心情而定,有一套嚴格的標準,而且要經(jīng)常讓孩子知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guī),詳細完備,讓學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你犯什么錯誤會相應得到什么樣的處罰,而一旦學生犯錯,一定要處罰,當然這處罰要嚴格遵守事先的規(guī)定,不可過于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于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一定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可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fā)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于觀察,善于思考,并進行推理判斷才能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七

經(jīng)智博老師推薦《世說新語》一書,急忙在上下單買回,拿到書后迫不及待一閱,真是如老師所說,既能學習古文的運用,還能了解到很多有意義的的故事,最關(guān)鍵是越看越能領(lǐng)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拿我們熟悉的`故事《管寧割席》來說吧!管寧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斷。不過,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fā)現(xiàn)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我們也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yǎng)的朋友,謹慎交友。但這個故事也啟發(fā)了我做事不能過于武斷,要多一點觀察,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才可以做到。

鐘毓、鐘會兄弟倆小時候趁父親睡覺時去偷喝藥酒。父親當時已經(jīng)睡醒暫且睡覺來觀察他們。鐘毓是先行禮才喝酒,鐘會只顧喝酒,不行禮。過后不久,父親分別問他們?yōu)槭裁葱卸Y和為什么不行禮?鐘毓說:“喝酒是要遵守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鐘會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不行禮?!边@故事也讓我內(nèi)心深處有所觸動,這倆孩子為人誠實忠厚,另外言語的表達也很重要。

通過故事還知道了《左傳》的注解原來不是一個人完成,鄭玄注解了一部分,將交與見解和自己一樣的服子慎,后來就有了《春秋左氏傳解誼》。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八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九

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shù)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辈粌H僅這些?!妒勒f新語》還是“無數(shù)”成語的“發(fā)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里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lǐng)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jié)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闭嚼钭拥暮⒆訃L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夸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還側(cè)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后為竹林七賢之一,成為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可是他們沒有自我必須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境好壞來執(zhí)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我教育孩子為例,異常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于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更關(guān)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我年邁的母親為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于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能夠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我的原則,什么事情該罰,什么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并且要經(jīng)常讓孩子知曉什么事情能夠做,什么事情不能夠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guī),詳細完備,讓學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你犯什么錯誤會相應得到什么樣的處罰,而一旦學生犯錯,必須要處罰,當然這處罰要嚴格遵守事先的規(guī)定,不可過于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于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夠到達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fā)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于觀察,善于思考,并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十

有一本書被魯迅先生稱為“名士底教科書”,這本書便是《世說新語》。

魏晉名士風采儀態(tài)特別秀美。如果不是何平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會“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瀟灑大方,玉樹臨風,又怎會贏來眾人紛紛感嘆?如果潘岳沒有美妙的儀態(tài)容貌,遇到他的婦人又怎會把他圍???如果王衍手里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會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顏色沒有區(qū)別?用厲害的側(cè)面烘托來寫魏晉名士的容貌,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吧!

魏晉名士又不缺灑脫豪放的情懷。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嵇康?!逗啺寥分?,對于鐘會的到來,沒有左顧右盼,只有專注做自己的事。天生嵇康,豪放灑脫,更有一種不屈于權(quán)貴的骨氣,《雅量二》中,嵇康即將被行刑,他的表情態(tài)度卻沒有變化,他明明低頭認錯就可以保住性命,可他沒有,守住心靈,我喜歡他的骨氣。從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特點,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高妙之處吧!

魏晉名士也少不了清談,有一次衛(wèi)階與謝鯤清談一夜后,原本虛弱的衛(wèi)階因此病情加重,為了清談都顧不得自己的身體,也許“清談可以飽”是真的。因果關(guān)系銜接自然,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高超之處吧!

魏晉名士有時也會豪無節(jié)制,就如劉伶常常酗酒沒有節(jié)制,脫掉衣服待在屋里,當有人責備他時,劉伶卻說:“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這樣隨性而不拘小節(jié)的風度,也讓我們?yōu)橹袊@。雖然寥寥幾筆,卻將人寫得淋漓盡致,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吧!

魯迅這樣評價《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p>

靜下心來,慢慢地、細細的品味這本看似簡短卻又有清晰脈絡的書,品這本零散卻又自由靈活的書,品這本對人物刻畫獨具特色的書。思索之間,了解魏晉名士的那一種生活與情意。

世說新語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十一

從《世說新語?儉嗇卷》中的四個故事說起?!妒勒f新語?儉嗇卷》中有九個晉人儉嗇的故事,其中有四個是說王戎。

一:王戎擔任司徒時既貴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數(shù)一數(shù)二。王戎親自掌管田契,經(jīng)常與夫人在燭下計算財產(chǎn)。

“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是瑯琊王氏在東晉極盛之時。在西晉瑯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門閥,河東裴氏、穎川荀氏的聲望當時都比瑯琊王氏要稍高一些。雖然,閥第的品評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但財富也是世家豪門間社交的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倫理統(tǒng)治中國的期間,提倡“仁、義、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錢,其實都是很虛偽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個個官迷,而在中國古今歷史上,權(quán)、錢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發(fā)財就是一回事。

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擅長理財,理所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優(yōu)點。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鉆破。

這類似于現(xiàn)在的“技術(shù)產(chǎn)權(quán)”的保護意識,何過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時代意識的偉大理財家。

中國古今一些知識分子的酸氣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識,歧視種種勤勞致富、合法謀利的行為。潛意識里,這是種忌妒,因為自身理財無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財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給河東裴頠時,向王戎借了數(shù)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

這是一種最合理的親人之間的借貸關(guān)系。親父子、親兄弟明算帳,何錯之有?

有錯也是欠債不還的裴頠的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75459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