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問題和挑戰(zhàn)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困難。首先,我們應該全面梳理一段時間內(nèi)的主要工作、學習或生活內(nèi)容。不同范文中的觀點和見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總結和概括。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一
內(nèi)容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亦常作筆名。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寫有《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zhì)疑》,針對史學家梁啟超對老子事跡考證提出異議,使清華師生大為震動,并梁啟超的激賞。后又發(fā)表論文《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分析了明清兩代傳入的西方學術的差異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張蔭麟與夏鼐、吳晗和錢鐘書并稱“清華文學院四才子”;被吳宓稱為“梁任公第二”;梁啟超首次與他相見,也贊嘆為“天才”。
張蔭麟,除了一本未完成的教科書,張蔭麟似乎再沒留下什么。這本不到16萬字的小冊子便是《中國史綱》。但這本薄薄的作品不幸成為作者終生的絕唱?!氨R溝橋事變”后,張蔭麟不得不擱筆,當時剛寫到東漢建立。直至他5年后病逝于貴州遵義浙江大學,《中國史綱》也只是更新了序言部分。
《中國史綱》一書包涵序文、十一章和最后的附錄三部分。作為文章主體的十一章,作者著重講述了自中國史的黎明商朝起,到西漢王莽改制失敗與西漢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這一段的歷史事件。附錄主講了東漢前期的一些歷史事件、北宋從建立到宋神宗這一時期的一些歷史。
在主體的十一章中,作者將大量筆墨(前6章)用于寫前秦以前的歷史,又將其中的四章用于描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各個方面。
讀后感:
張蔭麟先生一直不滿當時的歷史教育,說教材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名字和史料,讓青年人“被迫重溫再溫可厭倦的一套雜湊的機械的史實”。因此這本名為《中國史綱》的課本既不重考證,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講故事”的筆法來“畫”歷史。這本教科書,除文筆優(yōu)美之外,“運思情深意遠”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范給予的另一評價。這位通史學者認為,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與之媲美。
這本書第一章: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中突破了以往中國史書喜歡從遠古時期的炎帝、皇帝說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據(jù)的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記述,商以前的.歷史僅略述。全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大量嚴肅的語言,不注重考證,也沒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雖然僅僅是簡略介紹了商至漢的歷史,但是卻為我們描繪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潔明了,可讀性強。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張蔭麟先生的歷史觀點:第一,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值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歷史的效益問題,涉及到制約史學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讀者。不能傷害歷史的科學性。張蔭麟說:“一個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價值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币虼耍粋€健全的歷史學,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學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接受,就必須具有藝術功能。第二,張蔭麟認為,客觀歷史本身是史學藝術功能的自然基礎。第三,張氏談到了歷史的隱喻問題,即藝術性的修辭手法在史學中的地位問題。他說:以史事為直比或隱喻即狹義之所謂用典。此種修辭之技術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詭,則實足以溝通幻想或現(xiàn)實之美與史界之美,而予一意義以深遠而豐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為文病,相戒為用,此實一新式“塔布”,其由來則矯枉過正而昧于歷史之美學價值也。
對于這本書,出版后,好評如潮。如: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沖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業(yè)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王蕓生稱“張蔭麟是中國學界的一個國寶?!闹袊膶W受教于王靜庵先生(國維),西洋文學受教于吳雨生先生(宓),……為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他不僅文史淹博,哲學的素養(yǎng)尤深?!?/p>
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時,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世,享年37歲。他死后,錢鍾書《傷張蔭麟》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p>
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曰“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p>
朱自清《挽張素癡》一詩慨嘆:“妙歲露頭角,真堪張一軍。書城成寢饋,筆陣挾夙云。勤拾考工緒,精研復性文。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p>
張蔭麟一生溫文爾雅,注重理性對學術嚴肅批評,受人尊重,不失為我們的榜樣。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二
自參加工作以來,沒完整看過幾本書,但還是洗洗品讀了柏楊老先生長達八十萬字的《中國人史綱》。當偶然的機會從舍友書桌上瞥見這本書時,我就決定好好細讀它?;蛟S自幼對歷史比較感興趣,對通史之類的著作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也讀過柏楊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丑陋的中國人》,深受感慨,受此影響,也從心底喜歡柏楊老先生。
《中國人史綱》是一本引人入勝而又線索明晰的史書,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一直講到清朝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的中國歷史。柏楊先生在獄中完成此著作,歷經(jīng)了十年監(jiān)獄的艱辛,他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經(jīng)歷來寫作此書,于是此書又有“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贊譽。自有深刻和獨到之處。
柏楊老先生素有“不為帝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著作風格,他一貫以批判的精神寫歷史,站在人性的角度評論歷史。《中國人史綱》就以“人”為中心,重點在“人”.這本書的特殊性還表現(xiàn)在它是獄中成書,因此更能透過文字感受作者對于人性的獨特視角的剖析,歷史是人的歷史,故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人性的發(fā)展史。通讀此書,給我最多的思考就是人性的問題。何謂人性?孔子、孟子、老子、老子、荀子等皆有不同的看法,而釋迦牟尼與西方的柏拉圖等亦有各自的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由低級而高級,于是善惡觀念逐漸產(chǎn)生出來,但是無論善還是惡,無非都帶著人的烙印,善、惡只是維護人類自身利益的工具罷了??鬃訚M口的仁義道德,然而他剛剛出任了魯國的司寇,就把他的學術上的死對頭、名揚天下的大學者少正卯給殺了,看來在政治斗爭中,孔子所謂的“仁”乃是具有針對性的,并非一視同仁的。戰(zhàn)國時期,長平之戰(zhàn)結束,趙軍40萬人投降秦軍,秦江白起名者40萬疲憊不堪的俘虜進入長平附近一個名叫“殺谷”的深谷,秦軍從高山上拋下土石,40時萬人全被活埋。秦朝末年,巨鹿大戰(zhàn)后,20萬投降的秦軍被項羽全部坑殺。
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幾乎每次都要國家拿出一億萬錢來贖身,而這些巨大的舍身錢莫不是來源于對百姓的盤剝。蕭衍極醉心“仁慈”、“寬厚”的美名,皇親國戚無論有多大的罪惡,都不追究。但對于普通平民卻很猙獰,一個人犯罪時,父母妻兒都要受到連累,一人逃往,全家都被捕下獄,無一點寬假。再有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穩(wěn)固自己江山,殘忍殺害一大批如劉基、徐達等一大批開國元老。讀罷此書,我的最大感受是——老百姓實在很苦,能夠活著,已經(jīng)不容易了。盛世時可以奢談理想抱負,亂世時就只能夠東奔西跑,以便保全性命了。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時空,盡管空間略顯狹小,難免碰了彼此的頭,但是我們畢竟是無法逃離開這間巨大的時代之屋,我們還要每日見面、互致問候,還要禮尚往來,還要彼此提攜、互相幫助。我們無法根絕亂世的誕生,因為我們不是時代的寵兒,更不是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英雄,但是我們目前卻可以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我們彼此達成協(xié)議,緊緊地團結起來,快快樂樂的做一個人,我們相親相愛,我們不窩里斗,那么,我們至少可以延緩亂世的出生。如果要做人,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做人。尊重別人,我們才能夠更加長久的做人。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三
之前一直很好奇為什么書名叫做《中國人史綱》,不知是被斷句為《中國人史綱》好還是《中國人史綱》。看了兩章后覺得還是理解為《中國人史綱》的好,因為發(fā)現(xiàn)柏老先生的史筆和別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強調(diào)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其實是人的歷史。
從來都覺得書寫歷史和做新聞對事實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要客觀的記錄事實,輕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而柏老先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鮮明的態(tài)度,對前朝的史學家和儒家鴻儒們的錯誤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書的開篇題目為“歷史的舞臺”,介紹了中國的版圖和山脈河流。不要以為這篇只是單純的介紹自然環(huán)境,他介紹的是中華文明興起、繁盛所發(fā)生的地點以及環(huán)境與文化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影響文化,每個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說,在中華文明體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貧乏的一環(huán)。除了萬里長城純軍事工程外,古中國缺少雄偉的城市,雄偉的宮殿,更缺少雄偉的民間房舍。原因有二,一是絕對君權思想的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絕不允許別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二是中國歷史上的新興政權對與焚燒就政權的建筑物懷有濃烈的興趣。比如項羽火燒阿房宮,所以至今我們也無緣再見“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阿房宮是如何的壯觀,也無緣站在呂后運籌謀殺韓信的未央宮中嗅那滿是陰謀味道的空氣。
柏老講了開天辟地的故事。這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中國是盤古創(chuàng)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卻是一個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猶太人那里,人們認為是耶和華創(chuàng)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華。以前我曾經(jīng)寫文章論述過中華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過是處于絕望環(huán)境中的一種無望掙扎。我們信奉神祉的心理遠沒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樣單純。說到底,是為了一己私欲去信奉。只有當我們覺得需要神明保佑的時候才去拜祭神明,而不是把拜祭神明當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華民族從來是個很實際的民族,順我者興,逆我者亡。
書里最值得稱道的是每章節(jié)后都有一個東西方對比,可以看到當我們處于一個時期的時候別的民族在做什么。我們的興盛,我們的衰亡,一覽無遺。大世界自有公道。
《中國人史綱》之所以定格為“中國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場是人民的,他是從人民的立場來梳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的,在中國的三個“黃金時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于是作者對此稱贊不已,而對歷史上的動亂年代和大黑暗時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者則對人民處境深表同情,這個時候,作者的文字是對中國那些腐敗的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
總之,作者以人民的觀點來深刻地闡述了歷史,以人民的處境來判斷每一個歷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歷史觀點是一種人性史觀點,他是以一個民主派別的史學家的形象在敘述歷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來考察每一個朝代的歷史形態(tài),作者對醬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這使得我們對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的糟粕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醬缸文化,我們要棄除那些歷史上的糟粕。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四
讀完柏楊老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歷史,一部有人情味的歷史,與以往記錄時間與故事的史書不同,此書中更多的是對人,或者說對中國人創(chuàng)造歷史的思考。隨著柏老先生的史筆,我嘗試著從王朝更新罔替的波瀾壯闊中找尋規(guī)律,從帝王將相的興衰沉浮中讀懂落寞。
當我放下此書,想寫上幾行文字記錄心情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歷史,或者說中國歷史這個話題是在太大,也只能從多維的歷史中攫取一個維度,那么就談一談我對中國人信仰的理解。
先說結論,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統(tǒng)化的希伯來神話,北歐神話和古希臘神話,中國神話磅礴而嘈雜,我們可以從《詩經(jīng)》《楚辭》《山海經(jīng)》《左傳》《國語》《莊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歷史典籍中看到主體相似,細節(jié)卻可能大相徑庭的神話故事。如果類比古希臘神話有神話時代和英雄時代,其實中國上古神話也可以以帝堯為分界線,之前可以稱之為神話時代,主線故事是創(chuàng)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戰(zhàn)、妖神鬼怪及其紛爭;帝堯之后的英雄時代,主線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跡及部落紛爭。
正如其他文明一樣,宗教對中國神話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創(chuàng)造性的將神話故事進行了整合統(tǒng)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體系,這與在奧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間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幾分神似。而作為舶來品的佛教,通過與中國文化的融合,也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神華。
然而以上諸神之于中國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國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絕望邊緣上的痛苦掙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誠與純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或許才是中國人最普遍的神話觀。
中華文明的神學不興,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國長期處于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皇權壓抑神權的原因;也有農(nóng)耕民族生產(chǎn)力相對較高,人民生活較為富足,宗教難以發(fā)展的因素,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從中華文化傳承的角度進行分析。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五
柏楊先生是我心儀已久的,柏楊雜文基本上我都讀過。后來他進行《資政通鑒》翻譯,以及整理跟中國歷史有關的幾部著作,我也讀過。柏楊著作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白話文寫得真是好。中國文字在他手里像一塊泥巴,想摶成什么樣子就摶成什么樣子,運用自如。
柏楊的著作特別突出“人”的地位,帶著激情寫出了過去兩三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人沒有尊嚴的這種狀態(tài)。評價歷史到底以什么為主?是以國家強盛、金甌一統(tǒng)和皇權強固為主,還是以人民的生活幸福、人民生活得有尊嚴為主?因為在歷史上兩者往往是不同步的。
中國歷史算起來有兩三千年,實際上只是暴君與人民在輪回。新建朝代里第一、二代君王可能好一些,然后再像前一個王朝那樣再輪回一次。第一二代君主時代,社會安定,生產(chǎn)有些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但由于統(tǒng)治者沒有也不可能有把社會引上長久安定發(fā)展的政策,再加上皇帝權力至高無上,沒有任何監(jiān)督與限制,早晚還要亂。
《中國人史綱》講到中國歷史上的數(shù)次改革,對“變法”極為推崇,這點可以再商榷。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改革有五次:商鞅改革是一次,其他是王莽、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商鞅改革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但它建立的只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秦國是強盛了,但老百姓的問題沒有解決。中國歷史上改革只有商鞅改革成功,張居正改革等于是半成功,其他三次改革基本上都是失敗的。
讀《中國人史綱》,有一點讓我覺得別扭,就是人物的稱呼,特別是春秋以前的稱呼。春秋以前男子不稱姓,女子不稱氏,所以周文王雖然姓“姬”名“昌”,但不能叫“姬昌”,周公旦,雖然也姓“姬”,但不能叫“姬旦”。我們慣用的稱呼一般都是文王昌、武王發(fā)、周公旦等。另外,不稱帝王年號而稱名字的做法,有點古怪。柏楊先生說,看到帝王年號就反感,就別扭。這有一個習慣問題。比如不稱道光,非要稱名字旻寧,這也不算錯,但大家都不熟悉,特別是普通讀者就會覺得有閱讀障礙。
柏楊是一個非常有使命感的作家,非常關心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中華民族有三千年史,這既是我們珍貴的遺產(chǎn),也是我們前行的包袱。現(xiàn)在創(chuàng)作歷史文學作品蔚成風氣,寫歷史劇可以,以文學的筆法寫歷史專題報告也可以,但要有一條底線,那就是基本的歷史史實應該是正確的,評價歷史要有人民觀點,不能想怎么寫就怎么寫?,F(xiàn)在有些劇作家發(fā)誓要把歷史學家氣死,寫出來的內(nèi)容百分之九十是不正確的,任意胡說,這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柏楊自己評價《中國人史綱》時說了兩句話,第一,我沒有說謊,第二,沒有失實的地方,沒有語句不通。以我看,這個自我評價雖然是謙遜的,但細究起來,做到這兩點也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六
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我是一口氣讀完的,當我翻過最后一頁的時候,深以為這是一本很好的中國歷史讀本。它不同于以前讀過任何通史性質(zhì)的書籍。柏楊真正做到了從嶄新的角度看歷史,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作者真正的以一個中國人而驕傲,真正的想中國強大,真正的去分析中國落后的根源。
柏楊以《丑陋的中國人》一書,在中國大陸,包括香港臺灣澳門,為人們所熟知。在那個民族自豪感無上光榮的年代里,出現(xiàn)這種不同聲音,顯得那么的不和諧,同時也顯得那么的警醒。我上初中的時候,曾經(jīng)草草看了一遍《丑陋的中國人》,沒有什么印象,但里面所提到的民主,人權等等話題,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了。
直到去年在上海,從當當網(wǎng)上購得《丑陋的中國人》一書(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在媒體管制方面的放開,這種書籍以前是不可能被出版的),方始認認真真的閱讀了一遍。大概臺灣的學人都很崇拜胡適的緣故,我感覺書中到處可以看到胡適的影子,尤其針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柏楊的論調(diào)像極了胡適,都對傳統(tǒng)文化,包括語言文字,統(tǒng)統(tǒng)持反對的態(tài)度。
我在想,柏楊不過是一個繼承五四運動思想的文人。
《中國人史綱》讓我轉(zhuǎn)變了看法,讓我看到了一個不讀死書的柏楊。他的觀點鮮明,明確,一針見血。對于五千年中國帝王的豐功偉績,統(tǒng)統(tǒng)不放在眼里,帝王們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民主,人權等命題,于字里行間慢慢滲出來,成為本書的靈魂。
在書中,作者做了一項前人從沒有做過的工作,就是在每一個章節(jié)后面,加上了當時年代的東西方對比,通過對比,讓讀者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變遷,從一個超級帝國如何轉(zhuǎn)變成為一個東亞病夫,真的能夠喚醒我們中國人去反思。書中有寫到明帝國的黑暗和肆無忌彈的殺人的時候,要求讀者注意,同時代的英國,已經(jīng)產(chǎn)生國會,《人權法案》已經(jīng)生效,君主再也沒有權利隨意殺人,真正意義上的西方民主河人權觀念出現(xiàn)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這個龐然大物,開始逐漸落后于西方,直到清帝國入主中原,為了鞏固它的統(tǒng)治,慘無人道的屠殺人民并且建立集權中央使之合法化,中國徹底滑向了深淵。鴉片戰(zhàn)爭所帶來的屈辱,在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了。
同時書中特別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同時儒家文化系統(tǒng)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更加落后于中國,是什么原因讓他通過短短八年的時間,就超越了中國。我覺得這樣的問題,真的更加發(fā)人深省。
歷史在柏楊的筆下,再次變得生動,再也不是帝王將相的家族史,真正的是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史,愿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讀一讀這樣的文字。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七
看完此書,不禁想起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書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從傳說時代到晚清時代的歷史,是中國人共同的家族史?!栋胄r漫畫中國史》讓歷史人物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與讀者見面,在此,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歷史素養(yǎng),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用一個班級來引申一個時代,讓“中國最亂的一個時代”變得有條不紊,有理有據(jù),我想看過的讀者應該都會對這段歷史豁然開朗。
從春秋五霸到戰(zhàn)國七雄,從秦大一統(tǒng)到漢朝崛起,此書簡述的這一階段令人深思。我曾和朋友開玩笑說,古人都懂臥薪嘗膽,能屈能伸的道理,你進化了兩千多年,怎么還不懂呢?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更多的是對古人的敬佩,成功者都是有共同的特點,雖歷經(jīng)千年,尤有余溫。自古英雄多磨難,齊桓公、管仲、伍子胥、樂毅、孫臏、信陵君、蘇秦、張儀、商鞅、屈原……太多太多,哪一個不是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才取得成功。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八
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界。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xiàn)代史。
通過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學習,我認識了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還了解了國史、國情,深刻的領會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九
中華民族,是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一直以來,我都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雖然,在近代,我們的祖國忍受了太多的蹂躪、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們的國民被列強所歧視、侮辱,但,我依然深愛著他們。這種愛,包含著輝煌、包含著屈辱;包含著惜弱、包含著圖強。這種愛,沒有什么原因,卻有千萬個理由。這種愛,已經(jīng)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這種愛,給了我無形的強大動力,使我們每個有良知、有責任的華夏兒女,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為了洗卻積壓于胸的憤怒,為了我們的子孫不再有我們的尷尬,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都應努力的奉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沒有一個繁榮的民族,作為個人,不論怎樣,都逃不掉先輩的遭遇。
在中國人的心中,被刺傷最深的,是我們的學生、近鄰、狂妄自大而又狹隘的日本國。他們在我們國土上的獸行,已經(jīng)深印我們腦海;他們對我們國民的敵視,更使我們憤慨。我相信,倘若現(xiàn)在誰要是能把日本給消滅了,那他將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遺憾的是,我們不能那樣做。我們不能左右狹隘民族的狹隘觀念,我們也不能忘卻被稱作“支那豬”的黑色的烙印。我們無法報復,更不能侵略。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記住那段可恥的歲月,努力的發(fā)展我們的祖國,使他不再積貧積弱,不再任人宰割。經(jīng)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
現(xiàn)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nèi)找娴膹姶螅^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著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將緊緊的團結;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將發(fā)奮的努力;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不再沉默;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都更加深愛我們的祖國。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的民族將在悲憤中爆發(fā)!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上面這4篇2021中國近代史綱要讀書心得體會范文就是為您整理的中國近代史綱要心得體會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給予您一定的參考價值。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
中國史綱是一份全面綜合了中國歷史的文獻資源,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國的歷史軌跡。張蔭麟先生作為中國史學家的代表人物,對中國史綱有著深刻的研究和探討。在我的學習中,我也通過學習張蔭麟先生的著作,有了很多體會和收獲。
第一段:理論研究。
張蔭麟提出了“我國歷史分期四大基本原則”,這種分類法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國歷史,使得歷史的研究更加系統(tǒng)化和全面化。通過基本原則的設定,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我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影響。
第二段:文化深度。
張蔭麟對中國文化的深刻思考也非常值得借鑒。在對中國文化與外部世界文化的比較研究中,張蔭麟強調(diào)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脆弱性,同時呼喚人們珍視和保護好我們的文化。張蔭麟的一系列思考都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自覺和國家意識。
第三段:細節(jié)刻畫。
在中國史綱的編寫中,張蔭麟對歷史細節(jié)的關注也非常到位。例如他關于元朝在統(tǒng)治時期,對于信仰佛教的勸返和討伐,都做了詳盡的記述。這些歷史的細節(jié)雖然不及時的反映歷史變化,卻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細膩的歷史場景,從而有利于加深對歷史的理解。
第四段:深刻總結。
除了對史綱的細節(jié)刻畫,張蔭麟還進行了很多深入的總結和分析,多維度地解析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件,這些總結既有其歷史背景,又帶有其歷史進程的啟示。通過他的反思和探索,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歷史變遷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從而更全面地把握歷史的發(fā)展趨勢。
第五段:啟示。
我們可以借鑒張蔭麟的這些思考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從史學角度切入,從政治、文化、思想、地理、民族等多方面了解歷史真相,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在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研究中,也應該對自己的歷史學習進行深思熟慮的反思和完善,使史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fā)展。
總之,張蔭麟先生以其高超的學術素養(yǎng)和深厚的學術功底為我們打下了深刻的歷史基礎。我們在學習中國史綱的同時,也應該學習他的歷史研究理論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跨學科、全方位、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中國歷史,以此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一
臺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作者是張蔭麟、呂思勉和蔣廷黻三人。張蔭麟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史綱》。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先秦學術概論》。蔣廷黻是中國著名史學家、外交家,著有《中國近代史》。從作者陣容看,對于喜歡歷史的讀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本將三位史學大師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國通史》,即使不能將五千年發(fā)生的種種敘述得十分詳細,但該有的內(nèi)容絲毫不少,就算不盡詳細,卻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對于讀者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而愉快的體驗。
《中國的通史》的上部,從“文明之初”講述到了“楚漢之戰(zhàn)”,在這本書中,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史書的讀者,還是需要有些文學功底的。因為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漢書》、《史記》、《后漢書》、《三國志》一本都不少,還有古代各種詩歌集等,包括《詩經(jīng)》、《楚辭》等等。所以看著看著,就會有一種不僅僅只是在看史書,還有看文言文文學的感覺。或許會覺得理解文言文會有點困難,但面對作者們?nèi)绱诵攀帜閬淼馁Y料,而且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會感嘆他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史學家而已!光是這種感覺的產(chǎn)生,就會讓你帶著更多的感動和震撼繼續(xù)閱讀下去。一提起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墒沁@五千年是怎么來的,卻并不了解。
這本書開始之初,就給出了答案:我國歷史,確實的紀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據(jù)《漢書?律歷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堯、舜兩代,據(jù)《史記?五帝本紀》,堯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堯元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詳盡,想必解決了很多人關于這“五千年”由來的困惑。
當書一頁一頁翻過去,歷史也漸漸朝著我們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國通史》的下部,已經(jīng)從明清講到了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教育和學術的發(fā)展。
面對著這條歷史的長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們真的會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歷史事件,再次因為這本書印入我們腦海的時候;當那些熟悉的久違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讀這么一本史書,真好!那些有關歷史的答案,你終究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蛟S沒有那么深入,卻也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歷史,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知識在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得著,但這些卻會融入你的血液,讓你變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國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論讀書》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我今天看了《中國通史》一書,描寫的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歡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為周朝開國皇帝周文王是個人才,而且還有一幫忠誠輔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還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歡周朝后期,還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國家治理的繁榮富強。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搜刮人民的錢財。所以我也不喜歡唐朝后期。
我們中國每個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說紂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數(shù)萬銀兩。殺了幾百人。而且荒唐無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滅了。
最強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統(tǒng)治了蒙古,然后競把我們的中原占領了。占領了中原后,又把俄羅斯的首都占領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蒙古帝國。
我最不喜歡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雖然建了萬里長城。而且還統(tǒng)一了錢幣。但是他把古時候記載的書全燒了,而且還殺了一些讀書人,這叫"焚書坑儒"。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壞的一面他繼承,好的一面他沒繼承,而且還派了一些人為秦始皇殉葬。是他的作風使秦朝走向滅亡。
我感受到了古時候皇帝英明的時候,國家就發(fā)達,皇帝無能的時候國家就腐朽。
翻開《中國通史》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jīng)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泵鎸︼L云變幻、迅速發(fā)展的當今世界,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現(xiàn)在,充實人生,創(chuàng)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未來。隨之翻到目錄,這本書寫的是從有人類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的事。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nèi)在規(guī)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xiàn)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yōu)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藥。《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干涸的歷史細胞。歷史蘊含著經(jīng)驗與真知,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非常值得看。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說到最后的帝國,經(jīng)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睕]錯!這件簡單單的四十二個字就說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經(jīng)歷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年代。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來贊美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么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將會讓我們明白許多。
來吧!大家一起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nèi)??赐赀@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fā)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fā)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為"人類歷史必讀經(jīng)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fā)現(xiàn)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xiàn)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
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xiàn)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zhàn)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后,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為它實在太經(jīng)典,太值得讀了??赐炅撕?,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獲的。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二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最權威的歷史綱目,其編寫歷經(jīng)四十年,由著名史學家張蔭麟先生親自主持。中國史綱涵蓋了自古至今的歷史事件,是一部對于中國歷史有著深入準確闡述的巨著。本文主要介紹作者通過閱讀《中國史綱》的理解和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于作者對于《中國史綱》的看法。
讀完《中國史綱》,作者深感中國歷史悠久廣袤?!吨袊肪V》中所涵蓋的歷史事件和文化遺產(chǎn),令人嘆為觀止。作者認為,這部巨著不僅僅是一部學術研究,更是一部承載了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寶庫。
第三段:對于《中國史綱》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精髓的理解。
《中國史綱》中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精髓,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中華民族諸多杰出代表人物的肯定和贊頌;二是對于中國文化中獨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詳實闡述。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源遠流長,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百年的近代史洗禮,但卻從未失去其獨特性和魅力。
第四段:《中國史綱》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中國史綱》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綱目,更重要的是引領新時代的中國文化,同時它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政治保障。這種影響力和深遠的歷史淵源,令人不得不佩服中國史學家張蔭麟先生的無私貢獻和辛勤工作。
第五段:結語。
《中國史綱》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不僅是一部學術典籍,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標志性巨著。如今,我們已經(jīng)走過了歷史的長廊,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念從未改變,所以,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忘民族精神,珍視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三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教科書,每個學過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而張蔭麟是這本書中的作者之一,他的心得體會對于理解這本教科書非常重要。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以五段式的形式,來談談我對“中國史綱張蔭麟心得體會”的見解。
一、中國史綱的背景和意義。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份著名的歷史教材,它是以較為系統(tǒng)的方式概括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成為了后來的歷史學界和教育界的重要參考書。作為學生,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社會制度的演變以及各種文化流派的興衰變遷等等,這對于我們理解中國歷史、文化、政治和社會現(xiàn)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的貢獻。
張蔭麟是中國史綱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在這本書中負責編撰了明、清兩個朝代的歷史內(nèi)容,特別的是他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的緣起、轉(zhuǎn)變和發(fā)展歷程,尤其是以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作為指導,注重了流域文明和民間文化的探討,并著重強調(diào)農(nóng)業(yè)在中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他對于中國史綱中這些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為中國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資料。
三、中國史綱對于中國文化認識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其思想體系和文化內(nèi)涵成為了構筑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基礎。中國史綱,是具體而細致地呈現(xiàn)了中國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演變與發(fā)展,讓我們對于中國的文化認識更加深刻、全面。他們多角度的闡述,促進了對于歷史事件的理性看待,增加對于自己文化的自信與認知。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教材之一,他在展現(xiàn)中國歷史時期脈絡上,貫穿著精妙的結構,需要我們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度探討。我們需要找到學習歷史的靈感,學習歷史不是簡單的記述事件或年代,我們需要思考那時代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背景,考慮當時的政策、制度和人物等,這樣才能領略中國歷史的精妙和擁有融入進中國歷史的體驗。
五、結語。
中國史綱張蔭麟心得體會,這部作品是一個深度挖掘中國歷史的重要經(jīng)典。它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并揭示了它們的種種優(yōu)勢,也是人們初步掌握精神知識的有效渠道。作為中國人,我們需要理解中國歷史,而掌握這部杰作,可以加深我們對于祖國文化的體驗和領悟,也可增加我們對于歷史的領略和理解,讓我們更好地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我們的歷史、文化和未來,譜寫新時代的歷史篇章。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70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