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06:07:06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實用20篇)
時間:2023-11-05 06:07:06     小編:念青松

承載著豐富知識和文化的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偨Y要寫得客觀中帶有一些主觀評價,該如何衡量呢?下面是一些精選總結的樣本,僅供您參考和參考。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一

教材分析:簡單的計算這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制關系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換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商品價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單位標價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人民幣元和角之間換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愛惜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重點: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并使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

突破方法: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來突破。

難點:在熟悉人民幣之間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換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讓學生置身于實踐活動中來體會換算方法。

【說學情】。

人民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又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許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上超市并讓他們在一定范圍自由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讓許多學生較早有了錢的概念,會看價格標簽,部分學生甚至有了實際購物經驗,因此,這節(jié)課設計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又好又快的進行學習。

【說設計思路】。

1。從復習舊知入手,幫助學生牢牢地記住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進率,以便輕松地突破元和角之間的換算難點。

2。創(chuàng)設情景,到超市里購物,出示商品及價格標簽,在學生回憶平時看到的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通過已經知道價格表示方法的學生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3。人民幣的計算離不開購物,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完成簡單的加法計算。通過選購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錢方法,深刻體會進率的換算,讓知識在操作中得以內化,學生學了也不易忘記。

4。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及時的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5、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閱讀學習小結,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讓所學的知識清晰化。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簡要的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人民幣的分類,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關系后出示幾道單位換算的題目。意圖是讓學生能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內容及為本節(jié)課的做好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做得不錯,好像表面上大部分都會做。因此就很容易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聯(lián)系生活,經驗轉換知識。

1、教學1元2角。

先用課件出示一張1元錢和一張2角錢,讓學生認識這表示多少錢?再和學生一起玩換錢的游戲,你用教師準備的零錢可以用幾種方法來表示出一元二角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了多種換法。接著又讓學生換算1元2角=()角,12角=()元()角。最后再用課件出示類似的人民幣的轉算練習題讓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生新知。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認識商品標價。

用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走進超市認識商品標價。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前面表示元,小數點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鞏固練習。

有一道練習題是拿出買每件東西要付的人民幣。我課前為學生準備了一盒子零錢,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真錢表示要付的錢。學生集思廣益,拿法多種多樣,較好的鞏固了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

四、知識整理。

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會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于是我用課件出示學習小結,幫助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這樣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讓思路更清晰。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知道物品價格的表示形式。

3、培養(yǎng)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并知道愛惜人民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模擬人民幣,掛圖,物品。

教學設計:

復習導入:

2、按質地分辦哪兩類?

1元=()角1角=()分。

一張2角可以換()個1角。

講授新課。

1、老師拿了14個1角的硬幣去買書,你們覺得這樣方便嗎?誰能幫我想一個好辦法?

(換錢)怎么換?小組討論。

可以用10個一角去換1張1元,2個1角換一張2角。原來12角=1元2角。

請學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學具互換人民幣。

3、黃老師在商場中看到了價格牌上是這樣寫的:筆記本1.50元(問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價格,把對應的用線連起來。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書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筆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買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們會計算嗎?

如果我用10元去買一瓶墨水,該找回我多少錢?

6、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板書)。

實踐活動:

讓學生分組利用學具來進行買東西的實踐活動。

屋檐人家-學習庫收集整理。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0-51頁例5例6。

教材分析:

簡單的計算這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制關系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換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商品價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單位標價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人民幣元和角之間換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愛惜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重點:

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并使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

突破方法: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來突破。

難點:

在熟悉人民幣之間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換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讓學生置身于實踐活動中來體會換算方法。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四

教學內容:認識小面額人民幣。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第2題。

教材分析: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最后開展各種購物練習,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4、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擬人民幣,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中認知。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小學和情景教學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文具用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矗?/p>

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

師: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錢,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fā)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

請你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

出示教材第52頁第四幅主題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說一說圖意。

先在小組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可以做什么?老師再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1)、出示我國發(fā)行的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小面額的人民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字等)。

(3)、教師參與把人民幣進行分類的活動,認識人民幣的單位。

每個學生先將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模擬人民幣)進行分類,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分類方法。

提問: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1、有的把紙幣分為一類,把硬幣分為另一類。

2、有的把分幣分為一類,角幣分為一類,元幣分為一類。

老師利用課件并配以音樂展示第2種分類的過程與結果。

a、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

b、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

師: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

觀察上面的人民幣,同學們還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張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國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代表了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侮辱人民幣。)。

3、學生通過給人民幣分類觀察總結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三、活動:換錢中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例2)。

(1)、師與生換錢。1張5角可以換()張1角。

1張1元可以換()5角。

1張1元可以換()1角。

2張1角是幾角?

2個5分可以換()個1角。

1角可以換()1分……。

(2)、生與生換錢。(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分別拿兩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進行兌換。(學具中的模擬人民幣)。

(3)、學生獨立換。(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小結:通過換錢活動,我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四:鞏固練習。

1、1角=()分20分=()角1元=()角。

10角=()元40角=()元5元=()角。

2、練習十二第1、2題。學生審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答案,教師巡視,訂正做錯的,并找出錯誤的原因。

3、模擬購物。

進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購物。

教師出示貨架,上面擺有幾種標價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個、鉛筆5角/支、橡皮6角/個、練習本3角/個、轉筆刀2元/個)。

指名一人當售貨員,其余同學分組當顧客來購買不同的商品,并說出自己的的購買方法。(滲透:購物時我們應該要守秩序,講文明,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五、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過得真快呀,你們學到了什么?

同學們真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還能自主購買商品,懂得了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下一節(jié)課,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擺錢、換錢、購物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時機,滲透了我們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數學課程既不單單是數學內容,也不完全變成法制課,恰到好處地滲入一些法律知識,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一些法律知識。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五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0-51頁例5例6。

教材分析:簡單的計算這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制關系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換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商品價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單位標價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人民幣元和角之間換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愛惜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重點:掌握人民幣元和角之間的換算方法,并使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

突破方法: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來突破。

難點:在熟悉人民幣之間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換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讓學生置身于實踐活動中來體會換算方法。

【說學情】。

人民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又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許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上超市并讓他們在一定范圍自由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讓許多學生較早有了錢的概念,會看價格標簽,部分學生甚至有了實際購物經驗,因此,這節(jié)課設計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又好又快的進行學習。

【說設計思路】。

1。從復習舊知入手,幫助學生牢牢地記住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進率,以便輕松地突破元和角之間的換算難點。

2。創(chuàng)設情景,到超市里購物,出示商品及價格標簽,在學生回憶平時看到的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通過已經知道價格表示方法的學生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3。人民幣的計算離不開購物,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完成簡單的加法計算。通過選購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錢方法,深刻體會進率的換算,讓知識在操作中得以內化,學生學了也不易忘記。

4。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及時的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5、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閱讀學習小結,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讓所學的知識清晰化。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簡要的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人民幣的分類,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關系后出示幾道單位換算的題目。意圖是讓學生能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內容及為本節(jié)課的做好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做得不錯,好像表面上大部分都會做。因此就很容易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聯(lián)系生活,經驗轉換知識。

1、教學1元2角。

先用課件出示一張1元錢和一張2角錢,讓學生認識這表示多少錢?再和學生一起玩換錢的游戲,你用教師準備的零錢可以用幾種方法來表示出一元二角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了多種換法。接著又讓學生換算1元2角=()角,12角=()元()角。最后再用課件出示類似的人民幣的轉算練習題讓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生新知。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認識商品標價。

用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走進超市認識商品標價。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前面表示元,小數點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鞏固練習。

有一道練習題是拿出買每件東西要付的人民幣。我課前為學生準備了一盒子零錢,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真錢表示要付的錢。學生集思廣益,拿法多種多樣,較好的鞏固了人民幣的換算這一知識點。

四、知識整理。

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會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于是我用課件出示學習小結,幫助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這樣有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讓思路更清晰。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六

知道要用什么去買東西嗎?

(1)請小朋友從桌子中間拿出一張你認識的人民幣,呆會老師請你們把它介紹給其他小朋友。

(2)〈8人一組〉生各自拿出后,進行介紹。

(3)學生出示人民幣,同時課件演示,生集體認識。

提示:你是怎么知道它是1元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一分的呢?和他拿得一樣的,把它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4)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發(fā)現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它們都有幾分、幾角或是幾元的。

1分、2分、5分的單位是“分”(板書)1角、2角、5角的單位是“角”(板書)1元的單位是“元”(板書)所以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人民幣是國家印制的,人人都要愛護它,不能在上面亂涂亂畫,也不能亂折或損壞。同時小朋友還應該注意節(jié)約用錢。

2.練習。

(1)連一連。

大家一起來看圖,說說分別畫了什么?

生連書p75第1題,后與屏幕上校對。

(2)填一填。

說一說,圖上有些什么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一共是多少錢?

出示人民幣圖:

2角5分1分。

1元2角1角。

2角4角6角8角5角1元。

提問:a買一塊橡皮要多少錢?請4人一組,到小小銀行里取出,指名說一說是怎么拿的?

b買一把小刀怎么拿錢?在小小銀行里拿一下。(切換實物投影儀)〈提示:看誰能和其他小朋友的拿法不一樣?!礳現在還想請小朋友買一個8角錢的卷筆刀,怎么拿呀?〈切換回〉d買一本書要怎樣拿錢?〈同桌交流:看看哪組里拿法最多。〉(指名回答:~~10個1角等)。

〈電腦動畫演示:教學1元=10角〉(板書)。

e你知道嗎?

1角=()分〈生答后板書〉。

f想一想:

3角=()分50分=()角1元=()分。

分別說說是怎樣想的。討論1元=()分。

三、實踐活動。(小小商店)。

(1)接下來,老師帶你們一起去購物,好不好?

(2)聽清要求:

a.組長發(fā)給每人一元錢;

b.小朋友可以拿這錢買你喜歡的東西,每人買一次;c.每組由組長當售貨員,以小組為單位,一個一個買;d.請組長排出商店里的物品,各組開始購物。

(3)(生購物活動)。

(4)個別提問:你買了什么東西?要用多少錢?營業(yè)員找回了你多少錢?

四、評價體驗。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購物、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學會了怎樣換錢、1元=10角1角=10分等)生答后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人民幣,知道了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還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回家后,可以利用你今天學習的知識幫媽媽購買物品了。

五、課后延伸:課后調查,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七

教學內容:

小數第二冊第57頁例5,例6及“做一做”第1,第2題。

教學目標:

2.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購買小件商品的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進一步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4.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培養(yǎng)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統(tǒng)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個學生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喜歡逛超市嗎?那就由老師帶著大家去超市逛一逛,但是售貨員阿姨說了想逛超市必須先回答問題,請看:(課件出示)。

(1)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

(2)開火車做題,其他學生打對、錯。

1元=()角4元=()角7元=()角。

20角=()元40角=()元50角=()元。

10角=()元80角=()元9元=()角。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給予鼓勵。

售貨員阿姨說咱班的同學回答的真好,都可以進入超市。繼續(xù)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簡單的計算(一)。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那么老師帶著大家去糖果專柜看看,大家喜歡吃糖果嗎?請看課件展示。

熊大帶了1元2角想買自助糖果,怎么辦?(板書:1元2角。

即1元2角=()角。請同學回答,并說明想的過程。

老師講解并板書:1元2角=()角。

因為1元=10角。

10角+2角=12角。

所以1元2角=12角。

讓全班同學讀兩遍。

師:還有誰要換錢,請先算好能換多少個1角。

出示3元9角=()角,讓學生先討論在回答。

師:糖果雖好吃,但不能多吃喲!

剛才我們學會了換零錢,但老師還想換些整錢,你們能幫幫我嗎?那如何換整錢呢?

18角=()元()角。

1元=10角8角。

讓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說說26角=()元()角。

大家想不想去下一個專柜看一看?售貨員阿姨說了想看必須進行闖關,請看第一關;

5元5角=()角14角=()元()角。

2元8角=()角69角=()元()角。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給予鼓勵。

孩子們,你們回答太精彩了!看來大家不僅認識了人民幣,而且會進行人民幣的換算,你們可真棒!

(3)教學例6。

看這是氣球專柜,漂亮嗎?展示氣球,看這有圓形氣球、桃心氣球、笑臉氣球、小花氣球和小天鵝氣球。

出示例6的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學生起來說說)。

師:從圖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然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回答可以解決,不合理之處,教師糾正。)。

師:剛才你們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挑出三個問題來解決。

三個問題:

(1)、買一個圓氣球和一個愛心氣球,要多少錢?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匯報。)。

板書:5+8=13角。

師:在日常生活中,當滿10角時就轉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書:13角=1元3角。

小結: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2)買一個笑臉氣球比一個花朵氣球貴多少錢?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讀題目?

師:“貴”是什么意思?(貴是多的意思,貴多少就是多多少。)。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匯報。)。

板書:1元=10角10-6=4角。

師:為什么把1元換成10角?

生:1元減6角,它們的單位不一樣,只有單位一樣的時候才可以計算,因此1元換成10角。

小結: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3)買一個笑臉氣球和一個天鵝氣球,要多少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1元+3元1角=4元1角。

師:誰來用響亮的聲音說一說你的計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小結: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一定要注意單位名稱?。ㄈ嘧x一讀)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元和元相加減,角和角相加減。

你們想去自己挑選生活用品嗎?請看第二關:

9角-2角=()角7角+6角=()元()角。

4元+8元=()元5角+1元3角=()元()角。

(4)出示教材第57頁“做一做”第二題。

請你選出你想買的兩個日用品,向大家展示并說說它們的價格是多少。根據你拿出的這兩個日用品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請2個學生說一說。

三、知識運用。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F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課件出示練習)。

四.課堂總結,揭示課題。

師:今天大家逛超市逛的開心嗎?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同學們,我們現在認識了人民幣,會花錢,但是我們不要胡亂花錢,因為我們家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爸爸媽媽的血汗錢,我們要做一個節(jié)約的孩子。

板書設計。

簡單的計算(一)。

1元2角=12角。

18角=1元2角。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八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人民幣》,這是一節(jié)關于人民幣知識的復習課。下面,我將從教材簡析,重難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大方面向大家作以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及掌握比較簡單的購物知識。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購物機會少等原因,對人民幣的各種面值和用錢買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原則只停留在初步的認識階段。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因此本課的設計中我們注重創(chuàng)設購物環(huán)境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及學習比較簡單的購物,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努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準確無誤地認識人民幣,熟練地進行人民幣的換算。教學難點:運用人民幣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以及元、角、分之間的換算。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準確無誤地認識現行的人民幣,熟練地進行簡單的人民幣的換算,體會數學的價值。

(2)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合理用錢,進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受到愛護人民幣、拾金不昧、勤儉節(jié)約等教育。

四、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們力求主要體現兩點:

1、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愉快學習人民幣的知識。

2、組織開展模擬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自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采用的學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觀察發(fā)現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學過程。

依據復習課的教學策略,我們將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熟悉的儲錢罐創(chuàng)設了一個直觀情景,通過讓學生看、聽、猜、說等感官活動,由人民幣的用途直接導入復習,言簡意賅,既對學生進行了勤儉節(jié)約,獻愛心的思想教育,又讓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任務,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為第二環(huán)節(jié)爭取了時間和精力,掃清了學習障礙。

第二環(huán)節(jié):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第三環(huán)節(jié):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第四環(huán)節(jié)、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六、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內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使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

以上是我們年級組對教學本課的設想,如果在課堂上能夠得以實現,那將是我們六位老師最大的心愿。謝謝大家。

《認識人民幣》說課稿這節(jié)課我執(zhí)教的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了解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數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智障兒童,缺乏社會經驗,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了解。培智四年級學生學習了1—10數序知識,但還沒有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基于這種情況,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本節(jié)課主要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通過小面值人民幣的認識,使學生對人民幣有進一步的了解,在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元、角之間的進率;

2、會簡單的取幣、換幣。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的幣值和商品功能,并知道愛護人民幣、懂得勤儉節(jié)約。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1、在活動中認識小面額人民幣,以及元、角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運用元、角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兌換,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分認知、活動、練習、總結四個階段。在認知階段,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交流,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掌握1元=10角。本課活動設計了“買票乘車,買門票,購物”三個環(huán)節(jié)?!百I票乘車”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景中認識1元;“買門票”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購物”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模擬購物,體會人民幣的幣值和商品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本課的練習設計體現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在認識人民幣上的國徽圖案,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在學習人民幣單位時,要懂得節(jié)約不浪費;在實踐活動時,教育學生要友好合作,文明購物。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九

教學內容:

小數第二冊第57頁例5,例6及“做一做”第1,第2題。

教學目標:

2、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購買小件商品的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進一步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4、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培養(yǎng)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統(tǒng)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個學生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喜歡逛超市嗎?那就由老師帶著大家去超市逛一逛,但是售貨員阿姨說了想逛超市必須先回答問題,請看:(課件出示)。

(1)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

(2)開火車做題,其他學生打對、錯。

1元=()角4元=()角7元=()角。

20角=()元40角=()元50角=()元。

10角=()元80角=()元9元=()角。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給予鼓勵。

售貨員阿姨說咱班的同學回答的真好,都可以進入超市。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那么老師帶著大家去糖果專柜看看,大家喜歡吃糖果嗎?請看課件展示。

熊大帶了1元2角想買自助糖果,怎么辦?(板書:1元2角)。

即1元2角=()角。請同學回答,并說明想的過程。

老師講解并板書:1元2角=()角。

因為1元=10角。

10角+2角=12角。

所以1元2角=12角。

讓全班同學讀兩遍。

師:還有誰要換錢,請先算好能換多少個1角。

出示3元9角=()角,讓學生先討論在回答。

師:糖果雖好吃,但不能多吃喲!

剛才我們學會了換零錢,但老師還想換些整錢,你們能幫幫我嗎?那如何換整錢呢?

18角=()元()角。

1元=10角8角。

讓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說說26角=()元()角。

大家想不想去下一個專柜看一看?售貨員阿姨說了想看必須進行闖關,請看第一關:。

5元5角=()角14角=()元()角。

2元8角=()角69角=()元()角。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給予鼓勵。

孩子們,你們回答太精彩了!看來大家不僅認識了人民幣,而且會進行人民幣的換算,你們可真棒!

(3)教學例6。

看這是氣球專柜,漂亮嗎?展示氣球,看這有圓形氣球、桃心氣球、笑臉氣球、小花氣球和小天鵝氣球。

出示例6的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學生起來說說)。

師:從圖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然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回答可以解決,不合理之處,教師糾正。)。

師:剛才你們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挑出三個問題來解決。

三個問題:

(1)、買一個圓氣球和一個愛心氣球,要多少錢?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匯報。)。

板書:5+8=13角。

師:在日常生活中,當滿10角時就轉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書:13角=1元3角。

小結: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2)買一個笑臉氣球比一個花朵氣球貴多少錢?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讀題目?

師:“貴”是什么意思?(貴是多的意思,貴多少就是多多少。)。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匯報。)。

板書:1元=10角10-6=4角。

師:為什么把1元換成10角?

生:1元減6角,它們的單位不一樣,只有單位一樣的時候才可以計算,因此1元換成10角。

小結: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3)買一個笑臉氣球和一個天鵝氣球,要多少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1元+3元1角=4元1角。

師:誰來用響亮的聲音說一說你的計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小結: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一定要注意單位名稱?。ㄈ嘧x一讀)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元和元相加減,角和角相加減。

你們想去自己挑選生活用品嗎?請看第二關:

9角-2角=()角7角+6角=()元()角。

4元+8元=()元5角+1元3角=()元()角。

(4)出示教材第57頁“做一做”第二題。

請你選出你想買的兩個日用品,向大家展示并說說它們的價格是多少。根據你拿出的這兩個日用品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請2個學生說一說。

三、知識運用。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F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課件出示練習)。

四、課堂總結,揭示課題。

師:今天大家逛超市逛的開心嗎?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同學們,我們現在認識了人民幣,會花錢,但是我們不要胡亂花錢,因為我們家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爸爸媽媽的血汗錢,我們要做一個節(jié)約的孩子。

五、板書設計。

簡單的計算(一)。

1元2角=12角。

18角=1元2角。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

買衣服――認識人民幣(二)。

主備教師。

張瑋。

使用教師。

代金霞。

參加人員。

一年組全體教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多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幣值。

能力目標:。

在購物活動中,能靈活地選擇不同幣值的人民幣。

情感目標:。

了解儲蓄的功能,養(yǎng)成存錢的習慣。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付款方式。

一、引入: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瞧,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二、活動一:認一認。

1、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付錢)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太麻煩了!)。

2、我們該怎么付錢呢?(用面額比較大的人民幣)你見過嗎?

(教師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3、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4、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數字、顏色、圖案,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教師拿出一張舊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錢能干什么嗎?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動二:買衣服。

2、學生匯報,借機發(fā)問:大家?guī)退胍幌?還有別的拿法嗎?

5、現在把學具中的錢準備好。利用學具盒里的錢來購物。遇到困難了嗎?(沒有零錢。)怎么辦?(找錢)。

(這里有意安排一個困難,學具里并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fā)現如果想準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四、活動三:換錢。

還有別的換法嗎?

3、請大家在組里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4、請大家在組里把面額是1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五、數學故事。

六、總結,今天回家購物,寫一篇數學日記。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下《認識人民幣》,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讓學生們初步了解各種不同面值人民幣,通過對人民幣的認識,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礎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以后人民幣的計算奠定基礎。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人民幣,具有一定的購物經驗,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對于人民幣的面值,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采用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學習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整理、思考、討論、展示,在這種自主探究和認識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進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體驗人民幣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內涵(包括人文、歷史等),尤其是人民幣里所蘊含的數學價值,在數學鑒賞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類、抽象、概括、類比、遷移的能力與思維品質。

4、引導學生學會在熟悉的材料中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問題意識。

三、設計理念。

(1)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我來介紹人民幣”,“我會分類整理”等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給學生較大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在游戲中鞏固深化。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比比誰舉的快,人民幣王國化妝舞會等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3)探尋數學課中的人文情懷。

以人民幣這一特殊的材料為載體,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來上,努力尋找“人文性”和“數學味”的結合點。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博大精深、人民幣中所蘊涵的豐富的知識內涵,以激發(fā)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與興趣以及對數學學科的熱愛;同時又能具有濃郁的數學味,盡量挖掘出人民幣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并有所拓展。

四、重難點突破。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難點是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我是通過以下四方面進行重難點突破的:

(1)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提煉方法。

第一步請學生獨立認一認手中的人民幣,把會認的放在白紙上,不會認的放在白紙外。第二步請學生上臺來介紹自己認識的一張人民幣,以及說說認識的方法。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方法:1)看漢字;2)看數和漢字;3)看數字。第三步由老師隨機點認人民幣,在點認的過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幣的三個單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剛才掌握的方法再來認一認白紙外的人民幣。這里我考慮到學生雖然已經認識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幣,有的學生認識全部的人民幣,但對認識人民幣的方法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提煉,及時鞏固,達到人人都能掌握認識人民幣最基本的方法——看漢字和數!

(2)通過分類整理,系統(tǒng)認識。

雖然學生通過剛才的歸納提煉已經掌握認識人民幣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對人民幣還缺乏一個整體的感知。所以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對手中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整理。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單位分類。

2)根據材質也就是紙幣硬幣分類。

3)根據面值分類。

這里我會首先出示根據單位分類的成果,請學生分別找出單位是元,單位是角,單位是分的人民幣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系統(tǒng)了解人民幣三個單位對應的面值。

出示紙幣和硬幣分類成果時,請學生說說硬幣、紙幣的優(yōu)缺點。

出示面值分類成果,讓學生感知同一面額的可能會既有紙幣又有硬幣。

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3)拓展深化,培養(yǎng)人文情懷。

出示所有的人民幣,請學生來思考除了用看漢字和數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來判斷人民幣的面值。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方法是看顏色。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出發(fā)認識人民幣,培養(yǎng)學生思維多樣化。

同桌合作再來觀察人民幣,找找人民幣中藏著的知識。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博大精深和所蘊涵的豐富的知識,充分展現數學課堂中的人文情懷。

(4)聯(lián)系生活,掌握元角關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尊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元和角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五、練習設計。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練習設計都是以游戲為載體,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1)比比誰舉得快。

老師報,學生找到相對應的人民幣并舉起來。

(2)化妝舞會。

請學生猜猜帶著面具的人民幣,進一步鞏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這里特別出示了一組顏色較相近的人民幣,2元和2角,讓學生體會到最準確的判斷方法還是看數和漢字!

(3)換錢。

書p48這一設計是在認識人民幣基礎上,通過換錢游戲,讓學生掌握元和角之間的十進制關系,以及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品讀人物語言,體會魯迅語言特色。

2、探究小說的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教學重點:品讀人物語言,體會魯迅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探究小說的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教學過程:

一、知情節(jié),了解孔乙己的一生。

讀小說首先要讀進人物的內心,能夠記住小說中那些讓我們難忘的情節(jié)或者情景,請說說你最難忘的情節(jié)或者情景。

二、品語言,體會魯迅的語言風格。

那么他周圍的人對待他是什么態(tài)度呢?請從文中找出作者描寫周圍的人對待孔乙己態(tài)度的句子。

(一)酒客。

酒客(一)。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

“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看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1.“叫、嚷”,能不能改為“說”?

2.思考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3.如果你是孔乙己,你什么感受?

酒客(二)。

旁人便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識字么?”

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這時候,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2.如果你是孔乙己,你有什么感受?

3.那么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這些酒客的無情冷漠,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感到了孔乙己的可憐。

酒客(三)。

“他怎么會來?……他打折了腿了?!?/p>

“哦!”

“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fā)昏,竟偷到了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么?”

“后來怎么樣?”

“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后來呢?”

“后來打折了腿?!?/p>

“打折了怎樣呢?”

“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賬。

1.你知道這是誰和誰在說話嗎?

2.分角色朗讀。

3.你能想象出來酒客在說話時的神態(tài)嗎?

4.總結:

魯迅最善于運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最節(jié)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將對象刻畫的生動傳神。

白描式的對話描寫,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5.大家想起來水滸傳中哪一段的描寫跟這一段的描寫非常像?我們在下冊書中還有一課《變色龍》也運用了這種白描式的對話描寫,大家下課后可以先睹為快。

(二)掌柜。

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掌柜的冷漠,那么這一部分你從哪也能讀出掌柜的無情來?

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

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2.掌柜的伸出頭去看到了什么?

3.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4.可是掌柜呢?

5.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人性麻木至此,讓人何等痛心)。

6.這么多人對待孔乙己的態(tài)度是通過誰的眼睛呈現出來的呢?

7.小伙計是如何對待孔乙己的?

(三)小伙計。

不耐煩,好笑。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將相互矛盾的判斷并置,是魯迅喜歡用的句式??滓壹壕烤顾懒藳]有,他是什么時候死的,又是怎么死的,誰知道呢,又有誰關心呢)。

魯迅最滿意的一篇作品就是《孔乙己》,他認為能于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的作風。

三、探究敘述視角,挖掘小說主旨。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以小伙計為敘述者,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呢?

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一篇課文,也是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若瑟夫是天使的意思,作者借若瑟夫的口來呼喚親情,可是小伙計卻在社會的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也變得麻木冷酷了,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以小伙計為敘述者,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顯得更加真實而客觀。

1、親眼看到孔乙己的可悲與可笑,諷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精神的迫害。

2、親眼看到人們的冷漠麻木,殘酷無情,更能體會到作者的痛心。

3、連一個孩子都這樣冷漠,足見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在魯迅看來,他要揭示的不是孔乙己偷書的惡,而是周圍人對他冷漠的丑。

孫伏園在簡括魯迅當年告訴他最喜歡《孔乙己》的意見時說: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

四、總結學習方法。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體會到小說的主旨的?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三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一年級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學會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題圖出示了商場。購物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知道1元、1元2角可以怎樣付,知道圓角分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難點: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鑒于一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購物,付錢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認識人民幣的'功能和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看錢、認錢,分類、付錢、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各個動手,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導入。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活動利用生活經驗簡單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tǒng)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圓角分,知道人民幣的分類可以按材質分成硬筆和紙幣。知道也可以按單位分成圓角分。

2、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小紅買1元的練習本,帶了全是1角的錢,來探究元與角的進率。再明確1元=10角,10角=1元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人民幣付一付1元。隨后在認識角與分的進率。在這部分完成的時候,緊接著一道圓角分進率()轉換的練習來鞏固對圓角分進率的認識。再這個練習結束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今天學習的新知做一個回顧總結,為下面的練習進行梳理準備。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鑒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都已超市購物活動把練習串聯(lián)起來,吸引學生,并鞏固所學內容。

(1)一共幾元幾角。

出示例圖,說一說上面是人民幣,再說一說合起來是多少,第二副圖是要求學生掌握只有相同單位的才能合起來。

(2)小明去超市買貼紙,付1元2角,讓學生付一付,讓學生知道買東西付錢是有不同的付法,只要付的錢合起來是1元2角,都是可以的,最后再讓學生觀察不同的付法,比較那種更為方便。

(3)組織超市購物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到老師這邊買東西,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體會人民幣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四)欣賞人民幣。

通過欣賞環(huán)節(jié),簡單了解我們人民幣的發(fā)展史,知道人民幣是國家的象征,要愛護人民幣。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復習認數方面的基礎知識,進一步理解百以內各數的含義,強化數數能力以及運用數進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確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百以內數的含義,運用學過的數正確進行交流、表達。

教學資源:

計數器、鐘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認數方面的基礎知識。

1、第1題:看圖及計數器,完成填空: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第2題:

(1)十位上是5,個位上是0的數是()。

(2)個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數是()。

(3)十位上是(),個位上是()的數是()。

3、第3題:

(1)讓學生在兩分鐘內完成這題。

(2)交流:指名幾人說說是怎樣想的。

二、鞏固解決問題的練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第4題:

(1)實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學生怎樣求出括號里的數。

(3)學生計算。

(4)交流。

2、第5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交流: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三、全課總結,課堂練習。

1、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練習:

(1)()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64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98里面有()個一和()個十。

()個十是40.

(2)按規(guī)律填數: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書:

練習五。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編制者:曹靜芳)。

教學后記: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五

1.注重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在教學中,張忠華老師借助認識人民幣,引導學生要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錢、合理安排零花錢的好習慣,讓學生從小做起,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2.注重小組、同位之間的交流合作。在教學中,張老師選取兩次學生合作交流的'形式,一是在認識每種人民幣的時候,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認識每種人民幣的特點,找到每種人民幣中包含的信息;二是在教學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關系時,通過同位的合作交流,采取換錢的游戲形式,進一步體會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的過程,特別是不同的換錢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從多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3.教學過程清晰、流暢,教學重難點突出。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出發(fā),提出問題“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重點認識人民幣的特點和教學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整個過程一目了然,不拖泥帶水。

1.課前的口號不是特別合適??谔枴凹佑团Γ磺袨榱巳嗣駧拧?,要注意場合,特別是小學生,建議此處去掉有些喧賓奪主的口號。

2.學生雖然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匯報初步認識了人民幣,但是具體是否都認識呢?還可以在學生匯報后,教師在此處增加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說錢數,讓學生拿出相應的人民幣,由此加深對人民幣的正確認識。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六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堂課中老師首先從課前板演一個簡筆畫——課堂儲蓄罐入手,生動有趣,而且為后面課堂教學打下伏筆,接著通過猜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引入課堂,這樣的交流促使學生從無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為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建立了一個基調,課中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使課堂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學生不自覺的在學習著新知,其中又穿插購物活動,頒獎嘉賓等,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機械學習變成意義學習。師生之間,整個課堂充滿著和諧的氛圍。

課堂需要合作。本課帶領學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相互介紹一下“你認識了哪些人民幣?”在課中教師與學生互扮角色進行購物演示,在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更讓學生直接購物,互動的過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當講到到分的單位時,更播放《一分錢》的兒童歌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為一舉兩得。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該老師根據教材很好地設計了內容。例如在認識一元時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從而明確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的,現由人民幣上面的國徽闡述了愛護人民幣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現象。再如生活中購物的場景,朱老師移入了課堂,如何購物,要找對錢,要文明購物等等,這些生活經驗的培養(yǎng)正是對學數學、用數學的最好標注。生活是現實的,課堂中的生活情景也應尊重事實,一本本子多少錢請學生猜一猜,再給出條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與學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由此說明生活課堂的創(chuàng)設是成功的。

此外課堂中不斷獎勵學生各種五角星:智慧的、傾聽的、合作的……并說明這將是一生的財富,即要教書也要育人。項老師充分利用了教材與課堂給了我們完美的解釋,但課中我覺得也有幾處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討論:

1、課堂中項老師的課件中讓小豬買一個棒棒糖,讓學生例舉了5角錢怎么拿?有四種方法,其實生活中學生已經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寬一點,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拓展與提高,即設置疑問:一個棒棒糖8角,小豬怎么付?這樣的提問思維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幾角加幾角的拿法,還可以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的付法,這樣應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課堂結尾,由于時間關系,故事的結尾沒有“呈現”有些可惜。其實這兒也隱藏著品德教育。一元錢開不了店,也就是說故事講述的還不是十分詳密,有點牽強,不如趁此機會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錢,不要像小豬那樣吃光用光,應積少成多,最終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為習慣、社會風尚的完善正是要從孩子抓起。

3、項老師出示各種一元信封,驗證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組成,由老師一人演示,一人驗證似乎太過于單調,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思路還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一元除了由10個1角組成,還可以怎樣組成,如有學生能利用已有經驗說出2個伍角、5個貳角等,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再加以驗證,更能使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4、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幣的真假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教師適當加以介紹,如人民幣中的水印、盲文、金屬線以及新版人民幣的介紹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新版人民幣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著。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七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這是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是學習人民幣計算的基礎。

本節(jié)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主題圖提供了三種生活場景,揭示了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幣,使學生對我國法定貨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例2通過換錢活動梳理元與角,角與角之間的換算關系,歸納出主輔幣之間的進率,為后面學習人民幣的計算奠定基礎。

a、學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識別方法和較豐富的使用經驗,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tǒng)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但沒有上升到知識重點的高度。有購買經驗,但在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上欠靈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經歷,但指向、方法不明確。

c、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學生發(fā)展水平差距較大。

d、有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達意愿,但是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a、新的課程改革提出:數學知識中要加強社會內容,加強社會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使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本節(jié)課在課堂上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c.“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fā)展行動研究理念。

1、從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a、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主題圖讓學生回憶自己的購物經歷,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購物經驗,將數學融入現實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到數學是親切的,是現實的,是觸手可及的,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關系的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購物情境,讓學生幫我取出1元錢,通過交流各種不同的取法,使學生明白1元=10角。

c、換錢游戲:通過師生互換,生生互換,使學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間簡單的換算。

d、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設計了“小小超市”購物活動: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使學生體會到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人人參與,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a、在認識人民幣這一部分中,人人參與認知,讓學生感受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

b、在換錢游戲和實踐活動中,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此時學生的課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張揚,而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合作者、指導者。

3、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a、在導入部分中,“存零花錢”這一環(huán)節(jié)滲透了讓學生保管好錢,積少成多,存零花錢可以用來買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給災區(qū)的小朋友,獻愛心等。

b、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引出“國徽”,國徽是國家的標志,教育學生要愛護它,不要損壞它。

c、在模擬超市過程中,滲透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fā)展行動研究理念,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分層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第一層:認一認,感知人民幣的種類繁多。

第三層: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第四層:換一換,體驗人民幣之家按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五層:買一賣,感受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第六層:說一說,提高認識。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八

1.1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鞏固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單位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

(2)理解關于元、角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于元、角的加減法計算問題。

1.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有關元、角加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2)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初步學會有序思考。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人民幣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和統(tǒng)一單位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

2.2教學難點:統(tǒng)一單位的計算方法,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2.3考點分析:關于元、角的加減法計算方法,一些簡單的關于元、角的加減法計算問題。特別注意的是進行計算時要先統(tǒng)一單位。

教學工具。

多媒體,模擬人民幣、商品標價簽。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今天請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幣讓學生復習。)。

1.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2.人民幣按質地分為哪兩類?(紙幣和硬幣)。

3.1元=(10)角1角=(10)分。

師:孩子們,你們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們來繼續(xù)認識人民幣----簡單的計算。(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一)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例5。

1.出示例5的主題圖。

師:老師是這樣拿出1元2角,請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書)。

師:你是怎樣想的呢?

老師引導學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2.繼續(xù)引導學生逆向思維。

18角=()元()角。(板書)。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8)角。

3.即時練習。

1元=(10)角。

5元=(50)角。

23角=(2)元(3)角。

90角=(9)元。

4元5角=(45)角。

3元5角=(35)角。

56分=(5)角(6)分。

(二)元、角的加減法計算。

師:孩子們,你們剛才幫老師解決了問題,現在用你們所掌握的知識一起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出示例6的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學生起來說說)。

師:從圖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然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回答可以解決,不合理之處,教師糾正。)。

師:剛才你們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挑出三個問題來解決。

(1)買一個圓氣球和一個愛心氣球,要多少錢?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匯報。)。

板書:5+8=13角。

師:在日常生活中,當滿10角時就轉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書:13角=1元3角。

小結: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2)買一個笑臉氣球比一個花朵氣球貴多少錢?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讀題目?

師:“貴”是什么意思?(貴是多的意思,貴多少就是多多少。)。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匯報。)。

板書:1元=10角10-6=4角。

師:為什么把1元換成10角?

生:1元減6角,它們的單位不一樣,只有單位一樣的時候才可以計算,因此1元換成10角。

小結: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3)買一個笑臉氣球和一個天鵝氣球,要多少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1元+3元1角=4元1角。

師:誰來用響亮的聲音說一說你的計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小結: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一定要注意單位名稱!(全班讀一讀)。

(三)解決問題(例7)。

課件出示主題圖:

模擬購物活動。

請同學們仔細看圖,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知道了每本書的價錢。

老師提問:用13元錢正好可以買哪兩種雜志?

“正好”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自由發(fā)表,最后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老師總結出答案:

通過隨便拿出2本來試一試的方法得出答案---畫報和連環(huán)畫。6+7=13(元)。

通過先選定一本,然后和其它的三本逐一試得出---我是小學生和卡通世界。5+8=13(元)。

鞏固提高。

1.57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

2.57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先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教師針對每一個問題分別請學生做答。

3.練習十三的第2題。

提示學生先看清買的是什么物品,同時要注意單位。

學生完成后,由小組派代表輪流給出答案。

教師對有錯誤的地方進行訂正。

4.練習十三的第4題。

教師提示,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討論。

請一名同學說出答案,并說說自己做題的思路。

課后小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同學們要明確:進行關于人民幣計算時,只有相同單位的情況下,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統(tǒng)一單位,元和元、角和角再計算的原則。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板書。

(一)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1元2角=()角。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18角=()元()角。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8)角。

(二)元、角的加減法計算。

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十九

《認識人民幣》在培智學校的一個教學難點,在仔細聽了學校王老師的授課之后,感到這是一堂比較成功而且有實效性的數學課。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認識人民幣、猜認商品價格、連線等環(huán)節(jié)進行階梯式教學,不僅出色的完成了知識目標,同時非常注意對智障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訓練。

這堂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這樣幾點:

人民幣的認識對培智學生來說有雖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因此王老師在整個教學中這個思想一直貫穿始終:在拿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在那幣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樣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智障教育的教學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情景性原則。它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師在學生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教育活動。因此,二者都強調“用生活來教育”,在“連線”這一教學活動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不同程度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點的同學由能力好的同學帶領,分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注,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參與實踐機會,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地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智障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教師在結課時的“不能亂花錢、撕錢”的提示,很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學中。

當然這堂課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讓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放手再大一點:可以角色扮演,讓扮演買東西的學生說要買什么,扮演售貨員的學生說要多少錢,買東西的學生付款,然后再進行模擬,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簡練一些,畢竟這是數學課而不是生活課。

3、可做些課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年級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說課稿篇二十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知,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錢,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換錢游戲、購物購票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人民幣的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動能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愛護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難點:能正確區(qū)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

由于本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學生對人民幣只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先通過換錢游戲和購物購票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思。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扣知識點,設計各種活動,力求達到讓每一個學生想學、會學、學會、會用。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準備使用真幣或掛圖演示,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愛聽故事這一特征,我一開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從前,有個愛問問題的孩子。一天,他又拉著爺爺問問題了:“爺爺,爺爺,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呀?”爺爺想了想,笑著說:“我們國家有188元8角8分錢”。

這樣,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身心準備和知識準備真正合二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課。

掛圖2:出示購物、購票、乘車、存錢圖。

我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幣,讓他們初步感受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和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過調查班級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錢的習慣,教育學生要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

掛圖出示3:我國發(fā)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幣。

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發(fā)行的人民幣的品種,讓學生對我國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掛圖出示4:

說一說:介紹自己錢袋里的人民幣。

辨一辨:說說兩種50元、100元的人民幣有何異同?

認一認:同單位的人民幣各有幾種?

學生活動由我的任務而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初步認識了人民幣,在分類活動和簡單的計算中感知了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我又通過區(qū)分人民幣的異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三)、提煉知識,綜合運用。

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設計了換錢游戲。

出示5:1張2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先讓學生明白:以角為單位的3種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及它們的面值。

繼續(xù)做換錢游戲,我出示1個1元紙幣,問“你應拿幾個1角紙幣才能換取老師手中的1元紙幣”?讓學生小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擺出1個1元硬幣(或紙幣),然后再擺出與1元等價的10個1角硬幣(或紙幣)。最后,我讓學生歸納總結出元和角之間的關系:1元=10角。

出示6:1張1元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購物活動。

掛圖出示7:橡皮(1角)練習本(5角),鉛筆(2角)。

1、1元錢能買______塊橡皮。

2、1元錢能買______支鉛筆。

3、1元錢還能買什么?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購物游戲中,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價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幣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掛圖出示8:游樂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游樂園購票”活動,學生根據手中的備用錢,自主選擇游樂項目,這樣,我把單調的課堂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鞏固認識了人民幣,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幣的價值,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fā)展。

評價分析: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本節(jié)課中,我把評價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評價方式多樣化,在學生換錢游戲中,以學生自評為主;在購物購票活動中,以學生互評為主;學生匯報結論時,以師評為主,利用發(fā)展性評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77187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