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語文,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寫作技巧。這里有一些精選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寫出一份優(yōu)秀的總結。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一
本課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退位減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認識20以內的數,掌握10以內加、減法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
二、理念設計。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十幾減9的例題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取出來的,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迫切想計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進入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探究算法。通過交流,體會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算法的個性化的同時,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喜歡的算法。本課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將“加、減法”穿插安排,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的起始課,是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的重要基礎知識,并能為后繼教材的學習作好遷移準備。另外,教學這部分內容,還可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1、使學生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并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公園里正在舉行數學游園會。小朋友們想參加嗎?我們出發(fā)吧!
學生隨著音樂邊表演邊唱:走走走走走,我們乘上小汽車。走走走走走,參加游園會。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邊表演邊唱,既組織了教學,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全課奠定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二)復習鋪墊。
(三)探究新知,加強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例題。(出示課件)(課件)小丑賣氣球。
學生列式,然后相互交流。
師:我們也來當一回售貨員。從15個氣球,賣了9個,可以怎么拿?
2、加強操作、理解算理。
(1)學生獨立操作,邊操作邊說。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演示拿桃子的過程,并出示相應的計算過程學生可能出現書上的4種想法:第一種,從15個氣球一個一個減,減9次;第二種,先從10個中減去9個,再和其他5個氣球合起來,這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15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種,先減去的5個,再減去4個,這樣共減去了9個,教師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9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種,15個氣球分成9個和6個,所以15減去9等于6。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15–9=6。
(學生在充分動手操作和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可能會發(fā)現多種計算方法,在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品質。)。
(四)自選算法,交流體會。
(課件出示聰明屋里的題目)“試一試”:12–9=()16–9=()。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嘗試做,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擺擺,再算。做好后,任選一題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著班內交流。(自己喜歡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五)鞏固與拓寬。
1、“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任選一題:(1)自己說說圖意;(2)想想怎么做;
(3)學生獨立擺一擺,算一算;
(4)展示做的過程,并解釋相應的計算方法。
2、“做一做”第2題。(1)學生計算;(2)反饋;
3.“做一做”第3題。
(1)一組一組獨立算出結果。(2)交流算法。
(3)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回答:這些題目都是十幾減9。(揭示并板書課題:十幾減9)。
這些題目等于號后面的數正好是。
2、3、4……。
9、10。
等于號后面的數都多1?!?。
師:你們的發(fā)現太棒了!希望你們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發(fā)現。
(在練習中,設計了分組游戲,讓學生“玩數學”,代替了課間操,又使單純的數學計算課趣味盎然,學生參與率高。最后一個練習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掀起高潮,同時順勢揭示了課題。)。
(六)全課。
總結。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索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中,體驗算法多樣化,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在參與探索與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老師跟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課件出示小兔和媽媽對話的場景)小兔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買點東西。好嗎?”媽媽說:“好的,買了東西早點回來?!保ㄕn件出示例題情境中小猴賣桃圖)集市上可熱鬧了。瞧,一只小猴在賣桃呢,多么鮮美的桃子啊?。ò牙}情境圖出完整)小兔看到這么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心想買點桃子回去吧。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圖意,并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提問:怎樣求還剩幾個桃呢?你會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9)。
揭示課題:像這樣(指“13-9”)十幾減9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十幾減9)。
二、自主探究,確認算法。
1.自主探究。
談話:你有辦法算出13-9等于幾嗎?先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指導。
2.交流算法。
反饋: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時,根據需要讓學生邊說邊用學具擺一擺。教師及時用課件再演示,相機板書。
學生可能用下面的幾種方法計算:
3.比較算法。
談話: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計算13-9的方法。請小朋友比較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把你最喜歡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反饋:你喜歡哪種算法?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種算法嗎?
4.教學“試一試”。
出示:12-9=□。
16-9=□。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十幾減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嗎?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活動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三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手法。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分歧式構思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分歧式構思在寫作中的作用。
難點:學以致用,如何將分歧式構思運用到寫作當中。
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可不少嘛。楊老師也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件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曾經在遺詔當中用這樣兩句話告誡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蓖瑢W們知道這句話講的什么意思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以為是小的壞事就去做它,因為小的壞事做久了就會變成大的壞事;也不要以為是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它,因為小的好事做久了就會變成大的好事。發(fā)現沒有,這兩句話都強調了一個字?(師板書:“小”。)話雖小,但是道理卻很大、很深啊。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能夠反映出一個大的理兒。(師板書:“小事”、“大理”。)今天咱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以小見大的文章,那就是莫懷戚的《散步》!
二、整體感知,體悟情感:
1、學生讀書,尋找文章中的“小與大”。
(ppt:都說《散步》是一篇“以小見大”的散文,你同意這種看法嗎?如果同意,請找出“小”體現在哪里?“大”又體現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請說明理由。)。
散步這篇課文其實就是通過散步這件“小事”,來反映一種親情,一種責任,一種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個大的道理。
2、小組討論,體悟情感。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好,感受了特有的溫馨。你們有同樣的能夠發(fā)現美的眼睛嗎?現在就來試試將那些打動你的句子或詞語找出來,先讀一讀,并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組長組織大家互相討論,說說那些最打動自己的地方。組長要充分發(fā)揮領導作用,督促每個人都發(fā)言,不能有旁觀者。等會兒,每組要選派代表發(fā)言。開始吧。
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初讀課文,都體悟到了“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
三、理清結構,分析構思。
散步這么一件平常小事,作者是怎么傳達出這種暖暖的孝心和濃濃的親情的,換言之,作者是以怎樣的構思方法來表達的?每個小組討論一下,然后組長指派代表發(fā)言,注意要給每一個同學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好!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發(fā)言。
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是作者構思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地方。正是有了分歧,才能體現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
師:下面同學們進一步討論:文章中安排的這種分歧,真實性有多大?盡可能說說為什么。舉手回答。
預設:生1:真的,因為它表達了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生2:假的,作者為了寫文章編的。生3: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能夠表達出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孝心就行了。
師:說得真好!這個問題對同學們來說,也許深了一些。不過同學們都已經理解了作者運用“分歧式構思”的作用,這種分歧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是為了表現人物情感世界的需要。這種分歧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經常發(fā)生的,大家回顧一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分歧的現象,說說看!
七嘴八舌談生活:現在同學們都明白了“分歧式構思”在講述故事或者寫作文章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有分歧,有波瀾,文章才不會顯得太平淡,也才能夠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板書:1.預設分歧—2.出現分歧—3.解決分歧。)同學們現在根據黑板上提示的步驟,結合你們平時的生活,擬一個寫作提綱。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四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一年級下冊第10—12頁,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問題。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3、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教學難點:
1、多媒體課件;
2、一袋小棒。
學具準備:每生18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呈現教材第10—11頁的游園活動圖。游園中的聰聰和明明分別提問:同學們,這是學校游園活動的場面,從圖中你看了什么?(讓學生自己看圖相互說一說。)。
2、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出:游園活動中,老師有15個氣球,賣了9個,小華問:“還剩多少個氣球?”
3、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還剩多少個氣球嗎?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發(fā)現的?
1、學生獨立用學具(小棒)操作探究15減9怎樣減,教師巡回個別指導。
2、小組合作交流:相互說一說,擺一擺,告訴小組的同學我是怎樣擺15減9的,我是怎樣想的。
3、各小組匯報探究。(指名上演示講解。)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估計可以整合成以下幾種方法。(板書)。
4、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用那種方法呢?為什么?
三、應用模型,解決問題。
1、師:學生們,你們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活動方法到游園活動中去幫助小朋友解決猜謎語和套圈游戲中的問題嗎?試試看。(多媒體呈現游園活動圖,學生嘗試練習,再集體小結。)。
2、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12頁例1,回答教材中的問題。
3、師:同學們會計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師再帶你們去看一看游園活動中云朵里藏著的問題,看哪些同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小鳥回自己的家。(多媒體呈現練習二第3題的內容,學生合作完成。)。
4、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2頁的“做一做”,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第1、2、4題,再集體小結。
四、自我總結,深化新知。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的題都用什么特點?(生:被減數都是9。)出示課題:十幾減9。(板書)。
師:我們一起整理一下,十幾減9一共有哪些數學問題。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五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本節(jié)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被谶@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本節(jié)課上完后,我重點想到了兩個問題:
1、本節(jié)課必須重視合作交流和動手合作: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fā)現。但是,本節(jié)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所以下一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著重強調了學生自己動手寫出計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對比上。
2、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以及學會更多的方法來計算: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以及后面的幾節(jié)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六
《春酒》教學設計 長治市城區(qū)康園中學
秦秀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民風之美、人情之美。
2、品讀富有情趣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點:
發(fā)現并感受文中濃濃的情味。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家園。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目標(3分鐘)
在作家琦君的記憶里春節(jié),令她難忘的也許是那杯醇香的春酒。(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民風之美、人情之美。(2)品讀富有情趣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6分鐘)
(小結:童年、母親、風俗人情)
三、品讀細節(jié),深入探究(15分鐘)
一杯春酒,融入了作者許多美好的回憶,文章許多細節(jié)記錄下了這些回憶。再次走進課文,找出令你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讀一讀,品一品,這些細節(jié)好在哪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并和你的同桌交流。
小提示:
1、速讀課文,勾畫出相關句子,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品味句子。
這個同學理解得真獨特。我們一起來讀出這句話。讀出意趣生活 的快樂,濃濃的情味,幸福的感覺。(至少叫五個同學來說)
母親是記憶中最深刻、最溫柔的懷念,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熟讀琦君作品的讀者都會感覺到琦君的母親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梢哉f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源泉,正是因為有了母親,琦君的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也就格外厚重。
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板書:懷人,思鄉(xiāng)
琦君的經歷注定了她化解不開的故鄉(xiāng)情結:
(出示:琦君的經歷: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1949年赴臺灣,26年后定居美國)
當童年和許多熟悉的事物隨歲月流去,當琦君和家鄉(xiāng)漸行漸遠的時候,她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呢?(出示:故鄉(xiāng)何處?)在心里。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是的,故鄉(xiāng)在她的心里,她一生都在抒寫故鄉(xiāng)風情,親人師友。在她的筆下,一花一木皆溫存,琦君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心靈深處尋找歸鄉(xiāng)之路的女子。還是循著她的文字里去走進她的心靈家園吧。
(齊讀)
(推薦人來讀)鄉(xiāng)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呀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xiāng) 愁 席慕容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離別 離別后
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五、當堂訓練,布置作業(yè)(2分鐘)
讀《春酒》,似乎讀懂了“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xiāng)之美;
讀《春酒》,似乎讀懂了親如一家,其樂融融的人情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愿我們的生活,多一分童真與善良,多一分詩意與溫情,釀造一杯人生的春酒?;颍耗昴隁q歲,花開花落,任世間萬象紛繁變遷,唯一不變的是我們這方水晶般透明的心靈家園。)
2、作業(yè)布置:
觀察一個人或一個場面,寫一段細節(jié)描寫。100字左右。
教學反思:
《春酒》教學反思
《春酒》最值得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挖掘文章內涵,那就是作品體現出來的濃濃親情、鄉(xiāng)情、人情。所以,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在領會文 6 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風俗、人情之美上。然而這種美感是通過什么展現出來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于是,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jié)描寫,感受作品意蘊便也是教學目標之一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飲春酒——品春酒——釀‘春酒’”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從讀到賞再到寫,達到升華。這也得益于余映潮老師“板塊式教學”思路。
一堂好課猶如一篇好文章,必須條理清晰,有實在內容,有情感發(fā)掘。
從時間流程上說,我認為本課做到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過程中體驗情感,層層推進,發(fā)掘意蘊。這也得益于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嚴密性和層次性。實踐了我校語文組“自主推進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從空間主題上說,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一個貫穿整堂課的活動,那便是學生的“讀”,不論是什么形式的讀。例如開始的大聲朗讀,中間的細節(jié)品讀,都是為了能夠做到深入發(fā)掘文本內涵?!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學習上,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這堂課做到了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閱讀體驗,讓教師少一些花哨的高談闊論,讓課堂的實際效率實現最大化。
《春酒》是自讀課文,所以,它也肩負著以讀引讀、引思的任務。所以,在學習活動的最后,我安排了學生在對文本有著深入體驗的經過后,抒寫一個自己記憶中飽含濃濃鄉(xiāng)情和親情的與親人或朋友共享某種美食的情景。因為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如果蘊藏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這也恰好運用上了“品春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的品析探究成果——即寫作方法的探究學習。于是,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達到教學目標與生成。最后,為實現以讀引讀的目的,我列舉了幾篇同樣抒寫鄉(xiāng)情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對比閱讀。獲得更多感受和啟發(fā)。
回顧整節(jié)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些不足,也讓我對這堂課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時會有一種缺失,在細節(jié)處理上不夠運籌帷幄,生成還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進入文章情境,帶著與目標相關的感情投入到講課當中。
3、通過課堂實踐,應更多地思考片斷練習與整體寫作的關系,學生寫作需要時間醞釀,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是一個過程,有時不可能立竿見影。
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氛圍,去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2、創(chuàng)造了輕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
不管是在導入部分講過年的情景,還是在自由朗讀,品讀細節(jié)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
3、情境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成為本節(jié)課致勝的關鍵:
思鄉(xiāng)這一主題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不算陌生,但體會畢竟是不深的,讓學生感受情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對思鄉(xiāng)的古詩的積累,讓他們對思鄉(xiāng)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感受,緊接著播放了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的朗讀錄音,學生對思鄉(xiāng)的愁苦感受又進了一步。而最為關鍵的還是羅大佑的《鄉(xiāng)愁四韻》的歌曲把他們情感完全激發(fā)了出來,也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十四五歲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感染。這首憂傷的歌曲配以形象的flash動畫,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歌中的“長江水”、“酒”、“母親”、“信”、“鄉(xiāng)土”、“鄉(xiāng)愁”等字眼與課文中的許多內容是一致的,在淡淡憂傷的旋律中,學生的情感自然就達到了高潮。
4、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還在于我使用了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
生出共鳴。
總體上說,這堂課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
1、時間分布不夠合理。由于這堂課事先沒有經過試講,在時間的把握上就不夠好。比如在講通過風俗人情來表現對故鄉(xiāng)的熱愛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顯得太倉促,有點手忙腳亂之感。在品讀細節(jié)環(huán)節(jié)上,所用的時間稍微有點多,顯得有點散。如果我再上這堂課應該說在時間的調控上將更為合理、有效。
2、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地位開發(fā)不夠,對學生學習的方式的指導有待加強。課堂上,對學生不夠放心,仍是我講得多些,很多地方沒有放開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學生的思維也還沒完全打開。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很單一,盡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運用,但學生仍以 回答問題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沒落到實處。如果再有機會上這樣的課,我想我會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開發(fā),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時效性、主動性進行指導,真正貫徹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
《春酒》這節(jié)課講完了,但愿我的每一節(jié)課都如春酒一樣芳香四溢,以臻于完美境界。
教研活動主持語;
下面,我們針對本次主題:“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進行研討發(fā)言。
非常感謝進修、教管中心的領導給我們很好的引領,非常感謝各位兄弟學校的同仁對我們工作的指導,讓我們獲得了啟示,我們將進一步反思,努力推進教研工作向縱深發(fā)展,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感謝全體參與活動的教師。再次謝謝大家。
現在我宣布主題教研活動到此結束。
主持人: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領導的發(fā)言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開辟了道路。小組建設任重而道遠,這次教研會已圓滿結束,最后,我代表我們六年級部向各位領導,在座的各位嘉賓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并祝愿我們馬廠湖中心小學的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向更加廣闊的明天!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七
本課是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20以內退位減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認識20以內的數,掌握10以內加、減法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
二、理念設計。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十幾減9的例題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取出來的,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迫切想計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進入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探究算法。通過交流,體會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算法的個性化的同時,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喜歡的算法。本課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材將“加、減法”穿插安排,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前面的被減法是10的減法和9加幾的學習為學習十幾減9作好了知識準備。十幾減9又是20以內退位減的起始課,是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的重要基礎知識,并能為后繼教材的學習作好遷移準備。另外,教學這部分內容,還可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策略。
1、讓學生以好心情接觸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闭n始用“舉行數學游園會”的形式,自然地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樂中學,學中樂。同時,“舉行數學游園會”這一形式串聯(lián)全課,使全課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
2、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
教學活動中,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導,思維是關鍵。通過“拿一拿”、“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算理,“創(chuàng)造”出多種計算方法。
3、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痹陟柟叹毩曋?,設計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鉆山洞”、“白兔搬家”、“螞蟻找窩”、“大象摘椰子”,學生自由編題,玩中學,學中玩。寬松又富有競爭的活動環(huán)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滿足,并給學生以知識上(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或再次“創(chuàng)造”知識)的滿足。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并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六、教學難點。
六、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公園里正在舉行數學游園會。小朋友們想參加嗎?我們出發(fā)吧!
學生隨著音樂邊表演邊唱:走走走走走,我們乘上小汽車。走走走走走,參加游園會。
(二)復習鋪墊。
各小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口算練習。(一生一練,其余學生用手勢反饋)。
9+7=9+4=9+8=9+5=。
9+()=119+()=129+()=159+()=18。
師:祝賀你們用智慧贏得參加游園會的機會。請小鳥為我們帶路,快點出發(fā)吧?。ㄕn件:小鳥從公園門口飛至水果店)。
(三)加強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例題。(出示課件)。
(課件)猴老板喊:賣桃子啦!賣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靵碣I呀!
(課件)小猴來了,說:猴老板,我買9個。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生答:小猴在賣桃,我還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個桃子。)。
師小結,并追問:一共13個桃子,小猴買了9個,還剩多少個?該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然后相互交流。
師:我們也來當一回售貨員。從13個桃子里賣出9個,可以怎么拿?
2、加強操作、理解算理。
(1)學生獨立操作,邊操作邊說。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演示拿桃子的過程,并出示相應的計算過程學生可能出現書上的4種想法:第一種,從13個桃中一個一個減,減9次;第二種,先從10個桃中減去9個,再和其他3個桃合起來,這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13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種,先減去盒子外的3個桃,再減去盒內的6個桃,這樣共減去了9個桃,教師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9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種,13個桃分成9個桃和4個桃,所以13減去9等于4。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想表揚一下自己嗎?(生自我表揚)前面有間聰明屋正等著你們這群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呢?。ㄕn件:小鳥從水果店飛到聰明屋。)。
(四)自選算法,交流體會。
(課件出示聰明屋里的題目)“試一試”:12–9=()16–9=()。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嘗試做,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擺擺,再算。做好后,任選一題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著班內交流。(自己喜歡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師:做這類題目有很多種方法。做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小朋友,愿意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本領去接受智慧宮的挑戰(zhàn)嗎?(課件:小鳥從聰明屋飛到智慧宮。)。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五)鞏固與拓寬。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任選一題:(1)自己說說圖意;
(2)想想怎么做;
(3)學生獨立圈一圈;
(4)展示圈的過程,并解釋相應的計算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計算;
(2)反饋;
3.“想想做做”第3題。
(1)一組一組獨立算出結果。
(2)交流算法。
4、分組游戲:
(1)鉆山洞(2)白兔搬家(3)螞蟻找窩(4)大象摘椰子。
學生自由編組做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在尊重學生的意愿的前提下作適當的協(xié)調),然后展示與評價各組活動結果。
5、做“想想做做”的第5題。
(1)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回答:這些題目都是十幾減9。(揭示并板書課題:十幾減9)。
這些題目等于號后面的數正好是2、3、4……9、10。
等于號后面的數都多1?!?。
師:你們的發(fā)現太棒了!希望你們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發(fā)現。
(六)全課總結(略)。
教學反思:
該課在展示新課程理念中突出了“三個重”:一是重情景,以故事情境貫穿全課;二是重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實踐;三是重交流,有組內、組際、全班等多種形式,學生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結合進行交流。
當然,在新課程理念的貫徹中,有些地方可能做的并不到位,例如,學生的合作交流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完全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引導,以期得到很好的效果。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八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戳瞬糠趾⒆诱f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九
這節(jié)課教學時從復習8加幾的口算入手,通過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出示口算題卡讓學生開火車口算十幾減9,并選取兩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學例題。
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后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現了這兩種算法,我也并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自己選擇了算法的優(yōu)化。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攝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5個怎樣減去8個?
2、實物操作。
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優(yōu)化:這么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
6、試一試。
書上p5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tǒng)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一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2頁。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索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中,體驗算法多樣化,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在參與探索與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談話:老師跟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課件出示小兔和媽媽對話的場景)小兔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買點東西。好嗎?”媽媽說:“好的,買了東西早點回來?!保ㄕn件出示例題情境中小猴賣桃圖)集市上可熱鬧了。瞧,一只小猴在賣桃呢,多么鮮美的桃子?。。ò牙}情境圖出完整)小兔看到這么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心想買點桃子回去吧。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圖意,并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提問:怎樣求還剩幾個桃呢?你會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9)。
揭示課題:像這樣(指“13-9”)十幾減9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十幾減9)。
1、自主探究。
談話:你有辦法算出13-9等于幾嗎?先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指導。
2、交流算法。
反饋: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時,根據需要讓學生邊說邊用學具擺一擺。教師及時用課件再演示,相機板書。
學生可能用下面的幾種方法計算:
(1)一個一個地減;
(2)先從10個里去掉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另外的3個合起來;
(3)先去掉3個,再去掉6個;
(4)想9加幾得13;
(5)先從13中去掉10,再用多減的1與3合起來……。
3、比較算法。
談話: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計算13-9的方法。請小朋友比較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把你最喜歡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反饋:你喜歡哪種算法?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種算法嗎?
4、教學“試一試”。
出示:12-9=□。
16-9=□。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十幾減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嗎?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活動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說拿小棒的過程,并提出“還剩多少根”的問題。
(2)提問:你能列式并算出還剩多少根小棒嗎?
學生列式,算出得數,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談話:你能自己擺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嗎?
反饋:你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讓學生邊說邊在實物展臺上擺)。
(4)還想算十幾減9嗎?自己想一個十幾減9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1)課件出示左邊的方塊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樣列式?
再問:怎樣計算15-9?
(2)課件出示右邊的絲瓜圖。
談話:這道題你會列式計算嗎?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圖的意思,再算一算。
學生計算后,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課件出示題目,并讓學生獨立算出得數。
(2)反饋:你是怎樣算的?
交流算法時,適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算法進行比較。
4、“想想做做”第4題。
(1)課件出示題目。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個“小螞蟻出題,小朋友算得數”的游戲,好嗎?小螞蟻把方塊推到哪個數的下面,就表示用這個方塊上面的數減9。誰最先算出得數,就大聲地說出來。
(2)課件演示,學生搶答。
(3)談話:你想出題讓別的小朋友算嗎?請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互相合作,一個說十幾減9的算式,另一個說得數。
5、“想想做做”第5題。
(1)課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豎排)。
(2)提問:你能算出這些算式的得數嗎?
根據學生回答,填寫每道題的得數。
(3)談話: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組里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學生可能發(fā)現“這些算式都是十幾減9的算式;從上往下看,減號前面的數總比前面一題多1,得數也比前面一題多1”,等等。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的表現怎樣?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二
讓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到十幾減9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2情感與價值觀。
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二)、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小丸子,今天小丸子到我們課堂上和我們一起學習,首先請同桌小朋友做個湊十的拍手游戲。
1、你拍1我拍9我們都是好朋友.你拍。
2我拍8團結起來力量大.你拍3我拍7,我們從小愛學習。
你拍4我拍6說話老實不吹牛。
你拍5我拍5兩數湊十不馬虎。
2、復習十幾的組成比一比看誰搶答的快。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
這三道題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四人小組任選一道來研究一下,可以用學具來幫助。
b匯報探索成果。
哪組能第一個派代表說說你們算哪道題,怎么算?有不同的方法嗎?說說你最喜歡那種方法?喜歡哪種就用哪種計算..
3強化算法。
十幾減9的算式你還知道哪些嗎?(學生說師板書)你會算嗎?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和同桌說說你的算法。
三、自主練習。
1、計算。
3、+9=()有多少不同的填法。
四、結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你發(fā)現十幾減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
練習二。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價值觀。
學會看圖提數學問題,培養(yǎng)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重難點。
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確學習內容。
1、第一題。
看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2、第二題。
先讀題目明確題意.再獨立完成。
3、第四題。
以開火車的形式練習。
4、第五題。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說算式并口算.并把算式記錄下來。
5、第七題比一比誰算的快。給前十名獎勵,全對的也獎勵。
三、拓展練習1給小鳥找家。
3、小兔喜歡吃蘿卜,小猴喜歡吃什么呢?一群小猴去摘桃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四、總結。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三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唐氏綜合癥學生1人,自閉癥學生1人,多重障礙學生2人,腦癱學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過《雙溪心智障礙兒童個別化教育課程》評量結果分析,發(fā)現在認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為三類:a類(寧正喜、陳譚安、晏勇)物體恒存性、分類與配對、記憶力、順序已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需要之能力,解決問題已發(fā)展較多能力;b類(周祖英、易東奎)配對與分類發(fā)展很好。記憶力、順序、解決問題已發(fā)展較多能力。c類(董林、陳林、王陽華):物體的恒存性,發(fā)展的較好。配對與分類、解決問題僅發(fā)展些微能力;d類(李洋、張林平、劉其玲)配對與分類、發(fā)展較多能力,物品操作、計劃思考、應用科學、修正錯誤僅發(fā)展些微能力。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a類:理解、掌握十幾減八的計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確計算;并能運用到生活中。
b類:能分步計算;
c類:能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說出計算結果。
d類:能在師生的幫助下用學具表示數字3和4。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11-8、12-8。
【教學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層分類搭配教學法、啟發(fā)與引導。
學法:觀察法、實踐法、分析與討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蘋果11個(實物)、兩個顏色不同的盒子。
【教學過程】。
一、生活實例引入。
老師用多媒體引出果園景象,然后出示實物11個蘋果。請一位同學(c組)將摘到的蘋果裝進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說結果11,并能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c生數蘋果實物說結果11,并在老師幫助下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讀數字11。
二、小組合作,初步探究(學具操作)。
教師提出問題:11只蘋果分掉8只,該怎樣分?
c學生在教師將11個蘋果拿掉8個后數出剩下的蘋果數(3個);
d學生教師幫助數數3。
學生反饋分蘋果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的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優(yōu)化算法。
a生能復述分蘋果過程并嘗試用數學形式表達;
b生能在提示下復述分蘋果過程;
c生能正確讀出11—8=3;
d生能跟讀數字3。
三、強化新知——聯(lián)系生活,應用提高。
教師出示重陽節(jié)在托老所看望爺爺奶奶時分香蕉的錄象片段,從而引出生活數學題12—8=4。
a、b學生小組交流,列式計算;
c、d生通過教師的學具演示感知生活實例;
然后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小組討論生活中的數學題。
c、d生感知生活實例。
【教學反思】。
1、有效分層,因材施教。
同一教學目標,同一施教過程讓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分層教學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等,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各有側重,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在教學時,課堂提問也是分層次的。對于a層次的學生,由于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課堂提問注重引導他們去猜想、類比、推理,在解惑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對b組學生的提問是形象的,注重讓他們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維;c組學生注重讀5以內的數數;d組學生讓他們跟讀,發(fā)展語言能力。在實際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淺顯的問題c、d組的學生回答,復雜一點的問題a、b組的學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據當堂課上學生的具體表現讓學生去嘗試高一層次的問題,這樣促使學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c、d組學生的輔導,難度稍低的練習可以發(fā)揮a組學生的作用,讓他們去帶動b、c組學生,在課堂中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為了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我對學生作業(yè)的要求也不同,a組學生及時鞏固當堂課所教的內容,力求獨立完成,b組學生可以嘗試或輔導他們去練習課堂所教的內容,c組學生讀、寫數和算式,進一步感知加減法含義,d組學生跟老師擺一擺,讀一讀數字。
課堂中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與方法也不一樣,對于b、c組學生的點滴進步用激勵、表揚評價,鼓勵、激發(fā)他們向高一層次發(fā)展;對于a組學生用競爭評價,促使他們努力奮進。
2、教學過程中的困惑。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四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攝數學的.作用。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掛圖,學具。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你想怎樣計算呢?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5個怎樣減去8個?
2、實物操作。
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優(yōu)化:這么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
6、試一試。
書上p5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tǒng)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五
1、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十幾減8的思考方法,較迅速地計算十幾減8。
2、通過不同類型練習的設計,活用知識于生活實際中。嘗試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3、經歷觀察、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點:掌握10幾減8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能夠正確敘述10幾減8的計算過程;
四、教具準備:課件、自制信箱、頭飾、圖片、學具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是誰?(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興,因為它遇到了難題,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幫幫你們的新朋友。(課件出示復習題)。同學們你們真聰明,幫助笨笨解決了難題,它非常高興,找來了幾位好朋友,它們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師生互動探求新知:
1、學習例1。
師:(課件演示)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們來到了小猴家,它們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開心??墒峭媪艘粫?,小熊貓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這時其它的小動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來了一些杯子。下面請同學們數一數小猴一共拿來了多少個杯子?(11個)。
師:那么現在有多少小動物?請同學們再認真數一數。(8個)。
師:有8只小動物每只動物一個水杯需要幾個水杯?那么還剩下幾個杯子?誰能根據這幅圖列出算式?(板書11-8)。
師:你說得真好!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減8得幾,我們應該怎么想?(啟發(fā)學生)我們是不是要想8加幾得11?(8+3=11)。
師:所以11-8=3。(完成板書)。
師生總結:算11減8,要想8加幾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復述:誰能把11-8的計算過程說一遍)。
2、學習例2。
師:(大屏幕出示)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題,(12-8)下面請同學們根據算式用自已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動手操作后回答,并啟發(fā)學生說出算理)。
師(總結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十幾減8”。(板書課題)。
(三)層層深入解決問題:
師:這八只小動物在小猴家玩得很開心,看到天氣特別好,于是它們又決定去大森林里玩。它們來到大森林立刻被這里的優(yōu)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覺地玩得忘記了時間,當它們想要回家時突然發(fā)現自己都迷路了,現在請同學們幫助你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種動物的家的圖片和三組題,小組合作)。
師:剛才同學們都幫助你們喜歡的小動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師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信鴿送信“。請同學們看這是什么?(自制信箱)。這兩個信箱的號碼分別是多少?(3、8)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寫著算式的卡片,你們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數,然后投入到和得數一樣的信箱里。(師演示)那么現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信沒有寄出去,請你們來做聰明的信鴿幫助老師把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他們寄信的`“地址”對不對?(師生共同檢查、訂正)。
師:你們都是聰明的信鴿,信全寄對了,現在老師發(fā)給你們每人一張卡片,請你們寫一封能投入到這兩個信箱的一封信。(師生共同訂正)。
師:我發(fā)現同學們你們真的很聰明,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我們來休息一下,誰能告訴老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
師: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所有的花草樹木都變得生機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樹卻生病了,誰喜歡當啄木鳥醫(yī)生為這棵老樹看???(生:仔細觀察并找錯,計算結果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棵老樹的病治好了,重新煥發(fā)了生機。連“太陽公公”都在對它微笑。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隨著春天的來臨,它一定會變得更加的枝繁葉茂。
師:我們現在來進行一個爭奪“今日之星“的競賽,我們選兩名同學參加比賽,誰算得又快又準,誰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課件“猴子摘桃”小組合作計算。師生共同檢查、發(fā)獎。)。
(四)總結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8”,同學們都能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表現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六
1、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十幾減8的思考方法,較迅速地計算十幾減8。
2、通過不同類型練習的設計,活用知識于生活實際中。嘗試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3、經歷觀察、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掌握10幾減8的計算方法;
能夠正確敘述10幾減8的計算過程;
課件、自制信箱、頭飾、圖片、學具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是誰?(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興,因為它遇到了難題,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幫幫你們的新朋友。(課件出示復習題)。同學們你們真聰明,幫助笨笨解決了難題,它非常高興,找來了幾位好朋友,它們打算去小猴家玩。
1、學習例1。
師:(課件演示)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們來到了小猴家,它們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開心??墒峭媪艘粫?,小熊貓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這時其它的小動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來了一些杯子。下面請同學們數一數小猴一共拿來了多少個杯子?(11個)。
師:那么現在有多少小動物?請同學們再認真數一數。(8個)。
師:有8只小動物每只動物一個水杯需要幾個水杯?那么還剩下幾個杯子?誰能根據這幅圖列出算式?(板書11-8)。
師:你說得真好!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減8得幾,我們應該怎么想?(啟發(fā)學生)我們是不是要想8加幾得11?(8+3=11)。
師:所以11-8=3。(完成板書)。
師生總結:算11減8,要想8加幾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復述:誰能把11-8的計算過程說一遍)。
2、學習例2。
師:(大屏幕出示)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題,(12-8)下面請同學們根據算式用自已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動手操作后回答,并啟發(fā)學生說出算理)。
師(總結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十幾減8”。(板書課題)。
師:這八只小動物在小猴家玩得很開心,看到天氣特別好,于是它們又決定去大森林里玩。它們來到大森林立刻被這里的優(yōu)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覺地玩得忘記了時間,當它們想要回家時突然發(fā)現自己都迷路了,現在請同學們幫助你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種動物的家的圖片和三組題,小組合作)。
師:剛才同學們都幫助你們喜歡的小動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師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信鴿送信“。請同學們看這是什么?(自制信箱)。這兩個信箱的號碼分別是多少?(3、8)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寫著算式的卡片,你們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數,然后投入到和得數一樣的信箱里。(師演示)那么現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信沒有寄出去,請你們來做聰明的信鴿幫助老師把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他們寄信的“地址”對不對?(師生共同檢查、訂正)。
師:你們都是聰明的信鴿,信全寄對了,現在老師發(fā)給你們每人一張卡片,請你們寫一封能投入到這兩個信箱的一封信。(師生共同訂正)。
師:我發(fā)現同學們你們真的很聰明,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我們來休息一下,誰能告訴老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
師: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所有的花草樹木都變得生機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樹卻生病了,誰喜歡當啄木鳥醫(yī)生為這棵老樹看???(生:仔細觀察并找錯,計算結果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棵老樹的病治好了,重新煥發(fā)了生機。連“太陽公公”都在對它微笑。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隨著春天的來臨,它一定會變得更加的枝繁葉茂。
師:我們現在來進行一個爭奪“今日之星“的競賽,我們選兩名同學參加比賽,誰算得又快又準,誰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課件“猴子摘桃”小組合作計算。師生共同檢查、發(fā)獎。)。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8”,同學們都能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表現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七
(1)8+3=(2)9+3=(3)8+5=(4)9+5=(5)8+6=。
(6)9+6=(7)8+4=(8)8+7=(9)8+8=(10)9+7=。
二、填空。
(1)8+()=14(2)8+()=15(3)8+()=16(4)()+3=11。
(5)()+8=12(6)()+8=13(7)9+()=12(8)()+4=13。
(9)()+8=18(10)()+9=17。
三、選算加法,再算減法。
15-8=14-6=13-8=11-3=12-4=13-9=。
15-7=14-8=13-5=11-8=12-8=13-4=。
四、填空。
(1)8+()=14(2)()+8=18(3)8+()=16(4)9+()=11。
14-()=818-()=816-()=811-()=9。
(5)()+8=11(6)()+8=12。
11-()=812-8=()。
五、計算。
(1)11-8=(2)17-8=(3)15-8=(4)12-8=(5)13-8=。
六、計算。
參考答案。
四、(1)6、6(2)10、10(3)8、8(4)2、2(5)3、3(6)4、4。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幾減教學設計詳案篇十八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加和減(二)》中第二課時的內容。
1.經歷從日常生活過程中抽象數的過程,了解加減法的關系,掌握十幾減9的運算技能。
2.能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十幾減9這一數學問題的大致過程。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學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在他人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故事導入:春天到了,天氣暖洋洋的,鸚鵡弟弟一大早就挎著小籃子上街去了,走著,走著,正好白云姐姐經過,白云姐姐說:“鸚鵡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鸚鵡弟弟對著天空說:“白云姐姐,今天是馬戲團的小丑刺猬哥哥過生日,我去給小刺猬買禮物呢!”說完,就繼續(xù)往前走,鸚鵡弟弟來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紅的蘋果,開心極了,就對藍貓先生說:“藍貓先生,我想買一些蘋果?!彼{貓先生說:“可愛的鸚鵡,我只剩下一箱蘋果和這3個蘋果了。你想買幾個蘋果呀!”鸚鵡弟弟說:“藍貓先生,我想買9個蘋果?!保ń處熯呏v故事,邊演示故事情節(jié))。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9。
繼續(xù)提問:那么13-9等于幾呢?該怎樣計算呢?
二、主動探索知識。體會形成過程。
第一層次:個體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學生操作:先擺10個蘋果,再擺3個蘋果。
2.教師提問:在13個蘋果中去掉9個蘋果,該怎么算呢?你能為藍貓先生想想辦法嗎?看誰想的方法最多。
3.學生獨立開始動手操作。
第二層次:同桌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開始交流,邊操作邊說出13個蘋果中減去9個的操作過程。
第三層次:師生交流,尋求各種解決方法。
教師提問:你為藍貓先生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呢?
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呢?(邊說邊演示)。
此時,學生感情投入,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指幾名學生回答,讓學生邊說邊演示操作過程,若學生操作過程說得不完整,教師可作引導。
在學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法:
想法一:從13個蘋果里一個一個地去減,1、2、3……9,最后還剩4個。
想法二:先從10個蘋果里減去9個蘋果,還剩1個蘋果,再把1個蘋果和箱子外面的3個蘋果合起來是4個蘋果。
(10和3),板書:13-9=4。
/\。
103。
先算幾減幾呢?再算幾加幾呢?完成板書:13-9=4。
/\。
103。
那么13-9等于幾?
老師了解一下,有哪些學生是用這種方法算的,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教師小結: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從13個蘋果中減去9個蘋果,可以先從10個蘋果中減去9個蘋果,還剩1個,再把1個蘋果和箱子外面的3個蘋果合起來是4個蘋果,所以13-9可以這樣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邊說邊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個蘋果,因此先減去3個蘋果,然后減去箱子里面6個蘋果,這樣一共減去9個蘋果,最后還剩4個蘋果。
也就是把9分成幾和幾?(3和6)板書:
13-9=4。
/\。
36。
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幾呢?完成板書:
13-9=4。
/\。
36。
想法四:把13個蘋果分成9個蘋果和4個蘋果,因為9個蘋果和4個蘋果是13個蘋果,所以13個蘋果減去9個蘋果等于4個蘋果。
教師引導:你的想象力真好,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他在計算13減9的時候,想了一個什么算式呢?(加法算式)。
能說一說是哪一個加法算式嗎?(9+4=13)。
因為9+4=13,所以你就想到了什么?(13-9=4)。
教師小結:因為9+4=13,所以13-9=4。
剛才,小朋友為藍貓先生想出了好多辦法,我們在計算13減9等于幾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減,也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9=1,1+3=4;也可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還可以這樣算,9+4=13,13-9=4(接著板書,小結)。當然,方法還有許多種,課后可以相互討論,看看誰還可以想出其他方法。
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第四層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
1.出示12-9=□16-9=□。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引導說出不同算法)。
2.口算(出示演示題),直接說得數。
11-9=14-9=18-9=15-9=17-9=。
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當學生發(fā)現第一個數都是十幾,減去的數都是9時,揭示課題:十幾減9。
三、鞏固深化,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
繼續(xù)以故事引入:聰明的鸚鵡弟弟穿過樹林,來到小丑哥哥的家,小丑哥哥家熱鬧極了,熊貓買了許多蛋糕,小山羊買了許多黃瓜,前來祝賀。那么到底熊貓買了多少蛋糕呢?小山羊買了多少黃瓜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說圖意,列式計算。
這一練習先引導學生看圖、討論、體會、交流算法,可以利用加法寫得數。
2.小狗買了許多漢堡包,真奇妙,漢堡包上面有奶油制成的題目呢!
小朋友,你們有信心完成嗎?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這一練習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強求統(tǒng)一算法。
3.小松鼠和公雞正在玩卡片游戲呢。
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那好,我們和小松鼠、公雞一起來做游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1)同桌小朋友,一人移動卡片9,一人計算,然后交換。
(2)集體算一遍。
[評析:這一游戲,一方面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調控課堂氣氛,使課堂氣氛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4.海洋上的金魚也來湊熱鬧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這一練習讓學生比較每道題的相同和不同,感知相互間的某種聯(lián)系,體會可以用相鄰的算式推算得數。
5.小丑哥哥捧著生日蛋糕走了出來,小動物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小朋友,我們也唱起來吧,一起祝小丑哥哥生日快樂。
師生同唱生日歌。唱完后,讓學生同桌說一說題意,互相交流和啟發(fā)。
[評析:這一練習為后面學習簡單應用題作了鋪墊。這一層次的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情趣,練習形式多樣,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把全課教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四、引導總結,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1.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及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
2.如果鸚鵡弟弟買了8個,那么還剩幾個呢?你能運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嗎?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06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