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古詩教案(優(yōu)質(zhì)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01:57:02
雜詩古詩教案(優(yōu)質(zhì)12篇)
時間:2023-11-06 01:57:02     小編:琉璃

教案的編寫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踐的反饋進行適當修改和完善。教案的編寫需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如果你對教案的編寫還有一些疑問,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雜詩古詩教案篇一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你從故鄉(xiāng)來,應該知道故鄉(xiāng)的事情。你來的那天,鏤花窗前的寒梅花開了沒有?

朋友你從家鄉(xiāng)來,應該熟知家鄉(xiāng)事。來的那天花窗前,那棵寒梅開花沒?

賞析:

王維的《雜詩》歷來被認為是一首憂郁的詩歌,認為是因思鄉(xiāng)而憂郁。確實,帶著一種憂傷的心情來讀這首詩,就會有一種濃郁的懷鄉(xiāng)之情。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xiāng)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xiāng)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xiāng)思,是急欲了解故鄉(xiāng)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肮枢l(xiāng)”一詞迭見,正表現(xiàn)出鄉(xiāng)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xiàn)出了解鄉(xiāng)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但是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可能還在于它其實還有另一種情緒在,或者說,詩歌包含了幾種情緒的纏結(jié)?!熬怨枢l(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笨梢允且环N腦筋急轉(zhuǎn)彎式的游戲性問答?;卮鹫叽蟾艜茏孕牛瑫f:當然,有什么問題,你盡管問!但是詩人當然知道,問哪些問題,對方會對答如流。詩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問人事,而問物事。這一問不知對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這是一個很容易的問題,那么便是相當于自問自答,明知故問?;ㄩ_不開不因人事,只因氣候季節(jié),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到了時候就會按期開放,這還用問嗎?可是詩人就這么問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無非兩種答案:開了,或者未開。但直愣愣地回答,會多么無趣呀。

想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對方不會傻乎乎地直接回答。而是會愣在那兒,傻半天。如果那樣,就中了詩人的妙計,引發(fā)一場大笑。

因為,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倚窗前的寒梅開不開并不是其真正的關(guān)心所在。多少詩歌讀者在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說什么詩人對于梅花的欣賞、關(guān)心在此可見一斑。這真是不懂藝術(shù),不懂詩歌,把詩歌讀膚淺了!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之事?難道生活中的人說話,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其實生活中有趣的時候,都是心口不一造成的。

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對于家鄉(xiāng)的了解總是停留在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刻。離開家鄉(xiāng)越久,家鄉(xiāng)人事世事的變動就越大越多,而有的人事世事變動會令游子高興,但是也肯定有些世事變動會讓人失落或痛苦。這是每一個離鄉(xiāng)背井的人的常識。正因為此,詩人才不敢直接提問那些人事世事,而是首先提問一個毫不危險的話題。無論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何,詩人都會承受得住。而且由于這個問題太過出乎意外,回答者可能一時摸不著頭腦,甚至可能真的沒有留意到梅花,那樣,詩人還會得到想得到的惡作劇般的快感。

這種快感其實大半是詩人早已預料到的,是詩人計劃中應得的心理享受。但是這種提問的效果是暫時性的,因為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接下來必然要直面來自家鄉(xiāng)的人事變化、世事變化。只是詩歌要讓我們真正領(lǐng)略的是,我們要從這一問題的設計來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復雜性。詩人為什么面對來自家鄉(xiāng)的人首先提出的竟是這樣的問題?是詩人害怕聽到來自家鄉(xiāng)的某種不利的世事變遷,以此采用這樣一種提問,以便推遲片刻,好讓自己的心理準備得更為充分一些?讀者自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經(jīng)驗作多種猜想。而這正是唐詩最為令人嘆服的地方,那就是,偉大的唐詩所留的空白,總是那種能夠提供給讀者最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就這樣詩歌讓我們幾乎聆聽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激烈跳動。體味了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于是詩歌在有了歡快的顯性結(jié)構(gòu)的同時,下面又隱藏著更為沖突、復雜、深沉的深層結(jié)構(gòu)。只是這個深層結(jié)構(gòu)有多深,都留在無邊無際的空白中,仰仗高水平的讀者自己去建構(gòu)。

詩歌的空白、深層結(jié)構(gòu)的建構(gòu),不是任意的.。詩歌雖然到此為止,接下來詩人與對方的交談內(nèi)容為何,只能依靠讀者自己的經(jīng)歷去填充。但是無論如何填充,這個歡快的表層結(jié)構(gòu),都對深層結(jié)構(gòu)的填充想象起著界定性作用。

因為既然詩人會如此誠惶誠恐,拐彎抹角地面對家鄉(xiāng)人,那么他一定是對來自家鄉(xiāng)的人事、世事的變遷不太樂觀,也由此表明這個人一定有一番不平坦的人生經(jīng)歷,其家庭、家鄉(xiāng)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否則,他干嗎不急著把自己最想問、最關(guān)心的問題在第一時刻提出來?只有一個心地單純,少不更事的毛頭小子或毛丫頭片子,才會有話直說。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如果真的只關(guān)心窗前的寒梅,對其他了無興趣,那么這個人就太絕情絕義了。正因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人事世事深深地關(guān)心,才會極度害怕其中發(fā)生一些令人意外或者不堪忍受的事情。但他又是極其純凈的人,所以才會在緊張之余,去試圖超越這種緊張。由此我們欣賞到的正是一個舉重若輕,一個經(jīng)歷雖豐富但心地卻依然純凈的成熟者的情致。

這是一個非凡的游子形象。雖然飽經(jīng)滄桑,卻依然不乏超然塵世,保持自由心態(tài)的精神風致。那么,詩人為什么要寫這一首詩歌的目的也就躍然紙上:他是歌詠一種雖然飽經(jīng)滄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態(tài)的人生風范。

雜詩古詩教案篇二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從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飛過,潔白的云兒竟然在窗戶間穿進穿出。

本篇是詩人吳均《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作品通過對山居小屋悠遠、靜謐的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閑適自在的心情。

“山際見來煙?!薄斑@里的山際”說的是目所能及的山與天相接的地方,寫的是極目遠望之處。“來煙”,寫的是詩人遠望所見的動感物象,即遠遠地看見嵐氣云煙從天邊飄來,這一描寫有力地再現(xiàn)了山居小屋環(huán)境的深邃和悠遠,給人創(chuàng)建了一個極其豐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間。

“竹中窺落日?!边@句的“竹中”,從一個“窺”字可以看出說的應該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詩人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見到的明亮清新的一個動感物象。從這個“窺”字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這里寫的是近景,即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視到的紅紅的落日。這一“窺”,巧妙而又生動地增強了夕陽余暉灑落竹林時刻山居小屋環(huán)境優(yōu)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說在前兩句中詩人不惜筆墨為我們再現(xiàn)了山居小屋的環(huán)境,那么下邊兩句寫的則是小屋本身的特點。

“鳥向檐上飛。”“向”可以理解為“從”,也可理解為“在”?!伴苌巷w”,說的是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于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這一句寫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離的所見,描繪的是一種清新、明快的場景,它在向人們透露著一種愉悅與欣喜的情懷。

“云從窗里出。”“云”是不可能從“窗里出”的,詩人寫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感覺,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仿佛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這感覺是何等的神奇呀。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jié)奏是二、一、二,后兩句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nèi)容單純,卻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diào)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簡介:

吳均(469年—5),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吳均既是歷史學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后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雜詩古詩教案篇三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zhàn)爭,連續(xù)多年不見雙方撤兵。

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

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時高舉戰(zhàn)旗擂鼓進軍,但愿一鼓作氣取龍城。

聞道:聽說。黃龍戍:即黃龍,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此指邊地。解兵:放下兵器。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龍城:在今蒙古境內(nèi),這里借指敵方要地。

自漢魏以來,詩人常以“雜詩”為題寫詩,類似“無題”詩,內(nèi)容多是慨嘆人生或離別相思的。沈佺期寫有《雜詩三首》,都寫閨中怨情,流露出明顯的反戰(zhàn)情緒。這里選的是第三首, 首聯(lián)“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語言平易似娓娓道來,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黃龍戍戰(zhàn)火連年,可以想見征人久戍之苦,強烈的怨戰(zhàn)之情溢于字里行間,“不解”與“頻年”連用,增強語勢,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與深思。

頷聯(lián)“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是借月抒懷。說今夜閨中和營中同在這一輪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在征夫眼里,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不斷地到營里照著他,好像懷著無限深情;而在閨中思婦眼里,似乎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為那象征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早已離開深閨,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這一聯(lián)明明是寫情,卻偏要處處說月;字字是寫月,卻又筆筆見人。短短十個字,內(nèi)涵極為豐富,既寫出了夫婦分離的現(xiàn)在,也觸及到了夫婦團聚的過去;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一輪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圖,也使人聯(lián)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見月懷人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而這里只寫月不寫人,意象反而更豐富生動。這“閨里月”既是思婦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嬋娟之意,又有思婦心神飛度,想見征人之意。詩意雙關(guān),征夫、思婦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顯得清新別致。

頸聯(lián)“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緊承上聯(lián)進一步抒寫離人相思?!按骸倍帧敖瘛?,“夜”而又“昨”,分別寫出少婦“意”和良人“情”,其妙無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無過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陰虛度,少婦不禁倍覺惆悵。萬籟無聲的長夜最為牽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別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現(xiàn)?!敖翊阂狻迸c“昨夜情”雖是互文對舉,卻可以作為“夜夜”來讀。可是細味“今春意”卻有著獨特的表現(xiàn)力。“昨夜情”,也對得十分工巧,不僅表現(xiàn)出良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還表現(xiàn)出思念之切。他回憶往日夫妻的恩愛,覺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經(jīng)久分離而淡薄。可見他們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摯、深厚而動人。

尾聯(lián)“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抒寫出了征夫、思婦的愿望。他們希望能有良將出馬,克敵致勝,結(jié)束他們長期分離的痛苦。但詩以問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這里照應首聯(lián)回答了“頻年不解兵”的問題,表明是將領(lǐng)無能,指揮不得力以致連年征戰(zhàn),這是寫透夫婦別離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這首詩構(gòu)思新穎精巧,特別是中間四句,在“情”、“意”二字上著力,翻出新意,更為前人所未道。詩中所抒之情與所傳之意彼此關(guān)聯(lián),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勢若轉(zhuǎn)圜,極為自然。從文氣上看,一二聯(lián)都是十字句,自然渾成,一氣貫通,語勢較和緩;第三聯(lián)是對偶工巧的兩個短句,有如急管繁弦,顯得氣勢促迫;末聯(lián)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氣重新變得和緩起來。

雜詩古詩教案篇四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人介紹:

王維,字摩詰,祖籍祁州(今山西太原),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9年(721)中進士。累官至給事中。曾奉使出塞。安史之亂時接受偽職,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工詩善畫,兼通音樂。蘇軾稱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亦擅邊塞詩。有《王右丞集》。

這首詩通過設問的方式,把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以及自己堅持操守的高潔品行,含蓄而蘊藉地表達出來,令人有悠然不盡的情致。

鑒賞:

詩開頭的兩句,在設問中兩次出現(xiàn)“故鄉(xiāng)”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復,倒反而覺得親切有味。接著進一步問道:“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動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問得這樣真摯,這樣雅致,又這樣充實。問出了精神,問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豐厚的生活內(nèi)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趙殿成評這首詩說:“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于此下復贅一語不得?!?/p>

這是一首思念故鄉(xiāng)的五言絕句。“他鄉(xiāng)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遠在天涯,故鄉(xiāng)的一切消息都讓他牽掛,一定有許許多多事情想打聽??稍娙藚s只是問,家鄉(xiāng)的梅花開沒有?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問,卻是詩人精心提煉概括的結(jié)果。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全在這一問中體現(xiàn)出來了。詩人沒有像我們平常人一樣對家里的人是否安康或家鄉(xiāng)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顯出關(guān)心,如果這樣著筆的話,詩就變成了普通的家常話而少了蘊藉。詩人從眾多的.故鄉(xiāng)風物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梅花來發(fā)此一問,是大有深意的。

梅花是詩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堅貞、孤傲的寓意。在這首詩里的“寒梅”,我們既可以理解為詩人故鄉(xiāng)實際的梅花,從而聯(lián)想到詩人故鄉(xiāng)的景色優(yōu)美;也可以理解為詩人依戀故鄉(xiāng)的心靈,縱使走遍天涯海角,詩人那顆熱愛故鄉(xiāng)的心永遠不會遠離,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樣,每時每刻都“長在”故鄉(xiāng)的懷抱。另外,詩人用設問的方式作結(jié),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仿佛在眼前出現(xiàn)了詩人故鄉(xiāng)那臨寒開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欞,白雪皚皚的庭院、村莊、原野、遠山……又似乎看到了詩人孤獨遠眺、殷勤問候的身影。

這不是王維擅長的山水田園詩,沒有對景物的刻畫描摹,但依然能讓我們有“詩中有畫”的美妙感覺。這也許就是這首“雜詩”平中見巧的魅力所在吧。

雜詩古詩教案篇五

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吟鞭:即馬鞭;作者在途中,一邊策馬行進,一邊吟詩,故言。

東指:出城門向東;

天涯:原意是天邊,此指遙遠的地方。

落紅:落花,作者自況。龔自珍因被迫辭官回鄉(xiāng),故自比為落花。后一“花”字,當指一代新人。

[譯詩、詩意]。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雜詩古詩教案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1課時。

2.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五十首雜詩,統(tǒng)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xiàn)。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結(jié):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zhí)著態(tài)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朗讀并背誦詩歌。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nèi)容,理清作品結(jié)構(gòu)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完成課后練習。

雜詩古詩教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

3、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現(xiàn)在正好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fā)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

二、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2、你們知道這首古詩是誰寫的'嗎?

3、作者簡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人稱為“詩史”

三、精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導看圖,說一說春雨的特點。

3、指名讀第一句,邊讀邊理解。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這真是一場好雨,你知道什么季節(jié)需要雨水嗎?春天一到,就下了起來。

4、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齊讀第一句。

6、指名讀第二句,邊讀邊理解。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滋潤著萬物。

7、齊讀第二句。

四、教師范讀,學生自己練習。

有感情地背誦。首詩贊美了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1.學會5個生字,掌握“春曉、眠、覺、聞、啼鳥、知”等詞語。

2.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4.到郊外或公園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變化,先說說,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復習導入。

1.范讀課文,學會體會詩的意思。

2.講解詩意。

(1)介紹詩的作者。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詩共四行,兩句話。

第一行:講春天的晚上人們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眠:睡覺曉:天亮)。

第二行:講醒來以后,聽到到處都有鳥的叫聲。

(聞:聽到啼:鳥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風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問:《春曉》寫了怎樣的景象?

仔細看圖,展開討論。

《春曉》寫的是百花盛開,小鳥在枝頭歡快地鳴叫,風雨過后,地上滿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結(jié)。

這首詩既寫了春天的早晨,雨過天晴,小鳥在枝頭鳴叫跳躍的歡樂場面,又抒發(fā)了作者對昨夜風雨交加,滿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詩中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構(gòu)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曉圖。

二、學習新知:

驗收責任。

請學生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第二節(jié)。

教學責任。

朗讀背誦課文,學會詩中的生字。

一、亮責任。

背誦默寫課文,學會詩中生字。

二、落實責任1.范讀課文,注意停頓。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請學生反復讀詩,在注意停頓的基礎上,注意生字讀音。

3.請學生背誦課文。

4.指導生字。

(1)復習舊字。

澆民耳帝。

(2)請學生說出新字。

曉眠聞啼。

(3)指導重點字。

曉:右上角最后一筆為撇,沒有點。

5.看圖讀詩,體會文中意境,注意語氣。

三、驗收責任。

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5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三節(jié)。

教學責任。

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再讓學生練習寫一寫。

收集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一、亮責任。

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變化,說一說,并能寫成一段話。

二、落實責任。

1.指導學生說話。

(1)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變化?

(2)花、草、樹有什么變化?

(3)小動物有什么變化?鳥及自己所見到的動物有何變化?

2.教給學生說話方法。

(1)注意說話次序,回憶上次《春天》看圖說話的次序。

(2)要加進想象和形容詞,體現(xiàn)出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

3.廣泛讓同學練習說話。

(1)單個說。

(2)同位子說。

(3)請同學到前面說。

4.提出寫話要求。

(1)格式。

(2)注意標點。

(3)不會寫的字用音節(jié)代替。

三、驗收責任寫一段話。

雜詩古詩教案篇八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忄、木、矢、攵、尸”五個新偏旁。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和勃勃生機。

1、認識本課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書寫生字。

4、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fā)自己熱愛春天的情感。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帶、錄音機

情境法、談話法、講授法、朗讀指導法。

看圖學古詩

二 課 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畫: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兒看出來的?

2、老師:春天的早晨多么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板書:春曉)

3、師解題:“曉”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4、過渡:理解題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師:上學期我們都已經(jīng)把這首詩背下來了,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1、自讀《春曉》。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學生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感悟欣賞

(想象畫面,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受?

2、誰能有感情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讀后評議)

3、師指導朗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現(xiàn)在,讓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想象著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吧!

四、學習生字“春、知、少、處”。

1、師范寫,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師:課下,請大家再搜集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我們在下一節(jié)課上交流。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春曉》。

2、全班背誦。

3、教師導言:春天真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季節(jié),不僅我們喜歡春天,古代的詩人也喜歡,他們寫下了許多關(guān)于春天的優(yōu)美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詩。

4、板書課題:村居(學生齊讀課題)

5、理解題意:村(農(nóng)村)居(居?。?。

二、認識生字,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從詩句中圈出生字。

2、學生匯報,教師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2)去掉拼音,指名認讀生字。

(3)練習讀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村居 楊柳 春煙 兒童 散學 放紙鳶

(4)引導學生結(jié)合掛圖,理解以上詞語的意思。

(5)分句指名讀詩句。

(6)全班齊讀古詩。

三、圖文結(jié)合,讀懂古詩

1、學生一邊讀古詩,一邊認真看圖想象圖中所描寫的景物。

2、說說你讀懂了哪幾行詩句?

3、學生反饋,練習朗讀相對應的詩句。

4、指名將各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總結(jié)想象,讀好古詩

1、學生再讀古詩,說說這首詩中哪幾行詩句是寫景的,哪幾行是寫人的?

2、指名學生反饋,指導朗讀。

五、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1、抽讀生字:放、忙、居、村

2、練習口頭組詞。

3、指導書寫。

4、學生逐字仿寫。

六、結(jié)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把本課的兩首古詩背給家長聽。

1 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春眠/不覺曉, 草長/鶯飛/二月天,

處處/聞啼鳥。 拂堤/楊柳/醉春煙。

夜來/風雨聲, 兒童/散學/歸來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東風/放紙鳶。

雜詩古詩教案篇九

在這首詩中,詩人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xiàn)狀,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以比喻修辭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場急風驚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統(tǒng)治下,到處呈現(xiàn)著的為時已久的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帮L雷”,比喻革命風暴。魯迅先生“于無聲處聽驚雷”(《無題》)中“驚霄”、毛澤東“一從大地起風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風雷”,都是這個意思?!帮L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興國家,急風驚雷而外,別無他途,足以見出詩人的敏銳眼光和斗爭梢神?!叭f馬齊喑”,比喻在清朝統(tǒng)治下,人們不敢講話,到處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沉悶氣氛。這里用了一個典故。蘇軾《三馬圖贊引》:“時(宋元祐初)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骨,虎背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jiān),振鬣長鳴,萬馬齊喑?!睂τ凇叭f馬齊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詩人痛惜之情與愛國之心。詩人于18到北京做官,滿懷經(jīng)世之志、治國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張的破滅,使他清醒地認識到他處在“平生進退兩顛簸”(《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的境遇中。像詩人這樣先進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對此情此境,必會痛心疾首。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兩句,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砸爛黑暗統(tǒng)治,出現(xiàn)一個嶄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謂老天爺。詩人揭露時弊,忽然就勸起老天爺來了,詩末自注云:“過鎮(zhèn)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數(shù)萬,道士乞撰青詞?!边@個自注說明了詩人寫這首詩的具體環(huán)境,看出了詩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詞”之機,用民間迷信活動來為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服務?!安痪幸桓瘛?,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懷,遠大的目光,具有戰(zhàn)略性的設想。當時的清政府,腐朽無能,內(nèi)憂外患,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者,虎視耽耽,奴役中華民族、瓜分風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風中破船似的中國,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詩人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瀾,將傾的大廈。“勸”字,頗具積極意義。它是奉勸,而不是乞求,表現(xiàn)了詩人處于踞離臨下的地位,也顯示出詩人變革的信心。

整首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是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杰出人才的涌現(xiàn),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xiàn)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寓意深刻,氣勢不凡。

全詩以一種熱情洋溢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對清朝當政者以諷薦,表達了作者心中對國家未來命途的關(guān)切,和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雜詩古詩教案篇十

這一課共編排了兩首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這是詩人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全組詩共七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全過程。詩的題目是“尋花”,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寫花,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shù)量)、壓枝低(繁茂)這不同角度寫,使人印象深刻,不覺得重復。后兩句寫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tài)轉(zhuǎn)為寫動態(tài),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菊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這是一首詠菊詩?!安皇腔ㄖ衅珢劬眨嘶ㄩ_盡更無花。”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

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把詩中的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深入到詩境中去悟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

3.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請學生根據(jù)注釋解題。(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師生交流有關(guān)詩人的資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和李白并稱李杜,代表著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自幼好學,很有政治抱負。漫游各地,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前住在長安,生活貧困。

安史之亂后,棄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邊筑草堂。晚年離開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詩歌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tǒng)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

三、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字眼)。

(“黃四娘”是誰?“自在”什么意思?“嬌鶯”什么意思等?)

2.分組互助學習,可。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黃四娘”,杜甫的鄰居?!白栽凇笔侵缸杂勺栽??!皨生L”是指黃鶯嬌柔的歌喉。)

3.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p>

這兩句的意思是: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低垂下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p>

這兩句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黃鶯放開嬌柔的歌喉不斷地啼唱。

四、提問題,悟詩情。

1.“話”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詩中的意思變成頭腦中的畫面呢?我們不妨針對詩中詞語來提幾個“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2.給前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鼓勵學生提問題,教師可做示范。

(“什么樣的小路上,開滿了什么樣的花?這些花壓得枝條都怎么樣了?”)

(3)出示一張場景圖畫投影片,啟發(fā)學生思維。

(黃四娘家門前有一條曲折的小路。小路旁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鮮花,成千上萬朵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地彎下了腰。)

3.給后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題。

(什么樣的蝴蝶怎么飛舞?黃鶯的叫聲怎么樣?它好像在說什么?)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留連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追逐著、戲鬧著。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zhuǎn)動人,好像在說:這里多美呀!)

五;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看到、聽到后的反應。

(感嘆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2.指導朗讀。

(采取學生練讀、評讀的形式,要求讀出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悅心情。)

六、根據(jù)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1.學生自畫。

2.集體交流。七、作業(yè)

: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菊花。

2.師生交流有關(guān)詩人的資料。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與白居易等酬唱頻繁。詩與白居易齊名,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元氏長慶集》。

二、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古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繞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組互助學習,可,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繞舍”是指環(huán)繞著房屋?!八啤笔呛孟竦?意思?!案笔窃俚囊馑?。)

4.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這兩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開放,好像是到了隱士陶淵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覺得太陽已漸漸西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對菊花情有獨鐘,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可觀賞的花。

同桌互相說一說詩意,指名說。

三、提問題,悟情境。

1.學生分組針對詩中詞語提幾個“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

(1)秋天的菊花叢開得怎么樣?

(2)誰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樣觀賞菊花?

(3)菊花開過后花壇什么樣?

3.針對這些問題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怎么樣?

(開得正艷的菊花這一叢、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圍競相開放。我繞著籬笆看看這叢,又看看那簇,有時還蹲下來認真觀賞。菊花開過后,這房屋的周圍也就再沒有可觀賞的花了。)

四、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2.詠詩句、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采取分組練讀,評讀的形式。

3.試背這首詩。。

五、選做作業(yè)

:根據(jù)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筆,第四筆是——。

2.“陶”共——筆,第九筆是——。

3.“此’’共——筆,第五筆是——。

(三)、多音字組詞。

(四)、解釋下面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

蹊:

留連:

自在:

恰?。?/p>

獨步尋花:

《菊花》:

秋叢:

繞舍:

籬:

盡:

更:

(五)、無把詩句補充完整,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1.——自在嬌鶯恰恰啼。

2.——似陶家,遍繞籬邊。

(六)、知識積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詩人還有

2.你還知道杜甫寫的什么詩?能寫下來嗎?

雜詩古詩教案篇十一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xiāng)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xiāng)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xiāng)思,是急欲了解故鄉(xiāng)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肮枢l(xiāng)”一詞迭見,正表現(xiàn)出鄉(xiāng)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xiàn)出了解鄉(xiāng)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tài)、口吻等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guān)于“故鄉(xiāng)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鄉(xiāng)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tài)。

一個人對故鄉(xiāng)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guān)系的人、事、物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所謂“鄉(xiāng)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xiàn)在思鄉(xiāng)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xiāng)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xiāng)的一種象征。它已經(jīng)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雜詩古詩教案篇十二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锻麖]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督^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nèi)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jié)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yōu)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jīng)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兩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由背詩活動,營造學詩的氛圍,實現(xiàn)自然過渡,相機板書課題。)

2、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jié)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對話平臺

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lǐng)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jīng)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钡姆椒ㄓ洃浀龋逃浞止膭顚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jīng)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為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jīng)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quán)。啟發(f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fā):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把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fā)現(xiàn),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有趣經(jīng)歷。)

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發(fā)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

對話平臺

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fā)成be的音等。

(挖掘?qū)W生識字經(jīng)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jīng)驗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jié)構(gòu)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diào)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nèi)容。

2、啟發(fā)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nèi)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zhuǎn)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誦讀

1、出示插圖或?qū)W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1253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