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論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1:08:12
小學的論文大全(16篇)
時間:2023-11-06 11:08:12     小編:飛雪

總結不僅僅是一種記錄,更是思考和反思的過程??偨Y要以客觀、真實的態(tài)度進行,避免主觀臆斷和夸大其詞。這些范文不僅提供了結構和內容的參考,還展示了不同的寫作風格。

小學的論文篇一

摘要:

小學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學中,教師有必要使用多變的策略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探討了幾種常用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讓學生分組討論,在爭論中碰出思想的火花;使用多種形式的鼓勵,從精神鼓勵到物質獎勵,再到榮譽肯定,不拘形式,讓學生都能感覺到尊重和肯定;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還可以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關鍵詞:

課堂教學始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課堂教學上,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更不應該總是把家長綁架在一起,把本來屬于教師的責任向家長分擔。課堂教學固不可少,但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堂教學容易陷入單調和重復中,讓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以至于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善于調動各種手段,豐富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本文中,筆者將介紹幾個常用的教學小策略,和同仁一起探討。

一、讓學生碰出火花。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較真”階段,他們總是堅持自己是對的,甚至是錯了也不認錯,總要駁倒對方。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其積極的一面。碰撞難免會出火花,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和認真性應該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善于利用學習的形勢。對于那些表現(xiàn)為固執(zhí)堅持己見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使用合理的論據,形成清晰的線索分明的論證過程,從而實現(xiàn)“堅持己見”到“據理力爭”的轉變。這樣,盡管他們會對最終的答案存在不同結果,但是在這個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可以進行小組內討論和小組間的辯論形式,小組內的討論要求同,最終形成統(tǒng)一意見,而小組間的辯論則是存異,指出對方的紕漏,樹立自己的觀點。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課堂怎樣激烈,學生們的思維怎樣碰撞,又是如何地各抒己見,仁者見仁,但是到了最后,教師都要進行總結概括,還要進行方法性的引導,避免學生陷入個人情感的對抗中。

二、多種多樣的鼓勵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任何學習都不能離開學習興趣的參與。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fā)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睂W生來說,教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這種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他們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而鼓勵則是保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好的催化劑。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應該尤其多給予學生鼓勵,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公開的口頭表揚,也可以讓學生站到講臺上接受大家的掌聲,還可以把優(yōu)秀的試卷或者作業(yè)張貼在教室里,這些都屬于精神獎勵。當然,我們也還可以進行物質獎勵,把學習本、橡皮、圖書等作為獎品。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象征符號化的榮譽獎勵,比如頒發(fā)錦旗。

比如,在一次口算比賽中,我隨手拿起一個小木棍,并說:“這就是勝利的錦旗,只有又快又準確地算出所有試題才可以得到它?!苯Y果,學生興致勃勃地算了起來,其中的一個平時很調皮的男孩得到了第一名,當他把小木棍拿在手里的時候,我分明感覺到他在拿著一面紅旗。他媽媽后來跟我說,他回家就很高興,說他得了第一名,一個晚上都手舞足蹈的??梢?,獎勵并不局限于形式,也和物質的多寡沒有絲毫聯(lián)系,卻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是重點,也是學生數學學習水平重要的體現(xiàn)。在很多家長看來,數學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學會算數。因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小學數學成績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計算習慣一是注意力集中,小學生思維雖然靈活卻過于發(fā)散,很難集中注意力。而計算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高水平的腦力活動,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話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答案。同時,注意力也離不開耐心的訓練,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家里幫助孩子鍛煉耐心,充分利用一些兒童思維訓練的書籍,使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受到耐心訓練,從而培養(yǎng)他們注意力的持久性。二是獨立完成。許多小學生對于自己不夠自信,自己算出來了還要問其他同學,一看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就立刻否定了自己的答案,這是小學生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都要善于鼓勵學生,肯定他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讓他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三是要養(yǎng)成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不能夠獨立完成計算的學生往往沒有驗算的環(huán)節(jié),算完就忙著和他人對答案,在答案不同的情況下,又很容易地否定自己,這也和他沒有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有關。如果學生能夠養(yǎng)成復查和驗算的習慣,就能認真地核對自己的每一個步驟,從嚴密的計算中找到自信。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在這一方面,教師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為學生良好的示范,在板書的時候不要亂畫亂寫,保持整潔,在寫到計算步驟的時候也要嚴格地按照計算規(guī)范來,不可以因為自己是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任意揮灑,這些小細節(jié)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給學生帶來不好的示范作用。

四、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憑借其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于一體的優(yōu)勢,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大大彌補了自制教具的局限性。多媒體教學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仍然有許多專家在討論多媒體的使用,筆者對此也持比較保守的態(tài)度,多媒體教學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利好。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筆者只是不贊同過度夸大多媒體教學,如果每堂課都毫無節(jié)制地使用多媒體,會使小學生失去了對它的興趣,而且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反而會因為教師的缺位而分散。適當使用多媒體才能物盡其用,才能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否則,可能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張紹英.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若干基本途徑[j].中學數學,2009(8).

[3]波利亞.數學與猜想[m].科學出版社,2001.

[4]郎正松.中學課程輔導[j].教育研究,2011(14).

小學的論文篇二

在小學階段,最令學生頭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達能力弱,二是沒有積累素材的習慣,寫起來就那么寥寥幾句。針對這種情況,微型日記便成為一個練習寫作的最佳載體。首先教師可以這樣解釋:何謂微型?它有三個含義:一是題材上不限制,同學們可抓住一天當中難忘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瞬間、一個閃念、一個發(fā)現(xiàn)、一點感悟、一點收獲等來盡情書寫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篇幅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二是表達上自由方便,不用過于嚴肅呆板,更沒必要當作嚴肅作文來寫;三是寫作要求低,只要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日記。經過這樣的解釋,很多學生表示理解,大部分學生對微型日記有所了解并且有所期待,這樣的結果非常有利于學生今后的作文學習。

通過微型日記,從“細”抓起,教師可以將習作難點分解成不同的細小的點,針對詞語、句子、標點、片斷、對話、事件脈絡等進行練習,查漏補缺,學生也可據此獲得寫作信心,激發(fā)正向體驗。例如學生讀到“看看周圍沒人,她拿起娃娃,裝到書包里,跟在人群后面,來到大街上”這句話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內容邊讀邊做動作,真正體會到動詞的作用——使句子充滿活力,讓文章充滿畫面感。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進行小練筆,接著引導學生留意觀察身邊人的動作。通過反復練習,學生既會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又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一個人的自我肯定,來自自我肯定的體驗的積累。成功的體驗最能增強人的信心。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教師和同學對自己日記的認可,是學生寫日記的一股強勁的動力。微型日記的寫作,為學生提供正向體驗的機會,激發(fā)興趣,為寫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心理保障。

從廣義的寫作學角度來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寫作的天才。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關鍵是用一雙什么樣的眼睛來觀察,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學生經常忽略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所以寫作時無話可講,乏善可陳。此時,利用微型日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小學生好奇心強,富于想象,教師可以據此經常向學生提供一些圖片,引導其觀察想象,通過觀察,弄懂圖意,抓住中心;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前后聯(lián)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抓住身邊隨時發(fā)生的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例如: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學生生病嘔吐、流鼻血、突然闖入課堂的“不速之客”),科學課的小實驗等。還可以用心設計一些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場景。靜態(tài)的場景如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小工藝品、玩具等;動態(tài)的場景如運動場上打籃球、踢足球、踢毽子、播放微視頻等。動態(tài)的場景與靜態(tài)的場景兩相比較,學生更喜歡觀察動態(tài)的場景。但毫無疑問,寫動態(tài)場景需要學生有更好的文字駕馭能力。

在微型日記寫作中,教師經常創(chuàng)設不同的觀察情境,能夠讓學生釋放童心,練就一雙觀察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效積累寫作素材,突破寫作中內容單薄的問題。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遍喿x,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寫作內容的重要來源,更是活水。魯迅先生說過:“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讀多看,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绷曌髂芰Φ母情喿x能力。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越強的學生,寫作能力越好?;诖?,教師在寫作訓練中,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閱讀中領悟寫法。筆者讓學生寫閱讀日記,如讀了《夏洛的網》后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和想法等。再如在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理解語言表情達意的作用時,筆者經常讓學生進行換詞語來比較與區(qū)分近義詞,例如讓學生對“贊不絕口、交口稱贊、拍案叫絕、嘆為觀止”這幾個詞語談談自己的理解。

通過微型日記的寫作,學生產生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為此筆者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將自己閱讀的所思所想都記錄下來,使之成為自己寶貴的寫作資源,激發(fā)自己寫作的動力。通過閱讀,學生的文字更加生動準確,語言充滿情感,程度好的還學會了謀篇布局。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學生將寫作和閱讀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記錄生活的日記就應該拍下那一個個動人的鏡頭。微型日記的寫作,為學生的心智成長搭建了平臺,讓學生準確抓住生活的觸點并及時寫好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持之以恒地記錄下成長的足跡,將自己的真實想法盡情表達出來,打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彩世界。無疑,這是學生需要的通道,也是教師努力的方向。筆者相信,通過文字的積累,學生寫作的過程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了某種幸福的享受,那豈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嗎!

小學的論文篇三

邏輯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應用科學,體育課作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極其重要的一種教育手段,如何把兩者更好的結合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是值得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思考的。文章旨從體育教學中的常見現(xiàn)象著手,對其加以邏輯學分析,以期讓更多的體育工作者對邏輯學給以重視。

邏輯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qū)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邏輯學是一門研究思維的形式結構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邏輯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習的科學,更應該是一門應用的科學。盡管體育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邏輯學的相關事件,卻被很多的體育教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教學不合邏輯卻是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作為體育教師,尤其是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這個相對更加復雜的教學環(huán)境中要更加善于用科學的視角和手段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體育課堂著手,使自己的教學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正確,推理合乎邏輯,使體育教學更具科學性[1]。

概念是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處在較低水平,所以對體育學習中的相關概念比較模糊,很難準確理解,所以明了易掌握的概念也是把他們領進體育的殿堂并讓他們對體育產生一定的興趣比較有效的手段。小學體育課中的相關技術概念應該做到盡可能的具體,即概念的內涵要盡可能的多而外延要盡可能的少,要明確概念的種概念和屬概念。例如體育教師如果在教授籃球中的雙手胸前傳接球時介紹學習內容時說:“今天我們來學籃球?!被蛘哒f:“今天我們來學傳球?!逼浣Y果會使得小學生上完課后仍然對所學內容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因為他們沒有對所學內容形成一個具體的概念,無法真正去理解教師的教授內容。又或者在學習體育文化知識中,有些體育教師會認為對小學生無法談概念,他們不明白,其實非也。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找出“種差”,重點指出其內涵,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再者,體育教師在平時的言語中也要注意概念的邏輯性,以免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對集合概念的.掌握,有些教師在情景教學中會脫口而出:“這兒是一條湖泊?!薄澳莾河袃煽脴淠尽!边@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能力的不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的用語。

判斷是人們對于客觀對象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認識。在體育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上。在評價體系上可以多選用一些相容選言判斷,學生某一項達到一定要求就可以算其成功。例如:學生50米及格或者100米及格或者400及格均為體育成績及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也增加了評價體系的人性化,不至于過于挫傷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又或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判斷,經常會聽到“你必然籃球打不好?!钡日嬷的B(tài)判斷,常用這些真值模態(tài)判斷等于從能力取向對學生進行評價,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他也會在同時降低對自己的能力判斷,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導出一個未知的結論的思維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會經常接觸到,但是很多很常見的體育教學中的推理確實非常不符合邏輯的。例如我們經常聽到體育教師這樣評價一個班級:“a班同學體育成績都好。”歸其根源:a班有幾個體育特長生。一個由特稱判斷推理出的全稱判斷,兩個差等關系的判斷卻被教師這樣誤讀了。又或者在對兩個學生進行比較或者進行體育選材的時候經常會見到類比推理,即依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一個一個的屬性相同,并已知其中一個對象還有其他屬性,推出另一個對象也具有該屬性的結論。例如a同學和b同學,同樣身材高、學習成績優(yōu)秀、a同學已在籃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于是體育教師就同樣斷定:b同學一定可以在籃球上有所突破。當然,讓b同學來嘗試是可以的,但是作為兩個活生生的人來說,切不可用此類類比推理,不僅不符合任何科學邏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育教師的能力和威信。

邏輯學作為思維的有效工具,對體育教學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作為體育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注重多學科知識,用邏輯學來武裝自己,切實在體育課中體現(xiàn),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小學的論文篇四

摘要:通過實驗對比和測試方式證明小學體育微課教學模式的良好應用效果,指出該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注意的問題,提出增強小學體育微課教學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微課;平板電腦;智能手機;。

1引言。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無論是室內課還是室外課教學,雖然注重學生的練習,但是由于受到場地和空間的限制,加上教師的語言和肢體示范方面的信息傳遞效率都比較低,有可能造成學生對重難點技術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1]。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微課已成為一種嶄新的授課工具,也得到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青睞,舉辦了大量的微課比賽、制作、培訓等活動,并取得良好的實踐應用效果。微課時間短、內容精,用以講述某個專題內容或者一個知識點,對像小學體育教學這種知識點繁多分散、各部分邏輯聯(lián)系較弱的學科教學有著很大幫助。為此,本文討論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微課的使用。

2微課的特點及應用效果。

微課的特點微課最顯著的特點是盡管很微小精悍,但是什么都不缺[2]。具體來說,微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時間短。從名稱上看,微課就是微型課堂的意思,所以它和傳統(tǒng)的45分鐘課堂不一樣,濃縮精華就是它獨特的地方。利用很少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并且保證質量的優(yōu)良性,學生在引導下更有效率地學習。

2)內容精。因為課時不長,所以微課一定要將重點放在教學疑難點的解決上,突出針對性,那么教師也就需要非常謹慎地選擇教學內容,挑選平常學生疑問較多、不易掌握的內容開展微課教學。它與網絡學習課程的課堂實錄模式也是不一樣的,更具有針對性,因而可以切實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時空限制小。微課以互聯(lián)網教學為基礎,所以學生通過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就可以學習,而不必受到固定課堂學習的局限。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可以進行微課學習,因而增加了其學習的興趣,同時有更多機會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3]。

表1被調查者測驗結果統(tǒng)計。

微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檢驗微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通過分組對比的方法進行對比測試。其中,一組采用微課進行小學體育教學,另一組為普通授課方式。所得測驗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微課應用班的學生,其成績整體優(yōu)于微課未應用班的學生。其中,微課應用班的學生測驗成績在70分以上的人數占比為82.67%,而微課未應用班的學生70分以上占比為67.56%;而且微課應用班的學生80~89分及90分以上所占百分比有顯著提高??ǚ椒治鲲@示,p0.05,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這說明使用微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成績的提高,可以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3微課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微課教育模式的應用形式單一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時,由于受教學資源的限制,應用微課期間,教師往往安排學生單獨或幾個人一組,來分析和探討課堂呈現(xiàn)出來的微課內容,最后教師負責點評學生的發(fā)言。應用微課的形式,使得原本乏味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被改變,課堂教學因此而生動起來,不過仍然不能徹底地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出來。現(xiàn)階段教師進行微課教學課件制作時,資料基本上來源于互聯(lián)網,而且各張幻燈片上有大量的信息量,導致微課課件無法滿足學習參與人員的學習需求。學習參與人員閱讀期間無法掌握重點,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閱讀,彼此之間沒有什么關聯(lián)。假如長期無法將這些問題處理好,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和效果。

微課制作粗糙,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先進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當中也避免不了進行摸索和研究。對于初學者而言,微課略有難度,因此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而且在制作微課期間,時有發(fā)生意料之外的問題,如微課攝制技術缺乏規(guī)范、視頻模糊、單機位拍攝、拍攝手段少、視頻畫面拍攝不穩(wěn)定、后期制作不夠精良、字幕編輯的藝術感不強等,從而使得微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制作和設計微課過程并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完成的,要做許多細節(jié)方面的工作,不僅要做理論方面的功課,還要做技術方面的能力提升,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探索和研究。從教育教學體系的整體來看,微課屬于教學資源,但仍需對其進行整合,才會將其作為教學資源的長處發(fā)揮作用,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教師經驗不足,課堂教學內容空洞將微課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有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經驗,講課死板,讓課堂教學沒有趣味可言。雖然開展微課教學,但是大部分教師依然習慣于過去的教學方式,而且微課應用上經驗不足,因而在微課教學中不容易很好地掌控教學過程;而新入職的教師雖然對微課應用比較熟練,具備一定的能力,但缺乏實際教學的經驗。以上因素可能導致微課應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學體育教學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4優(yōu)化微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效果的建議。

構建小學體育微課精練的教學過程小學體育微課教學過程的精練,要注重微課視頻在課題的切入、線索的引進以及收尾的快捷三個方面做到簡潔明了。

具體來講,首先,切入課題要迅速。由于小學體育微課最基本的特征在于時間短,因此,微課傳播過程中不允許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繞圈子”“擺排場”,切入課題要迅速。

其次,講授線索要明亮醒目。由于小學體育微課的講授時間較短,無法實現(xiàn)各個方面體育知識的傳達,因此,在教師制作微課時,要求盡可能保證每一個微課視頻只有一條線索,在此線索基礎上對重點內容要突出,將內容主干表現(xiàn)出來,而對于那些無關緊要的證明、例子等,就可以剪掉。

最后,收尾要快捷。一是要對內容完整總結,二是總結過程不能拖泥帶水,要快速簡練,精簡有據。

注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微課與其他教學形式的有效契合不管是微課教學,還是傳統(tǒng)教學,其方法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陷。因此,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師要有機地結合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使其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從而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不具備充分地傳授信息量的缺陷;但可以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使課堂氛圍互動靈活、交流融洽熱烈。

豐富的教學形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的要求都能滿足。如有一些知識點不容易理解,如果在講解時采用的仍然是以往的教學形式,就難免使理解的難度增加;可以將其制作成微課,讓參與學習的人利用課余時間隨時學習。此外,有些內容需要很多的圖、圖形或板書等,這些內容就可以用微課來呈現(xiàn),這樣不但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節(jié)約課堂時間和提升教學效率。

提高小學體育微課質量微課目前在我國的視頻數量方面呈直線上升狀態(tài),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用來參與各種教學比賽或者應付檢查,之后便少人問津,而且大多數微課視頻的制作質量亟待提高。

首先,微課要具有美感。優(yōu)秀的小學體育教學微課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另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在感官上獲得美感。不但要有充實的內容,而且要有美好的形式,二者需有機結合。

其次,合理安排信息量。要將教學設計思想和認知學習充分利用起來,以教學目標和內容為基礎,對信息資源進行合理組織,適當擴充信息量,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強學生接收信息的能力。

最后,選材一定要突出相應章節(jié)的重點,呈現(xiàn)的內容除了要緊密圍繞課程標準以外,還要緊密切合現(xiàn)今科學前沿,以先進的理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4]。

5結論。

在以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為依托的微時代,各類教育教學的形式也發(fā)生明顯變化。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優(yōu)點,能夠不占用學習者額外的時間,而且通過對短視頻、微電影的使用,很容易抓住學習者眼球。微課因為主題明確、目標清晰、情境真實等特點,發(fā)展非??焖?又因簡便、高效的學習方式,而對教學的影響很大。它將“碎片化的時間”有效而充分地加以利用,令教師對授課時間更加適宜地進行分配和利用,激發(fā)學生在零散時間學習的興趣,提高課程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永平,徐默蒞.“微課”在《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改革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xx(21):236.

[2]韋帶蓮,何旭.初步探析“微課”與“翻轉課堂”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xx(20):439.

小學的論文篇五

青春眼里的友情,讓心靈綻放傾述的花朵。

同學之間相互打個熱情的招呼,點點善意的頭,呼喚彼此熟悉的名字,互相微笑示意......一切都可能胸無城府,坦然相待。真誠是溝通的橋梁。幫助加深了友誼的深度和厚度。尊重和自立擁有寬闊的視野;自信和自強飄蕩在交往的空中?!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付出真心,一般就能收獲一段難得的、珍貴的和融洽的真情。雖然友情有時會被旁人誹謗,被謠言占據,有時心靈會被扭曲,但是,坦誠是青春的主旋律,彼此的尊重與禮敬充滿友情的心境。興趣相同,性情相投,思想共鳴,甘苦共享,友情日益珍貴,益久益香,走在人生的每一個片段,烘熱了內心。

默契在互相傳遞,彼此交流。

青春眼里的友情是最純潔最燦爛的。

小學的論文篇六

: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各個學科的教育目標。美術學科,具有藝術性與審美性,學生的美術能力,直接影響著個人審美能力。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思想也在變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其發(fā)展的必然方向。豐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意,給小學生提供完全不同的美術課堂體驗,才能促進美術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

:小學美術;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策略;思路

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需要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長期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學一直利用黑板、粉筆進行教學,讓小學生吸收課本上的美術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很難調動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實施美術教學,讓小學美術課堂變得與眾不同,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意,需要教師給小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是無限的,要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激發(fā)出來,教師要給予小學生積極的引導,用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找到創(chuàng)新的勇氣。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并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從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中走出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教學活動中最大程度上調動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放下教學權威的架子,多與小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小學生消除上課恐懼感,積極交流,能夠促進小學生思維的活躍。比如在講《瓢蟲的花衣裳》時,如果教師一板一眼地進行教學,讓小學生畫一只瓢蟲,那小學生的畫出的東西可能是一模一樣的。積極與小學生討論,用開放性的問題組織小學生暢所欲言,能夠促進創(chuàng)意課堂氛圍的形成。用“如果你是一名設計時,給瓢蟲設計一身美麗的花衣裳,你想要設計什么樣的衣裳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小學生去思考,提出自己個性化的看法,會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成為獨具特色的設計師??隙ㄐW生異想天開的想法,并引導他們落實,能夠讓小學生自身成為創(chuàng)意課堂的打造者。

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往往來自于美術課本。只重視課本美術內容的講解,會讓小學美術教學受限于課本內容,也會讓小學生感覺美術學習太枯燥,沒有美術學習的興趣。在教育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去尋找更多的課外美術教學內容。利用信息化的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美術學習活動,促進小學生的開放化,并提高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無論是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還是欣賞,都需要利用視覺去完成。因此,美術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提供更為震撼的視覺體驗,有利于美術教學創(chuàng)意化發(fā)展。在多媒體的支持下,讓小學生利用視覺去欣賞美術作品,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利于傳統(tǒng)教學問題的解決。比如在講《太空里的植物》時,如果教師一直用語言去描述,或者結合課本內容講解,并不能讓學生理解太空里植物的真正意義。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一段有關于太空植物科學類視頻,讓學生理解太空植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將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帶到了太空,畫出它發(fā)生變化后的樣子。在多媒體支持下,小學美術課堂的創(chuàng)意性大大提高,小學生也更樂于參與。

多元化的美術操作活動,是促進小學生發(fā)揮個人美術學習潛力的重要方法。讓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每一位小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對于同一美術主題有著不同的理解,擅長運用不同的繪畫技巧。一些小學生喜歡用線條繪畫,一些小學生則樂于用色彩涂鴉。根據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去開發(fā)全新的教學活動,促進小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由選擇材料與工具,有利于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性的提高。像在引導小學生畫自己的家鄉(xiāng)時,教師可以給小學生準備粉筆、水彩筆、水粉、鉛筆、黑板、宣紙、打印紙等不同的工具,讓小學生自主去選擇。小學生對工具的個性化選擇,會催生多種繪畫操作活動,直接推動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意化。

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否具有創(chuàng)意性,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創(chuàng)意美術學習積極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與完整的定義。因此,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去肯定小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只要小學生積極去創(chuàng)作,積極去思考,就要鼓勵他們去完成。寬容地對待小學生,才能讓美術教學創(chuàng)意無限。像在做“巧用瓶蓋”的活動時,一些小學生用瓶蓋粘成了一個小帽子,一些小學生將其做成了一副眼鏡,還有學生用瓶蓋做了一條腰帶。小學生的想法無限,創(chuàng)意無限,如果教師批評學生“胡來”,無意抹殺了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夸贊學生的創(chuàng)意,才能推動美術課堂的創(chuàng)意化發(fā)展。

綜上所述,構建創(chuàng)意性的小學美術課堂,需要教師先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通過個人教學行為的積極化,來推動小學美術課堂的創(chuàng)意發(fā)展。用輕松的學習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入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才能讓小學美術教學突破限制。讓小學生成為美術課堂中天馬行空的主體,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意化教學的目標。

[4]侯卓見.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

小學的論文篇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素質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學美術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例外。diy教學就是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發(fā)展過程中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就diy教學的作用產開討論,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促進diy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的策略。

:小學美術教育;diy教學;相關探討

小學美術教育課程的開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美的感知的重要途徑,同時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diy是自己動手做的英文縮寫,它作為新時期小學美術教育開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育領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學美術教育的含義不只是畫畫,它還包含手工制作、創(chuàng)意培養(yǎng)等其他方面的很多內容。因此,從小學生自身特點出發(f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diy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倡導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是有必要通過對當前小學美術diy教學的研究,來探尋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發(fā)展之路。

diy就是自己動手做的意思,對于小學美術教育來講,diy主要就是指折紙、剪紙、布貼、泥塑、面具等內容。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社會經歷還比較少,所以他們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并且比較愛動,而diy教學則恰恰滿足了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和需求。所以,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diy教學必然會取得顯著的效果。具體如下:教學可以使教師技法傳授與啟發(fā)學生想象的過程完美結合。在小學美術教育開展過程中,教會學生繪畫的基本理論與技巧是教師教學的任務之一,同時教師教學的任務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然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只側重講授繪畫的技巧和知識,這使得課堂教學相當枯燥,導致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去聽講,從而引起學習效率的下降,有的學生甚至會因此而產生厭惡美術的情緒;一部分教師則一味地致力于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使得學生雖然能夠進行獨立的想象,但是也僅局限于想象,因為他們不能將自己所想畫出來,這必然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而diy教學則可以將技法傳授與啟發(fā)想象完美結合,從而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兩種情況的發(fā)生,并且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diy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diy制作。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是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廢棄材料,然后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進行充分想象,最后,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將這些廢棄材料變廢為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通過利用廢舊物制作新作品的這一過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擴展,同時,這一過程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huán)保意識,且最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在這一過程中的拼拼、擺擺、看看、想想,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揮,實際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可以豐富繪畫范圍和校園文化。學校是小學生學習美術、展示自我的舞臺,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在課堂外繼續(xù)獲得多方面的美術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活躍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師生學習生活。結合美術diy教學,利用身邊費舊材料進行制作、加工成藝術品,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另外從校園環(huán)境入手,充分挖掘環(huán)境的教育資源,注重開發(fā)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致力于美術特色環(huán)境的建設,力求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種精美、濃郁的藝術氛圍。同時也為學校環(huán)境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1.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其就會主動地去學習美術知識,發(fā)展美術思維,鍛煉美術能力。所以,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促進diy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比如:教師在講授《風箏》這一課時,可以事先尋找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各種式樣的風箏及制作風箏的資料,然后在課上通過圖片或多媒體展示出來,使學生對風箏產生極大的興趣,然后在興趣的驅動下,教師順勢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chuàng)造,制作屬于自己的風箏,最后,教師還可以抽時間帶領著學生一起去放自己制作的獨一無二的風箏,這樣一來,學生在學會做風箏的同時,也真正體會到了diy的樂趣,并且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2.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小學生天性愛動,對于他們來說,手工課是一種無拘無束的“玩玩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從而根據學生操作時發(fā)現(xiàn)和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答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師在教授《我也能造飛機》一課時,可以先用廢舊的材料示范如何做一架飛機,然后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制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3.啟發(fā)學生想象力,給予學生充足空間。小學美術教育的重點之一就是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在diy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比如:教師在講授《會說話的手》這一課時,可以先在黑板上放置一張白紙,將顏料涂在自己的手上,然后用手在白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一幅作品躍然于紙上。教師演示完畢后,要積極啟發(fā)學生想象,鼓勵學生天馬行空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并給予學生進一步的鼓勵。4.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在diy過程中,經常看到有的孩子模仿書中或老師的范作手工,導致完成的作業(yè)大同小異,大多數孩子的作品缺少想法和個性。這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為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作用則是在于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少包辦、少代替。所以在美術課中,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此外,教師還要積極褒揚那些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鼓勵他們積極進行diy。

綜上,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diy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所以新時期,我們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啟發(fā)學生想象力,給予學生充足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從而促進diy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1]張秀榮.淺談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和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xx,(05):155+158.

[4]張海燕.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xx,(02):139.

小學的論文篇八

摘要:在課程改革中,要將德育教育與小學數學課堂充分地融合起來,深入彰顯小學數學中蘊含的德育價值,提高學生對各種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分析,進而有效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塑造與形成。小數數學是教學的重點課程之一,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過程中,要對其進行深入地探究分析,挖掘其內在的德育品德,進而提高各種數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滲透整合實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其本質就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教師要綜合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提高數學教學的德育特征,通過數學中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與能力,對此,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課題教學中,要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下面就來探究一下具體的實踐方式。

一、轉變觀念,強化數學德育的意識

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脫離傳統(tǒng)的分數至上的弊端,要充分地認識到數學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單純地為了德育滲透而教學,要整合數學教學的本質以及目的,充分地融合二者,在相關數學規(guī)律中融合德育理念,進而基于數學內涵開展德育教學,在各種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與德育品德。對此,教師在進行相關數學活動設計時,要深入探究數學教材內涵,通過各種計劃以及教學模式的制定,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通過對具體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宏觀掌控,不斷增強提高整體的教學緊湊性,進而有針對地開展各種德育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優(yōu)化自身的素質能力,通過對自身數學實踐教學素質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增強,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時代性,進而是自身與時代教學要求相吻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將數學思維模式、數學價值觀念與德育內容融合起來,提高自身教學的自覺性以及主動性,進而做到數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通過各種優(yōu)質的數學平臺不斷優(yōu)化學生自身的德育素質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身的意識與思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技能與知識掌握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體驗能力,不斷優(yōu)化學生自身的數學價值觀念,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與價值,充分凸顯學生的德育素質能力,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自身的優(yōu)良品質充分融合起來,進而到達既定的教學目的。

二、明確數學教學目標,深入探究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教學目的與內容,通過情感教學目標,有效增強學生自身的德育素質與能力。對此,教師要基于相關數學教材基礎,明確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教學活動,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過程,避免導致教學目標過于空洞蒼白,保障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落實性,只有這樣才可以保障學生在相關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顯性知識的探究,優(yōu)化隱性的德育品德。例如,在進行《折扣知識》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折扣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自身的體驗能力,進而優(yōu)化學生自身的數學探究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模式拓展能力,通過相關稅收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可以正確看待各種真實問題,為學生的價值觀念以及人生觀的形成與塑造起到推動作用。同時,教師在進行數學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明確適當的度,要保障教學目標與小學生自身的心理以及認知能力等相符,要全面保障學生德育素質能力的形成有效性。

三、因勢利導,拓寬德育模式

第一,構建情節(jié),加強體驗。在數學教學中形成優(yōu)質的文化氛圍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體驗能力,進而基于此將學生的人文價值觀念與學生自身的內在感情融合起來,使得學生的自身思維可以在數學課題中彰顯,同時也可以通過不同情景提高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這種精神與實際的融合,可以充分優(yōu)化學生的整體修養(yǎng),提高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例如,在進行《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自己搜集相關資料,教師可以組織“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數學調查以及相關訪問活動,讓學生在相關交通路口對各個時間段的車流量進行收集,通過訪問交警,對相關測算以及調查數據進行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制作相關統(tǒng)計圖,進而解決相關問題。此種模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調查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以及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寓教育于學、寓教于活動。

第二,網絡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信息時代,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中要加強對網絡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重視,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開展數學知識以及德育滲透活動。例如,在進行《節(jié)約用水》相關知識與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各種數學知識的任務布置,引導學生對不同區(qū)域的水龍頭實際水流量進行收集,使學生將各種數據在學校網站上進行匯總,然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制定相關視頻,通過各種數據處理形式,對學生收集的數據進行系統(tǒng)地篩選、整理,讓學生對一天的用水量進行計算,然后再將結果展示,讓學生在網絡上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就會了解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學生在探究合適的節(jié)約用水方案過程中就會自覺樹立一定的節(jié)約意識,進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優(yōu)化自身的素質能力。

四、結束語

在數學學科中有著較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德育素質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各種數學德育資源,通過教學整合,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效能,進而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德育品質。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的德育論文]

小學的論文篇九

剛回到家,我就看見沙發(fā)旁邊擺了一個花盆,花盆里裝了半盆石子,石子下面是清水,在石子中央,有一顆“蒜頭”。我驚訝地說:“客廳里還能養(yǎng)大蒜啊?”媽媽笑著說:“這是水仙花,你別看它現(xiàn)在不起眼,等它長出葉子開出花時,你就會覺得它好看了?!?/p>

我心里充滿了疑惑,想:“就這么個‘大蒜’會變好看嗎?難道這就是‘裝蒜’?”

我開始每天觀察它,很長時間過去了,都沒有開出花來。一天早上我醒來,迷迷糊糊地來到客廳,發(fā)現(xiàn)水仙花已經開花啦!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黃色的,靠近聞一聞,還有一股迷人的清香。那長長的葉子像花仙子的綢帶,微微抖動著。

冬天時的水仙花十分好養(yǎng)活,每天給它澆足夠的水就行了。它在秋冬生長,早春開花,花開了,春天就來了。媽媽說水仙花又叫凌波仙子,詩人說它“只比寒梅無好枝”呢!媽媽還得意洋洋地說:“怎么樣?這下相信我了吧!”

夏天時水仙花枝枯葉落了,我很傷心,媽媽安慰我說:“別傷心,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植物也是一樣的。”媽媽說其實它只是沉睡了,當冬天到來時,水仙花又會長出來的。

時光如水,轉眼間冬天到來了,在我的照顧下,水仙花又開了,我高興極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漂亮。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這樣的水仙花,誰不喜歡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的論文篇十

素描教學,激發(fā)興趣是關鍵。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投入更大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要注重從學生角度,設計情境,以趣味、新穎的導入,帶動學生的素描興趣。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小學二年級美術《會變的線條》這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輔助情境創(chuàng)設,將學生的素描興趣帶動起來,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利用一只可愛的小烏龜作為小代表,讓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中小烏龜的爬行路徑(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突出效果)。第一次,小烏龜以直線形式爬行;第二次,小烏龜以曲線形式爬行;第三次,小烏龜以折線形式爬行;第四次,小烏龜以螺旋線形式爬行。學生被這一情境吸引了,美術學習興趣被漸漸激發(fā)出來。其次,為了讓學生體驗會變的線條,教師請幾名學生上黑板前,利用粉筆畫出自己能畫的線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線條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線條。有學生說鳥巢的線條錯綜復雜;有學生說一般的立交橋上有很多線條;有學生說斑馬上也有線條……教師峰回路轉,轉回話題:同學們,那你們想不想學習素描,用最簡單的素描,表現(xiàn)出這些生活中的線條呢?學生大聲回應“想”。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從學生興趣入手,以情境逐漸引導學生認識線條,再激發(fā)學生的素描學習激情,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素描教學中,教師還必須學會制造素描教學的“趣”點。以往的小學美術素描教學中,教師基本引導學生圍繞石膏幾何體展開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素描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幫助的,但也很容易讓學生喪失素描學習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石膏幾何體對于學生而言是陌生的,靜態(tài)的,毫無生命可言。為此,教師就必須靈活安排素描學習內容,以最大化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描對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尋找,然后進行素描。有學生覺得畫媽媽的化妝品很有趣;有學生覺得畫爸爸的手機很有趣;有學生覺得畫自己家的寵物狗很有趣……在學生選好素描對象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開始素描。在學生素描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先仔細回想素描對象的外形,然后思考如何利用素描表現(xiàn)出來,讓其更生動。一開始,等學生初步完成素描作品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修改、調整、優(yōu)化,滲透素描知識。例如:注重整體構圖;點、線、面、影調與黑、白、灰的處理等。這樣的素描教學對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非常有幫助,教師也無形中滲透了素描基礎知識,避免“灌輸式”滲透,提高素描學習效果。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素描知識和技能后,教師還必須設計一定的任務,不斷訓練學生的素描能力,促進學生大膽表現(xiàn)。這主要是因為素描是表現(xiàn)的藝術,如果學生不注重融入思維、想象等活動,不敢大膽通過藝術形式呈現(xiàn)作品,那么素描是沒有生命力的,作品對于他人而言也是沒有吸引力的。為此,教師必須以靈活、開放的任務作為牽引,激發(fā)學生大膽表現(xiàn),創(chuàng)作出獨具創(chuàng)意的素描作品。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小學四年級美術《四季的色彩》這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以“春季”為主題,進行素描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大膽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本課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素描風景寫生。在教授本課時,正值春季,于是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出室外,捕捉春的氣息,讓學生就地取景,構圖素描,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將“春季”這一主題凸顯出來。在這次素描任務中,學生基本都能大膽創(chuàng)作,并學會處理遠、近、中景,還能夠抓住重點,分清層次。

在以往的小學美術素描教學中,教師多以作品的“像”或者“不像”來評價學生的作品。這樣的評價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也容易讓學生喪失素描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素描評價,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增強學生素描興趣。例如:在對人美版小學四年級美術《四季的色彩》這一課進行評價時,筆者從多個角度實施評價,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有的學生素描構圖非常好,教師可以這樣評價:哇,你的素描構圖非常好,能讓老師感受到春的生機。如果稍微在技法上更提高一點,作品就更完美了。在這個評價中,教師先贊美學生的構圖,滿足學生的表揚需要;再提示學生努力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進步。又如:有的學生的作品線條非常流暢,教師可以這樣評價:這幅素描作品最大的亮點在于線條非常流暢,老師非常欣賞你的作品。如果稍微注意一下風景遠、近的處理,你的作品會更加完美哦。評價應以鼓勵為主,以增強學生的素描學習興趣。但教師也應點出其中的不足,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重視美術中的素描教學。為了增強素描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入手,優(yōu)化素描教學方法,融入一定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愛上素描。

小學的論文篇十一

近幾年來,我就“信息技術在美術學科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下面談談我在實踐中的體會和思考:

美術課的安排都是由其目的和明確性的,總有吸引老師和學生眼球的部分。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認真分析課的內容和要求。有時候題目就告訴了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部分。比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夸張的臉》這一課的時候,通過題目就能夠看得出來主要學習臉的夸張,怎樣把臉部夸張的有意義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畫臉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面部表情的夸張就不是那么簡單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搜集大量有關夸張臉的圖片,表現(xiàn)夸張臉的內容有很多,古代大量出土的青銅像,外國的各種大師的雕塑人物作品、現(xiàn)代的漫畫等等。進一步的分析,延伸出的知識內容有很多,具體分析比較“夸張的臉”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表現(xiàn)臉部的特征變化,還有人物心理的變化和作者的內心感受。通過自己的分析感受,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的不僅是臉部的夸張,循循善誘的是讓學生感受臉夸張的同時還有內心的變化。從吸引學生的眼球開始,找出學生喜歡看的夸張的面部表情,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在進一步的深入到心理的變化。這種深入的學習,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會通過了解臉部的夸張變化,進一步的想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和作者的真是感受。學習的目的到達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小學美術課程內容雖淺卻很豐富,時空跨越古今中外,若只通過掛圖、書本和口頭描述等有限形式對學生傳遞信息,讓學生來觀察感受事物是帶有明顯的片面性的,同時也很難真正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等工具以它們獨特的功能將豐富的感性材料整體而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往往比原材料顯得更鮮明、更集中、更強烈,教師利用已有的圖表、照片、投影儀、電視教材、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等各種教學媒體,或直接使用、或經過一定的選擇、開發(fā)和組合后加以使用,并在教學媒體中表述一定的思想和意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傳播,再加上巧妙的設問,促使學生更進一步觀察比較事物,使學生看得清晰,感知得更充分。如《巧妙的組合》一課,利用課件中各種基本形的移動與大小疏密搭配,作出各種不同的組合,并提出要求,讓學生找出各組合之間的不同,說出哪種組合最美及認為它最美的道理,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也讓學生充分感受畫面組合的.美并尋找出規(guī)律,體驗藝術美的情感。

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還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維過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學生觀察到事物逐漸變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進行《畫漫畫》一課的教學時,教材要求學生了解漫畫形象的漫化過程及原理。在制作課件前,不妨先收集一些有特色的圖片,然后在photoshop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變形處理,把真實人物向漫畫變化的過程用若干張形象略有變化的圖片表現(xiàn)出來,按教學的要求排序,再播放。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真實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畫過渡,這樣學生會被很清楚地了解到漫畫的漫化過程及漫化原理,教學難點得以克服,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愉快地觀察與思考是我們的教學宗旨之一,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計一些視聽游戲,既有利于讓學生觀察到事物的變化,又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變化的規(guī)律,豐富視覺想象。

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應。它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與美術之間常是互相滲透、相互影響的。音樂沉浸,在聽中共鳴,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繪畫形象。如一年級《踢踢腿,彎彎腰》一課,教師可以先在表現(xiàn)運動場面的課件中播放《運動員進行曲》,然后再單獨播放音樂,當豪邁的音樂再出現(xiàn),可讓學生閉著眼睛“看”運動員運動的情形并試著畫出來,學生在音樂中將剛才和以往見到過的記憶提取出來,效果自然生動有趣。

音樂以其特有的節(jié)奏、旋律,在特定的時間中進行,表現(xiàn)主體的內在情感的運動過程,屬于時間的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常將時間藝術——音樂與空間藝術——美術相結合,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不同藝術的相關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和更深入地了解美術的特殊性與規(guī)律。如在《聽聽畫畫》一課時,播放克萊德曼鋼琴曲(乒乓之歌)與兒童歌曲《表情歌》多媒體選段不同旋律與節(jié)奏自然銜接的音樂,學生聽并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隨著音樂做律動。優(yōu)美的歌曲運用平緩的線條,調和色彩來表現(xiàn);活潑的歌曲運用起伏的線條、對比色彩來表現(xiàn);激烈高亢的音樂用非常熱烈的色彩和夸張、動感的線條來表現(xiàn)……有機的將美術(繪畫)、音樂(旋律)、文學(歌詞)三種藝術,形式的美積淀、滲透到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學生對美的直覺判斷和表現(xiàn)能力。

高品質、設計良好且使用得當的現(xiàn)代教學媒體會給學生帶來一系列的變化。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實際情況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又缺乏促使學生觀察的基礎,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更難以提取長時記憶中的有關內容,因而使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發(fā)生困難。實踐證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改變這種狀態(tài),可以有效地從欣賞、工藝設計及繪畫課等方面發(fā)揮作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帶給學生的時空感受使學生懂得了藝術的博大與多變,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只通過膚淺的“看”來發(fā)現(xiàn)這些美,還看如何去促使學生去觀察、發(fā)掘與創(chuàng)造,必須多方位合理運用各種媒材,積極調動多種感官,通過眼看、耳聽、口說、手腦并用,拓寬孩子們的視野,讓“廣義視覺”逐漸達到完美,使孩子們個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xiàn)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小學的論文篇十二

摘要:美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具有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培養(yǎng)美感和愉悅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育 教育

小學美術課程進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幾個學習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的方向,鮮明地提出發(fā)展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目前,美術教育中三種較廣泛的教學模式。第一種是“簡筆畫”教學法。一些教師以簡筆畫教材為范本,將造型、構圖、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兒童作畫成了被動的臨摹和定型的公式組合。兒童的作品猶如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畫娃娃則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則三角形加長方形。固定的造型,規(guī)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無生氣和創(chuàng)造性。 第二種是“反復訓練式”教學法。教師擅長于某一畫種,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鳥畫。所教的弟子則反復訓練這一技法,以至于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培養(yǎng)了一批和這位教師一樣風格的小畫家,或是能畫出“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的所謂“神童”。

一、燦爛的微笑,美術課堂充滿活力的開始

想上一堂好課,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學會微笑,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http://www.省略/wenzi/覺,讓他們敢于走進教師的心靈。這樣,你便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為你的美術課堂打下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課堂上,如果學生敢于、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么你的美術課堂便充滿了和諧,充滿了活力。

二、抑揚頓挫的語言,美術課堂充滿活力的保障

“言為心聲”,有聲語言的傳播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語言也是最利于表達情感的媒介。不要以為只有語文課需要這樣的語調!一些其他課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師語言的平淡給人形成的印象。課上總是一個腔調,一個語速,沒有節(jié)奏,沒有重音,沒有起伏。學生聽著很容易懨懨欲睡。三尺講臺,其實就是教師每天的“舞臺”,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個曲調,那誰還愿意去聽呢?同樣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課堂,一成不變的語調,成人都不喜歡的東西孩子就更不當回事了。所以,我們美術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語調變得抑揚頓挫,充滿激情。

當然激情不是表層的夸張,也不是聲嘶力竭的叫喊,更也不是矯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實的、感人的、振奮人心的,是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時而高山流水,時而小溪潺潺;這樣,學生上你的課堂,就會感覺輕松、愉快、充實。學生也會覺得這老師有新鮮感,就喜歡他上課。

三、巧妙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進入新課的學習時,在導入中,枯燥的講解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景,則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肚子里的故事》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設備,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播放一個小朋友的夢境視頻,創(chuàng)設一個童話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我才導入新課。這樣生動巧妙地導入課文,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運用現(xiàn)有資源,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學生的視聽感官也是很敏感的,多展示新鮮的畫、配合有效的音像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那么美術課堂也會變得光芒四射,甚至人生也將熠熠生輝。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fā)重要。如果我們的美育能夠實現(xiàn)平等對話、民主融洽、師生互動的心智對流,那么,一顆顆跳動的活潑的火花瞬間就會被點燃。

小學的論文篇十三

在我國古代的典籍當中,有關于聲學的文獻相當豐富,這些文獻資料同時也是音樂文化的典籍。內容主要有音樂史、音樂理論、樂器史、樂律學、樂器制造及演奏等方面?!端牟咳珪分薪洸康摹稌?、《詩》、《周禮》、《禮記》、《春秋左傳》等都能在其中找到與聲學有關的早期內容;史部中的《律歷志》或《音樂志》是必讀的聲學史料;子部藝術類的音樂之屬是與律學、樂器學、音樂聲學關系密切的著作。

樂器的制作離不開聲學原理,我們都知道,凡是聲音都具有高低、強弱、長短、音色等特性,一件樂器所使用的物質材料不同,那么它所發(fā)出的音色也就不同。在物理學上,音色與發(fā)聲頻譜、波形、振幅有關。《禮記?樂記》中敘述了金、石、絲、竹、革五種物質材料做成的樂器音色:“鐘聲i”,“石聲磬”,“絲聲哀”,“竹聲濫”,“鼓鼙之聲”。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人對“中聲”進行過討論,“中聲”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代鋼琴中央區(qū)的發(fā)音問題。在戰(zhàn)國末期成書的《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中有這樣的觀點:“夫音亦有適”;“太鉅、太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只有高、低、強、弱適中的音才能稱之為“中聲”。從這些記載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人們規(guī)定“中聲”有兩個必備因素:高低、強弱。

二、樂器制作中的選材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總結了琴材特性與琴的音色密切相關,同時他也第一個認識到材料的傳聲沒有選擇性,它可以傳播任意音調的聲音。他的“材中自有五音”,是指物質材料本身能發(fā)出諸多樂音。“又應諸調”是指該材料能夠傳播各種調式的聲音。任何一種天然材料都有能傳播聲音的特點,如果沒有這一特點,琴弦發(fā)出了聲音,而它的面板材料不予傳播,共鳴箱體不與之呼應,那這種聲音將是音樂欣賞中的一大悲哀。在沈括后,宋王室之子趙希鵠在其著《洞天清錄集》中詳細敘述了琴材與其發(fā)聲的關系。琴聲效果與其選用的木料的關系,就像今天選購鋼琴,總要仔細挑選鋼琴各方的面板是否“紋理條條如絲線密達而不邪曲”。如果面板好,琴槌和琴弦又沒毛病,那么這鋼琴的音質、音色就屬上乘。

不同的樂器都有其所要求的不同材料,沈括和班固都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為什么古人制樂器,用銅制鐘、用石制磬?在《漢書?律歷志》中,該書作者班固征引劉歆的話:“銅為物之至精,不為燥濕寒溫變其節(jié),不為風雨暴露改其形。”這句話前半句意思是:銅不因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發(fā)生脹縮現(xiàn)象。這顯然不對,因為銅的膨脹系數比鐵大,按此原理,應該是“鐵為物之至精”。然而當時的科學家們正確地看到,鐵容易生銹,其危害要大于銅的熱脹冷縮。同理,現(xiàn)代鋼琴中的高、中音琴弦都由鋼絲制成,低音琴弦由鋼絲加紫銅纏絲制成,而非選用其他金屬制。

三、樂器與振動

我們從分析樂器入手,從物理學角度來認識一下物體的振動。古代中國人早在春秋末期已經知道聲音的來源及音調的高低是由振動決定的?!犊脊び?鳧氏》在述及鐘體的設計與制造時,曾寫道:“薄厚之所振動,清濁之所由出?!边@說明最晚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到公元前5世紀初已有“振動”一詞,而且人們已將“振動”現(xiàn)象與鐘壁厚薄、音調的高低聯(lián)系起來,正確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鐘壁的厚薄決定了其振動的緩與烈或振幅的大與小,而這又是音調高低的依據。由此可見,振動產生聲音的看法,對古代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

古代人們創(chuàng)制了很多弦樂器,他們都有著豐富的調音經驗,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都遵循一個弦振動原理,弦長、張力、絲線的密度與弦振動的頻率密切相關,改變弦長、張力、絲線密度中的任何一個因素,弦振動的頻率都會發(fā)生變化。尤其是對同一弦線來說,當張力固定不變時,弦上音調的高低僅僅決定于所取弦長。這正是古代樂律學和定律法的物理依據。宋代何e《春渚紀聞》說:“緩其商弦,c宮同音。”改變弦的張力就可以改變其音。古代文獻中大量的有關記載,表明古人在演奏實踐與理論中都認識到張力與音調的比例關系,準確地說,音調與張力平方根成正比。他們還直接將線密度看做弦粗細,并做了一系列的規(guī)定,以組成弦線的絲數保證其粗細有序。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了音調與線密度的比例關系,準確地說,音調與線密度平方根成反比。唐代司馬貞指出:“宮弦最大,用八十一絲”;商弦“用七十二絲”;角弦“用六十四絲”;徵弦“用五十四絲”;羽弦“用四十八絲”。他所記述的是古代傳統(tǒng)定弦粗細的方法,各音所在弦的絲數與其三分損相生的長度值相同。此外,古人還以“纏弦”法解決線密度問題。沈括曾指出:“琴中宮、商、角皆用纏弦,至徵則改用平弦”,“琴雖增少宮、少商,然其用絲各半本律”。纏弦即指在弦線外再用線纏繞之;平弦指不再外加纏弦的弦。弦樂器的低音用纏弦,這個方法被今天的鋼琴等弦樂器所普遍使用。

四、鋼琴的發(fā)聲原理

眾所周知,鋼琴是一種擊弦打擊樂器,在它的制作過程當中,很好的把科學性和音樂性融合在一起。鋼琴制作師在鋼琴上采用了以弦槌擊弦發(fā)音的機械裝置,這一裝置是手指通過觸鍵來直接控制琴聲的變化,使鋼琴的聲音更富有表現(xiàn)力,同時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音響效果。所以早期鋼琴的標志與象征便是弦槌擊弦發(fā)音。后來制造師對擊弦機的結構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原來的機械當中,安裝了一種起動杠桿,這種裝置與現(xiàn)代擊弦機的復震杠桿系統(tǒng)幾乎是一樣的,它可以使擊弦的速度提高到原來的10倍,可以連續(xù)的快速彈奏;并且擴大了音域,增加為4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現(xiàn)代鋼琴的雛形。簡單的說,鋼琴的發(fā)聲原理就是用手操作鍵盤驅動打擊鋼絲線產生聲音,可以通過踏板的方式調輕聲音或使之持續(xù)不斷。

鋼琴發(fā)音原理最簡單的解釋便是,手指觸鍵通過機械傳導的榔頭去擊弦而發(fā)音。在實驗當中,當我們彈某一個鋼琴鍵時,和它相對應的弦槌則會被帶動去敲擊相對應的琴弦,從而引起琴弦的振動。這一振動通過弦碼,傳遞到音板和響板上,響板是鋼琴琴體內最后面的一塊大的金屬鋼板,它會使聲音產生雙重共鳴,聲音通過響板反射并且擴大出來。音板是一塊比較大的薄木板,當琴弦振動時,音板表里兩面的空氣就會形成疏密不均的波,這就產生了我們感官上所能聽到的音。琴弦振動包括全弦振動與分段振動兩種,全弦振動所產生的是基音,分段振動所產生的是諧音。諧音的多少以及其相對的強度決定著一架鋼琴音色的優(yōu)劣。

弦槌對鋼琴音色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副好的弦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鋼琴的音色。弦槌的作用是使鋼琴上的共振系統(tǒng),由理論轉化為實踐,鋼琴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槌頭擊弦的位置。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設計師們對中音以下的琴弦的擊弦點做了規(guī)定,他們通常把擊弦點定在弦長的1/8處。這個擊弦點并不適用于較高的音,根據實踐經驗,從中音向高音,擊弦點這個數字應該逐漸成為一個較小的分數,在最高音的時候,一般會采用1/14到1/16的點位。

我們都知道琴弦是鋼琴的聲源,但是音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沒有音板對琴聲的共鳴和反射,我們聽到的聲音將會是微弱的鋼絲振動的聲音。正是因為有音板,它的結構、選材以及制作工藝才使鋼琴發(fā)出美的聲音。例如:古箏和古琴、長笛和竹笛音色完全不一樣,就是因為它們有著不同材料的共振體。世界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材質,同樣也就不可能有兩件音色完全一樣的樂器。而就手工制作來說,更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手工工藝。因此,音板的好壞決定著鋼琴音色的優(yōu)劣。而音板的好壞則取決于它的材質和加工過程的制作工藝。

我們前面說過,鋼琴的音色要受琴弦分段振動所產生的諧音的影響,而這個諧音也同時受到音板和弦碼的影響,比如音板各部位的薄厚、框架的固定程度,肋木的安裝位置、粗細、數量、以及兩端的形狀,弦碼材質的軟硬、形狀、高度、銜接部位的連接方式等等,都影響著音色。由于弦碼、肋木、音板振動、手工制作的復雜性,導致世界上沒有一架音色完全相同的鋼琴。

五、關于新型鋼琴聲源結構的探索

當前,國內外都普遍采用在碼橋上使用的弦碼釘,鋼絲經過弦碼釘處會形成一個角度,鋼絲經過弦碼時有一個向下的壓力來達到發(fā)聲。比如在一個名稱為“立式鋼琴音源系統(tǒng)結構”的申請文件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技術方案:包括鐵排、琴弦、弦軸釘、弦軸板、音板、肋木和碼橋,218個弦軸釘分別固定在弦軸板上,弦枕包括高音上弦枕、高音下弦枕、中音上弦枕、中音下弦枕i、中音下弦枕ii、低音上弦枕,碼橋包括中高音區(qū)碼橋和低音區(qū)碼橋,中高音區(qū)碼橋和低音區(qū)碼橋上共設有上下兩排釘,琴弦的一端固定在弦軸釘上,另一端固定在鐵排下弦釘上,琴鍵標號1號至琴鍵標號30號對應的弦軸釘位于低音區(qū),琴鍵標號31號至琴鍵標號58號對應的弦軸釘位于中音區(qū),琴鍵標號59號至琴鍵標號88號對應的弦軸釘位于高音區(qū)。

在實際安裝過程中,由于發(fā)音板震動頻率有限,使鋼琴的發(fā)聲無法完全釋放出來,限制了鋼琴的音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一種用于鋼琴的聲源結構,可以減少低音琴弦對聲源音板所產生的壓力,從而使鋼琴的音板得到更充分的震動。這種聲源結構的技術方案為:碼橋下端安裝有一彈簧層,彈簧層由若干彈簧構成,每個彈簧的鋼絲外均套接有硅膠套,每個彈簧都豎直安裝,上端通過上螺紋桿與碼橋下底面螺紋連接,下端通過下螺紋桿與音板上地面螺紋連接,碼橋上端設有弦碼和琴弦,琴弦通過過橋結構與弦碼相連,過橋結構包括支架、琴弦固定軸和卡扣,支架通過螺栓固定在弦碼上,支架為弧形結構,兩端設有凸起的弧形支點,卡扣位于支架上方,琴弦固定軸外套接有軟膠套,卡扣內設有琴弦固定軸,琴弦設置于內卡扣并通過琴弦固定軸進行固定。軟膠套上設有琴弦固定槽,與琴弦大小相匹配??蹫榻饘贅嫾蕪濄^狀。

這樣的聲源結構可以減少低音琴弦對聲源音板所產生的壓力,使鋼琴的音板得到更充分的震動。在實際制作過程當中,還可以進行一些合理的改進。

小學的論文篇十四

摘要:語文信息的積累是一個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機械地抄寫和背誦。學生在積累信息的同時,已經過理解、感悟、鑒別和內化。新信息更適合于學生自我的思想表達,更適合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

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希爾斯教授認為,學生們從學校獲得的東西是人們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這些“背景信息”幫助人們擁有普遍的經驗,是賦于生活以意義的人類存在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學生在語文教育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有沒有獲取信息的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前提。

一、從課堂獲取和積累信息。

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又一方式。對于教材中較難理解的部分,在經過討論仍不能解決的,運用各種聲音、圖象資料變抽象為直觀,化繁為簡,學生便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時還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把語文學習同其他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喚起學生積累信息的意識。記好課堂筆記。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特點就在于,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涉及的內容廣泛。僅有一個聰明的頭腦,總是難以應付這紛雜的信息。所以應當鼓勵學生記課堂筆記。筆記中可以記錄與該節(jié)課學習相關的所有內容,包括各學科知識或漫畫之類的東西。筆記的格式不必統(tǒng)一,那是學生記錄、積累信息的符號,學生個人能看得懂就行,如同記者采寫過程中的記錄符號。課堂上某種原因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筆記中一目了然。

二、從課外閱讀中積累信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大量的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不斷地涌現(xiàn),而課外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他可以用或長或短的時間去閱讀,可以或深或淺地去思考,可以或多或少地去積累。越是寬松的環(huán)境,越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和積累。當然,教師對學生適合讀哪些書,怎樣進行閱讀,如何在文海中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還是有必要加以指導的。根據需要查找資料。教師在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閱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需的是哪一方面的信息,從哪種資料中可以找得到,該信息對其當前的需求有何意義。學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在報紙上、雜志上或者到圖書館、到網絡去查閱等,從而降低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瀏覽、默讀、跳讀,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制作資料卡等,都是讀書的好習慣。小學生的年齡小,其閱讀活動自然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點撥。良好的閱讀習慣既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又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這就是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三、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生活,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獲取語文信息,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適時地組織一些語文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演講會、課本劇、小征文、小辯論;消滅不規(guī)范字、城市用水調查、城市大規(guī)劃等,都能有效地、最大范圍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他們?yōu)榱耸棺约旱某煽兂酱蠡飪?,就會不遺余力地去查閱資料,走訪專家或者反復地斟酌。只要是學生主動、樂于進行的活動,他們的印象就遠遠超過任何一個人的說教。利用現(xiàn)代媒體和參觀游覽活動來積累信息,似乎比語文活動的效果更好些。因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視、vcd、互聯(lián)網等已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自由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不是比要受到種種紀律約束的學?;顒痈斜憩F(xiàn)和選擇的空間嗎?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還能把搜集信息、陶冶情操、保護環(huán)境等功能集于一身,這或許是新課標把它們也列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所在吧!

四、信息的處理和利用。

信息素養(yǎng)不僅僅是信息獲取和積累,而且包括獨立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會中合理生活學習的責任,對信息進行整理、交流和應用的能力。信息素養(yǎng)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時代的學習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獲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處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綜合利用各種信息,在分析處理各種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圍繞某一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新的信息。

(一)信息的整理和加工。

整理的關鍵是分類。要指導學生對于自己搜集、積累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如:把語文知識按優(yōu)美詞句、作家作品、生活常識等進行歸類,把文字資料按自然、科學,人物、環(huán)境、記事等歸類。把記憶中的音像資料進行文件夾式的整理等。信息的整理不能靠一時半會的工夫,教師應當把它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中去,經常地指導、幫助,使學生逐步學會獨立整理。寫讀書筆記是進行信息加工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這里包括寫讀后感、觀后感、游記等。學生可以把閱讀或各種活動中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并加人個人的感情、觀點,對原信息采取批判性的吸收,使其更具個性。

(二)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1.利用信息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隨著學生信息占有量的增加,必然會對所占有的信息進行一些思考,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疑問,進行研究,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達到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的目的。比如學習方法的研究、專題調查報告的設計等。

2.利用信息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語文信息的積累是一個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機械地抄寫和背誦。學生在積累信息的同時,已經過理解、感悟、鑒別和內化。新信息更適合于學生自我的思想表達,更適合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因此信息量的增大,非但沒有增加其課業(yè)負擔,反而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增加了獲取新知和能力的樂趣。總之,提高了人的信息素養(yǎng)就培養(yǎng)了人的獨立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具有追求新信息、運用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從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捕捉信息,從易被人忽視的現(xiàn)象中引申、創(chuàng)造新信息的能力。

小學的論文篇十五

看了這個題目,你也許會問,音樂是音樂課的事。美術是美術課的事。二者怎么能混為一談呢?其實美術和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時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間,為人類精神營造一片美麗的天空。音樂的美來自聽覺;美術的美來自視覺。他們同時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亞說:“美,是從生命內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亂混沌?!?/p>

美術與音樂都是借助于情感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工具,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們的共同點是在一定的藝術氛圍感染下,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藝術真諦。好的音樂就是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好的美術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樂曲。

在美術課上,教師完全可以用動人的音樂去陶冶孩子們的心靈,去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去啟迪他們美好的思想,為孩子們架起幻想的天梯,給整個教育過程增色添彩。在音樂的陶冶下,無論是感受意境還是幻想畫面,學生都能開動腦筋積極創(chuàng)作,并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美術課堂活潑而有趣。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痹诿佬g課堂上,為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師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景。引進音樂,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通過聆聽音樂讓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從而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比如在教學的導入部分,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運用音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視聽結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清晰明確,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上配以合適的音樂,可以創(chuàng)設出具體、真實的環(huán)境氛圍,顯現(xiàn)和諧、鮮明的形象,促使學生的感、知覺發(fā)展,并通過直觀感受誘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角色。同時,課上播放適宜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繪畫技能,在學生作業(yè)時配合以合適的背靜音樂,能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

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yōu)勢”。因此,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樂,極大地豐富著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雙重的情感感受,引導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作品中親身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創(chuàng)造美。如《甜蜜的夢》。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在想象中引起心靈的振動,產生藝術的共鳴。

而孩子們喜歡幻想,因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就充滿幻想。所以美術需要學生的幻想,繪畫課中讓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手工課上讓他們把手中奇形怪狀的瓜果變成調皮的小老鼠、羞澀的小女孩……學生的想象力的飛翔是無止境、無窮盡的。音樂正是激發(fā)這種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學《感受聲音》的時候,有選擇性地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和韻律美去感染學生。音樂的曲調詼諧,幽默又歡快,讓學生根據旋律來想象出畫面內容。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緒一下子提高了,隨著節(jié)奏的變化,學生這兒一筆,那里一劃,作畫時創(chuàng)意大膽、自然、簡練,各種各樣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現(xiàn)在眼前,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能力發(fā)展了,興趣也提高了。

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讓他們有觀察美的能力,并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學生繪畫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豐富生動的情境中認真觀察,深切感受。

綜上所述,當音樂走進美術,在美術教學中適當的播放音樂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做法對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是大有好處的。音樂與美術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得到體現(xiàn)。我們應當讓美術課堂回蕩著“歌聲”“掌聲”“笑聲”,誘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美術課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終生,使新課程的內容更為充實。

小學的論文篇十六

想象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條件,獨特新穎的作品來自于大膽的想象,想象在美術活動中是不可替代的。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愈來愈顯得重要。

美術教學;想象力;小學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研究認為: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能自然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與敏捷思維,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孕育促成奇妙的創(chuàng)新。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發(fā)展美術學科的特色,努力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美術的教學內容有時是比較抽象的,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將抽象變?yōu)榫唧w形象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1.營造多媒體情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形象,將遙遠抽象的美術形象演變過程再現(xiàn)于學生眼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上《美麗的盤子》這一課時,盤子的演變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從古時候的人使用的盤子到現(xiàn)代人使用的盤子,如果靠老師單調的講,既抽象乏味又讓學生覺得空口無憑。若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半坡氏族人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視頻,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能更直接明了地看到古代人使用的盤子。通過視頻,學生可以看到:盤子最初是用陶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這樣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識轉變成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觀想象地再現(xiàn)出來。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滲入學生的生活情境,因勢利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春天的色彩》這課中,更是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到課堂中來。春天是我們每個人都度過的季節(jié),在春天里同學們肯定會有各種活動,讓學生嘗試回想,把課堂搬到了學生的生活情境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來感受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氣息,春天里的色彩。很多同學在這節(jié)課上都踴躍舉手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以自己生活為藍本,用自己純真的眼睛看世界看生活,用自己純真的畫筆勾勒出生活,勾勒出春天的色彩,流露出的是樸實、自然、鮮活。

1.巧設問題,營造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氛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體,都是具有巨大潛能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為書、不為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這樣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觸發(fā)。例如在上《染紙》這一課時,讓學生欣賞大量美麗的染紙作品,然后提問怎樣染才能染出這樣看似有規(guī)律的效果呢。讓學生自己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老師直接教他們怎么來染。學生在自己動手嘗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折紙的方法染出了那些有規(guī)律花紋的效果。通過自己動手嘗試練習,再讓學生想象設計一些其它花紋的染紙效果就非常輕松容易了。2.自主學習,引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在美術課堂中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美術學習中沒有對與錯,以學生為主體要有獨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上《石頭中的生命》這一課,是一節(jié)美術欣賞課??梢韵茸屚瑢W們自己收集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了解中國傳統(tǒng)石刻藝術,從雕刻背景到內容再到方法,讓學生先自主獨立的學習后,老師再結合學生了解的程度來一步步的引導后開始由學生自己來談一談對石刻的認識。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關系使課堂更加自由開放,更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探索觀察,才能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想象力。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它反映著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兒童的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實物的表象或情景的再現(xiàn)作為想象地契機。1.音樂相融,陶冶情感。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他的魅力是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地空間。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如果能借助音樂這種感性與理性有機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來幫助繪畫,將放飛學生的思緒,打開學生想象地閘門。如《樹葉片片》這一課,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欣賞表現(xiàn)秋天的樂曲,再配上各種鳥兒的叫聲的錄音,同時播放課件,出示秋天的各種樹木、花兒、葉子,讓學生逐個認識,并要求學生嘗試說出每種花草樹木的名字、顏色、形狀等。當然,還會有許多種花草樹木及其它景物是課件里沒有的,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的顏色什么樣?啟發(fā)學生根據想象,自己組織畫面,畫出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秋天的樹葉,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看誰畫的內容多,畫面豐富、顏色漂亮。結果學生想象力特別豐富,都能較好地用圖畫表現(xiàn)出秋天的勃勃生機。2.學習成果互評,交流情感。當學生作品完成以后,請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然后來說說畫面的內容,及在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和依據。接著由其它學生來談談。這樣的目的是要把學生畫在畫面的內容用語言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說的時候學生可以自主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借鑒別人。也可以抓住瞬間迸出的火花進行分析理解再組合,形成嶄新的畫面。同時學生在交流作品的時候也是在交流情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想象思維。新編的美術教材,改變了從前那種以畫種體系知識和技法教學為主線的傳統(tǒng)美術教材結構,側重于美術知識的應用及審美感受與藝術觀念的表現(xiàn)和表達。因此,教師只有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想象能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3124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