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設計的關(guān)鍵,能夠提供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組織方式。教案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個教案范文,它具有很好的教學設計和組織安排。
古詩赤壁教案篇一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的含義。
3、掌握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
4、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知識復習
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理解作者對人生的態(tài)度。
1、導入
由課前歌曲《赤壁賦》導入本課。
2、回憶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3、重溫作背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fā)生逆轉(zhuǎn),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jié)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的犧牲品。這年年底,結(jié)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在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3、朗讀欣賞,檢查背誦
4、分組復習
一組找出多義字并為重點字注音,二組找出通假字和詞類活用,三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四組找出本文的線索和分析蘇軾對人生的態(tài)度。
5、分組展示討論結(jié)果。
6、本課小結(jié)
本文是一篇千古傳誦的文賦,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筆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觀賞赤壁美景,飲酒放歌及探討人生態(tài)度的生動場面,文中的抒情、寫景、說理揮灑自如,自然融合。
7、課后練習
8、課堂贈言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他認為蘇軾在黃州這段煉獄般的經(jīng)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
9、板書設計:樂—悲—樂
古詩赤壁教案篇二
1、通過指導誦讀,引導學生掌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2、通過研習探討,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
2、通過預習交流,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匯,如“屬”、“如”等實詞,“之”、“然”、等虛詞,同時積累常見的文言句式。
1、如何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2、個性化鑒賞:景、情、理的融合,語言特點等。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guān)材料。
收集關(guān)于赤壁的歷史、關(guān)于賦的相關(guān)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二、作者和解題:
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教師明確:
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
三、第一環(huán)節(jié):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
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huán)節(jié):
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
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
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五、第三環(huán)節(jié):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師點撥:
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
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huán)節(jié):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guān)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古詩赤壁教案篇三
1、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誦讀課文體悟和鑒賞文章優(yōu)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3、理清本文結(jié)構(gòu)和感情發(fā)展過程。
1、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2、理清本文結(jié)構(gòu)和感情發(fā)展過程。
1、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2、理清本文結(jié)構(gòu)和感情發(fā)展過程。
指導閱讀法,點撥法,討論法,分析法,歸納法
個性設計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上節(jié)課自學情況導入本節(jié)課教學。
二、討論解決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1、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2、老師點撥講解語言難點。
三、展示學習討論結(jié)果,了解學習情況:
1、老師對重點問題提問,學生回答。
2、學生互相提問,檢查學習效果。
3、教師點評、補充、總結(jié)討論的結(jié)果(也可讓學生總結(jié))
附:本文重點文言語法舉例
詞類活用: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使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用法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作動詞
東望武昌——名作狀
特殊句式: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何為其然也——倒裝句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被動句
通假字: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一詞多義:
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西望夏口(向遠處看)
長:抱明月而長終(永遠)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虛: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太空)盈虛者如彼(月缺)
然: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形容詞詞尾)何為其然也(這樣)
四、研讀課文、思考討論問題
1、總結(jié)本文各段的內(nèi)容。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附:參考答案要點
1、總結(jié)本文各段的內(nèi)容。
答:第一段,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第三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第四段,寫作者針對客之感慨陳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見解。第五段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答:第一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悅為主。第二段由“喜”轉(zhuǎn)“悲”。第二段“喜”由主人“飲酒樂甚,扣舷間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但喜極生悲,從客人悲涼的蕭中透出了極“悲”之情。第三段寫“客”的回答,闡發(fā)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悲傷。第四段主要寫蘇子批評客的觀點,闡發(fā)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第五段感情轉(zhuǎn)悲為喜。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學案》“階段2—知識梳理”練習2翻譯課文
古詩赤壁教案篇四
1、了解蘇軾。
2、比較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之戰(zhàn)》
3、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
1、學習和積累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
2、了解作者運筆自然,文辭優(yōu)美的寫作特色。
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湖北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鼾磯;又因為山崖陡消如一而墻壁,所以它也被稱為赤壁。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兩年了?!伴L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這時,他曾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在這里,他經(jīng)常來赤壁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蘇軾又來到赤壁。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為以后的戲曲、繪畫、雕塑等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題材。宋代畫家李公麟、明代畫家唐寅都畫過蘇軾舟游赤壁的畫。
蘇軾在赤壁的創(chuàng)作活動,給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黃州赤壁命名為“東坡赤壁”,并鐫刻在建筑物的門額上,由此名滿天下。直到今天,在黃岡東坡赤壁,仍有“二賦?!薄磅ぁ薄捌孪赏ぁ钡让麆?。
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的洞簫吹奏極其幽怨的聲調(diào),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回答,文章的重點便轉(zhuǎn)移到生態(tài)度問題的論辯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極情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覺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滿腔的悲憤寄寓在曠達的風貌之下。這就是它成為名篇的原因之一。
古詩赤壁教案篇五
1.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jié)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鑒賞優(yōu)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yǎng)對精晶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lǐng)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辨別高下優(yōu)劣。
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蘇軾歌詠赤壁的兩賦一詞,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文多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鑒賞相聯(lián)系,理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精美的語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了解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tǒng)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復雜情感,是理解鑒賞上的難點。
1.介紹與課文相關(guān)的作者生平經(jīng)歷,并把兩賦一詞揉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1.第一課時,先誦讀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點誦讀一、二段,體會景、事、情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把握課文情感發(fā)展的脈絡。
2.第二課時,重點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古詩赤壁教案篇六
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是他們生活有意義的構(gòu)成部分;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限于認識的方面的發(fā)展。據(jù)此我們要介紹與課文相關(guān)的作者生平經(jīng)歷,并把兩賦一詞揉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讓學生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yǎng)。
1.人文性:體會蘇軾由樂轉(zhuǎn)悲再轉(zhuǎn)喜的情感歷程;
2.工具性:領(lǐng)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點。
1.體會文本怎樣表現(xiàn)蘇軾的情感變化;
2.領(lǐng)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3課時。
一、識記字音。
二、知人論世。
蘇軾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詞豪放高曠,情濃意遠,《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三蘇"和同時代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一起,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他還稱得上是一位高級廚師。"東坡肉"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中國古代楷書有"顏、柳、歐、蘇"四大流派,這里的"蘇",就是蘇軾,可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三、寫作背景。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fā)生逆轉(zhuǎn),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jié)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因為寫的詩因為諷刺新法而遭到逮捕。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那些奸佞的小人誣蔑他“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幸虧親友的營救,年底,結(jié)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nóng)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xiàn)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被貶黃州之后的蘇軾已經(jīng)年過半百,他常來到赤壁,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寫下《赤壁賦》。
四、整體感知。
概括各段段意。
古詩赤壁教案篇七
1.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jié)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鑒賞優(yōu)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yǎng)對精晶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lǐng)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辨別高下優(yōu)劣。
蘇軾歌詠赤壁的兩賦一詞,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文多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鑒賞相聯(lián)系,理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精美的語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了解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tǒng)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復雜情感,是理解鑒賞上的難點。
解決辦法:
2.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學生活。
2.第二課時,重點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湖北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鼾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它也被稱為赤壁。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兩年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那時,他曾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蘇軾出身于一個比較清寒的文人家庭,從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尤其是在父親蘇洵的影響下,早年便‘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1057年)蘇軾中進土,年方21歲,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廳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條顛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此刻的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內(nèi)憂外患,危機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負和社會責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變法改革,青年蘇武也積極參與其中,多次上書并提出“豐財”、“強兵”、“擇吏”的建議雖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對改革應采取溫和態(tài)度的政治主張和坐而論道的書生意氣。使他沒有認識到當時豪強兼并土地帶來的對會危機,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時,蘇武傾向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反對新法,從而卷入了上層政治斗爭的旋渦,成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權(quán)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其實是諫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斷章取義地摘出他諷刺新法的詩句進行誣陷?!盀跖_”即御使府,詳見下文.),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才免罪釋放,被貶滿黃州團練副使。從“烏臺詩案”到流放黃州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失意訪惶,精神上孤獨苦悶。但是生性曠達的詩人在老莊佛禪和山水之樂中求得解脫,自號“東坡居士”,并寫了千古傳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這樣充滿哲學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政局發(fā)生變化,新黨失勢,舊黨執(zhí)政,蘇軾被召還朝任翰林學士等職;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處,并在實際中實施,當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時,他又挺身而出主張對新法“參用所長”,因而被誣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擠。及至哲宗親政后,新黨再度上臺,又以詩人曾依附舊黨為名將年近六旬的詩人貶嶺南惠州,再貶海南儋州。
關(guān)于“賦”: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螭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屈原為代表的“騷賦”,漢代為代表的“辭賦”,魏晉以后的“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為“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
古詩赤壁教案篇八
2、體會作者感情,領(lǐng)悟作者思想。
教學過程(:儒家推已及人的的思想,佛家眾生平等的觀念,道家熱愛生命的意識,使初到黃州的蘇軾于艱苦生活中獲得精神救贖?!辞俺啾谫x〉表現(xiàn)的胸襟氣度,于上列詩文可見端倪。)。
1、作者為何而樂?賞到了美景如何表達自己的樂?喝酒、吟誦、唱歌。
2、大家選取一句表現(xiàn)“樂”的句子先解釋,之后賞析給同位聽溝通交流達到悟讀。
3、文言知識:縱……凌……:替代法翻譯。
1兮:來自屈原,屈原經(jīng)常嘆息,所以此字要拉長讀,屬于長嘆。
寫作此文,作者被貶偏遠的黃洲做團練副使,相當于被流放,遠離都城這時他已年邁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知人論世)。
2、文言知識:渺:渺小哀:哀傷羨:羨慕(補字翻譯法)。
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表達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到底算什么?這個問題引發(fā)古今中外無數(shù)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比如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比如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請word版完整教案: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赤壁賦》教案一教案《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赤壁賦》教案一》,來自網(wǎng)!
古詩赤壁教案篇九
師:你了解多少關(guān)于蘇軾的事。(2分鐘)。
1、北宋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四川人。
2、詩詞文賦書畫樣樣精通。
蘇軾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顯著,與黃庭堅齊名,人稱“蘇黃”
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更加突出,與辛棄疾一同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風,人稱“蘇辛”
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在書畫方面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齊名,在當時被稱為四大書畫家。
3、此外,蘇軾在農(nóng)田水利、教育、音樂、醫(yī)藥、數(shù)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真可謂是曠世奇才!今天我們一起來鑒賞這位曠世奇才的千古名作《赤壁賦》。
師:文中提到的赤壁是在宋朝的黃州,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這個地方,本文是蘇軾在被貶期間所作。黃州景色優(yōu)美,有詩云:“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1082年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蘇軾同朋友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寫下了這篇《赤壁賦》。那天夜游赤壁時,蘇軾的心情如何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尋找文中反映作者夜游赤壁時,情感變化的詞語,觸摸作者的情感流程。
明確:樂甚——愀然——喜笑,喜——悲——喜(3分鐘)。
師:作者因何而喜,緣何而悲呢,又為何由悲轉(zhuǎn)喜呢,一切都源于風月。
的確,《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緊扣山水風月展開描寫議論,我們不妨以此為切入點,順著“喜——悲——喜”的情感軌跡,走進《赤壁賦》,走進蘇東坡的精神世界。
1、瀏覽默讀全文,找出文中寫風月的句子,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15分鐘)。
文字賞析后,可全班朗讀。
明確:
第(1)段: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傺?,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補充: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江面,清風徐徐吹拂,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水面,任意左右東西。景象澄沏,又似朦朧,如夢境一般。作者仿佛覺得在浩蕩的太空中乘風飛行,毫無阻礙簡直就要遠離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賞心悅目。本段展示了一種與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確文、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2)段: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拍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
第(3)段: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愿與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愿望是不能突然實現(xiàn)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調(diào)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第(4)段: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第(5)段: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2、文中所寫的有關(guān)風月的句子有什么不同?(15分鐘)。
舉例比較不同: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分析:
問:第一句中的月有什么特點,說明作者的心情如何?明確:由景生情。
問:第二句中的月表明客人怎樣的想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明確:由情入理。
問: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陰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在這句話中,作者對月又做了怎樣的思考?得出了什么樣的結(jié)論?明確:水月是不值得人羨慕的。
總結(jié):本文最大的一個寫作特點就是:情景理交融。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明確:
第一段和第二段關(guān)于風月的描寫是純景物描寫,并由景生情。
在第一段中幾乎都在寫風月,展現(xiàn)空闊、瑰奇、壯美的景色,處在如此境界,自然心情舒暢,此處的風月描寫乃“樂甚”之由。
在第二段中由于高興而高歌,故而有了這歌詠風月之辭,江水澄明,月光浮動,面對如此浪漫的良辰美景,難怪東坡會聯(lián)想到美人,美人比君,仍然惦念著心中的君主,情感也進而由“樂”轉(zhuǎn)“悲”。不想又引出了一段如怨慕,如泣如訴的裊裊之音。
第三段風月的描寫激發(fā)了聯(lián)想,并由情入理。
第三段的風月是歷史之月,由眼前的風月聯(lián)想到曹操當年志得意滿,這么個“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有為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生命短暫、有志而無為者。進而想到江水無窮,人生須臾,自己渺如滄海一粟。抒發(fā)要擺脫現(xiàn)實,渴望“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人生理想。
客之三悲——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歷史對比生悲,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吾生)感觸生悲,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xiàn)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風月引發(fā)了古今人物的對比,宇宙無窮和人生須臾的感慨,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的嘆息,悲苦和哀怨也便由此引發(fā)。
第四段風月的描寫闡釋哲理。
先是由水月引發(fā)出變與不變的思考。由此得出結(jié)論,水月是不值得人類羨慕的。
然后蘇軾找到了一帖精神解脫的良藥:擁抱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
蘇軾在被貶的困境中,并沒有心灰意冷,走向消沉,并不忘時時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可見他曠達的胸懷,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
也正是這一帖精神解脫的良藥讓客人“喜而笑”,第五段最后的喜不是回到了情感的原點,而是在原來情感基礎上的一種提升,是大徹大悟的喜悅。
風月引發(fā)情思,風月觸動心靈,風月激發(fā)聯(lián)想,風月闡釋哲理,風月預示人生。風月讓整篇文章有詩情、有畫意、有哲理,有悲、有歡、有喜。“風月”在古代文學作品也是很常見的意象,請同學課后去查找有關(guān)“風月”的古代文學作品,并想想這些作品中的“風月”有什么內(nèi)涵和作用。
板書。
赤壁賦。
心情變化:樂——悲——樂。
寫作特點:情景理交融。
人生態(tài)度:曠達樂觀。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nèi)涵。
第一課時:誦讀法,教師講解法。
第二課時:討論學習法。
1、閱覽相關(guān)材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收集關(guān)于赤壁的歷史、關(guān)于賦的相關(guān)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為若干小組(4-6人之間)。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shù)倪\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1)赤壁的有關(guān)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fā)興趣。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通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搜集蘇軾相關(guān)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jié)選):?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永遇樂》)?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搜集的有什么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現(xiàn)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寫月亮的變化發(fā)展過程。討論明確:以被貶黃州為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輕松、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輕松之態(tài)。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噴薄欲出?!霸隆背闪讼闃?、寧靜、澄澈、優(yōu)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后,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大轉(zhuǎn)變。出現(xiàn)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chǎn)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tài)輕而為“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于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3、結(jié)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tǒng)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結(jié)合相關(guān)分析,得出: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參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quán)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參考)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參考)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并且通過競爭激發(fā)了興趣。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qū)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zhì)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xiàn)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4、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xiàn)實,在現(xiàn)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xiàn)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xiàn)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6、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tài)度做官,那現(xiàn)在會少很多貪心官員,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現(xiàn)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jié)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壞生態(tài)。
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余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說明:通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對他人關(guān)注的意識,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結(jié)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本案例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quán)、思考權(quán)、發(fā)言權(quán),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zhì)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學生總結(jié)這篇課文十分精彩:(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diào),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gòu)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xiàn)了韻文的優(yōu)美、綿長的特色。(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fā)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guān)系,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3)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quán)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jié)。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jié)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非常輕松,并且可以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diào)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進的想法是打算結(jié)合網(wǎng)絡,以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一
2、分析本文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鑒賞文章的表達技巧。
深入挖掘文章深層意義。
一、導入新課: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這對蘇軾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可對中國文藝來說實在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這段時間蘇軾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巔峰,不僅有文學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千古名篇,而且有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
寫作背景:蘇軾被貶黃州以后經(jīng)常常來赤壁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其后,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指導誦讀:注意感情流露。
二、文本探究:
在充分預習并能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
提示: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的洞簫吹奏極其幽怨的聲調(diào),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回答,文章的重點便轉(zhuǎn)移到生態(tài)度問題的論辯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極情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覺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滿腔的悲憤寄寓在曠達的風貌之下。
本文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段,寫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詩情畫意的境界:清風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第三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第四段,寫作者丟開個人的愁懷,欣賞大自然美妙風光和豁達開朗的心情。
第五段,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
初步接觸以文為賦: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勃郁頓挫,如“萬斛泉源”,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整齊對偶不同,它的抒寫更為自由。如開頭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卻有整飭之致;心下直到篇末,雖都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全文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出韻文文學的長處。
三、重點分析。
1、結(jié)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一段文字,體悟“賦”的語言特點。
提示:這段文字是充滿詩意的神奇之筆,充分體現(xiàn)了走向散文化的宋賦仍保留且發(fā)展了鋪張排比、講究詞采、駢散結(jié)合等賦的傳統(tǒng)手法。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樂之情歷歷在目。
2、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文,體物寫志也?!笨梢娰x要做到“體物”與“寫志”的完美統(tǒng)一。
探究:賦是古老的文體之一?!绑w物”即描摹景物,“寫志”指作者要表達的主題,“體物”與“寫志”要高度統(tǒng)一,看看本文“體物”部分具有怎樣的特點,“寫志”部分采用了哪些方法。
3、林語堂對蘇軾有過非常有趣的評價:“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讀了本文,說說你對林語堂這段話的認識。
提示:本文寫游玩之樂,際遇之悲,解脫之情,字里行間跳躍著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身影,讀這篇曠世佳作,我們不能滿足于從字句之表象中尋找一種朦朧的感覺,而應從更廣、更深的層次了解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態(tài)志趣。
4、清代方苞讀到《赤壁賦》時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藐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調(diào)適而鬯遂也?!币馑际钦f蘇軾此文表面看去似揮灑自如,沒費什么氣力,實際卻匠心獨運,思路縝密。細讀此文,品評文章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
犔崾荊“結(jié)構(gòu)”往往反映出筆者的功力,表現(xiàn)著作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賦體游記,在結(jié)構(gòu)上較之普通散文,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閱讀本文,仔細體會作者組織材料、剪裁寫作內(nèi)容的藝術(shù)。
5、運用自己所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評價蘇軾在本文中表現(xiàn)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提示: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巨匠,其思想融合了儒、佛、道等不同的文化理念,呈現(xiàn)出比較復雜的傾向,而他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不乏合理性,也存在比較明顯的消極因素。閱讀本文后還可參閱有關(guān)資料,對蘇軾的思想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二
2.分析本文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鑒賞文章的表達技巧,《赤壁賦》教案5。
深入挖掘文章深層意義。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這對蘇軾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可對中國文藝來說實在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這段時間蘇軾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巔峰,不僅有文學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千古名篇,而且有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
寫作背景:蘇軾被貶黃州以后經(jīng)常常來赤壁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其后,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指導誦讀:注意感情流露。
在充分預習并能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
提示: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的洞簫吹奏極其幽怨的聲調(diào),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回答,文章的重點便轉(zhuǎn)移到生態(tài)度問題的論辯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極情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覺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滿腔的悲憤寄寓在曠達的風貌之下。
本文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段,寫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詩情畫意的境界:清風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第三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第四段,寫作者丟開個人的愁懷,欣賞大自然美妙風光和豁達開朗的心情。
第五段,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
初步接觸以文為賦: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勃郁頓挫,如萬斛泉源,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整齊對偶不同,它的抒寫更為自由。如開頭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卻有整飭之致;心下直到篇末,雖都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全文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出韻文文學的長處。
1、結(jié)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一段文字,體悟賦的語言特點。
提示:這段文字是充滿詩意的神奇之筆,充分體現(xiàn)了走向散文化的宋賦仍保留且發(fā)展了鋪張排比、講究詞采、駢散結(jié)合等賦的傳統(tǒng)手法。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樂之情歷歷在目。
2、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文,體物寫志也。可見賦要做到體物與寫志的完美統(tǒng)一。
探究:賦是古老的文體之一。體物即描摹景物,寫志指作者要表達的主題,體物與寫志要高度統(tǒng)一,看看本文體物部分具有怎樣的特點,寫志部分采用了哪些方法。
3、林語堂對蘇軾有過非常有趣的評價: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讀了本文,說說你對林語堂這段話的認識。
提示:本文寫游玩之樂,際遇之悲,解脫之情,字里行間跳躍著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身影,讀這篇曠世佳作,我們不能滿足于從字句之表象中尋找一種朦朧的感覺,而應從更廣、更深的層次了解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態(tài)志趣。
4、清代方苞讀到《赤壁賦》時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藐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調(diào)適而鬯遂也。意思是說蘇軾此文表面看去似揮灑自如,沒費什么氣力,實際卻匠心獨運,思路縝密。細讀此文,品評文章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
提示:結(jié)構(gòu)往往反映出筆者的功力,表現(xiàn)著作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賦體游記,在結(jié)構(gòu)上較之普通散文,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閱讀本文,仔細體會作者組織材料、剪裁寫作內(nèi)容的藝術(shù)。
5、運用自己所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評價蘇軾在本文中表現(xiàn)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提示: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巨匠,其思想融合了儒、佛、道等不同的文化理念,呈現(xiàn)出比較復雜的傾向,而他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不乏合理性,也存在比較明顯的消極因素。閱讀本文后還可參閱有關(guān)資料,對蘇軾的思想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三
杜牧漫步在赤壁,望著原野,想:折斷了鐵戟在泥沙中沉沒以有數(shù)百年,然而還沒有生銹掉,我拾起來洗干凈,還能認出這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當年東風沒有幫周瑜的忙,火燒曹軍,二喬就要被曹操鎖在銅雀橋了。
五年級:曾芝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四
所教班級學生基礎一般,對于課文的理解問題不大,因此不要求學生去逐字逐句翻譯。但是如果不翻譯文章大多數(shù)學生理解文章就會產(chǎn)生障礙。所以務必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翻譯課文交給學生自己課前預習時進行。這樣在學習課文資料時學生就會提前理解課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預習學習中自己先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透過課堂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全面的,自主的掌握知識,真正理解知識。
2教學目標。
3重點難點。
記敘文語言的錘煉。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tǒng)手法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復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代黃州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稱她為赤壁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也被稱為赤壁。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兩年了?!伴L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韻,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那時,他曾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游于赤壁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二、作者背景及解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三、關(guān)于“賦”:
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其創(chuàng)作風格深受當時縱橫家辭采鋪陳夸張、氣勢汪洋恣肆的影響;
中唐以后,在“古文運動”影響下,一部分賦又出現(xiàn)回到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自由,構(gòu)成散文式清新流暢的氣勢,叫“文賦”。(本文是一篇散體文賦)。
名家品評:1、張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
2、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七。
四、教師配樂朗誦全文,要求聽準字音,聽出節(jié)奏,聽教師對文章感情變化的處理。
指導朗讀:1、讀出重音。(動詞、韻字)。
2、讀出節(jié)奏。
3、讀出氣勢。
4、讀出情感。
五、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泛舟:蕩舟,劃著船。泛:浮行,漂浮。
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汽橫鋪在江面上。橫:橫鋪、覆蓋、籠罩。
浩浩乎:廣闊的樣貌飲酒樂甚:喝著酒,快樂極了。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哭泣,又像傾訴。
舞、泣:使動用法侶、友:意動用法。
六、課文研討:
1、開篇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緊扣題目,由游起興,寫月圓之夜與客泛舟赤壁,點明出游的時間、地點、人物、方式。
2、“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寫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
·描繪了月夜江上平和景象,襯托出游人悠然自得、平靜爽快的心境。
3、“于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將游人之樂推向高潮。請說說你對歌詞資料的理解。
·歌詞的前句敘事寫景,與月夜泛舟情境相合。后句由前句生發(fā),表現(xiàn)的是一種政治感慨,在知音難覓的嘆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懊廊恕北扔鲊瑢懗隽颂K軾的忠君。忠君思想正是蘇軾期望為宋王朝分憂,盼望自己在功業(yè)上有所建樹的動力。那里面內(nèi)含用心因素?!懊烀熨庥鄳选?,正是思忠君用世不可得的表現(xiàn),因此才會“望美人兮天一方”。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而又何羨乎!”
·變與不變的哲理。
·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說明世間萬物和人生都有“變”與“不變”的一面。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和萬物和人類都不能持續(xù)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不變的,用不著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哲學意味的闡釋,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5、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客人聽了作者一番談話之后,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又展示心跡: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決心以曠達樂觀的襟懷對待之。
課堂小結(jié):文章寫作手法概括:
1、情、景、理相結(jié)合(寫景、抒情、議論)。
2、“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散文化的傾向)。
3、形象優(yōu)美、搖曳生姿的語言特色(徐來、不興、徘徊、縱、凌、茫然)。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赤壁夜景:欣喜、怡然寫樂景。
主客問答:飲酒放歌——悲涼、幽怨。
客之悲慨——悲涼、消極抒悲情。
我之豁達——樂觀、豁達。
主客同歡:喜悅、釋然議論樂。
作業(yè)布置:
完成練習冊相應資料。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代黃州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稱她為赤壁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也被稱為赤壁。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兩年了?!伴L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韻,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那時,他曾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游于赤壁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二、作者背景及解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三、關(guān)于“賦”:
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其創(chuàng)作風格深受當時縱橫家辭采鋪陳夸張、氣勢汪洋恣肆的影響;
中唐以后,在“古文運動”影響下,一部分賦又出現(xiàn)回到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自由,構(gòu)成散文式清新流暢的氣勢,叫“文賦”。(本文是一篇散體文賦)。
名家品評:1、張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
2、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七。
四、教師配樂朗誦全文,要求聽準字音,聽出節(jié)奏,聽教師對文章感情變化的處理。
指導朗讀:1、讀出重音。(動詞、韻字)。
2、讀出節(jié)奏。
3、讀出氣勢。
4、讀出情感。
五、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泛舟:蕩舟,劃著船。泛:浮行,漂浮。
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汽橫鋪在江面上。橫:橫鋪、覆蓋、籠罩。
浩浩乎:廣闊的樣貌飲酒樂甚:喝著酒,快樂極了。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哭泣,又像傾訴。
舞、泣:使動用法侶、友:意動用法。
六、課文研討:
1、開篇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緊扣題目,由游起興,寫月圓之夜與客泛舟赤壁,點明出游的時間、地點、人物、方式。
2、“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寫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
·描繪了月夜江上平和景象,襯托出游人悠然自得、平靜爽快的心境。
3、“于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將游人之樂推向高潮。請說說你對歌詞資料的理解。
·歌詞的前句敘事寫景,與月夜泛舟情境相合。后句由前句生發(fā),表現(xiàn)的是一種政治感慨,在知音難覓的嘆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懊廊恕北扔鲊瑢懗隽颂K軾的忠君。忠君思想正是蘇軾期望為宋王朝分憂,盼望自己在功業(yè)上有所建樹的動力。那里面內(nèi)含用心因素?!懊烀熨庥鄳选保撬贾揖檬啦豢傻玫谋憩F(xiàn),因此才會“望美人兮天一方”。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而又何羨乎!”
·變與不變的哲理。
·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說明世間萬物和人生都有“變”與“不變”的一面。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和萬物和人類都不能持續(xù)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不變的,用不著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哲學意味的闡釋,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5、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客人聽了作者一番談話之后,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又展示心跡: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決心以曠達樂觀的襟懷對待之。
課堂小結(jié):文章寫作手法概括:
1、情、景、理相結(jié)合(寫景、抒情、議論)。
2、“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散文化的傾向)。
3、形象優(yōu)美、搖曳生姿的語言特色(徐來、不興、徘徊、縱、凌、茫然)。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赤壁夜景:欣喜、怡然寫樂景。
主客問答:飲酒放歌——悲涼、幽怨。
客之悲慨——悲涼、消極抒悲情。
我之豁達——樂觀、豁達。
主客同歡:喜悅、釋然議論樂。
作業(yè)布置:
完成練習冊相應資料。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五
1、通過指導誦讀,引導學生掌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2、通過研習探討,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
2、通過預習交流,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匯,如“屬”、“如”等實詞,“之”、“然”、等虛詞,同時積累常見的文言句式。
1、如何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2、個性化鑒賞:景、情、理的融合,語言特點等。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guān)材料。
收集關(guān)于赤壁的歷史、關(guān)于賦的相關(guān)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二、作者和解題:
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教師明確:
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
三、第一環(huán)節(jié):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
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huán)節(jié):
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
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
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五、第三環(huán)節(jié):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師點撥:
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
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huán)節(jié):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guān)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jié)選):
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六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解】:
1、折戟沉沙:斷了戟沒入沙中;戟:一種武器。
2、東風:東吳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營要借助東風。
3、周郎:周瑜,吳軍統(tǒng)率。
4、二喬:吳國二美女,大喬嫁給吳國國君;小喬嫁給周瑜。
【韻譯】:
斷戟沉沒泥沙中,六百年來竟未銷熔;
自己拿來磨洗,認出是赤壁之戰(zhàn)所用。
假使當年東風不給周瑜的火攻計方便;
大喬小喬就要被曹操鎖閉在銅雀臺中。
【評析】:
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七
2、學習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構(gòu)思特點;。
3、鑒賞本文善于取譬、蘊涵哲理的語言特點。
4、體會作者遇到挫折后,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和達觀的處世情懷。
體會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本文重點語句的哲理意義。
把握行文的感情變化和景、情、理水x交融的特點。
誦讀法、比較法、討論法。
多媒體。
同學們,前兩節(jié)課我們重點理解了《赤壁賦》各段的文意,積累了文言知識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探討蘇軾的人生觀和宇宙觀。
1、研習課文:
學生分組討論,點撥:
(1)提問:“于是飲酒樂甚”,為什么?
生:思考、回答。
明確:
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薄霸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三組對偶句)。
情:“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p>
“清風徐來”,好風!“水波不興”,好水!正因為這一風一水,蘇子與客才能泛舟而游,怡然自得?!芭e酒屬客”,好酒!“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好詩!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在這樣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環(huán)境中,把酒臨風,對江而歌,乘舟緩行,滿目美景,一定是極有雅興的。有此一游,也不枉此一生了。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薄芭腔病倍纸^妙,活畫出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月光女神形象?!芭腔病倍謩t極為傳神地描繪出空中明月那脈脈含情的動人韻致。為什么會“徘徊”?羞澀啊,眷戀啊,矜持啊,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不僅如此,月神還披著一幅似有若無的輕紗,“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清輝四溢,普照人間,無形中增添了一種遼闊悠遠、朦朧神秘的美,于是,這使蘇子與客更加游興勃發(f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碑斎伺c自然和諧共處,物我合一之時,神思飛揚,寵辱偕忘。人在畫中游,簡直就是如醉如癡了。
“浩浩乎如馮虎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好境界——人間仙境!
“浩浩乎”言視角之廣;“飄飄乎”則言感受之美,心情之爽,脫俗之高。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曾言:“腳不能到的,眼睛可以到;眼睛不能到的,精神可以到。”課文第一段,就是先寫腳到之境,再寫眼到之境,最后是心到之境,景由情生,全段為我們營造出一個美妙絕倫的人間仙境。
師板書(美景——樂)。
(2)提問:蘇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原因之一是“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p>
師:“美人”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這里的“美人”代表君主,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表現(xiàn)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悲從何來?來自作者遭受貶謫后的苦悶,看到江水之闊,感到宇宙之大,難免發(fā)出知音何處、天各一方之嘆,在游賞之“樂”中,仍難以排遣內(nèi)心仕途失意的淡淡哀愁。這“樂”其實就是苦中作樂,借醉游山水來暫時排遣內(nèi)心的郁悶。所以從“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進一步引出作者憂患整個人生的哀思來。這是由樂到悲的第一層心境。
師問:由樂到悲的第二層心境是通過什么來寫呢?
明確:客人的洞簫聲。
師:如何寫簫聲?
明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边B用了幾個比喻,形象地寫出了簫聲的幽怨悲涼、悱惻纏綿。使人如聞其聲,幾乎也要流淚。
師:這種借音樂來抒寫一腔憂思哀緒的寫法,我們在哪篇課文里學過?
明確:對,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寫愁情。
師:經(jīng)過吟詩與吹簫的描寫,使“泛舟”的快樂氣氛向悲哀轉(zhuǎn)化,完成了兩段之間的過渡。這一過渡自然圓轉(zhuǎn),不露痕跡,使讀者不知不覺地為這種情感上的揚抑起落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傾聽下面的對話。
生:讀第三段思考討論:客悲從何來?
師點撥:
1、客為何引述曹操的詩句和事例?
2、“知不可乎驟得”,客人到底想得到什么?
明確:他們看到月亮,自然想到月亮的詩。此地為赤壁戰(zhàn)場,而曹操也寫過《短歌行》,“月明星稀”與眼前的景象是相似的。
師:引這么兩句,還有別的用意嗎,結(jié)合曹操當時的心境來看。
明確:這兩句是說,人才都流失到劉備、孫權(quán)那里去了,曹操內(nèi)心是渴望得到人才的。蘇軾寫這兩句,大概是說自己也是人才,沒人賞識吧。
明確:寫曹操是英雄,是為了和“吾與子”對比,“而今安在哉”才是讓人神傷的感喟。從憑吊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化無常,因而跌入現(xiàn)實的苦悶。說明像曹操稱雄一世,也逃不脫“浪淘盡”的命運;更何況我們命運不濟,仕途坎坷,只有“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罷了,還談什么理想,談什么建功立業(yè)?這真是令人悲嘆啊。
“吾生之須臾和長江之無窮”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如匆匆過客。
“蜉蝣于天地,滄海之一粟”對比,說明人的渺小。
師:嘆人生渺小而短暫,這是客人抒發(fā)的第二個悲嘆的原因。
師:第二個問題——客想得到什么?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八
赤壁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情感。它以赤壁之戰(zhàn)為背景,以戰(zhàn)爭的慘烈和英雄的壯烈為題材,無論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望岳》、南宋政治家辛棄疾的《夜泊洪波池》還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臨江仙》等,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詩作不僅描繪出了歷史懸殊的時代背景,更展示出了詩人們的個人情感和社會風貌。通過閱讀赤壁古詩,人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勇氣。
赤壁古詩所傳遞的思想與情感是深沉而真實的。在《望岳》中,陶淵明以古代詩人岳陽樓主人的口吻表達了對故地的眷戀和追憶,展示了自己的豁達和灑脫;而辛棄疾在《夜泊洪波池》中詠史抒懷,他對亂世的不滿與憂慮濃縮成了激昂的詩句,充滿了戰(zhàn)敗之后仍不向命運低頭的英雄氣概;而楊慎的《臨江仙》則傳達了人生恍如夢幻,世事無常的哲理。這些詩作通過繪畫般的文字,將復雜的思想和復雜的情感傳遞給讀者,讓人們感受到了歷史的鐵血與時代的滄桑。
赤壁古詩不僅僅是歷史的眼睛和歷史的回音,更是一本修養(yǎng)人生智慧的書籍。通過閱讀赤壁古詩,人們可以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陶淵明的《望岳》告訴我們要有胸懷和遠大的志向;辛棄疾的《夜泊洪波池》教會了我們要敢于直面困難,勇往直前;楊慎的《臨江仙》則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這些詩作不僅給人們以觸動,更引發(fā)了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通過與古代詩人的對話,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啟示,達到修養(yǎng)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
赤壁古詩不僅在個人層面具有影響力,也在社會層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赤壁古詩通過藝術(shù)手法向人們展示了壯烈的戰(zhàn)爭場景,傳遞了人民的抗爭精神和英勇斗志,激勵了人們追求自由和尊嚴的意愿。時至今日,赤壁古詩的精神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逆境中,人們可以從赤壁古詩中汲取勇氣和力量,堅定自己的信念,面對困境堅持奮斗。赤壁古詩通過藝術(shù)表達的形式,使得當代人們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沉重和思緒的紛繁,也讓我們對現(xiàn)實生活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出一腔熱血,投身到社會建設之中。
赤壁古詩的傳承與發(fā)展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課題。作為中國文化瑰寶的一部分,赤壁古詩被大量的翻譯成各種文字流傳于世。同時,在當代詩壇中,也有許多詩人以赤壁古詩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新作。這些作品既承襲了古代詩人的風格和格調(diào),又融入了現(xiàn)代人們的思想和感悟,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shù)形式。赤壁古詩的傳承使得它的影響力得以延續(xù),同時也為當代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古代文化、明確自己文化定位的機會。
總結(jié):赤壁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情感。通過閱讀赤壁古詩,人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勇氣。同時,赤壁古詩也對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激勵人們積極向上,堅持追求自由和尊嚴的意愿。赤壁古詩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赤壁古詩的影響力得以延續(xù),同時也為當代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古代文化、明確自己文化定位的機會。
古詩赤壁教案篇十九
赤壁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件寶貴遺產(chǎn),飽含了先賢們對于壯美山河、英雄豪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我的閱讀中,赤壁古詩為我?guī)砹撕芏嗌羁谈形蚝蛦⑹?。接下來,我將從五個方面展開我的心得體會。
一、文學魅力——豪邁激昂的韻律美。
赤壁古詩中的韻律美讓我深感震撼。具有清新明朗的詩句、端正優(yōu)美的詩句和豪邁激昂的詩句,都讓我感到作者那種多情豪邁、激情四溢的寫作激情。例如《赤壁懷古》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和“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都呈現(xiàn)出了壯美山河和豪情激昂的場景。
二、思想內(nèi)涵——啟迪智慧的人生哲理。
赤壁古詩中所呈現(xiàn)的人生哲理,讓我感到無比的震撼和啟迪。例如《赤壁懷古》中“萬里長江橫渡,只因滄浪送客”,告訴我們尊重生命,珍視時光;《赤壁樓》中“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則告誡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悲歡離合中,保持對未來的真正信任。
三、文化傳承——傳遞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赤壁古詩作為我國的古代文學遺產(chǎn)之一,更是我們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一個重要載體。詩中不僅表達了作者對于溫暖家國、仁愛萬民、英雄激昂的情感,也啟示我們珍愛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和使命。
四、文學價值——留存世間的詩篇精粹。
赤壁古詩的寫作久遠,但其所包含的文學價值卻是不可磨滅的。從文學角度來看,這些詩篇無論是用詞的華麗還是結(jié)構(gòu)的嚴密,都是文學精品,可謂留存世間的詩篇精粹。從人文角度來看,其內(nèi)涵和形式都是值得我們廣泛學習和傳承的。
五、情感幻化——切身感受的心靈共鳴。
閱讀赤壁古詩時,我不僅是冷靜的讀者,更是伴隨著作品情感幻化而前所未有地深入其中。詩歌給了我一些以往無從體會的情緒和感受,讓我體悟到作者的內(nèi)心彩虹和靈魂深處的歌唱。我喜歡沉浸在其中,感受其中的音樂、美和情感。
綜上所述,赤壁古詩給予我的感悟和啟示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文學魅力、思想內(nèi)涵、文化傳承、文學價值等多個維度,也涉及到了情感幻化與人文關(guān)懷。在赤壁古詩面前,我們得到了啟發(fā)和感受,并希望古文詩歌可以通過我們的傳承和發(fā)揚,繼續(xù)傳遞先賢的智慧和理念的精粹。
古詩赤壁教案篇二十
2、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品鑒技巧之美。:
3、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結(jié)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
(一)導入:唐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詩詞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擅天下”的美譽。中國古代楷書有“顏、柳、歐、蘇”四大流派,這里的“蘇”,就是蘇軾,可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一下這位曠世奇才的佳作——《赤壁賦》。
首先交流實詞和虛詞,把它們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在校教師及時作判斷,給出正確的答案。(實詞和虛詞略)。
接著交流詞類活用情況:
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名詞作狀語;東望武昌。
接著交流句式:
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通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的語言,字詞和句式特點,全面解決的邊面意思。
第一段作者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是什么樣的景?看到這樣的景會有什么樣的心情?
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徘徊斗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教師點撥: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果然秋景如畫,風月無邊,一路樂景??戳诉@樣的文字,我們真的很佩服蘇軾。
第二段思考:(1)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悲從何來?明確:來自作者遭受貶謫后的苦悶,觸景生情,見茫茫月色江水,產(chǎn)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嘆,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歌詞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詞代表了主人怎樣的情懷?
(3)作者是怎樣描寫蕭聲之悲的?
(4)本段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學習第三段。
思考:(1)本段主要寫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闡發(fā)當時的情懷的?
明確:本段寫“客”的回答,闡發(fā)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
(2)本段是怎樣將情、景、理結(jié)合在一起的?
1欣賞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談談古人的山水意識。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游景樂(以景動人)。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水月”歌情悲(以情感人)。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問理喜(以理警人)。
古詩赤壁教案篇二十一
赤壁古詩是中國文學寶庫中最為閃耀的瑰寶之一,它以“壯麗”的視角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與友情、歷史與詩意的交織。詩令人為之傾倒,也令人深思。作為一位初學者,自然也難免在欣賞赤壁古詩的過程中有所感悟,下面就和大家一同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觀賞與鑒賞】
【戰(zhàn)爭與友情】
赤壁古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戰(zhàn)爭與友情也令我深感觸動。在《赤壁賦》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深厚友情。面對強敵東吳的敵襲,《赤壁賦》中描繪的周瑜是怎樣百忍成金、智勇雙全的角色。他雖忍辱負重,提心吊膽,卻依然與諸葛亮共商大計,斬勢必敗之敵?!锻馈分刑菩凇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一句更是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思念之情。這其中,既有對草根英雄的崇敬,也有對好友不離不棄的真情,締造了一幅艷麗的戰(zhàn)爭與友情交融的畫卷。
【歷史與詩意】
古詩中所抒發(fā)的歷史感與詩意也是觸動人心的。從《赤壁賦》的浩浩蕩蕩直抒胸臆,到蘇軾詩歌中對赤壁之音的描述之細膩,都給人一種歷史與詩意交織的感受。這些詩歌語言的魔力,既讓人懷舊,又讓人追憶曾經(jīng),帶領(lǐng)我在時空的縱橫交錯中穿梭。例如杜牧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意境深邃、畫面感十分強烈,讓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這些歷史與詩意的交融,讓我在赤壁古詩的世界中,仿佛穿越時空,尋覓歷史痕跡與詩意的奧秘。
【感慨與思索】
每次觀賞赤壁古詩,我都感慨萬千,思索良多。例如在《赤壁賦》中,當趙云飲酒一氣之后,向周圍士兵發(fā)起號召的時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為普通人,如果我們的家國曾是屈辱的歷史延續(xù),我們會如何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呢?又例如在《九曲洞叢書館》中,我們被那個承載千古文明的洞窟深深吸引著,讓我們再一次思考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對于人類的意義。
【總結(jié)】
赤壁古詩是一幅幅歷史與詩意的交融之作,它們以獨特的形式和藝術(shù)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歷史與情感的浩瀚。在觀賞赤壁古詩的過程中,我不僅享受其中的美感,更深化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同時,它也喚起了我對文學的熱愛,同時也更加想要探索更多中國古代詩歌的精髓與意境。赤壁古詩,是千古的經(jīng)典,流傳至今仍然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
古詩赤壁教案篇二十二
1、案例的背景。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主角的轉(zhuǎn)變》是我校的一個省級課題,因此學校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實踐這些新的理念帶給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轉(zhuǎn)變教學方式,重新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重新審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形式,一向是我們教學中思考、實踐和反思的話題。
古代散文教學是語文傳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但是傳統(tǒng)的古文教學在教師的教學方式、評價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多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學是我們在省級課題之下的一個子課題。如何走出一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古文教學之路?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為載體,透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帶領(lǐng)學生進入快樂的古文學習園地。
2、案例的主題。
蘇軾的《赤壁賦》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zhì)兼美,情理并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透過欣賞風月,憑吊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fā)出哲理的意蘊。文章“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它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則是唐文dd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詩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則重在情感和理趣。但無論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就應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鑒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鑒賞”二字,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xiàn)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潛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潛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
鑒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1)學習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特點;(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并以“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nèi)涵”為教學重點。
教學中,第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課外搜集資料,寫好發(fā)言稿,課堂上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二、案例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guān)材料。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dd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收集關(guān)于赤壁的歷史、關(guān)于賦的相關(guān)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為若干小組(4-6人之間)。
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作者和解題。
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教師明確: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shù)倪\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
(1)赤壁的有關(guān)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
(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d大賦d小賦d駢賦d律賦d文賦。
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fā)興趣。
三、第一環(huán)節(jié)。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
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huán)節(jié)。
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d識文字d通義訓d察語氣d明文法d斷句讀d辨辭采d別文體。
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
詞類活用dd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dd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透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五、第三環(huán)節(jié)。
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第一節(jié)dd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dd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dd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dd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dd忘情塵世的灑脫。
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huán)節(jié)。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4、總結(jié)情、理、景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guān)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
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jié)選):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永遇樂》)。
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搜集的有什么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點撥:現(xiàn)實中的“水月”dd柔和之美dd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dd蒼涼之意dd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dd人生須臾dd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述月亮的變化發(fā)展過程。討論明確:
以被貶黃州為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簡單、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簡單之態(tài)。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噴薄欲出?!霸隆背闪讼闃贰庫o、澄澈、優(yōu)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后,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大轉(zhuǎn)變。出此刻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chǎn)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tài)輕而為“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于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
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潛力,透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透過帶給解讀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潛力。
將原先的四組分為兩組,分別從客和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dd作為道者的蘇軾dd達觀dd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dd作為儒者的蘇軾dd悲觀dd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jié)合在一齊,構(gòu)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主角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3、結(jié)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tǒng)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結(jié)合相關(guān)分析,得出:
陶淵明dd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dd是帶性使氣的(參考)。
李白dd安能摧眉要事權(quán)貴,使我不開心顏dd是深感痛苦的(參考)。
蘇軾dd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dd是灑脫曠達的(參考)。
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并且透過競爭激發(fā)了興趣。透過分主角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透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透過比較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
三、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討論出現(xiàn)的狀況: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我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就應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qū)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zhì)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此刻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4、我認為聽任自然是用心的人生態(tài)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用心去適應現(xiàn)實,在此刻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用心地去適應現(xiàn)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xiàn)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6、你的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tài)度做官,那此刻會少很多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此刻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jié)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壞生態(tài)。
小結(jié):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這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齊來朗讀余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學生齊讀:“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最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
說明:透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對他人關(guān)注的意識,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四、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jié)語。
出現(xiàn)的精彩總結(jié):
(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diào),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gòu)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xiàn)了韻文的優(yōu)美、綿長的特色。
(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述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fā)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guān)系,使惆悵的情緒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
(3)應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quán)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結(jié)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
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
三、教學反思。
本案例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好處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透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quán)、思考權(quán)、發(fā)言權(quán),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帶給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zhì)性主體dd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潛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透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jié)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先被動的理解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十分簡單,并且能夠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diào)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先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理解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透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透過互相間的探討,透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貼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善的地方:
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理解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超多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善的想法是打算結(jié)合網(wǎng)絡,以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古詩赤壁教案篇二十三
赤壁詩集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位巨匠的集合。不同于普通文言文的古文,赤壁詩集由時光靜靜凝聚而成,清晰地呈現(xiàn)出了詩人們的哲學思想與情感表達。在讀完這些著名的詩篇之后,不免會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以下將對赤壁古詩的幾點心得體會進行分享。
第一段:愛情的反思。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边@是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中的一句著名詩句,也是我在讀完赤壁詩集后最為感慨的部分?,F(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愛情最常持有的觀念,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會思考對方的感受。然而,在赤壁詩集的詩篇中,詩人們對于愛情有著更為完整、深入的反思。“人生恰似一場夢,相思何必一味癡兒女?”這樣的詩句明確指出了青年人在愛情中的主觀臆想,比起單純地愛另一半,與其說是追尋所謂的“真愛”,不如說是在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
第二段:展現(xiàn)的意境。
赤壁詩集中的每一篇詩歌都有著它獨特的意境。例如杜甫的《登高》中,他所采取的將內(nèi)心表情寄托于山川之間的手法使得整個詩篇充滿了磅礴的力量?!翱吐非嗌酵?,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深山夕照開,幽鳥南飛遠。落日滿層巒,秋云共北川?!边@樣的詩句通過深邃的大自然來表達出作者的豁達心態(tài)。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將自然景觀與人類情感結(jié)合起來,傳達出更為深刻的意義。
第三段:生命之道。
赤壁古詩集中最突顯其思想內(nèi)容的詩篇莫過于《將進酒》。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生命之路的思考?!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說辭源自作者李白對于自己生命的反思,強調(diào)了人生的珍貴以及對人生的珍視。對于這個問題,古代文化中很多詩篇中都縈繞著類似的話語,從而使得赤壁詩集中的思想端正并與人類情感相同。
第四段:人生哲學。
人們在千萬載的歲月中總會想到將自己的哲學思考融入到詩歌之中。周敦頤的《愛蓮說》很好地將自己的哲學思想與對自然之美的表現(xiàn)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通過自然的呈現(xiàn)來表達人類哲學思想的手法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獨特方法?!肮湃嗣嫙o少全,十二仙女圖最傳。蓮花仙子人間賞,蘭芷親風欲下天。歌舞凱歌除百疾,便與輕膜等閑傳。任君品茗舉三觴,我則餐蓮與壯年?!边@樣的幾句話表達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婚姻,進而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的宏偉敬畏之情。
第五段:赤壁之美。
最后,赤壁古詩集最珍貴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詩篇所勾勒出的赤壁之美,也體現(xiàn)了書中對于這處地方的熱愛之心。在蘇軾的《赤壁賦》中,他對于赤壁的描寫再三地強調(diào)了其一石之間但還能出水的奇跡。這也讓人們意識到了赤壁的珍貴之處,他并不因為外界的荒蕪而失去活力,反而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得到了不一樣的美好呈現(xiàn)。
結(jié)束語。
總結(jié)來說,赤壁古詩集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不可錯過的寶藏。這里面的詩篇都體現(xiàn)出了古代文化中對于哲學思想和情感世界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于赤壁之地的熱愛與專注。無論是文化還是美學方面,赤壁古詩集都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31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