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09:35:39
2022年《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七篇)
時間:2022-12-27 09:35:39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一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當(dāng)你具有大境界時,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感悟與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遙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夠超越名利。而有一個淡薄的心態(tài),是超越名利的基礎(chǔ)。

認識你自己:我們習(xí)慣于自以為是,就會好心辦壞事。我們又經(jīng)常會被外部評價所影響,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nèi)心,在所謂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總有路可走:莊子借用了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的怪人,來表達了自己的一個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談笑論生死: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tài)的變化。

堅持與順應(yīng):“內(nèi)化”就是不要受變化萬千的外部世界影響,“外化”就是對于外在的社會環(huán)境要通達順應(yīng),否則將無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本性與物性:人的物質(zhì)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態(tài)與狀態(tài):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

大道與自然:《莊子》寓言故事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奧秘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二

莊子認為遇事應(yīng)該沉住氣,心平氣和的自然處之,切莫心浮氣躁,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將軍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yīng),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但他漸漸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將軍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污泥,頭發(fā)蓬亂,胡須骯臟,劍上鐵銹斑斑,一看就沒有好好保管。你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丑,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將軍狠狠地罵了一句?!八ⅰ钡匕纬鰟?,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頭。

利劍剛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的說道:“這就是地獄?!?/p>

霎時間,將軍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dǎo)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崩仙f道。

老僧確實能沉得住氣,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險時,依然能夠平靜的面對,所以,他制服了那個不可一世的將軍。試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氣,與將軍爭執(zhí)起來,或者對其不屑一顧,其結(jié)果會是怎樣呢?

莊子說:“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币驗橹挥锌赐竸e人的內(nèi)心,才最有針對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內(nèi)心則比被別人抓住命根子還要可怕,還要恐怖,猶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樣陷入被動,只能聽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愚者和裝愚者是相異的兩種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虛”處,是迷惑對手,而“拳”擊在“實”處,招招乃致命殺手。裝愚的,是“外愚而內(nèi)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無關(guān)大局,而“精”卻“精”在節(jié)骨眼上,事關(guān)一生命運。

所以,絕頂聰明的人不喜歡顯露自己的聰明,以免讓別人窺視到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反,他們更多時候是賣殺裝憨,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讓別人看透內(nèi)心。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還岳夢中飛”。(梁啟超贈冰心語)世界上雖滄桑變化,我心事定,無論你怎么變化,我心里有數(shù)。的確如此,古今中外,凡是偉人,定有遇事不慌,沉著冷靜的特點,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正確的判斷局勢、應(yīng)變局勢、取得成就。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三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游》。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游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于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上個世紀末,有一首歌叫做《瀟灑走一回》,瀟灑來去天地間,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聲嘆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當(dāng)年。逍遙的腳步總是來去無蹤,沿著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順流而上。有武陵桃園,遺世而獨立,自在悠閑。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有莊子,也只有莊子。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fēng)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dāng)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yīng)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巨鯤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fēng)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xué)習(xí)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dāng)然,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fā)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dāng)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四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

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面紅耳赤地爭論,可是交情很篤厚。莊子和惠子的關(guān)系就是如此。

莊子過惠子墓的時候,他給隨從的人講了個奇怪而不可思議的故事:楚地有個人,鼻子給弄了點白色堊土。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這人沒去擦,而是跑到一個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給他砍掉那塊大小厚薄象蒼蠅翅膀的堊土。更奇怪的是那個木匠,沒象常人那樣叫他擦掉堊土,卻真的隨手拿起斧頭砍去,那斧頭虎虎生風(fēng),從那人的鼻尖擦過,堊土被砍掉了。他站在當(dāng)?shù)貎海槻蛔兩牟惶?,鼻子完好無損。

這是怎樣的一種奇景?!這是怎樣的一種際遇啊!人世間難得有這么個膽子大的,難得有這么個技術(shù)高的。沒有那斧子當(dāng)前不眨眼的氣度,誰敢砍?怕是斧子還沒砍下,人已戰(zhàn)栗觳觫了吧?沒有那高水平的技藝,誰敢站在那等著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穩(wěn),也會給那沒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許腦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這倆人竟然就搭檔配合得這么高妙。所以,當(dāng)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堊土?xí)r,他再也發(fā)揮不出如此高的技藝了。

莊子為什么要講這么個故事呢?他自己給我們點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說: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意思是說,從惠子死后,自己沒有談話的對手了,沒有誰可以說話了。真的是沒有說話的人了嗎?他這不是正在給人家講故事么?其實,他是在哀嘆,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對手,心中萬分悲涼罷了。

人世間類似的哀痛我們常會看到,遠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復(fù)再彈,縱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誰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們的那個人沒了,我們的知心話又該說給誰聽呢?縱使說了,又有誰能懂呢?

雖然莊子和惠子對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兩人在一起時喜歡互相批評和爭辯,但是這相爭卻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莊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發(fā)。即使在論爭,那也爭得是不亦樂乎啊!

站在濠水橋上的惠子和莊子,又開始爭辯了。莊子說: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诱f: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莊子出游從容,看魚兒從容歡快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心有所感,大發(fā)感慨?;葑邮莻€不可知論者,所以,他反問莊子,你又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說,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到此,我們覺得惠子該閉嘴了??赡腔葑舆€是沒服氣,辯論水平是高高的,他繼續(xù)著自己的辯論事業(yè):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魚的快樂,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大家全都不知道了!這是何等的論辯才能啊!叫我們怎么聽怎么覺得象繞口令了。這大約已到了論辯的高峰,可莊子仍能在這高峰上在拔高一籌,他告訴惠子,你先前問我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等等等等,就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魚的快樂了。

這次論爭,莊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沒有惠子的高論,又哪來莊子的妙論啊!難怪張之純在《評注諸子菁華錄》里說:莊子、惠子意見雖不同,然惠子猶是解人也。寥寥數(shù)語,寫出低徊躑躅無限凄涼。

另一次的論爭,更是叫莊子發(fā)了一通關(guān)于生死的妙論。

說來莊子可真是個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勢不雅觀也就罷了,他竟然敲著個盆兒唱了起來。這情景給前來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評他:你跟人家過了這么久,她給你養(yǎng)大了孩子,現(xiàn)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還敲著盆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這通責(zé)備有理有節(jié),卻沒難住莊子,正象明代陳深輯在《諸子品節(jié)》里說的那樣莊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筆,乃知奇文待人而見也。

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恍惚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莊子·至樂》)

在反駁惠子時,莊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筆叫人不得不嘆為觀止。他把生命過程描述成一個從無氣、無形、無生到恍惚有氣、有形、有生的過程。生死存亡本為一體,我們?yōu)槭裁催€要悲哀呢?親愛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處了。又回歸到無氣、無形,無生的狀態(tài)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傷心呢?

人生在世,得對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莊子有此對手,足矣!莊子有此知己,足矣!過惠子墓,莊子睹物思人,為失去對手而慨嘆,而感傷。這無盡的悲涼情其始我輩淺陋之人所能深味?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五

《百家講壇》這個節(jié)目。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啟發(fā)了我們的心靈,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橋梁……

它帶領(lǐng)著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讓我們了解了我國5千年的歷史,了解了古代偉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們歷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們的為人之道、心靈之道、養(yǎng)身之道……

《百家講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師范大學(xué)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論語》、《莊子》心得了。她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論語》、《莊子》,也讓我們從中有所反思、有所收獲,更好地吸收知識,并將知識轉(zhuǎn)變?yōu)槲覀冏约旱哪芰Α?/p>

于丹教授通過《莊子》的現(xiàn)代解讀,以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觀眾,怎樣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得當(dāng)?shù)奶幨缿B(tài)度追求我們的夢想;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時,怎樣坦然面對;在竭力追求的過程中,怎樣協(xié)調(diào)好物質(zhì)和精神的關(guān)系,怎樣處理家庭和事業(yè)的關(guān)系,讓人們明白奮力拼搏為了什么。

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空前激烈,人們的神經(jīng)高度緊張,各行各業(yè)的“白骨精”們以及正在修煉的準“白骨精”們在義無返顧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諸如工作升遷、愛情、親情等方方面面的打擊,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為社會隱患。于丹教授提醒我們:在沉醉于工作時,不要錯過與父母、愛人、孩子共享天倫的機會;在遭遇打擊時,要以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在確定奮斗目標之前,要正確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樣感悟與超越……

在《莊子》心得中,一個牧羊人的比喻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羊已經(jīng)落下了很多。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的一塊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于丹認為,這種人生的坐標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其實人生有生理年齡,有心理年齡,有社會年齡,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讓我們也許在二三十歲,就能夠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處?"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順"呢?所謂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境界了呢?孔子對人生境界的劃分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何在?我們真正能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嗎?

古往今來光陰之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嘆,這種感嘆在《論語》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滄桑?也就是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行依舊枕江流。"也就是倉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愴古往今來川流不息。

這就像的《春江花月夜》所發(fā)出的無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就在這樣一種天地悠悠,江山有情,這樣一種物蓄流轉(zhuǎn)中,每一個人,一個渺小的人,一個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我們有什么樣的人生規(guī)劃呢?很多時候是蒼茫的,有些一旦規(guī)劃了,就會覺得舍棄了許多,會留下很多遺憾。

就在孔子看著流水驚嘆的同時,他又給他自己,給他的學(xué)生,給千年萬代的后人提出了這樣的描述,他說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個粗劣的人生坐標,在這樣一個坐標上會有幾個階段所要做的事情會特別特別強調(diào)出來。今天我們從頭翻閱進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繪的這條人生之道,對我們到底有多大的借鑒價值。

其實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的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樣,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名,每個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種理想,但是一切從社會化進程開始,從一個自然人,轉(zhuǎn)化成有社會規(guī)則制約的人,這就是學(xué)習(xí)的起點。

孔子的"十五治于學(xué)"這可以說他自己的一個起點,也是他給自己學(xué)生的一種要求??鬃幼约航?jīng)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沒有人是生來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過是對古人所有經(jīng)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而且我能夠孜孜以求,一直認真學(xué)習(xí)而已。所以孔夫子說像我這樣的人呢,像我這樣有仁義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這樣好學(xué)習(xí)的人很少見。這就是他十五開始上學(xué)的心情。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六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yīng)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xué)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xué)習(xí)和工作。人生,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yīng)當(dāng)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xué)習(xí)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爸圮囍?,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毕鄬τ谟钪嫒f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xué)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xué)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xiàn)?!边@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chǔ)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xué)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xué)習(xí),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xué),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讀書心得感想50字篇七

莊子,可謂是我國古代的辯證法大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他對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進行了繼承和發(fā)展,是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過,他的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因此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善于用寓言來說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個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非常長篇的東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的觀點,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人生貴賤、榮辱的極端無常性,因為莊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追求名位、富貴等等,而傷害天然的本性。

莊子把事理的無窮性與人類認識的相對性,宇宙的無限性與具體失誤的局限性對照起來分析,顯示出他對于絕對與相對、無限與有限的辯證關(guān)系的理解有著高度的靈活性,這對于人們突破認識上的局限性,從而臨武到天地宇宙的無限廣大性,無疑是很有幫助的。,莊子流暢的文字下,所顯露出的不朽思想,顯然是只得我們從多個角度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這種活靈活現(xiàn)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其中的許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從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到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為我們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會因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呢?可是,許多人因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

從古至今,驕傲永遠都是成功的最大敵人,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只有謙虛謹慎,虛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徑。千萬不可以自滿于現(xiàn)狀。

接下來,他們又開始談?wù)撌挛镩g的虛實關(guān)系,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因為冰雪對于它們來說太虛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談?wù)撎斓兀瑢τ诰芏?,天大也太過于虛妄了。確實如此,舉例來說,比如說教育,在有些時候,這些的虛妄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學(xué)生會說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學(xué)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規(guī)則在內(nèi)的許多規(guī)則了。但是反過頭來,看一看,似乎身邊的許多事情確實都是如此。

下面,他們又討論到關(guān)于事物間的大小關(guān)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來真是滄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卻又顯得渺小。

莊子用我們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體,用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中的觀點,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人生貴賤、榮辱的極端無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筆,告訴我們,做人要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追求名位、富貴等等,而傷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訴我們做人要虛極靜篤,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自滿!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357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