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在人際交往中展現(xiàn)自己的重要途徑之一。寫心得體會時,要注重細(xì)節(jié)的描寫和思考的深度,使文章更具內(nèi)涵和吸引力。下面是一些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或許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考。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一
朔風(fēng)催入峽,慘慘去何之。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滿,古樹野藤垂。
浩蕩荊江遠(yuǎn),凄涼蜀客悲。
遲回問風(fēng)俗,涕泗憫興衰。
故國依然在,遺民豈復(fù)知?
一方稱警蹕,萬乘擁族旗。
遠(yuǎn)略初吞漢,雄心豈在夔。
崎嶇來野廟,憫默愧當(dāng)時。
破甑蒸山麥,長歌唱竹枝。
荊邯真壯士,吳柱本經(jīng)師。
失計雖無及,圖王固已奇。
猶余帝王號,皎皎在門楣。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二
蘇軾,北宋文學(xué)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才卓越、詩才出眾,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蘇軾的古詩作品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和魅力,深受后人喜愛和推崇。通過欣賞和學(xué)習(xí)蘇軾的古詩,我深切體會到了他詩中那種飽含情感和生動形象的表達(dá)方式,對于這些心得體會,我將從五個方面展開敘述。
首先,蘇軾的古詩富有情感。蘇軾的詩常常流露出濃郁的情感,情感與詩意交織在一起,給讀者帶來了豐富的感受。譬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兩句詩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壯麗美景,也引發(fā)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蘇軾的情感真摯且自然,讓人產(chǎn)生共鳴和共鳴。
其次,蘇軾的古詩形象生動。蘇軾善于利用生動的描寫手法,使詩人能夠更好地感受和體驗其中的情景。譬如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描繪了月亮的美麗和絢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樣的描寫使人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詩中的美景,增加了讀者的想象力和體驗感。
第三,蘇軾的古詩言簡意賅。蘇軾的古詩雖然語言簡練,但寥寥數(shù)語卻能道盡深情。譬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边@兩句詩簡明扼要地表達(dá)了大自然的壯觀景象,讓讀者感受到了蘇軾在現(xiàn)場的真實感受。這種簡潔而精準(zhǔn)的表達(dá)方式使得他的詩更加耐人尋味。
第四,蘇軾的古詩多樣化。蘇軾的詩題材多樣,涵蓋了自然、人生、愛情等各個方面。譬如蘇軾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通過閱讀蘇軾的古詩,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壯麗,也能體味到人生的辛酸與樂趣,因此能夠更好地啟發(fā)讀者對生活的思考和領(lǐng)悟。
最后,蘇軾的古詩給我?guī)砹遂`感和啟發(fā)。蘇軾的古詩不僅僅是一種文學(xué)表達(dá),更是一種靈感和啟發(fā)的源泉。通過欣賞和學(xué)習(xí)蘇軾的古詩,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技巧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蘇軾的詩作不僅給我?guī)砹藢徝赖南硎?,也促使我更加熱愛文學(xué)創(chuàng)作,并不斷追求自己的藝術(shù)追求。
總之,蘇軾的古詩以其豐富的情感、生動的形象、簡潔的語言、多樣的題材以及帶來的靈感和啟發(fā),深深吸引著我。通過學(xué)習(xí)蘇軾的古詩,我不僅欣賞到了他的文學(xué)才華,也進一步感受到了文學(xué)的魅力和力量。希望以后能夠通過學(xué)習(xí)更多的文學(xué)作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三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一作:又教)。
譯文。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xiàn)了。
注釋。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很濃厚。
2.瑤臺:華貴的亭臺。
3.幾度:幾次。
4.童:男仆。這兩句說,亭臺上的花影太厚了,幾次叫仆人掃都掃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時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陽收拾走了。
6.教:讓。
7.送將來: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現(xiàn),好像是月亮送來的。將,語氣助詞,用于動詞之后。這兩句說,太陽落了,花影剛剛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隨著月光出現(xiàn)了。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于一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為紅日逐漸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xiàn)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ㄓ氨臼庆o態(tài)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guān)系,著力表現(xiàn)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tài)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dá)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吧犀幣_”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xiàn)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yuǎn),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小人在高位當(dāng)權(quán);“掃不開”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于事;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失,明月東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暫時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況來分析,產(chǎn)生鄙視群小,痛恨官場腐敗的感情也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活的實錄,它比生活本身應(yīng)該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實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難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四
平沙何茫茫,仿佛見石絕。
縱橫滿江上,歲歲沙水嚙。
孔明死已久,誰復(fù)辨行列?
神明非學(xué)到,自古不留訣。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說。
自從漢道衰,蜂起盡奸杰。
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jié)。
驅(qū)民市無煙,戰(zhàn)野江流血。
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
不為久遠(yuǎn)計,草草常無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掃群孽。
崎嶇事節(jié)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遷,歲月去如瞥。
六師紛未整,一旦英氣折。
唯余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五
2、誰家水調(diào)唱歌頭?!鲎宰髌罚骸赌细枳印び钨p》。
3、藍(lán)橋何處覓云英?!鲎宰髌罚骸赌细枳印ぴ⒁狻贰?/p>
4、枝上柳綿吹又少?!鲎宰髌罚骸兜麘倩āご壕啊?。
5、綠槐高柳咽新蟬?!鲎宰髌罚骸度罾蓺w·初夏》。
6、又恐被、秋風(fēng)驚綠?!鲎宰髌罚骸顿R新郎·夏景》。
7、黃雞白酒漁樵社?!鲎宰髌罚骸蛾柫w歌·山秀芙蓉》。
8、卷起楊花似雪花?!鲎宰髌罚骸稖p字木蘭花·立春》。
9、真游洞穴滄波下。——出自作品:《陽羨歌·山秀芙蓉》。
10、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鲎宰髌罚骸抖聪筛琛け∮窆恰?。
11、解佩投簪,求田問舍?!鲎宰髌罚骸蛾柫w歌·山秀芙蓉》。
12、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鲎宰髌罚骸赌钆珛伞ぶ星铩贰?/p>
13、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出自作品:《卜算子·感舊》。
14、春未老,風(fēng)細(xì)柳斜斜?!鲎宰髌罚骸锻稀こ慌_作》。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畫?!鲎宰髌罚骸蛾柫w歌·山秀芙蓉》。
16、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鲎宰髌罚骸赌相l(xiāng)子·送述古》。
17、使君元是此中人?!鲎宰髌罚骸朵较场ぼ洸萜缴^雨新》。
18、苦被多情相折挫。——出自作品:《蝶戀花·雨霰疏疏經(jīng)潑火》。
19、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鲎宰髌罚骸杜R江仙·送王緘》。
20、雪晴江上麥千車?!鲎宰髌罚骸朵较场とf頃風(fēng)濤不記蘇》。
21、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鲎宰髌罚骸逗L摹|風(fēng)裊裊泛崇光》。
2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guān)曲暮云收盡溢清寒。——出自作品:《陽關(guān)曲》。
23、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鲎宰髌罚骸队烙鰳贰づ沓且顾扪嘧訕恰?。
24、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鲎宰髌罚骸朵较场ん陆砺錀椈ā?。
25、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鲎宰髌罚骸兜麘倩āさ麘喧L慵春過半》。
26、東風(fēng)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鲎宰髌罚骸兑粎不āそ衲甏簻\侵年》。
27、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出自作品:《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28、翠袖倚風(fēng)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出自作品:《浣溪沙·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
29、細(xì)腰肢自有入格風(fēng)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出自作品:《洞仙歌·詠柳》。
30、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出自作品:《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31、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鲎宰髌罚骸端徒鹕洁l(xiāng)僧歸蜀開堂》。
32、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鲎宰髌罚骸抖宋绫橛沃T寺得禪字》。
33、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鲎宰髌罚骸抖宋绫橛沃T寺得禪字》。
3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出自作品:《惠崇春江晚景》。
35、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鲎宰髌罚骸段鹘隆ろ曉邳S州》。
36、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鲎宰髌罚骸稘M江紅·江漢西來》。
37、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鲎宰髌罚骸端{(diào)歌頭·安石在東海》。
38、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鲎宰髌罚骸杜R江仙·送錢穆父》。
39、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鲎宰髌罚骸峨絿蛉艘褂螆D》。
40、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鲎宰髌罚骸稖p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41、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出自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2、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鲎宰髌罚骸朵较场ぼ洸萜缴^雨新》。
43、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鲎宰髌罚骸赌钆珛伞ぶ星铩贰?/p>
44、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xì)w客?!鲎宰髌罚骸稘M江紅·江漢西來》。
45、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出自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46、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出自作品:《蝶戀花·密州上元》。
47、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出自作品:《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48、柳庭風(fēng)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出自作品:《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49、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鲎宰髌罚骸独钏加?xùn)畫長江絕島圖》。
50、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鲎宰髌罚骸栋寺暩手荨ぜ膮⒘茸印?。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六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注釋。
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很濃厚。
瑤臺:華貴的亭臺。
幾度:幾次。
童:男仆。這兩句說,亭臺上的花影太厚了,幾次叫仆人掃都掃不掉。
收拾去:指日落時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陽收拾走了。
教:讓。
送將來: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現(xiàn),好像是月亮送來的。將,語氣助詞,用于動詞之后。這兩句說,太陽落了,花影剛剛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隨著月光出現(xiàn)了。
參考譯文。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xiàn)了。
賞析。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于一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為紅日逐漸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xiàn)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ㄓ氨臼庆o態(tài)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guān)系,著力表現(xiàn)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tài)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dá)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吧犀幣_”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xiàn)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yuǎn),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小人在高位當(dāng)權(quán);“掃不開”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于事;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失,明月東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暫時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況來分析,產(chǎn)生鄙視群小,痛恨官場腐敗的感情也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活的實錄,它比生活本身應(yīng)該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實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難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了。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七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
3、《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南鄉(xiāng)子·送述古》。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fēng)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
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5、《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8、《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9、《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fēng)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八
白昔懷清賞,今茲得縱探。
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lán)。
余流細(xì)不數(shù),遠(yuǎn)勢競相參。
入峽初無路,聯(lián)山忽似龕。
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
風(fēng)過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墜崖鳴皋皋,垂蔓綠毶毶。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飛泉飄亂雪,怪石走驚驂。
絕澗知深淺,樵童忽二三。
人煙偶逢郭,沙岸可乘籃。
野戍荒州縣,邦君古子男。
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
聞道黃精草,叢生綠玉參。
盡應(yīng)充食飲,不見有彭聃。
氣候冬猶暖,星河夜半涵。
遺民悲昶衍,舊俗接魚蠶。
版屋漫無瓦,巖居窄似庵。
伐薪常冒險,得米不盈甑。
嘆息生何陋,句勞不自慚。
葉舟輕遠(yuǎn)溯,大浪固常諳。
矍棟空相見,嘔啞莫與談。
蠻荒安可駐,幽遂信難忱。
獨愛孤棲鶴。高超百尺嵐。
橫飛應(yīng)自得,遠(yuǎn)颺似無貪。
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鵪。
塵勞世方病,局束我何堪?
盡解林泉好,多為富貴酣。
試看飛鳥樂,高遁此心甘。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關(guān)于蘇軾的經(jīng)典古詩: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
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睂τ谶@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睆那皟删淇矗L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铣倍指o這幅畫面增添悠遠(yuǎn)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娬{(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xiàn)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dá)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督洗骸贩从沉酥袊姼枧c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思舊懷遠(yuǎn)、歸隱、寫意的詩情。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一
清潁東流(02),愁目斷(03)、孤帆明滅(04)。
宦游處(05),青山白浪(06),萬重千疊(07)。
辜負(fù)當(dāng)年林下意(08),對床夜雨聽蕭瑟(09)。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fā)(10)。
一尊酒,黃河側(cè)。
無限事,從頭說。
相看恍如昨(11),許多年月(12)。
衣上舊痕余苦淚(13),眉間喜氣添黃色(14)。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15)。
【注釋】。
(01)元祐六年(一〇九一),赴潁州(州治今安徽阜陽)軍事知州時作。
(02)“清潁”,“潁”,潁水,淮河支流潁水。潁州濱臨潁水,在其下游。《嘉慶一統(tǒng)志》卷二五《河南府一·潁水》:“陽城縣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p>
(03)“目斷”,元本作“來送”。
(04)“孤帆明滅”,元本作“征鴻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鳥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亂”。
(06)“青山白浪”,盧綸《送元昱尉義興》:“白浪緣江雨,青山繞縣花”。
(07)“萬重千疊”,元本、二妙集、毛本作“萬里千疊”。
(08)“辜”,元本、毛本作“孤”?!耙狻保咀鳌罢Z”,毛本作“憶”。
(09)“對床夜雨”句,傅本注:“子由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子由嘗讀韋蘇州詩,有‘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蘇軾始為鳳翔簽判時,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外,馬上賦詩一首,有‘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之語。“孤負(fù)”二句:追念過去兄弟一起生活——對床而臥,夜聽雨聲的.情景,并嘆息當(dāng)時相約退隱之語未能實現(xiàn)。林下,山林家園之中,指退隱之處。
(10)“添”,元本作“雕”。
(11)“昨”,原缺,據(jù)毛本、朱本、龍本補。傅本作“夢”。華發(fā),花白頭發(fā)。
(12)“衣上淚”,劉希夷《搗衣篇》:“莫言衣上有斑斑,只為思君淚相續(xù)?!?/p>
(13)“添”,元本作“占”?!懊奸g喜氣添黃色”,謂面有喜色?!短接[》卷三百六十四《人事·額》引《相書占?xì)怆s要》曰:“黃氣如帶當(dāng)額橫,卿之相也。有卒喜,皆發(fā)于色,額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黃色最佳?!表n愈《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李二員外》:“城上赤云呈勝氣,每間黃色見歸期?!碧K軾《浣溪沙·彭門送梁左藏》:“唯見眉間一點黃?!贝颂庮A(yù)祝蘇軾、蘇轍兩兄弟不久將在家相聚。
(14)“相看”二句,以前兄弟會面情景仿佛還像是昨天的事,但已過去了許多年月。
(15)“花如雪”,落花紛紛如雪也。
【翻譯】。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二
1、人間有味是清歡。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6、君子不重則不威。
7、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
8、一片西風(fēng)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9、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10、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
13、報國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15、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0、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3、筆所未到氣已吞。
2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5、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1、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3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3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35、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37、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yuǎn)信來。
38、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39、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4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42、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43、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44、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46、至言不繁。
47、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8、天涯何處無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0、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xì)細(xì),秋千院落夜沉沉。
2、《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fēng)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3、《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4、《守歲詩》。
兒童強不食,相守應(yīng)歡嘩。
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5、《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6、《儋耳》。
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fēng)海上來。
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
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
7、《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8、《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9、《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0、《飲》。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1、《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12、《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3、《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
細(xì)捻輕擾,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14、《蝶戀花》。
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黃金,只愛人長久。
學(xué)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
撲蝶西園隨伴走?;浠ㄩ_,漸解相思瘦。
破鏡重圓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
15、《浣溪沙》。
花滿銀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涼州。
順風(fēng)環(huán)佩過秦樓。遠(yuǎn)漢碧云輕漠漠,
今宵人在鵲橋頭。一聲敲徹絳河秋。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四
蘇軾(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三蘇”家族成員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rèn)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F(xiàn)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
1.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宋蘇軾。
2.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宋蘇軾。
3.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宋蘇軾。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
5.筆禿千管,墨磨萬錠——宋蘇軾。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宋蘇軾。
7.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宋蘇軾。
8.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
9.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10.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11.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1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
13.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宋蘇軾。
14.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宋蘇軾。
15.報國之心死而后已——宋蘇軾。
16.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宋蘇軾。
1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
18.至言不繁——宋蘇軾。
19.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宋蘇軾。
20.筆所未到氣已吞——宋蘇軾。
2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
2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宋蘇軾。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宋蘇軾。
24.夕陽無語燕歸愁——宋蘇軾。
2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宋蘇軾。
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蘇軾。
27.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宋蘇軾。
28.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宋蘇軾。
29.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蘇軾。
30.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宋蘇軾。
31.一片西風(fēng)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宋蘇軾。
32.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蘇軾。
3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蘇軾。
34.一片西風(fēng)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宋蘇軾。
35.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宋蘇軾。
37.君子不重則不威——宋蘇軾。
38.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宋蘇軾。
39.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宋蘇軾。
40.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宋蘇軾。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五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這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作于宋熙寧九年,那年中秋,蘇軾在密州任太守,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不禁對月思人。他便乘著酒興,盡抒情懷,寫下了這首名篇。
詞的上闋寫作者對月遐思,以問句開頭,而問的又是明月,蒼天,一下子把人們的思緒引到了浩渺的仙境,如夢如幻,意境深遠(yuǎn)?!安恢焐蠈m闕”幾句跌宕起伏,妙筆生花,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之中的波瀾起伏。當(dāng)時的蘇軾正徘徊與“出世”與“入世”之間,不知所從。“何似在人間”是作者給出的最后的.答案——還是人間的美好更值得去珍惜,去留念。詞的下闋情景交融,抒發(fā)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轉(zhuǎn)朱閣”三句,寫月下之人,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上接“照無眠”,運筆流暢,表面寫對月圓人不“圓”的怨恨,其實蘊含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洌亲髡咦约旱慕獯?,是他經(jīng)歷風(fēng)雨人生之后的領(lǐng)悟——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在這天地之間,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都不是我們所能夠去左右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崇高法則,去努力,去珍惜身邊的美好,積極樂觀的生活。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曠達(dá)的胸懷。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皨染辍笔敲篮玫臉幼?,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碌囊馑迹涔食鲎阅铣x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yuǎn)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dá)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梢哉f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六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xì)w客。對此間、風(fēng)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裉幨浚婵跋?。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譯文。
長江、漢江從西方奔流直下,在黃鶴樓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綠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帶著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這便是錦江的春色。你是在陜州留有愛民美譽的通判,我卻是思鄉(xiāng)未歸的浪子。面對這里的景色怎能沒有感情,我將會殷切的述說。
你千萬不要讀《江表傳》,禰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對鸚鵡洲,葦花依舊蕭瑟。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權(quán)勢人物如曹操與黃祖也都已一閃過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樣潛心作詩,趕追崔顥的名作《黃鶴樓》詩。
賞析。
這一首詞由景及情,思鄉(xiāng)懷古,由豪入曠,超曠中不失賦詩追黃鶴的豪情壯采,不失對于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詞的上片由景引出思?xì)w之情和懷友之思;下片由思鄉(xiāng)轉(zhuǎn)入懷古,直抒胸臆。
開篇由寫景引入。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zhuǎn)、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敖瓭h西來”二句,描繪了江水奔騰的勝景。著名的黃鶴樓在武昌黃鵠山巍然屹立,俯仰浩瀚的大江。長江、漢水滾滾西來,匯合于武漢,那波濤的顏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濃綠。發(fā)端兩句,以高遠(yuǎn)的氣勢,抓住了當(dāng)?shù)刈钣刑厣膭倬皞ビ^,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蒲萄深碧”,重筆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n醅”詩句,形容流經(jīng)黃鶴樓前的長江呈現(xiàn)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猶自帶”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帶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樓》詩“錦江春色來天地”,不著痕跡,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lián)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xì)w”伏脈。這兩句由實景“蒲萄深碧”引出虛景“岷峨雪浪,錦江春色”,拓展了詞境。江河自岷江錦水而來,將黃鶴樓與赤壁磯一線相連,既是友人駐地的勝景,又從四川流來,既引動詞人思?xì)w之情,又觸發(fā)懷友之思。這就為下文感懷作了有力的鋪墊。接下來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寫對方,一句寫自已。朱壽昌在陜西任通守期間留有愛民之美譽,政績突出。《宋史》本傳載朱在閬斷一疑獄,除暴安良,“郡稱為神,蜀人至今傳之”即“南山遺愛守”所指。詞中“南山”當(dāng)是“山南”之誤。以對“劍外”,“山南”字面亦勝于“南山”。而蘇軾蜀人,稱朱壽昌亦以其宦蜀之事,自稱“劍外思?xì)w客”,映帶有情。如今思鄉(xiāng)而歸不得,兩廂對比,既贊美了朱壽昌為人頌揚的政績,又表達(dá)了自己眼前寂寞的處境以及濃郁的思?xì)w情緒。面對此間風(fēng)物,自會觸景興感,無限惆悵?!皩Υ碎g”以下,將君、我歸攏為一,有情就要傾吐、抒發(fā),故由“情”字,導(dǎo)出“說”字,逼出“殷勤說”三字,雙流匯注,水到渠成。
上片“殷勤說”三字帶出整個下片,開始向友人開懷傾訴,慷慨評論?!啊督韨鳌贰倍洌鲎约簩v史的審視和反思。《江表傳》是記述三國時東吳人物事跡的史書,他勸告朱壽昌不要再讀這部書了。以憤激語調(diào)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zhuǎn)向三國人物?!翱裉幨俊彼木?,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于漢室,曾不受折辱,當(dāng)眾嘲罵曹操,曹操不愿承擔(dān)殺人之名,假借劉表屬將黃祖之手將其殺害,葬于武昌長江段的鸚鵡洲。詞人用感觸頗深的三國人物――禰衡的事跡引以為戒,接著筆鋒一轉(zhuǎn),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如今賢士不在,只能空對那武昌長江段的鸚鵡洲,葦花蕭瑟,一片凋零凄涼。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以致招來禍災(zāi)。蘇軾站在更高的視角審視歷史,“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爭底事”,即爭何事,意即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以致招來禍災(zāi)。稱霸一時的風(fēng)云人物,如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之流,最終也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眼煙云。此句流露出蘇軾豁達(dá)、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這話是有弦外之音的,矛頭隱隱指向?qū)λ_陷的李定之流。蘇軾此時看來,禰衡的孤傲、曹操的專橫、黃祖的魯莽,都顯得非常可笑。言語間,反映出蘇軾超越歷史,擺脫現(xiàn)實限制的觀念。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zhuǎn)出正意。詞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像李白一樣潛心作詩,趕追崔顥的名作《黃鶴樓》。這既是對友人的勸勉,愿他能夠置身于政治漩渦之外,寄意于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yè),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也體現(xiàn)了蘇軾居黃州期間的心愿,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fēng)格和嚴(yán)密的章法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一。一則,它即景懷古,借當(dāng)?shù)氐臍v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nèi)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于事,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含感情,有一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間激蕩著。即景抒懷,指點江山,論古說今,涉及五個歷史人物,坦露了對朋友的坦蕩胸懷,將寫景、懷古、抒情結(jié)合,不粘不滯,思想深沉,筆力橫放,雖為酬答之作,卻也體現(xiàn)了東坡詞豪放的風(fēng)格。
二、滿江紅?懷子由作。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fù)當(dāng)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生華發(fā)。
一尊酒,黃河側(cè)。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占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譯文。
清澈的潁水向東流去,望著江面行船遠(yuǎn)去,船帆若隱若現(xiàn),心中愁苦。為官四處奔走,走過千山萬水,經(jīng)歷**險惡。我辜負(fù)了當(dāng)年與你對床夜語,早退隱居的約定。這一生聚少離多,白發(fā)徒生。
在黃河畔飲酒,想起往日情由,無限感慨。雖然分離多年,舊事卻恍如昨日般清晰。經(jīng)歷了多年磨難心酸,終于快有歸去的喜信了。到那時,和你在這殘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賞析。
詞的上片即景抒情,抒發(fā)了對兄弟之間長期不得相見的深深感慨和對弟弟的深切懷念,下片追憶從前,希望能有機會到京城與弟弟見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會汴京的歡悅情景。
第一句就說“清潁東流”,很符合他這種“、喜臨水”的愛好。當(dāng)時京師與潁州之間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蘇轍在京師任職,如果來潁州,無疑也將是泛潁水,所以說“愁目斷,孤帆明滅”?!肮路鳒纭睒O見盼望之切。由盼望兄弟遠(yuǎn)來相聚,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宦游無根,相隔千山萬水,寫得非常平實。
“孤負(fù)當(dāng)年林下語,對床夜雨聽蕭瑟?!碧K軾與蘇轍從小一同讀書,形影不離。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韋應(yīng)物的“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詩句,相約以后早退,共享閑居之樂。蘇軾任鳳翔幕府時,臨別贈蘇轍詩曰:“夜雨何時聽蕭瑟。這兩句充滿了對官場的厭倦和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意境清幽而浪漫,從中可見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高情雅致。另外,這兩句是一貫而下的,“孤負(fù)”二字一直貫到底,也照顧了上文。正因為自己宦游天涯,相隔著萬重千疊的白水青山,望斷孤帆明滅也終于不能相見,才辜負(fù)了當(dāng)年林下歸隱之約,不能對床同眠,共聽蕭瑟夜雨。所以上片結(jié)尾便歸結(jié)為聚少離多之恨,由長恨而不覺滿頭白發(fā)了。
這一首詞上片正面寫系念之情,沒有具體的細(xì)節(jié)描寫,全是寫實。而下片的“尊酒”晤談,把臂“相看”,以至同“覓殘春”,則全由具體細(xì)節(jié)編織而成,卻又全是寫的夢境。一半抒情,一半寫實,抒情全是實情,寫實卻是夢境,構(gòu)成了這一首詞的特別章法。古典詩詞中寫夢境的名篇很多,但大都有入夢出夢的描寫,交代得很清楚,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甚至標(biāo)題中都標(biāo)明是夢。但這一首詞寫夢境,卻始終未加點破。換頭以后,突兀而來,仿佛蘇轍真的來到了黃河之側(cè),懷酒清話,無限纏綿。表面上看起來不知所云,但往細(xì)處看,原來這是在寫夢。
夢中兄弟相見,共飲于黃河之側(cè),暢談往事,互看容顏,大有杜甫《羌村三首》“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之意。但杜甫是把實境寫得如夢,而東坡這里,卻是把夢寫得如同實境?!耙律稀眱删?,上句是未見時相思之深,下句是寫既見時衷心之喜?!疤睃S色”出于《玉管照神書》,這是一部談命相術(shù)數(shù)的書,而蘇軾晚年多讀道書,詩詞中也往往摻雜道家辭語,這里的“眉間喜氣”云云即為一例。這兩句一寫衣上,一寫眉間,充分寫出了親人相見之喜。而衣上的“舊痕”正反襯出眉間“喜氣”之重,是寫得濃墨重彩,非常感動人的。
這一首詞的下片寫夢境,入夢時既未說破,到結(jié)尾也不寫出夢,更不點明。只由夢中相見的喜氣重重而回顧上片的辜負(fù)林下,“便”字輕輕一逗,用得很好。正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辜負(fù)了當(dāng)年的林下之約,現(xiàn)在居然在不自覺其為夢的夢境中相見了,當(dāng)然要領(lǐng)略林下之約的情趣。于是便相攜游賞,在故園的池臺之上尋覓尚可追蹤的“殘春”。“春”而曰“殘”,也很切合東坡暮年的心境?!氨恪?,還有即便之意,在一氣重更之中仍透露出一絲凄涼的況味。池上的殘春已近尾聲,片片飛花如雪,即便相見相攜相賞,也終究是相顧兩衰翁了,詞境頗為蕭瑟。不過,“花如雪”到底是很美的,無多的晚境更值得珍重,蕭瑟而并不衰颯。
這一首詞感情真摯動人,詞人以兄弟的情誼為主線來寫景抒懷,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夾雜著對官場的厭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當(dāng)時作者復(fù)雜心情的真實寫照。
三、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yīng)歸去耽泉石??之悤r、懷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yīng)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
譯文。
誰說老天爺無情,老天爺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暖,因為什么,早晨還飄著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機會,一定會青云直上。我則應(yīng)當(dāng)告老還鄉(xiāng)。恐怕隔一段時間,再想舉杯共飲時,但遠(yuǎn)隔云山,再也無緣相會了。
這種復(fù)雜的世事,都很難斷定怎樣發(fā)展,誰能知道你我今后是怎么樣呢?即使我們今后會有舉杯共飲致使,即使兩方都還健在,但恐怕我們到那時都已白發(fā)蒼蒼了!我們?yōu)槭裁匆胚^這一醉方休的良機呢?這樣的摯友歡飲,實在太難尋求了。我們用不著向傾心愛慕的友人傾訴離別之苦,話未出口,雙眼已滿含淚水,睫毛上掛上了滴滴淚珠。你要來信,我要回音,魚書往還,友情永存。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目交代了寫作緣由。詞作直抒惜別之情,委婉深摯,親切感人。
詞一開始,便寫友情難舍之意:“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边@是借“天氣”寫“人情”。說天也懂得多情留客,那么,人意豈不比天意更切?不言已,而言天,這是借景抒情的曲致,深婉而又自然之筆。為了說明天的”多情留客“之意,接著又一反問:”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是呀,正月里來是新春,正月中旬,春訊已報,為什么不早不晚,就在文安國決定還朝的時候,天一亮就飄起雪來了呢?這不分明是天也很多情地勸客莫歸嗎?話不在多,而在情衷;語不在華,而在恰切。只此兩句,便借節(jié)侯異象申足了留客之意。
但客人畢竟要如期還朝的,所以下面便轉(zhuǎn)入對友人的衷心祝愿和抒發(fā)自己此刻的情懷:“君遇時來纖組授,我應(yīng)老去尋泉石。”上句是實意真清而帶對時政的隱諷,下句是純粹的牢騷。不說做宮而說腰系綬帶(官員系玉的絲帶),這就把抽象的祝愿具體形象化了。但說“紆組綬”得等到“遇時來”(政治昌明)方可,這就含有對時政的譏諷了。至于說自己要歸休泉石,去過隱居生活,這牢騷就更深了。詞人曾以“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自許(《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這絕非說大話,而是道其真智,言其實情。但現(xiàn)實卻硬逼著他走,“??????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行香子?靜夜無塵》)的道路。這是因現(xiàn)實所逼,在這送別友人之際,詞人便一吐其苦,而發(fā)出“我應(yīng)歸去尋泉石”的牢騷。這里應(yīng)注意一個“應(yīng)”字,“應(yīng)”是忖度之詞,是坎坷中無可奈何之想,意思是除非現(xiàn)實逼我無路可走,我還是輕易不肯走這條“不食人間煙火”的消極道路的。雖然詞人畢竟是熱愛人民,熱愛生活,但復(fù)雜的現(xiàn)實又很難說不逼他走這條歸隱之路,所以接下去說:“恐異時杯酒復(fù)相思,云山隔?!边@里應(yīng)注意一個“恐”字,恐怕如何,即不愿如何,此字道出了“云山隔”非其本愿。因而可以說,上闋是以送客敘友倩為主,但也有借送客而述懷的成分,而述懷中雖有“尋泉石”、“云山隔”等想歸隱的字句,但尋繹詞旨,這些都是送別中的一些激憤之詞,牢騷之語。這是詞人那種高尚人格、進取精神與現(xiàn)實相矛盾的反映,是詞人“奮厲有當(dāng)世志”(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而又不得實現(xiàn)的變態(tài)反映。
詞雖分上下兩闋,但上下闕之間確實意脈貫通、語氣相連的。因而下闋一開頭邊說“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yīng)白?!薄案∈朗拢汶y必”六字寫出了“咄咄怪事出”、“人問底事無”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真理難尋、直士難作、壯志難伸而又不甘茍且從流的痛苦和牢騷;而后六個字,又寫出了時光易逝、時不我待的痛切之苦,同時,它又巧妙的把話題歸回到送客勸酒的正題上來?!昂无o更一醉,此歡難覓”這里是說,老朋友,我們還是舉大杯痛飲吧!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味道,大有寧做酒中仙,不為名利客的感慨。
為了讓友人多飲幾杯,故不做悲酸語,而寫曠達(dá)情:“不用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碑?dāng)勸別人不比痛苦之時,也正是自己心中酸楚之時,因此,詞人雖寫的是曠達(dá)之語,但實際上表現(xiàn)的卻是相別時共有的痛苦難舍之情?!暗残卵鄥s來時,音書絕。”詞人非正面說,而是以反話出之,這就更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對友誼的珍惜、主動、迫切感。同時,按密州的“節(jié)候”說,屬于農(nóng)諺中“七九河開,八九燕來”的區(qū)域。按正常年份,正月十三,尚屬“數(shù)六九”之末,但十天之后,便屬“新燕”飛來的“八九”,詩人不說“你到京就馬上來信”,而以“新燕”云云,這就把抽象的思想變成了有時空感、形象感、有韻味的藝術(shù)語言,很是新美。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七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蘇軾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蘇軾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蘇軾)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蘇軾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蘇軾一起游樂的人,于是(蘇軾)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蘇軾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蘇軾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蘇軾,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zhàn)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xiàn)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dāng)年的周瑜春風(fēng)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fā)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蘇軾今日神游當(dāng)年的戰(zhàn)地,可笑蘇軾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fā)。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四、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五、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一作:濃妝淡抹)。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六、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蘇軾出獵的盛情厚意,蘇軾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蘇軾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蘇軾)呢?蘇軾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八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
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翻譯: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zhàn)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xiàn)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dāng)年的周瑜春風(fēng)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fā)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游當(dāng)年的戰(zhàn)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fā)。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四、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翻譯: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五、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翻譯: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一作翻譯:濃妝淡抹)。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九
1、易以理服,難以力勝。
2、目有昧剛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4、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
5、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
6、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7、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8、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養(yǎng)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10、有意而言,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臨大事而不亂。
12、辭至于能達(dá),則文不可勝用矣。
13、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14、水到渠成,不須預(yù)慮。
15、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17、合則留,不合則去。
18、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于疑似。
19、窮不忘道,老而能學(xué)。
20、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21、呼之則來,揮之則散。
22、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23、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24、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dǎo)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
25、舉大體而不論小事,務(wù)實效而不為虛名。
26、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27、心欲言而口不逮。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0、事不素講,難以應(yīng)猝。
31、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
32、弄風(fēng)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33、能前知其當(dāng)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
34、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35、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36、博現(xiàn)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37、改過不吝,從善如流。
38、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zé)實。
39、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40、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41、其擇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42、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43、豐兇相濟,農(nóng)末皆利。
44、名重則于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46、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47、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nóng),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4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9、龍卷魚蝦并雨落,人隨雞犬上墻眠。
50、速則濟,緩則不及,此圣賢所以貴機會也。
51、臨戰(zhàn)而思生,則戰(zhàn)必不力。
52、達(dá)人自達(dá)酒何功?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
53、服人以誠不以言。
5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55、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56、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57、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58、以邁往之氣,行正大之言。
59、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60、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61、論必作,作必成。
6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3、忍小忿而就大謀。
64、臨利害之際而不失故常。
6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6、與君暫別不須嗟,俯仰歸來鬢未華。
67、谷太賤則傷農(nóng),太貴是傷末。
6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6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70、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7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72、志雖大而才不副。
73、圣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74、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7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76、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77、成事在理不在勢。
78、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79、細(xì)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8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8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82、智出天下,而聽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83、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8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85、情發(fā)于中,言無所擇。
8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87、立法貴嚴(yán)而責(zé)人貴寬。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42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