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隱藏在瑣碎事物背后的規(guī)律和原理。高效的團隊合作可以創(chuàng)造出卓越的成果。從這些總結范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寫作技巧和套路,有助于我們提升寫作水平。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一
“家鄉(xiāng)來”,這個詞在我們每一個自人的心目中,是非常熟悉的。每當我們提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都會自豪的贊揚起來。
我的家鄉(xiāng)是在興平,那里風景優(yōu)美,四季可愛。在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許多景物:菜園、果園。每當我回到家鄉(xiāng)時,我第一時間都會跑到果園里,高高興興地玩起來。你們一定想知道,我的家鄉(xiāng)長什么樣子呢?”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當春天的到來,果園里都是一片生機的樣子:小鳥快樂的在果樹唱歌;小草小花都在興奮的搖著頭;溪水里的的小魚兒在自由自在地游著;果園都長出枝條。
每當夏天的到來,人們都會在果園里乘涼,調皮可愛的小孩子在果園里奔跑、玩耍,玩累了,可以摘在自己家的園子的東西吃。
每當秋天的到來,人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紅彤彤的蘋果像個小女孩的臉紅了起來;桃子都穿著粉紅衣服,人們個個都在果園里忙得不亦樂乎,摘的摘,捧的捧,搬的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又忙有開心。
到了冬天的時候,小朋友們會玩打雪仗、堆雪人。雖然果園沒有花和果,但這里仍然有歡樂聲。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想來看看吧。我歡迎你們的到來!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二
春天是萬物復蘇,花繁葉茂的季節(jié)。
小草偷偷的從地下探出頭來,扭扭脖子,版伸伸胳膊,權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小草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個睡醒來的,于是它左顧右盼了一番,最后得意洋洋地說:“我起得最早,我是最勤快的小草?!?/p>
這話被不遠處的桃花聽到了,于是桃花不滿的說:“我起得比你早,你沒看到我枝頭已經開滿了粉紅的花朵嗎?”
緊接著,柳樹也說話了,甩著扎著嫩綠色蝴蝶結的長長的辮子不緊不慢地說:“大家不要再爭誰先誰后了,春天里因為有了大家,春天的景色多迷人?。 ?/p>
春雨姑娘唱著美妙的歌兒,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小草在春雨姑娘的滋潤下更綠了,桃花在春雨姑娘的撫摸下開的更加艷麗了,柳枝在春雨姑娘的梳理下長得越來越長,各種各樣的野花開滿了山坡,田野,給綠色的春天增添了五彩繽紛的色彩,引來了成群結對勤勞的小蜜蜂,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在花叢中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
我愛春天的美麗,更愛春天的生機勃勃。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三
城市的馬路很繁華,可我更喜歡空氣清新的家鄉(xiāng)小路;家鄉(xiāng)的小路沒有城里的馬路平,但我跟喜歡別有風趣的用鵝卵石鋪成的梅花小道。
盡是泥土的'鄉(xiāng)間小路,像條狹長的帶子從這座村莊通到那座村莊;它在一個村莊隱沒,隨后又冒出來,向不可知的地方奔去。小路經過的地方,兩旁都有田野守護。田野無邊無際,遼闊遙遠的地帶渾然一片,甚至那天地相接的地方,也是田野。
落葉飄下來,給小路增添了一件衣服風一吹,落葉就旋轉著飛揚起來又均勻地鋪散下去。
大雪隨著寒冬來了,小路仿佛是銀子鑄成的,那么亮,那么有光輝。雪似柳絮,像鵝毛,紛紛飄落在小路上,小路像條白玉絲帶,使人舍不得從上邊踏過去。
美麗的小路,蜿蜒在幾十個村莊面前,像是和睦的象征。
這梅花小徑,可通往竹林,可走向田野,也可路過果園。
夏天,小路很愛洗澡。秋天,小路添了件衣服。冬天,小路穿上了棉襖。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閱讀教學中學過的觀察和寫作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畫一幅或選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一寫秋天圖畫的內容。愿意展示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2.在習作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秋天的特點,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評教學目標】。
靳老師說,這個教學目標是從我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教學的單元整體設計框架》中轉引過來的,目的是為了比較準確地設計教學目標。
自從新課改開始以后,一些版本小學語文教材是按“主題(專題)單元”來編寫的,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主題單元”教材應該圍繞單元主題做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全面發(fā)揮教材的最大優(yōu)勢。這種教材的習作教學單元整體設計要從單元整體出發(fā),把課文作為習作例文,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作者是怎樣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生活的,是怎樣用書面語言表情達意的,也就是學習作者觀察和寫作的方法。在習作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寫自己的作文,培養(yǎng)寫作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從這個單元四篇課文要學習的觀察和寫作方法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
課本的“語文園地三·習作”這樣說:
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先跟同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寫你自己選的或畫的畫。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寫好后讀給同桌聽,根據他的意見認真改一改。再把習作和圖畫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
這個習作要求告訴我們這樣一些意思:1.要選一幅或者畫一幅秋天的畫,先跟同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寫你自己選的或畫的畫。2.寫好以后要交流和修改。
我那兩條目標就是從課文里得來的,就是從這個習作要求得來的。不過,“閱讀教學中學過的觀察和寫作方法”究竟是什么不明確,不符合目標表述要明確的要求,應該加以修改。認真思考以后,我改為這樣三條:
1.學習運用課文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展開想象,說一說自己畫的或選的秋天圖畫的內容,再寫下來。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
2.愿意展示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3.繼續(xù)學習評價同學的習作。
這里的目標3是我根據靳老師的教學難點寫進去的。原來的目標2是單元目標在習作教學的體現,已經含在其他幾條之中了,就不寫了。
這次習作的兩個課時都要用這三條目標為導向,其中目標1是第一課時指導習作的重點,目標2是第二課時評改習作的重點,兩節(jié)課都要用目標3導教、導學。
課前準備:畫自己看到的秋天,或找一幅展示秋景的圖片。
教學重點:運用閱讀教學中學過的觀察和寫作方法完成文章的創(chuàng)作。
【評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會評價別人的作品。
【評教學難點】。
三年級只是開始學習評價別人的習作,還達不到“會評……作品”。是不是改為“繼續(xù)學習評價同學的習作”?我想,既然已經確定為教學難點,就應該進入教學目標。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五
風景是人們觀看和玩耍的好地方。但在我看來,風景不是高大的阿里山,不是浩瀚雄偉的長江黃河,不是雄偉的宮殿,不是金光閃閃的皇家園林。我認為最美麗的風景應該是每個人每天都看到的母親的微笑。
每當我遇到事情沮喪的時候,媽媽總是出現在我面前,微笑著對我說:歡歡,你遇到事情總是這樣。你必須學會堅強。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勇敢面對,實事求是一定會成功。這一刻,母親的微笑給了我面對失敗的無限力量。
當我一次又一次成功時,媽媽會笑著對我說:你不能驕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會自信的點頭,表示以后會更加努力。
雖然我媽媽不是名人,但她教會了我很多。從懵懂的孩子到懂事的孩子,媽媽的笑是最好的風景。
媽媽平凡可親的笑容,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六
在這個世界上,有無盡的風景,高聳的山脈和流動的水.但是今天我發(fā)現了另一個風景。
早上,當你背著書包來到學校時,你經過一個又一個教室,他們都在讀課文。聽到這里,我覺得很舒服。今天早上的閱讀聲音是如此愉快,閱讀是如此整潔。書的聲音在校園里蕩漾。教學樓旁邊,樹上的小鳥站在手指上唱歌。教學樓里,每節(jié)課都在讀甜甜的課文,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晨跑的時候,學校里放著音樂,每節(jié)課馬上排好隊,一節(jié)課接著一節(jié)課下去。跑步是那么的灑脫,有說有跑,充滿了童年的快樂。回到教室,已經滿頭大汗。這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有一次,學校操場上有一張餐巾紙,一直放在地上。沒人撿。人們越過他的頭頂,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即使他們做了,他們也不理他。直到有人注意到這張紙,他才彎下腰,伸手撿起來,放進褲兜里。他一彎腰,就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撿起了那張紙。這是一個美麗的靈魂。這種精神使校園更加美麗燦爛。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彎,但是伸手檢查一下垃圾。那只是一種品德,是很高尚的品德。這是最美的風景之一。
在這個校園里,還有另外一種風景。這種景觀使校園更加輝煌和美麗。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七
三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寫作的門檻,掌握的詞匯不多,認識的事物不豐富,見識也少,普遍存在怕寫作文,怕作文寫不好,作文無處下手等問題。因此,必須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突破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想方設法指導好初學作文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研究作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樹立作文的信心。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的能力。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還必須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可以帶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生活;積極引導學生去認識、探索、思考與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物,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引導學生注意不同的觀察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同樣的事物,由于觀察點和時間、天氣的不同,觀察者的心情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一樣。好像觀察我們學校校園內的花園,在晨霧里,朝陽下,烈日中,風雨中,夕陽下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景象。如果觀察點站在校門口看,我們描繪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邊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觀察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觀察質量。
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與書交朋友,讓學生學會自己閱讀。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及時把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好詞佳句摘抄到采集本上,為順利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三、學會仿寫。兒童有一個天性就是模仿。小學階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讓學生去寫,又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寫作技能。無論寫什么都要求能夠表達準確、清楚。所以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因此,可指導學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將范文的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開頭、結尾及過渡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寫作中。例如:《翠鳥》這篇課文中的第一段,作者對翠鳥的外型(顏色非常鮮艷)進行形象、具體的描述。我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外型特點。最后讓學生寫一篇《我喜愛的一種小動物》。這樣聯系實際,讓同學們寫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學生寫起來就能得心應手了。通過模仿練習,學生不但掌握了觀察事物的方法,而且學會了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八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觀察不精細,思維有初步的條理性,但形象思維能力比邏輯思維能力強,認識了兩千二百個常用字,積累了一些詞匯,但口頭語言比書面詞匯多,會造句;能看圖寫幾句話,能連貫地說幾句話。,然而能把自己看到、想到、聽到、體驗到的內容用一句話,一段話表達,是作文基本功訓練鐵的起步,句子是表情達意的基本單位,作文教學中句子教學的啟蒙工作做得扎實,以后的語言訓練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段”可以說是文章的`縮影,作文教學中,段落寫作的啟蒙工作做得細致,學生寫起文章來也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我主要采用將實物引進課堂,創(chuàng)設情景的辦法進行作文教學,把事物展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教師能有所憑借地引導學生認識事物,訓練語言,便于兒童討論。結果觀察不細致,可以引導他們細致地觀察;認識雜亂,可以誘導他們有條理地正確認識;詞不達意,可以引導他們正確遣詞造句,讓兒童真正學會把事物用語言表達出來。
例如,三年級教材中有一個要求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或蔬菜的作文,小朋友所好不同,那息樣來指導員這類作文呢?我是以一種水果為例,具體教給學生息樣有順序地觀察事物,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種事物的方法。下面將我實際教學過程記錄如下:
師:(把蘋果放在講桌上),講桌上放著一個什么?請小朋友用一句話完整地說一說。
生:講桌上面放著一個蘋果。
師:蘋果的外表叫什么?什么顏色?這個蘋果的開頭怎樣?
生:蘋果的外表是果皮,果皮是淺綠色的,這個蘋果圓溜溜的。
師:(拿出一個粉紅色的蘋果),仔細看看,這兩個蘋果有什么不同?
生:這個蘋果皮是粉紅色的,形狀是橢圓形的。
師:對,蘋果的顏色形狀不止一種,誰來說說你見到過的蘋果還有些什么顏色?什么形狀?
生:我還見到過淺黃色的蘋果,有些蘋果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
生:我還見到過紅色中帶綠的,深紅色的蘋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這兩個蘋果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想吃。
生: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品嘗這兩個蘋果是什么味道。
師:(將這兩個蘋果用刀削掉皮),削了皮以后,我們看到的叫什么?是什么顏色?
生:削了皮以后,看到的叫蘋果肉,是淺黃色的。
師:(將果肉削成片,分給小朋友吃),誰來說說你品嘗到的蘋果是味道?
生:甜中有酸,脆生生的。
生:甜甜的,粉嘟嘟的。
師:你們還吃過別的什么味道的蘋果嗎?
生:甜津津的。
生:酸溜溜的。
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誰來說說吃蘋果有哪些好處?
……。
就這樣,生動有趣的一節(jié)作文課結束了。學生學會了怎樣有順序地仔細觀察事物,怎樣用語言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用同樣的方法,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蔬菜、水果,并有順序地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寫下來,這樣作文又避免了“道玉制板”、“千篇一律”的缺點。
小學三年級是分化階段,作文教學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教師應尋求一個作文教學的新體系,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九
春季來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處處都是光彩奪目,景色迷人呢!你知道我喜愛什么花嗎?讓我告訴你吧!我喜愛欣然怒放的桃花。
粉嫩的桃花像是被春季染過似的,粉的如霞。桃花有多姿多彩的姿勢,讓我來告訴你幾個吧!有的桃花還是花骨朵兒,仿佛害羞的小姑娘,不敢出來見人似的;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我覺得他想立刻就開發(fā)。有的桃花全都展開了像高雅的少女呢!還露出了像蝸牛角的花芯。
我又想到了像仙女散花的“桃花雨”?!疤一ㄓ辍笔墙涍^下雨、起風,使花瓣落下來才形成的?!疤一ㄓ辍敝械幕ò晗褚恢徽隰骠嫫鹞璧暮?/p>
一陣微風吹來,我仿佛就像一位桃花仙子一樣躺在一片花瓣上。一只蝴蝶飛過來告訴我清晨采花粉的快樂。小蜜蜂也被桃花的香氣吸引過來,告訴我昨天吃蜜的香甜。
我又忽然回想起來,我不是桃花仙子,我是在觀賞桃花呢!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
身穿印著“陽光少年”四個字的白色t恤衫,頭戴橘黃色帽子,腰胯一個小腰包,肩背一個不大不小的旅行包,就這樣,我從火車上走了下來,踏上了桂林這片惹多少人激情向往的土地。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現在,我就要親眼目睹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了。
今天是到達桂林的第一天。在火車上度過了一天一夜的時光,可把我給憋壞了,下車聞到了新鮮清爽的空氣,大大的吸上一口,可真舒服呀!
出了火車站,我們就被當地的一名導游姐姐接走了。坐在大巴上,這位姐姐向我們介紹今天要去的景點。我們一會兒要去的地方叫做“王城·獨秀峰”。這里最早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守謙的住所,明朝過后,到了清朝,這里就成為了王爺、王妃們的住所了。聽說,這里還是古時候考狀元的地方呢。如今,這里已經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集自然山水、歷史文化、高等學府為一體的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所在地。
走進王城·獨秀峰的大門,就有一種王者的氣質撲面而來。走進展廳,導游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位歷史上有名的王爺。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古時候考狀元的地方。而且現在這里面真設了一個考場,現場考狀元,兩分鐘的答題時間,考對了就是狀元。后來,考上的狀元竟然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
參觀完前面后,我們又來到了后院。后院有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這就是獨秀峰。獨秀峰的后面是月牙湖。
兩個小時的時間過后,我們就離開了被譽為“南方小故宮”的王城·獨秀峰。
中午吃完飯后,我們就來到了古東瀑布。這個瀑布的奇妙之在就是可以爬。爬著上瀑布,可以和水來個親密的接觸,這對我們來說具有多么大的誘惑力。不用說,我們個個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穿戴好攀爬的一切裝備后,我們就出發(fā)了?!安粷M十四歲的兒童不能爬第一級瀑布?!边@一道禁令將我拒止到了第一級瀑布的大門之外,我只能眼饞的看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在第一級瀑布上攀爬。我急忙一路小跑走到第二級瀑布上開始攀爬起來。
這一爬可真是手腳并用了。手緊緊的抓住鐵鏈,腳踏在光滑的石板上,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移。就這樣,稍不留神腳下就會一滑,就會來一個踉蹌。手腳并用的爬了沒有一小段我就感覺到累了。爬!向上爬!一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
這次爬瀑布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深深的體會到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的含義。你爬了一級瀑布可能不會覺得累,但當你爬了幾級時,就會覺得很累了。這時候,你就有放棄的念頭了。每當這時,我就在心里給自己加油鼓勁:加油!堅持就是勝利!當爬到最后一級瀑布時,我爬到一半就沒勁了,手死死的抓住鐵鏈,停在了那里。這時候,我聽見已經爬上去的人給我的加油鼓勁聲:“加油!馬上就上來了。加油!堅持!”于是,我一鼓作氣,爬上了最后的這一段瀑布。
來桂林的第一天真是收獲多多,快樂多多!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一
1.篇幅爭取要寫滿,多寫一點是一點:一般來說,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字。如果要求是::字左右,那就頂多寫到::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議考生,爭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給的卷面寫滿到:%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字,那么試卷給的卷面多是::字左右,那么,你爭取寫到::字,留下最后一兩行。老師一看你寫得那么多,肯定覺得你的作文相對熟練,作文打分就趨高不趨低。
2.設計懸念,吸引讀者: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靜,偌大的房間里,只能聽得見我微弱的呼吸聲。護士只有到吃藥:打針的時候才會進來,而且很少和我說話。我已經習慣了,我不會有太多的報怨,因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視著窗外,告訴自己要坦然面對死亡。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二
寫看圖作文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合理的想象是看圖作文成功的關鍵。課外作業(yè)練習有一組圖畫(四幅圖),用夸張的手法畫出同學們“救火”的經過。其實這是一場誤會,滾滾濃煙是老爺爺吸煙吐出來的煙。通過第四幅圖老爺爺頭被淋水站起來大喊大叫手里還捧著煙管使真相大白。開始同學們看不懂圖畫意思,通過啟發(fā)引導,同學們領悟其意之后,覺得有趣,哈哈大笑起來,興趣盎然地做起作文來。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三
在習作指導方面,本話題可以抓住校園中最有特色的景物進行描繪,要注意:
1.抓住特點,細致描寫。不同的景物總有不同的特點,要抓住它獨有的特色寫,從大小、形狀、色彩,甚至動態(tài)、靜態(tài)等幾個方面,逐一地細致描寫。對眼前的景物要細致看。不但看外觀,還要看內部,不但看表面,還要看深處,經過多方面的觀察了解,才能抓住特征,然后再動筆進行描述、展現它的全貌,使人讀后如臨其境,引人人勝。2.描述景物,層次分明。寫景有序,可以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我們在寫特點校園里的景物的時候,首先按一定的順序對景物進行觀察,遠看到了什么,近看到了什么,高處看到了什么,低處又看到了什么,按照觀察順序寫作,才能給人以清晰的“圖像”。3.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扒榫敖蝗凇笔菍懢拔恼鲁S玫姆椒āR虼?,我們在寫作時,要把自己對景物的愛傾注在字里行間,用積極的思想去感染讀者,/,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二、在習作評價方面。四年級小學生作文,作文應該使其從評價中或看到希望,或聽到鼓勵,或充滿自信。蘇格拉底主張,“教育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使師生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師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弊魑脑u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種發(fā)展性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習作情境(教學、生活)的充分體驗,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以達到學生在認識和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目標。教學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關注師生的自我評價,而不是他人評價。我們實踐新課程標準,應該改革作文評價的理念和方式,實施全員評價,全程評價,多維評價,多向評價,多層評價,發(fā)展評價,開放評價,從而做到以評價促開竅,以評價導開竅,人人皆開竅,次次能開竅。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四
我先舉幾個例子。唐代文學家韓愈,他身世孤苦,三歲死了父親,從小過著流離困頓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學習。他七歲開始讀書,每日能誦記數千百言,十三歲就已能寫很好的文章。唐代詩人白居易,他“苦學力文”,“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他每日堅持,不怕勞苦,甚至出現“口舌成瘡,手肘成胝”的情況。唐代詩人劉禹易,他年紀很小,頭發(fā)束成兩個角的時候,就讀了《詩經》和《尚書》。后來閱讀的范圍越來越廣,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韻》中說:“九流宗指歸,百氏旁捃摭?!本帕靼偈希淳帕靼偌?,指各種學術流派的大量書籍。這兩句的意思說,他研讀各種流派的旨意,廣泛地采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時候,“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輒以水沃面。”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他自幼好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家中無書可讀,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書還把它抄下來,背下來。又如明代文學家宋濂,他六歲開始讀書,每天記誦兩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向有書人家求借。借到書就日夜抄錄,就是大冷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得僵硬,他還是堅持抄寫不懈。因為按時還書,有信用,藏書人都愿意借書給他。他就用這個方法,才有機會遍覽群書。古代文學家青少年時勤苦學習的故事是很多的,說也說不完。
文學家能寫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青少年時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愈多愈廣,就愈有助于寫作能力地提高。多閱讀,可以開闊眼界,廣大知識面;多閱讀,也可以使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選詞煉句和不同的表達方法。因此,漢代的大作家楊雄就說:“能讀千賦則善賦?!笔钦f讀了很多名家寫的賦,自己也就善于寫賦了。唐代大詩人杜甫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讀了很多很多書,寫起文章來,文思就會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說:“書癡者文必工”,意思說,沉迷閱讀的人,他的文章必定會寫得好?!短圃娙偈住返木幷咿刻镣耸恳舱f:“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他們這些話,可以說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我們許多同學作文寫得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外閱讀太少。要想寫好作文,就要肯下讀書的苦功。只要能下決心,經過一番“勞于讀書”的苦,是一定會出現“逸于作文”的樂的。
作文開頭寫法應注意的。
明朝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中說,文章的結構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這“鳳頭”是比喻文章的開頭。
開頭為什么要用鳳的頭來比擬呢?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雖然誰也沒有看見過,但古代的畫家畫過不少鳳的形象,因此人們的印象中,鳳的頭部是美麗俊俏的。從古代的那些鳳的圖案看來,鳳的形象有點像現實生活中的雞。你看,雞的頭也不是很美麗俊俏的嗎?其實,它們的頭除了美麗俊俏外,還有一點是小。雞的頭是小的,鳳的頭也是小的。因此,我們說,所謂文章的“鳳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既美麗又要小巧,千萬不要嚕嗦,千萬不要寫得長。但說說容易,做做難,有不少小朋友都不注意這一點。
如有位小朋友寫《秋游d溪水庫》,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秋高氣爽,風和日麗。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我們盼望已久的秋游d溪水庫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早晨七點,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登上汽車,汽車內立刻充滿了歡歌笑語;汽車載著我們的歌聲,帶著我們的憧憬,向著d溪水庫方向飛快地奔馳。依窗眺望,稻田一片金黃,好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燕子成群地在萬里長空向南方飛去;田野的周圍是巍峨的高山,它們像一條綿延起伏的巨龍,橫亙在廣闊的原野上。大約過了四十多分鐘,到了d溪,我們個個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跳下車,向水庫奔去。這個開頭一寫就兩百多字。的題目是游水庫,他寫了兩百多字了,還未見到水庫的一點影子。
有些小朋友把開頭寫得更長,甚至把老師如何宣布秋游,自己如何向媽媽討錢,如何去購買吃的東西,晚上如何興奮睡不著覺,大清早如何起床出門趕到某地集中等等都寫上。按教學的要求,小學生的作文,一篇五百字光景就行。開頭已花了兩百字,留下寫游水庫的只有三百字了,這樣就不能突出題目的重點了。
又如,有一位同學寫了一篇《抓蛇的故事》。開頭是這樣寫的:“有一個淘氣包叫張輝,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名叫秀秀,一個叫聰聰。秀秀長得很秀氣,名字又叫陳秀,大家都叫她秀秀。聰聰是小男孩,他很膽小,但很聰明,大家都叫他聰聰。有一次,學校舉行采集標本大賽。同學們都踴躍參加。不到幾天,學校便收到十幾件參賽的標本。張輝知道以后,也想參加比賽。可他又難住了,因為大家都采集昆蟲標本,如果自己也采集昆蟲標本的話,就很難得獎,對了,我要采集點了不起的東西?!边@開頭也有近兩百來字。他們如何抓蛇還一字也未提到,若按一篇作文五百字算,留下寫抓蛇的也只有三百字了。
我對這類開頭寫得長,而正文寫得短的作文,戲稱它叫“大頭娃娃”。意思是它的結構比例是頭大身子小,就像小朋友見到過的大頭娃娃。小朋友們,你們的作文有這種“毛病”嗎?對于這個“毛病”,醫(yī)治藥方是:按題目的要求,來個“開門見山”。
游水庫那篇就可以直接寫到達水庫邊的種.種情景,路上的一切都可以刪去。抓蛇那篇可以直接寫他們上山在草叢中尋蛇,開頭這些介紹也可以統統刪去。我們不能浪費筆墨,“開門見山”可以很快地觸及到要寫的人或事,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下面的文章的內容的展開留有充分的余地。
小朋友們大概讀過葉圣陶先生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吧?那篇文章的開頭就非常自然、簡潔?!八脑率娜眨以谡憬鹑A,游北山的雙龍洞?!眱H一句話就交代了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沒有用什么華美的辭藻,沒有用什么奇特的安排,也沒有從很遠的地方寫起。讀了這個開頭,就可以知道下文主要是寫什么的了。
“開門見山”能使開頭簡潔明了,能突出題目的特點,我們的作文應該用這樣的手法開頭。當然,作家們寫較長的散文、小說,有時開頭從很遠的地方寫起,花了很多筆墨,那是可以的。而我們是小學生,特別是在考試時,時間緊,字數又有限,作文的開頭就不能長,就應該“開門見山”。希望小朋友記住古人“鳳頭”的教導,不把作文寫成“大頭娃娃”。
寫作力求創(chuàng)新。
平日,小亮寫的作文,老師都只打給他70分左右,這一次寫《一件——的事》的作文,老師競打給他90分。小亮“受寵若驚”,連忙去老師?!袄蠋煟移綍r作文都很認真,怎么都打不上高分?”“你過去寫的作文雖然文句通順,敘事也清楚,但選的題材卻都是‘似曾相識’的,大都是作文選上小朋友寫過的,沒有特色,沒有新鮮感,所以就不能打上高分?!薄袄蠋?,這一次我花的力氣還沒有往日多,怎么會得高分?”“這一次你寫了《一件后悔的事》,寫十七號強臺風襲擊溫州那天夜里暴風驟雨的真實可怕的情景。題材既真又新,因此就可以打高分。你說花的力氣不多,是因為你在寫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是在寫自己的親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就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要東拼西湊,寫起來就會輕松自如,不會感到費力?!毙×两K于從自己寫作文的得失中,悟到了作文選材要新的道理。
許多小朋友寫作文也有小亮平日寫作文那樣的缺點。寫《童年趣事》,總是寫過家家、唱墨水等;寫《一件小事》,總是寫拾到錢包還失主、領盲人過馬路、公共車上讓座等;寫《我的同桌》,總是寫“三八線”之戰(zhàn)、考試時不肯“幫忙”等。寫來寫去,材料大都來自作文選。腦子不用多動,“存貨”一搬,快速完成,還以為自己寫得不錯。但老師一看就會皺眉。讀這種人云亦云,因襲舊套,沒有新意和創(chuàng)造的作文,實在是味如嚼蠟,味道差極了。老師怎么會給這種作文打高分呢?當代大畫家齊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彼囊馑际菍W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才是一條生路,若一筆一畫的只求外形相似,是沒有出路的。古往今來獲得成功的作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努力創(chuàng)新,他們決不因襲舊套和拾人涕唾。
其實,小朋友中能努力選擇新鮮題材去寫作文的也是很多的。如有位小朋友寫了《班里的拍照風》,寫出班中不少同學去拍昂貴的明星照來比神氣比闊氣的不良風氣;有位小朋友寫了《媽媽打爸爸》,說媽媽不講社會公德,常把罐頭殼向窗外面拋,有一次正恰打著剛下班回來的爸爸,爸爸被砸得頭破血流;有位小朋友寫了《老師,開開恩吧》,說同學們喜歡打乒乓球,老師一氣之下就收繳了所有的乒乓球拍。大家在心中呼求老師開恩;有一位小朋友寫了《拔牙》,寫他自己到診所拔蛀牙的害怕及醫(yī)生如何巧妙拔牙的經過;有位小朋友寫了《巷口的廁所》,他寫了往日舊廁所的差、臟,以及今日的新廁所的整潔,反映了城市新貌的“一角”。個人、家庭、學校、城鎮(zhèn)、農村,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我們要向新聞記者學習,要積極投身社會,仔細觀察事物,要把“鏡頭”對準生活中最新的題材。這樣,你把“拍來”的新題材寫入作文,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新鮮感,才能成為好作文。
有許多小朋友腦子里是有許多新鮮題材的,但他卻沒有用上這些題材。原因是:他自己不覺得這是個新鮮的好題材,他又沒有樹立信心。要勤觀察,多思考,在選擇題材方面多做些求新的工夫,你的作文就會擺脫舊套路,走出新路子。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王爾德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再用的是庸才,第三個再這樣比的就是蠢才?!彼@話的意思是不要落俗套要創(chuàng)新。我們小朋友都很謙虛,是不會說自己是“天才”的,但我們的小朋友是個有理想、有志氣的孩子,是一定不愿意當“庸才”與“蠢才”的。我深信,小朋友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是一定能寫出具有新意的作文的。
寫作文多寫真人真事。
小朋友沒有作家那樣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慎密的構思能力,所以我們對小朋友的作文是寫真人真事。小朋友只要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詳細的記敘出來,就會令人感到生動有趣,就會有真情實感。童學森的《學雛鷹,見行動》,寫自己上學三年中都由長輩接送,自從開展“學雛鷹,見行動”以后,他上學就堅決不要爸媽接送,還在家?guī)蛬屜赐霋叩??!敖铀汀笔羌胀ǖ氖?,卻又是普遍的現象。不讓“雛鷹”試飛,什么都依賴長輩,這“雛鷹”怎么會飛呢?這是很值得寫的題材。陳展非的《教訓》寫自己早上騎車上學時,看見路旁一個小孩被運貨汽車撞死的悲慘狀況,他從這可怕的車禍中悟出了騎車要千萬注意安全的“教訓”。陳盛的《第一次吃火鍋》,記述自己第一次吃火鍋的經歷,文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充滿著童趣。黃海麗的《放學路上》,寫自己的書包帶斷了,路旁的一位補鞋的主動招呼她,把她的書包帶縫好。她身邊沒帶錢,補鞋的竟說沒關系。一件小事,寫出了一個補鞋匠的質樸善良。陳盈盈的《擺闊》,僅用了一個小鏡頭就寫出了某個同學有了錢就擺闊的不良風氣。一篇短短的小學生作文,提出了一個較為嚴重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葉嬌嬌的《變化》,寫出了伯父家的窮困到富裕的大變化。從一戶人家的變富,看出了開放改革帶來的實際好處。上述這些小朋友都在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因為他們忠實于真實的生活,所以就給人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
小朋友經歷的事多的很,幾乎每天都有可以寫的小事情,小朋友們只要眼勤(勤觀察)腦勤(勤思考),作文題材就多得很,就寫也寫不完。但有的小朋友寫作文總覺得沒有什么好寫的,他們不去從自己親身經歷中去找作文題材,而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動腦筋編造。他們認為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小朋友也可以“創(chuàng)作”。在這樣錯誤的思想指導下,他們的作文就虛多實少,明眼人一讀,就會覺得那是編造的。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要記住,要寫自己親身的經歷,不要去“造假”。
多角觀察選取一點。
家鄉(xiāng)的面貌日新月異,自然會引起小朋友去描寫的興趣。近來有很多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多角度地去觀察家鄉(xiāng)的變化,他們并能選取他們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王增進的《小船蕩悠悠》,寫梧梃鎮(zhèn)往日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現在汽車四通八達,小船被冷落了。寫出了鄉(xiāng)鎮(zhèn)交通交通運輸的迅速發(fā)展。余海淑的《河水、井水、自來水》,寫從前農村飲水條件差,這幾年不斷地改變著飲水的條件。從水的變化,看出農民生活的提高。王軍的《今日西城路》,寫了西城路舊貌和新貌的對比,使人看到了改革開放的真實成果。朱留丹《兩張照片》,用不同時期同一地點拍的兩張照片的背景的變化。上述這些同學們都能選取一點來寫,所以能給人有較深刻的印象。
但有些小朋友卻沒有去選取一點做重點寫。如周璇的《機場新貌》,題目是“機場”,卻一大半去寫去機場的“路”。寫到機場時卻僅“好大的機場,好漂亮的轎車,侯機大廳的裝飾更加富麗堂皇”幾句?!昂么蟆?,多少大?“好漂亮”,如何漂亮?“富麗堂皇”,怎么富麗堂皇?這里應該詳寫的都沒有寫。這樣,就不能緊扣題目了。又如倪佳佳的《白石水電站》,寫了騎摩托車,寫了小溪流,寫了白石水庫,寫了道士巖,但就是沒抓重點寫“水電站”。又如黃甜甜的〈家鄉(xiāng)新貌〉,沒有抓一點感覺最深的來寫,一篇短短的作文。寫家鄉(xiāng)的路、房子、車、人,處處事事都提到一點,這樣空乏地家鄉(xiāng)新貌就寫不出特有的新貌,也不可能令人引起興趣,也就不可能成為一篇有特色的好作文。
關系型話題作文審題“四論”:關系論。
關系型話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就是在于理順話題中的種.種關系,清楚地點明其間關系,即“關系論”。關系型話題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構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的特定關系。
系型作文話題要素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1:并列共存關系: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平等并列的關系,幾個要素可以同時共存。
例:“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此就可詮釋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別人的意見”或“既要相信別人的意見,更要相信自己”。
例:“自由與舍棄”可理解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棄是得自由的一種舍棄,自由應是在舍棄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對立統一關系:指各要素單一來看是對立矛盾的,但實質上它們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一。
例:“卑微與高貴”,二者對立統一,從一定意義上講,[復習必備|海量免費學習視頻資源盡在“學而思輕課app”點擊了解]這個話題可理解為:卑微蘊育高貴;高貴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納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創(chuàng)造人們心中的“高貴”。
3:是非取舍關系:指關系型話題的諸要素之間是一是一非、一對一錯的關系,對它們只能有所取舍選擇。
例:“嫉妒與羨慕”,我們只能理解為“我們可有羨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則是不當的。
4:并非絕對關系: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但這種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8:“痛苦與成功”這個話題,我們可理解為“成功來自痛苦的磨礪”。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三年級寫景指導篇十五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龍文教育老師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句子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叭缴謱W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復習范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出色作文,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志。讀后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周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fā)問。這樣做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記,每周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盡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老師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guī)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
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一、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
第一要抓時序的特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黃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樣。比如:《高大的皂莢樹》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莢樹為我們遮擋著,雨滴就不會很快調下來。我們就能夠像平常一樣,在操場上做體操,做游戲。夏天,暴烈的太陽當頭照。有了皂莢樹的遮擋,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點點的光斑。我們活動在操場上覺得格外涼爽。秋天,皂莢樹上許許多多得皂莢兒成熟了,那樣子,就像常見得大扁豆。
高年級得同學爬上樹去,用帶鉤子得小竹竿把皂莢兒鉤下來。小同學呢,把它們撿進筐里,交給老師。冬天,皂莢樹落葉了??蔹S的小葉子,打著旋兒,不斷地飄落,在地上鋪一層一層。這時候,我們就把樹葉掃到一起,堆放在墻腳下?!边@些片斷作者抓住了皂莢樹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反映了作者對校園皂莢樹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要抓場所的特點。
寫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場所的,如《街頭一景》、《校園春色》,就要把“校園”、“街頭”、等這些場所的特點寫出來。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點。
不同的風景點特點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為主,有的以奇石聞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應當抓住這些不同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如:《火燒云》中:“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边@個片斷作者抓住了火燒云的色彩絢麗的特點進行描寫的,從而反映了火燒云的美。
二、動靜結合,寫好景物特點。
在寫景作文中,景物有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區(qū)別。自然景色總是沉靜的,但又都在不斷地運動與變化之中。寫景時既要注意靜態(tài)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動態(tài),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描寫時或先寫靜態(tài)后寫動態(tài),或先寫動態(tài)后寫靜態(tài),使景物處于靜態(tài)與動態(tài)時的特征和諧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點“活”起來。
三、以情觀景,借景抒情。
寫景物的作文,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它最終的目的是要表達人的一種情感。關鍵在于處理好“景”與“情”的關系。景與情貴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達到水乳交融、不可分離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景物帶有人的特點,讓寫實與想象完美結合在一起。
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只有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文章中心,準確地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使讀者也能從課文美的文字中真切體會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對景物的喜愛。如:《夕照》中:“太陽被裹上了橘黃色,沒有了刺眼的光芒,穩(wěn)穩(wěn)地站在那排楊樹上,沒有絲毫衰老的樣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的:“波紋”是夕陽得意的杰作。那平靜的“湖面”難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嗎?啊,它和我一樣調皮!”
作者運用一連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擬人手法,寫出了夕陽的柔美,落山時調皮的模樣,使夕陽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發(fā)了作者對夕陽的贊美,對夕陽的喜愛之情。
總的來說,寫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根據所寫景物的特點,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平時要多觀察、多練習,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寫出來,讓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45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