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或者觀看一部電影后,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觀點和感受。它是我們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思考的產物,也是對作品的評價和傾訴。讀后感既有個人情感和觀點的表達,也可以從文學藝術、行為經驗、生活哲理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闡述。總的來說,讀后感是一種對作品的思考和反思的展示方式,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從中獲得心靈和思想的啟迪。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加入個人的情感體驗,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以下是一些讀者對各類書籍的讀后感分享,希望能給你提供更多閱讀的視角。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一
提到南京,我不知為何,腦袋里只有色彩絢麗的琉璃頂,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看的電影里面的情景。關于《南京大屠殺》,我第一次真正想要去閱讀這本書,是在2019年的一個下午,我獨自一人參觀華僑博物院,看到在海外的僑胞的專題,張純如女士的照片美得讓人動容。
那時候的我站在展館里,思考著這樣貌美的女子,是如何看待那場八十年前的浩劫,又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創(chuàng)傷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華僑博物院回來,我去圖書館借了書,這一讀,就過去了一年。拖拖拉拉閱讀這么久,從來不是因為書里的文字不夠吸引人,而是太久不讀書,已經喪失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山K究還是把這本書看完了。
讀書的時候一邊憤慨日軍惡行之暴,一遍怒國人之不爭。漸漸地,我好像有一點點明白了,為什么日軍會做出如此泯滅人性的暴行,為什么國人人數眾多卻沒有絲毫反抗而淪為刀俎下的魚肉。這些長久以來都被我視為不解的問題,張純如女士慢慢幫我解開了困惑。
為什么日軍會做出如此泯滅人性的暴行?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低級日軍的訓練模式,是來自上級軍官的辱罵、暴打,是所謂的“愛的行動”。這些低級的士兵在受到殘酷的虐待和無盡的折磨之后,一旦擁有了一定的權利,便會進行“壓迫轉移”,把曾經受到的這些痛苦和不堪,轉移到手無寸鐵的中國人面前。在那個信仰天皇至上的軍隊里,他們被灌輸著中國人的人命毫不值錢的觀念,他們接受了洗腦,習慣于草菅人命,然后用暴虐的手段將過往訓練中受到的屈辱以更殘暴的方式發(fā)泄到中國人的身上。
陳述著幾十年前乃至幾千年前的事實。他們說,歷史應當被銘記;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我不懂。
張純如女士是為幫助我這樣的后人了解、記憶南京大屠殺而生的。她的清澈純粹的眼睛里,裝盡了世間最丑陋的惡,再用最客觀有力的語言,席卷每個讀者的內心,發(fā)人深省。她柔弱卻從來不是不堪一擊。歸于天國是因完成了使命。紀念張純如女士。紀念南京大屠殺。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二
前幾天,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在教室里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殺》。故事發(fā)生在1937年12月31日,日軍占領南京后,大肆搶掠平民財物,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慘無人道的屠殺,大量平民及戰(zhàn)俘被無辜槍殺,死亡人數達30多萬人。
看著電影,我義憤填膺,很殘忍的畫面不斷出現(xiàn):窮兇極惡的日軍將手無寸鐵的平民押上汽車,運到河岸,將平民一一推下車。日本鬼子早已架起的機槍槍口對準著從車上摔下來的平民,當平民從地上爬起,往前跑時,日本鬼子的槍聲響了,他們把平民當作射擊的靶子,一個一個平民被他們射殺了。河岸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情景讓人慘不忍睹。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憤怒,我要強烈譴責日本侵略者:你們真是一些滅絕人性的野獸,在我們中國橫行霸道,殘忍地殺害了那么多無辜的生命,你們的良心到哪里去了!你們的人性難道被狗吃了嗎?去死吧!劊子手!我要對死難的同胞說:你們被日本鬼子殺害,是因為我們國家貧窮落后。現(xiàn)在我們中國強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沒有誰再敢欺負我們了。我們要更加努力建設好我們的祖國,讓祖國更加強盛,傲立在世界的東方。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三
現(xiàn)代性與自我認同的關系是一個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本文認為現(xiàn)代性的兩個主要特征是工業(yè)主義和市場經濟.現(xiàn)代性的發(fā)展導致了三個相關聯(lián)的結果:時空分離、社會關系分化與重組、反思維控制機制的形成.自我認同是自我對個體生活經歷的'反思性投射的產物.現(xiàn)代性通過對個體日常生活經驗、權威系統(tǒng)、思想文化的解構,使個體自我認同產生困境.
作者:伍世文吳昊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哲學所,廣州,510631刊名:惠州大學學報英文刊名:journalofhuizhouuniversity年,卷(期):21(1)分類號:b017.9關鍵詞:現(xiàn)代性自我認同時空分離日常生活經驗反思維控制機制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四
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終止了先前強大的軍事用品需求,日本的軍工廠紛紛倒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yè)。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大蕭條”隨之而來,美國奢侈品消費銳減,日本的出口貿易陷入癱瘓。企業(yè)紛紛倒閉,失業(yè)人數劇增,貧困的農民和漁民被迫賣女為妓。
通貨膨脹、關東大地震使日本凄慘的社會形勢進一步惡化。一部分人主張運用日本學習到的最新技術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另一部分人則期冀利用本國軍事優(yōu)勢對外擴張和征服鄰邦,右翼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狂熱支持擴張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他們要求建立軍事獨裁政府,限制個人財產,將產權收歸國有,并控制亞洲。
這些主張激發(fā)了下層軍官的野心,他們出身農村,年輕氣盛,自然不信任東京的政客,并迫不及待地渴望飛黃騰達,現(xiàn)代日本軍隊自誕生之日起就潛藏著極大的施暴隱患,原因有二:一是日本軍隊對其官兵施加的獨斷專行和殘酷虐待;二是日本社會的等級特性,這種等級制度中的社會地位是由與天皇的親疏遠近決定的。在侵占南京之前,日本軍隊就已令自己的士兵蒙受了無盡的羞辱。
日本士兵被迫給軍官洗內褲,或是順從地站著任由上級打自己耳光,直到被打得鮮血直流。在等級制度中,那些權力最小的人一旦掌握了更低階層的生殺大權,往往極具虐待狂傾向,而日本士兵到達海外后,他們在嚴酷的等級制度中積聚的憤怒突然找到了發(fā)泄口。在國外或殖民地,日軍作為天皇的代表,對該地民眾享有極大的權力。
在中國,即使地位最低的日本士兵也比當地最有權勢和名望的中國人地位高,由此不難看出,多年來一直壓抑的對權威的憤怒、仇恨和恐懼終于在南京爆發(fā)為無法控制的暴虐行為。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五
什么是現(xiàn)代性?經典的社會理論家們根據他們自己的'理論基點作出了不同的判斷.通過對以迪爾凱姆和韋伯為代表的現(xiàn)代社會理論和以???、吉登斯為代表的后現(xiàn)代社會理論的分析,旨在形成現(xiàn)代性工程的一個框架,并對現(xiàn)代性作出一些建設性的說明.
作者:張江甫羅中華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刊名:天府新論cssci英文刊名:tianfunewidea年,卷(期):“”(z1)分類號:c04關鍵詞: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現(xiàn)代性工程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六
1937年12月13日,一個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殺充滿了南京的每個角落。日軍——一支毫無人性的軍隊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他們采用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殺中國人民。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尸體,頓時,南京城成了人間地獄,魔鬼的天堂,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
更可恨的是日本現(xiàn)在將當時殘殺我國軍民的鐵證事實美化了,戲稱那是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現(xiàn)在,中國強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們這一代是中國的希望,中國未來的支柱!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這一臺“大型起重機”將中國托向輝煌的明天!
中國當初為什么那么柔弱?為什么任一條瘋狗在她身上留下無法治愈的傷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洗去那千古奇恥。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七
吧主昨天有幸聽了余秀華的講座。她是一位詩人,一位殘障人士。她樂觀、深邃,有思考。她思考時代、文化、學習、個性,當然還有詩歌。吧主認為她完美地呈現(xiàn)了知識分子應該有的姿態(tài)。
其中,她提到學習應該是系統(tǒng)性的學習。那什么是系統(tǒng)學習呢?她說從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個點,你詳細研究開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體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轉發(fā),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讀一讀,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我們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這么一位系統(tǒng)學習的人。
文末可以給作者janie點贊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殺》電子書的,可以在公眾號對話窗回復“索書”二字,即可得到電子書的獲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作為一名90后,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僅限于讀書時歷史課本上近代史的那一個單元?!?0萬”和“日本軍官的百人斬比賽”成了我結束義務教育生涯后對那段歷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沒看張純如這本著作之前,對日本士兵那些駭人聽聞暴行的感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讀《京華煙云》里對日本士兵玷污老婦幼童的描寫。那些對日軍侵華的描寫段落曾經給年少的我?guī)砗懿缓玫拈喿x體驗(即使這樣那也是我當時很喜歡的一本書)。
人類總是向往美好的東西,對任何邪惡陰暗的事物都有著本能的排斥。也許這也是一部分人不愿意觸碰這么沉重歷史的原因??吹侥暇┯瓮婀ヂ灾羞@樣的一個帖子,“紀念館太沉重了不想去,請問南京還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殺的罹難者手牽手站在一起,這一隊伍可以從南京綿延到杭州,長達300多公里。他們身上的血液重量可達1200噸,他們的尸體則可以裝滿2500節(jié)火車車廂。
比起以上只占幾格字符的數據,書末的照片給讀者帶來了更加直白的感官刺激。在寒冬窗外凌冽的風聲中,我就這么一字一句看著日軍禽獸般的惡行。
想起今年一個人去電影院看《二十二》,五十人的放映廳里,坐滿了拿著爆米花和水果茶的年輕人。深圳的排片場次很少,那是晚上七點多,很多人都還沒吃飯。然而當燈光暗下來,在這部除了風聲、雨聲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紀錄片渲染出來的壓抑氣氛下,放映廳里沒有一個人吃東西。偶爾有情侶交頭耳語,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噓聲提示下安靜下來。貫穿整場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氣聲。
勿忘國恥,以史為鑒,不該只是一句口號。那些在戰(zhàn)爭中努力掙扎存活下來的人們,在其后的一生中受盡著身體上與精神上的折磨。然而終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賠償,乃至一句道歉。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又何曾為他們做過什么呢。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八
周日的上午,天空陰沉沉的。我們來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據說,日本人公然違背國際條約,在這里殺害了30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走進展覽館,首先看到的是破損的明代城墻。這都是被日本人的炮彈炸爛的,再往里面走,是一面刻滿名字的墻,這是那些被殺害的人的名字。往里面走,墻上挨挨擠擠的版塊一一列舉了日本人的罪行,旁邊的玻璃展柜里放滿了日本人的生活用品。
出了展覽館,在門口我看到了一把巨大的“軍刀”,刀刃上還有血,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把斷了的“軍刀”,不遠處有一顆巨大的人頭,導游說:“當時人本人用軍刀殺人,砍頭,殺的人多了軍刀都斷了?!?/p>
繼續(xù)往前走,我們來到青銅路上,路上印了一個又一個腳印,這些都是當時經歷過南京大屠殺并且幸存下來的人,留下的腳印,年齡,名字。接著我們看到了遍地的鵝卵石,鵝卵石代表這白骨,意味著當時南京大屠殺死了很多人,在遠處有幾顆光禿禿的小樹,小樹旁邊有一個雕像,這個雕像叫做母親的呼喚。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九
70多年過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榮發(fā)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和平崛起,讓世界讓世人一次又一次的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7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學習了溫書林作者所寫的《南京大屠殺》這篇課文,當年這篇課文也有力的回擊過日本右翼分子企圖歪曲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這一真實之史料,今天,我面對昔日的令人發(fā)指的南京大屠殺,面對日軍,不,不是!面對的是日本鬼子是人獸。學習南京大屠殺,說實話,給了我對日本,日本全國有了一種更深的仇恨。解析這篇課文,面對的是作者一個又一個鐵證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對那一長串令人發(fā)指的數字說明,被人獸不如的踐踏過的幸存者,特莉薩英格爾小姐的真實記載英文日記,有良知的日本二戰(zhàn)戰(zhàn)犯的自己的真實述說和日本隨軍記者的真實存在的報道與不可否認的照片,險逃惡魔屠殺的國民黨戰(zhàn)俘的真實回憶。面對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課鈴響了,老師去了,教室又開始熱鬧了,而我卻依舊在回憶回想那一段停流于歲月當中的歷史,那種憤怒,那種感受,那種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非別人所能感覺的,正如作者所說“又絕非筆墨所能形容?!?/p>
那一段短短的下課,我回顧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腦海之中對日本所了解的歷史?;叵氲搅俗畛?,據說,秦朝時期,秦國2000多人乘船橫渡來到生活生存?;叵氲剑瞥瘯r期,唐朝當時世界超級帝國也并沒有嫌棄當時日本這一小國,幫忙他們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幫忙他們改善國內生活水平?;叵氲?,南京大屠殺,歷史性轉折,日本人既恩將仇報,養(yǎng)狗咬主人,看著中國漸漸走向落后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脫落水?;叵氲浆F(xiàn)在,日本依舊不正確面對歷史,企圖歪曲歷史否定歷史,更還企圖偷竊中國的釣魚島。
今天,我們重溫歷史,學習歷史,學習《南京大屠殺》是為了警醒世人以史為鑒,永遠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中國人反對戰(zhàn)爭暴力,反對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百姓生命的非正義行為。中國人現(xiàn)在不是打不起戰(zhàn)爭,更不想去制造什么東京大屠殺。中國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
今天午休,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南京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儀式》等一系列教育視頻。其中,有幾個鏡頭使我記憶猶新,各種驚心動魄的場面讓我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但我看到公祭儀式死難同胞的名單的時候,心中又不免有些心酸。
當我知道死難同胞人數達30萬時,我心怦然一震,那可是死去的人數,怎么會這么多呢。在看到第一個鏡頭——一位孕婦身后,有幾個日本鬼子手持刀,將孕婦打倒在地,孕婦丈夫冒著生命危險沖上去與鬼子搏斗,但完全沒有機會掙扎。最殘忍的是鬼子并沒有就這樣過算了,他接著用刀刺向了孕婦的肚子,一個胚胎,腸子也被卷了出來,地上流滿了鮮紅的血,孕婦那痛苦的表情我始終忘不了。
那么多強烈愛國之心的人,我鄭重承諾,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一
暑假中,我?guī)е林氐男那榭戳恕赌暇┐笸罋ⅰ愤@本書,看完這本書后,我深深地震驚了,日本士兵的種種暴行使我不能容忍。更讓我憤怒不已的是,在這場大浩劫過去之后,日本卻極力想掩蓋歷史的真相。
在南京大屠殺中,有無數平民,戰(zhàn)士被殘忍殺害。日本士兵、軍官完全脫離了人類基本行為規(guī)范,開始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行動。在大屠殺行動中,日本竟用飛機在安全區(qū)上空灑下無數海報,海報上寫著:快回家里,給飯吃。信賴日本軍人,可得救助。還畫著一幅畫:一個滿臉堆笑的年輕日本士兵,一手抱著一個中國小女孩,一手把一桶米給她的母親,邊上父親的手里還捧著糖。于是,無數中國平民回到自己家中,可迎接他們的不是糧食和什么笑容可掬的日本士兵,而是一挺挺機關槍,我不禁為那些聽信謠言的平民嘆息,也對日本士兵的奸詐手段感到厭惡。
日本不僅在中國屠殺,在他們自己國內的學校里,老師也在給學生灌輸對中國人民的仇恨和蔑視,有一位老師讓一個日本小男孩解剖一直青蛙,男孩被嚇哭了,老師卻說:“一只爛青蛙有什么好哭的,再說了,你以后還要殺中國佬呢!”
更有很多日本人對中國南京歷史的無知,其中有一人回答:“南京是什么?一個朝代嗎?”
我們應該牢記歷史,不忘祖先經歷過的一切,不忘南京的血戰(zhàn)……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祖國的未來。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二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讓我們永不卻忘的戰(zhàn)爭,那就是“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軀體上無法消彌的傷疤。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南京人民進行長達6周的大屠殺。他們對南京同胞們進行殘酷的屠殺,在南京城里尸橫遍地、血跡斑斑。真是殘不忍睹。
雖然以前南京被日本人損壞過,但南京的今天是那樣的繁榮、昌盛,南京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和睦。
六十七年已過去了,昔日的屠場已再度成為一座繁華的都市,在平常的日子里,年輕的一輩僅僅只能從教科書上知道南京大屠殺這一名詞,他們已很少提及這段屈辱的往事。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三
“你應該學著了解某些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從書序看起,逐字逐句,不漏毫末。結束了最后一句的閱讀,是在一個失眠的雨夜。我沒有落淚,只久久地垂著頭。窗外,雷聲混雜雨聲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恍惚間竟覺得像極了陣陣怒吼,尖叫,哭訴,呻吟,繼而一片徒留冷風的沉默。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每年都在觀看的國家公祭儀式——落針可聞的廣場,升旗臺上巨大的花圈,場外重現(xiàn)歷史的雕塑,刻滿三十余萬無辜遇難者名字的石碑,眾人陰郁的臉,含淚的眼,緘默的口和搖搖欲墜的心。
當主持儀式的領導宣布默哀時,凄厲的防空警報響起,哀婉,綿長,如泣如訴,伴隨著止不住的淚水與嘆息,久久地響著。幸存者席位上,那耄耋老人渾濁的雙眼中平添了絲縷驚恐,悲切,亦或震怒。這警報聲,也許他們似曾相識,也許,他們再熟悉不過。人們或許從未想過,當他們慶幸于搶救了這批可貴的資料與記憶的同時,也揭開了在幸存者那心底血淋淋的疤。他們中的某一個,或許幾十年前的某一天,躲在床底下,親眼看見了母親帶血的臉,瞪圓了的雙眸,和日軍堪比魔鬼的行徑;或許躲在草垛里,聽到了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和那之后漫長的寂靜;或許躲在糧堆里,感受到了敵人的軍刀兇狠地刺到身旁的寒意與恐懼;或許躲在萬人堆成的尸體中,嗅到了同胞與親人濃郁的血腥,撫摸著一張張血肉模糊的臉,卻再也哭不出聲。
回憶著書中的字字句句,望向那些坐在公祭現(xiàn)場年邁的幸存者們無神的雙眼,我竟一時心疼得說不出任何話語。不知他們是否又想起那煉獄般的六周,想起那些失眠夜晚的痛哭,想起堆砌著層層白骨的萬人?!崞鹚?,我也總無法抑制淚水。那些含冤的孤魂,都是我親如一家的同胞啊!
我總也忘不了,幸存的老婦人向記者講述自己被迫做慰安婦的噩夢,總是話音未落,就顫栗得再也說不下去;我總也忘不了,《金陵十三釵》里那一群濃妝艷抹的女人,她們在南京城淪陷后,再也無緣懷抱琵琶,舞那首最拿手的《秦淮景》,她們被剪了長發(fā),洗去胭脂,扔棄了自己心愛的旗袍和首飾;我總也忘不了,一位抗戰(zhàn)老兵去世前緊緊握著記者的手,細若游絲的力氣支撐他說完了最后一句話:“對不起,當年我們沒能守住南京?!蔽铱傄餐涣?,電視機里遇難者們的子孫在他們的墓前莊嚴宣誓——“一定不忘國恥,一定努力學習,讓長輩們得以安息?!痹捓飵еl(xiāng)音,那催人淚下的南京鄉(xiāng)音。
如今我一次又一次捧起這部歷史回憶錄,總不由得感慨萬千。南京原是歷史悠久、安寧和諧的古城,在經歷了血洗與槍聲的浩劫后,它變得不再完整。那段恥辱的歷史已遠去了,那些流離無依的冤魂被忘卻了,溫暖的陽光年復一年靜靜地落在南京城的舊磚墻上。整整七十九年的光陰,讓那墻上的灰塵與血跡都已不復存在。而一張張怒目圓睜的面孔,一聲聲尖銳可怖的慘叫,一道道敵人的刀槍反射的白光,卻總在我無數個顫抖的夢境里,愈來愈清晰。
我知道我忘不了張純如——這位曾為了南京30萬冤魂奔走申訴的女子,更不會忘了這部警鐘一般日夜敲響在我心里的書,讓我永遠清醒地意識到,有些歷史不容忘記,有些罪惡不容消洗。
愿南京,四十九日祭后不再有陰天。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下午,我正盡興地看著日本動漫。在一旁看報紙的老爸突然說了一句:“日本人真令人憎恨?!蔽乙苫蟮貑柪习郑骸盀槭裁窗?”“如果你看到了當時南京大屠殺的場景,你就明白了。”老爸說。我想到了《上下五千年》里面有《南京大屠殺》的介紹的。
我翻開《上下五千年》,半個小時終于了解了老爸的心情。
1937年12月5日,南京陷于日軍三面包圍之中。13日,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血腥大屠殺開始了。
谷壽夫所部日軍進入南京城后,逢人便殺。日軍用機槍、步槍瘋狂掃射,成群的老人、婦女和孩子紛紛倒下。日本人做出了對中國人及其殘暴的事。他們連一個孕婦都不放過,剖出腹中胎兒,挑在戲刀上玩耍;還把中國工人的心臟挖出來煮。更令人氣憤的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竟約定進行砍殺100名中國人的比賽。因無法確定誰先殺滿100人,二人還要重新殺滿150人。
日軍像一副正在開動的野獸機器,毫無顧忌地干盡了凡是可能想象的非人事情。日寇的南京大屠殺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可恥最野蠻的一頁。日本帝國主義赤裸裸地野蠻侵略殘殺我們同胞,這種獸行令全世界人震撼、發(fā)指。殺害了無辜的中國人民。日本帝國主義簡直連禽獸都不如?,F(xiàn)在,我恨透了日本人。那一次的南京大屠殺讓一個又一個生命走向死亡。僅僅六周,日本就殺死了中國戰(zhàn)俘、平民三十多萬人。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強大,一步一步的邁向世界強國。
歲月的蹉跎,洗不凈日本人手上的血腥;時間的流逝,抹不去中國人心中的仇恨。中國人,請記住南京大屠殺中所受過的一切屈辱,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我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五
一進南京,鬼子們就實行了“殺光、燒光、搶光”三光政策。
你看他們一個個,讓我感到這根本就是一群禽獸不如的家伙!瞧,一個鬼子手提中國人的頭顱,站在死人堆里,臉上是面無表情,但不難看出,這是自豪!這是“燦爛”的微笑!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六
在書里,我了解到這樣一個可悲又可恨的民族:日本士兵在世界觀建立最關鍵的時期,被封鎖在“帝國主義”思想的囚牢里,接受嚴苛、慘無人道的訓練。
這個民族的大多數人,自大、好強,軍國主義抹殺了他們的個人主義。
在南京大屠殺之前,他們曾經妄想三個月征服全中國。
在這一癡念破滅后,才燃著“復仇”的火向南京進發(fā)。
而后在南京所進行的一系列泯滅人性的罪行,很難說,這其中沒有為他們自己遮羞的成分。
美夢破碎,惱羞成怒,借我國人的性命發(fā)泄怒火,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除此之外,日軍還將他們自己在受訓時所受的無人道的折磨,百倍千倍地報復在無辜百姓的身上。
人性總是經不起考驗,在軍隊中處在階級最底層的他們心里本就壓抑著不可計的怒火,而當他們終于面對自己可以隨意處置的人時,自然就變本加厲。
一樣的年紀,有敬畏生命的青年,也有殺人如麻的怪物。
這本書里并不只一味痛斥日本人的惡,而將所有中國人都放在一個無辜無害的位置,它極其客觀地分析了造成南京大屠殺這一慘案的內外部原因,讓最真實的、活生生的歷史就這樣展露在我們眼前。
可是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日軍的種種暴行固然可恨,但至今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對待這段歷史所表露出的無所謂的態(tài)度,從教科書,到媒體新聞、學術研究各種方面,他們都在盡力避開這個話題,試圖篡改、抹滅這段歷史。
歷史到底被遺忘了多少啊,時代的車輪一直在前進,可那是碾壓在前人堆積如山的尸體上啊。
我看著書中血腥的描寫,一半是震撼,一半是蒼白無力感。歷史已經發(fā)生,再痛心疾首仍是無濟于事。唯有當代的我們,不忘過往,以史為鑒。
謹記,勿忘國恥。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七
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4年了。歷史記載下了這永遠的一頁??墒俏覀儗@些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呢?今天我看到了,看到了過去被欺凌的中國,看到了日本的殘酷!我為日本在中國所犯的種種慘不忍睹的殺戮感到憤怒,為血染南京的場面而感到沉痛,讓我永遠記住了這件歷史慘案——南京大屠殺。
夜深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望著夜色中的天花板,我的耳畔似乎回蕩著30多萬冤魂的聲聲怨怒,這本書給予我的感觸實在是數不清......
“今日中國的悲催,是大多數年輕人選擇性的忘卻了那段坎坷歲月,遺忘了曾經所遭受的苦難,盲目而又自私的心系自己!”——這段義憤填膺的文字,便是我對張純如認知的開始。
黑白照片中的女孩樸素至極,正值花兒一般的風華正茂,臉上卻有著與同齡人格格不入的敬畏嚴肅之意,烏絲似遠山般瀉下,卻又似丁香般的惆悵憂郁。一個成長于美國的華裔女作家,竟然以如此貼切而又負責任的立場,以如此公正而又清晰的邏輯,向世界真實而又裸露的揭示19世紀中華民族所遭受到的種種不公!以自己寶貴而又短暫的36年光陰作基墊,書撰出這一部以森森白骨為路,以殷紅血水承注,痛不欲生的屈辱歲月 ——《南京大屠殺》。這本書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全面嚴謹地論述并分析,是一本極有史料價值的著作,對提醒世人勿忘這次亙古未聞的空前慘劇,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警世作用。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南京大屠殺!”是啊,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我們不僅要銘記前人創(chuàng)造的驕傲文化,更應銘記南京曾經的屈辱與不幸?!吧倌陱妱t國強”,我希望中國千千萬萬的青少年能銘記過往的崢嶸歲月,品嘗其中的血淚相融,將和平的橄欖枝頭撒向世界,時懷報國之志,胸裝發(fā)展藍圖。此之謂“以史為鑒,不忘初心!”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八
看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資料,我的內心說不出的傷痛。
那是血的事實,那是令所有中國人都感到憤怒和觸目驚心的國恥——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進城后,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的滅絕人性的搶劫、焚燒、破壞和屠殺。12月15日,日軍將中國-軍警人員2019余名,壓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焚尸滅跡。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軍押往海軍魚雷營,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殺害。
16日傍晚,中國士兵和難民5000余人,被日軍押往中山碼頭江邊,先用機槍射死,拋尸江中,只有數人幸免。
17日,日軍將從各處搜捕來的軍民和南京電廠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門江邊用機槍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燒死。
18日,日軍將從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難民和被俘軍人5.7萬余人,以鉛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復用刺刀亂戳,最后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余骸骨投入長江。令人發(fā)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后,“比賽又在進行”。
《南京》里講述的是日軍大舉進攻我國南京中的幸存者的所見所聞。
數十萬人成為冷血日本軍的刀下亡魂,兩萬婦女慘遭強暴凌辱。他們還說他們在南京太無聊,就請一些婦女來熱鬧一下。其實那哪是請,簡直就是搶他們抓來下至12歲,上至60歲的婦女,讓她們受凈百般凌辱,如果他們反抗的話,就殺死她們的家人。有些女人和女孩都穿上男孩的衣服,有的甚至把頭發(fā)剔光了。
日軍到了街上后,就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遍地都是尸體。有些人躺在地上裝死,結果被日本軍發(fā)現(xiàn),于是日軍往尸體上灑滿汽油,一把火,把那些尸體燒成了灰燼。
他們還把進南京的人留在城里,要不然就殺掉,為的是不讓外面的人知道南京的現(xiàn)狀。
他們還錄下了他們給小孩糖吃,給難民水喝。但是卻沒錄下他們強暴婦女的鏡頭。他們說日本皇軍熱愛生命,卻在街頭肆意殺人。
我記得,有一個老奶奶說,她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妹妹躲在一起,可還是被日本軍發(fā)現(xiàn)了。他被刺了幾槍后,就昏死過去。等她醒來后,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倒在血泊之中,她跑出去一看,妹妹被丟在外面,死了。
有句話說的好:仇恨可以忘記,但是悲傷卻不能忘記。
大屠殺的讀后感篇十九
同學們,相信你們讀過〈南京大屠殺〉把?這本書真實的講述了日本人在我國土地上屠殺我國同胞的情景。
南京大屠殺的'這一天,是一個刀光血影,血河成的日子。兇殘的日本士兵將我國南京誠里的30多萬同胞殺死,并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實行了殺光,燒光,槍光的三光政策。這樣兇殘的野醒行為使多少幸存者痛失了親人,痛失了美好的家園呀!這樣鐵的罪證不知有多少個。下面我來講一個記者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看到的真實情景吧!
在日軍攻打南京城時,人們驚慌失措的向火車站走去,企圖坐上火車走。人們正在登車上時,突然,前方出現(xiàn)了5架日軍的飛機“隆隆”的朝這邊飛過來。只聽見幾聲爆炸聲后,眼前出現(xiàn)的情景讓人摻不賭,房屋都倒塌了,有的人被炸得滿天飛,街道上血留流河。許多人都已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血泊中有一個幸存的三歲小孩,剛學會說話,就失去了親人,他坐在有血泊中,聲音嘶啞的喊“媽媽,爸爸”。
在這樣的一天里,有多少人失去了他們的親人。有多少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庭。
少年朋友們,讓我永遠記住12月13日這一天,讓我們永遠記住日本人對我們中國人無法償還的血債吧!我們新一代要熱愛和平,讓世界和諧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48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