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支持。教案的編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這些范文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和啟示。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一
知識與技能: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會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樂于探索,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
會讀會寫分數以及正確運用分數
難點
學生理解“幾分之一”內涵
1.導入新課
(2)如果只有2個月餅要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分幾個呢?(每人分1個。)
(3)如果只有1個月餅也要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該分多少?(一半)
一半該怎樣表示?能不能用一個符號或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呢?誰知道?
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2.講授新課
小結:不管什么圖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4。
小結: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這個它的幾分之一。
3.鞏固練習
4.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咱們初步認識了分數,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5.布置作業(yè)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二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
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
3、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
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三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教師板書:2)。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學生繼續(xù)用手勢表示,1教師板書:1)。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用手勢表示發(fā)生了困難,由此引出分數,揭示課題)。
二、展開。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課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樣多。)。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么?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讓學生完整地說一說。)。
6、拓展:你還能把什么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說一說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一。
1、啟發(fā):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里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么?(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并說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說一說。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議一議,說一說道理。)。
2、交流猜的結果,借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xù)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課件出示三個長方形,用陰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別占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等學生猜對以后再畫上。)。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說一說上面隱含的“分數”)。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說說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黃色部分占幾分之一結果應是開放的)。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fā)現更多的分數?。ü膭顚W生課后進一步觀察、交流。)。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四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fā)展數感。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關于1/2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全班交流、質疑。
5、選擇其中表示1/2的圖進行討論。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chuàng)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你有什么發(fā)現?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側藬档膸追种畮?。
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是,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
2、會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對“幾分之一”內涵的認識,會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教學關鍵:使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并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及紙片。
學生準備:
紙片及各種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沖突。
1.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談話:同學們,兩個小朋友為春游了一些東西,想請你們來幫他們分一分。(課件出示4個蘋果,兩個小朋友)。
(1)提問:如果把4個蘋果分給2個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指名反饋)(2個.同時課件出示:每人分2個。)。
(2)如果只有2瓶水要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分幾瓶呢?(課件出示:每人分1瓶。)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什么?(板書:平均分)。
揭示課題:其實,象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若生說出1/2,則直接揭示課題;若生不能說,師則介紹說:一半可以用這樣“1/2”的數表示,象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我們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2.認識二分之一。
(1)(課件演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把一個披薩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披薩中的一份,這一份我們就說它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師邊說邊指月餅圖)誰會讀?還有誰會讀?咱們一起讀。(師板二分之一)。
提問:左邊一份是這個披薩的1/2,右邊一份呢?(也是1/2)。
小結:也就是說,把一個披薩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披薩的1/2。
(2)現在你能說說我們是怎么得到披薩的1/2的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還能得到什么的1/2呢?(示西瓜、桃子、蛋糕、繩子分一分)。
(3)1/2怎么寫呢?請孩子們認真觀察。
伸出食指跟老師寫一遍: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平均分的份數,最后寫表示其中的份數。再來一遍:1/2。
二、活動――建構。
(一)操作感悟。
1.折長方形的1/2。
(1)認識了月餅的1/2,(師出示長方形紙片)那這個長方形的1/2又該怎樣表示呢?請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線涂上顏色,拿出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學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學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長方形的1/2?)涂好的同學想想你是怎么得到長方形的1/2,哪些同學已經完成,坐好給老師看一下。
(2)匯報: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長方形的1/2?誰來介紹。
學生匯報:(ppt示)。
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結:折法不同沒關系,只要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判斷1/2。
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這些圖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嗎?
提問:2號和4號和5號同不也是分成2份嗎?為什么不是1/2?
小結:判斷圖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偨Y過渡:從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不管是一個披薩、一個桃子,一個長方形,還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1.提問:學得真不錯這是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板書:1/3、1/4、1/6、1/8??)。
2.折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幾分之一。
師:想不想用剛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來表示你喜歡的幾分之一?請看要求:用這些紙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線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并在上面標出幾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學互相說說,用“我把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p>
3.匯報梳理:
(1)展示一個表示1/4的作品。
請學生匯報。
師:剛才這個同學涂出了?形的1/4,有誰表示出了其它圖形的1/4,請舉起來。(將每種圖形各收一張,師問:涂色部分是它的1/4嗎?然后依次貼出)。
(2)提問:為什么圖形不一樣,圖中的涂色部分卻都能用1/4來表示呢?(生說:因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結:不管什么圖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4。
(3)用圓表示分數的請舉起來。師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時,師依次問:這是幾分之一?(邊反饋,邊板書)現在比較它們涂色的部分,你能說一說1/2和1/4誰大嗎?(1/2)1/2表示一大塊,1/4表示一小塊,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運用同樣大小的圓能不能比較分數的大小。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圓,想象一下,你覺得1/8要比1/2和1/4怎么樣?(小)如果還是這個圓形,繼續(xù)平均分下去,可能會出現幾分之一?(生自由說)。
小結:也就是說平均分成的份數越來越多,每一份就會越來越(小)。
(4)提問:同樣大小的圓形能比較大小,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同樣大小的長方形能比較大小嗎?(能)其實老師給每個四人組的同學準備的圖形都是一樣的,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呢?和同組的人比一比,說一說。
(2)比大小。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咱們和分數交上了朋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這位朋友有多少了解?
師:看來大家的收獲可真多,想不想再到生活中去找找分數。
四、應用知識――拓展能力。
1.展示法國國旗,奧運五環(huán),巧克力。
提問:老師收集了一些圖片,這些圖案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2猜一猜。
3數學小博士。
4找找廣告中出現的幾分之一.
結束語:同學們,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fā)現更多的分數!
板書:
3(三)課堂練習:(1)93頁做一做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六
教師:我們來幫它數一數。
學生數出后,教師板書:8。
教師:猴媽媽讓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課件出示猴媽媽的'話:把這8個桃子平均裝在4個盤子里)。
學生讀猴媽媽的話,教師板書:4。
學生匯報結果,教師板書:2。
學生:8個桃子,平均分成4盤,每盤分得2個桃子。
教師:誰能用我們數學上的算式來表示剛才平均分的過程?
學生說后,教師指出:在數學上,我們可以用8÷4=2來表示平均分的過程。教師把除法算式板書完整。教師介紹除號的名稱、寫法、讀法。寫法:先寫中間一橫,再寫上下的小圓點,兩個圓點要對齊。學生讀算式,用手比畫除號。議一議: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師:你還能把8個桃子平均分成幾份?用圓片分一分,一邊分一邊說分的過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教學例2。
(出示24支鉛筆)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含義:每6支裝一盒(教師可以示范裝一盒),
可以裝幾盒?教師板書:246。
教師:你能用小棒代替鉛筆自己動手分一分嗎?
學生匯報結果,教師板書:4。
教師:觀察分的結果,是平均分嗎?你認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過程嗎?請試著寫出除法算式。
學生:把24支鉛筆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識。
(1)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第2題。
(2)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第2題。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過程,再寫算式。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多。先獨立分,再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平均分成幾堆,也可以按每幾根一堆平均分)能說出3種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確的自評為三星級,自評表上畫3顆五星;說出2種分法的為二星級;說出1種分法的為一星級。
(4)看算式圈一圈,說一說。
(課堂活動第3題)引導學生說出:8是平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個分成1份。
(5)看算式編故事。
你們喜歡聽故事嗎?想不想自己編故事?下面請同學們用18÷3=6編一個平均分的故事,看誰編的故事最精彩。編好故事后,先在小組內講,再推薦一個同學到講臺上講,其余同學進行評價,根據表現分別評為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
四、課堂小節(jié),自我反思。
教師:小朋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七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了解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來進行面積比較的方法。
3.積極參與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明確面積的概念。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樹葉,手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教師里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學生邊觀察,邊交流。(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物體的面。)。
二、認識面積。
1.師提出:指出你的數學課本的封面和鉛筆盒蓋的表面,說出哪個大些,哪個小些。
2.學生認一認、摸一摸哪是課本的封面,哪是鉛筆盒的表面,再說一說哪個大,哪個小。重點說一說是怎樣知道的。
3.師:剪下附頁中的兩個長方形,比一比哪個大?
4.學生獨立操作,剪下來,比一比,再交流個性化的比較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直觀看到黃色的紙片比藍色紙片大。
5.師提出大頭蛙的問題:黃色長方形比藍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較大?
6.學生討論,交流。對于黃色長方形比藍色的大,是指黃色長方形的面積比藍色長方形的面積大這一解釋,學生如果說不出來,教師可作為學習中的一員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告訴學生面積的概念。
(設計意圖:認識面積的含義)。
三、比一比。
1.出示第83頁第(1)題:學生分別比較兩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題:
a:讓學生觀察,并提問:你能用眼睛直觀看出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面積小嗎?
b:同桌想辦法進行比較。
c:交流比較的方法。
d:師提出:這幾種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
e: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感知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來進行面積比較的方法比較簡單)。
四、練一練。
1.第一題:下面三個圖形,哪個圖形面積最大,哪個最小?此題是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基本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2.第二題: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大。此題是稍復雜的借助方格對圖形大小進行比較的練習,重點是讓學生說出判斷的依據。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八
教學目標: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感知和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3.明確百分數與分數在意義上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身邊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形式:
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教師組織、引導與師生互動、交流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煉問題。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找百分數,好找嗎?好找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大家找的時候我也在找,請看老師找的。(課件)。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百分數。(板書課題)。
大家覺得我們這節(jié)課應該研究些什么問題?
預設1: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預設2:人們?yōu)槭裁聪矚g用百分數?
預設3:百分數的`讀法、寫法。
預設4:和分數有什么不同?
這四個問題是老師一個一個講給你們聽,還是你們自己來研究?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接下來的時間交給你,黑板交給你。各小組選擇一個問題研究,并思考:要把你研究的這個問題講清楚,在黑板上寫點什么別人就能明白。
你們研究的時候,我干什么?我就在你們身邊,只要你們需要我,我馬上過來。
1.小組研究,教師巡視指導。(3分鐘)。
2.學生到黑板前板書。(4分鐘)。
3.展示交流(10分鐘)。
問題一:為什么喜歡用百分數?
預設板書:便于比較,分母都是100。舉例說。
小結:它們都是把總數量平均分成了100份,分母都是100,只需要比較分子,分子大的就大。
如果家里請客,你爸爸要喝高度數的酒,你能用今天的知識勸勸他嗎?
用一句話概括人們“為什么喜歡用百分數”?(分母都是100,很容易比較大小。)。
問題二: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預設板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具體說說收集到的其中一個百分數表示什么。
情況1:表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百分數關系。
情況2:表示兩個獨立數量間的百分數關系。
問題三:讀法和寫法。
預設板書:寫:分子+%。
讀:百分之幾。
如:50%讀作:百分之五十。
問題四:與分數有什么不同?
預設板書:1.百分數只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量,又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百分數只表示分率,不能帶單位,而分數可以帶單位。
3.百分數分子可以是小數。
4.百分數不必化簡。
三、共同概括,應用拓展。
現在回顧梳理一下,今天我們分享了這么多同學的發(fā)現,討論了這么多問題,你覺得今天這節(jié)課用三個字叫“百分數”,如果用兩個字叫“分率”。
在這節(jié)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很想了解同學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如何?請你用百分數告訴大家這三種情緒在整堂課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緊張()%遺憾()%。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只是打開了百分數的大門,百分數的王國里還有更多的精彩等著你去發(fā)現。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九
認識幾分之一(教材91—93頁)
1.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學會借助直觀的方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通過數學活動,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學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認識幾分之一。
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長方形、正方形、小圓形紙片、大圓形紙片若干張,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學具。
二、探索研究幾分之一
1、說一說
說一說大圓片是怎么分的?介紹分數的讀法、寫法。
2、折一折
(2)學生匯報交流
3、想一想
(2)學生匯報交流(3)練一練
4、試一試
5、做一做
6、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幾分之一的分數。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課件出示情景圖,觀察、猜測,學生匯報交流。
2、課件出示表示1/2、1/3、1/6的圓片,比較大小,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3、練習
四、鞏固提高
說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體驗小組合作、成功學習的愉悅。
深入理解平均分,對分數的意義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掌握分數讀寫法及各部分名稱。
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片(學生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前三分鐘,導入新課。
1、數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個數只有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才有意義,比如我們班有47名同學。
2、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
3、在前一段學習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運算,誰能提出兩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動筆解答。
4、同學們做的非常好,老師也有幾個問題希望同學們幫助解答。
5、老師這有4個蘋果,要分給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陳思齊和徐鵬程同學,誰會分?分的好嗎?好在哪?(平均分)。
8、好,讓我用刀把它切開。那么他們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書)。
10、有,他就是“分數”。
二、認識分數。
1、剛才我們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半,我們就可以用1/2這樣的分數來表示。(現電腦出示,再黑板演示寫法,再讀一讀)。
2、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這個1/2是怎樣來的?(強調“平均分”和“是誰的”)。
3、介紹分子、分母和分數線。
4、現在我想把這個月餅平均分給四個人,該怎么辦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1/4.
7、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樣的數能用分數表示嗎?
8、注意,只有平均分才有分數!
三、折分數。
1、讓我們自己動手折一折分數。
2、先拿圓形紙,你能折出他的1/2嗎?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請你寫在上面。(兩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紙,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標出。
5、長方形紙,隨意。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積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面積的表象,感悟面積的含義。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喜歡)老師也很喜歡畫畫。瞧老師能很快地畫出我的左手手掌來。
(師用筆很快地順著自己手掌畫出圖形來)。
(學生動手畫)。
2、師:把一名學生畫的貼在黑板上(自已手掌圖形的旁邊)。
3、師:這兩個平面圖進行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
(一大一?。?。
4、師:對,這兩個平面圖形一大一小。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板書: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現在我們就可以說第一個圖形的面積大,第2個圖形的面積小。
1、師: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好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平面圖形。比如說我們數學書的`封面就是一個平面圖形,大家說這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那么這個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可以稱為什么?(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大家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2、師:大家再來看一看你們課桌的表面是一個什么平面圖形?
(也是一個長方形)。
那么課桌表面的大小可以稱為什么?
你這下再用手摸一摸課桌的表現,看看有什么感受?
(學生摸課桌面)。
你感覺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課桌面的面積誰大、誰小呢?
3、師:你還能像老師這樣舉例說一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學生舉例)。
三、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研究。
1、黑板上貼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偏?。?、梯形(偏大)的紙片,它們的面積在哪里?
(先指出,再貼在黑板上)。
師:老師要請三名同學上黑板給這三個圖形涂色,注意每一名同學只能任意選一個圖形涂色。涂色要均勻,涂的最快的哪名同學老師有獎品獎勵給他。
(學生涂色)。
2、師問涂色涂得最快的那名學生:拿到獎品高興嗎?(高興)。
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圖形涂色嗎?
師問涂色涂得最慢的那名學生:你對自己涂的最慢有什么話要說?
3、師:誰來總結一下,我們剛才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主要是靠什么來比較的?
(靠眼睛看)。
我們把靠眼睜看的方法稱為觀察法。
(板書:觀察法)。
(學生分四人小組探究。給學生提供的材料有:兩個長方形、若干小長方形紙條,方格紙)。
學生匯報總結出重疊法、用指定的長方形量和用方格紙這三種方法。
(展示驗證)。
從這個小游戲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四、鞏固練習。
1、“想相做做”第2題。
2、“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先做。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二
角的初步認識沙區(qū)某小學羅衍艷教學內容西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p43頁―44頁上的內容學情簡況及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平面圖形,是由整體圖形細化出來的初步的基本圖形,角是組成正方形式、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基本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通過讓學生看、找、畫、折擺等形式,知道角的組成和畫法。教學過程中,用情景引入,創(chuàng)設生動的小白兔的家,幫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學生一下子就覺得感興趣,仔細觀察,回答,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過來,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1.找角,通過看紅領巾、鐘面、折扇等實物圖形找角,再讓學生找身邊的角與自己身體上的角。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找角的情況,相互指出身體上的角,學生興致更高。2.折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體驗數學知識,摸摸自己的角,對角的形狀有直觀的感知,并獲得成功的體驗。3.認識圖形,抽象圖形從直觀到抽象,學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認識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辨別角。4.畫角,有了直觀的認識,折角的感受,抽象的認知,學生畫角雖難,但也是勢如破竹,自己試畫角,調動大腦,手腦并用,觀察老師范畫,得到體驗,再自己畫角,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5.制作活動角這是一個難點,要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靠教師抽象的講是行不通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與邊的長短無關的,只是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6.拓展練習,用兩根小棒能擺幾個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寓教于樂,可以說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實踐課。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3.通過觀察、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4.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兩根硬紙條、圖釘、白紙、小棒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多媒體顯示:森林里草地上,小白兔在嬉戲,旁邊一座小屋)談話激趣:小朋友們,森林里的小白兔邀請我們去玩,你們想去嗎?兔媽媽請我們參加他們的新家,請小朋友找一找,兔媽媽的房子是哪些圖形組成的?哪些是我們學過的?(學生回答)(屏幕顯示:從小屋中拉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分別閃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個角:)引入:小朋友們,剛才閃動的圖形是什么?你認識它嗎?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這種圖形――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評:開頭富有童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二、實物操作,探索新知(一)找角1、(屏幕顯示例1的圖:鬧鐘、三角尺、剪刀、折扇、紅領巾)學生觀察),問:孩子們,上面的幾種物體分別是什么?它們的表面哪里有角,請你們找一找。(分組在書上例1的圖中分別找出,找到以后指名到展示臺上,分別指出)2、師拿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找角,問:紅領巾是什么形狀?(三角形),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3.學生找找周圍,身邊和生活中的角,(分學習小組找角,說一說,指一指)指名回答。4.師小結(叉開手指,讓學生觀察),這是角嗎?)又指衣領的角)這是角嗎?(又彎曲肘關節(jié))這又是角嗎?我們的身體、身邊、周圍,角處處可見。(評: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二)折角1.請孩子們拿出準備好的一張紙,折出一個角(先分階段小組折,組內學生互相幫助,老師個別指導)2.請孩子們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時師示范,先摸角的頂點,再摸兩條邊);問:你發(fā)現什么了嗎?指名回答,得出:有一個尖尖的地方,有點刺手,兩邊平平的,直直的。3.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更小的角,怎么辦呢?(再對折一下)、(指名一人到講臺折給大家看)(評:讓學生動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腦并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三)認識角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從屏幕中的鬧鐘、折扇、剪刀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問: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屏幕上的角,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學生討論,然后指名說一說:電腦逐步閃現:每個角的頂點,再讓學生說出角還有兩條直線。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角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2.師邊講角的概念,邊畫出一個角,由一個頂點(點出一點,寫上“頂點”),引出兩條直線(板書:邊)就構成了一個角。邊頂點邊3.看書p43的圖,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并讓學生在書上勾出這一句話。(評: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突破本節(jié)課難點。)(四)練一練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圖形,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答對的小朋友給予鼓勵)。(評: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2.指出下邊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完成書上練習十第1題)。(學生自己先在書上指出,再把書拿到展示臺上,指給全班同學看,集體講評)。(評:形式多樣,靈活,氣氛活躍,學生思維也隨之活躍起來)(五)課間活動,制作活動角1.師首先示范:拿出兩根長短一樣的`硬紙條,一端釘上圖釘,制作成一個活動的角。2.讓學生分組,自己動手制作,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條制作活動角,做不好的,可以請學習小組的同學幫忙;師巡視,遇到困難的學生隨時幫助。3.學生展示活動角,比一比,看誰的活動角做得最好。師根據情況,表揚全體小朋友都很能干,會動作制作角。4.思考:想一想,要讓角大一點,應該怎么辦?多媒體顯示一個已做好的活動角圖形,學生思考,實踐,用自己制作的活動角試一試,再指名學生到展示臺演示。問:如果要讓角小一些,又該怎么辦?(把角的邊收攏一些),剛才的學生又演示把角變小,多媒體再完整演示同一個活動角,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的過程。得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大小與角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做數學”中學數學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突破本節(jié)課難點。)三、拓展思維1.說出下面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在展示臺上指出。2.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各組學生在白紙上畫出。多媒體顯示:先畫頂點,再畫兩條直邊。請你用兩根小棒擺出不同的角3.學生動手操作:再指名到展示臺上演示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板書:角的初步認識邊頂點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邊教學設計“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v觀本節(jié)課,在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新知、新課的引入、練習的設計、思想品德的教育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索,給人以啟迪。1.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加教學活動。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學到了數學知識和培養(yǎng)了能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觀察生活中的角,用紙折大小不同的角,用硬紙來做活動的角,畫角,用小擺擺角等活動。教師不作任何演示和提示,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尤其是畫角,這是一個難點。開始,教師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畫,學生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畫法,有的沒有頂點,有的邊不直,有比著三角尺描繪,針對畫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想辦法,發(fā)揮小組團結合作精神,最后,在總結同學們畫法的基礎上,歸納出畫角的正確方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這種把學生擺到學習主體的位置,對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十分有益的。2.構思新穎巧妙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教師用生活中的實物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了富有童趣的“兔媽媽在森林公園建造了一幢漂亮房子,找一找這幢房子里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引導學生找出已學過的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再通過圖形的變化,引出新課的內容一角,體現了“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過渡自然。3.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達到熟練的目的,在圍繞角的有關知識練習時,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拓展練習。如:用兩根小棒擺幾種不同的角,激發(fā)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興趣和能力。4.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當教師拿出紅領巾的時候,問學生“是什么形狀”,學生回答是“三角形”,教師又問“紅領巾還是什么呀”,學生答:是紅旗的一角。教師緊緊抓住紅旗的一角引申更深刻的意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寥寥數語,把思想教育的內容,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的內容中,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三
《角的初步認識》ppt課件是小學對角的初步認識,那么您知道ppt怎么制作嗎?下面可以直接下載使用的哦!
一、教學設計背景:。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內容。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是有了這些已有知識和感性經驗作基礎,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諸多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說中學習知識,發(fā)展思維。
二、設計理念:。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充滿生命力的.過程。
于是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
整節(jié)課上,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地動了起來,課堂真正地活了起來。
三、教學目標:。
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情景和親歷操作活動來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一個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的方法。
通過觀察實物并從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通過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對角有些感性認識,知道什么樣的圖形是角。
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四、教學重、難點:。
畫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師:4根同樣長的小棒,三角板,為每生備一張圓紙片,投影儀。
生:厘米尺,練習紙。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四
預設板書:1.百分數只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量,又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百分數只表示分率,不能帶單位,而分數可以帶單位。
3.百分數分子可以是小數。
4.百分數不必化簡。
三、共同概括,應用拓展。
現在回顧梳理一下,今天我們分享了這么多同學的發(fā)現,討論了這么多問題,你覺得今天這節(jié)課用三個字叫“百分數”,如果用兩個字叫“分率”。
在這節(jié)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很想了解同學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如何?請你用百分數告訴大家這三種情緒在整堂課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緊張()%遺憾()%。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只是打開了百分數的大門,百分數的王國里還有更多的精彩等著你去發(fā)現。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五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教師板書:2)。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學生繼續(xù)用手勢表示,1教師板書:1)。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用手勢表示發(fā)生了困難,由此引出分數,揭示課題)。
二、展開。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課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樣多。)。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么?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讓學生完整地說一說。)。
6拓展:你還能把什么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說一說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一。
1、啟發(fā):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里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么?(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并說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說一說。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議一議,說一說道理。)。
2、交流猜的結果,借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xù)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課件出示三個長方形,用陰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別占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等學生猜對以后再畫上。)。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說一說上面隱含的“分數”)。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說說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黃色部分占幾分之一結果應是開放的)。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fā)現更多的分數?。ü膭顚W生課后進一步觀察、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師生都準備圓片一張,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動態(tài)演示關于主題圖內容多媒體課件,接著出示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
1.把這4塊月餅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板書:1。
3.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進行對折、重合等操作。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一)認識1/2。
1.多媒體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1/2。
3.學生活動:用圖片折出它的1/2,并寫上1/2。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1/2?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二)認識1/4。
1.要得到一塊月餅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圖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電腦課件動態(tài)演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教學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折紙,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小組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貼在黑板上),說一說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電腦課件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閃現,讓學生直觀感受。
3.讓學生討論合作。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2題。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六
1、認知目標: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學生用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小廚師在干什么?(分食物)那么他是怎樣分的?從而體會到半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無法表示,從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出示學習目標,齊讀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3、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三、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91頁到92頁內容,重點看前兩個紅點內容,思考下面問題:
1. 一半可以怎樣表示?怎樣讀、寫?
2. 二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四、先學后教。
1、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學,老師巡視督促學生學習。
2、檢測自學效果。
(1)、認識
師提問一半怎樣表示?(指名回答)那么 怎么寫呢?課件演示書寫順序,讓學生先觀察,在指名說一說。最后板書時讓學生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并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怎么讀?指名讀。
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說一說 表示什么意思?
(指導學生說出:表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指名學生再次說說的意思
師:(師指另一份月餅)那這一份呢?(讓學生明白另一份也是這個月餅的)
(2)、理解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
師:大家想想,半個月餅可以是,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是這樣分的?
生:一個蘋果、一個蛋糕……(用生活實例完整地說一說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2)、動手折一折
師:(巡視指導),做完的同學同桌互相小聲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張紙的的?
展示學生的作品,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這些圖形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可以用來表示?
生:都是把這些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
師:對!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
3、判斷 ,引出
師:老師也折了幾種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呢?請大家用手勢判斷“對”或“錯”,看誰反應快?。ㄕn件出示:)
4、 探索
(1)、認識
師:誰來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師:誰會寫 ?(一生上臺板演,全班書空。)
(2)、探索
師:拿出你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折出四分之一。小組先討論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動手,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又多又好。
生:小組合作,小組交流,
師:抽一個代表看圖說說 表示的含義。
師:追問,這些圖形都相同,折法不同,為什么每份都能用來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師:很正確!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5、猜測創(chuàng)造
(1)、猜一猜
師:我們認識了 和 ,猜一猜還會有幾分之一?
生:(……)
五、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聰明的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初步認識了分數,相信下面的練習肯定輕松過關。
1、基本練習
說出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2、鞏固練習
看分數涂顏色。
六、回顧總結。
讓學生說說都有哪些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七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初步體會分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幾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我分一分好嗎?
現在有四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兩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這樣,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什么分法?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一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們以前學的數能表示嗎?
那么,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分數。
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八
我們來寫一寫。
誰來讀出這個分數,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幾含義,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如果這樣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練習:圖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為什么?
總結: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證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數。
課件,每人得到的1/2塊月餅,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所以我們在描述時,必須要說清是誰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餅能得到二分之一,還有什么辦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紙活動。
任意拿出一張圖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總結:一個月餅,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發(fā)現分數。
請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十九
我們來寫一寫。
誰來讀出這個分數,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幾含義,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如果這樣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練習:圖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為什么?
總結: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證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數。
課件,每人得到的1/2塊月餅,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所以我們在描述時,必須要說清是誰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餅能得到二分之一,還有什么辦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紙活動
任意拿出一張圖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總結:一個月餅,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發(fā)現分數
請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二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會用直尺畫角。
2.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教學難點:通過角的特征會畫角。
一、導入新課。
1、新的一天開始了,校園里可熱鬧了???,今天在校園里來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發(fā)現它了嗎?請你快把書打到38頁,看看“角”藏在哪里呢?(匯報)。
3、那你愿意到數學王國里認識“角”這個好朋友嗎?(板書)。
2、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這個點摸摸,說說什么感受?這是角的頂點。(讀)現在請你摸摸這兩條邊,什么感受,這就是角的邊,(讀)一個角有幾條邊?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讀)。
3、請你用三角形中的一個角,給你同桌介紹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稱。
4、你能指出黑板這個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5、練習。你能在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嗎?
三、活動:既然角已經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現在讓我們站起來,擺個有角姿勢。
四、做一做。
1、(出示不規(guī)則紙)我們玩的高興可是這張什么也不是的紙先生不高興了,他也想和角成為朋友,我們能幫他找到角嗎?我們可以動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紙按平,然后再折。
2、請你把折好的角舉起來,互相看看你們折出的角一樣嗎?你發(fā)現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貼三個)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個角大嗎?紙先生高興了,現在把你的紙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們還可以用兩條紙條和一個圖釘做個活動的角呢。這圖釘就是角的頂點,這就是兩條邊,現在請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做一個活動的角。
4、誰愿意和我比一比誰的角大?(兩條邊開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這兩個角誰大?雖然這個角的邊很長,但是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也就是說角的大小和邊沒有關系,角的大小只和兩條邊開叉的大小有關。
五、畫角。
1、角已經和我們成為好朋友了,讓我們來畫畫角吧。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讀)。
2、請你認真看。教師畫,先畫一個點,然后從這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就能畫出一個角。(強調向不同方向)。
3、畫角時要牢,先畫定點再畫邊,現在請你畫角。
4、展示。
六、拓展。
2、給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擺出角嗎?
七、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還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嗎?
2、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二十一
1、本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而且只是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學好本單元內容才能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分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我們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的。
2、“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幾分之一即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本單元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分數,分數的簡單計算,分數的簡單應用等幾部分。教學內容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2、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1、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地對幾分之一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
2、為學生提供數學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分數的產生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課件、不同形狀、大小的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中秋節(jié)到了,媽媽打算把買來的月餅與鄰居張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課件出示:
1、把4塊鳳梨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2、把2塊蛋黃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3、把1塊豆沙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二、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2)教師提問:另一份是這塊月餅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3)學生交流。
動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張紙,折出它的。
學生匯報:把得到的貼在黑板上。
(4)教師提問:折出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它的?
教師出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幾分之幾?
學生匯報: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三分之一,寫作。
學生互動:互相說一說表示的意義。
教師明確: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紙表示出它的,在圖上標出,并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得到的。
分組匯報,并把學生得到的貼到黑板上。
教師提問:(1)折出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呢?
(2)你能說這個表示的意義嗎?
教師明確:要想得到誰的幾分之一,就必須把誰平均分,同時得到的分數就是對誰而說的。
老師提問:你能再任意說一個分數嗎?你們所說的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老師邊明確邊板書:分數中,中間的橫線叫做分數線,分數線上面的數叫作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作分母。
1……分子。
—……分數線。
4……分母。
4、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頁的例3.
小組討論:觀察這兩組分數,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
學生匯報:
生1:我發(fā)現。
生2:我發(fā)現。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課堂作業(yè)。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數。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二十二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p62—6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三角板,活動角,課件,兩個角。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三角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矗浚ǔ鍪救前澹?/p>
師:你知道,三角板為什么叫做三角板嗎?(預設:因為它有三個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課題:認識角)。
師:我們先來摸一摸角,說說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樣的?(預設體會: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師: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嗎?(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角。
1、抽象出幾何角。
(課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鬧鐘等物體中的大小不同的角)從生活中的物體表面抽象出角。
師: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角?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就成了下面的圖形角。(課件出示抽象出角)。
師:像這樣的一些圖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個角嗎?同桌互相評一評對不對(師巡回指導)。
師:老師畫了一個角,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
(1)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板書)。
直直的`,我們叫它“邊”(板書)。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頂點,兩條邊)。
(2)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用給角起名字的方法來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4、畫角。
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畫一個角?把你畫的角標上頂點和邊,并且給它改個名字,看看它應該記作什么(師邊看邊指導)。
5、畫角時應該注意:先畫頂點,再畫邊。
6、練習。
判斷下面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比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布置游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要使角變大,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要怎樣?(抽同學來演示)。
2、我們怎么讓角變大變小的呢?
合攏角的兩邊,角就變?。焕_角的兩邊,角就變大。
師: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呢?
總結: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角的開口大小)有關。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么?
(2)比較兩個三角板的大小。
三、課堂練習。
1、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
2、一張正方形紙有4個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四、總結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68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