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啟發(fā),要鼓勵學生思考、探究和合作,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案范例的分享有助于我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進步。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一
讀完汪曾祺的《受戒》,我的心竟有一絲顫抖,一些形象化的激動凸起在我的皮膚上,雖然我知道天氣并不冷——那是內(nèi)心的震動造成的。
“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初見這樣的豪言,我感動了,想到自己僅為剛剛邁出的一小步而沾沾自喜,卻空抱著一腔愿望,便在心里暗暗責備自己的淺薄。我不想將自己封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我知道自己的天地應該很大,也一定會很大,但立足于此,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腿并不強壯,就算是心,也沒有偉岸到可以俯視天下的地步。那么,我的路在哪里呢?我的方向呢?我不知道,我沒有明確的目標,雖然我渴望流浪的灑脫,但我也明白,自己并不會灑脫地自我放逐。但是此時,我確是失去方向了。
故事臨近結束,我又看到了“走遍沒有路的地方”的言語,我在覺得自己悟性太低的同時,也體味到一絲禪機。走遍有路的地方固然了不起,但那畢竟是是沿襲別人的老路,并不是在創(chuàng)造自己,而走沒有路的地方,則完全是在走自己的路,并且用自己的手去打拼、去開創(chuàng)。如果說,走別人的路是在圖紙上加深一道劃痕的話,那么,走自己的路便是增加一道劃痕了,勿用贅言,后者才稱得上是真正偉大的選擇。
魯迅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蔽乙恢币詾轶鹧浴H欢?,一直以來,我想到的卻只有別人是怎樣開路的,而自己,只是在做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此時,我終于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然而我惶惑了,一直以來只會縱向切蘋果的我,面對橫向放置的蘋果束手無策,即使我知道那里面一定有另一方天地。
《受戒》的故事中,本是仇敵的青年人和頭陀共同開辟了“沒有路的路”,即使青年人“很快似乎忘記身邊有個頭陀”,“正如頭陀忘記身邊有一個帶劍的年輕人”,但是起碼“丁丁的聲音有了和應”。而我,注定只能一個人走,走自己的路,即使唱歌,也只能聽到自己的回音。
但是,誰又不是如此呢?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二
初中時代就對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早有耳聞,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我終于明白了這本書為何在文壇占據(jù)重要地位?!疤z”這種類型的題材在十九世紀的文壇里并不是少見的,越來越多的文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邪惡,同情底層人民尤其婦女的命運,但顯然哈代在本質(zhì)上對“苔絲”這類人的認識是有新的突破的,對那個邪惡社會的打擊力度更強。
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后期,正是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的年代,傳統(tǒng)社會正在歷經(jīng)翻天覆地的新變革,金錢觀和追逐私利的觀念悄然滋生,英國農(nóng)村也經(jīng)歷著這樣的變革。小說的主人公苔絲便生活在這樣的英國農(nóng)村中。
哈代賦予了苔絲很多美好的品質(zhì):漂亮美好,堅強樂觀,善良孝順,勤勞淳樸,。像作家所說“這樣美麗的一幅細肌膩理組成的軟縠明羅”理應得以健康成長,得到她應有的待遇,可看看苔絲的生存環(huán)境:出身貴族的她家族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落,生活貧苦,經(jīng)濟拮據(jù),即使學業(yè)有成也不得不放棄讀書而早早工作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而假冒德伯家的亞雷一家卻混得風生水起;盡管苔絲聰慧善良,但她的父母卻愚昧無知,也是他們一直勸苔絲去認本家才導致苔絲被玷污;社會的冷漠和傳統(tǒng)觀念使得苔絲坦白身世后遭到歧視和遺棄。這一切都逼得苔絲最終走投無路,盡管作出了抗爭,生命還是早早地被這個社會奪去。
作者寫這本書是為了鞭撻這個無情社會,同情社會底層這些善良美好卻又無力與邪惡作斗爭的勞動人民。說到造成苔絲悲劇命運的人,以往很多人都會把目光放在亞雷·德伯身上,誠然,這個花花公子玷污了苔絲,把苔絲推向深淵,可在我看來,安吉·克萊對苔絲不幸命運的推動作用反而更強。因為苔絲在遭遇亞雷的玷污后經(jīng)歷過一段時期的迷茫、悲傷和痛苦,堅強的她終究重新站起來,整個人慢慢蛻變,變得更富反抗精神,出淤泥而彌潔。獨立生活的她后來深深地愛上進步青年安吉·克萊,克萊在當時算是思想比較先進沒有階級觀念的人了,但盡管他有“先進的思想,善良的用意”,但在真正考驗到來時,“卻不知不覺還是信小時候所受的訓誡,還是成見習俗的奴隸”和幫兇。新婚之夜他聽到苔絲坦白身世后,雖然自身也并不“純潔”,卻不肯對苔絲報以同樣的寬宥,還將她遺棄。
得不到深愛之人的理解還遭遺棄,這個打擊對苔絲來說是巨大的,最糟糕的是導致之后苔絲迫于無奈委身于亞雷,盡管最后克萊終于想明白了,但也已經(jīng)晚了,深愛克萊的苔絲一時沖動殺了德伯,過了5天幸福生活后苔絲的悲劇人生也到了盡頭。有人說克萊一開始遺棄苔絲是因為太愛他以至于一時無法接受事實,這個解釋我是不能接受的,只能說他那個時期的愛還不夠深,還不到打敗腦海里傳統(tǒng)思想的地步。說到底,苔絲的悲劇,還有其社會道德根源,主要就是男性中心社會中那種強固的婦女貞操觀念。哈代在規(guī)定苔絲的思想行為時始終與這一觀念針鋒相對,批判的矛頭直指維護這一觀念的社會和教會。在文中也可以看到苔絲對教會的態(tài)度由不斷加深懷疑到用行動否定。
看到書的最后一部分,我唏噓不已。看到苔絲殺了亞雷后露出慘淡笑容,臨刑前淡定地享受和愛人所剩無幾的快活日子時,很是心疼這個美好的女子,她的死亡是不公的,是悲哀的,但對她來說,或許死也會帶來解脫。一整本書看下來,苔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強烈的自尊心,甚至讓我想到了林黛玉。想了一下,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角色都是很有自尊心的人,苔絲就是如此。她盡管出身貧寒,卻不卑不亢,她可以吃很多苦頭,唯獨不能做損自尊的事,比如她就不向權貴或有錢人低頭,愛情里其實她也追求平等,這樣的女子在當時的社會終究無法逃脫各種惡勢力的打壓摧殘,當時又有多少個“苔絲”在經(jīng)歷這樣的命運呢。
多少年過去了,時代在進步,可我還是不認為像“苔絲”這樣的生命就不會存在了,韓國之前有女學生遭,加害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受害者走到哪都遭到唾棄,你看,社會還是這樣。為愛而生,像苔絲這樣美好的女孩,頂著什么為愛而亡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而遭到無情踐踏的事我不想再看到了,她們都應該好好活著,享受人生。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三
初讀《受戒》,看著文中光怪陸離的和尚生活,腦中真只有“荒誕”二字。首先,從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去看,和尚就應是正而八經(jīng)、吃素念佛、不近女色、嚴守清規(guī)的。然而文中的和尚卻吃肉打牌娶老婆、殺豬抽煙唱淫歌,活象一堆江湖混飯吃的騙子。其次,小明子與小英子的“初戀進行曲”。小明子先是莫名其妙地當了和尚,后是與小英子日久生“情”。個人認為,這類型的透明戀情很有肥皂劇的味道。再次,是文中所謂“正經(jīng)人”――“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偷雞”這行當,是“正經(jīng)人”所為嗎?……一個個“荒誕”的設定層出不窮,第一次看完《受戒》真的只是“荒誕”而已。
為了不讓自我僅僅停留“荒誕”的層面上,我便把課本上有關《受戒》的部分瀏覽了。對于課本上講到的一些觀點,我有自我的看法:
一、離題之說。
“小說的題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場面一向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xiàn),而且是透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并不將它當成情節(jié)的中心或者樞紐?!?/p>
課本列舉的這些例子,會讓人覺得離題。我覺得其實不是的。我覺得作者是故意讓人錯覺離題,然后再體味作者的用心良苦?!笆芙洹焙螅蜕斜旧砭途蛻沁^著平淡的清修生活的,但是他們“不正經(jīng)”,于是題目與正文便產(chǎn)生了反差效果,而這種反差效果恰恰是表達了作者心中想諷刺的現(xiàn)象。
二、“桃花源”之說。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實際的主人公卻就應是這種‘桃花源’式的自然純樸的理想生活?!?/p>
三、“超功利”之說。
關于這一點,我是聽了同學的發(fā)言后深有感觸的。文中和尚有“攢錢”的“本事”,把“和尚”當作職業(yè),能夠白吃飯、分辛苦錢……這實質(zhì)還是在追求功利。
以上,是我對課本的一些看法。
關于《受戒》文中選用的對聯(lián),我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大肚能容”聯(lián)和“一花一世界”聯(lián),其實這兩副對聯(lián)就算不是明白地出此刻文中讀者也會聯(lián)想到,但作者既然明白地寫了出來,那就不得不說了。“大肚能容”,容的是一群混飯吃的和尚;“開顏一笑”,笑的是和尚道貌岸然的行經(jīng)?!耙换ㄒ皇澜纭迸c胡為的和尚成為了鮮明比較。這種反差還是在加強所謂“受戒”的形式化。最后就是小英子家的楹聯(lián),“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這副對聯(lián)有個跟和尚有點關系的傳說:宋朝是蘇東坡與高僧佛印是忘年交。佛印這天在做魚湯喝,東坡突然來訪逮個正著,佛印想隱藏自我做的魚湯,但是東坡早已發(fā)現(xiàn)。東坡沒有明白指出佛印的魚湯,但是就用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引出了“罄有魚”的答案。這個故事與文中和尚的行徑多少有些共通點,天下對聯(lián)何其多,作者偏偏選了這一副,我想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了。個人認為,這副對聯(lián)在文中一有暗示小英子與明海的緣分、二有照應荸薺庵和尚們不受清規(guī)的作用。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四
浸染于世俗,被瑣事纏繞,為現(xiàn)實所傷,突然讀到汪曾祺的小說《受戒》,一種似曾相識、久違的感動始終縈繞在心頭,難以釋懷,是啊,我們美好的童年已經(jīng)逝去太久,我們平靜的村莊已經(jīng)變得喧鬧,我們原本寧靜、被夢想充盈的心也因為成長而變得世故。幽靜的鄉(xiāng)村,淳樸的風俗,不諳世事的年紀,飄著蘆葦香的沼地,讀汪曾祺的小說仿佛故地重游,而那心中沉睡已久的夢想也似乎被悄悄喚醒。
《受戒》恣意渲染著民情風俗,醉心于那獨到的風光和那群不被世俗束縛的人。在英子把船劃進了蘆花蕩時,小說接著寫到:
"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檫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恍若夢境的田園風光,雖常見于鄉(xiāng)下故土,然從作者筆下流淌出來,卻令人神往。
小說雖名為《受戒》,卻張揚著自由。無拘無束的和尚,和善的村民,充滿趣味的儀式,還有一段朦朧的愛情,在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里,作者歡喜那自由的人性和樸實的寧靜,歡喜那真性情的人和若有若無的感覺。整篇文章清淡委婉、渾樸自然,讀后卻讓人欲罷不能,久久回味于那夢里桃源。
汪曾祺學貫古今,深諳“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哲學,其敘事娓娓道來,漫不經(jīng)心、卻不乏生花之妙筆,《受戒》是一篇散文化詩意化的小說,平淡卻直逼人的內(nèi)心,以人之共性引人共鳴,如春雨潤物悄悄地觸動人內(nèi)心的軟處,平淡,卻絢麗,動人心弦卻不著痕跡。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也集中體現(xiàn)了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力求淡然,努力構建起自己的藝術世界,讀汪曾祺的小說,你不要奢求會驚心動魄,但就是那種平淡把所有的震撼都比了下去。驚濤駭浪都只是瞬時,汪曾祺的小說卻像炊煙或是淡香一樣雋永悠長。汪曾祺說,我要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ㄕ?;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
中國的小說從誕生到汪曾祺為止,都只是在半邊的天地里轟轟烈烈,汪曾祺給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梢院敛涣邌莸卣f,汪曾祺是劃時代的,因為他,我們的小說世界才完整。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五
在傳說中,希臘是個神奇的地方,在那神奇的地方,誕生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傳說中,更是有著一群神,一群傳說中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神。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關于希臘的神話書籍,真是太好看了,這本書詳細的記載了希臘的神話與傳奇。這本書中,詳細的記載了花心大蘿卜宇宙之王宙斯、嫉妒火焰熊熊燃燒的赫拉。當然,說了宙斯,當然少不了他的子女,在書中有介紹他的兒子戰(zhàn)神阿瑞斯、女兒智慧之神雅典娜和商業(yè)之神赫爾墨斯。
在中國,天上的神的首領玉皇大帝;而在希臘,人們敬仰的神是宙斯。當我拿起這本——《希臘神話故事》時,只有一股不屑與藐視。但事與人違,但我讀了第一篇文章后,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了,這本書真太好看了!
在書本中,有很多的文章,講的都是宇宙之王——宙斯,這個花心大蘿卜,一空不空的在地上找女子,又是直接透露身份,但更多的時候,他總是千變?nèi)f化,借此,來勾引女孩們的放心。有一次,他化身為一頭黃牛,騙取了一個女孩,讓女孩坐在背上,飛上天際。
希臘的天神中,我最喜歡的是當之無愧為大力神的——赫拉克勒斯,又名海格力斯,他是宙斯與阿爾克墨涅之子。他真是神勇無比,完成了十二項英雄事跡,被升為武仙座。在他的一次經(jīng)歷中,意外的的救了普勒米修斯。那是在一座山上,普勒米修斯因偷偷的給予人間火種而被宙斯關在山上,天天接受風吹雨打,還被禿鷹啄食內(nèi)臟。幸好大力神普勒米修斯經(jīng)過,射落了禿鷹,砸開了鎖鏈,救了這位幫助人間的大英雄。
看完一遍后,體驗了神話中傳奇般的魅力,那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眼球,讓人看著看著身臨其境。仿佛看見了大力神的英姿,智慧之神雅典娜的聰慧,當然少不了戰(zhàn)神阿瑞斯那英勇的戰(zhàn)績與輝煌。在一篇一篇的文章中,記載了多少傳奇般的輝煌。這般輝煌,是神的領域,神之奇跡,這種境界,是普通人難以攀附,難以實行。希臘啊,你是神話的聚集之地,神話存在于你各處的身軀。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六
近來讀書頗多,主要以散文為主,也兼讀些小說。因為工作和家庭各方面的壓力漸長,即使小說也只看了些篇幅不長的。其中汪曾祺先生的《受戒》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受戒》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如同品了一杯淡淡的清茶,口有余香??傮w來說,無論文筆還是故事都寫得很美,有點沈從文小說《邊城》的感覺。小說里世界仿佛夢里桃源,只是里面人并非為了避世,而是本來就生長在那里,俗世中人有的他們都有,甚至比俗世中人更自由,更快活。
文章采用的是回憶式開頭:“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边@與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開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鳖H為神似。不知道汪曾祺先生創(chuàng)作此篇時是否受到了這位法國文豪的啟發(fā)。如果是,那么此作可以說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又有西方意識流的不拘一格,堪稱是一篇中西合璧的文學佳作。
在《受戒》中,明海的家鄉(xiāng)管“出家”叫“當和尚”,感覺就像我們今天去“當老師”、“當記者”、“當編輯”似的。只是一種可以賺錢的職業(yè),并沒有太多神圣的味道。而且明海出家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因為他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于是在他七歲那年,家里人便決定讓他當和尚。當和尚也是靠他舅舅的關系。文中說道:“當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xiàn)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會了放瑜伽焰口,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睋Q做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包吃包住,收入不菲,工作不累。”這樣好的工作,就連明海自己也覺得在情在理。這是小說的第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受戒”的緣起。
到了小說的第二部分,女主角登場了,文章寫道:“到了一個河邊,有一只船在等著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船里,船就開了?!边@個女孩子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這一段描寫確實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邊城》中那只渡船上的老爺爺與翠翠。也許這篇小說起初就是汪曾祺向其恩師沈從文的敬禮之作吧。
在船上,女孩問明海是要去當和尚嗎?明海點頭。女孩問明海當和尚要燒戒疤,怕不怕?明海含糊地搖了搖頭。女孩又問,你叫什么?明海。在家呢?明子。小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菩提庵。——給你!小英子就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這就是小明子與小英子的第一次邂逅。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小女孩的懵懂愛情就此泛起了漣漪。
汪曾祺后來在關于《受戒》的感言中寫道:“因為我的老師沈從文要編他的小說集,我又一次比較集中,比較系統(tǒng)的讀了他的小說。我認為,他的小說,他的小說里的人物,特別是他筆下的那些農(nóng)村少女,三三、夭夭、翠翠。是推動我產(chǎn)生小英子這樣一個形象的一種很潛在的因素。這一點,是我后來才意識到的。在寫作過程中,一點也沒有察覺。大概是有關系的。我是沈先生的學生,我曾問過自己:這篇小說像什么?我覺得,有點像《邊城》。”
但是我覺得,《受戒》雖然脫胎于《邊城》,但卻比《邊城》更貼近現(xiàn)實的生活,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邊城》里的世界幾乎完全是如詩如畫的,是脫離了現(xiàn)實世界的另外一個世界,里面無論人物還是景物都是那么唯美。而《受戒》里的人即使入了佛門,也根本不受清規(guī)戒律的約束,打紙牌、吃水煙,吃肉不瞞人,年下還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只是殺豬時多了一道儀式,要給即將的豬念一道“往生咒”,并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當和尚嗎?拿著善男信女的錢,卻做著吃喝玩樂的事。難道是作者在小說中孕育著莫大的諷刺嗎?我不敢想,又不能不想,經(jīng)歷不同則感受不同,也許每個讀過這篇小說的讀者心中都會有自己的一番認識吧。
小說的第三部分,明子要去“受戒”了,英子問他:“你真的要去燒戒疤呀?”“真的”“受了戒有啥好處?”“受了戒就可以到處云游,逢寺掛搭?!薄笆裁唇小畳齑睢?”“就是在廟里住。有齋就吃。”“不把錢?”“不把錢。有法事,還得先盡外來的”“還要有一份戒牒?!薄棒[半天,受戒就是領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呀!”當和尚也要文憑,有了這文憑,不僅在本寺,到外面寺廟混飯更容易,明子當然要去搏一搏,同時也為了完成家里人的期望。
小說的最后,小明子“受戒”歸來,小英子劃船去接他,這一段寫得極美:他們一人一把槳。小英子在中艙,明子扳艄,在船尾……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好,不當”“你也不要當沙彌尾!”“好,不當?!庇謩澚艘粴?,看見那一片蘆葦蕩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說話呀!”明子說:“嗯?!薄笆裁唇小拧?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聲地說:“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聲說:“要——!”“快點劃!”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嚕嚕飛遠了……”
小說的結尾,作者這樣寫道:“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原來這都是作者的一個夢啊,怪不得寫得那么美,只是這夢后來怎樣了,明子會為了娶英子,剛“受了戒”又馬上去“破戒”嗎?抑或這個結尾還蘊含著更深遠的寓意?作者沒有再寫下去,對比《邊城》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索空間。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七
第一段:引言(大約200字)。
汪曾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以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和細膩的情感而聞名。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受到佛教的影響和啟發(fā)。在他的短篇小說《受戒》中,他通過主角悟空的受戒經(jīng)歷,揭示了人生和修行的真諦。本文將結合這篇作品,探討汪曾祺受戒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受戒啟示(大約300字)。
《受戒》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小和尚悟空,他面臨選擇放棄修行與世俗生活之間的困境。在小和尚得到大師對他的贊賞后,他忽然想到,就連佛祖也需要尋求真諦和智慧。這種啟示使悟空決定離開寺廟,去尋找屬于他自己的修行之路。通過這個故事,汪曾祺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論是信佛與否,追求自己的內(nèi)心感悟是最重要的。
第三段:悟空的歷程(大約300字)。
在尋找自己的修行之路上,悟空經(jīng)歷了艱辛和苦難。無論是在寺廟中還是在社會上,他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件,讓他不斷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他看到了寺廟的虛偽和地獄的世界,也看到了真正的善良和美好。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接納自己的內(nèi)心,和大自然相融合,明白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
第四段:修行的真諦(大約300字)。
通過悟空的受戒歷程,汪曾祺告訴我們修行的真諦。修行并不是單純的拜佛和經(jīng)書的背誦,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情感的體驗。悟空在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內(nèi)心純凈之處,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人的關系。汪曾祺引導我們思考修行的含義,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愛護他人,并關愛自己。這是修行的真諦,追求內(nèi)心平靜和善良。
第五段:結語(大約200字)。
在受戒汪曾祺的心得體會中,我們領悟到了修行的真諦。修行并不局限于宗教,而是每個人生命旅程中必經(jīng)的一部分。通過悟空的經(jīng)歷,我們學到了如何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尋找真正的人生價值。信仰或宗教只是一種途徑,而真正的修行是價值觀的追求和內(nèi)心的凈化。無論是信佛還是追求其他事物,每個人都應該在平凡中尋找真諦,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通過《受戒》,我們深入了解了汪曾祺的思想與心得,也促使我們?nèi)ニ伎甲陨淼纳詈托扌兄?。無論我們是否選擇信仰佛教,追求內(nèi)心的善良和平靜都是關鍵。相信通過這樣的思考和實踐,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修行之路,過上有意義而充實的生活。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八
內(nèi)容簡介:
庵趙莊有座荸薺庵(實為“菩提庵”,被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庵內(nèi)13歲的小和尚明海因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帶來出家的。他舅舅是庵里的當家和尚仁山。庵內(nèi)和尚們并不恪守戒律,一樣過著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來庵上的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薺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會描畫,這一技藝令小英子即將出嫁的姐姐著實風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畫繡出來的.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繡;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四年以后,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就能做“沙彌尾”,將來能做方丈。小英子劃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數(shù)天后,小英子又劃船把接受過戒的明?;剽众w莊。回來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當沙彌尾也不要當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應下。當小英子問他:“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聲說:“要!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江蘇高郵人。我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他的小說《受戒》和《大淖記事》都曾獲獎,一些作品還被翻譯到國外。他還曾創(chuàng)作和改編了京劇《范進中舉》、《王昭君》及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等。如今,汪曾祺平中顯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備受眾多讀者的真心喜愛,并在海外產(chǎn)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劇作家沙葉新評價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間有書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創(chuàng)作背景:
文革結束后,中斷小說創(chuàng)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xiāng)高郵的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zhàn)火隨父、祖在鄉(xiāng)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經(jīng)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jīng)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nóng)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于是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tài)寫出來。除了和尚廟、庵趙莊中諸人都有生活原型外,他還把祖母擅長剪花樣的生活細節(jié)嫁接到了小說人物趙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后,由于自知作品的題材、風格不合于當時的文學主流,所以汪曾祺一開始并不奢望發(fā)表,只給朋友和同事看過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統(tǒng)召開黨員干部座談會,會上楊毓珉偶爾談到了《受戒》,說小說寫得很美但恐難以發(fā)表。在場的《北京文藝》負責人李清泉聽后很感興趣,遂問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轉給李清泉并附了一份短柬,提到發(fā)表它是要有一些膽量的。盡管人們對“極左”還心有余悸,但李清泉力排異議,于《北京文學》第10期(從該期起《北京文藝》更名為《北京文學》)上發(fā)表了《受戒》。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九
《受戒》的發(fā)表,引起了人們的普遍的驚奇于喟嘆。那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沒有從“傷痕”中脫離出來,《受戒》使人耳目一新。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汪曾祺小說的另類風格和別樣情趣。《受戒》所展示的散文化的藝術風格,完全與眾不同,讓人們恍悟“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妒芙洹肥峭粼髦饕碜髌分弧K粌H承接、豐富了廢名、沈從文這一支中斷已久的中國抒情小說的。傳統(tǒng),而且,“從純粹文學的意義上來看,新時期文學所迸發(fā)出來的洶涌澎湃、鋪天蓋地的文學大潮,新時期文學所生發(fā)出的持續(xù)不斷地語言反省,都源自那四十年前的一個夢,都源自那一次文學的“受戒”?!妒芙洹返漠a(chǎn)生,是作者這樣一個八十年代的中國人的各種感情的一個總和。作者寫《受戒》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通過《受戒》作者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夠受壓抑的,反而應當發(fā)掘人身上美得、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作者寫了人性的解放。像小英子這種鄉(xiāng)村女孩,她們感情的發(fā)育是非常健康的,沒有經(jīng)過扭曲,跟城里受教育的女孩不同。她們比較純,在性的觀念上比較解放。這是思無邪,《詩經(jīng)》里的境界。作者寫這些,跟三種全會思想解放有關系。多年來,我們深受思想束縛之苦。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
王曾祺,1920年出生于江蘇高郵一個舊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學多才,尤其喜愛文學。1979年重返文壇后,作品源源不斷,小說、散文、評論均好評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熱”,1979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發(fā)表于《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獲1980年《北京文學》獎。
二.小說通過描寫《受戒》想要表現(xiàn)的卻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受戒》描寫的主要環(huán)境是菩提庵,小說一開頭,即交待了充滿兒童情趣的“荸薺庵”名稱的來歷?!拜┧j”這個世俗、卑微、充滿泥土氣息和溫馨回憶情調(diào)的意象,將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陰冷沖洗了大半。明海當和尚,沒有一絲宗教原因,而純粹是尋一條生路。因此,在作者筆下,荸薺庵是一個與世俗世間無本質(zhì)差異的地方。這里的領袖不叫方丈或主持,二叫“當家的”。當家的大師父仁山的主要任務是料理三種財務:經(jīng)賬、租賬、債賬,類似賬房先生。二師父仁海師有家眷的人。三師父仁渡聰明、漂亮、充滿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飛鐃”行家,還會唱最俗最昵的情歌。平常嘛,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雞摸狗之徒常來打牌聊天,佛寺凈土幾成娛樂場所。逢年過節(jié)他們還殺豬吃肉,“殺豬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庵里惟一顯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師叔普照,也以給即將升天之豬念“往生咒”的方式參與者這項殺生活動。作者還不失時機地插敘各路和尚帶著大姑娘、小媳婦私奔的.故事。總之,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guī)、連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由此可見,小說通過描寫《受戒》想要表現(xiàn)的卻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三.作者寫《受戒》跟三種全會思想解放有關系。
《受戒》的發(fā)表,引起了人們的普遍的驚奇于喟嘆。那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沒有從“傷痕”中脫離出來,《受戒》使人耳目一新。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汪曾祺小說的另類風格和別樣情趣?!妒芙洹匪故镜纳⑽幕乃囆g風格,完全與眾不同,讓人們恍悟“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妒芙洹肥峭粼髦饕碜髌分弧K粌H承接、豐富了廢名、沈從文這一支中斷已久的中國抒情小說的傳統(tǒng),而且,“從純粹文學的意義上來看,新時期文學所迸發(fā)出來的洶涌澎湃、鋪天蓋地的文學大潮,新時期文學所生發(fā)出的持續(xù)不斷地語言反省,都源自那四十年前的一個夢,都源自那一次文學的“受戒”?!妒芙洹返漠a(chǎn)生,是作者這樣一個八十年代的中國人的各種感情的一個總和。作者寫《受戒》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通過《受戒》作者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夠受壓抑的,反而應當發(fā)掘人身上美得、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作者寫了人性的解放。像小英子這種鄉(xiāng)村女孩,她們感情的發(fā)育是非常健康的,沒有經(jīng)過扭曲,跟城里受教育的女孩不同。她們比較純,在性的觀念上比較解放。這是思無邪,《詩經(jīng)》里的境界。作者寫這些,跟三種全會思想解放有關系。多年來,我們深受思想束縛之苦。
四.小說題目是《受戒》。
但“受戒”的場面一直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xiàn),而且是通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并不把它當成情節(jié)的中心或者樞紐。小說一開始,就不斷地出現(xiàn)插入成分,敘述當?shù)亍爱敽蜕小钡牧曀?、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與英子一家的關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說的插入成分中海不斷地出現(xiàn)其他的插入成分,如講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連帶插入敘述庵中幾個和尚的特點,而在介紹三師傅的聰明時又連帶講到“飛鐃”的絕技、放焰時出盡風頭、當?shù)睾蜕信c婦女私奔的風俗、三師傅的山歌小調(diào)等等。雖然有這么多枝節(jié),小說的敘述卻曲盡自然,仿佛水的流動,即是安安靜靜,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
五.汪曾祺用平淡的敘述營造了散文化小說的詩意氛圍。
《受戒》里面有民俗風情,有地方精致,有朦朧初戀,有人間歡情。清新的語言和松散的結構使這部小說在80年代初顯得“格式上的特別”這個獨具審美品格的文本意味著一種獨具風格的小說文體樣式,一種關于小說觀念的更新,這在以后的影響中可以看出這種樣式啟發(fā)了許多人的寫作。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一
佛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佛,從人也。
佛家講,凡是皈依我佛的人都應受持清規(guī)戒律,但這點在荸薺庵這里仿佛沒有怎么體現(xiàn),這里的和尚一點都不像和尚。不做早課不做晚課,不解佛經(jīng)不講禪語,抽煙娶老婆,和平常人一樣打牌殺豬吃肉,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殺豬之前要念經(jīng)超度一番: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來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汪曾祺筆下的鄉(xiāng)村世界,一個理想中的世界。沒有疫病災害,只有風調(diào)雨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自然中帶著里分隨性,溫馨又恬靜。從不在乎這個桃花源之外的世俗觀念,和尚又怎么樣?和尚也可以吃肉,反正沒有人來口誅筆伐,清規(guī)戒律是什么,只要自己過得歡喜就好。
所有人都在這樣自由隨性和諧的氛圍中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明海在荸薺庵做和尚。平時念念經(jīng),掃掃地,庵里不忙的時候就去隔壁找自己的青梅竹馬小英子。小英子活潑可愛,聰明機靈,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搗搗亂,聊聊天,或者在田里除草干活……時光荏苒,無形中,年歲漸長的他們被佛家講的“因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明海到了去縣里的善因寺受戒的年紀。受戒就要燒戒疤,好端端的腦袋上燒十二個洞,疼不要緊,重要的是受戒之后如果想成為沙彌尾,當上方丈,就更應當受持吾佛清規(guī),潛心悟佛,不可被凡俗之事纏身,更不可去沾染塵劫。因為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修佛,要的是無憂亦無怖。
受戒完,小英子接明海回去。在船上,她問了許多和受戒有關的問題,明海也一板一眼的回答。小英子將船劃了一氣,突然道:“你不要當方丈!”明海毫不猶豫的答應道:“好,不當?!薄澳阋膊灰斏硰浳?”“好,不當。”情竇初開的年紀,藏在心底的暗戀,變成言語表達出來,就是無論你說什么,我都答應你。
看著木訥內(nèi)斂的明海,小英子又道:“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真切又直接的告白話語從勇敢大膽小英子口中說出,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明海的回答則是:“要。”
清規(guī)戒律統(tǒng)統(tǒng)拋在一邊,佛太縹緲,太遙遠,唐三藏西行求佛法尚且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所以在成佛之前,要先成為人。
于是,互相表明心跡的兩人劃著小船蕩到了蘆葦深處,此刻日頭溫和,微風正好。
不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樣將人的七情六欲與佛法放在對立的兩面,汪曾祺的書中世界則是盡力營造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拂、沸、咈、狒——“佛”,人也。
未能成人,如何成佛?
這里沒有世俗眼光,沒有他人的訝異與否定,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這樣就足夠了。
佛曰情劫難渡,但情之一字,雖萬般苦楚,卻也能予人快樂與安慰。又怎能說它是劫?
佛曰一切皆是妄念,但人生走一遭,未經(jīng)歷愛怨嗔癡,又怎知世事虛妄與否?
與喜歡的人,做快樂的事,嘗遍世間滋味,不問是緣是劫。
因果自有定數(shù)。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修佛之路長漫漫,要成佛,先成人。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二
曾經(jīng)有位名為汪曾祺的文學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卻留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文字。作為一名佛教徒,汪曾祺曾經(jīng)在人生的某個轉折點受戒,這個過程對他的成長和人生觀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將從汪曾祺的受戒經(jīng)歷中探索他對人生和佛教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受戒,邁出向內(nèi)心的探索之路。
汪曾祺在40歲時受戒,這個年紀正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正是他開始向內(nèi)心探尋的時期。受戒踏出了他向佛教學習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他對人生的重新思考。佛教要求學習者要修行“三寶”,即懺悔、皈依和行善。汪曾祺通過這個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價值和人生信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第三段:受戒帶來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受戒之后,汪曾祺開始深入思考自己的內(nèi)心問題。他不僅通過禪修和思索,深入了解自己,也學會了尊重和包容他人。他認為佛法能夠讓人們找到內(nèi)心的平和與寧靜,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收獲。不僅如此,佛法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和他人,成為更加自律和謙遜的人。
第四段:受戒帶來內(nèi)在價值和精神富足。
受戒不僅給汪曾祺的內(nèi)心帶來了安寧,也讓他更深度地認識了佛教的價值。他始終堅信人應該追求的是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滿足。他認為,佛教注重的不是人的財富和地位,而是讓人們更加平靜和有意義地生活。這種內(nèi)在的富足和價值不比外在的物質(zhì)財富遜色甚至勝過。
第五段:結論。
雖然汪曾祺已經(jīng)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對人生和佛教的思考和理解,依然感人至深。佛教讓他找到了方向和感覺內(nèi)心的平靜,而受戒則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nèi)心和對人生的理解。汪曾祺的人生不斷追求心靈上的自由與平靜的哲學信仰,值得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反思和尋找。我們應該受到他的啟示,學習佛教的精髓,在特定時刻接受受戒可以開始這一旅程。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三
《受戒》描寫的主要環(huán)境是菩提庵,小說一開頭,即交待了充滿兒童情趣的“荸薺庵”名稱的來歷。“荸薺”這個世俗、卑微、充滿泥土氣息和溫馨回憶情調(diào)的意象,將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陰冷沖洗了大半。明海當和尚,沒有一絲宗教原因,而純粹是尋一條生路。因此,在作者筆下,荸薺庵是一個與世俗世間無本質(zhì)差異的地方。這里的領袖不叫方丈或主持,二叫“當家的”。當家的大師父仁山的主要任務是料理三種財務:經(jīng)賬、租賬、債賬,類似賬房先生。二師父仁海師有家眷的人。三師父仁渡聰明、漂亮、充滿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飛鐃”行家,還會唱最俗最昵的情歌。平常嘛,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雞摸狗之徒常來打牌聊天,佛寺凈土幾成娛樂場所。逢年過節(jié)他們還殺豬吃肉,“殺豬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庵里惟一顯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師叔普照,也以給即將升天之豬念“往生咒”的方式參與者這項殺生活動。作者還不失時機地插敘各路和尚帶著大姑娘、小媳婦私奔的故事??傊?,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guī)、連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由此可見,小說通過描寫《受戒》想要表現(xiàn)的卻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四
編者按:閱讀好的小說,就猶如與智者交談。小說《受戒》就是一個關于小英子和明海的愛情故事。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一本小說,名叫《受戒》。讀完之后,我感慨萬千。其中,作者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剛開始我并沒有理解,但當我細細品讀過后,我才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解了作者的思想。作者想要的一生,也不過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沒有什么世俗的紛擾。可是這樣的生活真的很難得。
這本小說主要講述了小英子和明海的愛情故事。明海在十三歲的是時候來到了庵趙莊的“荸薺庵”要當一個和尚。然后在這里認識了鄰居家的小英子,兩個人經(jīng)常待在一起玩,感情漸漸的變深了。但是在這個時候,明海提出要去當和尚,小英子還是送他去了廟堂受戒。在明海受戒的時候,小英子和他的感情也越來越好,最后兩人在蘆花蕩里,小英子問明海:“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一開始驚訝了一下,隨后大聲的說:“要!”,就這樣,兩人在蘆花蕩里許下了一生的承諾。
汪曾祺在這本小說中描寫了一個樸素的村莊。當中各型各色的人和事,他都能描寫細致,即使一筆帶過,也給人感覺恰到好處。“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作者通過對腳印細致的觀察和描寫,突出了明海對小英子深深的愛戀,細膩的心理描寫,寫出了初戀心跳般的感覺。有時候還能在他的描寫中產(chǎn)生共鳴。那種小英子和明海之間純真的感情也著實讓人羨慕。初戀的純潔和美好,在汪曾祺筆下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一點都不做作。
讀一本好的小說,就猶如與智者交談了一番。汪曾祺用他筆下的故事,把我?guī)нM情節(jié)中,讓我回味無窮,也讓我知道了,原來文字可以這么美。
作者:馬赫笳。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五
《受戒》并不是傾訴和尚苦行的載體,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讀本。明海已經(jīng)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為這唄世人推崇的名篇不過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念叨。我懷著閑讀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覺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靜閑適的村莊,樸實憨厚的村民,美麗純樸的英子,助人為樂的明子,構成了一幅最為和諧的景圖。
這是一個關于愛與美的故事,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極樂世界。在這個小小的村莊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畝畝良田,一座座青山,一個個人家,而不是險惡的人心,利益熏心的村民。這兒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和尚不用受清規(guī)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仿佛到現(xiàn)在,我還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聽見山間英子優(yōu)美的歌聲。村民之間相處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鄰不識;人們互相幫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觀別人的悲慘;人們之間無私奉獻,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這里,我看到了人性,久違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輝。
其作者汪曾祺將這個愛情故事譜寫得淋漓盡致。他的文字并不華麗,卻盡顯文致。他的語言美,但不是矯飾。他寫的愛情純,干凈的如溪水一般,并不像外國多數(shù)作家那樣露骨,明子與英子并沒有經(jīng)歷什么風吹雨打,卻讓人刻骨銘心。他們的愛情不像是張愛玲說的,經(jīng)得起挫折卻經(jīng)不起平凡。他們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時光,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眼里,在他們的心里。那份淡淡的卻又濃厚的愛,沉淀在文中的每個字里,在那小舟上方升華。
再看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隔著一層紗,彼此看不清,識不透。再看社會,處處宣傳構造和諧社會,可是食物毒加工,貪官污吏,打砸搶燒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社會不和諧,是人心亂啊!正如韓寒所說,社會不和諧就是兩種人給鬧的,一種是吃不飽餓的,一種是吃飽撐的。人人都在道和諧,但還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諧也是需要從身邊做起的道理。政府時時倡導和諧,人民盼著和諧。政府出臺政策,是靠人民去構造和諧的,強有力的宏觀調(diào)控,只能盡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于人民。和諧也是一種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人類能夠超越功利與得失,懂得悲憫、敬重和寬容。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六
《受戒》出現(xiàn)于傷痕文學和反思文**涌之際,卻沒有政治話語的痕跡,沒有濃烈的悲劇意識,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卻為文學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筆講述了山野之間的所見所聞。
這篇小說如果從語言上來說,是文學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管是敘述事件還是描繪事物,是寫對話還是描寫人物,都顯示出靈動清逸的風致。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感覺語言上很清新自然,使人在心靈上就感到莫名的愉悅之情,例如,小說中,在描寫小和尚明海對英子最初動情心里產(chǎn)生愛慕之情的情景的描寫中寫道“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腳印,明??吹剿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都搞亂了”這里,這座雖然沒有用太多的筆墨來揭示明海的心理活動,但是,這種直接的敘述與明海的視覺的描寫相結合出來的效果更佳形象地展示出了主人公明海的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的變化,不得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小說中,小和尚明海與英子之間簡短的對話,給人以干凈簡單自然之感,作者采用這種一問一答式的對話,為文章增添了清逸之風。
讀完《受戒》這篇文化在那個,我覺得,在這篇小說中的和尚們與我想象中的和尚有很大的出入,在我的腦海里,和尚基本上都是吃齋念佛的,而且是沒有媳婦的,可是,在這篇文章中的和尚卻并不是這樣,他們不經(jīng)常念佛,而且還經(jīng)常打牌,經(jīng)常吃肉,在他們看來,吃肉是不足為奇的事情,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竟然有老婆!二師父仁海不僅有老婆,而且,他老婆每年的夏秋之間還會來庵里住幾個月,種種的一切使我大吃一驚。我由此深深感覺到,在那個時代,似乎“當和尚”是在拿一種“文憑”的!
在這篇小說中,真的沒有過多的情節(jié),如果真的有的話,就是明海與英子由兩小無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一個過程,作者在《受戒》這篇小說中更多的是描寫和尚們的一下生活之事,風俗民情,例如,寫和尚們的風俗人情,寫庵里的一些事情,以及英子她們家的事情,除此之外,還有明海幫助英子她們家勞作時的場景以及大家一起聊天閑談時的場面,充分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純情互助與人性的善良!
汪曾祺受戒教案篇十七
王曾祺,1920年出生于江蘇高郵一個舊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學多才,尤其喜愛文學。1979年重返文壇后,作品源源不斷,小說、散文、評][論均好評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熱”,1979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發(fā)表于《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獲1980年《北京文學》獎。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68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