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思緒,加深對經(jīng)驗的理解。寫心得體會需要思考和總結,同時要注意清晰的邏輯結構和正確的表達方式。這些心得體會范文各有特色,但都體現(xiàn)了深度思考和全面總結的能力。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一
文章記敘了香港回歸的盛事。在第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在眾多香港回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被選入語文教材。學習本文,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聞舊知的復習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聞匯聚一般消息類文章所有的特點于一身,并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時,滲透愛國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據(jù)本文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知識。
2、品味文章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4、了解史實,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學生對新聞并不陌生,但是他們缺乏獨立閱讀新聞的能力,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重要信息,體會本篇新聞的突出特點(描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回顧,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學難點:
自主閱讀過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將現(xiàn)實場景和背景材料有機融合的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币虼?,我將采用提問和對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配以多媒體圖片,滲透愛國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歸是97年的事件,當時雖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學生對此體會并不深刻。因此,授課前,我會安排學生通過多渠道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讓學生在重溫當時回歸畫面的同時,根據(jù)教師指導,獨立閱讀課文、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
作為新聞單元的第一篇,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新聞知識,明確這篇新聞的結構。由于作者按時間順序,在抓取重要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的回顧,所以重點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現(xiàn)實場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體會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據(jù)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過程設定為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在《東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榮的圖片。讓學生帶著興趣一起走進新課。
(二)、復習舊知掌握新知先提問文體知識,由于初中學習過新聞。所以在這里簡單復習新聞定義,而《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特寫,所以重點介紹新聞特寫。
(三)、獨立閱讀掌握字詞學生獨立朗讀課文,學生讀過后,教師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詞。
(四)、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在排除字詞干擾和獨立閱讀基礎上,學生找出本篇新聞的結構。
2、由于結構中,重點是主體部分,我設置兩個問題:
(1)主體部分按照什么順序展開的描寫的?
(2)這部分寫了幾個重要場景?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行文思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容易明確:主體按時間順序描寫,共抓取了四個重要場景。
在理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對文中重點情景描寫進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現(xiàn)實場景和背景材料,學會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學習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聞特點,掌握特寫性消息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
品味語言,體會對比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新聞知識的掌握。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圖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英國米字旗、香港行政區(qū)區(qū)旗。
1841年鴉片戰(zhàn)爭這個以后,英國強占香港島;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97月1日香港回到祖**親的懷抱。
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全世界都在向東方聆聽一個聲音,它響徹寰宇,向世界宣告: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一個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作為中華民族兒女,我們應該銘記這一時刻,歷史記載了這一時刻,我們也深深地記住了1997年7月1日。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新聞特寫《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聞特點,掌握特寫性消息的寫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品味語言,體會對比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預習檢測文體常識。
1.什么是新聞。
2.新聞的分類。
3.新聞的主要特征。
4.新聞的結構。
四、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根據(jù)新聞的組成部分,概括本文的結構。(個人為單位,查找信息,然后回答,時間2分鐘)。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三
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2..課件。
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
2.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jīng)??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guī)范,他們的確已經(jīng)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四
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2..課件。
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
2.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jīng)??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guī)范,他們的確已經(jīng)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
2、討論前明確: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
(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特點(3)新聞的結構。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3、從結構出發(fā)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
4、大家交流新聞稿。
6、出示思考問題:
(1).這則新聞為什么會獲此榮譽?(提示:可以從那些角度考慮????如:它的結構中的`標題等角度)。
(2)?我們學習新聞的意義何在?(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時代特點)。
(3)?我們學習這則新聞的意義何在?(所得所感)。
分組討論問題,
7各組交流,達成共識:
(1)??????????????????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的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
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結束語:
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jīng)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lián)系現(xiàn)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培養(yǎng)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請注明出處!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五
時間計劃一、視頻導入(5分鐘)。
二、教學過程:復習回顧(3分鐘)文本梳理(8分鐘)。
細讀文本(20分鐘)語言特點(3分鐘)。
三、作業(yè)(1分鐘)課時一課時教具多媒體黑板。
一、導入。
197月1日,香港回歸,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香港回歸視頻(現(xiàn)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出生的)。
在當時,來自世界各國700多家新聞媒體的8000多名記者采訪報道了這一歷史性的事件。這么多的世界級媒體和報道,結果只有一篇被選進了我們的語文課本,那它該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我們今天就來一起學習這篇文章《別了,不列顛尼亞》,來重溫一下那個歷史性時刻。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標題(正標、副標題)——必有。
主體(必有):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消息的主要材料。
結尾: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
(二)文本梳理。
現(xiàn)在大家速讀一遍,拿起筆,按照新聞的5大要素分析一下本文,整體感知一下本文的情感。(以提問方式進行)(或者讓學生縮寫新聞)。
1、先看標題,作者怎么不說“別了大英帝國”呢?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活用了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別了,永遠不會再見的意思,對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不列顛尼亞”號來說,當然不想再相見。倒裝句式,更強調了香港回歸,一雪國恥,標志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委婉含蓄中透著嘲諷。
2、導語第1段,寫了什么?
——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
3、主體2-10段,又主要寫了什么?寫了哪幾個場景?
——主要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前的主要過程。著力寫了四個場景: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第二場景:6時15分,添馬艦軍營東廣場舉行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交接儀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離開。
4、結尾第11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用極其概括的語言敘述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開始與結束。
5、現(xiàn)在標題、導語、主體、結尾都有了,那背景體現(xiàn)在哪里呢?請大家畫出來,并說說他們在文中的作用。
——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天數(shù),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fā)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六
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2..課件。
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
2.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jīng)??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guī)范,他們的確已經(jīng)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
2、討論前明確: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
(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特點(3)新聞的結構。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3、從結構出發(fā)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
4、大家交流新聞稿。
6、出示思考問題:
(1).這則新聞為什么會獲此榮譽?(提示:可以從那些角度考慮????如:它的結構中的`標題等角度)。
(2)?我們學習新聞的意義何在?(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時代特點)。
(3)?我們學習這則新聞的意義何在?(所得所感)。
分組討論問題,
7各組交流,達成共識:
(1)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的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
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結束語: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jīng)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lián)系現(xiàn)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培養(yǎng)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七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民族自信。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又分為主題、引題和副題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聞還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尾時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啟發(fā)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本文選取了五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場景,作為典型性的特寫鏡頭,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試找出并概括這些場景(按時間順序)。
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1、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第二次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但這一次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三次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的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請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結尾,從1841年1月26日……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
這些背景材料靠現(xiàn)實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也使得現(xiàn)實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事件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這段屈辱的歷史已經(jīng)永遠成為了過去,彰顯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復興。
1、準確得體的語言。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明確: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確:暗示著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
2、恰當?shù)膶Ρ群妥h論。
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
明確: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
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金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明確:“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金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金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明確:短短13個字,運用對比手法,包含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的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寓虛境寓實景,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角度選取獨特。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的莊嚴,也沒有寫回歸的人群多么的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義和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簡介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上香港開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
主體: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結尾: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八
結語:(最后一段)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2.大家概括的還不錯,接下來給大家播放一段視頻,我們一起把目光回歸到19香港回歸的一個場景(中英易幟視頻,3分鐘)。
明確:香港回歸真振奮人心的大事,這個時刻是雪恥辱,長志氣,振國威的時刻,所以一定要用自豪、高亢的語調來播報。(個人朗讀、集體朗讀導語部分)。
五、再讀課文,研習文本。
1.本文是一篇新聞特寫。
特寫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九
課型:新授課課時:課題:短新聞兩篇-----別了,“不列顛尼亞”1課時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2.課件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2.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授課過程:一:導入新課: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jīng)??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guī)范,他們的確已經(jīng)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衲?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二。研討過程1、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是啊,此刻我們心潮澎湃,激情萬丈,那么,假如我們是記者,目擊了這一歷史場景,怎樣將我們的所見所聞傳遞給更多的人呢?小組討論,形成一篇新聞稿2、討論前明確: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特點(3)新聞的結構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問題。3、從結構出發(fā)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4、大家交流新聞稿5、對于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不僅僅是華夏兒女關心,世界各大媒體齊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傳媒,8423人登記對交接儀式進行采訪,作為中國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不辱使命,不負眾望,高人一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正是這篇《別了,“不列顛尼亞”》6、出示思考問題:(1)(提示:可以從那些角度考慮如:它的結構中的標題等角度)(2)?(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時代特點)(3)?(所得所感分組討論問題,7各組交流,達成共識: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的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共識: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新聞媒體已經(jīng)成了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個途徑,提取重要信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心國內外大事共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歸為我們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為澳門回歸提供了好的借鑒/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收回香港,我們國力增強了/華夏子孫盼望祖國的大統(tǒng)一,希望中國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家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應該把握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三、結束語: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jīng)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教學反思: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lián)系現(xiàn)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培養(yǎng)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
一、導入: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報道既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人們是多么激動,而是選取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正是因為選材獨特、意蘊深遠,本篇報道在眾多關于香港回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入選《通訊名作100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章藝術魅力。
二、教師范讀。
三、回顧關于新聞的文體知識:新聞六要素(5個“w”和1個“h”)、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特點。
四、研究課文結構。
1、?找出本篇報道的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
2、?概括主體部分寫到的事件。
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6時15分?舉行象征英國管制的告別儀式。
7時45分?港島的第二次降旗儀式。
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3、?研討問題:
1)?在對這些儀式的敘述中,作者還插入了哪些內容的介紹?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敘述中語言顯得沉著平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從這些我們又仿佛聽到內心的激動和心跳,這是為什么呢?請找出這些隱藏作者感情的語句。
3)?第5段寫到“不列顛尼亞”號和紫荊花的細節(jié)有什么意義嗎?
4)?第8段和第11段的數(shù)字為什么要寫得這么詳細?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句“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質疑。
六、小結本文主題:
本篇題為《別了,“不列顛尼亞”》,從客觀的角度敘述了英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離去的過程,表明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題目解說。
“別了,‘不列顛尼亞’”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結構分析:
這篇特寫性消息按導語和主體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
第二部分(2至結束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結構圖表如下:
寫法分析: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象征意義。這篇文章語言莊重,卻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義,非常耐人尋味。如在寫到英方在告別儀式上降下英國國旗時說:“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逼綄嵉恼Z言,鮮明的對比,飽含了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難點分析:
特寫性消息的特點: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xiàn)”,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一
結語:(最后一段)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2.大家概括的還不錯,接下來給大家播放一段視頻,我們一起把目光回歸到1997年香港回歸的一個場景(中英易幟視頻,3分鐘)。
明確:香港回歸真振奮人心的大事,這個時刻是雪恥辱,長志氣,振國威的時刻,所以一定要用自豪、高亢的語調來播報。(個人朗讀、集體朗讀導語部分)。
五、再讀課文,研習文本。
1.本文是一篇新聞特寫。
特寫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二
文章作者:周婷楊興(周樹春、楊國強、徐興堂、胥曉婷)。
創(chuàng)作年代:1997年7月1日。
文章體裁:特寫性消息,新聞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新課標(2019)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新聞領域)的課文。
好的教學方式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前提,教師在課前很難完全把握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所以,上課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課后反思就顯得很重要了。經(jīng)常性的總結課后經(jīng)驗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秳e了,“不列顛尼亞”》這一課用了一課時的時間完成,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總體上說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反思如下:
首先,從課時安排上看。這節(jié)課用了一課時,關于課的內容學生很輕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上課之前,我總是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所以,總是放不開“手腳”,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是有很大潛力的。在這一課中,《別了,不列顛尼亞》一課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小組討論。
最后,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說,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預習一遍,然后抽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和教師配合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教師進行修改補充,然后,把題印成篇子,發(fā)給同學們回答,學生不明白的都可以問這一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另外,還可以采取抽條的方式,把學生找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其他組的學生抽到哪道題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我覺得假如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比我實際運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所以,我決定以后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jīng)??偨Y、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三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二、知識積累。
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又分為主題、引題和副題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聞還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尾時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啟發(fā)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體感知。
本文選取了五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場景,作為典型性的特寫鏡頭,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試找出并概括這些場景(按時間順序)。
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第二次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但這一次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親的`懷抱;第三次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的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請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結尾,從1841年1月26日……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
這些背景材料靠現(xiàn)實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也使得現(xiàn)實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事件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這段屈辱的歷史已經(jīng)永遠成為了過去,彰顯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復興。
五、分析鑒賞。
1、準確得體的語言。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明確: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明確:暗示著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
2、恰當?shù)膶Ρ群妥h論。
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
明確: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
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金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明確:“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金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金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明確:短短13個字,運用對比手法,包含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的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寓虛境寓實景,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角度選取獨特。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的莊嚴,也沒有寫回歸的人群多么的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義和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簡介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上香港開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
六、板書設計。
主體: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結尾: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四
好的教學方式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前提,教師在課前很難完全把握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所以,上課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課后反思就顯得很重要了。經(jīng)常性的總結課后經(jīng)驗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秳e了,“不列顛尼亞”》這一課用了一課時的時間完成,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總體上說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反思如下:
首先,從課時安排上看。這節(jié)課用了一課時,關于課的內容學生很輕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上課之前,我總是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所以,總是放不開“手腳”,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是有很大潛力的。在這一課中,《別了,不列顛尼亞》一課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小組討論。
其次,應充分反映新課標的思想。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應實現(xiàn)四個“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語文教學假如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講一些看過的關于納粹的故事,說說親身感受,讓文本更貼近生活。二是走向實踐,語文唯有運用于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恒的精神財富;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實踐,在網(wǎng)上尋找相關材料,讓學生自主尋找納粹罪惡的史料,充分利用學生的課程資源生成新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理解記者在新聞事件中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搜集資料的能力。三是走向綜合,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并加以積淀,才能成為一種綜合素養(yǎng)。這一課除了語文的相關知識外,還涉及到歷史知識,可以利用歷史知識了解文章的背景。四是走向聰明,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答應他們多角度思維,得出多種答案。
再次,語文學習應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聰明火花。在合作交流中,學生被共同營造的氛圍深深感染。學生首先從感性上體會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罪惡。針對這些,在他們答對問題時要及時表揚,答錯時要適時鼓勵。這樣更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認真?zhèn)湔n,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假如教師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fā)的意識與能力,善于設計和把握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只有如此,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人生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通過這篇課文的設計,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課改新路,大膽實踐課改精神,從現(xiàn)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態(tài),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愛好。
最后,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說,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預習一遍,然后抽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和教師配合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教師進行修改補充,然后,把題印成篇子,發(fā)給同學們回答,學生不明白的都可以問這一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另外,還可以采取抽條的方式,把學生找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其他組的學生抽到哪道題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我覺得假如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比我實際運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所以,我決定以后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jīng)常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五
教學目標?:
1.??????了解特寫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特寫的寫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香港回歸導入??。
二、????掃除字詞障礙。
三、????簡介文題與體裁。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xiàn)”,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四、分析課文。
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文章按什么順序主要描寫了哪幾個場景?
五、拓展延伸。
閱讀附文,說說我國政府為什么能成功地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六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二、知識積累。
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又分為主題、引題和副題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聞還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尾時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啟發(fā)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體感知。
本文選取了五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場景,作為典型性的特寫鏡頭,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試找出并概括這些場景(按時間順序)。
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第二次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但這一次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親的懷抱;第三次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的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請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結尾,從1841年1月26日……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
這些背景材料靠現(xiàn)實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也使得現(xiàn)實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事件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這段屈辱的歷史已經(jīng)永遠成為了過去,彰顯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復興。
五、分析鑒賞。
1、準確得體的語言。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明確: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明確:暗示著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
2、恰當?shù)膶Ρ群妥h論。
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
明確: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
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金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明確:“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金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金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明確:短短13個字,運用對比手法,包含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的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寓虛境寓實景,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角度選取獨特。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的莊嚴,也沒有寫回歸的人群多么的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義和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簡介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上香港開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七
1、了解特寫的特點。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培養(yǎng)速讀能力。
2、寫一篇香港回歸的感受。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1、欣賞文學作品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審美情趣。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講解、品讀、感悟、小組學習、對比閱讀。
多媒體展示課件。
1、課前由學生對詩歌作品的介紹。
2、復習電視解說詞的特點。(先觀看三段電視解說詞,多媒體展示)。
3、導入新課,看了幾段電視解說詞,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
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這些電視解說詞的畫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的文體就是特寫。
媒體展示:特寫的含義。
抓含義中的關鍵詞強化理解。“真實的再現(xiàn)”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用上讀書符號。
2、小組學習。
全文選取了幾個場景。
各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場景,可以選擇你喜歡或適合你組的方法進行學習。
建議使用方法:朗讀體會、角色表演、抓住重點句或關鍵句體會深刻含義。
3、討論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學習結果。
5、學生互評,提出改進意見。
比較消息、特寫、電視解說詞的異同點。多媒體給出。
今天我們學習了特寫,說說其含義。本文選取了四個場景,詳細的寫出了香港回歸的情形。語言極富特色。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八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又分為主題、引題和副題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聞還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尾時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啟發(fā)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本文選取了五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場景,作為典型性的特寫鏡頭,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試找出并概括這些場景(按時間順序)。
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1、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第二次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但這一次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三次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的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請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結尾,從1841年1月26日……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
這些背景材料靠現(xiàn)實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也使得現(xiàn)實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事件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這段屈辱的歷史已經(jīng)永遠成為了過去,彰顯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復興。
1、準確得體的語言。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明確: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確:暗示著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
2、恰當?shù)膶Ρ群妥h論。
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
明確: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
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金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明確:“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金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金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明確:短短13個字,運用對比手法,包含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的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寓虛境寓實景,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角度選取獨特。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的莊嚴,也沒有寫回歸的人群多么的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義和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簡介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上香港開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
主體: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結尾: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別了不列顛尼亞心得體會篇十九
教學目標:
1.了解特寫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特寫的寫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香港回歸導入。
二、掃除字詞障礙。
三、簡介文題與體裁。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xiàn)”,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四、分析課文。
1.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
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文章按什么順序主要描寫了哪幾個場景?
2.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
3.文章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shù)剡\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并想想有什么用處?
五、拓展延伸。
閱讀附文,說說我國政府為什么能成功地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87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