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一
在備課時,對《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可以說時代離學生較遠,背景資料對學生來說較生疏。對此,在設計時,把背景資料的查找及對聞一多的了解放在學生預習,主要想鍛煉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做到熟讀課文,了解文中生字詞。
本文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詩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語言來表現(xiàn)聞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梢哉f文章的內容不是十分難,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語言來敘述的,這需要學生認真品讀后才能捕捉,這篇文章的精彩是語言,詩意化的語言含蓄、凝煉是最為值得學生品味的。而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好,能讀懂文章,而且學生領悟能力較強,這點令人欣慰!
課后,于老師認真地給我評點了課堂,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一、課堂有新意,亮點多、容量大,學生發(fā)言較為積極。
二、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應該大力肯定,不能吝嗇于自己的表揚。
三、容量大,有的地方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是為遺憾。
四、心靈吶喊這個環(huán)節(jié)與上一環(huán)節(jié)銜接不夠緊密,以致顯得多余。
五、要注重實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與鞏固。
謙虛使人進步,以后的課堂,我要努力備好課,為教學成績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二
而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
因此,本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在觸摸人物靈魂,感知人物精神內涵。這一教學設想起到了人文素養(yǎng)教育作用。也是本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是本節(jié)課的最大的亮點之一。
其次,采取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可從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投入的熱情程度和解答問題的質量上得到了明證。在第一大塊引導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對某些詞語的品味、某些語段的反復朗讀,讓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感悟。這在教學實際中也充分得到了體現(xiàn),但在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卓越的學者第二大塊上,朗讀不夠充分,品味的時間較匆促。這是這堂課中的一個小小的遺憾。因為這篇課文語言是詩化的語言,而這詩化的語言又特別集中在這一部分,實際上我在備課的當下和課堂的實際操作上,我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一特點,并作了詳細的朗讀文本、體驗語言情思的教學設計,也付諸于實踐;但實際操作上由于時間關系而漠視了有些語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應該多朗讀、多品味,通過語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聞先生的思想,讓學生用自己的認知觸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靈傾聽聞先生的吶喊。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的。
再次,在導入新課時,我也是十分注意。
由于,我們班的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老師 來聽課,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緊張。于是我采用鼓勵的方 式進入教學,效果較好。(導入語:今天,有這么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對同學對老師來說,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老師的到來,同時,也把這掌聲送給自己,希望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能共同交流,共同成長)。不足之處:
(一)難點沒有突出。
在理解比較這一過程中,即討論作為前期卓越學者的說和做和作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說和做有什么異同點。這是這課堂的難點,解決它,就可以達到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但我在實際的課堂上也忽視了一個小細節(jié),每能強化一個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這是這堂課上的一個較大的遺憾。
(二)缺少對關鍵詞語的鑒賞與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花樣翻新。語文課不能缺少朗朗的讀書聲,不能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欣賞和必要的獨到的分析見解。
(三)板書不工整,需注意。
同時,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多,我用一節(jié)課去完成,顯得有點倉促,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所以在回答問題時就不夠主動積極,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較好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及發(fā)言。最明顯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詩人,在搞文化學術這方面的說和做的態(tài)度,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顯得有些倉促,不少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從而未能發(fā)言,這是一個缺憾。
再有語文課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語文課的“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在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獲。同時,自己也要反思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實踐。力爭每天都有一個臺階的進步了,加油!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三
蘇教版教材第八冊課文《祁黃羊》一文介紹了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表現(xiàn)了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現(xiàn)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教學難點是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對話,朗讀與想象相結合。?
一、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練習分段
這篇課文的重點段是3——11自然段時,可以分成兩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 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于是在讓學生理清文章層次、練習分段時,我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品讀相關語句,體會。最后師生確定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而后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由此,課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讀對話,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對話來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對話的背后,有許多空白之處,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幾個值得學生探究的空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效果還不錯。學習“外舉”部分時,我先挑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覺得 他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品味。以讀為主線,進行點撥,并讓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說:“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黃羊舉薦他的事,他想:我與他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難道他忘了嗎?”有的說:“解狐心想:祁黃羊在解狐面前舉薦我會不會別有用心呢?他不怕我當上中軍尉以后謀害他嗎?”……學到這兒,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祁黃羊,你怎么來說服解狐呢?層層深入,將學生的體驗不斷引向深處,使其充分領悟到文本的內涵。此外,教學這部分課文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可以用學過的什么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后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三、引入資料,加深體會
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層的感受后,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說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說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說什么?”再次點擊中心。在此我引入課外資料《祁黃羊的故事》等,學生在了解、討論中知道了祁黃羊的為人,從而被他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在這節(jié)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做法,我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因此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教學效果也很理想。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四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理念,是課程實施的重點,也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更應該在教學實際中不斷探索,尋求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的良方和實踐操作經(jīng)驗。經(jīng)過最近一段時間的摸索,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新教材第一冊展示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人生、社會、自然……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xiàn)的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課文如同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發(fā)著芳香,等待著我們的學生去盡情享受。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的美味呢?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我主要著眼于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走進文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同時,如果學生自己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這種學習才是一種自己主動的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
合作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爆F(xiàn)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于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開展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群體一個共同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問題能協(xié)商解決,能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評估,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
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行道樹》這篇課文時,就采用了這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我首先讓學生自讀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讀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組為單位研究讀法。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分工合作朗讀課文的效果最佳。只見他們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樹的形象,首尾兩段四人齊讀,突出了“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別由四位同學輪讀,既抒發(fā)了行道樹不同的心聲,又展示了學生不同的閱讀的情感體驗。當然也有就以前后兩排為單位進行朗讀表演的,也有兩人一組的、三人一組的。學生的這種自主組合選擇朗讀模式,合作進行表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激情。最后,有四個學生主動要求站在講臺上,聲情并茂地朗誦出全文,那神態(tài)、那氣勢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樹站在那里,向大家訴說心聲,這組學生的表演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此時,學生已經(jīng)將自己與行道樹融為了一體,如果學生沒有走進文本、沒有對文本的深入準確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讀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礎上,學生仍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文本進行質疑、討論、研究,教師予以少許點撥,學生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學習任務了。
反思五: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寫作經(jīng)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中國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tài),永遠善意的呈現(xiàn)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于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jīng)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huán)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yōu)槭裁磫螁沃粚⑺闯梢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yōu)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xiàn)的。它的實現(xiàn)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yōu)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jīng)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xù)努力!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五
今天下午吳主任給我評了我《泉水》一課,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于是便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了這篇教學反思。憑或許這篇文章算不上什么教學反思,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個形容也不貼切,應該說只是我在吳主任評課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篇類似反思的文章。但我真的很謝謝吳主任——我過去和現(xiàn)在的老師,這也許是“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的最好例子。她讓我知道了很多上課和聽課應該注意的東西。
首先,她跟我說了我的課的一些優(yōu)點。
1、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特別是在理解從“沖”字體現(xiàn)出來的,泉水為人們做事的歡快,急切心情上。首先是對比,然后讓學生從歌聲中體會心情,接著是填空,最后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心情說出來。教學層次感較強,以后再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要多用這樣著的方式。
2、教師語言比較有特色。吳主任用“淡然”來形容我的教學語言,其實我自己是不太覺得的。但以后我可以多向這方面發(fā)展。教學語言可以比較抒情,有文采,淡然的風格出現(xiàn)。她還讓我多看散文。晚上偶然發(fā)現(xiàn)家里的書柜里有一本《朱自清散文全編》翻了一下,感覺里面的文字確實是很抒情,但給人一種淡淡的感覺,猶如一杯清茶,食之無味卻令人回味無窮,口齒留香。這或許這就是讓我向詩意語言,詩意課堂的方面發(fā)展吧。
3、注意生成教育。在上課時,黃麗芳的為人們做事一直都成第二聲,我叫了她幾遍,她還是錯,于是我讓敲琪教她讀,最后她終于讀好了。于是我借此機會,過了一下為這個多音字。其實在上課時我以為這會是我課堂中的敗筆,沒想到卻成了亮點。吳主任還告訴了我更好的處理方法。在學生剛出現(xiàn)錯誤時就應該打住,幫助學生糾正過來,回頭再來檢查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在學生學好后,要注意表揚,給與他心里的補償。比如讓他當小老師,教全班讀她剛學會的知識。
這種做法讓我想起前陣子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數(shù)學很差的女生,在一堂數(shù)學課上,老師因為她一道題無法做出來,讓她受到了莫大的恥辱。而下一堂課是歷史課,歷史老師也讓她上黑板做一道體,她知道歷史老師是特地讓她上去做題的,因為她的板書漂亮,因為她歷史成績好,因為她知道在數(shù)學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雖然歷史老師什么都沒有跟她說,但她的做法卻勝過千言萬語。讓她感到了莫大的安慰。成為她影響她一生的是一堂課?;蛟S這就是心理補償吧。真的是教育無小事啊!
要更好的處理這種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時候要通讀教材,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先預設學生可能會錯,會不懂的地方,把教材吃透,這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另外吳主任還給我?guī)讉€教學方面和提升自身素質方面的建議。
1、多聽錄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朗讀指導不應該單靠課堂而要靠平時。一個星期最好能有一節(jié)課(其實只要有時間)就多放錄音給學生聽,而且是提前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跟讀,模仿著讀。
2、一節(jié)課如果有朗讀指導,那絕不能草草而過,至少要包括下面幾個步驟。
(1)自己范讀。
(2)指導差生讀。重點指導學生讀通句子,有語速、輕重音的變化。不必多,其中一方面就好。(這是朗讀指導的重中之重)
(3)指導中層生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讀出情感。(這是側重點)
(4)優(yōu)等生讀,這是成果展示。
(5)全班齊讀。這是從點到面的全方面指導。
2、多練字,特別注意筆順、和橫豎的寫法。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六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復習時,我設計了兩道填充題,讓學生填出帶拼音的字,并讀通句子,這樣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學習的7個生字,又回顧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為下文魯班的“想”作鋪墊。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著”,“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臺來做“兩眼盯著”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著”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著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后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jié)抓住“眼睛一亮”再現(xiàn)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演讀重點段
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fā)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一小節(jié)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后邊說邊示范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著讓學生走入情境:“現(xiàn)在你們就是那群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并起來會游得更快些,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著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jié),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游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三、通過視頻解讀文本,化難為易
課文的第4小節(jié)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么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制作過程。
另外,用“竹篙撐船“的吃力和用“櫓板搖船“的輕松學生不易理解,這兩種場景學生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見過,同樣通過視頻的演示,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明白兩種行船工具的好與次了。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于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jié)課上,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七
這篇課文是小學教材中并不多見的議論文類課文。目的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類型的文章,大致了解什么是議論文,議論文的寫作方式,以及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表達觀點。本文思路清晰,脈絡分明,通過舉例子的方法來證明“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個觀點?!爸挥星趭^才能對社會、對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上這節(jié)課前,我曾經(jīng)想過幾個不同的授課方式。按照課文順序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進行,或者是提煉觀點,隨后進行內容分析。最后根據(jù)學生實際,我班的學生能夠獨立找到中心觀點,對課文也能做詳細的復述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 興趣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把課題《說勤奮》的“勤”字獨立理解,再組“勤奮”一詞。通過近義詞的理解,能夠掌握課題的“說”是“談一談,說一說”的意思。那么作者是怎么說,說了什么呢?學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自讀課文,初步探究
課文中最能表達作者意思的一句話是什么?生很快畫出這句表達觀點的句子。把它和課文末端的句子并列討論。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對社會、對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學生自己討論后的結果,知道設問句的作用,“只有”“一生”關鍵詞的解讀。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自己提問顯得比較繁多。
三、 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課文中的兩個實例,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我分別通過繼續(xù)抓住關鍵詞和文中文的形式來講解。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非常熟悉,對司馬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這是不是就是司馬光的全部呢?我引領著學生深入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理解的重點詞,在讀中體會司馬光的勤奮。通過“小時候”“長大后”兩個時間段的事例得知,他一直堅持,勤奮好學,終于完成了歷史名著《資治通鑒》。
童第周的事例使學生更深入了解童第周是怎么刻苦努力,使得原本基礎很差的他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這一段通過學生的看、讀、討論,對文本深入了解。并通過兩人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總之,這節(jié)課使我懂得了以生為本的重要性,懂得了教學不能急于求成,要真正做到循循善誘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教材本身,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我也會在今后的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身體力行,踏踏實實地為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八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孩子來說比較遙遠,要想從孔繁森撫養(yǎng)孤兒,獻血為其交學費這一故事中體會他的無私與偉大,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知其優(yōu)秀,我覺得難度較大。文章末尾詩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學生更覺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學生內在的潛力是無窮的,等待著去開發(fā),學生的智慧火花是靈動的,等待著去點燃。我用什么去開發(fā)、點燃呢?當然是文本這個媒介。本節(jié)課上我著力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親近文本,不僅要知其表面意義,更要領悟出深層次的內蘊,從而很自然地襯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對文中難點——歌詞的感悟能有了突破。個人感覺本節(jié)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深入淺出,高潮迭起。幾點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 解讀教材的深入淺出。
1、讀厚教材。
于永正曾說過:“課文鉆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隨之有了”。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擇取了孔繁森的一個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其高大形象,怎樣把教材讀厚,豐滿人物的內涵呢?課前,我閱讀了大量關于孔繁森的資料對本課進行反復還原解讀,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讓人感動,最后一個自然段藏民們深情唱的歌詞中的“光明”一詞,也就深刻起來,讓我出現(xiàn)了靈感。如在教學難點文中的歌詞時,我先以“小朋友們,你們讀懂了什么?”這一問題為引子,多元化地讀出“深情”的不同內涵,(感激、熱愛、自豪、團結等)。再適時地補充資料讓學生更全面地走進孔繁森,對孔的優(yōu)秀品質有更深的感受,激發(fā)情感進一步升華。接著問:聽了這些故事后,你認為孔繁森為西藏帶來了什么?(學生回答為:富裕、愛心、無私、奉獻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師:是呀,這些美好的東西帶給了藏胞們無限的希望,讓他們看到了“光明”,所以他們唱到(生深情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全文的難點進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紙背,帶給學生的是強烈心靈沖擊。
2、讀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讀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讓學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嘗試用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法引導孩子抓住課文精要之處,把教材讀薄,提高課堂效率,激活學生思維。(1)把這篇課文讀成兩個詞“優(yōu)秀”“感動”。如以“哪些詞語讓你感動”貫穿全文,抓關鍵,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品位朗讀。(2)對教材進行重組。在品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導出第一小節(jié)的“優(yōu)秀”。此時的“優(yōu)秀”,在學生眼里是有著深刻的內涵的,是有著學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為支撐的“有情物”,學生朗讀地釋放自然更加精彩,學生在一筆一畫地跟著我寫優(yōu)秀這個詞語的時候,心里裝著的是敬佩和感動。(3)抓關鍵詞,品味閱讀,抓住“懇求”“深夜”“悄悄地”“親生兒女”等品讀出人物的精神實質,這樣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較易接受,學生品讀得也較為精彩。
二、語文教學要樸實扎實。
這節(jié)語文課我想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語文教學的真諦是高屋建瓴,但又樸樸實實,可以模仿,可以借鑒,沒有故弄玄虛,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對文本的個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領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僅僅是圖片和文字而已。如課堂上我以關鍵詞“親生兒女”為契入口,引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味體驗,填補課文空白,發(fā)揮想象,活化感動,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體會孔繁森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再如課堂上我結合語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對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懇求”時采用換位閱讀的方式,把自己假設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說,我只是自然地引導,這樣學生離文本最近,最容易讀懂。就是在這樣的訓練中,我想讓課堂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為學生的登臺亮相提供了一個個平臺,學生的精彩來源于課前精心設計的訓練,也想讓課堂因扎實的訓練而精彩。
三、著力體現(xiàn)“語文味”。
本節(jié)課著力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讀好課文,積累語言,因為我知道將語文的工具性夯實了,語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語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語言文字背后的。多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前提;多讀也是教師教好語文的保證。在教學重點句子“像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再三懇求獻血”以及歌詞時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入情入境,動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復地讀中對句子的體會越來越深入,同時也讀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們的語文課,除了知識點的認識,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鳴,需要“語文味”。我必須是一個感情豐富并學會“煽情”的人,還需要能夠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了解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并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開始以“地圖“導入到一個個過渡語和評價語以及描述性語言的設計我都注意激起學生的情,讓學生真正做到“情動而辭發(fā)”。
此外在這節(jié)課上我還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課堂教學資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對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我也進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學中我問學生:成為孤兒的孩子,他們會過怎樣的生活?可是你們看?(出示插圖)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看到了什么?這樣有效利用插圖資源,反襯突出了人物的高貴品質。在過渡到第三小節(jié)的教學時,同樣借助插圖的內容導出:孩子們盡情享受著孔繁森的愛和關懷,一天天快樂健康的成長起來了,他們從不會想到,為了幫助他們上學交學費,他竟然去(獻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激化。思維的啟迪。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感覺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處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過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過高了,還請專家評委們給予指正,謝謝!
我們呼喚有活力的課堂,我想這不僅需要學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師有“定力”,“寧靜以致遠”我需要的守住一顆平常心,在活力課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聞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后反思篇九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
在教學設計中,我認識到,纏足作為封建社會所特有的產物,離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已十分遙遠,學生自然沒有辦法獲得切身感受。那如何帶領學生走近纏足,去感受纏足時代的那些事呢?我抓住了兩條線索:第一,回溯時空,采用聚焦畫面的方法,像攝影中推鏡頭一樣把關注點推向當時當事, 讓那些遙遠而模糊的情景在學生的朗讀感悟和想象中變得逐漸清晰起來。第二,抓住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線索,通過對人物描寫的揣摩,透析不同人物的鮮明個性,感受遙遠年代中那觸手可及的真情實感。
有了這樣的教學構想,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封建陋習對當時家庭生活的影響,突出陋習之“陋”, 讓學生內心能有所震撼,我又整合文本的板塊,設計出基本的教學流程:
一、前后對比,陋習之害,傷及心靈。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fā)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熟悉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摩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熟悉姐姐,深入體會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為了加強前后對比,我抓住文中的“洗衣、燒飯、插秧、挑柴、一起玩、唱歌”等詞,鼓勵學生展開畫面。
在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到姐姐的活潑能干和纏足前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時,再來學習姐姐后來變成了怎樣的女孩子呢?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去體會,加深對文本內在感情的體悟。
二、聚焦纏足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體會人物的鮮明個性。
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前面了解了姐姐,而在2-7小節(jié)描述的纏足場景中,通過幾次聚焦的環(huán)節(jié),也走近了媽媽和孫中山。
給姐姐纏足的媽媽角色也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出色,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中,我聚焦媽媽,盡量引導孩子去熟悉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找出關鍵詞語,從媽媽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中去理解媽媽到底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熟悉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聚焦孫中山和聚焦對話環(huán)節(jié),使我們對他有了切實而全面的了解。尤其在聚焦對話環(huán)節(jié),孫中山對媽媽說的幾句話,具有鮮明的語言特點,運用反問句和“既然……就……”的句式,表現(xiàn)出堅決的語氣,學習時引導學生跟肯定句進行對比,并反復朗讀,體會孫中山的語氣和內心世界。
在教學中,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不足的地方是情感的鋪墊還不是很扎實,師生情感互動、學生和文本的情感互動還不夠深,導致某些地方的朗讀不夠到位。我定會吸取經(jīng)驗,再接再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9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