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導游詞(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12:13:05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通用9篇)
時間:2023-11-08 12:13:05     小編:雨中梧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我是導游員陳業(yè)樺,大家叫我陳導就行了。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去敦煌莫高窟游玩。

敦煌是個歷史悠久、蘊藏著豐富和美麗文物的古城。

我先給大家說說敦煌莫高窟在古代是怎樣建筑出來的。據(jù)說在一六零零年前的一天,一個叫做樂僔的老和尚在黃昏時在附近游玩。在三危山上看見了金光燦爛,霞光四射。山上的沙石像成千上萬個佛像直立在山上。老和尚被景色給迷住了。他立刻告知別人,和別人拿著工具去開掘。經(jīng)過北魏、隋、唐、五代、宋、元……許許多多的朝代才挖掘成這么大的窟。這個郭煌莫高窟一共有四百據(jù)、九十二個洞窟呢!是不是很多的洞窟呢!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郭煌莫高窟里面的景物。郭煌莫高窟里面的洞窟中布滿了大小不一、美麗多彩、精致無比的壁畫。壁畫畫得栩栩如生,和吸引人們的眼球呢。壁畫大都是畫神話故事的呢。其中,最著名的壁畫就是“九色鹿”了。

除了壁畫,還有泥塑呢。其中釋迦牟尼在中間,釋迦牟尼旁邊就是迦葉和彌勒了。最大的泥塑就要數(shù)十八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了。那些泥塑雕像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樣。

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窟是藏經(jīng)洞。那是在古代放著珍貴的經(jīng)書、繡品……所得名的。但是一些國家的探險者過來偷,現(xiàn)在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

敦煌莫高窟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現(xiàn)在到站了,你們?nèi)ゼ毤氂钨p吧!要講衛(wèi)生不要破壞文物哦!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二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nèi)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guī)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藝術都源于現(xiàn)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tǒng)。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還被稱為千佛洞。也是我國四大古窟之一,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敦煌壁畫中有神靈形象(佛、菩薩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畫中的人物之分。這兩類形象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質。從造型上說。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氣息,時代特點也表現(xiàn)得更鮮明;而神靈形象則變化較少,想象和夸張成分較多。從衣冠服飾上說,俗人多為中原漢裝,神靈則多保持異國衣冠;暈染法也不一樣,畫俗人多采用中原暈染法,神靈則多為西域凹凸法。所有這些又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

與造型密切相關的問題之一是變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tǒng)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時代不同,審美觀點不同,變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樣。早期變形程度較大,較多浪漫主義成分,形象的特征鮮明突出;隋唐以后,變形較少,立體感較強,寫實性日益濃厚。

變形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夸張變形一以人物原形進行合乎規(guī)律的變化,即拉長成加災。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時期的菩薩,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頸項的長度,瀕骨顯露,用日之間的距離牧覓,嘴角上翹,形如花瓣;經(jīng)過變形徹成為風流瀟灑的“秀骨治像”。金剛力士則多在橫向夸張,加粗肢體,縮短脖項,頭圓肚大,棱眉鼓眼,強調(diào)體魄的健碩和超人的力量。這兩種人物形象都是夸張的結果。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三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導游,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游客們,洞窟數(shù)目達到492個,塑像20__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么,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游時的參觀重點。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于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xiàn),認為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后,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xù)到元代,經(jīng)歷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好了,現(xiàn)在我介紹到這兒,請大家漫步欣賞。不能亂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畫上亂涂亂畫,要保護文物。

謝謝!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你們這次參觀的導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導,大家本次的參觀由我為大家講解。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約25公里處,為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國家的重點保護單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莫高窟開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幾個朝代也繼續(xù)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畫面積近45000平方米,飛天約2400尊,佛像約4000座,分布于492個石窟中。

游客們,你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飛天壁畫!飛天是中國古代佛教中的八大護法之一,形象接近于著盛裝的美女,這些在空中飛舞的飛天神態(tài)各異,輕盈靈動,手上拿著佛教中的傳說的寶器:蓮花、笛子、硨磲、鮮花…….。在你們的左手邊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線條清晰,顏色絢麗,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

現(xiàn)在各位游客們注意了,你們來到了著名的第17號石窟,這里的飛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別精致。比如這座佛像,雙腿盤坐于蓮花座上,雙手捏了一個手勢放在膝蓋上,手心朝天,雙眼細咪,神態(tài)安詳,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個佛像則是一副滿臉不高興的樣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飛天衣帶飄飄,灑落的花瓣就像是為人間送上的祝福。

但是近幾年莫高窟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破壞,文物、壁畫被盜,還有些則是因為保護不夠被自然損壞,為了保護這個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的行動入手,做到以下幾點:

1. 不隨便拍照,文明游覽。

2. 不亂涂亂畫,不亂扔垃圾。

3. 不要隨意摸文物。

4. 不大聲喧嘩,保持安靜。

5. 看見不良行為及時阻止,看見垃圾隨手撿。

讓我們大家都出一份力,來保護我們的莫高窟吧!

各位游客,今天帶大家的旅游參觀到此為止,歡迎大家以后再來,謝謝。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五

在古代佛教沒傳來之時,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為了刻像毀山裂石,而在中國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征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現(xiàn)的還有各類神仙。戰(zhàn)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場景,東漢以后隨著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jīng)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后業(yè)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fā)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飛天指的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后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xiāng)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憑借飄逸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chuàng)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洞窟創(chuàng)建同時出現(xiàn),從十六國開始,歷經(jīng)十個朝代,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jīng)濟的發(fā)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藝術形象,姿態(tài)和意境,風格和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千余年間的敦煌飛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變發(fā)展的歷史。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fā)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佛教中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里散發(fā)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于花叢,飛翔于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于云霄。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yōu)轱w天。把早期在天宮奏樂的叫“天宮伎樂”,把后來持樂器歌舞的稱“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tài),千變?nèi)f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范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nèi)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yōu)殚L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yōu)美,動感特強。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chuàng)新時期。主要表現(xiàn)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tài)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jīng)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并、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jīng)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云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么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五代、宋以后的飛天,在造型動態(tài)上無所創(chuàng)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地區(qū)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余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六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我是你們這次參觀的導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導,大家本次的參觀由我為大家講解。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約25公里處,為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國家的重點保護單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藝術的瑰寶!莫高窟開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幾個朝代也繼續(xù)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畫面積近45000平方米,飛天約2400尊,佛像約4000座,分布于492個石窟中。

游客們,你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飛天壁畫!飛天是中國古代佛教中的八大護法之一,形象接近于著盛裝的美女,這些在空中飛舞的飛天神態(tài)各異,輕盈靈動,手上拿著佛教中的傳說的寶器:蓮花、笛子、硨磲、鮮花…….。在你們的左手邊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線條清晰,顏色絢麗,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

現(xiàn)在各位游客們注意了,你們來到了著名的第17號石窟,這里的飛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別精致。比如這座佛像,雙腿盤坐于蓮花座上,雙手捏了一個手勢放在膝蓋上,手心朝天,雙眼細咪,神態(tài)安詳,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個佛像則是一副滿臉不高興的樣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飛天衣帶飄飄,灑落的花瓣就像是為人間送上的祝福。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七

各位朋友:

你們好?,F(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qū)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0xx年、比云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shù)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nèi)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qū)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shù)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shù)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nèi)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jù)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于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yǎng)佛和菩薩;來往于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進入天國的投資。于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涌現(xiàn)。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八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王導。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吹竭@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jīng)洞。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jīng)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由于清王朝x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僅存的部分經(jīng)卷,現(xiàn)在陳列于北京故宮等處。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敦煌莫高窟導游詞篇九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導游,我姓陳,大家叫我陳導好了。今天,我就帶大家游覽具社會、生產(chǎn)、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的莫高窟。

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鳴沙山東麓。洞窟始鑿于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結束,前后延續(xù)約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燦爛輝煌的建筑,是繪畫和雕塑之宮,是中國現(xiàn)在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多的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咄庠心驹斓钣睿⒂凶呃?、棧道等相連,現(xiàn)多已不存。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

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畫廊?!倍鼗褪枪糯z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藝術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寶。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3002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