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學校德育論文(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3:40:30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1-09 03:40:30     小編:BW筆俠

總結是一面明鏡,從中看到的是成長的足跡,也是激勵自己更進一步的力量源泉。在撰寫總結時,我們應該盡量言簡意賅,不偏離主題。接下來是一些總結的范例,希望能夠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一

小學生有其自身的成長特點,其思想性格尚未健全,道德觀念尚未形成,處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要求小學班主任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傳授,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認真探究德育工作的開展方法,培養(yǎng)和塑造積極健康、性格健全、品質優(yōu)秀的小學生。

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目標要求,我國小學德育工作要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愛國主義精神,讓小學生了解基本道德行為規(guī)范,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形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其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此外,由于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小學班主任對其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更好地塑造小學生堅韌的品質、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自信開朗的性格,激發(fā)小學生勤學多思,為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2.1通過創(chuàng)設班級環(huán)境感染學生:

小學德育工作的重點是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環(huán)境氛圍,從而使小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和接受道德教育,通過觀察身邊老師、同學的行為舉止,管理約束自身的.言行,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此,小學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以感染學生。(1)嚴格班級紀律。嚴格的紀律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具有重要意義。要保證紀律對每名學生都公平公正,所有學生在紀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均無特權,從而使小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約束自身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認真做好引導。小學班主任既要注重小學生課本知識的學習傳授,更要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行為習慣時要立即予以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改正問題,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要予以表揚。讓小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3)抓好主題班會。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定期組織召開班會,并提前確定班會主題,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班會的內容、形式,例如觀看影片、演講比賽,表演排練等,鼓勵每名小學生都積極參與,充分調動每名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在班會上暢所欲言,班主任做好有效指導,從而讓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良好行為習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此外,還可以定期邀請學生家長參加主題班會,與家長共同進行優(yōu)秀學生評比活動,做好小學生德育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家長的道德素質。還可以通過組織小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心奉獻品質,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質。

2.2通過樹立榜樣力量激勵學生:

俗話說,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老師就是耕耘這些花朵辛勤的園丁。這句話說得很對,只有園丁是一位勤勞、有品德的人,并通過自己辛勤的勞作,流下汗水,才能讓花朵健康成長,真正領悟到園丁辛勤耕耘的精神。想要讓學生向教師學習,那要求學生做的,教師自己就要先做到,將《小學生行為守則》牢記心中,還要在平時教育學生的過錯時,用《小學生行為守則》來教導學生并約束自己。現(xiàn)在的父母把孩子都當做是掌上明珠,而且孩子習慣了在家里衣來生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教室的清潔問題他們都不會去關心,更不會去打掃。我發(fā)現(xiàn)以后,便開始動手打掃衛(wèi)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就是想讓學生產生愛護班集體的想法,這樣不僅自己變得整潔,而且教室也變得干凈。在這之后的幾天,有一部分學生開始自覺地去打掃教室的衛(wèi)生,我表揚了這些學生。慢慢地,學生都會去自覺地講衛(wèi)生,維護公共區(qū)域的整潔。通過這件事情我認識到,教師只要對自己嚴格一點,做出好的表率,將會比要求學生去打掃衛(wèi)生更加有效果。到了現(xiàn)在,學生都能夠發(fā)自內心,自覺地去為班集體做事情。

2.3通過加強學校與外部環(huán)境的溝通聯(lián)系:

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德育教育系統(tǒng),應該要做到放眼四周,要善于將學校與家庭、社會這些外界的力量聯(lián)系起來,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教育空間。要發(fā)揮家庭德育教育和社會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需要在頻繁的家校聯(lián)系中讓家長們樹立起“家庭素質教育”的觀念,擔負起相應的教育責任,配合學校教育,轉變教育理念。在家庭素質教育中,最常見的誤區(qū)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要改變以往唯分數論的辦法,要綜合考察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班組或社會活動,對于其取得的成績應予以全面評價、全面衡量。不僅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更要關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教育,更加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挫折教育。同時,家長要參與到學校的素質教育計劃和措施中,盡可能與教師多接觸、多溝通,這樣才能使家庭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創(chuàng)造出家校內外齊心協(xié)力開展素質教育的新局面。這樣就能有效實現(xiàn)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3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校、家長、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還要求小學班主任老師要注重與學生家長的互動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探索解決辦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德育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二

摘要:德育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本文從幾個方面探索如何進行學校德育管理,為以后的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學生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走向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組織機構。首先建立學校、政教、班級管理網絡,明確職責分工。由校長、德育副校長、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方面做到了上下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充分發(fā)揮德育管理的效能。

發(fā)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實。要調動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首先應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其次應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一是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面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xiàn)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yǎng)人才的傾向。必須樹立為受教育者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的觀念,樹立為受教育者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觀念,按李嵐清同志提出的"六個學會"教育、培養(yǎng)、訓練學生,即教育、培養(yǎng)、訓練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和創(chuàng)造,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體。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發(fā)展的標志,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廣泛開展德育教育。即:愛國主義、行為習慣、艱苦奮斗、社會實踐、心理健康和國防教育。多年來成立課題實驗小組,重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開展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靖宇中隊"活動等。通過學習,提高了干部、教師隊伍素質,全體師生齊頭并進,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同時也獲得了可喜的成果少先隊工作獲市級優(yōu)秀少先大隊,“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省級實驗課題順利結題。

校園環(huán)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2003年在鄉(xiāng)黨委的大力支持下,為了整合教育資源,新建了教學樓,合并了村小。剛建成的小學。雖然教學樓嶄新,但缺少活力。為了使校園更美,更富有活力。師生齊動手,種植花草樹木。布置走廊文化。大家各抒己見,出謀劃策。短短的半年時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已經形成。小學生的品德也像小樹苗一樣開始漸漸成長起來。學校的走廊文化也形成特色,一樓走廊安全篇,特別醒目的是教師自制安全警示標志,不僅醒目而且具有實際教育意義。二樓是經典閱讀篇。種類多,古詩詞、弟子規(guī)、三字經內容豐富。時刻警示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好習慣。三樓:教師篇。時刻引領著教師成長。各班級的宣傳陣地充分發(fā)揮了作用。如:黑板報、校園廣播站、閱覽室、鄉(xiāng)村少年宮活動站等;醒目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等標志,讓每一個角落成為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改變以往升旗儀式模式,改為班級輪換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和鍛煉。

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并且興趣高漲。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

當今社會,只靠學校教育難以完成培養(yǎng)下一代新人的任務,要用大教育觀思想來指導小學德育研究。要樹立整體觀念,加強綜合研究,要著眼在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中,加強德育;著眼德育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轉化,這才有利于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于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

從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來看,諸途徑各自發(fā)揮獨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為補充,形成有機的整體。從大教育觀的高度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一個整體,要協(xié)調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一致性教育。

實踐證明: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大大提高了學校整體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取得顯著成效。學校學校連續(xù)被授予“文明單位”、“優(yōu)秀少先大隊”和“市級依法治校先進?!?、“目標責任書縣級優(yōu)秀獎”…諸多殊榮。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大大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加強了學校、家庭、社區(qū)的聯(lián)系。家長走進了學校,學校走向了社會,并受到家長和社區(qū)的好評。他們在給學校的反饋意見中說:通過家長開放日教師的匯報、教育教學活動的展示,使他們深受教育和感動,教師寓教育于教學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同時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成功,而且是對學生、對家長的教益都菲淺。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結合小學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為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三

現(xiàn)代學校德育應該關注學生生命發(fā)展價值,激發(fā)學生生命力的涌動,促進學生有靈性、有人性、有個性地發(fā)展。然而,當我們靜下來冷靜審視學校德育的現(xiàn)狀,卻發(fā)現(xiàn)當前學校德育陷入尷尬的境地,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主體異化——教師越位包辦。

德育的真正主體是學生。但是現(xiàn)實德育中,學生往往被視為受動體,而非生命體和道德的構建主體,教師有意或無意的“越俎代包”,使自己異化為德育的主體。如德育工作目標由教師一廂情愿制定,蛻變成完人式標準要求;德育活動的形式、過程是教師事先演練多次的“現(xiàn)場”表演,德育成了過場作秀,難以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學生由德育主人邊緣化為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長的必需演變?yōu)榱钊松鷧挼膹娂右蟆?/p>

2.內容異化——教學脫離實際。

德育的目的原本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而生活又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因此,德育與生活結合的緊密程度就決定了學生發(fā)展的結果。但是,以往的德育存在脫離人的發(fā)展、脫離現(xiàn)實生活等弊端,向人宣講的只是抽象概念、空洞道理,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高要求,規(guī)定人去遵守的也是一大堆有悖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訓,以致德育內容孤立封閉,脫離學生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無法達成預定目標。

3.過程異化——說教代替體驗。

常常聽教師這樣抱怨:“我苦口婆心地講了,你怎么就不聽進去?”做教師的委屈溢于言表。殊不知,完整德育過程本該是受教育者認知活動、體驗活動與踐行活動的有機結合,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學校德育重說教,請體驗;重灌輸,輕交流;重認知,輕實踐,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內化為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和道德素質,缺少應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義使德育成了一壺燒不開的“溫水”,始終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尋找如何創(chuàng)造性破解這一難題的“良藥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課題。

教育的宗旨是促進人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離不開信念的支撐。因此,以新理念為引領,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其生命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新德育的理念,創(chuàng)新德育內容,創(chuàng)新德育載體,創(chuàng)新德育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其主動構建自己的德育大廈,讓道德生活充滿活力,應該成為德育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之一。

1.理念創(chuàng)新——建構基于教育生態(tài)理念的學校德育觀。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單純是對德育規(guī)范的記憶和德育知識的獲得。引導人們去選擇和建構有道德、有意義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是更高價值德育追求。生態(tài)德育,作為一種新的德育理念,就是要通過營造和諧溝通、寬容理解、積極向上、其樂融融的學習生活氛圍和環(huán)境,使師生獲得富足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從生態(tài)視角審視學校德育,就會發(fā)現(xiàn)學校德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質量,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德育的終極目標是為學生終身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使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基于上述認知,形成新型的生態(tài)學校德育觀,有益于德育思想的深刻變革。

2.內容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豐富德育內涵。

德育內容是德育的核心,應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學校德育只有符合時代要求,針對學生需要,不斷拓展學校德育內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實際效果。為從“體現(xiàn)時代精神、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需要”的基本要求出發(fā),努力構建科學的德育內容體系,使德育內容既具有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時代特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載體創(chuàng)新——讓德育微笑浸潤人心。

為了更好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德育形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只有創(chuàng)新豐富多彩、內涵深刻的德育活動載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真切體驗、實踐磨練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接受思想的啟迪,最終將外在的德育要求內化為健康的情感品質,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實現(xiàn)德育對學生的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巨大引導和提升作用。

4.評價創(chuàng)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德育評價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查、督導、評估德育質量的重要機制。斯塔弗爾比姆說過,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因此,我們要有效地改革創(chuàng)新學校的德育評價體系,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評價制度,以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導向功能,有利于學生主體的終身發(fā)展,具體要做以下幾項工作。

(1)是評價要強調過程化和多元化。在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是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依據,更應注重學生成長中的收獲、綜合素質的提高及發(fā)展?jié)摿?,把學生綜合素質中的品質與素養(yǎng)、實踐與探究、科技與創(chuàng)新、審美與表現(xiàn)、運動與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結合起來,對學生做出貼切的綜合評價。比如,在我們實施的“學生成長檔案”舉措中,“成長足跡”欄幫助學生明確學期目標、學年目標、學段目標,并記錄各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而“收獲園”欄則記錄下學生每一個階段的進步,除了獲獎證書,更多地是反映了學生成長的作品樣本。

(2)是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構筑包括學生自己、家長、教師、同伴(同學)在內的多元、互動評價結構,使評價更能發(fā)揮激勵、促進的作用。如開展“我眼中的自己”評價活動,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得出自我的總體評價,能體現(xiàn)學生對自己的德育行為擁有的自主發(fā)言權;而“心靈留聲”活動則由“老師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構成,由教師、家長、同伴分別做出評價。通過多角度的綜合評價,能使每個學生更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

總之,德育是一項博大精深而富有藝術的陽光工程,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經營,以新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凸顯學生在學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悟人生的真正意義,張揚生命之力,煥發(fā)生命之美,快樂地生活、學習,享受成長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劉粉莉.以教育生態(tài)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

[2]周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

[論文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德育是一項博大精深而富有藝術的陽光工程,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經營,以新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悟人生的真正意義,享受成長的喜悅。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四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15~17歲這個年齡段,正值青春期,思想波動大,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管理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學校德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的主要任務并非僅僅抓紀律和成績,更重要的是做好他們的心理輔導,引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勇敢的樂觀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國家未來的棟梁。

一、用愛心重視每一個學生。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處于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也是他們良好人生觀、生活觀、價值取向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學生心理非常敏感,強烈需要被重視、被肯定的一個時期。作為學校德育的工作者,要滿懷信心和愛心盡快熟悉他們,要善于用一張笑臉、一個溝通的眼神、一個有效的動作傳達自己對他們的喜愛與重視。通過觀察了解,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特長和點滴進步,及時真誠地給予贊揚和鼓勵。另外,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們完成一個短期目標,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喜愛。這樣一來,學生得到了認可和尊重,他們就會轉化為自律、自尊、自信,并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健全制度,紀律嚴明,一視同仁。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學校這個大家庭就要有學校的紀律。初中生思想活躍、個性十足。除了要使他們學會并愿意自律外,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對其約束。首先規(guī)章制度要合理可行,不過嚴,不過激,例如,停課反省、開除等不可行行為是不能出現(xiàn)的。更重要的是制度一旦建立,必須嚴格落實,公平對待。對違紀的學生,先私下把思想工作做通,然后在學校按制度處罰,這樣不僅讓學生心服口服,決心改過,更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遵紀好學。有了健全的制度,然后能嚴格執(zhí)行,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就要了解學生,了解家庭情況、學習成績,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各個方面。有了對學生的了解,我們才會有合理的辦法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學生特別好面子,他犯了錯誤我們就要避免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在私下進行耐心教育。有的學生需要嚴厲批評才會改正錯誤,我們就得嚴厲批評,不給情面。有的學生喜歡被表揚,我們就不要吝嗇我們的語言,要多鼓勵和表揚。還有的學生喜歡與老師交朋友,我們不妨走近他們,做朋友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傊總€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能讓他們接受我們的教育思想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四、正確引導同學關系,特別是要恰當處理早戀問題。

初中生正是發(fā)育成長的時期,同學關系也是很微妙的。特別是男女同學之間容易互相有好感,經常并肩走到一起,甚至產生早戀現(xiàn)象。然而,我們做思想工作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切記不要隨便諷刺、挖苦、冷言相加。但是,也不要不聞不問,熟視無睹,那就失去了一個老師的責任。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們要認識到這是人成長的一個必然現(xiàn)象,是正常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不要感到大敵當前,惴惴不安。相反,我們要想辦法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制定短期目標,分散感情方面的注意力。同時,學??梢远嘟M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忙碌起來,多接觸其他學生。這樣,他們的小圈子就會變?yōu)榇笕ψ樱稚⒃瓉韨z人之間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其他同學中。以往經常有的班主任對待早戀現(xiàn)象不做好的引導,而是簡單除暴,挖苦諷刺,結果耽誤了兩個學生的學業(yè)和前途。

五、合作共贏,共同管理學生是重中之重。

作為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是孤立的。我們有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有班主任,有科任教師,有家長和社會力量。因此,我們要與他們合作管理。這項工作如果就靠一個人管理,那是萬萬辦不到的。與學校領導合作,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動態(tài)。學校領導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無論是日常教學活動,還是其他勞動、體育、衛(wèi)生等活動都需要領導參加,有了領導的支持與配合,會事半功倍。班主任的力量不需多說,他們是教育引導學生的主力軍。他們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學生的一切。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多與班主任交流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途徑。另外,科任教師和家長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每個教師都有教學的權利,同時也有教育學生的義務。教育與教學是分不開的,我們要求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滲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愛惜生命,熱愛祖國,傳播正能量。家長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我們還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們對待學生時要充滿愛心、信任和理解。多鼓勵少批評,多溝通少粗暴,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好德育工作。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五

電力工程項目是指為確保特定地區(qū)或特定單位的電力供應,由政府部門、單位集體等投資一定數額的資金,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建設完成的電廠項目,其必須達到預期的質量和規(guī)模要求。電力工程項目普遍具有投資大、周期長、專業(yè)性強、危險性高、風險大、與政府關系密切等特點。

根據電力工程項目的特點,并結合我國最新發(fā)布的《企業(yè)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對工程項目的規(guī)定,本文針對圖1所示流程環(huán)節(jié)構建基于風險管理導向的電力工程項目內部控制體系,該體系以coso委員會發(fā)布的《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為理論基礎,構建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確定各流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控制點,通過風險反應以及其他諸如內部環(huán)境、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jiān)控等要素的結合來管理風險的內部控制體系。

1.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構建電力工程項目內部控制體系的最基礎的步驟,即識別上述電力工程項目建設六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及關鍵控制點,并對風險進行分類[1]。關于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識別的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現(xiàn)場調查法。

現(xiàn)場調查法是指調查人在確定調查時間、調查對象的基礎上親臨調查現(xiàn)場進行調查和訪問的方法?,F(xiàn)場調查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獲得可靠性較高的第一手資料[2],但其缺點在于需要與被調查對象提前做好協(xié)調工作,且費時、費力,成本較高。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事先設計好問卷向被調查者發(fā)放,要求其如實填寫調查內容的方法。工程項目建設包括很多業(yè)務流程環(huán)節(jié),因此調查對象應盡可能涉及各個流程環(huán)節(jié)、各個部門。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方便、快捷、節(jié)省成本,但缺點在于問卷填寫的過程不可控制,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是根據自己所認知的.真實情況填寫的,且表格的回收率有時并不高。

(3)核對表法。

核對表是指根據工程項目以前失敗或成功的經驗,把以前項目建設中遇到過的風險因素以及來源等列成一張表[3]。核對表法是總結以前的經驗教訓,列出以前遇到的風險點,這種方法揭示的風險點或關鍵控制點比其他方法少,但其他方法不能發(fā)現(xiàn)的關鍵控制點,這種方法可以識別。

(4)財務報表分析法。

財務報表分析法是指以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xiàn)金流量表為基礎,對每一會計科目逐一進行分析,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4]。在分析特定會計科目時,應注意其與其他科目的聯(lián)系;并且應將財務報表與工程預算聯(lián)系起來,警惕某些潛在風險的發(fā)生。這一方法有助于提防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但不利于對風險進行更加詳細的分類。

(5)流程圖法。

流程圖法是指將整個工程建設過程按照一定的標準細分為不同的作業(yè)、流程,再對每個作業(yè)、流程的風險點一一識別的方法。這種方法便于風險的細分,但工作量大。

(6)環(huán)境分析法。

環(huán)境分析法是指對工程項目所處的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進行詳細地分析,找出環(huán)境中可能引發(fā)風險的因素[5]。這種方法廣泛運用于工程項目管理中。

以上這些方法各有其優(yōu)缺點,在進行具體的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識別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結合使用。

2.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評估。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風險進行分析、評價,分析其對工程項目目標的影響,并且評價每一風險的來源、重要程度和控制措施等,無疑,重要程度越高的風險,越應引起項目建設單位的重視。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把與決策相關的復雜難解的問題分為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對各層次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層次分析法實質上是一種重要的決策方法[6],運用到工程項目風險評估中,簡單地講,即將工程項目的風險分為目標、設計、實施等層次的風險,再對每一層次的各類風險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再綜合人的主觀判斷,從而確定工程項目中風險相對嚴重程度或重要程度的方法。

(2)模糊評價法。

在經濟活動中,很多因素是無法用確切的數字衡量的,這些因素所導致的結果也是模糊的。而1965年,首次提出的模糊數學的概念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模糊評價法的主要工具是模糊數學。模糊評價法運用到電力工程項目風險評估中,可以對無法用數字加以準確描述的風險提供定量化的描述方法,即對識別到的所有風險點,根據模糊數學的方法,遵循一定的標準給出評語的過程。

(3)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即從對工程項目的目標與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的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中,找出敏感性因素,確定其對項目的敏感性程度,從而判斷項目風險承受能力的一種分析方法。例如敏感性分析法可以測試工程項目成本因素的變化對工程經濟效益的影響。

(4)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關于信息處理的重要數學模型,在工程界與學術界廣泛應用。神經網絡由眾多的節(jié)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組成,每個節(jié)點代表一個激勵函數,而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代表通過該連接信號的權重。這種方法在工程項目風險評估中也有應用。

(5)貝葉斯網絡法貝葉斯網絡法是一種數學模型法,這種方法是基于以貝葉斯公式為基礎的概率推理的計算。這種方法在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中也有所應用。

(6)專家打分法。

專家打分法是風險分析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當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無法使用其他以建立模型為基礎的方法進行評估時,可以選擇專家打分法。首先,將風險識別階段識別出的所有風險或關鍵控制點列成調查表;其次,要求專家對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發(fā)生風險后對項目目標的危害程度進行打分;最后,對專家打分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綜合成整個項目風險[7]。專家打分法受專家的主觀影響較大。

對于特定的電力工程項目,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和項目特點選擇合適、恰當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

3.電力工程項目風險反應。

在以上識別和評估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對每一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反應策略。而風險反應策略主要分為以下四種:規(guī)避風險、減少風險、轉移風險和自留風險。

(1)規(guī)避風險。

在電力項目工程管理中,對于那些尚未發(fā)生或以前發(fā)生的風險,首要的風險反應策略是規(guī)避風險。對于可控風險,例如由人為操作不當,或體制不健全等導致的風險完全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規(guī)避。

(2)減少風險。

當風險無法規(guī)避時,最優(yōu)決策是減少風險。減少風險是指在弄清楚引發(fā)工程項目風險的來源和因素后,采取相關措施以降低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或減輕風險發(fā)生后造成的損失。

(3)轉移風險。

在無法對風險進行規(guī)避或減輕時,應選擇轉移風險作為最優(yōu)決策思路。轉移風險是為了避免在承擔或接受風險后對項目目標產生影響,而選擇將風險向其他部門、實體轉移。

(4)自留風險。

自留風險是指在風險發(fā)生時,沒有其他合適的風險應對策略可以選擇,例如,工程施工中發(fā)生意外事故,采取積極的行動承擔風險,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4.其他控制要素。

電力工程項目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在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反應后,已經識別出每個流程環(huán)節(jié)的風險或關鍵控制點并制定了相應的風險反應策略,而要將風險反應策略落到實處,使風險管理過程有效執(zhí)行,離不開對其他內部控制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內部環(huán)境、目標設定、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jiān)控等要素,因此基于風險導向的電力工程項目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中,應以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為分析重點,但同樣離不開對其他控制要素的管理。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六

在國家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推進素質教育都是一個中心議題。而德育工作是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的宗旨是讓更多的人學會利用知識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人生。學校教育可以為一個人扎實知識基礎,但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某一時期的教育只能適應和推動人類社會某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受教育,知識不斷更新,才能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然而,“學生難教”、“孩子難管”、“90后的孩子更難教”,這樣的叫怨聲隨時可以聽到。學校德育工作出路何在,日漸成為學校、家庭、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為此我對之作了初步的思考。筆者認為,對學校德育工作要知難不畏難,注意研究新的情況,摸索新思路,做到與日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當前從事學校德育工作的社會背景并非以往單純簡單。例如,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而不是封閉的社會;經濟社會轉型的新時期,而不是計劃經濟模式的一統(tǒng)天下;多元文化的活躍氛圍,而不是單一文化的主導意識;網絡信息的逼進,而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課堂。處于這樣的時代,青少年學生耳濡目染的事物繁多,思想十分活躍,良莠難辨的現(xiàn)象也顯得更為突出。處于這樣的時期,人們的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必然通過社會和家庭等途徑對學生產生刺激,形成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這就更加表明了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2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務必摸準學生的思想脈博。

3提高德育工作科學性,必須加強德育科研工作。

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題。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挑戰(zhàn),筆者認為當務之急的課題有:

3.1如何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注意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重點,滲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會轉化為積極向上、為祖國發(fā)奮學習的強大動力;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和提高識別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3.2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如何恰當分工,各負其責,各揚所長,有機結合。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要與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做到家庭、社會共同參與。我校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注重德育內容的時代性和開放性,把德育途徑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多年來,我們堅持辦好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科任教師與班主任共同家訪,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建立包括黨、團、工會、居委會、派出所在內的德育大網絡,一起加強學生德育工作。

3.3在青少年教育中,“防與堵”、“引與導”的關系應如何處理?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刻苦頑強的學習精神,同時又要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人格,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保守的“防與堵”對學校和學生來說只能保穩(wěn)定、保安全,正確的“引和導”才能達到保健康成長,保發(fā)展成人、成才。

3.4如何為青少年樹立一批可親、可愛、可敬、可學的榜樣、偶像?一首歌、一出戲、一個人物、一幅書畫,若為青少年所愛、所仿,潛移默化,將是記憶一生,影響終身。

德育科研可做的課題還有很多,功夫做足了,德育工作的科學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各項決策就能更有適應性。我們參與科研的人員,既是創(chuàng)造者,又是學習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改變舊的教育模式,也改變自己。教育應該是一種幸福的事業(yè),要讓那些飽受貧困的孩子有充分的機會獲得知識,從而有能力徹底擺脫窮困,獲得幸福。可行有效的德育工作,讓青少年在學習和受教育時,不再感到孤立無助和壓抑,而是十分愉快和有熱情地參與和享受知識的洗禮。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七

一德育工作特色主題:與愛同行厚德弘善共筑感恩中國夢。

二德育特色工作內涵:

(一)工作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以“國學經典元素”為校本課程、以“心懷仁愛感恩行善書香筑夢”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的立體多緯度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工作理念:辦學理念是以仁心待人、以仁心愛人,善行一生。

德育理念是寬容仁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精神。

(三)學校精神: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知行統(tǒng)一。

三德育工作目標:心懷仁愛感恩行善書香筑夢。

四工作措施:

(一)將國學經典元素與學科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感恩夢。

(二)將國學經典元素與活動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藝術夢。

(三)將國學經典元素與環(huán)境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民族夢。

五進度安排:

(一)(年4月-207月)品味國學經典,傳承仁愛美德,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

(二)(2016年9月-2020年7月)弘揚國學精粹,重鑄教育之魂,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

(三)(2020年9月-2020年12月)繼承國學文化,提升人文素質,創(chuàng)建仁愛校園。

六預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仁愛”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2、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仁愛教育師生評價體系。

3、在學校層面:使仁愛教育、感恩行為滲透到學校各個層面,形成學校“仁愛”教育文化圈。

4、學生層面:能夠達到“人人向善、心懷仁愛”,善學習、善助人,感恩社會、感恩他人。

張語晴。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八

法學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yǎng)的是能夠適應司法實踐的高級應用型專業(yè)人才,刑事訴訟法課程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加強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使其回歸實踐性,構建完善的實踐性教學體系是法學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型教學模式已然不能適應當今法律專業(y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條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構建完善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才可能實現(xiàn)高職高專法律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法律職業(y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1、法律實踐環(huán)節(jié)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方面的內容,很少注重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缺少應對措施。雖然各個學校的法學培養(yǎng)目標中也都加強了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要求,但是,落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走過場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只是規(guī)定了宏觀指導意見,即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模擬法庭、法律咨詢、專題辯論、實習、社會調查等形式。具體實施無法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要求,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二是由于各教學部門對實習經費不加大投入,受經費以及管理制度的限制,學生一般很難有條件接受真正的實踐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發(fā)揮,不能完全達到實習的目的。三是教師的指導能力受到接受單位的限制,很難有針對性的進行能力的指導,此外,指導教師沒有指導報酬或報酬太低,導致教師積極性降低。四是缺乏一套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2、構建完善的刑事訴訟法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

刑事訴訟法課程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加強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使其回歸實踐性,是當務之急。由于刑事訴訟法學課程的應用性強、程序性的特征,建立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法學實踐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出合格法律人才的路徑之一。

針對刑事訴訟法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應當在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兩個方面下功夫。

2.1課內實踐教學。

2.1.1設立刑事訴訟技能訓練課程。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的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法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的缺陷。

刑事訴訟職業(yè)技能訓練課采用實戰(zhàn)式教學,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或為代理律師、當事人等角色,讓學生分角色參與其中,熟悉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訓練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的形式。目前,有條件的法學專業(yè)設有模擬法庭實驗室,設施齊全,法庭模擬環(huán)境比較真實。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實現(xiàn)了教學的'實效性。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刑事案件的聽審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刑事訴訟程序環(huán)節(jié)。

2.1.2在教學中多采用案例教學法。選取一些和刑事訴訟法有關的典型案例來進行分析,通過這些案例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如何學習去掌握刑訴法知識,提高他們對刑事訴訟法知識的認識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課外實踐教學。

2.2.1抓好實習環(huán)節(jié)。法學專業(yè)實習是法學實踐性教學的重要形式。法學專業(yè)實習與課堂教學和其他實踐性教學形式相輔相承。為了保證實習任務按期按質按量完成,必煩做好實習的各種實質性的“硬件”準備工作。如成立實習領導小組,修訂實習大綱,制定實習計劃,確定實習范圍與實習任務,規(guī)范考勤制度,提早聯(lián)系和落實實習點,選擇經驗豐富、嚴于律己、關心和愛護學生的教師指導實習,制定科學、公正合理的考核標準,明確考核方式,做好實習動員工作等等。

刑事訴訟法課程不同于實體法課程,因此對這門課程的實習安排最好集中在檢察院、法院、律師事務所。讓學生盡量接觸一些刑事案件的辦理,使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鞏固刑事訴訟法的理論知識,提高掌握辦理一般刑事案件的能力,通過實習熟悉刑事訴訟程序,掌握司法實踐部門的工作流程。

2.2.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要保障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多樣化、多層次、校內外聯(lián)動的實訓基地。建設法律專業(yè)校內實訓基地是法律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除仿照法院的審判庭建立適應學習實訓的模擬審判庭外,還應包括視聽教室、法律診所、法律服務室、法律業(yè)務中心等。校外實訓基地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這些場所一般應包括: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企業(yè)法律顧問部門等等。由刑事訴訟的特點決定,刑事訴訟法的實訓在其基地建設及方式上,除建立法院、律所、檢察院等實訓基地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監(jiān)獄、看守所、勞動教養(yǎng)場所和少管場所,使其與被改造對象、犯罪嫌疑人、被教養(yǎng)人員、少年不良行為者進行親身接觸,增強其對國家司法的權威、國家機器的強制力的親身感受。

根據高職高專法律專業(yè)實踐性教學的現(xiàn)狀,高職高專法律專業(yè)實踐性教學的改革方向應當是構建綜合實踐教學課程與分門別類法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的模式。具體來說,刑事訴訟法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可在課內教學、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等采取方面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九

暨陽學校是一所新辦的學校,硬件設施和師資情況優(yōu)良,具備從整體上規(guī)劃和統(tǒng)整學校德育工作的優(yōu)勢。學校決定把辦學宗旨“六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勞動、學會感恩)編印成校本教材進入課堂,量化德育目標并統(tǒng)整成序列,將德育與教學緊密結合,把育人目標融入日常教學,把德育的大道理細化到日常行為的具體要求中。1.教材定位。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德育校本教材特命名為“我要學會”。2.編寫原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分類指導,分層施教。3.整體框架。根據“六個學會”辦學宗旨的總體要求,制定《暨陽學?!傲鶄€學會”各學段教育內容與要求》(每個學會10條要求,低、中、高3個學段各60條,共180條),按此框架編寫成6冊(一至六年級各一冊),每冊分別以“六個學會”為主題分為6個單元。4.教材特色。主題相同,目標遞進,統(tǒng)成一體。每冊的每個“學會”都切合低、中、高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分別提出十點具體要求,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教材從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寓教于樂。從故事入手,采取聽一聽、唱一唱、說一說、議一議等方法,符合新課程理念下教材的編寫要求;注重學生的體驗和踐行活動,增強學習效果;提供小資料和格言警句導讀啟示,啟迪學生的心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要學會》教材學生人手一冊,由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授課。在教學實踐中堅持“近、小、實、親”原則,“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小”即從小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實”即傾注真情實感,講述真實情形;“親”即親切融洽,可親可信,親身踐行。學校對各班《我要學會》德育教學、活動開展、十星評比等制定了具體考核辦法,并列入班主任績效考核。同時將學??己伺c家長考核相結合,學生“六會”考核成績占思品課考核成績的20%,計入學籍表跟隨孩子到初中,促使家庭重視配合,做到學生在校六年人人“六會”達標。

課堂引路還需活動助推。學校在德育教學之余,配套開展“六會”系列主題活動,以年級為單位,每月一主題,周周有安排,月月有評比,學期有總結。同時,每年級每學期根據學生實際,在兼顧全面的同時重點抓好“六會”之一,既點面結合,又具針對性。主題活動強調體驗性,因為只有學生在體驗后道德規(guī)范才能入腦入心。如一年級“學會生活”之疊衣服、穿鞋子比賽,三年級“學會健體”之跳長繩比賽,六年級“學會感恩”之“我為母校獻一計”活動等,貼近學生和生活,深受學生喜愛,自然取得良好效果。

為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內化,學校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十星”評比活動,出臺評比細則,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十星內容為:學習之星、進步之星、讀書之星、健康之星、才藝之星、勞動之星、安全之星、儀表之星、仁愛之星、文明之星。學生“十星”分學校、年級、班級三個層面進行。評選活動每學期一次,評選時間為學期末?!笆恰痹u比的內容配套《我要學會》教材的基本要求,涵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各要素,從根本上解決了舊評價體系的單一性和籠統(tǒng)性,豐富了評價內容,促進了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把學生在校表現(xiàn)和在家表現(xiàn)結合起來。同時,由于“十星”評比的項目多,內容廣,數量多,學生能夠在其中找到適合發(fā)揮自己潛能的爭優(yōu)項目,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延續(xù)了《我要學會》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良好的行為愿望在實踐中得到內化。

辦學宗旨編成教材進課堂的做法,使辦學理念與辦學行為有機融合,有助于德育目標成功轉化成教學實踐。它的價值在于,一是把學校的大理念和具體的小行動有機融合,有效解決辦學理念高高在上、理念行為兩張皮的“隔靴搔癢”現(xiàn)象。二是德育教材的體系化使德育目標得到統(tǒng)整,有效解決德育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大、目標散亂、效果不持久的問題?!罢n堂引路,活動助推”的方式使理性認識與情感體驗有機整合。德育做到知行合一方能達成一定效果。通過課堂引路、主題活動配套的方式,把細致的德育要求融入點滴的日常教育教學中,通過活動的實踐體驗內化學生的行為,達到理想的品行養(yǎng)成效果。教評結合的做法使教育影響實現(xiàn)一致性和連續(xù)性。“六個學會”德育教學切合學段特點,統(tǒng)成一體,使各學段教育影響前后銜接;學生“十星”評比配套進行則使系統(tǒng)的德育教學與全面的科學評價有效結合,保障教育影響的連貫一致,大大優(yōu)化和促進了德育教學效果;家校聯(lián)動參與學生評價機制的`建立,更使德育效果在“實效”的基礎上向“長效”邁進。學校德育課程的開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行為,提升品格,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校園文化。作為一所以本地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學生主體的新學校,孩子在這里得到健康成長,他們文明規(guī)范,興趣廣泛,才藝突出,在各級各類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秀屢獲佳績:課本劇《神奇的小夾襖》獲全國一等獎,兩次獲全國啦啦操聯(lián)賽(華中賽區(qū))小學組冠軍,兩次獲省、市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競賽小學組團體第一、二名,獲市小學生短式網球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和廣泛才藝贏得社會普遍贊譽,家長爭相把孩子放到暨陽學校,一個建校才六年的新學校,從當初的1個年級2個班,迅速發(fā)展到如今的6個年級84個班。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工作者且行且思方能穩(wěn)步向前。筆者所在學校的德育實踐也需要進一步探討:將辦學宗旨編成德育教材進行教學具有獨創(chuàng)性,但辦學宗旨畢竟是統(tǒng)領,是面,而具體的教學是點,如何做好辦學宗旨的寬泛和教材內容的細化這兩者之間的無縫對接,是學校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德育目標的序列化和德育考核的量化促使德育工作更加規(guī)范,德育教學進入課堂和學生生活也促進了孩子良好品行的養(yǎng)成,整體推進了學校發(fā)展。但加強規(guī)范則易阻礙特色,強調合格則易扼殺個性,強化訓導則可能導致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足。如何做好規(guī)范性和主體性的有機統(tǒng)一,是學校今后要不斷探索的重點。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財富,也是德育的重要資源。為提升學生讀書品質,湖父實驗學校針對學校的現(xiàn)實條件,努力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將閱讀教育教學寫入培養(yǎng)目標。為建立書香校園,打造有深厚校園文化內涵的學校,湖父實驗學校確立了讀書培養(yǎng)計劃――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健康的人、充滿書卷氣的`人。校長親自撰寫計劃目標:詩書相伴,知行相隨。為營造讀書氛圍,學校首先建立師生閱讀機制,規(guī)定學生每日要做到三讀:課前讀、午間讀、晚間讀;語文教師每周要上好兩課:閱讀課、悅讀課,同時要做到每月一研,創(chuàng)新開展教科研活動,每月都要確立一個閱讀教學科研主題,并在校內展開現(xiàn)場觀摩,促進讀書交流活動順利展開。其次,在師生閱讀的基礎上確立每年兩評:一是評書香班集體,二是評閱讀星級學生,學校堅持查方案、查課堂、查進度、查效果,對班級讀書活動和學生個性閱讀活動展開考評,讓校園時刻充滿書香。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構建全新閱讀模式:1~3年級進行情境朗讀,4~6年級進行主題式朗讀,7~9年級進行導悟式閱讀。結合各類重大節(jié)日,學校開展多種讀書教學活動,通過多視角創(chuàng)設讀書活動,為學生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也為學生實現(xiàn)自我讀書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創(chuàng)建“養(yǎng)正課堂”,發(fā)揮德育榜樣作用。

培根說:“用名人的事例激勵孩子,勝過一切教育?!痹趯W校德育中,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不僅能使學生有學習奮斗的目標,也能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農村學校,學生接觸社會名人獲取信息的機會較少,如果學校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便利條件,與社會精英近距離接觸,就能給學生帶來諸多啟迪。從5月開始,湖父實驗學校堅持每月舉辦一期社會名人講座――“養(yǎng)正課堂”,為學生接受更具榜樣效應、更接地氣的德育創(chuàng)造契機。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徐安碧是從湖父實驗學校走出的學子,他回到母校為學生舉辦講座,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宜興市作協(xié)主席徐風,也是我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他用兩支筆書寫社會與人生,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先進事跡鼓勵學生學會吃苦、學會堅持、學會豁達。清華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祁慶中,也為學生帶來了奮斗勵志故事,給學生以無限激勵和感慨?!梆B(yǎng)正課堂”的開展,得到了湖父鎮(zhèn)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受家長社會歡迎,為全面促進學校德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創(chuàng)生德育力量,推演創(chuàng)新德育實踐。

教育是百年大計,德育是教育的基石和根本,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學活動,能夠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學生實現(xiàn)思想意識的轉變。學校德育工作的內涵廣泛,在制訂教育計劃時,需要對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進行綜合評估,對學生思想實際進行深入調研,只有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緊跟時代發(fā)展方向,才能形成教育教學正能量。為提升學校德育維度,我校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將學校德育橫向縱向延伸,促進德育向學生生活全面滲透。首先,要開展班級德育生活管理活動,讓學生進行生活自我管理,要從衣食住行等多個角度展開實踐活動。其次,與家長實現(xiàn)聯(lián)合,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獲得德育,如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回報,以家庭為教育環(huán)境,讓家長做教員,對學生展開個性化教育。再就是與社區(qū)街道、村組建立德育網絡體系,組織學生體驗生活,促使思想健康成長。學校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多方參與,也需要學生學習、體驗、思考,實現(xiàn)健康成長。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創(chuàng)設多元德育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主動發(fā)展的機會,已經成為現(xiàn)代學校的德育共識。學校德育工作為教育教學先導,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工作實踐,對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開卷有益,通過創(chuàng)設讀書機制,為學生思想進步學業(yè)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創(chuàng)設“養(yǎng)正課堂”,用名人效應影響激勵學生,都可以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沃土。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一

現(xiàn)實中在涉及資本市場禁止交易行為法律規(guī)制時,基本上都是直接適用證券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證券法課程教學的實務性,可以緊緊圍繞證券法基本法律的法條內容來設計講稿和安排教學重難點。我國的證券法開始實施,20xx年進行了大修,如今證券法正處于又一次重新修訂過程中,有許多即將新修訂的內容在相關媒體報道中有較多關注,因此,可以結合現(xiàn)有證券法基本法律的法條內容來設計教學講稿,既可以讓法學專業(yè)學生知悉現(xiàn)有證券法基本法律的內容,又可以結合證券法最新修改的動態(tài),去進一步學習現(xiàn)有的證券法,從而去比較新舊法條的異同,以使學生能夠掌握證券法修訂的背景、原因以及主要內容,從而能夠及時了解證券法律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在實踐中遭遇證券法律糾紛時,能夠自如地適用相應的證券法律條文。

3.2注重實際操作以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掌握證券法學知識。

法學專業(yè)的大三學生由于金融證券學基本知識的缺失、就業(yè)壓力以及各種考試的壓力等因素,他們很難坐下靜心去了解學習純粹的專業(yè)知識,因此,為提高學生了解證券法學科的興致,進而提高證券法課程的教學效果,可以采用親身實踐操作的活動或方式。例如,可以結合網絡中的模擬炒股,讓學生參與到證券交易環(huán)節(jié)中去,以促進證券交易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在有條件的情況,還可以帶著學生去觀摩當地的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等,以使學生能夠親眼目睹證券發(fā)行、證券交易的相關模式。

3.3精選案例以活躍證券法課堂的教學氛圍。

證券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兼?zhèn)涞恼n程,在教師授課中,不僅強調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應將基本理論與案例實務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為了進一步活躍證券法課堂的教學氛圍,更應該積極實施案例實務的教學方法。

在證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本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選取曾經的或者正在經歷過程中的某些證券法方面的案例作為課堂中的素材,這些選取的案例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爭議性以及前瞻性,通過這些案例,積極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討論或者交流,進而促使學生有所思考,以提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相關證券法律問題的解決措施。在學生討論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相關證券法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并提高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4開拓多種互動式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性教學模式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摒棄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方式。因此,為優(yōu)化證券法課程教學效果,可以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條件,積極開拓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方式。

一是可以結合證券法課程內容開設討論課。事先將討論主題布置給同學們,討論分小組進行。根據班級同學人數,將其分成幾個小組,把討論主題事先布置給學生,由各個小組圍繞討論主題積極搜索相關素材,并進行整理歸納制作成課件形式。在討論課上,通過小組推薦,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發(fā)言闡述,其余同學則針對演示的內容進行思考、提問以及交流,讓學生充分擔任課堂的主要角色。

二是可以在課堂上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證券(主要是股票)發(fā)行、上市、交易以及退市的教學互動活動,由學生自己來扮演股票發(fā)行人、承銷商、保薦人、證券交易所以及證監(jiān)會等角色,以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感知體會相關的證券法律知識。

三是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具有較強時代感和前沿性的紀錄片或影視劇片段在課堂中進行播放,這些視頻應與證券法律知識有一定關聯(lián)性。例如《大市中國》紀錄片就記載了我國證券市場從19建立至20xx年間的輝煌發(fā)展歷程,有選擇性地播放這些視頻,可以使學生對證券市場以及相關法律政策發(fā)展有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

四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新媒體積極關注證券市場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尤其是證券法律法規(guī)的前沿知識,可以在每次課的課前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發(fā)言說說證券市場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或者相關新聞事件,在學生了解完這些發(fā)展動態(tài)后,教師可以結合相關證券法律知識進行較深入的解讀和分析,以強化學生對證券法律知識的掌握。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二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但同時又是學習新知識,形成新的思維方式以及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研究發(fā)現(xiàn)表明,在小學階段形成的許多好的習慣會使我們的而終身受益。根據教育部最新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小學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的人才。在小學階段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引導至關重要。在小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就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的在各年級段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等方面施加影響,促使小學生形成社會以及培養(yǎng)目標要求達到的德育水平。從教師自身的思想高度來講一定要提起對小學德育教育的充分重視,不能把德育教育看做可有可無的,而是要發(fā)自內心的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只有教師端正了態(tài)度,才能把這種意識傳達給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灌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引起學生思想上的觸動與變化。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學條件來配合德育教育的開展,在小學我們可以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如《小學思想品德與教育》,教師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向學生系統(tǒng)的講解思想品德方面的相關知識,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堅守的,什么是必須揚棄的。

2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校德育實踐活動。

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很活躍,天性好動,對新鮮的食物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小學德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同時,德育課程與普通的文化課程相比又具有自身的學科特色,德育教育面對的是人,相比普通的文化知識傳授,德育教育是通過人對人的教育來達到學生思想上的改變,德育課程的教學形式也應該跳出普通文化課的束縛,要有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這樣一方面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塌下心來聽老師講,另一方面這也是德育課的特色所在,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得到思想意識的轉變。在小學德育的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德育課堂教學外我們還要組織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覺地融入這樣的情境中。具體的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通過演講比賽或者寫作的方式讓學生講解自己的感受,加強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必備條件之一,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的感情,組織學生自覺維護校園的干凈整潔,愛護學校的公共設施,教師要把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表現(xiàn)在每一個小細節(jié)中,滲透到學生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熏陶,最終提升學生的德育境界。

3將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在德育教育中,學校、家庭、社會應該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是一個完整協(xié)調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校的德育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時家庭的熏陶以及社會的影響對于小學生德育品質的養(yǎng)成也是不可忽視的。家庭的熏陶對于學生德育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的點點滴滴中受到的教育會不知不覺的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互相友愛、勤儉節(jié)約、尊敬長輩、真誠善良的生活習慣與品質,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不要對孩子過分驕縱,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社會對于小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也具有重要的責任,社會是個豐富的大課堂,學??梢蚤_展和社會單位的合作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設德育教育的情境。具體來說,學校可以和社會的一些公益單位建立友好合作的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去這些單位參加義務勞動,既增加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又能在實踐的環(huán)境下加強學生的感觸,真正的引起學生思想上的變化,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加強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正視存在的問題,腳踏實地的認真開展工作,學校、家庭、社會都要提起思想重視,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將學生的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三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提升學生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科學發(fā)展為根本,提高教師家長育人水平,結合《輝縣市教育局xx年德育工作要點》,進一步圍繞我校“加強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點,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為主要載體促進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工作目標及思路。

1、要求全體教師本著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視、全過程負責的育人心態(tài),共同創(chuàng)建出一支師德素養(yǎng)好,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2、加強陣地建設,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開展好各類主題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3、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并加強師生的安全教育,確保學期內無重大責任事故發(fā)生。

4、繼續(xù)進行“優(yōu)秀班集體”、“文明寢室”的評比,重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內化為思想道德素質。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提高德育工作的認識。

要繼續(xù)認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加強師德建設,學校教師都有積極參與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責任。并要在全校范圍內創(chuàng)設“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教師不僅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思想道德滲透教育,從校長到教師都必須有明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任務,并共同參與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研究。結合本學期學校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支素質優(yōu)良、精干實效、開拓進取的班主任隊伍。

(二)、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為載體,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加強班級管理,經常性地進行班容班貌檢查,將學生日常規(guī)范教育抓細、抓嚴、抓實,努力達到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五無”、“五有”要求,(即地上無痰跡紙屑、墻上無污痕、桌面無刻畫、門窗無破損、衛(wèi)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學困生有進步),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著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重點的基礎文明養(yǎng)成教育,通過嚴格的訓練,努力使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yōu)椤拔覒撨@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1、繼續(xù)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生能熟記于心。

2、利用學校廣播、學校櫥窗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行為規(guī)范好的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向好學生學習,同時對不好的行為習慣也要給予監(jiān)督。

3、進一步加強“流動紅旗”競賽的力度,通過評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4、各班應充分利用班會課采用豐富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提高班會課的質量。

(三)、結合主題班會、紀念活動等各種途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1)抓住各種契機,尤其是利用好每周的升旗儀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愛心教育、誠信教育。我們根據各年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活動方案,扎實有效地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2)圍繞主題月和重要紀念日開展活動。

三月份,結合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學雷鋒紀念日開展“獻給媽媽的'歌”、“讀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友善、學會關愛;植樹節(jié)前后,可組織學生開展“爭當綠化小天使”、“我當校園美容師”等活動,帶領隊員美化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全國安全教育周可開展“安全伴我行”、“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等活動,讓學生從小懂得自我保護,珍愛生命。四月份清明時節(jié),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時機。五月份結合國際勞動節(jié),可開展“唱給勞動者的歌”、“走進勞動者”等活動,了解廣大勞動者勞動的艱辛,更加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六月份可結合兒童節(jié)開展各項慶?;顒?。九月份結合教師節(jié),可開展“獻給老師的歌”等活動。十月份結合國慶節(jié)和放秋假開展活動。十一月份開展“走進孤寡老人”等活動。十二月份開展慶祝元旦等活動。

(四)家長積極參入,發(fā)揮整合優(yōu)勢。

抓好家長參入德育活動管理,有計劃有落實,開展活動內容要有針對性、實效性,并且認真做好資料搜集、積累工作。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網絡;保質保量用好家長學校,做到每學期每月同學生家長均有一定程度的書面聯(lián)系。

(五)重視學科滲透,加強德育學科化。

2、開展德育科研。各位教師要適應課改新形勢發(fā)展的需求,切實轉變觀念,提升教育理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規(guī)律和新途徑。要針對德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德育科研,研究社會形勢的新變化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不斷轉變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內容,為德育工作注入時代的活力與特色。要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四

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治教育,二是思想品德教育。其中,培育學生政治素質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則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說,學生政治素質的培育基礎是建立在思想品德培育之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先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再重其政治素質教育,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校學生施加社會主義教育影響,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思想、有組織紀律、有能力的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一、德育及其內涵。

廣義的德育是指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對社會成員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而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即學校老師或領導對學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以及道德上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靈魂,不管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我們所提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實踐能力、知識水平、道德素質三者并駕齊驅,三者都要抓,且三者都要硬。青少年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接班人,社會大眾對其的要求是:不僅要有過人的頭腦,超前的意識,還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古人曾將“立德”作為“三不朽”之一。把“明德”、“傳道”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這對我們今天培養(yǎng)人才,教育下一代的學校,德育教育尤為重要。

列寧曾明確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毛澤東同志曾著重指出,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yè)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鄧小平同志也曾強調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澤民同志在國慶講話中鄭重指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端正正確的政治方向。

1.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

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都更加偏重于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了忽視。我國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校教育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的卷面成績,并且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懼怕和厭惡的心理。老師對成績不好的學生的變相體罰,家長對考試考砸了的學生的厲聲訓斥,再加上同學的嘲笑和鄙夷,生活中這些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極有可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打擊,讓學生變得內向而自卑,甚至做出傻事。

2.重文化知識教育,輕道德品質培養(yǎng)。

眾所周知,學校是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它的主要工作是給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并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學校的教育工作不應該是紙上談兵,德育教育也不應該是面子工程,光說不做。但實際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學校將德育教育當作城市道路上的“紅綠燈”,認為教師就是紅綠燈的控制者,其手里掌控著對學生學習的絕對控制權。且有這種認知的還不僅僅只是學校老師,就連某些家長都這樣認為,老師說學什么好,那便學什么好,只要學生成績上去了,那便什么都好。這樣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造成學生人格上的缺失,要么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不諳世事的書呆子,要么就是將學生推向歧途,扭曲其人生觀和價值觀。

百年樹人,德為本。然而在當代,青少年批判地繼承了某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道德規(guī)范不夠健全,對道德行為的要求和監(jiān)督還不嚴格,導致一些青年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習慣。某中學的一位音樂老師在琴房里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將一袋垃圾放在鋼琴旁邊,一周后從鋼琴旁邊經過的學生達到200余人。卻無一人“理睬垃圾”。這種行為有力地說明了青少年德育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

針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動用激勵論進行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符合實際的思想進步目標,糾正不正確的動機和行為而進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青年學生應樹立崇高理想,堅定科學信念,用艱苦奮斗的汗水澆灌自己的理想之花,滿懷信心地走向明天。此外,誠實守信也是青少年品德中必不可少的,已經作為衡量一個人在道德上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標準,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不講信用的人往往被看作是不值得交往的人,如冠以“不講信用”的評價,他在社會中將寸步難行。例如,現(xiàn)在可利用班會、營造爭做“文明學生”的氛圍。學校能為青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四、學校德育教育是重中之中,它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

充分認識和認真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的意義,況且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實現(xiàn)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要保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關鍵在培養(yǎng)人,在于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只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和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人,這關系著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途命運,關系著國家的穩(wěn)定和民族的興衰,是具有戰(zhàn)略全面性的大問題,在進入新世紀的發(fā)展道路上,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德育工作還任重道遠,要實施“以德治國”方針。我們要繼續(xù)加強和改進我校德育工作,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結束語。

所以,德育在學校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德育水平不容忽視,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才是合格人才。因此,學校德育極其重要,無論現(xiàn)在、將來,都應放在首位。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五

首先,學校德育的目標是實踐的。學校德育目標包括認知目標、行為目標和情感目標,無論何種目標,其根本都在于學生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只有學生踐行才是對德育目標的最好檢驗。同時,學校德育過程本身就是實踐活動的展開過程。在德育實踐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擔當著指導者的角色,師生相互作用,使活動真正實踐化。另外,德育實踐活動及學生在活動中形成的道德實踐能力是學生品德評價的根本標準。在學校德育中,關鍵在于將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教育與道德行為培養(yǎng)相結合。所以,學校德育本質上是實踐的,它既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其次,學校德育的內容是寬泛的。學校德育涵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學校德育內容的寬泛,一方面體現(xiàn)于德育面“寬”,即學校自身定位,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于德育側重點“泛”,具體來看,源于學校德育受“大德育”的影響,注重個體自我實現(xiàn)與社會進步的高度統(tǒng)一,取向于國家與社會層次,而學校德育不僅要兼顧國家與社會,更需準確定位于學生。整合寬泛的德育面與點需要將恰當的內容納入學校道德教育體系,不斷融入學校系統(tǒng)中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體現(xiàn)德育內容的現(xiàn)實性與針對性,同時,應多樣德育并舉,實現(xiàn)學生知情意行的綜合發(fā)展,以實現(xiàn)集約化的“大德育”教育分散化、合理化,也有利于泛化的學校德育內容走向特色化。再次,學校德育的形式是多樣的。近年來。為落實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國家、社會、學校都加大了道德教育力度。德育內容的豐富決定了德育實現(xiàn)形式的多樣,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于學校德育課程形式的多樣。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以學科課程為主,以傳統(tǒng)課程為載體,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播,而當下選修課、必修課等以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需求。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于學校德育教學形式的多樣。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學校德育的踐行應以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育人無痕”。對道德教育的認知與踐行,不僅要基于理念、內容、形式的考慮,更應從整體上重新構建學校完整的實踐性德育課程體系,彰顯德育的教育力量。

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以德育論、系統(tǒng)論為理論基礎,具體劃分為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活動體系和評價體系四個部分,四部分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其構成在時間上具有連續(xù)性,在空間上具有全面性。

一套完整的實踐性德育課程體系需有清晰、準確的目標予以指引,以求突破傳統(tǒng)學校德育模式。歷次課改要求滲透道德教育的思想,不斷突出德育目標與時代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要求,突破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心理的分層局限,以實際本位的目標引領道德教育的基礎性,德育內容、形式與功能的層次性與全面性,德育課程改革的穩(wěn)定性與變革性等,因而,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體系目標以“實踐”為特征,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社會科技發(fā)展現(xiàn)實,統(tǒng)籌學科知識、經驗和社會,力求實現(xiàn)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目標的深刻性與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德育目標大致分為總體目標、分類目標和具體分項目標三個層次,總體目標作為綱領性要義控制全局發(fā)展,分類目標依據九大內容進行分類,分項目標是基于分類目標而具體劃定的層次目標。三個層次目標之間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前者對后者起導向性作用,后者是前者的具體化。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總體目標為:結合學校德育的過程實踐與結果實踐,授之以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德育知識武裝頭腦,加深道德認知,并能自主參與社會活動,敢于面對道德質疑、解決道德疑惑,成為熱愛祖國、有良好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培養(yǎng)個人的道德情感,逐步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成為“四有”新人和社會的強生軍。由于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生動性與實踐特色,所設置的目標體系力求突破時空限制,每一學齡段的目標分別從認知與技能方面螺旋上升,目標編寫主權移交給施教者。在德育總體目標的指引下,依據實踐性德育課程的實質內涵和具體內容要求,將實踐性德育總目標進一步劃分為生命教育目標、文明規(guī)范目標、基本道德品質目標、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社會主義榮辱觀目標、集體主義教育目標、勞動與社會服務目標、生態(tài)環(huán)保教育目標、創(chuàng)新精神目標九大分類目標體系。每一分類目標體系下設分項目標。生命教育目標分為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個分項發(fā)展目標;文明規(guī)范教育目標下有禮貌、禮儀、行為三個子目標;基本道德品質目標下有誠實、勇敢、勤奮、自強、自立等一系列優(yōu)良品質培養(yǎng)的目標;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分為愛自己、愛學校、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四個漸進層次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目標分知榮和明恥兩個目標;集體主義目標下有服從、利益、團結合作三個子目標;勞動與社會服務目標包括勞動、志愿、服務三個目標;生態(tài)環(huán)保目標包括人與動物、人與植物、生態(tài)破壞、生態(tài)環(huán)保四個層次目標;創(chuàng)新精神的具體分項目標為好奇、興趣、質疑、探索四項。每一分類目標下的分項目標主要依據內容體系而劃分,具體的分項目標在德育課程實踐過程中依托教師不同的課程組織形式而變更,從而達到認知與技能的同步發(fā)展,給予教育者充分發(fā)揮的空間,真正做到把課程還給學校、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校德育課程內容的推陳出新以良好的文化背景為基礎,其中學校文化氛圍、制度背景等成為核心要素。構建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內容的前提在于營建良好的校風,校風是一個學校文明的標志,其形成與發(fā)展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因而具有穩(wěn)定性,它滲透于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構建學校的實踐性德育課程,基礎在于由嚴謹的作風、務實的教風及踏實的學風所構成的良好校風。在健康向上的育人環(huán)境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德育新指向,首先綜合1993年和1995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小學德育大綱》和《中學德育大綱》的主要內容以及現(xiàn)階段中小學不同階段的德育內容,劃分為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國情教育、法律教育、經濟教育、哲學教育、生活規(guī)范教育、自然教育和文化教育九大板塊;其次結合德育課程內容呈現(xiàn)的非專門、自由性、潛在性等特點,確定實踐性德育課程將不呈現(xiàn)具體課程內容,而借由德育課程主題給予學校、教師充分的擴展空間,達到德育目的。最終確定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九大主題為生命教育、文明規(guī)范學習、基本道德品質、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集體主義教育、勞動與社會服務、生態(tài)環(huán)保教育、創(chuàng)新精神,并將九大主題貫穿于以實踐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中。這里的實踐性并不簡單意指課程以實踐活動方式進行,而是廣泛意義上的多維的過程實踐、結果實踐等。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不同主題之間橫向聯(lián)結組成學期課程,縱向構成階段內容,不斷螺旋上升。

學校道德教育活動的最終結果是回歸到真實生活情境中,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開展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的學校實踐性道德教育活動,符合新課程改革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校作為施行正式教育的場所,是聯(lián)系進行零散教育的社會、家庭及個體的紐帶,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活動體系是圍繞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交叉關系而展開的。個體的社會活動與交往過程同時也是德育滲透的過程,志愿服務將成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主要實踐性德育課程活動。合作互動式的家校德育共同體模式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主要實踐性德育活動。重視家庭倫理教育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傳統(tǒng),充分體現(xiàn)了倫理政治化、等級化特征,因而作為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應與時俱進。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形成源自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因此,自我教育是學校與個人之間的實踐性德育活動之一。自我教育在于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等內在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個體的內外兼修。所以,志愿服務、家校共同教育與自我教育將共筑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活動體系。三類實踐性德育課程活動的具體內容各有千秋。一是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進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載體,活動中所蘊含的道德意識是珍貴的教育資源,不僅可直接為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對象提供服務,還可借助學校社團人力資源網,同各個團體或單位建立合作項目,有利于學生道德社會化過程中社會定向的形成,加深學生對道德本質的認識與了解。二是合作互動式的家校德育共同體模式。家庭是教育問題累積的溫床,但家庭教育中所蘊含的愛情教育、倫理道德教育、禮儀規(guī)范的啟蒙教育等內容是其他教育無可替代的,因而密切學校與家庭、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合作與共建是其奮斗目標,通過橫向互助、縱向引領、外力提升等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增強家校合作魅力,有利于學生形成道德美感,也有利于建立高尚、純潔的道德審美關系。三是自我教育。開展“德育綜合主題活動”,以自主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為特點;開展“活動性德育課程”,借鑒英國德育教育模式“體諒模式”三階段“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證明規(guī)則”、“你本該做什么”,將其轉化為“活動性德育課程”的三部分,有利于學生通過集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自我糾正、自我評價為一體的德育自我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參與意識、責任感、能力與素質。

學校德育的實踐性本質決定了其評價方式的多元性、實效性與發(fā)展性。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多元化評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適應于學生個性化的長效發(fā)展。所以,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評價體系立足于過程和結果,關注德育課程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將實踐性的德育課程劃分為德育實踐評價和德育課程評價兩個方面。德育實踐評價是滲透性和感染性的教育,是關于德育課程的動態(tài)實踐部分,主要是對具體實踐活動的評價,涉及活動中學生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而德育課程評價是一種學校班級的常規(guī)性教育,是對課程設置、課程方案、課程實施及課堂中學生學習情況的靜態(tài)評價,關注了課程本身、教師和學生。德育實踐評價與德育課程評價之間有交叉,所以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評價要求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課程進行全面評價,力求建立以德育實踐評價為主、德育課程評價為輔的學校實踐性德育評價體系。不同德育主題需結合不同德育活動予以踐行,德育實踐評價內容涉及活動過程的.始終,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與問題解決能力,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寶貴經驗的發(fā)展價值。所以,這部分評價主要借助活動記錄袋和活動觀察進行評定,通過學生的活動參與度、積極度、表現(xiàn)度等進行綜合評定。德育課程評價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程設置,主要是為滿足社會、地區(qū)、學校和個人的需求與突出地方特色;二是德育課程方案,即校本課程大綱、教案、教學計劃、教材等,既要符合學校辦學宗旨,也要保證整個課程目標、內容、組織的連貫性;三是課程實施,考察教師教學過程中的綜合執(zhí)行情況;四是學生學習情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四個不同方面的評價內容可為德育課程的順利推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德育實踐評價還是課程評價都應以德育目標為中心,堅持綜合性、連續(xù)性和靈活性的評價原則,將書面評價與口頭評價、行動評價相結合,活動中的即時評價與延后評價相結合,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擴大評價主體范圍。學校德育課程將道德教育理論化,而道德是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和準則,真正的學習需要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所以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評價體系需采用多樣的、開放式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方法,激勵學生生成積極持續(xù)的發(fā)展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一套完整的德育課程體系建立的目的在于發(fā)揮其教育與發(fā)展功能,實現(xiàn)育人目的?!爸蔚隆绷η缶C合化上層管理,結合校本課程的理念,突破形式化與教材化的德育課程內容,將陶行知所主張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密切融入到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體系的實現(xiàn)環(huán)節(jié)中。

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管理在于協(xié)調德育組織之間、德育工作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完成德育目標的同時增強德育的實效,是整個德育工作的指揮系統(tǒng),具有協(xié)調、組織、實施及評價管理的職能,也是使德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管理需要規(guī)范化的章程予以保證,以彰顯其內外雙修的本質。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管理應注重科學化、制度化的透明化、公開化使學校的管理工作者有制可循、有章可遵、有據可依、有理可評。要達到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管理上行下效的目標,必須有一套有力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予以保證。首先要有健全的領導體制,形成以學校為中心的家庭、社會德育網絡。學校領導者要有優(yōu)秀的品質、豐富的學識、扎實的能力、靈活的教育技巧等才能成為管理的核心群體,引領全體教師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其次是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綜合網絡化管理和責任管理,明確規(guī)定人員構成及清晰的責任分工;繼續(xù)推行“德育學分制”管理,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將一系列德育目標具體化與詳細化,德育行為、德育活動可量化與學分化,用相關數據反映學校的具體德育要求?!暗掠龑W分制”不僅有利于社會、學校、家庭的及時監(jiān)控調整,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

生活教育理論認為,學生認知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展起來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個體被給予充分的活動與發(fā)展自由,并進行感知、體驗、學習和改進,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是德育實踐的過程,學生置身于道德情境,經歷道德考驗,框架性的德育理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生動地內化為道德認識,外化為道德行為。德育課程實踐的生活化,一方面,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社會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發(fā)揮其實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學校落實新課程改革對鄉(xiāng)土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求,改編與創(chuàng)生出更多因地制宜的學校德育課程;同時,還有利于解放學生的天性,使教育回歸自然,教學回歸生活。實現(xiàn)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的生活化,也是在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論”,響應現(xiàn)代德育發(fā)展的新方向,德育將成為一種體驗性德育、探究性德育和生活化的德育。首先,課程資源是學校德育課程實施的保障,需要構建貼近生活的德育課程資源體系,深入挖掘學生周邊的生活素材,將地區(qū)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生活相聯(lián)系,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其次,課程設置走向鄉(xiāng)土化、多樣化與個性化,學校自主開發(fā)符合當地特色的鄉(xiāng)土德育,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經驗或積累,尋找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并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認識和了解所出生和成長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增進其對家鄉(xiāng)的認知,提高情感認同度;最后,依托社會生活,利用學校的社團組織或興趣小組,將教材內容延伸至生活,使學生在體驗中形成道德情感,最終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和穩(wěn)定的道德行為。

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評價的學習化,涵蓋學習和受教育的平等性,那么,在德育課程評價中,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同時也是評價主體,享有平等的教育和行使人權的機會,能充分發(fā)揮個體的社會價值。平等性和公正性符合學習化社會的要求和終身教育的理念,也是課程評價走向學習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實踐性德育課程評價走向學習化具有時空的開放性特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互性學習的實現(xiàn)首先在于從空間上打破學校教育在終身教育中的壟斷性地位,與社會形成關系鏈,保證學生有寬泛的受教育空間和評價空間。同時,還可以為生活化的德育內容提供現(xiàn)實條件。學習化評價的取向使道德教育從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走入生動的生活,對德育課程評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學習化評價的實現(xiàn)在學生不同發(fā)展階段呈現(xiàn)出差異性特征,其根本在于把握德育課程學習化評價中的平等性、開放性和發(fā)展性。第一,平等的評價主體地位。要進行聯(lián)合評價,壯大第三方評價的力量。第二,生活化和開放化的實踐性德育課程。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手段更能保證公平、公正和開放,在時間向度上適當增加對學生道德評價的時長、頻率、時段、范圍,同時將學生的實際行動與相應的道德規(guī)范聯(lián)系起來,在具體的日常表現(xiàn)中形成德育素質考核成績。第三,學生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個體,不同發(fā)展階段具有不同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將個體納入評價范疇需充分考慮階段性的人格特征,此外,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特征,這就要求評價應契合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伴隨不同教育時期學生的活動,從以“游戲”為主到以“學習”為主,實現(xiàn)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在滿足學生多樣學習需求的同時,注重橫向與縱向評價相結合。無論是社會、學校、個體都處于變化發(fā)展中,學校德育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同時更背負著社會希望,兼?zhèn)€體功能與社會功能于一身,因此,學校實踐性德育課程評價以學習化為發(fā)展方向。

培智學校德育論文篇十六

道德教育包括家庭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教育。改革開放以來,網絡的負面影響和功利化的教育思想沖擊著家庭道德教育。此外,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等因素使得當前中國家庭道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包括重智輕德、教育方法不當等。孩子不僅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生活在自己所處的社會之中,除了家庭外,學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場所。探索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教育合力,對促進家庭道德教育意義重大。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實現(xiàn)家庭與學校、社會的良好互動與結合,促進家庭道德教育的發(fā)展。

一、學校德育中應幫助家長轉變自身教育觀念。

每位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所期待的,只是局限于自身的教育觀念,很多時候家長會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家校聯(lián)系中可以跟家長更多地探討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標上應當注重德才兼?zhèn)洌詭椭⒆印俺扇恕弊鳛楹诵牡慕逃繕?。當前家庭道德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重智輕德。作為父母,家長應該轉變這種觀念,不能只注重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教育。21世紀是需要人才的,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不僅僅是學習好,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只有德才兼?zhèn)湔卟攀侨瞬?。為此,家長在給予孩子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關注孩子智力發(fā)展的同時,必須時刻關注孩子品德的發(fā)展,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會孩子如何生活、怎樣做人。父母應該轉變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不能將孩子當成是自己的附屬品,忽視孩子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在孩子犯錯時打罵孩子,不尊重孩子。也不能將孩子看成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事都圍著孩子轉,溺愛孩子。更不能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顧。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父母應當將孩子看成是有思想、有獨立人格的人,家長要以平等、民主的觀念對待孩子,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道德教育,主動承擔起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責任。

二、學校德育中應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原則。

家長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必須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則,不能簡單隨性而為。

1、以身作則原則在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道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依靠口頭的說服教育而忽視言傳身教。家長應當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言傳身教告訴孩子應當怎樣與他人相處,怎么處理夫妻關系、朋友關系,怎樣做到尊老愛幼。父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孩子展現(xiàn)家庭美德,孩子會自覺以父母為榜樣,向父母學習。言傳身教比口頭教育更具說服力,父母在孩子面前孝順老人,幫助親人,孩子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做到孝順父母、樂于助人。父母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會對孩子品德的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

2、以情動人原則和諧的親子關系有助于父母開展道德教育,孩子與父母之間和諧,會使得孩子更加信賴父母,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應積極開展各種家庭活動,搞好親子關系,做到以情動人,進而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以感情為基礎的道德教育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會使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更近,孩子在這種氛圍下會自覺關愛自己的父母,培養(yǎng)孝順心和愛心。3.持續(xù)性、及時性、針對性原則孩子的品德是在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的影響下形成的,這種品德一經形成,具備一定的穩(wěn)定性,貫穿于一個人的一生,具備終身性的特點。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應該貫穿于孩子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孩子發(fā)展的某一個階段進行教育,應遵循持續(xù)的原則,隨時關注孩子的發(fā)展狀況和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從而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偏差思想。總的來說,父母應當遵循道德教育的科學方法和原則,以身作則,以情動人,有針對性地在孩子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進行教育。

家長應該努力優(yōu)化家庭內部環(huán)境,為孩子營造優(yōu)良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環(huán)境,具體而言,應當給孩子營造和諧、友好的家庭環(huán)境。破裂的家庭環(huán)境必然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傷痕,使得孩子在性格上內向、孤僻或是憂郁,缺少愛的孩子更容易走上極端,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則能使孩子樂觀、自信。教師需要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明白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家長和孩子雙方之間共同努力。孩子要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應當多多主動和家長溝通,告訴父母成長和自己的困惑,讓家長慢慢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平等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最終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和諧的家庭氛圍。

四、借助家長委員會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合。

學校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并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展示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使得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所接受到的.道德教育,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結合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開展家庭道德教育,促進家庭道德教育和學校道德教育的一致性,促使道德教育在學校和家庭中保持連貫性,增強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時,學??梢酝ㄟ^組織家長委員會活動,教給家長一些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學校也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了解孩子的大體情況,便于學校開展針對性教育。家校之間密切聯(lián)系,共同關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增強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延續(xù)性和連貫性,增強道德教育的效果。

五、借助社區(qū)平臺,提供實踐場所。

家庭道德教育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支持,對此,可以借助社區(qū)這一平臺,將道德教育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開展諸如社區(qū)敬老、社會環(huán)境保護、社區(qū)幫扶等活動,為孩子道德教育提供實踐平臺,使得孩子在參加社區(qū)的活動中,實踐其學到的道德知識,逐步形成諸如愛護環(huán)境、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社會公德,促進其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六、發(fā)揮社會民間慈善組織的作用。

對于當前特殊家庭包括留守兒童家庭、貧困家庭和單親家庭存在的道德教育缺失的問題,由學校出面,發(fā)揮社會中各種民間慈善組織的作用,關注孩子道德教育,為這些家庭提供道德教育基金、道德教育知識和道德教育培訓,從而促進家庭道德教育的發(fā)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道德教育應當教會孩子如何做人,關注孩子德行的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教育對促進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促進孩子個人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和諧均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重視家庭道德教育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為改善家庭道德教育做出努力,讓父母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同時在學校和社會的幫助下逐漸走出困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55784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