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個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怎樣選擇合適的語言,使總結更有說服力?以下是一些智者們的智慧箴言和格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一
《花邊餃子里的愛》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所著的一篇敘事散文。這篇略讀課文以樸素的語言和典型的場面、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愛。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糖餡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敬愛母親之情。在教學中,如何能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之后能潛進文本理解母親是如何愛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報母愛的,尤其對是通過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認識到愛的真諦,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備課時重點考慮的問題。
學情分析。
1、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主學會生字詞。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出感情,邊讀邊體會感情。
3、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兩件事,從而徹底地讀懂課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積累“拮據(jù)、破天荒、威風凜凜、大吉大利”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兩件事:一是作者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二是作者成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糖餡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的兩件事。2。難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二
1、知識目標:借助數(shù)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負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會通過學習絕對值的概念,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并進一步明確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
學習過程。
一、前置準備。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剛才問的大家一定回答上來了,原因是它們到原點的________相等的。
2、±6互為相反數(shù),只有________不同,但它們到________相反的。
3、在數(shù)軸上,一個數(shù)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shù)的________,如+2的絕對值等于2,記作︱+2︱=2。
三、合作交流。
︱-3︱=_____你知道3怎么說了嗎?_____________。
2、分別寫出下列各數(shù)的絕對值︱5︱=_____,︱-2︱=_____,︱+4/9︱=_____,︱0︱=_____,︱-7.8︱=_____。
4.下邊數(shù)軸上標出-1.5,-3,-1,-5。
-5-4-3-2-10。
四、例題解析。
例1、比較下列兩組數(shù)的大小。
1)-1和-7__________2)-5/6和-2.7__________。
例2用“﹤”連接下列各數(shù)-2.7,-3,5,0,2/3,л。
中考真題。
1、︱-1/2︱倒數(shù)是______,︱-2︱相反數(shù)是______。
2、若a與2互為相反數(shù),則︱a+3︱=_______。
3、實數(shù)a在數(shù)軸上如圖所示位置則(a+1)的結果是_________。
a-101。
4、計算︱-1︱+︱-︱+︱-︱+…+︱1/100-1/99︱。
課下訓練。
1、絕對值等于5的有理數(shù)是__________。
2、絕對值最小的`數(shù)是_____。
3、絕對值大于2小于5的所有整數(shù)和為________。
4、若︱x-2︱+︱y-3︱+︱z+4︱=0求x+y+z的值。
5、有理數(shù)a、b在數(shù)軸上,如圖則各式正確的是。
ba0c。
a.abb.bac.a0d.︱a︱︱b︱。
序號123456。
尺寸+0.2+0.3-0.2-0.3+0.4-0.1。
你可以指出哪一個零件好一些嗎?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三
3.在絕對值概念形成過程中,滲透數(shù)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絕對值概念既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關于絕對值的概念,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絕對值的幾何定義,還是絕對值的代數(shù)定義,都揭示了絕對值的一個重要性質——非負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shù),即無論a取任意有理數(shù),都有。
教材上絕對值的定義是從幾何角度給出的,也就是從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的點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出發(fā),得到的定義。這樣,數(shù)軸的概念、畫法、利用數(shù)軸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相反數(shù),以及絕對值,通過數(shù)軸,這些知識都聯(lián)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絕對值是0,從幾何定義出發(fā),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識結構。
絕對值的定義絕對值的表示方法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四、有關絕對值的一些內容。
一個正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零的絕對值是零.。
2.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在數(shù)軸上表示一個數(shù)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shù)的絕對值.。
3.絕對值的主要性質。
五、運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1.兩個負數(shù)大小的比較,因為兩個負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關系是:絕對值較大的負數(shù)一定在絕對值較小的負數(shù)左邊,所以,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比較兩個負數(shù)的方法步驟是:
(1)先分別求出兩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
(2)比較這兩個絕對值的大?。?/p>
(3)根據(jù)“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確的判斷.。
2.兩個正數(shù)大小的比較,與小學學習的方法一致,絕對值大的較大.。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四
本節(jié)課是在前一節(jié)學習了數(shù)軸及如何把一個有理數(shù)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理解相反數(shù)、絕對值兩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絕對值的相關性質,并能用符號語言來表示即討論︱a︱與a之間的關系;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shù)的大小。教學中初步滲透了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我認為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在于:
1.課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量大,學生活動設計豐富,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合作、獲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學理念。
2.基本概念講解細致,數(shù)學本質解析透徹,對重要概念之間的關系辨析清楚。講解過程中,也提出了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理解,并教給學生辨別真?zhèn)蔚姆椒ā?/p>
3.精心設置問題串,由淺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維層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問題,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理解相反數(shù)和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4.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的主動式學習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歸納、概括絕對值的若干性質,提煉上述活動中對絕對值代數(shù)解釋的理解和應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語言及數(shù)學符號去表示數(shù)學本質。
5.板書設計合理,書寫工整。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應該展示更多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只停留在口頭回答上,初一孩子,要多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后的教學生應該多關注。另一方面,由于時間倉促,最后的練習2沒有及時展示,但在后邊的教學中已經(jīng)完成。
每一次這樣的機會都會讓我成長許多,今后應該多聽課、多研究、多學習,細讀新課標,時刻學習新的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并把它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五
一、教學要求:
1、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2、寫鉛筆字,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
3、讀讀背背: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4、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jié),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guī)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之前組織學生去春游。
三、教學時間:
四教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學用字詞句”。
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師:前兩天,我們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二)讀描寫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誰來讀?
2、學生自由練讀短文。
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
3、檢查自讀短文。
4、練習感情朗讀。
5、師生共同朗讀。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
1、你們讀了這段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師: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別講述“草字頭、蟲字旁、足字旁”的意義作用。
(四)仿照例句說句子。
1、前階段,我們去春游,你們能說說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嗎?
2、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五)。
總結。
師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寫好“鉛筆字”和“讀讀背背”。
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
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
二、教學準備:
田字格。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練習2。
(二)教學鉛筆字。
1、審題。
講清題目的要求:
1、本課是進行描紅、仿影。審題。
(1)練讀題目。
(2)引導與上題比較,明確寫字要求。
2、指導描紅。
(1)出示卡片,讓學生讀“杏、笑、春”三個字,說說筆順。
(2)讓學生說說寫好這三個字感到最困難的地方。
(3)教師示范撇捺的寫法。
3、學生按要求練習描紅。
教師個別輔導,注意保持教室安靜,讓學生靜心寫字,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4、指導仿影、臨寫。
(1)引導學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間架結構。
(2)教師示范寫“杏、笑、春”。
5、跟隨教師的示范,學生分別仿影、臨寫。教師行間巡視指導,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6、反饋。
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練習。
(三)讀讀背背(成語)。
1、師:春天來到了,我們的校園里,多漂亮呀?誰來夸夸我們的校園?
2、教師小結,引出四個成語。
3、教師范讀成語歌,學生感受其韻律美、意蘊美,激發(fā)學生朗讀、背誦成語歌的興趣。
4、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背。
5、檢查反饋。
指名背,評議糾正。
集體齊背。
(四)讀讀背背(諺語)。
2、學生講述。
3、揭示第一則諺語: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計劃,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計劃,多做工作。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開頭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費時間。
4、讀背第一則諺語。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導試讀,指導讀出正確的停頓、邏輯重音。
(3)學生練習背誦,并指定試背,分組比賽背。
5、小結:這句話很簡單,但卻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把這樣的話叫諺語。
6、學生借助拼音、插圖自讀自背第二則諺語。
7、檢查讀背情況。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在什么時候干什么?
(2)指名試背第二則諺語。
(3)說說讀了這則諺語,你明白了什么?
(4)多種形式檢查背誦。
8、課外延伸:
像這樣的諺語還有很多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收集、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想想做做。
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jié),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學準備:
課程表。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過幾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節(jié)日?
你愛你的媽媽嗎?為什么?媽媽的節(jié)日就要到了,你準備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呢?
剛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這個想法太好了,媽媽收到這份禮物一定又驚又驕傲,她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僅孝順還能干。
2、揭示要求。
(二)適當指導,自主制作。
1、引導學生構思,設計自己的賀卡。
你打算把這張賀卡做成什么形狀?
賀卡上加上什么樣的圖案?用筆畫還是彩紙貼?
里面寫上一句什么祝賀的話送給媽媽?
2、學生自主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成果,體驗喜悅。
1、賀卡集中擺放,同學們集體觀看。
2、夸一夸自己的賀卡。
3、夸一夸同學們的賀卡中你最喜歡的一張。
(四)結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紙屑等。
2、“三八”節(jié)將賀卡送給媽媽。
第四課時。
一、教學要求:
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guī)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圖畫,談話揭題。
看,圖上的小朋友多快樂,因為他們正在找春天呢!讓我們把自己當成圖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嗎?(板書:春天來了)。
2、出示說話提示,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二)指導看圖。
1、指導有順序地觀察。
春天無處不在,我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找?按什么順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遠的順序說說圖上近處畫了哪些景物?遠處畫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書,按下列順序排好:
燕子柳樹桃樹-―――――。
孩子春筍小草――――――。
藍天白云麥苗――――――。
(三)指導說話。
1、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的第一句話。
2、指導學生按板書的順序逐一說好每一種景物。
3、指導說一句結束的話。
4、指導將整個內容連起來說,可發(fā)揮想象說圖中沒有的景物。
(四)當眾練說。
1、分小組交流。
2、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誰講的好,就獎給小紅花。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六
本節(jié)課的設計,使本節(jié)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實質上是數(shù)軸上該數(shù)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的數(shù)值,而這種幾何解釋反映了概念的本質,學生在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義上來,這樣比較符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同時使得絕對值概念的非負性具有較扎實的基礎。教學中對-a所表示的數(shù)學生理解不到位,下節(jié)課還應采用不同方法加深理解。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七
先看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上新課之前老師先了解一下,你們的家在學校的哪一邊?
生:(七嘴八舌,有的說在南邊,有的說在北邊,有的說在東邊……)。
師:不管我們的家住在學校的哪一邊,家和學校有沒有一定的距離?
生:有。
生:是。不管往哪個方向開,都要按行車里程收費。
生:有。無論投到哪個方向,它們之間都有距離。
生:都沒有關系。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數(shù)軸,并觀察表示3的點與原點之間有幾個單位長度?
生畫并回答:3個單位長度。
師:還有哪一個數(shù)表示的點與原點也相距3個單位長度?
生:表示―3的點與原點也相距3個單位長度。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所以我們說+3和―3的絕對值相等,+5和―5的絕對值相等(指著數(shù)軸)。同學們,就剛才我們所講的內容,請大家猜一猜:什么是絕對值呢?大家分組討論。
生1:我認為絕對值是指兩個地方間的距離。
生2:我認為絕對值是指兩個點之間的距離。
師:誰能聯(lián)系數(shù)軸再說一說?
生3:我認為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就是數(shù)軸上表示這個數(shù)的點與原點之間的距離。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你們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嗎?
教學片段。
師:前面,我們探索了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shù)意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數(shù)寫給同桌,由同桌來寫出該數(shù)的絕對值,看誰寫得又快又對?。▽W生很興奮,都想難住對方,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有學生寫出|a|=a)。
師:同學們寫得很快很好,老師看到有同學這樣寫:|a|=a,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4:我不同意,我認為|a|也可以等于0。
師:你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呢?
生5:因為a是一個字母,可以表示正數(shù),也可以是0。當a是正數(shù)時,|a|=a;當a=0時,|a|=0。
生6:a可以是一個負數(shù)嗎?
生7:當然可以。
生6:當a是負數(shù)時,|a|應當?shù)扔谑裁茨兀?/p>
(引起大家爭論)。
生8:還等于a。
生9:等于a的相反數(shù)。
師:為什么?
生9:因為負數(shù)的絕對值等于它的相反數(shù)。所以當a是負數(shù)時,|a|=―a。
生10:(疑問地)老師,絕對值不是表示距離嗎?距離難道還有負的?
師:距離當然沒有負的,誰能幫這位同學解決這個問題?
生9:(立即做出反應)a表示負數(shù),―a當然表示正數(shù)了。
生11:(不甘示弱)比如說a是―2,那么―a=-(-2)=2,所以-a表示正數(shù)。
生10:那為什么“-a”帶“-”號呢?
生11:帶“-”號就一定是負數(shù)嗎?比如說-(-2)就表示正數(shù)。
很多同學鼓掌贊同,學生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我們的反思: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在以往的教學中,如果出示問題后,老師就說誰能回答下列問題,學生或搖頭或思考,因為是數(shù)學課嗎,你回答問題后,自然給出絕對值的概念。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枯燥的數(shù)學概念賦予生活的意味,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也可以大膽說出心中的想法。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shù)學,解決問題;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直至豁然開朗,從而不斷得到成功的體驗,達到數(shù)學學習的新境界。
二、激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把“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目標。為此數(shù)學教學中設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用“試一試,你能行”、“請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等語言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
三、面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人都獲得成功。
課堂教學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千層浪”,使得課堂變成了學生思維操練的場所。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和學生一起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任,學生不僅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的快樂,品嘗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勵學生“你學會多少就匯報多少……”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fā)了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動因,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學習結果,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
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品質不僅包括認知領域內的思維,也包括思維過程中的意志力、直覺力、想象力等,而這些能力僅僅靠會解題是不可獲得的。
數(shù)學是源于生活的一門科學,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shù)學因素,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趣味性,也能使學生領會到數(shù)學的概括、抽象、和諧、完美等。因此只要轉變觀念,就不難從數(shù)學內容中挖掘出豐富的情感因素。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八
這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兩只動物離原點距離的問題情境,使本節(jié)課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然后安排同學做互動游戲,給同學們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同學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原本難以理解的絕對值概念變得簡單;另外,在整節(jié)課中我還給學生提供了很多探索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并讓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獲得新知識,鍛煉了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在與他人交流中學會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實質上是數(shù)軸上該數(shù)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的數(shù)值,而這種幾何解釋反映了概念的本質,學生在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義上來,這樣比較符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同時使得絕對值概念的非負性具有較扎實的基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學,如果把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學好了,在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的指導下運用數(shù)學方法駕馭數(shù)學知識,就能逐步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并對小組討論給予適當?shù)闹笇?,包括知識的啟發(fā)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問題及對困難學生的幫助等,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我個人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節(jié)課站在學生的角度難度較大,因此如果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絕對值的幾何意義,體驗數(shù)學是充滿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體會到絕對值的引入是學習與生活的需要。這樣能把學生輕松愉悅地帶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沒有充分把握好學生對于字母表示數(shù)的理解程度。如果在本節(jié)課之前對字母a做一些細致的分析,分情況討論-a所表示的意義,那么當出現(xiàn)|a|=-a時,學生的困惑可能會少一些,既節(jié)約時間又降低了本節(jié)課的難度。另外,關于“如果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本身,那么這個數(shù)是正數(shù)”以及“如果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是負數(shù)”這兩種說法的判斷。本節(jié)課知識容量比較大,時間緊張,并且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都普遍偏低,因此安排上作為課后反思較好。一方面節(jié)省課堂時間,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課后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消化和升華的空間。如果這樣安排,應該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并在下一節(jié)課做一個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我認為本節(jié)課條理清楚,結構緊湊,重視了學法指導,在絕對值概念形成過程中,滲透數(shù)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對整個學習過程,采用啟發(fā)引導與講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注重課堂落實,通過對概念與性質的反復使用,使學生基本都理解了絕對值的概念,并會求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達成教學目標。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九
(一)教學內容:
《絕對值》是七年級數(shù)學教材上冊1.2.4節(jié)內容,此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分類,數(shù)軸與相反數(shù)等基礎知識,為本課學習的基礎。絕對值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有理數(shù)的認識,還會為以后學習兩個負數(shù)的大小比較以及有理數(shù)的運算做準備。所以本課在有理數(shù)一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內容標準要求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掌握絕對值概念.體會絕對值的作用與意義;。
2,能正確求出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掌握絕對值的概念會求已知數(shù)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掌握有理數(shù)的概念及分類。
(四)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學案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問題1:什么叫做絕對值?
怎么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
問題2:互為相反數(shù)的絕對值的關系怎樣?
問題3:正數(shù)的絕對值是什么數(shù)?零的絕對值是什么數(shù)?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什么數(shù)?
問題4:設a表示一個數(shù),|a|等于什么?
三、拓展提高、應用鞏固。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符號相反的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
(2)符號相反且絕對值相等的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
(3)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它的點在數(shù)軸上越靠右.()。
(4)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它的點在數(shù)軸上離遠點越遠.()。
2.求下列各數(shù)的絕對值:,,0,,.
四、概括總結、布置作業(yè)。
課堂小結:
1、本節(jié)課收獲:由學生進行總結,其他同學幫忙補充,教師提示。
2、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同學和老師共同幫助解決。
布置作業(yè):
課本p11第1,2,3,
教師展示投影,甲乙兩車相向而行問題,學生在學案上畫出數(shù)軸,并根據(jù)學案的要求,思考甲乙兩車行駛的距離引出的三個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重點:
學生能否區(qū)分方向和距離的不同。
學生能夠理解從距離角度看數(shù)即絕對值的意義。
學生口頭回答老師的問題。
對絕對值意義理解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絕對值的定義?
學生相互討論發(fā)言,教師進行補充并板書在黑板上,給出絕對值的數(shù)學符號書寫規(guī)范。
學生鞏固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重點:
學生是否正確理解了絕對值的概念并自己概括出來。
通過以下表格內容:
數(shù)值。
-3。
-2。
2
3
絕對值。
讓學生填寫表格后并通過表格小組討論這些數(shù)能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分析總結,得出組內結論。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重點:
學生能否從正負數(shù)的角度看數(shù)的絕對值。
組織好小組討論,使小組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教師根據(jù)小組結論內容進行提問,得出絕對值的規(guī)律。
教師提醒和引導從正負數(shù)零的角度來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進行補充。
給學生2分鐘時間完成習題。
學生完成后,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找兩名學生到黑板進行板演,對比過程的書寫并由學生進行糾錯,總結出完成的解題過程。
計算結果正確的學生舉手示意教師;。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重點:
(1)學生對于絕對值概念的掌握及靈活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的數(shù)學思維。
有本題引出下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重點:
(1)注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
(2)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后,小組間互相提問,看哪組將問題處理的正確、清晰。
用一個小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體驗絕對值所代表的距離的意義,有實際問題引出絕對值的概念。
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意義來正確的了解絕對值的概念,并通過討論自己發(fā)表對絕對值概念的理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答案,觀察數(shù)的規(guī)律自己總結不同數(shù)的絕對值的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及分類的數(shù)學思維。
通過習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對絕對值的概念的掌握。
通過總結和提問幫助學生記憶本節(jié)課知識點,并加深理解,進行實際運用。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的樹葉一般是什么顏色的?(綠色、黃色、紅色)怎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教師范讀,想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
3、說說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三、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看實物識字:鉛筆筆盒課桌美術課本。
2、讀句子識字。
(1)她把鉛筆削好,放進鉛筆盒,準備上美術課。(鉛、削、盒、術用紅色區(qū)別)。
(2)她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怕你不注意把筆尖弄斷了?!保ò?、吐、注用紅色區(qū)別)。
3、分辨翹舌音:術、惹、桌、注、皺。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嘔吐削鉛筆剝削。
5、比較形近字:術、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畫出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美術課綠鉛筆惹人愛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皺眉頭風景。
四、指導寫字。
1、分析字的結構特點。
2、描紅。
3、說說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4、指導(1)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2)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3)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
5、學生練習寫字,寫后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
五、作業(yè)設計。
填上合適的詞。
一()鉛筆一()樹葉一()同學。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
2、“撿綠樹葉”游戲。每片綠樹葉后藏著若干個生字,全部認對了這片綠樹葉就送給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
(2)用“什么時候、誰、發(fā)生了什么”講講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他們說了些什么。
(2)自由讀,邊讀邊用鉛筆圈圈畫畫: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3)讀第一次對話。李麗的話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愿意的語氣。理解“吞吞吐吐”
(4)讀第二次對話,看看林園園是怎么說的?她“怕”什么?說明什么?
指導讀李麗的話,分別讀出請求、商量和誠懇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樂意語氣。
(5)讀第三次對話。
a、林園園說話中的幾個“不要”說明了什么?
b、林園園為什么要皺著眉?聯(lián)系她說的話“還要畫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讀。林園園的話分別讀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滿的語氣。李麗的話讀出連忙答應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從對話中你認為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的原因是什么?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副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
(2)看圖說一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他們可能想些什么?
(3)讀第五自然段。
(4)討論: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5)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從“臉紅”這個詞中可以看見林園園以后會怎樣呢?(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結: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啊!
三、指導完成“讀讀說說”中的練習。
1、讀句子,讀出疑問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嗎”
2、說一個問句,用上“嗎”
3、讀句子三,讀出請求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吧”
4、說一句“請求”的話,用上“吧”
19藍色的樹葉。
李麗林園園。
小聲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只畫皺著眉頭還要。
用心畫看(臉紅了)。
(應該相互幫助)。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一
《登鸛雀樓》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個字只識不寫。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投影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1、小朋友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古詩。
2、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登",要求讀后后鼻音。復習“登字頭”,指名拼讀“鸛”。復習“三拼音節(jié)”。
3、解題。登,是登上的意思。鸛雀是一種鳥兒,樣子像鶴。在山西省永劑縣有一座樓,常有鸛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稱這座樓叫"鸛雀樓"。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有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就寫下了這首詩。
1、投影出示課文內容,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范讀。指名讀。
(一)學習一、二行。
1、指名讀,理解意思。
2、出示課文圖,設置情境: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詩人在黃鶴樓上看到了什么?(太陽、青山、黃河)(1)這輪傍晚的太陽就要落下去了,它會怎樣落下去呢?課文中哪個次是"靠著"的意思。(依)。
(2)引導學生理解"盡",再演示太陽落山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
(3)指名說詩句的意思:傍晚,一輪太陽挨著群山緩緩沉落,滔滔的黃河水奔騰咆哮著向大海流去。
3、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三、四行。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2、指名讀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遠的地方。更:再。
4、指名說詩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必須登上高一層樓。
(三)練說全詩的意思。
1、齊讀課文。
2、討論:詩人登高觀景時的心情、神情、動作,會是什么樣子,他可能講些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課文。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二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jīng)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jié),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fā)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jié)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guī)范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啟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為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啟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么終生難忘的啟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
第1。
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從啟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三
數(shù)軸上一個數(shù)所對應的點與原點(o點)的距離叫做該數(shù)絕對值。絕對值只能為非負數(shù)。
代數(shù)定義:
a=a(a0)。
a=-a(a0)。
a=0(a=0)意義一個正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注:相反數(shù)為正負號的轉變)。
幾何意義。
在數(shù)軸上,一個數(shù)到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shù)的絕對值.如:指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點與原點的距離,這個距離是5,所以的絕對值是5.
代數(shù)意義。
正數(shù)和0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
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的絕對值相等。
a的絕對值用“a”表示.讀作“a的絕對值”.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四
古詩兩首(本課題教時數(shù):2本教時為第1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山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指背學過的古詩。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4、解題:“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
3、回答問題:深秋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四、理解詩句。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為什么稱“寒山”呢?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這幾戶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4。
理解“白云深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3、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為什么詩人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4、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霜葉比什么還紅?說說第四行詩的意思。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這兩行是寫詩人看到的楓林近景。
5、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五、總結課文。
六、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練習背誦。
七、指導書寫。
作業(yè):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2、背誦古詩。
3、抄寫《山行》。
板書:
3、古詩兩首。
山行。
近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遠景。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本課題教時數(shù):2本教時為第2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楓橋夜泊》,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4。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山行》。
2、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楓橋夜泊》。
1、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題。(2)解題,簡介作者。
2、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2)默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3)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同桌可以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認讀生字,指名讀課文,質疑。
4、逐句理解詩意。(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
輕聲讀第一、二兩行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這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兒看出來的?
出示掛圖:詩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呢?
在這清冷、幽靜的環(huán)境里,詩人這時是什么心情呢?理解“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行詩的意思?(2)學習第三、四行詩。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6、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7、指導書寫。
/4。
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八、綜合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徑()泊()漁()鳥()經(jīng)()伯()魚()烏()。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并寫出詩句的意思。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葉花。坐: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啼:愁:
3、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里行走時的所見所感,描繪了一幅由寒山、、、、構成的圖,從清新明朗的詩句中流露出。
(2)《楓橋夜泊》這首詩寫詩人看到的景物有:,聽到的聲音是。板書:
3、古詩兩首。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所見所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4。
絕對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五
一、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金碧輝煌、蔥郁、堤岸”等詞語。
2、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三、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四、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五、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設備: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設疑自探。
1、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嗎?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用一句話給。
大家介紹一下.教師出示圖片,導入新課: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為“吉尼斯世界紀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教師板書:頤和園)。
2、教師提問:看到課題,你想了解頤和園的什么?學生提問,教師整理形成自探提綱(板書)。
(一)、我積累。
(二)我概括:
4、課文中重點寫了幾處景物?(用思維導圖展示)分別在哪幾段?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
3、學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1.小組合作交流自探結果。
2.出示評價分工表。小組展示、評價,教師進行補充。
3、了解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1)生字:7個會認字。
頤
聳
閣
舫眺。
堤
態(tài)(2)11個會寫字。
殿
廊
柱
栽筑。
閣
朱
堤雕。
獅
態(tài)(3)詞語。
長廊。
建筑。
聳立。
宮殿蔥郁。
堤岸。
掩映。
雕刻閃閃發(fā)光。
隱隱約約惟妙惟肖。
姿態(tài)不一。
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教師品讀優(yōu)美句子,交流感受,體會景色美。學寫比喻句。
四、拓展運用。
1.學生當小老師,考考你的同桌。
2.用本課學過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比如:“樹林里的樹木好多啊!樹木蔥郁,姿態(tài)不一,放眼望去,云霧中隱隱約約有一條長長地堤岸伸向遠方。”
五、學科班長總結。
1、歸納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
2、評出本節(jié)課的優(yōu)秀小組。
六、作業(yè):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頤和園真是人間天堂!用”我手寫我心”,寫家鄉(xiāng)美麗的名勝古跡,把它介紹給你的朋友吧.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一.體現(xiàn)語文課堂的審美意味。
語文具有審美性的特點,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無不。
本課教學以語文的方法學語文,回歸語文的本味。
“讀寫結合”實現(xiàn)語文味: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文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中理清文章脈絡,領悟作者布局謀篇的巧妙,遣詞造句的匠心,使學生寫作中有法可循。
“授之以漁”體現(xiàn)語文味:扶著學生品“長廊”,領著學生品“萬壽山”,學生獨立品“昆明湖”,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了品讀文本的方法。
回顧整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仍有欠缺:
1、引導孩子對昆明湖靜和美的感悟提高一個層次。
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只是將孩子們的品讀感悟預設到感受到美和靜就可以了,如果通過引導孩子們恰當?shù)叵胂螅喝绻藭r,你正坐著一葉小舟暢游在這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上,欣賞著兩岸如畫的風景,心情怎樣?帶著你的感受,咱們再讀----如果將這種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學生品讀起來一定會有更有味道一些。
2、對學生評價語言不夠適時,到位。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62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