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實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13:46:07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實用19篇)
時間:2023-11-09 13:46:07     小編:FS文字使者

讀后感可以是對書中情感的共鳴,也可以是對書中觀點的拓展和補充。怎樣對讀書的內容進行準確的理解和分析,從而寫出有價值的讀后感?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您寫作提供一些參考。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而且大家所擁有的實際生命長度基本相同,但為什么卻有的偉大,有的卑瑣,有的卓爾不凡,轟轟烈烈,有的碌碌無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為生命拓得多寬,風景便有多寬,人生也會有寬。就象我們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站在什么高度看待問題,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而我們只有站的高才會望的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所難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需要有那份來自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記下一段于丹的話與朋友們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二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fā)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fā)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fā)!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后,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qū)別?《論語》中對于“勇敢”有怎樣的詮釋?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別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時還能跟隨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結果老師后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別的什么都沒有。(《論語·公冶長》)“好勇”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內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鬃诱f,“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jié)”,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yè)。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zhèn)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我們經??吹降氖沁@種情況:

其實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每復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頓,意味著事情過去之后,你每天還在繼續(xù)挨打。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三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xiàn)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他的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幾個層次: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y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fā)心臟病的。可能她的媽媽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y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y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y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y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yī)。

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正當牙醫(y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一個寓言,它說在某小鎮(zhèn)上有一個非常窮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親,跟媽媽相依為命,靠做手工維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為從來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在這樣極為貧寒的生活中,她長到了十八歲。

在她十八歲那年的圣誕節(jié),媽媽破天荒給了她二十美元,讓她用這個錢給自己買一份圣誕禮物。

她大喜過望,但是還沒有勇氣從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過。她捏著這點錢,繞開人群,貼著墻角朝商店走。

她就這樣一路嘀嘀咕咕躲著人群來到了商店。一進門,她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臺上擺著一批特別漂亮的緞子做的頭花、發(fā)飾。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fā)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fā)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fā)!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后,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四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xiàn)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他的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幾個層次: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轉載,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y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fā)心臟病的??赡芩膵寢屩皼]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y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y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y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y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yī)。

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正當牙醫(y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一個寓言,它說在某小鎮(zhèn)上有一個非常窮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親,跟媽媽相依為命,靠做手工維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為從來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在這樣極為貧寒的生活中,她長到了十八歲。

在她十八歲那年的圣誕節(jié),媽媽破天荒給了她二十美元,讓她用這個錢給自己買一份圣誕禮物。

她大喜過望,但是還沒有勇氣從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過。她捏著這點錢,繞開人群,貼著墻角朝商店走。

她就這樣一路嘀嘀咕咕躲著人群來到了商店。一進門,她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臺上擺著一批特別漂亮的緞子做的頭花、發(fā)飾。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五

于丹論語心得有自信者,生命無限可能首先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謂鷦鷯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鳥在大樹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飽它那個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這個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資源?其實你不管住一個多大面積的豪宅,你那張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積也就那樣大而已。

所以,你的資源不可以給別人嗎?你為什么會怕別人分享呢?有時候我就跟我的學生講,我說那是因為你內心不夠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吳越春秋的時候,越王勾踐打敗了,他在臥薪嘗膽的時候,身邊有一個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幫助勾踐,能夠含辛茹苦,最后一舉再反敗為勝,建立越國。

我們大家都會覺得說,這樣一個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功受賞、榮華富貴。他的同事文種當時也這么認為,說我們兩個等著分封。范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現(xiàn)在這個國家不需要我們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這個人就從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傳說中帶著美女西施去小舟,從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兩三年之后,整個這個社會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輝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諸宮,也就是說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了,但是他開始成為一個天下最成功的商人。這個人還有人生其它的可能,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還有一種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個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國重新有難的時候,他派自己的兒子散盡千金,拿著自己的錢財重新去復國。國家再佐助起來以后,他散盡了千金,一掙錢又回來了呀。

當一個人可以這樣的時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懷始寬,他還有什么仁愛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實,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了當下的行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個最為樸素的,沒有什么身份的情況下也對人抱著這樣一種內心的友善呢?這是取決于你內心的一種道德、一種倫理的支點。中國大陸現(xiàn)在每一年由中央電視臺,最大的媒體要做一個評選叫做“感動中國”,就是它會把全年度中國一些普通人物的作為提升出來,最后全國有一個28人的推委會,大家來遴選,選完了以后由這些評定委員選出來10個年度感動了中國的人物。然后他們最后的頒獎盛典,每一個人會有一座封杯,上面蓋著一個幕布,掀開上面都會有四個字,是這個推委會給他們的一個評定詞。

那么今年,有一個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個六十多歲,中國農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從嫁到這個村子開始,就主動地去贍養(yǎng)這個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貧困,她跟人家講說反正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吃窩頭,我們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會給你們養(yǎng)到老。所以有些人她養(yǎng)8年,有些人她養(yǎng)13年,也有些人養(yǎng)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終。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從小就認為這些爺爺奶奶就是他們家人。所以在媽媽忙的時候,他們從5、6歲就去給老人洗腳、剪指甲,就一直這樣做。

那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實這個人的最后的推薦詞是我來寫的,我寫推薦詞的時候,我說,如果是富人做這樣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個窮人可以做這樣的事,她就是圣賢。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質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讓這些老人得養(yǎng)千年。其實這是什么?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還不夠嗎?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來四個字,叫做溫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溫暖了很多蒼涼的市道。其實,什么是仁人?就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在我看來,她是圣賢。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六

稱之為“君子”的第一標準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所謂善良是攻于身,行于義。真正善良之人是渺小的,是默默無聞的,待人處世皆以善為本。所謂:“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說一善話,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睘樯普卟辉评?,逐利者不見善。善良之人是不求回報的,這種善是發(fā)于內心的。如果你挖掘它將不斷涌出來。善良的心靈是園,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語言是莖,善良的行為是果,善良之人會使靈魂變得高尚,會對生活充滿勇氣,會對未來充滿自信。

稱之為“君子”的第二個標準是要做一個有恒心的人。所謂“無恒產而有恒心”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成大事不再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堅持多久。一朝開始便永遠能夠將事業(yè)繼續(xù)下去的人是幸福的。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但決定去做,就要把事情做到底,那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每有這種恒心的力量,就不可能認真的建設工作。有神么比石頭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軟?然而,只有堅持不懈,軟水可以穿透硬石。

稱之為“君子”的第三個標準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币簿褪钦f君子會人真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小人呢,在別人提出意見時,只會高屋建瓴,深謀遠慮,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提出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具備以上三個標準,那么應該可稱一為“君子”,要具備以上三點決非易事。

這章隨談君子之道,似乎有些人會認為與生活太遠,格格不入,不切實際,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要具備的一些品質,是息息相關的。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七

我從來沒有讀過論語,僅僅是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學到過幾則,感覺孔子是用很簡練的話說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顯得很有學問。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喜歡用一兩句話來闡述一種人生法則,似乎這樣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處,人也顯得成熟些,結果卻因為這樣被同學們評論為“大尾巴狼”(比喻喜歡裝深沉的人)。

孟老師說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他是語文老師,熟讀論文,頗有發(fā)言權。他說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于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仿佛從自家的后院發(fā)現(xiàn)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F(xiàn)僅按照于丹心得的順序,談談個人讀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的快樂很簡單,記得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yōu)槭裁炊?”我笑著告訴他:“為了感受生活而活!”這是我的觀點,如果你知道我的qq號碼,就能看到我的個人說明是:活著就是享受。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活著所能體驗的一切一切,包括:饑寒、痛苦、貧窮、疾病、悲傷等等一些我們試圖回避的體驗。因為正是這些體驗才讓我們了解溫飽、愉悅、富有、健康、快樂的美好,也正是這些體驗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還記得去看大病初愈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腦瘤,又萬幸手術成功。她抱怨手術后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觸是,體驗麻木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因為還活著。同時自己也感到擁有健康是多么富有啊!

二、心靈之道。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本人并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卻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在一個動畫片里聽到一個魔法師說過“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話,而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銘。這一觀點并不是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現(xiàn)在細想起來,不過是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钡牡览?。我還清晰地記得動畫片里的情景:一個男孩學會了魔法,馬上施展在平地上開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卻被魔法師制止了,他告訴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這里開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就會有泉水枯竭的。”我堅信魔法師的話,并把這句話化成自己心態(tài)的一部分,每當我遇到讓人沮喪的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懷著一顆期待的心,期待著“塞翁失馬”之后的“?!?而每當我有“?!笨上淼臅r候,也會提防著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失馬”之“禍”。這種心態(tài)讓我變得超脫了,不會“喜極”也不會“大悲”,心態(tài)平和。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我很同意這句話,工作是做給別人看的,也是做給自己看的。我在學校里算不上什么先進,而我對先進這種東西看得也很淡,我總覺得人追逐太多東西,必定會因為失敗而感到沮喪,而且這種沮喪的情緒會蒙蔽人的雙眼,讓人失去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會獲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能從事我喜愛的工作,成為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當我真正站在這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了。我為能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為能幫助他們戰(zhàn)勝自我、體驗成長而感到滿足,為能傳授他們豐富的知識而感到自豪。在校園里的每天我都收獲著成就感,孩子們每一個笑臉、每一個問候都是我的興奮劑,能讓我上8節(jié)課之后仍能對他們笑臉相迎。我愛我的工作,用愛這個詞并不過分,所以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我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為學生輝煌的將來,為學校的發(fā)展而努力。也許在某些領導那里我不能獲得公正的評價,問心無愧是我的工作準則。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會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會成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剛正不阿就不可能與那些獻媚的人成為朋友,倘若與這類人能相處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卻都是真誠的摯友。我選擇朋友沒有特別的標準,脾氣秉性大多與我相同,至少我們的價值觀主線是一致的,否則,我決不會與之稱為朋友。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交友都會有一個篩選的過程,初次見面——互相了解——決定是成為朋友還是僅僅是認識。朋友是你主觀確立的關系,他與同事、同學這種客觀環(huán)境確立的關系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學友好相處,但我們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理想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充分體現(xiàn),我沒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個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記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個同學過生日的時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禮物,同時會讓班級里所有的同學送他一句祝福的話。結果到我過生日的時候,他們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個學生祝福道:“祝您從班主任升到年級組長——主任——校長!”哈哈,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xiàn)在想來,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認真的快樂的體會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課前的緊張;作課后的輕松;忙碌時的疲憊;輕松時的暢然;感動時的淚水;愉快時的歡笑;親人的關懷;朋友的調侃。。。。。。我生活中每一個點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著一顆欣賞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內心的聲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長,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長歷程,讓我對人生的看法變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銘上究竟鐫刻些什么內容,我只關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沒有充分感受這個空間。三十能不能立起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的溫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學生共度的愉快學習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朋友一起攜手的溫情時光是我人生的意義。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樂在其中。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與其說是觀后感,倒不如說是自我心情的梳理,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記。雖然我并不完全贊同于丹的觀點,但還是感謝她讓我從幾個方面全方位地審視了一下自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算是給自己做了一次簡單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結果是,我更加熱愛生活!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八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人”??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用孔夫子的說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們大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不可能意見都一致,君子會很平和的跟每一個人都能交流,但是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他不會茍同別人。小人沒主見,別人一說什么好像都對,但是還經常跟人打起來,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處事,但你很難取悅于他,但他對人了解是非常準確的,能夠量才用人。而小人難處事,你卻很容易取悅于他,但他對人卻常常是求全責備。

于丹教授認為,孔夫子描述的這個現(xiàn)象它遠嗎?這肯定不是遠古的事,這一切現(xiàn)象其實今天就經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如果你要把這個標準想明白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給了我們一個考察人品的標準。孔夫子還說,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時為何要“戒色”?中年時又為什么要“戒斗”?老年時“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這一講--《君子之道》中將為我們詳細講解這三戒的內容和它對人生的重要影響.

大家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做人最經常出現(xiàn)的一個標準就是兩個字“君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今天也經常說到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們今天就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之道。

畫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將為我們講授《于丹論語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實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個標準,君子都是那些內心完滿富足,先自我修繕了修養(yǎng),而后才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說,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內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風格永遠都是相關的,當我們說一個人在風格上表現(xiàn)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與世無爭與人恭敬的氣度,這種風格的力量一定來自于人格。

學生很不以為然,一下子沒聽明白,覺得這么簡單,就又追問了一句說:“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能叫君子啦?老師還是淡淡地跟他說:“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也就是說,我們老百姓的語言系統(tǒng)說,半夜敲門心不驚。一個人夜里面睡得踏實,這就叫內省不疚。一個人內心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在社會上所作的一切的時候沒有愧疚,這就可以做到不擔憂不恐懼。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就是一個君子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呢,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說高,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很認真地跟他們談過這個問題。孔子一上來先很謙虛,他說“我們今天來說說君子”。說“君子道者三”,做一個君子有三點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氣的先謙虛了一下說“我無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點呢?叫做“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每天行于世間百態(tài)之中,真正要做到內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種仁義的大胸懷,讓自己沒有那么多的憂傷、憂思、憂恐、擔憂,全都沒有,這一切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你內心的仁厚。由于你寬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不計較,由于你心懷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糾纏于這個世界給你小的得失。

第二點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實我們看漢字的構成很有意思。這個“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個或者的或,下面一個心字底,對吧?其實“或者”,數(shù)學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此為“或者”。那么當世界面臨眾多的抉擇,你可以這樣走,也可以那樣走的時候,就要看你這個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夠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斷,有定力,你明確,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諸多的選擇壓垮。

對于我們當下的人來講,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在過去有人說區(qū)區(qū)半個世紀之前,每一個人從職業(yè)上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從婚姻上一生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居住上一生就是一個大雜院的鄰居,但是在今天選擇太多,視野廣闊,這是一個繁榮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迷惑。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們能夠讓自己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

那么第三點就是“勇者不懼”。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九

今天我們說一個話題,關于《論語》中的交友之道。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的。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先說三種好朋友,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也就是第一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

【于丹心語】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種做人的情懷,他是一種悲憫,他是在這個世界上對于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關懷中所折射出來的光芒,這是第二種好朋友;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那個時代,不像我們有電腦,有這么發(fā)達的資訊,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所讀的書,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驗系統(tǒng)。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了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所以,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三種好朋友,叫友直、友諒、友多聞。

招聘一個司機,她就在全國范圍內發(fā)出招聘廣告,說我要看看那個司機的駕駛技術最好。千挑萬選從眾多的應聘者里面最后選出了三個人站在她面前,她給他們出了同一道題,她說如果我車子前方是個懸崖,我考考你們的技術,你能把車停在離懸崖多遠的地方。第一個司機說我技術好,我能把車子停在離懸崖一米的地方,穩(wěn)穩(wěn)的剎住;第二個司機很不服氣,說我技術比他好,我能把車子停在離懸崖十公分的地方,我還能停住;第三個司機說,我不象他們倆,我遠遠看見懸崖我就停住了。后來老太太就錄取了第三個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技術永遠不是最終的保障。人規(guī)避風險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也就是說,這第三個人之所以被錄取,不是靠他自己逞能,而是靠他的明智。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反著,這個不是脾氣特別暴躁的朋友,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過分優(yōu)柔寡斷其實他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辭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我要下?;蛘呶乙?,你去問朋友,朋友說,啊呀,想想吧,你現(xiàn)在的地方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丟掉了。我們有很多朋友都會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給你一種制約的力量,讓你覺得說我還是退一步吧,我還是慎重一點吧。韓國人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描述,說在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種東西它很怪,它前臉長頭發(fā),但是后邊是一個禿腦勺,這個東西迎著你走過來的時候,由于它滿臉頭發(fā),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從身邊走過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發(fā)現(xiàn)它后腦勺上沒有頭發(fā),它已經徹底走過去了。這個東西它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機遇。這個世界上機遇就是這么一個怪物,它迎面走來的時候你永遠心存疑慮,但是等它要走的時候你是永遠也抓它不著。善柔的朋友往往耽誤了你身邊的機遇。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與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時間做是有用的。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保值期的,你說一個罐頭,一塊糖,這個東西是不是好東西呢?沒有說擱上十年八年還是好東西的,過了保值期它就變成了毒藥。我們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讓被過分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干擾了你的思維,這種朋友太多,也是一種危害。

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妄,這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你在這一輩子里面所做的所有事情,內心是應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他可能就覺得說這個人做我的朋友以后有可能是我的危險。

畫外音:《論語》中的損者三友就是脾氣暴躁的朋友,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還有那些心懷鬼胎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可千萬不能交,否則我們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是好人壞人都不會寫在臉上,我們怎么樣才能交到好朋友而遠離壞朋友呢。

孔子所有倫理的核心就是一個字,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老師,說老師,什么是仁,老師只回答了兩個字,叫愛人,真正愛他人就是仁;他學生又問,什么叫智慧,問智的時候,老師又回答了兩個字,叫做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所以其實我們怎么樣能夠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們心中要對他人有愛,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們有辨別他人的能力,能夠交到有品質的好朋友,這是一種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兩個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們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們有智,這是我們一種保障,交朋友質量的最好的底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交到一個好朋友其實就開創(chuàng)了一份好生活。其實我們的好朋友有的時候會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從他的生活里面能看見自己的影子,但是也有些人是無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壞。大家知道,在史記里面寫道晏子列傳,說晏子有一個車夫,這個車夫很有意思,他覺得自己給齊國的宰相駕車,這多么風光啊。這個車夫人長得特別帥,個子高高的,相貌堂堂,而齊國的名相晏嬰,大家知道是一個五短身材,其貌不揚,看起來還優(yōu)點猥瑣,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這個車夫每天就覺得,說我這個位置好,我坐在前面,晏子坐在我后面,我駕著高頭大馬,我在外面風風光光,晏子在車棚里面坐著,覺得我這個職業(yè)太好了,每天都無比風光。后來終于有一天,回到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夫人在家哭哭啼啼的,自己收拾了東西要回娘家,他特別驚訝,他說你要干什么,他夫人說,我實在忍受不了,我打算離開你,我覺得我跟你在一起我挺恥辱的。這個車夫大驚,說,你看,你不覺得我風光嗎?他夫人說,你以為什么叫做風光,說象晏嬰那樣一個人,以他那樣一個治世之才,他自己如此謙恭,坐在后面毫不張揚,而你不過就是一個車夫而已,你那樣覺得風光無限,你的趾高氣揚全在臉上,這就是我的人生最大的恥辱了。因為你跟晏子這樣的人每天在一起,還不能以這樣一個人作為你生命的坐標,這就是我對你的絕望。其實這個故事傳出來以后,后來晏嬰跟這個車夫說,你有這樣一個夫人,就沖你有這個夫人我就應該給你一個更好的職位,反而提拔了這個車夫。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呢,這就是說,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每天的處事態(tài)度都成為我們的鏡子。所以論語中提倡交那種平和的、謙遜的、團結他人的朋友,這是一個原則。

想一二吧,想一想那些快樂的事情,去放大快樂的光芒,去抑止心底的不快,這就是一個朋友能夠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

【于丹心語】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我們知道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個來自西方的寓言,說有一個國王,他每天都不快樂,他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樂,天下所有至極的寶物美色聲色犬馬都滿足他了,可是他還不快樂,他說怎么辦呢。后來御醫(yī)給他看了半天,給他開了一個方子,說讓你的大臣去全國找,必須找到一個最最快樂的人,然后把他的襯衫給拿回來,你穿上就快樂了。然后呢大臣們就出去找了,到最終終于找到了一個不可救藥的快樂的人,但是最后大臣說了沒辦法我們拿不回來,國王說你怎么能不給拿回來,我就想快樂,你必須把他的襯衫給我拿回來,最后那大臣跟他說,那特別快樂的人他是個窮光蛋,他一件襯衫都沒有,他從來就是光著膀子的。其實這個寓言也是一個詮釋,也就是說,生活中真正心靈的快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相關的聯(lián)系。論語是個什么時代,那是一個物質生活極其貧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真正快樂的力量來自于什么地方,其實也就來自于一種心靈,來自于一種教養(yǎng),來自于一種憧憬。

你真正跟一個君子交朋友的時候,你心里是要有三個原則,什么時候說話,什么時候不說話,自己要有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說話了,這叫毛毛躁躁,這是反映一個人的急躁,這不好?!窘挥言瓌t之一:不要搶話說】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話題,一定要聽到眾望所歸,大家期待一個話題的時候,你徐徐道來,這個時候才是合適的。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心的東西想要給這個世界看,要不怎么現(xiàn)在會有博客呢,其實博客就是一種個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現(xiàn)給別人看,在過去沒有博客大家就靠說話,所以大家在一起總有一些搶話的人,現(xiàn)在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朋友聚起來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要跳出來,比如我最近去打獵了,我最近升職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會,上來就會說我男朋友怎么樣,或者我的孩子怎么樣,這都是她特別想說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是不是大家一定關心的呢,也就意味著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就剝奪了其他人說話的權利,因為這種談話在一個時段里面總會有一個人占主導,所以言未及之跳出來說這是不好的。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極端。

第二種情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就是話題已經說到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說,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猶未盡,不跟大家說心里話,這種朋友讓大家心里也會存有隔膜。【交友原則之二:不要有話不說】話題已經自然而然到這里,你干嗎不說。一個人會覺得我這個時候說出來會不會被他們當作談資,我要保護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偠灾覀冊诖蠹揖蹠弦步洺l(fā)現(xiàn)這種人,該他說話,這個話題不說了,這種情況也不好。

望人生過得更有效率,我們希望跟朋友在一起會更好,那怎么樣會更好呢,就是更多一點沉默的關愛,去了解別人的心,這就是孔子所謂的知人才謂之智。你了解別人的內心你才能夠真正把好的東西、最有效的東西發(fā)揮出來,所以呢,他的學生子貢曾經去問過老師,子貢問友。

動畫:老師,您說什么叫朋友啊?你要好好地跟他說出你忠實的勸告,如果他不喜歡聽,那你就不要再說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師就告訴他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也。說一個好朋友,就是對你要說出來那些個忠告,但是忠告良藥一定苦口嗎,一定要當頭棒喝嗎,你可以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不見得要聲色俱厲。你好好跟他說,但是不可則止,一定要知道,說得不投機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所以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間也不能說你揪著對方,你必須要怎么怎么樣,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里,包括父母對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讓你報哪個志愿你非報不可。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間的這種尊敬,好好的說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任,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從不做過分的事,不要對朋友的態(tài)度過分,也永遠不要鼓動朋友去做過分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孔子所說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們的身邊永遠讓我們以清明理性遠離危險的人,同時又是用一種快樂之心鼓勵我們坦蕩而歡樂去面對生活的人。

孔夫子說,人這一輩子,其實說起來七八十年,好像很長,但是劃分一下階段,每一段上會有一個坎。人這一生也就是三個很大的坎。如果你越過去了的話你一生就無大礙。

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時候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氣方剛,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時候是他血氣未定之時,一個人容易沖動,什么樣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戒之在色。那么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問題上會出現(xiàn)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見,也就是我們經??吹降拇髮W里面學生出問題,很多都是在戀愛問題上,所以說血氣未定的時候要在心里把情感問題作為大事處理好。過了這個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們說的血氣方剛。一個人家庭穩(wěn)定了,職業(yè)穩(wěn)定了,社會圈層、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穩(wěn)定的時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與人爭斗而謀求更好的空間。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個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時候,最大的境界就是不要跟人爭斗。這個時候與其與人爭斗不如反觀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詩人泰戈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我只能選擇最好的來選擇我,他選的是一種等待的態(tài)度。其實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念,也就是說你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于丹心語】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如果你覺得說一個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職位、更好的學校,為什么你沒有進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好。如果通過你的修煉讓自己更好一點,那個機遇也許會選擇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時候交朋友最當慎重,我們會經常發(fā)現(xiàn)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動你,他會說你覺得誰誰誰就比你強啊,為什么他就有那個位子,你覺得誰誰誰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礙啊,你現(xiàn)在就應該要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時候交朋友要交那種平常心的朋友。為什么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夠交到那種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遠都會是你身邊的一個撫慰、一個棲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動你去爭斗的人,這就已經是人之大幸了。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時候按孔子的說法叫血氣既衰。人年老了,從你整個的生命體征,到你的心理狀態(tài)都已經開始走向了平緩,象羅素所說的那種湍急的河流沖過山巒終于到了入海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一種平緩和遼闊。在這個時候人還有所戒嗎?孔子說還有一個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這里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人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要開始用減法生活,因為人在年青的時候你要收獲友誼、收獲金錢、收獲情感、收獲你的功勛,你收獲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們不學會拋棄。那么,就像是一個新家,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你自己的心靈會被所得而堆滿,最后會累于得。也就是說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們也經??吹剑夏昱笥言谝黄鸹ハ嗟慕涣鞫际鞘裁茨?,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實都是他們的所得。比如說怨兒女,說小的時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現(xiàn)在你們都去忙了不孝順,不回來看了,很傷心;再有就是抱怨說你看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多不合理啊,我們當年干革命的時候,我們一個月才拿幾十塊錢,你看看我孫女一去外企,她進去就是三四千塊錢,你覺得這對我們老干部公平嗎。如果老在說著這些東西的話,那么你的所得就變成你生命的一種隱痛,因為人有得就會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會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實縱觀下來,論語里面真正專門說到交友之道的言論并不多,但是他交給我們一種智慧,選擇一個朋友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自己有什么樣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樣的風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所以一個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種子,他可以激化整個朋友圈層,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

1;怕爹是孝順,怕老婆是愛情。

2;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3;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4;我們可以躲開大家,卻躲不開一只蒼蠅。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5;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6;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7;任何一個傻瓜都會引誘一個姑娘;但是知道怎樣離開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8;人有兩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所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9;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10;對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11;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12;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13;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14;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zhèn)定和自信。

15;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6;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7;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8;最恰當?shù)木嚯x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19;一個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20;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項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一

把煩躁變成無奈,把無奈變成習慣,總是多了幾分負重,少了幾分快樂,因而也經常把“郁悶”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論語心得》,竟然讓我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雖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深深觸動心靈。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靜些,包容些,仁愛些。

我原本是不喜歡《論語》的,更準確地說是我不喜歡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還記得上中學那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解論語的開篇“學而第一”時,我就表現(xiàn)了厭煩情緒。那時,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前的人類,別說區(qū)區(qū)幾句話,即使再精華的東西,也會被幾千年的歷史車輪碾的灰飛煙滅,我就不信他還能在幾千年前指導影響現(xiàn)代的人類社會?于現(xiàn)在想來,是非常羞愧的,緣于我對文化的理解,對個人的修養(yǎng),以及對學習的態(tài)度。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這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靈。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師在該書序言中所寫“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是只適用于一時一地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性。”我想這也就是孔老夫子為什么能在幾千年后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書中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勵志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內心的安寧。

書中談到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夸獎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艱苦的生活對于別人來說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自得其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貧困,而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貧而樂,富而好禮者”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這是于丹老師品位的另一心語。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家看《濟公新傳》,濟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問原因。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婿,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晴天時,老婆婆擔心賣雨傘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傷心哭泣;雨天時,老婆婆又擔心賣鞋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也傷心哭泣。道濟師傅開導她說:“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婿來了生意,賺到了錢;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婿又來了生意,賺到了錢,你是不是應該為他們高興才對呀?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讓老婆婆喜笑顏開。快樂如此簡單,活佛如此渡人,讓我釋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個人的無名火撒向無數(shù)人,把上班的無名火帶到下班,把單位的無名火帶給老公,這是我常干的事兒,我想也是大多數(shù)人常有的事。我們顛倒了生活的本質,之所以工作,正是為了更快樂的生活。有人問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說“無憂是佛”。快樂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上班時盡心,下班時開心,我們就會在平衡中快樂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那份安寧。

如果說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論語心得》,章章都會散發(fā)濃香。讀罷之后所感悟到的,絕不僅僅是寫下的這些,寫下的也好,未寫的也罷,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愿我們都能為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找到一個出路,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二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弟子記錄下來的言行錄,它是孔子的教誨和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關于交友的論述,是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筆者通過閱讀《論語》,體會到了一些關于人際交往的智慧,幫助我正確選擇朋友,建立了更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

首先,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子路》),意味著我們應該向著外界敞開心扉,積極地結交朋友。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本組成部分,幾乎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這也是交友的目的之一:在人際關系中尋找到共鳴、友誼、互助、共贏。正如圣人所言,一個社群的繁榮與否,直接取決于其成員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因此,我們不能孤立地生活,需要通過積極主動地結交朋友,擴展自己的社會圈子。

其次,孔子在《論語》中也強調了與朋友之間的道義關系。他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學而》),意味著在困難時期,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朋友的珍貴。這是因為,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克服困難,戰(zhàn)勝逆境。因此,我們要學會在困難時期傾訴自己的痛苦,尋求理解和安慰。同時,我們也要在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們關愛和支持。這樣的互助關系才能真正得以建立,使我們之間的友情更加牢固和深入。

第三,通過《論語》可以看出,我們應該與道德品行高尚的朋友為伍??鬃釉凇墩撜Z·子罕》中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意味著我們應該與有學問、有品德的人為友。與這樣的人為伍,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和處世之道。他們能夠指引我們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避免落入道德和精神的低谷。因此,我們要學會欣賞和選擇朋友的品格,培養(yǎng)和他們的交流和互動。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交友時應該遵循自己的內心和價值觀??鬃釉凇墩撜Z》中曾說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去私沒見功”。這是他對交友的要求之一:我們應該選擇那些無私無畏、真誠和值得信任的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交往的過程中建立起真正的信任,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感情關系。但同時也要注意,必須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原則性。我們不能因為他人的期望而做出犧牲自己的決定,也不能違背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符合我們自己的內心選擇,我們的交往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快樂和滿足。

綜上所述,通過閱讀《論語》,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于交友的智慧和體悟。我們應該向外界敞開心扉,積極地結交朋友,與他們建立起互助關系,通過與有學問和品味的人交往,提高自己的興趣、格調和品質,同時也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原則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健康、積極投資的人際關系,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三

于丹在《論語》心靈之道中推介了好多個小故事,用來說明心靈的強大力量。濃縮于丹心靈之道的主題就是,心靈中至為美好的一面是積極的心態(tài)、自信和勇敢。當然,似乎有人以為這是在勵志,因為在世界知名的勵志學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侖希爾還有安東尼·羅賓斯的書中,充滿對這三種力量的喚醒和訓練。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p>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p>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以約失之者鮮矣?!?/p>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p>

首先肯定的是,作為一篇勵志的小散文,這個演說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師摘自論語中的原話,構成了演說的論點,這些論點我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但是,與論點比起來,我倒是覺得文中的三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勵志的主題更加接近一些。批評于丹老師假借論語之名行其它主題的演說和出書甚至出名之實,這樣的話,一向對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態(tài)度的我說說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話說回來,于丹老師還是一個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達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說過,各人讀歷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師此篇中較為美麗的文字。

一個有風骨的驕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張揚的,這就是所謂“泰而不驕”?!诘だ蠋煛?/p>

“我曾經看到過鈴木大拙在他的書中記載了一個日本江戶時期的故事。當時有一個著名的茶師,他跟隨著主人去京城里辦事。碰上了一個浪人挑釁身著武士服防身的茶師比劍。這茶師只好老老實實地說我就是個茶師,我不懂武功。這個浪人就得寸進尺,說你既不是一個武士,你穿著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嚴,那我就更應該跟你比,你就更應該死在我的劍下了。茶師一想,就說你容我?guī)仔r時間,今天下午我跟你還約在這個池塘邊見。那個浪人想想就答應了,說那你一定來。

他說我是個茶匠,我就只會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這么個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我想死得有尊嚴一點。

武館的主人說,你是這么著名的一個茶師,那好吧,你再為我泡一遍茶。

茶師想了想,很傷感,說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很從容地把茶葉放在里面,洗茶、濾茶、然后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捧給這個武館的主人。

這主人就這么一直看著他這個過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說: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這個時刻,我可以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

茶師說:哦?你要教給我什么嗎?

他說:我不教你,你只記住,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對那個浪人,我就告訴你這一句。

這茶師就回去了?;厝ニ匆娔莻€浪人已經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囂張,當時就拔出劍來,說:你回來了,那我們來開始比武吧。

茶師就老在想著那句話,說我心泡茶的心面對他。所以他就不著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自己頭上的帽子取下來,端端正正放在旁邊,然后解開身上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壓在帽子下。他還笑笑地看著對方,拿出綁帶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再拿出綁帶把褲腿也扎緊,他從頭到腳,一點一點地在裝束自己,一直氣定神閑。對面這個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給嚇得內心心虛起來。

等到這個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最后一個舉動就是拔出他的劍來,欻,就揮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聲,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該怎么用了。

他停在那以后,這個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我求你饒命,你是我這一輩子見過最有武功的人?!?/p>

畫外音:

這個小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我們往往感到無力應付,其實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zhèn)靜的內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xiàn)出勇敢,所以毫無武功的茶師憑借內心的定力能夠戰(zhàn)勝囂張的日本浪人。

潮生結束語:這是一個崇尚張揚餞行淺薄的年代,深刻和深刻有關的東西被打上“不合時宜”的烙印。但與千百年前相比,我們何其有幸的是,這也是崇尚個性復蘇,崇尚自信乃天賦人權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心靈的力量主要來自于自信,來自于對自我的認知、遵循和發(fā)揚。所以,注定帶有濃烈的張揚的意味。不從容,不鎮(zhèn)靜,但篤定,而堅信。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四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讀書無用”那個年代,當時的大街小巷、機關、學校無處不見“打倒孔丘”的標語,但對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有機會讀到《論語》,卻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讀,對其中精深遠遂的思想未能體味,更對那些個“之乎者也”提不起興趣而束之高閣。直到看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老師以其清新流暢的風格,散文般和緩優(yōu)美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為我們帶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語》解讀后,我買來了《于丹論語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時間靜心閱讀了這本書,讀后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有一種心靈的觸動。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錄??鬃拥娜寮宜枷?,備受歷朝歷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響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就是在物欲橫流、信息爆炸的當今社會,仍然閃爍著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樸素平和、謙虛賢達,博學睿智,平易近人,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博大、仁愛和快樂。于丹老師用其獨到的眼光和快樂的感悟解讀《論語》中深刻而又廣博的人生哲理,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分別闡述自己的心得,如“《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老師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秘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于丹老師講了個小故事: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通過這個故事,我把內心的安寧理解為:平和。以樂觀向上、閑適超逸的性情融入環(huán)境;主動積極、坦蕩曠達的胸襟投入工作;快樂愉悅、真實自然的心情擁抱生活,我們的心靈深處就會充滿陽光、自信,生命就會快樂豁達許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那樣,去尋求內心的安寧。當然,要達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師所說的那種和緩、從容談何容易,必須經歷千錘百煉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一些快樂,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讓心靈找到歸宿地與棲息地。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泵鎸Α斑@樣浮躁、競爭又這么激烈”的當今時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我們應該向內尋求心靈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人生的缺憾與苦難,“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心情和態(tài)度”、“既然生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一帆風順,總會遇上種種溝溝坎坎,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一定會遇到風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確面對,學會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應該是以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去彌補、去看待。沒完沒了地糾纏其中,一遍遍地呼天號地,一股腦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無補。該放下時且放下,就像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換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就會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寬容,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于丹論語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凡人,把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傳遞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雖然對于丹老師的觀點不能百分之百的認同,但讀后讓人豁然開朗,淡然微笑,還讓人掩卷而思,浮想聯(lián)翩,真可謂服了一劑“心靈雞湯”。

最后借用于丹老師的一句話為結束語:“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五

忽然發(fā)現(xiàn)最近讀的書都是沖著作者而去的??催@本書,是因為于丹。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作為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試圖用一種“下里巴人”的表達方式,讓觀眾走進“陽春白雪”的世界。

這本書很薄,讀完它只花了2個多小時。但給予人的啟發(fā)與感觸卻猶如海寧潮,恢宏而洶涌。光是于丹在飛機上寫下的自序,就讓我感嘆許久。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精致的序了。說是精致,并不是因為它短,而是因為這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似乎都經過精雕玉鐲。于丹的文學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在這些字里行間不經意流露。大三獨攬?zhí)┥?,她想到的是“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頓悟的是儒家的踐行之道,千里之行,積于跬步,直至天下?lián)?。想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開悟的是鮮有碑銘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對生命的另一種成全,陽光中折射出莊子的微笑。

接受《百家講壇》的邀請,于丹說是愿意把心中那雙翅膀放飛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講將她所謂的一己之得,以莊子之名給她自己一些華麗豪邁的夢想,暢意一回天地遨游。

對于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淡對死亡,是了的。但是,如何將這些哲理與生活之道融為一體,確實悟性不夠。于丹,為我們大眾點亮了一盞燈。

“認識你自己”。這是千古以來一個最難解決的命題。據說,在西方的神話寓言體系里,這被表述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于丹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fā)現(xiàn)和向內觀看的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發(fā)展一個無比深邃的內心。而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審視自己,有自知之明。

于丹在談到莊子關于“心態(tài)和狀態(tài)”的觀點時,有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科學家?guī)е?0個實驗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過橋。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了他的生活的狀態(tài)。而就自己而言,我總無法抵消外界的各種恐懼。這兩天看斯諾克世錦賽,最愛的奧沙利文就是憑借純熟的技術和良好的心態(tài)第三次問鼎冠軍。我想,如果是我在打147最后一桿的時候,一定會全身發(fā)抖。但他每次都那么坦然,所以在這次世錦賽他迎來了第8個147。自省一下,高考理綜的時候緊張地腦子一片空白,那真是慘不忍睹。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榮辱不驚呢?有多少人能夠像莊子那樣豁達,與世無爭啊。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已經是赤裸裸的了。

畢竟我不是莊子,除了感嘆和佩服他高超的覺悟之外,實在不能真的根據他的理念去效仿什么。估計莊子也沒想到現(xiàn)在的社會是如此的世俗與混雜。當然啦,記得自己最后的那頭羊,最短的那塊板還是很重要的。扁鵲的故事富含哲理,可是在這個利益當頭的社會,你有見過爭著當治感冒的醫(yī)生的?人人都渴望作大手術揚名立外。那能不能盡可能的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呢?“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庇浀?,這是所謂的人生大智慧。

正如馬列主義之后,有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任何真理還是要在時代的檢驗下與時俱進的。把莊子的遨游之心與我們的世俗生活相融合,才是大智之道吧。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六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論語心得——交友之道”中曾經說過,交朋友分為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益者三友主要是指:友直,友諒和友多聞;即交朋友要結交一些正直坦蕩,懂得寬容和體諒,見多識廣的朋友。損者三友主要是指:友便辟,友善柔和友便佞;即交朋友不要結交一些性情暴躁、盲目激情,優(yōu)柔寡斷,心懷鬼胎的人。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交友能力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即“仁”(指愛人,愛他人)和“智”(知人,了解他人)。交朋友必須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是交友的意愿和交友的能力。我們要多結交一些平和的,謙遜的、團結他人的朋友,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交往朋友三個心理原則:

1.不要搶話說。(一定要考慮其他人是否愿意聽)。

2.不要有話不說。(話說一半就不說了)。

3.不要閉眼瞎說。(看別人臉色說話,要放大別人的優(yōu)點,縮小和避免別人的缺點)。

人生三大坎:

1.少年戒之在色。(年輕時要把自己的情感問題處理好)。

2.中年戒之在斗。(中年時不要跟別人爭斗,反而嚴格要求自己跟自己的能力斗;與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結交一些平常心的朋友,談談的,避免鼓動心強的朋友)。

3.老年戒之在得。(人到老年要懂得放棄;舍得去,得的來)。

一個受用一生的字?!八 苯忉尀榧核挥?,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迫別人去做)。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七

再說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師就告訴他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也。說一個好朋友,就是對你要說出來那些個忠告,但是忠告良藥一定苦口嗎,一定要當頭棒喝嗎,你可以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不見得要聲色俱厲。你好好跟他說,但是不可則止,一定要知道,說得不投機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所以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間也不能你揪著對方,你必須要怎么怎么樣,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里,包括父母對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讓你報哪個志愿你非報不可。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間的這種尊敬,好好的說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任,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從不做過分的事,不要對朋友的態(tài)度過分,也永遠不要鼓動朋友去做過分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孔子所說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們的身邊永遠讓我們以清明理性遠離危險的人,同時又是用一種快樂之心鼓勵我們坦蕩而歡樂去面對生活的人。

話外音: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人的一生。

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

樣的,我們如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交到有益于我們對好朋友呢?

于丹教授認為,人生有三個很大的坎,這三個大坎是什么,我們友。

該如何平安度過呢?

孔夫子說,人這一輩子,其實說起來七八十年,好像很長,但是劃分一下階段,每一段上會有一個坎。人這一生也就是三個很大的坎。如果你越過去的話你一生就無大礙。

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時候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氣方剛,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時候是他血氣未之時,一個人容易沖動,什么樣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戒之在色。那么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問題上會出現(xiàn)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見,也就是我們經??吹降拇髮W里面學生出問題,很多都是在戀愛問題上,所以說血氣未定的時候要在心里把情感問題作為大事處理好。過了這個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們說的血氣方剛。一個人家庭穩(wěn)定了,職業(yè)穩(wěn)定了,社會圈層、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穩(wěn)定的時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與人爭斗而謀求更好的空間。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個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時候,最大的警界就是不要跟人爭斗。這個時候與其與人爭斗不如反觀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詩人泰戈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我只能選擇最好的來選擇我,他選的是一種等待的態(tài)度。其實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念,也就是說你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你覺得說一個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職位、更好的學校,為什么你沒有進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好。如果通過你的修煉讓自己更好一點,那個機遇也許會選擇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時候交朋友最當慎重,我們會經常發(fā)現(xiàn)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動你,他會說你覺得誰誰誰就比你強啊,為什么他就有那個位子,你覺得誰誰誰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礙啊,你現(xiàn)在就應該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時候交朋友要交那種平常心的朋友。為什么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夠交到那種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遠都會是你身邊的一個撫慰、一個棲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動你去爭斗的人,這就已經是人之大性了。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時候按孔子的說法叫血氣既衰,人年老了,從你整個的生命體征,到你的心理狀態(tài)都已經開始走向了平緩,象羅素所說的那種湍急的河流沖過山巒終于到了入海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一種平緩和遼闊。在這個時候人還有所戒嗎?孔子說還有一個子,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這里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人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要開始用減法生活,因為人在年青的時候你要收獲友誼、收獲情感、收獲金錢、收獲你的功勛,你收獲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們不學會拋棄,就像是一個新家,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你自己的心靈會被所得而堆滿,最后會累于得。也就是說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們也經??吹?,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實都是他們的所得。比如說怨兒女,說小的時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現(xiàn)在你們都去忙了不孝順,不回來看了,很傷心;再有就是抱怨說你看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多不合理啊,我們當年干革命的時候,我們一個月才拿幾十塊錢,你看看我孫女一去外企,她進去就是三四千塊錢,你覺得這對我們老干部公平嗎。如果老在說著這些東西的話,那么你的所得就變成你生命的一種隱痛,因為人有得就會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會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實縱觀下來,論語里面真正說到交友之道的言論并不多,但是他交給我們一種智慧,選擇一個朋友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自己有什么樣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樣的風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所以一個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種子,他可以激化整個朋友圈層,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八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聯(lián)、同事關聯(lián)的心態(tài),是一種融入在此刻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讀到于此,想到以前讀過的《菜根譚》,兩者皆有:

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正所謂“性定菜根香”。

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的分析,很是經典?!吧裼谔?,圣于地?!奔扔幸黄硐胫髁x的天空,能夠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很多的規(guī)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潛質,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區(qū)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蔽覀兂3牭接腥吮г股鐣还?,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用心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刻,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刻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刻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刻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xù)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刻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是很緩慢地感知、明白和識記所學教材的學生,他們一樣東西還沒懂另一樣東西就要學了,這邊剛學會,那邊又忘了。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蔽以囍屛业膶W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好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當年我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xù)著。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發(fā)奮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論語心得交友之道讀后感篇十九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透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應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刻內接收下來,不好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正因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這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愛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齊參加工作,你這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發(fā)奮、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職責、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76190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