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教案(匯總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14:43:20
阿Q正傳教案(匯總19篇)
時間:2023-11-09 14:43:20     小編:雨中梧

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學生的學習,合理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而制定的一種特定形式的書面材料。教案的編寫應(yīng)該靈活適應(yīng)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的差異,以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的目標。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阿Q正傳教案篇一

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將搭連賣給趙白眼的這一天——三更四點,有一只大烏篷船到了趙府上的河埠頭。這船從黑魆魆中蕩來,鄉(xiāng)下人睡得熟,都沒有知道;出去時將近黎明,卻很有幾個看見的了。據(jù)探頭探腦的調(diào)查來的結(jié)果,知道那竟是舉人老爺?shù)拇?

那船便將大不安載給了未莊,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搖動。船的使命,趙家本來是很秘密的,但茶房酒肆里卻都說,革命黨要進城,舉人老爺?shù)轿覀冟l(xiāng)下來逃難了。惟有鄒七嫂不以為然,說那不過是幾口破衣箱,舉人老爺想來寄存的,卻已被趙太爺回復轉(zhuǎn)去。其實舉人老爺和趙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難”的情誼,況且鄒七嫂又和趙家是鄰居,見聞較為切近,所以大概該是伊對的。

然而謠言很旺盛,說舉人老爺雖然似乎沒有親到,卻有一封長信,和趙家排了“轉(zhuǎn)折親”。趙太爺肚里一輪,覺得于他總不會有壞處,便將箱子留下了,現(xiàn)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黨,有的說是便在這一夜進了城,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來早聽到過革命黨這一句話,今年又親眼見過殺掉革命黨。但他有一種不知從那里來的意見,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殊不料這卻使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有這樣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況且未莊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罷,”阿q想,“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p>

阿q近來用度窘,大約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間喝了兩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飄飄然起來。不知怎么一來,忽而似乎革命黨便是自己,未莊人卻都是他的俘虜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聲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莊人都用了驚懼的眼光對他看。這一種可憐的眼光,是阿q從來沒有見過的,一見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興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

得得,鏘鏘!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

悔不該,呀呀呀……。

得得,鏘鏘,得,鏘令鏘!

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

趙府上的兩位男人和兩個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門口論革命。阿q沒有見,昂了頭直唱過去。

“得得,……”

“老q,”趙太爺怯怯的迎著低聲的叫。

“鏘鏘,”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會和“老”字聯(lián)結(jié)起來,以為是一句別的話,與己無干,只是唱?!暗茫I,鏘令鏘,鏘!”

“老q。”

“悔不該……”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這才站住,歪著頭問道,“什么?”

“老q,……現(xiàn)在……”趙太爺卻又沒有話,“現(xiàn)在……發(fā)財么?”

“發(fā)財?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是不要緊的……”趙白眼惴惴的說,似乎想探革命黨的口風。

“窮朋友?你總比我有錢?!卑說著自去了。

大家都憮然,沒有話。趙太爺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點燈。趙白眼回家,便從腰間扯下搭連來,交給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jīng)醒透了。這晚上,管祠的老頭子也意外的和氣,請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兩個餅,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點過的四兩燭和一個樹燭臺,點起來,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說不出的新鮮而且高興,燭火像元夜似的閃閃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來了:

“趙司晨的妹子真丑。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瓍菋岄L久不見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腳太大?!?/p>

阿q沒有想得十分停當,已經(jīng)發(fā)了鼾聲,四兩燭還只點去了小半寸,紅焰焰的光照著他張開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來,抬了頭倉皇的四顧,待到看見四兩燭,卻又倒頭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遲,走出街上看時,樣樣都照舊。他也仍然肚餓,他想著,想不起什么來;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地跨開步,有意無意的走到靜修庵。

庵和春天時節(jié)一樣靜,白的墻壁和漆黑的門。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門,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幾塊斷磚,再上去較為用力的打,打到黑門上生出許多麻點的時候,才聽得有人來開門。

阿q連忙捏好磚頭,擺開馬步,準備和黑狗來開戰(zhàn)。但庵門只開了一條縫,并無黑狗從中沖出,望進去只有一個老尼姑。

“你又來什么事?”伊大吃一驚地說。

“革命了……你知道?……”阿q說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過一革的,……你們要革得我們怎么樣呢?”老尼姑兩眼通紅的說。

“什么?……”阿q詫異了。

“你不知道,他們已經(jīng)來革過了!”

“誰?……”阿q更其詫異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錯愕;老尼姑見他失了銳氣,便飛速的關(guān)了門,阿q再推時,牢不可開,再打時,沒有回答了。

那還是上午的事。趙秀才消息靈,一知道革命黨已在夜間進城,便將辮子盤在頂上,一早去拜訪那歷來也不相能的錢洋鬼子。這是“咸與維新”的時候了,所以他們便談得很投機,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約去革命。他們想而又想,才想出靜修庵里有一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是應(yīng)該趕緊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為老尼姑來阻擋,說了三句話,他們便將伊當做滿政府,在頭上很給了不少的棍子和栗鑿。尼姑待他們走后,定了神來檢點,龍牌固然已經(jīng)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見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這事阿q后來才知道。他頗悔自己睡著,但也深怪他們不來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

“難道他們還沒有知道我已經(jīng)投降了革命黨么?”

未莊的人心日見其安靜了。據(jù)傳來的消息,知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么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么——這些名目,未莊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幾個不好的革命黨夾在里面搗亂,第二天便動手剪辮子,聽說那鄰村的航船七斤便著了道兒,弄得不像人樣子了。但這卻還不算大恐怖,因為未莊人本來少上城,即使偶有想進城的,也就立刻變了計,碰不著這些危險。阿q本也想進城去尋他的老朋友,一得這消息,也只得作罷了。

但未莊也不能說是無改革。幾天之后,將辮子盤在頂上的逐漸增加起來了,早經(jīng)說過,最先自然是茂才公,其次便是趙司晨和趙白眼,后來是阿q。倘在夏天,大家將辮子盤在頭頂上或者打一個結(jié),本不算什么稀奇事,但現(xiàn)在是暮秋,所以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盤辮家不能不說是萬分的英斷,而在未莊也不能說無關(guān)于改革了。

趙司晨腦后空蕩蕩的走來,看見的人大嚷說,

“嚄,革命黨來了!”

阿q聽到了很羨慕。他雖然早知道秀才盤辮的大新聞,但總沒有想到自己可以照樣做,現(xiàn)在看見趙司晨也如此,才有了學樣的意思,定下實行的決心。他用一支竹筷將辮子盤在頭頂上,遲疑多時,這才放膽的走去。

他在街上走,人也看他,然而不說什么話,阿q當初很不快,后來便很不平。他近來很容易鬧脾氣了;其實他的生活,倒也并不比造反之前反艱難,人見他也客氣,店鋪也不說要現(xiàn)錢。而阿q總覺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應(yīng)該只是這樣的。況且有一回看見小d,愈使他氣破肚皮了。

小d也將辮子盤在頭頂上了,而且也居然用一支竹筷。阿q萬料不到他也敢這樣做,自己也決不準他這樣做!小d是什么東西呢?他很想即刻揪住他,拗斷他的竹筷,放下他的辮子,并且批他幾個嘴巴,聊且懲罰他忘了生辰八字,也敢來做革命黨的罪。但他終于饒放了,單是怒目而視的吐一口唾沫道“呸!”

這幾日里,進城去的只有一個假洋鬼子。趙秀才本也想靠著寄存箱子的淵源,親身去拜訪舉人老爺?shù)?,但因為有剪辮的危險,所以也就中止了。他寫了一封“黃傘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帶上城,而且托他給自己紹介紹介,去進自由黨。假洋鬼子回來時,向秀才討還了四塊洋錢,秀才便有一塊銀桃子掛在大襟上了;未莊人都驚服,說這是柿油黨的頂子,抵得一個翰林;趙太爺因此也驟然大闊,遠過于他兒子初雋秀才的時候,所以目空一切,見了阿q,也就很有些不放在眼里了。

阿q正在不平,又時時刻刻感著冷落,一聽得這銀桃子的傳說,他立即悟出自己之所以冷落的原因了:要革命,單說投降,是不行的;盤上辮子,也不行的;第一著仍然要和革命黨去結(jié)識。他生平所知道的革命黨只有兩個,城里的一個早已“嚓”的殺掉了,現(xiàn)在只剩下了一個假洋鬼子。他除卻趕緊去和假洋鬼子商量之外,再沒有別的道路了。

錢府的大門正開著,阿q便怯怯的蹩進去。他一到里面,很吃了驚,只見假洋鬼子正站在院子的中央,一身烏黑的大約是洋服,身上也掛著一塊銀桃子,手里是阿q曾經(jīng)領(lǐng)教過的棍子,已經(jīng)留到一尺多長的辮子都拆開了披在肩背上,蓬頭散發(fā)的像一個劉海仙。對面挺直的站著趙白眼和三個閑人,正在必恭必敬的聽說話。

阿q輕輕的走進了,站在趙白眼的背后,心里想招呼,卻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叫他假洋鬼子固然是不行的,洋人也不妥,革命黨也不妥,或者就應(yīng)該叫洋先生了罷。

洋先生卻沒有見他,因為白著眼睛講得正起勁:

“我是性急的,所以我們見面,我總是說:洪哥!我們動手罷!他卻總說道no!——這是洋話,你們不懂的。否則早已成功了。然而這正是他做事小心的地方。他再三再四的請我上湖北,我還沒有肯。誰愿意在這小縣城里做事情。……”

“唔,……這個……”阿q候他略停,終于用十二分的勇氣開口了,但不知道因為什么,又并不叫他洋先生。

聽著說話的四個人都吃驚的回顧他。洋先生也才看見:

“什么?”

“我……”

“出去!”

“我要投……”

“滾出去!”洋先生揚起哭喪棒來了。

趙白眼和閑人們便都吆喝道:“先生叫你滾出去,你還不聽么!”

阿q將手向頭上一遮,不自覺的逃出門外;洋先生倒也沒有追。他快跑了六十多步,這才慢慢的走,于是心里便涌起了憂愁:洋先生不準他革命,他再沒有別的路;從此決不能望有白盔白甲的人來叫他,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了。至于閑人們傳揚開去,給小d王胡等輩笑話,倒是還在其次的事。

他似乎從來沒有經(jīng)驗過這樣的無聊。他對于自己的盤辮子,仿佛也覺得無意味,要侮蔑;為報仇起見,很想立刻放下辮子來,但也沒有竟放。他游到夜間,賒了兩碗酒,喝下肚去,漸漸的高興起來了,思想里才又出現(xiàn)白盔白甲的碎片。

有一天,他照例的混到夜深,待酒店要關(guān)門,才踱回土谷祠去。

拍,吧~~~~~~!

他忽而聽得一種異樣的聲音,又不是爆竹。阿q本來是愛看熱鬧,愛管閑事的,便在暗中直尋過去。似乎前面有些腳步聲;他正聽,猛然間一個人從對面逃來了。阿q一看見,便趕緊翻身跟著逃。那人轉(zhuǎn)彎,阿q也轉(zhuǎn)彎,既轉(zhuǎn)彎,那人站住了,阿q也站住。他看后面并無什么,看那人便是小d。

“什么?”阿q不平起來了。

“趙……趙家遭搶了!”小d氣喘吁吁的說。

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小d說了便走;阿q卻逃而又停了兩三回。但他究竟是做過“這路生意”的人,格外膽大,于是蹩出路角,仔細的聽,似乎有些嚷嚷,又仔細的看,似乎許多白盔白甲的人,絡(luò)繹的將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寧式床也抬出了,但是不分明,他還想上前,兩只腳卻沒有動。

這一夜沒有月,未莊在黑暗里很寂靜,寂靜到像羲皇時候一般太平。阿q站著看到自己發(fā)煩,也似乎還是先前一樣,在那里來來往往的搬,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寧式床也抬出了,……抬得他自己有些不信他的眼睛了。但他決計不再上前,卻回到自己的祠里去了。

土谷祠里更漆黑;他關(guān)好大門,摸進自己的屋子里,他躺了好一會,這才定了神,而且發(fā)出關(guān)于自己的思想來: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來打招呼,搬了許多好東西,又沒有自己的份,——這全是假洋鬼子可惡,不準我造反,否則,這次何至于沒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氣,終于禁不住滿心痛恨起來,毒毒的點一點頭:“不準我造反,只準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里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阿Q正傳教案篇二

第一章《序》:阿q還沉睡在背景之中,也還沒有給予姓名。作者仿佛從傳說中發(fā)掘?qū)嶋H人物一樣。用考證學的方法描繪阿q這個人物的輪廓。阿q生活在叫做“未莊”的農(nóng)村,連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無足輕重的人物。作者把這樣一幅阿q的素描留給大家之后,就退場了。第二章開始,為了設(shè)置阿q活動的舞臺,作者只是時常露一下臉,并沒有浮現(xiàn)表面。

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寫》:阿q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給人家打短工度日。雖然常常被村里人開玩笑,但內(nèi)心他還反過來看不起村里人。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頭上有一塊癩瘡疤。所以只要被人說道有關(guān)瘡疤的話題,他就發(fā)怒。大家覺得他的發(fā)怒很有趣,就更加開他的玩笑了。如果覺得對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結(jié)果往往是輸。輸?shù)臅r候?qū)ψ约赫f:“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里充滿了優(yōu)越感,如果優(yōu)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有一次,他賭錢幸運贏了一回,不過好容易贏得很多錢卻被搶走了。這一次他覺得他真的嘗到了失敗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覺得好像自己打了對方一樣,又滿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陽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卻輸給了以為不是自己對手的“王胡”。正在這時,“假洋鬼子”——錢太爺?shù)膬鹤幼哌^來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著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氣頭上,為了撒氣,就罵了一句。于是遭到了少爺一頓哭喪棒的痛打。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臟話又是掐臉蛋,終于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不過阿q那掐過小尼姑臉蛋的手指總是有股滑膩的感覺,讓他總是念在心里放不下。“斷子絕孫的阿q!”——小尼姑的罵聲在耳邊揮之不去,他覺得自己是想女人了。于是他就勾引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結(jié)果引起了混亂,被大家都知道了。阿q的全部財產(chǎn)都被壓了,而且又向趙老太爺賠罪,才終于得到了原諒。

第五章《生計問題》:那以后,阿q每在街上走,村里的女人就遠遠躲開了。阿q卻不知道為什么。也沒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后來他終于打聽到,原來人家都雇傭小d,不在要他了。于是他就找敵人小d打架,不分勝負。后來,他到了離村子很遠的尼姑庵偷蘿卜。終于他決定離開未莊。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悄無聲息地回到了未莊,這次因為兜里有了好多錢,村里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說他在城里最富有的人家打工,博得了人們的尊敬。他得意和人們談起在城里看到殺革命黨的頭的事。因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著阿q的女人們也都來買。趙太爺也要買。不過他覺得阿q有些可疑,讓大家當小偷提防著他。這樣在村里他就被敬而遠之了。一些閑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隱瞞地和他們說了,他其實不是小偷,只是給小偷打下手,那些東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于是那些對他敬而遠之的人又開始嘲笑他竟然連小偷都走不成。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謠言傳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過革命黨被殺,覺得自己也成了革命黨,村子人也開始討好阿q這個“革命黨”。阿q相信革命黨一定會來找他,他做著搶到好多東西的美夢睡過去了。第二天起來,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經(jīng)來過了,把像樣的東西“革命”去了,這讓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準革命》:雖然革命了,但卻沒有什么顯著的變化只是人們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辮子,哭著回家了。阿q十分不滿意。一打聽才知道假洋鬼子當了革命黨的大官。他也想請假洋鬼子他們讓他加入革命黨,但是正在演講的假洋鬼子卻對他大喊大叫,把他攆了出去。有一天晚上,趙太爺家遭遇搶劫了。阿q出去看熱鬧,看到那些革命黨穿著那些他在夢中見過的服裝正在進進出出地搬東西。阿q感到特別遺憾。他認為這是因為假洋鬼子不讓自己革命,所以革命黨才沒有來叫自己。

第九章《大團圓》:趙家遭搶事件引起了未莊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軍隊包圍,阿q被輕而易舉抓了起來。他被送到了城里的監(jiān)獄,可是他自己卻不知道為什么被抓。被帶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覺地腿一軟,雖然人家命令他站起來,他還是不站起來,跪下了。一個頭目說:“奴隸性”。他因為趙家的搶劫事件受審。他向人陳述革命沒有讓自己入伙的憤恨。于是頭目讓他在一張紙上簽名,阿q不認字。人家就讓他畫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筆,自己想畫一個圓圓的圈,但是手一抖,卻畫成了瓜子模樣的。他覺得這是他一生的屈辱,遺憾的不行。但是轉(zhuǎn)念一想,孫子才能畫好呢,便又放心了。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衛(wèi)的車,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識到這是要去被砍頭,于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馬上又泰然了:“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難免要殺頭的?!痹诳礋狒[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違的吳媽,不過吳媽卻沒有看他,而是看著士兵們的洋槍。這時他發(fā)現(xiàn)那些看熱鬧的人的眼睛,很想四年前那匹一直追著他,后來他終于逃命的狼的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靈魂”。他耳朵聽到槍聲,覺得全身迸散了。

阿Q正傳教案篇三

阿q正傳..

鄧浩。

魯迅。

教學目的:

1.分析閱讀小說諷刺性的語言特色。

2.聯(lián)系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賞析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4.領(lǐng)悟課文主旨,分析評論我們身邊的阿q精神。

教學重點:人物、語言、主題。

教學難點?:對阿q精神的再認識。

教學課時:6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研讀法。

第一課時默讀理清情節(jié)內(nèi)容。

一.教學導入??:

由《燈下隨筆》談起,引到本文內(nèi)容?;蛴伞吨袊糯≌f的發(fā)展和規(guī)律》引到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延伸及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均可。

二.復習有關(guān)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雜文集有《墳》《且介亭雜文》《而已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魯迅的名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無題》)、“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無題(貫于長夜過春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淼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三.時代背景介紹:

略,見教師用書“寫作背景”。

四.選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兩章,聽錄音。體會作者諷刺性的語言。

五.閱讀全文后,理清內(nèi)容要點。

第一章,序――介紹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繼續(xù)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到的可悲結(jié)果,繼續(xù)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

第五章,生計問題――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被趙太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準革命――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莊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團圓――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

六.作業(yè)?布置:

熟讀課文,領(lǐng)會文中語言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分析賞讀第一二章。

一.概述小說內(nèi)容。(略)。

二.閱讀第一章。

1.“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怎么理解?

提示:是說因為自己所寫的阿q并非不朽之人,為不朽之人立傳,就覺得忐忑不安。

2.作者所引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本義是什么?作者取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原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作者取的是名目沒有取出來,就難以下筆成文。

3.作者寫趙太爺?shù)囊弧皳尅币弧疤?,有何表現(xiàn)作用?

提示:“搶”字表現(xiàn)出他的盛氣凌人;“跳”字既顯出他的惱怒、霸道的丑態(tài),又突出了他內(nèi)心濃重的封建等級觀念。

4.“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怎么會姓趙!”兩句話的意思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強調(diào)自己的身份地位高,后者強調(diào)對方的地位身份低,兩句話中都包含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觀念。

5.從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為主人公取名阿q,其用意何在?

提示:(1。提倡洋字,向“國粹”論挑戰(zhàn);(2?!皅”更能體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諷刺性。

6.阿q的姓名籍貫如此“渺?!?,表明了阿q怎樣的地位和處境?

提示:阿q落到連姓名、籍貫都渺茫的地步,可見其地位之低下。中國農(nóng)村特別注重姓氏宗族,勢單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負,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沒有姓名,也沒有籍貫,那就是無可依靠,其悲慘處境,自不待言。

三.第一章內(nèi)容板書小結(jié):

四.閱讀第二章:

提示:對現(xiàn)實的窮困感到無奈,用。

[4]?[5]?[6]。

阿Q正傳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體會《莊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4、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并能對之作簡單辨析。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賞析本文形象化說理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并評價莊子的思想。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風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逍遙游》,看看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1、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但卻鄙棄榮華富貴、權(quán)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yīng)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哲學思想源于老子,而又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保ā洱R物論》))精神上沖出渺小的個體,短暫的生命融人宇宙萬物之間,翱翔于“無何有之鄉(xiāng)”(((逍遙游))),穿越時空的局限,進人無古今、無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師》))。莊子的體道人生,實為一種藝術(shù)的人生,與藝術(shù)家所達到的精神狀態(tài)有相通之處。這種哲學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明顯的文學特質(zhì)。

2、

《至樂》記載: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葑诱f:“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莊子說:“不對哩。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wěn)穩(wěn)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保?/p>

《列御寇》記載:

莊子臨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靜。弟子們想厚葬老師,莊子倒覺得難過了:弟子們在這關(guān)鍵時刻并沒有勘破生死關(guān)。于是他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用萬物來為我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弟子們不覺垂淚,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鼻f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

3、《莊子》。

先秦說理文,最有文學價值的是《莊子》。

《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先秦道家學派的著作,戰(zhàn)國中期的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及后學所著?!肚f子》現(xiàn)存33篇,分為內(nèi)、外、雜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出于莊子的門人和后學之手。

《莊子》書中的許多文章大都是由寓言故事組成,作者的哲學思想和政治觀點卻通過這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的對話方式表現(xiàn)出來。寓言故事中著名的很多,諸如朝三暮四、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井力之蛙、越俎代庖、涸轍之鮒、匠石運斤、不龜手之藥等,皆涵義深刻,膾炙人口?!肚f子》的寓言故事取材廣泛,設(shè)想奇詭,意境開闊,描寫傳神生動。文章語匯豐富,文辭華贍。揮灑自如,妙趣橫生,加上它的大膽想像和對神話題材的運用,形成一種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獨特風格。

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p>

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p>

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4、莊子名言錄。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三、文題解釋。

《逍遙游》居《莊子內(nèi)篇》之首,是闡發(fā)莊子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觀點的著名篇章??梢哉f《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綱領(lǐng)。就藝術(shù)特色來看,也可稱為莊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顯示莊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風格?!伴_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可見《逍遙游》在《莊子》一書中的重要性。

全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篇首到“圣人無名”,提出只有做到無己、無功、無名才能“無待”,從而達到逍遙的境界。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于許由”至“育然喪其天下焉”,進一步論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日”至篇末,歸納主題,指出“逍遙游”的最高境界。本篇課文節(jié)選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即從篇首至“圣人無名”。

“逍遙游”的含義,“逍遙”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四、寫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污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五、朗讀感知。

示范朗讀。

六、課文研讀。

(一)第一段。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掛在天邊的云彩。

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鄙揭暗撵F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果。

理解:寫鵬鳥南飛有所待--海運時的六月大風,“野馬”“塵?!彼氖恰耙韵⑾啻怠?,表明世間萬物都有所待。

3、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

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地遠而看不到它的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一來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的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貼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飛。

理解:為了強調(diào)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

理解:反駁蜩蟬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不一樣。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鵬鳥南飛,實在可笑。

5、歸納第一段段意:

分析:

選文一開篇就盡顯壯闊、神奇,以大鯤巨鵬展開想象,并窮形盡相地進行夸張的描寫。這種異想天開之辭造成先聲奪人之勢,似乎是對鯤鵬大加褒揚,但隨即筆鋒一轉(zhuǎn),指出鯤鵬看似逍遙,實則還未達到逍遙的境界,因為鯤鵬還是“有所待”的。與鯤鵬的“大”相對應(yīng),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蜩和鳩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鵬鳥奮飛: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大舟無力:因為積水不深。

杯水膠地:因為水淺舟大。

蜩鳩嘲鵬:不知自己“所待”。

遠行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

歸納:

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第二段。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理解:這里運用“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diào)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要人為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里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蟬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

2、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大小之辯也。

譯文:商湯詢問大夫棘就是這樣。在傳說中極荒遠的不生草木之地的北方,有很深的大海,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做鵬,它的脊背像泰山那樣高大,翅膀好像天邊的云彩,它乘著旋風盤旋而上飛到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然后計劃往南飛,飛到南海去。斥`譏笑它說:“它要飛到哪兒去?我跳起來向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飛舞,就已經(jīng)到了飛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區(qū)別啊。

理解:這里引用湯詢問棘的一段話,是再次對前文談到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區(qū)別的印證。在篇章上,與第一段照應(yīng)。

3、歸納第二段段意:

分析:

這一段是對上述觀點的擴展和深化。作者列舉了大年和小年對立的例子,進一步發(fā)揮了物有所待的觀點,所列舉的事物無論短命還是長壽,都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隨后作者借商湯和夏棘的問答,再次言及鯤鵬,以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靈春秋五百歲,大椿春秋八千歲;

大小之辯。

彭祖--眾人。

鵬鳥--斥。

歸納:本段是對第一段的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nèi),存在著“大小之辯”的差異,但終歸都是“有所待”。

(三)第三段。

1、譯文:

所以,那些才智能夠勝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滿意,能力能使全國人信任的人,他們自己很得意,其實和斥`一樣所見甚小。而宋榮子嗤笑這幾種人。世人都稱贊他,他并不因此而奮勉,世人都責難他,他也不會因此更加沮喪。他認清物與我的分際,辨明榮與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他在世間,并沒有追求什么。即便如此,他也還有尚未達到的境界。那列子駕風行走,飄飄然輕快滿足,十五天之后才返回來。他對于招福的事,也沒有拼命追求。列子這樣乘風而行雖然免于步行,但他還是有所依靠的。至于順應(yīng)天地萬物之性,駕馭六氣的變化,遨游在無窮無盡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還依靠仰賴什么呢?品行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夠達到“無我”的境界,因此說,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神明之人順應(yīng)自然而無所為、不求立功,圣哲的人不追求立名。

2、分析:

作者步步深人地對“無待”進行了論述。先以批判目光短淺的庸人引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榮子以及更勝一籌的“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隨即指出,二人盡管達到了較高的境界,但還是有所待的。作者先述后議,先破后立,在列舉了種種有所待的現(xiàn)象和事物之后,闡述了什么是逍遙之境,怎么樣才能達到逍遙之境。在莊子看來,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才能做到“無待”,才能達到“逍遙游”,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得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尤其是要做到“無己”。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才智修養(yǎng),當都被世俗所累;

宋榮子置世人的贊譽與誹謗于度外,但他的修養(yǎng)“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逍遙自在,但“猶有所待者”

這些有才有智有修養(yǎng)的人都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游”,更何況那些普通人呢?

歸納:

由對世間萬物的“有所待”的論述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

(四)小結(jié)課文結(jié)構(gòu):

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作順序。

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事物形象地說明:無論是“扶搖而上”的乘天大鵬,還是“決起而飛”的蓬間小雀,也無論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還是春秋八千的長壽大椿,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大小之分,長短之別,但在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并不得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的。

然后又通過三個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那些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自不必說,就是“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之流仍是“猶有未樹”;列子雖然能“御風而行”,勝過宋榮子,但是仍然“猶有所待”,待于風,算不上逍遙游。

怎樣才能“無所待”地去作逍遙游呢?莊子在本段的最后說:必須能夠“乘天地之正”(順著天地的法則,亦即自然規(guī)律),“御六氣之辯(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各種變化)以游無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才是無所待,才是逍遙游。什么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唯有“無己”的“至人”。“無己”就是忘記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順乎物理,把自己的形體連同思想都看作是虛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無所限,無所待了,也就絕對自由地逍遙游了。

第一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從自然界到社會的人,無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遙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們無所待(無己、無功、無名--追求絕對的自由--逍遙的境界)。

七、問題探究。

1、本文是莊子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請分析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明確:品味《逍遙游》所抒發(fā)的感情,須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美麗的大鵬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無法施展抱負、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深深痛苦。

作者筆下的大鵬,雄健美麗,志存高遠,它能夠振翅飛向“九萬里”的高空,能夠背負青天而飛向遙遠的南冥;然而有所待的大鵬雖然能高飛萬里,但在追求“逍遙游”上卻失敗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反映了莊子對智慧的肯定,對生命的熱愛。

2、本文在說理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

本文在說明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借用寓言說理。本文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有的是根據(jù)神話故事來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作者的寓言之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莊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么特色?

明確:

《莊子》一書善用寓言,《逍遙游》也充分顯示了這個特點。《莊子》一書中明言“寓言十九”“以寓言為廣”,司馬遷亦指出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綜觀全書,確如司馬遷所言,《莊子》全書大小寓言共計二百多個,數(shù)量之多,運用頻率之高使他人只能望其項背。

所謂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王先謙《莊子集解)))。莊子散文的寓言有著鮮明的特點。

(一)暗喻性。莊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結(jié)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遙游》中,鯤鵬等的寓言其實就是比喻。同時在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人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與舟的比喻,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題的表達。

(二)是想象性、虛構(gòu)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只莊子,還有孟子、韓非等人,但莊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間傳說和韓非的歷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與語,寄辭于其人”(劉向語),“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虛構(gòu)而成。如果說孟子、韓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實”和“真”的話,那么莊子的寓言則偏于“虛”和“幻”。而這種想象虛構(gòu)又往往超越時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別,奇幻異常,變化萬千。

(三)是多義性。對莊子寓言的解釋,向來是豐富多義的,因為莊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隱而不發(fā),比較模糊,有的難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種解讀的方法,其意蘊無窮、內(nèi)涵豐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領(lǐng)悟。

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像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談?wù)勀銓ξ闹械南胂竦睦斫狻?/p>

明確:

從這篇文章看,莊子最主要的是想像了一個“逍遙”的至高境界,這種境界其實是不可能達到的,但莊子卻能過種種具體形象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來使想像的“逍遙”的境界,莊子展開具體的想像,先通過對許多具體形象和事例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來說明天地萬物皆“有所待”,步步深入到“無待”的境界。而這些具體的想像又具有獨特的風格。

(一)是在想像中夸張,如在想像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發(fā)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睂憠壑L,曰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痹淮蟠唬骸耙园饲榇海饲q為秋。”都極盡想像夸張之能事,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二)是在想像中進行對比,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明說斥之小,暗指人的渺小。大如鯤鵬尚不能逍遙,何況渺小之人呢!

寫冥靈、大椿之長壽,也暗喻了人生短暫,連長壽之人彭祖也只能算“小年”。這種“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對比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并將這種想著具體化、形象化、實則是蘊涵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作者否定爭名奪利的世俗之人,追求逍遙,但自己也擺脫不掉人生的羈絆,在這種矛盾的情感之下,就借著這種大膽夸張的想象來寄寓自己的理想。

八、歸納藝術(shù)特色:

在寫作方法和技巧上,本文具有如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富于想象,善于夸張,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張中營造雄奇開闊的意境,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寫?zhàn)Q鵬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寫樹木壽命之長,曰其以五百歲、八千歲為春秋。將想象和夸張大量運用于哲理散文中,氣勢磅礴,意境開闊,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性,使之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是善于運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肚f子寓言》中提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天下》篇又提出“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其實這也正是《莊子》一書的寫作方法。如《逍遙游》一開篇就運用了鯤鵬的寓言來說明“有所待”,“以寓言為廣”,將寓言用在說理當中,結(jié)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使說理更透徹明了,也使文章具有了象征的意味。隨著事理的推進,作者在寓言中加人了卮言的手法,寫蜩與學鳩對大鵬的嘲笑,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命題。為了說理的需要,作者又“以重言為真,虛構(gòu)、假托或征引前人之語,通過“湯之問棘”深化其觀點。第3段則運用“以卮言為曼衍”的方法,抽象論說,層層推進。從中可看出作者藝術(shù)技巧之高超。

三是夾敘夾議,借助比喻和歷史故事闡發(fā)哲理,節(jié)節(jié)敘事,節(jié)節(jié)議論,或以具體形象感人,或直接擺出觀點,議論方式靈活多變,增強說服力。

四是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文章多次進行“小”與“大”的對比,如綢、學鴻與餛鵬的對比,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對比等,最后點出一直隱而不發(fā)的“有待”和“無待”的對比,使說理更充分有力。

或:

(1)善用比喻、夸張的特點。

(2)想象奇特、意境開闊。

(3)借用寓言說理。

九、課堂小結(jié):

本文虛實相生、縱橫跌宕、錯落有致、開闔有度、揮灑自如,確如李白所贊:“開浩蕩之奇言”。雖然莊子追求的絕對自由的思想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是現(xiàn)實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莊子的思想也是眾說紛紜、有待鑒別,但從其藝術(shù)特色上來說,莊子之文汪洋恣肆、變化萬端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法還是很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瀏陽九中李淑輝。

阿Q正傳教案篇五

魯迅的《阿q正傳》—讀后感作文是無數(shù)可親可敬的工人伯伯、警察叔叔;唉,一緊張就出錯,這不,把“黑板”寫成了“黑反”,剛想擦掉,卻聽一聲停。魔王在魔林山谷設(shè)置了一道連神仙都看不到的結(jié)界。如果某個地區(qū)很熱或很冷怎么辦;夜晚,鄉(xiāng)村里亮起了一盞盞電燈,朦朧的燈光照射著大地,偶爾有人走過,就更增添詩情畫意,走過的人,簡直成了“畫中之人”了。

自古就有“紅顏禍水”之說,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兩個:要么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么是破國亡家的狐貍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詩詞,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論時則是后者的一套論調(diào)了,“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男人對女人,一面是輕蔑,一面是追求,連屈辱不堪的阿q面對靜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罵”,或“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并說著下流話,但同時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對女人的無限聯(lián)想并出現(xiàn)了對吳媽的調(diào)戲。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人是奴隸,當男人也成為奴隸的時候,女人便成為物品,連人也稱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傳統(tǒng)習慣。

“從來如此,便對么?”作者借阿q這一人物對這個問題作了闡釋。在阿q眼中,凡是不合未莊老例的,他都認為是錯的,阿q的邏輯是墨守成規(guī),反對變革,排斥異己。凡有變化的,他都要加以排斥。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對象;而假洋鬼子進洋學堂,剪掉長辮子自然也是異端,因而成為他最厭惡的一個人;因城里人將長凳稱為條凳、煎魚用蔥絲不合未莊老例而不滿意;對革命他一向就是“深惡而痛絕之”的。

傳統(tǒng)有精華與糟粕之分,習慣有好壞之別。尊老子幼,文明禮貌,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這些都是好傳統(tǒng)、好習慣,值得發(fā)揚光大;至于女人纏足,男人腦后留條長辮子,雖是傳統(tǒng)習慣,則不是什么好習慣,確確實實是有弊無利。

三、革命觀。

阿q的革命暢想曲——報私仇、分財物、討老婆,這些是他的自我設(shè)計,是他對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向往革命的目的。對“威福、子女、玉帛”(權(quán)力、女人、金錢)的追求反映了農(nóng)民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合理要求,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大小丈夫”們的最高理想。因此,我們可以想見: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權(quán)的領(lǐng)導者,他也將只會以自己為核心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未莊封建等級社會,這也是歷代農(nóng)民起義的結(jié)果。

四、奴隸性。

魯迅對國民精神弱點批判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個雙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見了狼,自己就成為羊;見了羊,自己又變成狼”,這是阿q性格中最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趙太爺這些“狼”面前,阿q表現(xiàn)出空前的軟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雖然不甚服氣,并試圖獲得勝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動了氣同他打起來的時候,他又軟下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是弱者的哲學,也是由狼變羊過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這樣一種兩面人:“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兇獸?!?/p>

五、看客態(tài)度。

魯迅在一系列小說中描寫了神情麻木不覺醒的看客形象:《藥》、《示眾》里鑒賞殺人場面時,“一堆人”“竭力伸長了脖子”“嘴張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們?nèi)⌒滓壹簩憽盎亍弊?、偷書被打;《祝福》中魯?zhèn)上的人們拿祥林嫂額上的傷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十分得意的笑”著調(diào)戲小尼姑時,“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未莊的人們十分“欣然”地聽阿q講殺革命黨的事,阿q游街示眾時“兩旁是許多張著嘴的看客”,看客們露出“閃閃的像兩顆鬼火”的狼一樣的眼睛。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是超越時空而魅力不朽。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對我們民族國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對人性弱點的大暴露,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自我審視的一面明鏡。

阿Q正傳教案篇六

《阿q正傳》寫于19,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魯迅寫《阿q正傳》“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是想“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個在辛亥革命中的貧苦農(nóng)民,這說明了魯迅改造國民性的主張同他關(guān)心革命,關(guān)心農(nóng)民對革命的態(tài)度以及革命給農(nóng)民帶來的利益等種種問題間的一致性。

小說通過對阿q的形象和悲慘一生的`描述,鞭撻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沒有發(fā)動和依靠農(nóng)民而終于失敗的歷史教訓;從而,在實際上提出了農(nóng)民問題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這就是《阿q正傳》的主題思想及其意義。

在這篇小說里,魯迅塑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典型形象阿q。文章中通過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國農(nóng)民的麻木和不覺悟,并由此反映了如不真正打碎農(nóng)民的精神枷鎖,中國的民主革命很難有光明的前景。但阿q形象的意義又遠遠不只是一個農(nóng)民的代表,他具有更為深廣的思想蘊涵。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nóng)村,貧無立錐之地,只能靠打短工為生,社會地位極其低下,連一個姓名也沒有,受盡了剝削和欺凌。但是,他卻不正視現(xiàn)實,不去反抗斗爭,反倒無憂無慮,悠然自得,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正是這種精神勝利法使得阿q產(chǎn)生了一種奇特的性格和思維方式,也使阿q顯得十分麻木、可笑。他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只求得在精神上戰(zhàn)勝對方;他最能自尊自大,毫無根據(jù)地炫耀自己的前世和將來,又最能在現(xiàn)實中毫不知恥地自輕自賤;他死要面子,諱疾忌醫(yī),從不敢正視自己的弱點,甚至以自己的弱點為榮;他還欺善怕惡,欺弱怕強。但盡管如此,阿q作為一個勞動農(nóng)民,還是表現(xiàn)出自發(fā)的革命要求。當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消息傳來時,他不覺“神往”革命,希望從此能夠翻身。不過他的“革命觀”,是與落后農(nóng)民的私欲和許多糊涂觀念聯(lián)系著的(要女人,要房子,要錢等),他并沒有真正地覺醒。雖然,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已不是阿q所獨有,它是整個國民劣根性的高度概括,是民族病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鞍相”已成為民族劣根性的代名詞。精神勝利法深刻的階級根源來自于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及其思想意識,其歷史根源則與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上屢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緊密相關(guān),而農(nóng)民小生產(chǎn)者的保守落后等弱點,又使阿q這樣的農(nóng)民更易感染上精神勝利法。魯迅多次表明,塑造阿q的形象,實為畫出國民的靈魂,以拯救民族的命運,對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對整個舊社會、舊的封建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徹底批判。阿q生活的時代雖然已經(jīng)永遠過去,但阿q性格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卻并未絕跡,這正是阿q形象的思想魅力所在。

文章中的“大團圓”描寫,其實是對阿q的革命既不簡單的肯定,也不簡單的否定:阿q的向往革命是必然的,是由他的被壓迫的階級地位所決定的;阿q革命的動機是模糊的,是出于一種激動而盲目的情緒,缺乏起碼的革命覺悟;阿q的革命目的是極端錯誤的,無非是殺人、奪物與傳宗接代;阿q的革命方式是奶瓶尚的他對革命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將辮子盤在頭上,或去投靠革命黨。由此看出,魯迅對阿q的革命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阿q的“大團圓”的結(jié)尾也是革命黨與封建勢力妥協(xié)的必然結(jié)果,他既是阿q個人的悲劇,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正是通過阿q這一悲劇結(jié)局,魯迅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總結(jié)了這場革命由于沒有發(fā)動和依靠農(nóng)民而終于失敗的歷史教訓,從而也在實際上提出了農(nóng)民問題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阿q正傳》真實地再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一篇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在具體的藝術(shù)手法上,魯迅運用傳神的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敘述體的結(jié)構(gòu)和夸張的諷刺性的語言,也是十分成功的,在形式上,出色地將悲劇和喜劇兩種不同的風俗融為一體,達到悲劇內(nèi)容與喜劇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在寫人的藝術(shù)上,成功地將西方小說注重描寫人物心理及人物活動的典型環(huán)境等特點,與中國古典小說的白描手法、傳統(tǒng)形式的結(jié)構(gòu)及用人物自身言行來傳達人物神情的藝術(shù)傳統(tǒng)融為一體。

阿Q正傳教案篇七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句,分析二人的人物形象特征。

2、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思考生與死的價值。

【教學重點】文言詞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學難點】由屈原的悲劇命運思考生與死的選擇,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nèi)容】。

課前預(yù)習:自主解決字詞,翻譯課文,劃出疑難。

一、導入:

“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面對人生困境的發(fā)問。生與死的確是一個讓人難以選擇的問題。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而我們的先輩孟子卻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苯裉?,我們通過學習《漁父》一文,走進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來解讀生與死的內(nèi)涵。(屏顯題目)。

二、朗讀課文:

1、范讀(播放任志宏的朗讀)。

2、生自由讀(要求:準確、洪亮)。

三、檢查預(yù)習:(生回答,師生共同明確)。

1、屈原既放:已經(jīng)或……之后。

2、行吟澤畔:邊走邊唱。

3、顏色憔悴:臉色。

4、形容枯槁:形體容貌。

5、是以見放:被。

6、圣人不凝滯于物:被。

7、何故深思高舉:思考深刻,行為高出于世。

8、吾聞之:音節(jié)助詞。

9、安能以身之察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四、分析課文:

1、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全文是以怎樣的形式展開的?

生明確:漁父和屈原兩個人物。(屏顯屈原和漁父的'生平資料):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詩人和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為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

漁父:不知姓名和來歷,駕一葉之扁舟,垂釣于江上。

全文是以人物間的對話形式展開的。

2、漁父向屈原詢問了幾個問題?屈原是如何回答的?

師生共同明確:兩個問題,“何故至于斯?”“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分析中落實翻譯)。

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寧赴湘流。

漁父:水清濯纓,水清濯足。

歸納人物形象:

屈原,品質(zhì)高潔,始終不渝的堅持理想,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特立獨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形象。

漁父,明哲保身、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人生態(tài)度,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的超然姿態(tài)。

3、師總結(jié):文章開篇以屈原從落魄中走來,向我們展示了他生的不幸,接尾是以漁父在歌唱中離去而結(jié)束,預(yù)示了屈原必死的結(jié)局。其實,屈原也只有一死,才成就了我們心中偉大的屈原,正如司馬遷只有選擇忍辱偷生,完成史記,才能永垂不朽一樣。那么,二者同樣明垂史冊,卻是生與死不同的選擇,我們該如何看待呢?或者說,他們在進行人生選擇時,都有什么選擇的標準呢?(生:人生的價值、人生的理想)我們還比較年輕,不會很快的面對生與死的選擇,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選擇,應(yīng)該根據(jù)什么標準呢?(生:選擇理想,實現(xiàn)價值。)(屏顯)。

年輕的我們,也許離生死很遙遠,然而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更為具體的選擇,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只要謹記一點:理想,永遠沿著理想的道路前行!

謹記理想,樂觀的度過每一天!

謹記理想,努力的度過每一年!

謹記理想,堅強的度過這一生!

五、作業(yè):背誦全文。

阿Q正傳教案篇八

學科語文教材名稱高中語文必修5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題《咬文嚼字》年級高二學期下期第5學段。

標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2.從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3.有意識地模仿文藝性隨筆的寫法。

點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及寫作意圖。進一步探究文藝性隨筆的一般寫作技巧。

主要。

教學。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

源1、相關(guān)網(wǎng)絡(luò)資料“一字師故事”

2、朱光潛《談美書簡》,江蘇文藝出版社。

教學過程預(yù)設(shè)(安排一課時)。

課時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

(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

課一、導入新課。

古語有云:“詩不厭改?!蔽覈娛分?,流傳著不少替別人改詩的故事。

唐末的鄭谷,把齊已《早梅》詩中的“昨夜數(shù)枝開”改為“昨夜一枝開”,因此被譽為“一字師”,名噪千百年。

還有更多的一字師未為人們所熟知,宋代的胡舜陟就是很值得贊賞的一位。他對大文豪蘇東坡的名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提出了修改意見,對人說“‘低綺戶’當云‘窺綺戶’”,甚有膽識。

“低綺戶”在該詞下闋: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胡舜陟改得有理。“低綺戶”不過是說月光低低地照進“綺戶”(雕花的門窗)而已;“窺”卻是悄悄地看著的意思,這一來,月亮就有生命、有性格了。月亮那清亮的“目光”悄悄地凝視著“綺戶”,投射到心事重重、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失眠者身上,是同情失眠者還是嘲笑失眠者庸人自擾?結(jié)合下句“不應(yīng)有恨……”來看,更別具情味。所以“窺”字比“低”字生動、深刻得多。如果蘇東坡有知,定會拜胡舜陟為一字師。

一字師不但古代有,當代也有。解放初期,寫信給毛澤東對《長征》詩提出修改意見的人,就是其中之一?!堕L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原為“金沙浪拍云崖暖”,毛澤東根據(jù)這位“不相識的朋友”的建議改動之后,避免了重復使用“浪”字的毛?。ㄔ姷牡谌涫恰拔鍘X逶迤騰細浪”)。

一字師是睿智的文學批評家和熱心的“園丁”。經(jīng)他們改動的字(實際上是單音詞),都極為準確、鮮明、生動,給全詩增色。

今天咱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與“煉字”有關(guān)。

【課前活動】。

學生課前自主閱讀教材及搜尋朱光潛的美學著作及其生平簡介。

【活動一】。

要求學生自主介紹朱光潛的生平簡介及其鮮為人知的軼事:

1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們曾學過他的作品《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他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

2朱光潛三立座右銘。

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著作等身,建樹頗豐。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銘,給人們留下了悠長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學教育系求學時。他以“恒、恬、誠、勇”這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第二次,是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時。他給自己立下這樣一條座右銘:“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30年代。座右銘共6個字“此身、此時、此地?!贝松恚钦f凡此身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此時,是指凡此時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此地,是說凡此地(地位、環(huán)境)應(yīng)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1故事開頭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對朱光潛先生的生平事跡的簡紹,從而引導學生對現(xiàn)代學者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美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要求學生說出“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運用了什么修辭?“嚼”字有幾個讀音?

提問,從標題的結(jié)構(gòu)角度挖掘其實意,從而引導學生明確標題的內(nèi)涵。

三、教師板書思考題,引導學生看書。

2《史記李廣傳》里的那句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4引用蘇軾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兩句詩,其用意何在?

5產(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的弊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作者認為人們?yōu)槭裁慈菀桩a(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yīng)”?

【活動三】。

將學生分成五個學習小組,按思考題的自然順序進行搶答。比賽之前,指派各小組組長進行統(tǒng)籌安排。

先引領(lǐng)學生自主學習,邊閱讀邊思考,然后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再利用競賽形式解答思考題。激發(fā)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強烈欲望。

【活動四】。

學生舉手回答。

明確,課文最后一段:運用文字應(yīng)有謹嚴的精神。要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引導學生跳讀文章,篩選文章主要信息,把握全文主旨。

五、師生一起總結(jié)全文的寫作模式:

先舉實例--再得結(jié)論。

(這種寫法叫做歸納法)【活動五】。

學生梳理,朱光潛先生的文藝性隨筆的一般寫作方法。

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文藝性隨筆的一般寫作技巧。

結(jié)六、課堂小結(jié),由學生歸納。

【活動六】。

讓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作個小結(jié)。談?wù)勛约簭闹蝎@得的啟示。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

業(yè)七、作業(yè)布置。

模仿朱光潛先生的歸納法寫作技巧,就當今你看到的社會現(xiàn)象寫一篇隨筆?!净顒悠摺?。

課后練習:學生寫作訓練。

學以致用。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將課內(nèi)語文延展到課外,激發(fā)學生對美學知識的興趣。課堂內(nèi),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尤其是較好地運用學生喜歡表現(xiàn)這一心理年齡特質(zhì),大膽地分組讓學生進行比賽,較好地疏通了文意。課外作業(yè)的布置比較合理。

阿Q正傳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楚辭”、屈原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學會朗讀并體會詩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3、引導理解詩歌的“移情法”和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重點:賞讀課文,體會屈原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朗讀中“兮”語氣的把握。

教學設(shè)計:詩歌教學讀是重點,所以由讀導入,通過讀來理解詩人形象。但由于課文篇幅所限,很多知識不能通過課文本身的解讀來得到,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隨機增加一些相關(guān)資料,以增強學生的認知范圍,拓展知識面,深化對詩人形象的理解。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1、老師有感情地誦讀,帶動學生齊讀。

2、屈原留給學生的印象及相關(guān)詩句。

3、學生所掌握的有關(guān)屈原的資料。(相關(guān)材料匯集)。

二、學生朗讀全詩,并初步體會詩歌:

1、一讀詩歌。這首詩歌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詩歌相比在形式上什么特點?

(引出“楚辭”的定義和特點。《離騷》是其中的代表作;對《離騷》創(chuàng)作緣起的解說,并借用《史記》和《四庫提要》中的相關(guān)資料。

2、再讀詩歌。注意“兮”的語氣。

三、賞讀詩歌,體會人物形象。

3、三讀詩歌。詩歌當中的哪些描述與你意想當中屈原的形象是相似的?

4、詩歌當中有兩個“恐”字,他們怎么解釋?從詩的前面兩節(jié)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屈原的形象,他還在“擔心”什么?(時光的`流逝,汲汲以修:君王老去,積極預(yù)政)。

5、屈原是內(nèi)修外美,有著崇高理想的詩人,也是忠君愛國,力圖致君堯舜的政治家。為了豐富這一人物形象,請同學欣賞本文之后的一個語段。(“昔三后……夫惟靈修之故也”)。

四、讀完這首詩之后,感覺它的最大藝術(shù)特點是什么?

(香草、美人的比喻;浪漫主義風格)。

五、齊讀結(jié)束。

六、作業(yè)1、背誦全文。

2、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的地位是相當高的,而這些謀臣策士中如蘇秦、張儀等人都是在本國不得志的情況下離開故土,而在異國有所作為。據(jù)此有人認為屈原的行為是一種愚忠,他大可不必為楚國而死。你怎么看,試著寫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小論文。

李金良。

阿Q正傳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

1.分析閱讀小說諷刺性的語言特色。

2.聯(lián)系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賞析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4.領(lǐng)悟課文主旨,分析評論我們身邊的阿q精神。

教學重點:人物、語言、主題。

教學難點:對阿q精神的再認識。

教學課時:6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研讀法。

第一課時默讀理清情節(jié)內(nèi)容。

一.教學導入:

由《燈下隨筆》談起,引到本文內(nèi)容?;蛴伞吨袊糯≌f的發(fā)展和規(guī)律》引到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延伸及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均可。

二.復習有關(guān)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雜文集有《墳》《且介亭雜文》《而已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魯迅的名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無題》)、“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無題(貫于長夜過春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淼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三.時代背景介紹:

略,見教師用書“寫作背景”。

四.選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兩章,聽錄音。體會作者諷刺性的語言。

五.閱讀全文后,理清內(nèi)容要點。

第一章,序——介紹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繼續(xù)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到的可悲結(jié)果,繼續(xù)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

第五章,生計問題——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被趙太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準革命——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莊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團圓——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

六.作業(yè)布置:

熟讀課文,領(lǐng)會文中語言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分析賞讀第一二章。

一.概述小說內(nèi)容。(略)。

二.閱讀第一章。

1.“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怎么理解?

提示:是說因為自己所寫的阿q并非不朽之人,為不朽之人立傳,就覺得忐忑不安。

2.作者所引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本義是什么?作者取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原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作者取的是名目沒有取出來,就難以下筆成文。

3.作者寫趙太爺?shù)囊弧皳尅币弧疤保泻伪憩F(xiàn)作用?

提示:“搶”字表現(xiàn)出他的盛氣凌人;“跳”字既顯出他的惱怒、霸道的丑態(tài),又突出了他內(nèi)心濃重的封建等級觀念。

4.“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怎么會姓趙!”兩句話的意思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強調(diào)自己的身份地位高,后者強調(diào)對方的地位身份低,兩句話中都包含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觀念。

5.從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為主人公取名阿q,其用意何在?

提示:(1。提倡洋字,向“國粹”論挑戰(zhàn);(2?!皅”更能體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諷刺性。

6.阿q的姓名籍貫如此“渺?!保砻髁税怎樣的地位和處境?

提示:阿q落到連姓名、籍貫都渺茫的地步,可見其地位之低下。中國農(nóng)村特別注重姓氏宗族,勢單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負,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沒有姓名,也沒有籍貫,那就是無可依靠,其悲慘處境,自不待言。

三.

小說難以正名。

主人公姓氏無從查考。

主人公名字不詳。

主人公籍貫不清楚。

戲作“正傳”

似乎姓趙,稱阿。

權(quán)且叫“q”

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地位低下。

處境悲慘。

第一章內(nèi)容板書小結(jié):

四.閱讀第二章:

提示:對現(xiàn)實的窮困感到無奈,用虛無縹緲的闊氣來安慰自己同時壓倒別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

提示:前者是對于未莊人而言,表現(xiàn)他的盲目趨時,以為進過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莊人沒有見過的東西;而“鄙薄城里人”則表現(xiàn)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狹隘保守。阿q自然樂意,因為這種矛盾可以使他兩面獲勝。

3.“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個想法表現(xiàn)了阿q什么心理?

提示:表現(xiàn)阿q實際上失敗了,但又不愿面對失敗,而找些借口來安慰自己從而取得精神上的勝利這一心態(tài)。

4.“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阿q這一投降怎樣理解?

提示:這是阿q的又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在打不過就自輕自賤,如果別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獲得了勝利。這又是阿q的獨特之處,他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了,他是不同于一般奴才的萬劫不復的奴才,他不得意誰得意。

提示:“不幸”指阿q輸錢是幸運的,贏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了,可見那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倒”強調(diào)贏錢反遭更大的創(chuàng)痛,“幾乎”表明阿q這一次失敗千真萬確是事實,但他竟然還是用精神勝利法——把自己挨了打,想象成是別人挨打——使自己“逃”過一“劫”。

6.“他睡著了”有何深意?

提示:指他已經(jīng)徹底麻木,沒有思想了。

五.學習了第二章,你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何體會?我們周圍還有人這樣使用嗎?(討論)。

六.小結(jié)板書第二章內(nèi)容:

優(yōu)勝記略。

先前闊。

見識高。

真能做。

光榮的癩頭瘡。

挨打的榮耀。

痛苦的轉(zhuǎn)移。

麻木、愚昧、落后、無賴的萬劫不復的奴才相。

精神勝利法乃立身法寶。

七.布置作業(yè):

課外自讀一二章,認真體會對阿q的心理描寫。

第三課時分析賞讀第三四章。

一.復述前兩章內(nèi)容,就其中的一處描寫談?wù)勛约旱母邢搿?/p>

二.閱讀第三章:

1.開頭一句中“蒙”這個詞有何含義?

提示:挨打像榮幸地蒙受恩惠。一個“蒙”字,形象地刻畫了阿q以及看客們那種以喪失人格為代價換來盲目的趨炎附勢的變態(tài)心理。

2.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后,為什么反覺得“趙太爺高人一籌了”?

提示:又是精神勝利法做怪,因為他自認挨打是一種榮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應(yīng)該感激。再者趙太爺越高人一籌,他自然就越榮耀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許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

提示:他得意因為曾經(jīng)受過趙太爺?shù)拇蚨鴵Q來了人們對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悲的奴相。

4.阿q見自己的虱子比不過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來卻不平了”,這是為什么?

提示: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現(xiàn),美比不過別人,就同別人比丑,贏了也算是一種莫大的勝利。

5.“要拉到墻上照例去碰頭”中“照例”一詞說明什么?

提示:說明并非第一次了,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6.阿q“聳了肩膀等候著”“假洋鬼子”來打,“等候”一詞妙在何處?

提示:不僅表明了阿q的奴隸性,被動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了他主動地接受懲罰。這種奴性人格,變成某種受虐狂,實在讓人詫異。

7.阿q“摩著”小尼姑的頭“呆笑”,對刻畫阿q起何作用?

提示:“摩著”一詞是來回摩擦,用力不大,充滿色情成分;“呆笑”,極盡阿q的下流相,盡顯阿q欺軟怕硬的丑態(tài)。

提示:“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詞語,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個個有著一顆骯臟的靈魂,他們因為沒有像阿q一樣親自動手動腳調(diào)戲小尼姑,因此覺得不十分過隱,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這表明當時人們之間缺乏起碼的同情心。

三.板書小結(jié)第三章內(nèi)容:

續(xù)優(yōu)勝記略。

怕硬篇。

趙太爺?shù)陌驼啤?/p>

假洋鬼子的哭喪棒。

王胡的碰墻。

欺人篇。

調(diào)戲小尼姑。

因榮耀得意。

意外滅威風。

輕松高興。

更輕松得意。

精神勝利法乃快樂之道。

阿Q正傳教案篇十一

一、認識《阿q正傳》所揭示的國民性弱點及其社會思想根源:統(tǒng)治者的變態(tài)心理和對人民進行封建麻醉教育,使勞動人民愚昧落后,忘卻壓迫和屈辱,以“精神勝利法”自慰,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奴才和順民。

二、認識資產(chǎn)階級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和啟發(fā)國民覺醒的極其重要性。

三、理解小說以喜劇形式表現(xiàn)悲劇主題的獨特風格,鑒賞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說諷刺幽默的語言。

四、掌握閱讀中篇小說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研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把握阿q人物性格。

二、《阿q正傳》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一、魯迅小說的語言風格。

二、理解“精神勝利法”的普遍意義。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掌握內(nèi)容概貌,理清小說結(jié)構(gòu)。

1、背景介紹:

《阿q正傳》最初發(fā)表于《晨報副刊》上,從1910月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連載完畢。后收入小說集《吶喊》。

辛亥革命前后,中國仍處在封建軍閥統(tǒng)治的最黑暗的時期。魯迅的《阿q正傳》用生動的形象,揭示了國民性的弱點,.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沉痛教訓,目的在于喚起沉睡的民眾。它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國東南地區(qū)的一個村鎮(zhèn)“未莊”為背景,以落后的農(nóng)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慘命運為線索,展開了一場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展示了一幅廣闊生動的歷史畫面。小說塑造的阿q形象及其“精神勝利法”,以其巨大時空穿透力,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明珠,至今仍給人以深深的啟迪。

2、國民性問題。

嚴復在翻譯《天演論》時,認為中華民族的“種性”是“孱弱”的,他根據(jù)“優(yōu)勝劣汰”的公式,認為中華民族有滅種的危險。而魯迅所說的“國民性”的缺陷也是“種性”或民族的弱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中國正在走向衰亡。中國社會變得奇形怪狀?;蔚纳鐣厝划a(chǎn)生畸形的國民。魯迅敏銳的看到了中國的衰敗,在于愚弱的國民。在日本,那個使魯迅受到強烈刺激的日俄戰(zhàn)爭影片的被示眾和看客,使他聯(lián)想到所見的“愚弱的國民”,他首先指出國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為特點。醫(yī)治國民精神的創(chuàng)傷,正是他棄醫(yī)從文的緣由。辛亥革命中,魯迅滿腔熱忱地投入革命,但他很快就失望了,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在這場革命中扮演著小丑的角色。舊勢力頑固、狡猾而兇殘,革命黨幼稚、脆弱而易變,老百姓則在“鐵屋子里”酣睡;雖有一時的“夢游”,但最多像阿q那樣喊幾聲,搶點東西,做做權(quán)利、財產(chǎn)和女人的夢,并沒有真正醒來。在辛亥革命這場戲劇演出中,魯迅看到了幾千年國民劣根性的總表演。

魯迅給我們展示了觸目驚心的國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輕自賤、守舊排外、漫夸歷史、愚昧麻木、卑怯巧猾、投機鉆營、色情狂…….《阿q正傳》正是國民劣根性的總展覽。

3、.寫作動機:

“自然,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晕业娜〔?,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p>

--〈〈我怎樣做起小說來〉〉。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p>

--〈〈〈吶喊〉自序〉〉。

他在談到《阿q正傳》成因時,說他要“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又說:“我雖然竭力想摸索人們的靈魂,但時時有些隔膜。在將來,圍在高墻里面的一切人眾,該會自己覺醒,走出,都來開口的罷,而現(xiàn)在還少見,所以我也只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作為在我的眼里所經(jīng)過的中國的人生?!?/p>

根據(jù)魯迅做小說的目的、治療國民弱點的論述和《阿q正傳》的成因等言論,我們可以概括《阿q正傳》的創(chuàng)作意圖:著眼于啟蒙,寫出中國人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慘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作者在這篇小說中,為療救這樣病態(tài)的社會、病態(tài)的國民而發(fā)出痛苦的吶喊。

4、結(jié)構(gòu)梳理:

小說共九章:

第1章,序言交代四個問題:小說的名第2章,目、阿q無姓、無名第3章,、無籍貫,第4章,寫阿q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環(huán)境。

第5章,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斷,第6章,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第7章,繼續(xù)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第8章,刻畫了阿q畏強凌弱的性格。

第9章,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到可悲的結(jié)果,第10章,繼續(xù)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

第11章,寫阿q走投無路,第12章,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第13章,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

第14章,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中興”,第15章,再被趙太爺逼到無路可走的經(jīng)過。

第16章,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第17章,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

第18章,寫辛亥革命引起未莊的變化,第19章,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

第20章,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

全文僅僅圍繞阿q而傳,以阿q的行狀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進行結(jié)構(gòu)。前三章為情節(jié)的開端,中間三節(jié)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七、八章為高潮,最后一章是結(jié)局。

5、布置作業(yè):

1、利用工具書,掌握本課中的生字詞;

2、閱讀全文,初步把握阿q這個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研讀小說情節(jié),分析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特點和實質(zhì)。

1、討論問題:

序1、在序言中交代了幾個問題?(小說緣起、阿q無姓、無名、無籍貫)。

2、魯迅為什么要給阿q作傳?(暴露國民弱點,引起療救的注意)。

3、給什么人作傳?(地位卑賤的普通國民)。

優(yōu)勝記略。

1、這一章主要記述了阿q的幾件事?他又是怎么說,2、怎么想或怎么做的?(注意抓關(guān)鍵詞)。

2、結(jié)合本章的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心態(tài)、動作,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狹隘保守、盲目趨時;爭強好勝、忍辱屈從;自輕自賤、心滿意足--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續(xù)優(yōu)勝記略。

1、本章記述了阿q的哪幾件事?(注意阿q的言行,2、抓關(guān)鍵詞語)。

(敗在王胡手下、挨了假洋鬼子哭喪棒、調(diào)戲小尼姑)。

3、結(jié)合上述事例和阿q的言行,4、分析他的性格特點。(蠻橫霸道,5、懦弱卑怯;排斥異端,6、奴性十足;欺軟怕硬,7、流氓惡習)。

戀愛的悲劇。

1、阿q調(diào)戲了小尼姑之后,2、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覺?小說圍繞“女人”一連四次用了“他想”,3、刻畫了他怎樣的性格和心態(tài)?(既體現(xiàn)了他的本能和放縱,4、又體現(xiàn)了他的正統(tǒng)和衛(wèi)道)。

(麻木健忘。他的精神扭曲變形,明明是被毒打的恥辱,卻感覺麻木,淡化和遺忘)。

9、你怎樣看待阿q向吳媽求愛和悲慘的結(jié)局?

生計問題。

1、作者是怎樣描寫“龍虎斗”場面的?體現(xiàn)了阿q哪方面的性格特點?

(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側(cè)面烘托,阿q畏強凌弱,死不覺悟)。

2、阿q偷蘿卜的情節(jié)以及與老尼姑的對話,3、又突出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點?

(質(zhì)樸霸道,圓滑無賴)。

從中興到末路。

1、說說阿q從中興到末路的變化過程。

2、結(jié)合這一章的情節(jié),3、分析阿q所處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

周圍的人們趨炎附勢、麻木不仁,與革命徹底隔絕,統(tǒng)治者殘酷鎮(zhèn)壓和迫害,這便是產(chǎn)生阿q精神勝利法的溫床,而奴性十足的阿q也必然走向末路。

革命和不準革命。

1、阿q對革命黨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

(“深惡痛絕”--“神往”--“快意”--“投機革命”)。

2、阿q的革命目的是什么?主要運用什么方法描寫的?

(殺仇人、搶財物、討老婆,心理描寫)。

3、阿q去尋找假洋鬼子之前和被趕出后的心情怎樣?這種心情變化說明了什么?

(之前:不平,冷落,趕緊去商量,怯怯;之后:憂愁,無聊,漸漸高興起來。這部分細致深刻的心理描寫,既反映了阿q的糊涂落后,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將農(nóng)民群眾拒之門外)。

大團圓。

1、阿q的。

阿Q正傳教案篇十二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以其具體生動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分析及對社會的清醒認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國國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達到治病救人、改造國民性的目的,體現(xiàn)了深刻的主題,有著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小說的內(nèi)容,博大而精深,并且無一不閃耀著作者智慧的光芒。本文試從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觀、傳統(tǒng)習慣、革命觀、奴隸性及看客態(tài)度幾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一、女性觀。

自古就有“紅顏禍水”之說,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兩個:要么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么是破國亡家的狐貍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詩詞,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論時則是后者的一套論調(diào)了,“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啊!男人對女人,一面是輕蔑,一面是追求,連屈辱不堪的阿q面對靜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罵”,或“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并說著下流話,但同時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對女人的無限聯(lián)想并出現(xiàn)了對吳媽的調(diào)戲。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人是奴隸,當男人也成為奴隸的時候,女人便成為物品,連人也稱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這種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響至今:招生招工上的男女不平等,家庭婚姻中對女性的暴力虐待,近年討論的“讓女人回家去”等等,無一不是歧視女性的觀念在當今的表現(xiàn);反腐題材的影視文學中腐敗分子的腐敗來自貪污,而貪污卻大都是為了某個女人,總之還是女人惹的禍。真是“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啊!這種觀念,從某種角度來說,充分體現(xiàn)出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思想,男權(quán)社會從維護自己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將所有的罪孽都歸屬于女人,所有的失誤都歸罪于女人,女性的地位便隨男權(quán)的日益增強而一天天淪落了。

二、傳統(tǒng)習慣。

“從來如此,便對么?”作者借阿q這一人物對這個問題作了闡釋。在阿q眼中,凡是不合未莊老例的,他都認為是錯的,阿q的邏輯是墨守成規(guī),反對變革,排斥異己。凡有變化的,他都要加以排斥。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對象;而假洋鬼子進洋學堂,剪掉長辮子自然也是異端,因而成為他最厭惡的一個人;因城里人將長凳稱為條凳、煎魚用蔥絲不合未莊老例而不滿意;對革命他一向就是“深惡而痛絕之”的。

由此,作者給予我們?nèi)c啟示:一是對待傳統(tǒng)應(yīng)客觀看待,二是改革之不易,三是要能容納異己。這在當前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傳統(tǒng)有精華與糟粕之分,習慣有好壞之別。尊老愛幼,文明禮貌,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這些都是好傳統(tǒng)、好習慣,值得發(fā)揚光大;至于女人纏足,男人腦后留條長辮子,雖是傳統(tǒng)習慣,則不是什么好習慣,確確實實是有弊無利。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趙武靈王發(fā)布了胡服騎射的命令之后,他立即遭到來自趙國貴族官僚的普遍反抗;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王安石被迫辭職,于是新法被廢除,北宋失去了“中興”的機會;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的付諸實施,無不受到了重重阻撓,但只要勇敢地堅持真理,先進的新生事物總會戰(zhàn)勝落后保守的舊事物。

三、革命觀。

阿q的革命暢想曲——報私仇、分財物、討老婆,這些是他的自我設(shè)計,是他對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向往革命的目的。對“威福、子女、玉帛”(權(quán)力、女人、金錢)的追求反映了農(nóng)民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合理要求,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大小丈夫”們的最高理想。因此,我們可以想見: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權(quán)的領(lǐng)導者,他也將只會以自己為核心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未莊封建等級社會,這也是歷代農(nóng)民起義的結(jié)果。

小說以形象的描寫,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民眾并沒有真正理解革命。更重要的是通過阿q的“革命觀”使人們看到了一個極為普遍、極為嚴峻、極為人性的問題:抵制金錢、權(quán)力、女人誘惑之艱難。這是人性的弱點,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李自成轉(zhuǎn)戰(zhàn)各地,轟轟烈烈進駐北京,最后卻由于生活上的腐化奢侈而導致新建政權(quán)的短命;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后,洪秀全就改變了過去艱苦樸素的作風,大興土木建造天王府,開始完全按照封建帝王的規(guī)格安排自己的生活,養(yǎng)尊處優(yōu),深居簡出,遠離土卒了?!熬徘q”楊秀清也仿效天王建造豪華的東王府,上行下效,生活腐化,最終葬送了來之不易的戰(zhàn)果;陳希同、胡長清等一個個高官也無一不是在“金錢、權(quán)力、女人”的巨大誘惑面前,顯露出了其劣根性,他們的“革命觀”實際上與阿q的“革命觀”一樣,都是為了“威福、子女、玉帛”,為了完成所謂“大丈夫”的人生追求而導致的人性異化。

四、奴隸性。

魯迅對國民精神弱點批判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個雙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耙娏死?,自己就成為羊;見了羊,自己又變成狼”,這是阿q性格中最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趙太爺這些“狼”面前,阿q表現(xiàn)出空前的軟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雖然不甚服氣,并試圖獲得勝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動了氣同他打起來的時候,他又軟下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是弱者的哲學,也是由狼變羊過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這樣一種兩面人:“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兇獸?!?/p>

處于社會底層的阿q長期被馴化、奴化,形成了這種奴才心理。在我國這樣一個封建等級觀念殘存、民主化程度還不十分高的國度里,這種心理現(xiàn)象目前仍然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如,有些人在上司面前俯首聽命、點頭哈腰,在下級面前頤指氣使、盛氣臨人;有的學生在老師面前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回到家里卻趾高氣揚,儼然一個小皇帝。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正常心理,如何使學生的正常人格得以健康發(fā)展,學校的正確教育最為重要。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guān)系是影響學生成長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一個與正常人格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guān)的問題。數(shù)千年來,人們生活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環(huán)境里,漸漸習慣了對強權(quán)統(tǒng)治的無條件服從,傳統(tǒng)教育中師生之間也存在這種不平等的人格關(guān)系;教師是主動者、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大家都有一種潛意識:學生應(yīng)該服從教師,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教師應(yīng)該管住學生,不能管住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等等。在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下,學生的正常人格就難以得到健康發(fā)展。我們必須極大地改善師生關(guān)系,倡導一種新型的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展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健康的人格,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尊大。

五、看客態(tài)度。

魯迅在一系列小說中描寫了神情麻木不覺醒的看客形象:《藥》、《示眾》里鑒賞殺人場面時,“一堆人”“竭力伸長了脖子”“嘴張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們?nèi)⌒滓壹簩憽盎亍弊?、偷書被?《祝?!分恤旀?zhèn)上的人們拿祥林嫂額上的傷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十分得意的笑”著調(diào)戲小尼姑時,“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未莊的人們十分“欣然”地聽阿q講殺革命黨的事,阿q游街示眾時“兩旁是許多張著嘴的看客”,看客們露出“閃閃的像兩顆鬼火”的狼一樣的眼睛。

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涌來,民眾中也存在類似的從眾心理、看客心態(tài),如在他人的痛苦中快感,在他人的失敗中享用勝利;利用他人的善良進行欺騙,因為自己麻木而對他人漠不關(guān)心,等等。

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繼續(xù)探討的問題。希望工程、愛心工程、志愿者活動這些扶助機構(gòu)、獻愛心組織無疑給予了眾多貧困兒童、困難人員以救助,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但我們更呼喚正直善良、樂善好施的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少一分距離,多一點親近;少一分冷漠,多一點問候;少一分封閉,多一點坦誠;少一分欺詐,多一點誠愛。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是超越時空而魅力不朽。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對我們民族國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對人性弱點的大暴露,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自我審視的一面明鏡。魯迅先生希望他的作品“速朽”,但愿這一天能早日來臨。

阿Q正傳教案篇十三

魯迅是中國白話小說的開山祖師。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它所運用的意識流手法、心理獨白等都是很地道的。其實,《阿q正傳》也是如此。想當年,《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陸續(xù)發(fā)表后,馬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第四章剛登完,沈雁冰就發(fā)表文章,稱全文雖未寫完,但實是一部杰作(《小說月報·通信》)。西諦(鄭振鐸)于1926年發(fā)表的《吶喊》一文中曾預(yù)言:《阿q正傳》在中國近來文壇上的地位卻是無比的;將來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國現(xiàn)代的代表作了。

魯迅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阿q正傳》這篇小說呢?

意圖有兩點:一是畫出沉默國民的魂靈,暴露國民的弱點,讓讀者了解長期封建統(tǒng)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國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療救的注意;二是總結(jié)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它的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魯迅在這篇小說里,主要是寫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nóng)民。(毛澤東《論十大關(guān)系》)這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階級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對這一人物形象,我們認識和分析他的時候應(yīng)突出兩點:一是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抓住他的主要特征精神勝利法。明確了這兩點,我們就能清楚地理解到作者描繪阿q的悲慘處境,顯然是提醒大家:中國的任何革命必須注意解決億萬貧苦農(nóng)民的問題。這樣,我們就能深刻地認識到作者寫阿q傾向革命的本能,顯然是提醒革命者:廣大農(nóng)民是有革命要求的,決不應(yīng)該視而不見這支力量。歸納起來,這篇小說表現(xiàn)了魯迅對辛亥革命的'看法,體現(xiàn)了魯迅的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熱切的愛國之心。

二、亮點探究。

1.怎樣理解《阿q正傳》體裁和結(jié)構(gòu)上的新形式。

探究學習:茅盾在《讀吶喊》一文中曾經(jīng)說:《吶喊》中的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這里所謂形式,主要是指體裁和結(jié)構(gòu)。與《狂人日記》的日記體裁不同,《阿q正傳》可以說是屬于傳記體。也就是說,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小說不是描述阿q生活的某一片斷,而是幾乎一生的歷史。因此,與這種傳記體相適應(yīng),作品在結(jié)構(gòu)上就采取了點線結(jié)合的方式。阿q的思想性格與未莊和縣城各種人的社會沖突,構(gòu)成了全篇的主線即基本情節(jié)。未莊的階級和社會關(guān)系以及辛亥革命的某些時代風貌都緊緊圍繞這條主線穿插布局,使情節(jié)既具有豐富的社會和歷史內(nèi)容而又脈絡(luò)分明。另一方面,作者沒有平均用力地去鋪敘阿q的生活經(jīng)歷,而是抓住最能體現(xiàn)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斷,重筆描繪,如他被打嘴巴、戀愛悲劇、他的革命和假洋鬼子的不準革命使一個近代舊中國農(nóng)村的落后農(nóng)民的愚昧、不幸的靈魂,鮮明地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阿Q正傳教案篇十四

《阿q正傳》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

教學目的:

1.分析閱讀小說諷刺性的語言特色。

2.聯(lián)系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賞析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4.領(lǐng)悟課文主旨,分析評論我們身邊的阿q精神。

教學重點:人物、語言、主題。

教學難點:對阿q精神的再認識。

教學方法:自讀研讀法。

第一課時默讀理清情節(jié)內(nèi)容。

一.教學導入:

由《燈下隨筆》談起,引到本文內(nèi)容?;蛴伞吨袊糯≌f的發(fā)展和規(guī)律》引到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延伸及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均可。

二.復習有關(guān)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雜文集有《墳》《且介亭雜文》《而已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魯迅的名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無題》)、“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無題(貫于長夜過春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淼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三.時代背景介紹:

略,見教師用書“寫作背景”。

四.選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兩章,聽錄音。體會作者諷刺性的語言。

五.閱讀全文后,理清內(nèi)容要點。

第一章,序——介紹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繼續(xù)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到的可悲結(jié)果,繼續(xù)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

第五章,生計問題——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被趙太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準革命——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莊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團圓——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

六.作業(yè)布置:

熟讀課文,領(lǐng)會文中語言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分析賞讀第一二章。

一.概述小說內(nèi)容。(略)。

二.閱讀第一章。

1.“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怎么理解?

提示:是說因為自己所寫的阿q并非不朽之人,為不朽之人立傳,就覺得忐忑不安。

2.作者所引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本義是什么?作者取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原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作者取的是名目沒有取出來,就難以下筆成文。

3.作者寫趙太爺?shù)囊弧皳尅币弧疤保泻伪憩F(xiàn)作用?

提示:“搶”字表現(xiàn)出他的盛氣凌人;“跳”字既顯出他的惱怒、霸道的丑態(tài),又突出了他內(nèi)心濃重的封建等級觀念。

4.“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怎么會姓趙!”兩句話的意思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強調(diào)自己的身份地位高,后者強調(diào)對方的地位身份低,兩句話中都包含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觀念。

5.從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為主人公取名阿q,其用意何在?

提示:(1。提倡洋字,向“國粹”論挑戰(zhàn);(2?!皅”更能體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諷刺性。

6.阿q的姓名籍貫如此“渺?!?,表明了阿q怎樣的地位和處境?

提示:阿q落到連姓名、籍貫都渺茫的地步,可見其地位之低下。中國農(nóng)村特別注重姓氏宗族,勢單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負,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沒有姓名,也沒有籍貫,那就是無可依靠,其悲慘處境,自不待言。

三.第一章內(nèi)容板書小結(jié):

四.閱讀第二章:

提示:對現(xiàn)實的窮困感到無奈,用虛無縹緲的闊氣來安慰自己同時壓倒別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

提示:前者是對于未莊人而言,表現(xiàn)他的盲目趨時,以為進過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莊人沒有見過的東西;而“鄙薄城里人”則表現(xiàn)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狹隘保守。阿q自然樂意,因為這種矛盾可以使他兩面獲勝。

3.“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個想法表現(xiàn)了阿q什么心理?

提示:表現(xiàn)阿q實際上失敗了,但又不愿面對失敗,而找些借口來安慰自己從而取得精神上的勝利這一心態(tài)。

4.“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阿q這一投降怎樣理解?

提示:這是阿q的'又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在打不過就自輕自賤,如果別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獲得了勝利。這又是阿q的獨特之處,他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了,他是不同于一般奴才的萬劫不復的奴才,他不得意誰得意。

提示:“不幸”指阿q輸錢是幸運的,贏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了,可見那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倒”強調(diào)贏錢反遭更大的創(chuàng)痛,“幾乎”表明阿q這一次失敗千真萬確是事實,但他竟然還是用精神勝利法——把自己挨了打,想象成是別人挨打——使自己“逃”過一“劫”。

6.“他睡著了”有何深意?

提示:指他已經(jīng)徹底麻木,沒有思想了。

五.學習了第二章,你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何體會?我們周圍還有人這樣使用嗎?(討論)。

六.小結(jié)板書第二章內(nèi)容:

七.布置作業(yè):

課外自讀一二章,認真體會對阿q的心理描寫。

第三課時分析賞讀第三四章。

一.復述前兩章內(nèi)容,就其中的一處描寫談?wù)勛约旱母邢搿?/p>

二.閱讀第三章:

1.開頭一句中“蒙”這個詞有何含義?

提示:挨打像榮幸地蒙受恩惠。一個“蒙”字,形象地刻畫了阿q以及看客們那種以喪失人格為代價換來盲目的趨炎附勢的變態(tài)心理。

2.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后,為什么反覺得“趙太爺高人一籌了”?

提示:又是精神勝利法做怪,因為他自認挨打是一種榮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應(yīng)該感激。再者趙太爺越高人一籌,他自然就越榮耀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許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

提示:他得意因為曾經(jīng)受過趙太爺?shù)拇蚨鴵Q來了人們對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悲的奴相。

4.阿q見自己的虱子比不過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來卻不平了”,這是為什么?

提示: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現(xiàn),美比不過別人,就同別人比丑,贏了也算是一種莫大的勝利。

5.“要拉到墻上照例去碰頭”中“照例”一詞說明什么?

提示:說明并非第一次了,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6.阿q“聳了肩膀等候著”“假洋鬼子”來打,“等候”一詞妙在何處?

提示:不僅表明了阿q的奴隸性,被動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了他主動地接受懲罰。這種奴性人格,變成某種受虐狂,實在讓人詫異。

7.阿q“摩著”小尼姑的頭“呆笑”,對刻畫阿q起何作用?

提示:“摩著”一詞是來回摩擦,用力不大,充滿色情成分;“呆笑”,極盡阿q的下流相,盡顯阿q欺軟怕硬的丑態(tài)。

提示:“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詞語,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個個有著一顆骯臟的靈魂,他們因為沒有像阿q一樣親自動手動腳調(diào)戲小尼姑,因此覺得不十分過隱,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這表明當時人們之間缺乏起碼的同情心。

三.板書小結(jié)第三章內(nèi)容:

四.閱讀第四章:

1.說說“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個證據(jù)了”這句話的諷刺意味。

提示:既諷刺阿q,又把阿q精神與當時的一些國粹家掛上了鉤,順筆諷刺他們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糟粕。

2.說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這句話的諷刺意味。

提示:這是正話反說,諷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條,又諷刺了無恥的假道學先生們。

3.概括阿q的女性觀,并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阿q的女性觀有,女人都是水性揚花的;女人是害人的東西。這說明阿q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其靈魂之骯臟也諷刺了假道學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實質(zhì)。

4.阿q“蓬”的一聲,頭上著了很“粗”的一下,說說“蓬”“粗”二字的準確性。

提示:“蓬”是聽覺效果,“粗”是觸覺感受,阿q先聽到竹杠敲在頭上的聲音,再感到竹杠接觸面積的大小,卻單單感覺不到打的輕重,阿q感覺遲鈍麻木到何種程度!他的精神勝利法已經(jīng)不僅使他精神麻木,而且讓他的肉體也麻木了。

5.本文對地保著墨不多,但躍然紙上。簡要說說他是怎樣的人?

提示:仗勢欺人,趁人之危,實際是趙太爺?shù)淖ρ篮蛶蛢础?/p>

6.趙太爺那樣分明地列出五條協(xié)議,這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嘴臉?

提示:這表現(xiàn)了趙太爺敲骨吸髓的兇殘本性。我們看到,這五個條件基本沒有針對這一事件的,而是借題發(fā)揮,要敲詐阿q,把他逼上絕路。

7.簡要評價吳媽這個人。

學生自由評價,不做定論。

五.板書小結(jié)第四章內(nèi)容:

六.作業(yè)布置:

自讀課文三四章,體會作者對阿q的心理刻畫。

阿Q正傳教案篇十五

1、讓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小說的故事內(nèi)容。

2、賞析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3、聯(lián)系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4、領(lǐng)悟課文主旨,分析評論我們身邊的阿q精神。

【教學重點】人物、語言、主題。

【教學難點】學生對小說人物的加工能力,讓阿q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鮮活起來。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研讀法。

引言。

三十歲時讀《阿q正傳》,《阿q正傳》成了世界上最深刻的書。

阿q是多么的熟悉,在哪里我見過他。阿q是如此的親切,他是我的鄰居,他是我的朋友,他是我的同事,是身邊所有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他的影子隨處可見,無法磨滅。

現(xiàn)在的我不敢再讀《阿q正傳》,因為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書。阿q成了我,我就是阿q,而在千千萬萬人中,我發(fā)現(xiàn)了所有我熟悉的人物:趙太爺、假洋鬼子、王胡還有小d……這些活寶們都來到了我的身邊,可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我知道自己也有一個圓,因為太努力,結(jié)果畫成了瓜子形。

有關(guān)教學的一些想法:

1、《阿q正傳》是經(jīng)典篇目,要上出新意,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

2、在上課之前,想辦法讓學生最起碼看三遍,名篇精讀嘛。

3、他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讓他們寫下來,因為新的一代人對此肯定會有新的想法。

4、不要先入為主,把老的東西灌輸給他們,而是通過課堂讓新舊觀念碰撞,擦出火花來。

5、強調(diào)閱讀《阿q正傳》的現(xiàn)實意義,并產(chǎn)生鑒賞的美感。

6、學習不是老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感知了多少,讓學生都能對阿q“評頭品足”。

【教學過程】。

課前預(yù)習:提前一個星期布置,跨一個周末,讓同學們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初讀課文,感知阿q;再讀阿q,寫下隨筆;q,q。

阿Q正傳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jié)合人物分析,領(lǐng)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4.走進作者構(gòu)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借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鑒賞人物形象。

難點:分析探討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三、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多媒體輔助法,

四、課型。

閱讀--研討--品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步驟及內(nèi)容要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作者以“邊城”為題有什么用意?

“邊”有邊緣的意思,和“中心”相對。邊城的人生形式,和處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邊城”為題,意在說明這種人生形式的流逝,而與之相對的庸俗、腐化、淺薄、金錢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脹,正在風靡。

講解:本文寫于1934年,從湘西農(nóng)村走出來的沈從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蓋下的傳統(tǒng)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看到了質(zhì)樸真誠的淡退、腐化淺薄的流行,于是寫下這篇文章,表達內(nèi)心的痛心和推崇傳統(tǒng)美德的心意。

三、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人,苗族。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集《鴨子》開始,出版了70余種作品集,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稱》長河是其代表作。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表現(xiàn)自然、民風和人性美,并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diào),發(fā)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這種鄉(xiāng)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會理想,也對后來作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2、沈從文的審美觀:

3、《邊城》的故事情節(jié):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zhì)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淳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斪囁?,從此種下情苗。讎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了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讎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讎送。讎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讎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熱死。讎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的守著渡船,癡心的等著讎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四、.情節(jié)歸納,整體把握。

參考:第一處,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钡诙?,第一部分“翠翠坐在溪邊……就忽然哭起來了?!钡谌?,第三部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翠翠的心被吹軟了?!钡谒奶?,第一部分“月光如銀子……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安睡了?!?/p>

2、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粗焐系募t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nèi)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fā)。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chǎn)生“懲罰”爺爺?shù)哪铑^?(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shù)牟俪謫??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shù)膽土P。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chǔ)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nèi)心情感托現(xiàn)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nèi)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xiàn)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zhì)樸的環(huán)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對于母親的神往傾心,源于自己內(nèi)心對愛情的朦朧的期盼,渴望愛的自由與堅持。父母的愛情是個悲劇,對于情竇初開對愛滿懷憧憬的翠翠,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對愛的恐懼。百感交集,無從排遣,所以“似乎心中壓上了些分量沉重的東西”。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捌綍r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nèi)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xiàn)在明確起來了?!安恢腊堰@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xiàn)出她內(nèi)心的忐忑不安。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翠翠對爺爺明知自己心思還要追問自己選大老還是二老,很不滿。但她明白爺爺是一番好心,希望自己忘記二老,答應(yīng)大老的提親。可感情不是買賣,翠翠實在不愿意做違心的選擇,她面對百般疼愛自己的祖父,“不敢生氣”,只能勉強笑著。她可能氣二老不和自己一樣對愛情執(zhí)著,不再堅持唱歌示愛;也可能氣自己,明知王團總想把女兒許配給二老,還心存幻想,氣自己不能和王團總之千金平等競爭。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耙黄菹x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边@時她已經(jīng)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關(guān)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guān)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jié)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她愛的執(zhí)著。/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nèi)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鄉(xiāng)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nèi)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jié)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于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斗”,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xiàn),現(xiàn)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后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并不能了解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么時候。

2、外公。

外公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他對孫女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xiàn)。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guān)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辉诟星樯媳M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活、唱歌。/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于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jié)選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梢哉f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斗”,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走車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開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手足之情,后來他外出闖灘,一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難,可以說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天保喜歡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絕回來,他不知道翠翠喜歡儺送,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愛情,和哥哥的“決斗”,夜半唱情歌,卻并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道飄泊到什么地方。

六、品味人性美。

翠翠的愛主要表現(xiàn)為對爺爺?shù)囊缿佟4浯錇閻矍槎纯?,胡思亂想自己離家出走,爺爺搭下水船去桃原縣殺了她,結(jié)果自己把自己嚇住了,幾次請求正在撐船的爺爺回來,悲傷的哭了。

爺爺?shù)膼酆疃畛?。他教育翠翠要硬扎一點,結(jié)實一點。他主動跑到城里鼓勵大老“走馬路”,通過對歌求愛,還向大老傳遞來自翠翠的愛的信息。他還告訴翠翠要從唱歌人的歌聲里聽懂求愛的真心。他不希望女兒的悲劇重演,盡力幫助翠翠得到真正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

大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但他們相約對歌來決定誰能贏得愛情。而大老知道翠翠喜歡讎送,因此,先讓讎送唱歌,并且推出對翠翠的求愛,下灘闖路遇險而死。兄弟之間情誼都在默默中體現(xiàn)。

七、結(jié)束語:

故事結(jié)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綠,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邊城》,那就是:“美”和“愛”。翠翠是美麗的,《邊城》同樣是美麗的。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shù)的美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yǎng)與療補。讓我們學會欣賞,學會愛,學會生活。

八、課后研讀題:

1.細讀課文,試著寫一段關(guān)于翠翠的外貌描寫。

2.閱讀《邊城》全文,找出翠翠與爺爺、天保兄弟之間的“愛”,進一步體會人情人性美。

九、板書設(shè)計。

忠于職守。

爺爺古道熱腸。

深愛至親祖孫情。

聰明乖巧。

善解人意。

清純質(zhì)樸愛情。

靦腆多情。

天保坦蕩磊落手足情。

儺送正直尚義。

阿Q正傳教案篇十七

讓學生自行充分討論,老師小結(jié)歸納。

精神勝利法的分析:

引用。

(1)質(zhì)樸愚昧又圓滑無賴(2)率真任性又正統(tǒng)衛(wèi)道(3)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

(4)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5)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6)排斥異端又向往革命。

(7)憎惡權(quán)勢又趨炎附勢(8)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

(10)不滿現(xiàn)狀又安于現(xiàn)狀。

每一點均要求學生在原文找出相應(yīng)的語言與動作。

2、討論:阿q精神有無可取之處?

4、阿q可以被改造嗎?救治良方在文中有提示嗎?

魯迅一直致力于改造國民的q被改造過來了嗎?你在小說中標能不能找到?

5、和阿q一樣的短工也有不少,是什么造成了阿q獨特的性格特點?

阿Q正傳教案篇十八

由《燈下隨筆》談起,引到本文內(nèi)容。或由《中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和規(guī)律》引到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延伸及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均可。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雜文集有《墳》《且介亭雜文》《而已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魯迅的名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無題》)、“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無題(貫于長夜過春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淼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略,見教師用書“寫作背景”。

第一章,序——介紹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優(yōu)勝記略——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記略——繼續(xù)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到的可悲結(jié)果,繼續(xù)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

第五章,生計問題——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被趙太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tài)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準革命——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莊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團圓——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

熟讀課文,領(lǐng)會文中語言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1.“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怎么理解?

提示:是說因為自己所寫的阿q并非不朽之人,為不朽之人立傳,就覺得忐忑不安。

2.作者所引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本義是什么?作者取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原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作者取的是名目沒有取出來,就難以下筆成文。

3.作者寫趙太爺?shù)囊弧皳尅币弧疤?,有何表現(xiàn)作用?

提示:“搶”字表現(xiàn)出他的盛氣凌人;“跳”字既顯出他的惱怒、霸道的丑態(tài),又突出了他內(nèi)心濃重的封建等級觀念。

4.“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怎么會姓趙!”兩句話的意思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強調(diào)自己的身份地位高,后者強調(diào)對方的地位身份低,兩句話中都包含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觀念。

5.從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為主人公取名阿q,其用意何在?

提示:(1。提倡洋字,向“國粹”論挑戰(zhàn);(2?!皅”更能體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諷刺性。

6.阿q的姓名籍貫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樣的地位和處境?

提示:阿q落到連姓名、籍貫都渺茫的地步,可見其地位之低下。中國農(nóng)村特別注重姓氏宗族,勢單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負,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沒有姓名,也沒有籍貫,那就是無可依靠,其悲慘處境,自不待言。

小說難以正名。

主人公姓氏無從查考。

主人公名字不詳。

主人公籍貫不清楚。

戲作“正傳”

似乎姓趙,稱阿。

權(quán)且叫“q”

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地位低下。

處境悲慘。

第一章內(nèi)容板書小結(jié):

提示:對現(xiàn)實的窮困感到無奈,用虛無縹緲的闊氣來安慰自己同時壓倒別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

提示:前者是對于未莊人而言,表現(xiàn)他的盲目趨時,以為進過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莊人沒有見過的東西;而“鄙薄城里人”則表現(xiàn)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狹隘保守。阿q自然樂意,因為這種矛盾可以使他兩面獲勝。

3.“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個想法表現(xiàn)了阿q什么心理?

提示:表現(xiàn)阿q實際上失敗了,但又不愿面對失敗,而找些借口來安慰自己從而取得精神上的勝利這一心態(tài)。

4.“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阿q這一投降怎樣理解?提示:這是阿q的又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在打不過就自輕自賤,如果別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獲得了勝利。這又是阿q的獨特之處,他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了,他是不同于一般奴才的萬劫不復的奴才,他不得意誰得意。

提示:“不幸”指阿q輸錢是幸運的,贏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了,可見那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倒”強調(diào)贏錢反遭更大的創(chuàng)痛,“幾乎”表明阿q這一次失敗千真萬確是事實,但他竟然還是用精神勝利法——把自己挨了打,想象成是別人挨打——使自己“逃”過一“劫”。

6.“他睡著了”有何深意?

提示:指他已經(jīng)徹底麻木,沒有思想了。

優(yōu)勝記略。

先前闊。

見識高。

真能做。

光榮的癩頭瘡。

挨打的榮耀。

痛苦的轉(zhuǎn)移。

麻木、愚昧、落后、無賴的萬劫不復的奴才相。

精神勝利法乃立身法寶。

課外自讀一二章,認真體會對阿q的心理描寫。

1.開頭一句中“蒙”這個詞有何含義?

提示:挨打像榮幸地蒙受恩惠。一個“蒙”字,形象地刻畫了阿q以及看客們那種以喪失人格為代價換來盲目的趨炎附勢的變態(tài)心理。

2.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后,為什么反覺得“趙太爺高人一籌了”?提示:又是精神勝利法做怪,因為他自認挨打是一種榮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應(yīng)該感激。再者趙太爺越高人一籌,他自然就越榮耀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許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

提示:他得意因為曾經(jīng)受過趙太爺?shù)拇蚨鴵Q來了人們對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悲的奴相。

4.阿q見自己的虱子比不過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來卻不平了”,這是為什么?

提示: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現(xiàn),美比不過別人,就同別人比丑,贏了也算是一種莫大的勝利。

5.“要拉到墻上照例去碰頭”中“照例”一詞說明什么?

提示:說明并非第一次了,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6.阿q“聳了肩膀等候著”“假洋鬼子”來打,“等候”一詞妙在何處?提示:不僅表明了阿q的奴隸性,被動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了他主動地接受懲罰。這種奴性人格,變成某種受虐狂,實在讓人詫異。

7.阿q“摩著”小尼姑的頭“呆笑”,對刻畫阿q起何作用?

提示:“摩著”一詞是來回摩擦,用力不大,充滿色情成分;“呆笑”,極盡阿q的下流相,盡顯阿q欺軟怕硬的丑態(tài)。

提示:“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詞語,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個個有著一顆骯臟的靈魂,他們因為沒有像阿q一樣親自動手動腳調(diào)戲小尼姑,因此覺得不十分過隱,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這表明當時人們之間缺乏起碼的同情心。

續(xù)優(yōu)勝記略。

怕硬篇。

趙太爺?shù)陌驼啤?/p>

假洋鬼子的哭喪棒。

王胡的碰墻。

欺人篇。

調(diào)戲小尼姑。

因榮耀得意。

意外滅威風。

輕松高興。

更輕松得意。

精神勝利法乃快樂之道。

1.說說“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個證據(jù)了”這句話的諷刺意味。

提示:既諷刺阿q,又把阿q精神與當時的一些國粹家掛上了鉤,順筆諷刺他們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糟粕。

2.說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這句話的諷刺意味。

提示:這是正話反說,諷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條,又諷刺了無恥的假道學先生們。

3.概括阿q的女性觀,并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阿q的女性觀有,女人都是水性揚花的;女人是害人的東西。這說明阿q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其靈魂之骯臟也諷刺了假道學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實質(zhì)。

4.阿q“蓬”的一聲,頭上著了很“粗”的一下,說說“蓬”“粗”二字的準確性。

提示:“蓬”是聽覺效果,“粗”是觸覺感受,阿q先聽到竹杠敲在頭上的聲音,再感到竹杠接觸面積的大小,卻單單感覺不到打的輕重,阿q感覺遲鈍麻木到何種程度!他的精神勝利法已經(jīng)不僅使他精神麻木,而且讓他的肉體也麻木了。

5.本文對地保著墨不多,但躍然紙上。簡要說說他是怎樣的人?提示:仗勢欺人,趁人之危,實際是趙太爺?shù)淖ρ篮蛶蛢础?/p>

6.趙太爺那樣分明地列出五條協(xié)議,這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嘴臉?

提示:這表現(xiàn)了趙太爺敲骨吸髓的兇殘本性。我們看到,這五個條件基本沒有針對這一事件的,而是借題發(fā)揮,要敲詐阿q,把他逼上絕路。

7.簡要評價吳媽這個人。學生自由評價,不做定論。

宗族的憂慮。

女人假正經(jīng)。

舂米的無聊。

笨拙的求愛。

秀才的悶棒。

屈辱的條約。

地保的敲詐。

板書小結(jié)第四章內(nèi)容:

自讀課文三四章,體會作者對阿q的心理刻畫。

阿Q正傳教案篇十九

1.了解小說文學常識。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jié)。

3.解讀阿q的人物形象。

4.領(lǐng)悟課文主旨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5.理解課文中的心理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敢于正視人性的弱點,不斷地提高完善自我的能力。

1.把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文章主旨。

2.認識阿q形象及其社會意義。

理解如何運用生動的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1.補充一些諸如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小說的動機和時代、故事發(fā)生的前因后果等背景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2.處理好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這三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三者在小說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指導學生閱讀鑒賞小說時,應(yīng)以人物形象為中心(因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現(xiàn)實、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從情節(jié)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過程;從環(huán)境入手,分析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形成的影響。

3.通過歸納主題思想,感知人物的典型意義、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了解作者的主觀態(tài)度和認識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及巨大的藝術(shù)價值。

4.通過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提高學生鑒賞描寫人物的技巧,學習本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誦讀法、問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2課時。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4、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師問:這些句子是誰寫的?

生答:魯迅。

師答:對,這些家喻戶曉的句子就是魯迅寫的。其中有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既是對孔乙己的哀嘆,也是對祥林嫂的哀嘆,更是對今天這課文的主人公阿q的哀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的《阿q正傳》,看看魯迅是如何哀嘆阿q的。

魯迅,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

名人:阿q。

年齡:三十出頭。

籍貫:不詳。

身份地位:一無所有的貧苦農(nóng)民。

工作:打零工。

外形特征:頭上有癩瘡疤。

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負小尼姑。

生平最惱火的事:

1、向xx求愛,被拒。

2、讓小d搶了飯碗。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進過城并看過殺頭。

最受人歡迎的時候:從城里帶東西回來的日子。

生前最后一句話: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

口頭禪:媽媽的。

《阿q正傳》發(fā)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載《晨報副刊》,后收入《吶喊》,小說共九章。魯迅自述:創(chuàng)作本篇“實不以滑稽或哀矜為目的”,是想“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nóng)村為背景,通過對主人公阿q的命運的描寫,著重揭示了由于長期的屈辱地位和統(tǒng)治階級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勝利法這種不能正視現(xiàn)實的性格特征。作品把這種變態(tài)性格和心理,作為當時大多數(shù)國民具有的精神弱點加以暴露和批判,目的在于“引起療救的.注意”。小說用藝術(shù)形象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在客觀上提出了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農(nóng)民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你心目中的阿q是什么樣的呢?

伶仃、瘦弱、邋里邋遢……。

阿q被打的過程:

這表明,阿q受著深重的壓迫,卻沒有覺悟。他不能正視自已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每當他受欺凌的時侯,不是正視現(xiàn)實,而是用“精神上的勝利法”來安慰自已,把失敗當作“優(yōu)勝”,從而實現(xiàn)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個忘性很重的人,對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卻。同時,他也看不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當受到地主豪紳們欺侮,往往到階級兄弟身上去出氣。

(1)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2)光榮的癩頭瘡。

(3)自嘲“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4)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

(5)押牌寶的故事。

(6)阿q敗于王胡。

(7)挨“哭喪棒”

其實質(zhì)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

無聊,狹隘,善于忘卻、受人欺凌、卻又欺凌弱小。是羊而同時又是兇獸。可憎可恨。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墳。燈下漫筆》)。

即對于事實上的屈辱和失敗,用一種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

由于地主階級對阿q的壓迫、剝削和奴役,才造成阿q的極端窮苦和落后。阿q之所以不能起來反抗,而用“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也是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對他政治上迫害和思想上毒害的結(jié)果。(用舊道德、舊禮教、舊思想)。

談?wù)勎覀兩磉叺摹鞍精神”,你是怎么看待這種“阿q精神”的?

由此可見,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普遍現(xiàn)象,它在缺乏取得實際勝利的物質(zhì)力量的人身上,特別是在社會地位卑微而又不覺悟的人身上尤為顯著。偶一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卻了實際的戰(zhàn)斗,甚至構(gòu)成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本質(zhì)屬性,則只能驅(qū)人走向毀滅之途。

從下面的事情中看出阿q的性格是怎樣的?

1、與人口角時:“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2、藐視“文童”:“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看不起城里人:“這是錯的”、“可笑”。(狹隘保守,盲目趨時)。

3、瘌瘡疤的故事:“你還不配……”“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xiàn)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余下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爭強好勝,忍辱屈從)。

4、賭博,被搶:自打嘴巴,卻心滿意足的得勝了。

(自輕自賤,心滿意足)。

5、敗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簡直還是抬舉他”,“這毛蟲!”“君子動口不動手!”(蠻橫霸道,懦弱卑怯)。

6、挨了假洋鬼子“哭喪棒”(生平第二件屈辱):“禿兒。驢……”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挨打);“反而覺得輕松些……早已有些高興了”(懦弱卑怯奴性十足)。

7、調(diào)戲小尼姑(為自己的屈辱報仇)“咳,呸!”“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欺軟怕硬,流氓惡習)。

雙重人格。

質(zhì)樸愚昧狡黠圓滑。

率真任性狹隘保守。

自尊要強自輕自賤。

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

憎惡權(quán)勢趨炎附勢。

無賴霸道懦弱愚昧。

敏感禁忌麻木健忘。

不滿現(xiàn)狀安于現(xiàn)狀。

這種化解尖銳沖突的方式即“精神勝利法”。

所謂的優(yōu)勝,只是內(nèi)心的優(yōu)勝,卻是實際上的失敗和屈辱。

——這是一個變態(tài)的靈魂。

通過記敘阿q的“精神勝利法”,諷刺了以阿q為代表的舊中國下層人民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對勞動人民的麻醉和毒害,從而表達了作者在改良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的愿望。

意圖有兩點:

二是總結(jié)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它的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7822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