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案教學設計(優(yōu)質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21:53:34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優(yōu)質16篇)
時間:2023-11-09 21:53:34     小編:紫薇兒

撰寫教案時應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有針對性。教案的編寫需要與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相匹配,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范文中的教學活動設計有創(chuàng)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2、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景物的方法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色的。

一、導入新課:

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

二、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

三、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易讀錯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1、易錯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蕩漾光暈駁船搖曳谷壑清冽。

2、詞語解釋。

陡峭:(山勢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連成串。

搖曳:搖蕩。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溝。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畫出體現順序的詞語。

2、課文描寫了一天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3、讀讀文章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時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3)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蕩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4)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里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5)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被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色彩和形態(tài)。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秘。

六、學生小結。

學生談本課時的收獲,主要領悟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來寫。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及方法。

2、背誦、默寫。

一、導入新課:

長江三峽,素有“歷史畫廊”之稱,也有人把它稱作長江的'珠冠,是世界有名的大峽谷之一,集山水于一處,山勢雄奇險峻,江流奔騰湍急,峽區(qū)礁灘接踵,夾岸峰插云天,加上沿岸歷史名勝古跡,碑刻題詞,生動的神話傳說,使三峽成為名聞遐邇的游覽勝地,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道贊頌,而在眾多的篇章中,不得不提的是最早介紹三峽的酈道元,他的《三峽》也曾多次被引入到介紹三峽的文章中。

二、作者簡介: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人,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散文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學專著,而且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三、正音正字:

1、通假字:闕――缺。

2、古今異義:

古今。

自如果自己。

或有時或者。

雖即使雖然。

屬連續(xù)屬于。

3、詞類活用:

奔:動-名,飛奔的馬。

湍:形-名,急流。

清:形-名,清波。

空谷:名-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4、一詞多用:

自三峽七百里中在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高。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哀轉久絕消失。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快。

君有病在腠理病。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業(yè):字詞解詞,抄寫課文。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1、感情朗讀,初步感受三峽的自然風光,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學習積累語言。

設計指導思想:主體、開放、個性,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音樂渲染氣氛。播放《三峽,我的家鄉(xiāng)》。

1、快樂地讀課題。(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歡快的歌曲,《三峽,我的家鄉(xiāng)》,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課文。

2、了解課題。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峽在哪兒嗎?三峽這名字是怎么來的?

(2)出示示意圖,知道三峽的地理位置和名字來歷。

長江三峽全長193公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所以稱它為三峽。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設計意圖:加強語文學科與音樂、常識等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

假如,讓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覽長江三峽,你會喜歡上那兒嗎?為什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學生讀書。反饋,隨機正音。板書:山奇水急船險神女峰的傳說。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教學大背景,尊重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一)、(賞讀山)。

1、神女峰只是長江三峽萬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讓我們先來欣賞描寫山這部分的內容。請大家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從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峽的好奇?在有關的詞句上圈圈、劃劃、點點。反復地讀,結合自己圈劃的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讀讀、說說、充分展開過程。教師參與其中幫助與引導,和學生共同學習。

(1)重點交流,反復讀悟:(讀和說)。

夔門像刀砍劍劈,筆直陡峭。(出示畫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聳,云霧纏繞,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駱駝,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個模樣!(出示畫面和文字)。

(這三個有的可以怎樣讀啊?指生讀---評價:為什么讀的這么慢啊?還可以怎么讀?為什么?)。

3、是啊,我們讀書就得這樣,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第二段,想想三峽的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指生讀。師生評議。

4、聽同學們讀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點癢癢的了,我也來試試吧。不過,我可不用看書,請每位同學當評委。教師隨著音樂范背第二節(jié)。

5、學生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可配樂)。

(二)賞讀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兩個自然段,請同學們自選一段,像剛才一樣,一邊讀一邊圈圈點點,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圈點的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復讀讀,還可以試著背背。

隨機指導朗讀。

(1)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不由教師指定。

(2)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不做過細的技巧指導。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展示,進一步加深感受。)。

設計意圖:以人為本,讓學生有自由的選擇權和充分的自主權;注重讀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積累、運用。構建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和主體的教學模式。

游覽到這兒,我們已經深深領略到了長江三峽的無限風光:山奇水急船好險,怪不得作者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ǔ鍪揪渥硬⒗首x)。

讓我們也來深深地贊嘆一聲。

是啊,美麗的景色總是讓人神采飛揚,所以,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都為三峽那壯麗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前不久我們剛剛學過李白的一首詩《早發(fā)白帝城》,一起來背背。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對長江三峽美麗景色的贊美,抒發(fā)了自己歡快的心情。帶著這樣的感覺,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讀課文1-5自然段。

憶三峽。

長江美,最美是三峽。

山奇水急風光好,

船行浪尖別樣險。

能不愛三峽?

1、背誦課文中寫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錄課文中描寫山、水、船的詞句。

3、用簡筆畫畫一幅《百里三峽圖》。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峽風光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2、搜集長江三峽的圖片資料、神話故事或贊美三峽的歌曲,兩周后在大閱讀課上舉行《話說三峽》主題活動。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三峽》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學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可能會使學生學起來有枯燥的感覺。所以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方法。

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不上課。老師想帶大家來一次免費旅行—游三峽。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可當人們到了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旅游時,他就一定需要一個人的幫助,那是誰呢?(生:導游)三峽我們誰也沒去過,所以老師就特意給大家請了一個導游,就是我們的酈道元老夫子??删驮谧蛲?,酈老夫子突然打來電話說:因為要去參加一個宴會,不能來給我們當向導了。但是他還算夠朋友,不僅以傳真的形式把導游稿發(fā)給我們(板書:三峽。指導學生看課文)而且還給我打了個電話,老師已經把它錄了下來,接下來就請大家邊聽錄音邊學習導游稿。(播放錄音范讀)。

2、在錄音范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小組討論,老師適時點撥)。

要求:

(1)讀得通—排除文字障礙。

(2)看得懂—利用課文注釋、詞語手冊,翻譯全文。

3、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看了酈老夫子寫的導游稿有什么感覺?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峽,想讓你當導游,你怎么辦?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游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教師深入各組,適時指導、點撥)。

(2)各小組展示其所編的導游詞,教師適時點評,再由學生自己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師:大家剛才在編導游詞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這篇文章的寫景有沒有什么特點?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寫得最美?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在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適時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4、指出背誦要求,再次讓學生齊讀課文。

5、布置作業(yè)。

1)片斷作文:寫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歷過的景點或家鄉(xiāng)的美景。

2)背誦全文。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感受?觀看視頻學生的確,這里雄山聳立,雄奇壯談感受。

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而。

三峽秋天的美景更是美不勝收。今。

天,讓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方紀走進。

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二.復習。

畫卷。那么,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自由談。

說說你最喜歡那個時侯的景色?

并簡要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三.全班交流學習課文。

(一)三峽的夜。

1.課文中給我們描繪了早晨,

中午,下午,和夜的三峽景色,那。

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描繪什么。

時間的三峽呢?夜。

2.是啊,也終于來了。(出示。

課件)誰來讀一讀這一段落,其他。

同學仔細想課文都描寫了三峽夜學生動筆找課晚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又有什么文中描寫的景物特點?(在文中畫出來)。

漁火燈標長江駁船并匯報給老師。

漁火和燈標是亮的,長江是。

沉沉欲睡的,駁船是動的。小組討論交流。

3.這些景物有靜有動,這樣。

的三峽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小。

組之間討論)。

夜的寧靜,寂靜,神秘。

4.那么作者寫長江像是眨著。

眼睛沉沉欲睡。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教師指導朗讀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讓我們一起朗讀感受這夜的。

靜,朗讀時語速要慢,語氣應該輕。

緩,讀出這夜的寧靜。

(二)三峽的月。

1.在這優(yōu)美的月色中天空中。

那一輪明月是必不可少的,引人注。

目。而三峽的'月亮更有魅力,讓人學習課文中句子。

贊嘆不已。寫法并進行防句。

2.這時的月亮和山又是一番練習。

怎樣的景象?

寫山和月亮時都用到哪些修。

辭手法?

用像……又像……造句子。

3.那么今天的月亮和往常一。

樣嗎?

今天,正是中秋。同桌之間互讀課。

4.是啊,這一天正是中秋,中文。

秋的月是那么的亮,三峽的夜晚給。

人一種寧靜和諧之美,那么沉浸在。

這樣的月色中,你想不想美美的讀。

一讀呢?(同桌之間美美的讀吧?。?。

(三)小組學習三峽的早晨,中午。

和下午。

第一組學習早晨的三峽。

第二組學習中午的三峽。

第三組學習下午的三峽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4段,教師給予閱讀提示。

在學習之前,老師給大家一個。

閱讀提示:(課件)三峽的早晨,

中午和下午介紹了哪些景物,各有。

什么特點?以及三峽早晨,中午和。

下午給你總的印象是什么?

1.同學展示交流學習的結果。

2.“早晨”組。

明麗。

結合圖片感受學生觀圖片和視通過朗讀把三峽早晨明麗的頻,學習課文,景象表現出來。

3“中午”小組。

熱烈。

結合圖片感受爭取做到身臨其境的感受。

這段中的那句話使你感受到。

了三峽的熱烈?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

法?

4“下午”小組。

學生朗讀。

下午的景色這么美麗,那么此。

時的長江有什么變化?

長江似乎翻滾了一天,呼嘯了。

一天也累了,需要休息了。

(四)由景到情。

這三峽的秋天美不美,迷人不。

迷人,你喜歡不喜歡這美景?作者。

也和你們一樣,被這美景深深的吸。

引并愛上了這里。但是作者比我們。

幸運他早早就身臨其境的感受了師生一起贊美這這里的美景。讓我們也好好學習,美麗的三峽之有一天去三峽走一走,感受感受。秋。

四.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

什么。

2教師小結:

三峽這明麗的早晨,熱烈的中。

午,平靜的下午,寂靜而迷人的夜,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讓人留戀。選擇你喜歡的句子,和的收獲,教師引你的同桌讀一讀,說一說。

小練筆:

作業(yè)仿照本文的寫法描繪出你心中秋。

天校園一天的變化。

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霧青而透明夜晚――寂靜迷人靜。

導。鞏固知識。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想象,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秋之三峽的贊美之情,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在讀中想象三峽之秋的美景,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觀察與描寫的方法。

教具準備:三峽風光圖片、朗讀配樂。

教學方法:情境朗讀,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

1、學生欣賞三峽風光圖片。

2、你知道這是哪里的美景嗎?你對三峽還有哪些了解?

(1)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三峽位于長江中游,西起四川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39千米。)。

(2)描寫三峽的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2、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點研讀。

1、出示學習要求:

讀課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圈畫出來。

2、自主探究,匯報交流,師板書,指導朗讀。

早晨——橘柚樹——明麗。

中午——長江——熱烈。

下午——長江、霧——平靜。

夜晚——長江、月——寧靜。

3、思考: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作用?

4、問: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你最喜歡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讀一讀嗎?(配樂)。

五、總結。

六、小練筆。

模仿本文寫法,寫一篇習作或片段:參考題目《校園之春》,寫完后出示一到兩篇交流。

板書:

三峽之秋。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平靜。

夜晚——寧靜。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七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能按照老師要求做到預習,理解能力較強,本班為課改年級,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與教師密切配合,學生之間能相互合作。這是設計本課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背誦默寫,自我檢查。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八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九

下面一段文字是選自《水經注》,給它加上標點,并譯成現代漢語。

黃牛灘。

江水又東經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東經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p>

譯文:江水又東經黃牛山,山下有石灘,名叫“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已經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紆回曲折,即使沿途經過,住上兩夜,還是能夠望見此物。所以在這里行走的人有歌謠唱道:“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p>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

多媒體顯示下列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學生涵詠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半[天蔽日”,山隱于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敖^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洹!肮职亍憋@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以漁歌的凄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學生齊讀這三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一

1.正確認讀,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并會解釋。

4.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會認、會寫、會釋義、會運用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悟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會認、會寫、會解釋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會認、會寫、會釋義、會運用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有關三峽的學習資料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7)

1.今天我們來欣賞三峽的迷人風光。(多媒體出示三峽風景圖)教師作簡單介紹:三峽,即長江三峽的簡稱:是矍塘峽、巫峽和西陵峽谷的全稱;位于長江中游,兩岸懸崖絕壁,風光秀麗;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之一。

2.如果有學生去過三峽,讓他們說說所見所聞,加深學生對三峽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們一直來領略三峽的風光。(出示課題)

二、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15)

1.老師讀課文,學生跟著讀。

2.學生自由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讀準。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一聽字音是否讀準了。

4.指導讀“癡、巫、菱”。

5.學生讀課文。

集體讀、分組讀、指名讀。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讀,理解課文內容(15)

1.全文共有四節(jié),每節(jié)都以“三峽雨,三峽云”開頭。

2.(1~2節(jié))作者回憶起在故鄉(xiāng)渡過的童年生活;牽動了思鄉(xiāng)之情。

3.(3~4節(jié))詩人身處異鄉(xiāng),仍如夢如癡的眷念著故鄉(xiāng)的山水。

4.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小組交流學習體會。

四、課堂作業(yè)(8)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組詞。

篙駕()錦()恰()

3.寫出描寫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4.摘錄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背誦課文。

3.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感悟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有關三峽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10)

1.把生字、新詞的字音讀準確。

2.正確的釋義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講述課文的內容,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二、指導學生學習本文寫作上的特點(10)

1.中心明確,全文圍繞一個“情”字展開。

2.運用排比段開頭,文章結構和諧完整。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3.語文質樸無華,比喻形象生動,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三、品味課文(10)

1.反復吟誦。

2.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贊美之情和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

3.分組討論。

4.學生小結。

5.教師點評。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10)

1.今天的三峽發(fā)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你知道哪些呢?說給同學們聽聽。

2.你的故鄉(xiāng)有些什么特色,試著仿寫一段。

板書設計

三峽雨

回憶童年趣事

三峽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渴望再回故鄉(xiāng)

三峽云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二

本文選自《水經》,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寫景善于抓住特點,三峽奇景,被描繪得淋漓盡致,采用大筆點染的手法,傳達景物神韻。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節(jié)奏上動靜相生,使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躍然眼前。

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雖只幾百字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

2、反復誦讀,深入品味短文的優(yōu)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寫的魅力,在課文的基礎上做擴展聯想,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

齊讀課題,談對三峽的了解。

1、讀正確:聽錄音范讀,勾畫圈點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讀音-——大聲練讀、,用最短的時間讀正確——賽讀加深印象。

2、讀流暢:指名讀——學生點評——總結讀流暢的方法:停頓分明,節(jié)奏感強——運用以上方法練讀全文。

4、悟感情:作者對這里懷有怎樣的感情,能理解嗎?美美的朗讀。

以春景為例賞析。

1、讀相關句子。

2、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它的季節(jié)特點是什么,憑你的想象,畫面中還會有些什么景物?

3、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組合景物,形成完整畫面(顯出來)——著色(艷起來)——動態(tài)想象(活起來)。

4、表達通過神游三峽,感受到的美(說出來)。

1)總結提煉學生的表達技巧美:結構好——順序清——特點明。

2)回到課文,再讀文句,檢驗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學們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為什么作者沒寫入文中——寫作的需要(抓特點)。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幾幅畫面的美。

7、用眼發(fā)現,感受三峽之美。(播放課件)。

8、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1、三峽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豐富的詩篇——朗讀欣賞相關詩文。

2、“高峽出平湖”與三峽工程,自然美與人力的完美結合。同時,也應留意不同的聲音。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三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qū)。本文的作者方紀對三峽的秋景的描寫更是美麗動人,讀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課時)。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酌情。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

自讀自悟、觀、讀、想、寫四結合。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利用從網絡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

2、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圈。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有何收獲,遇到了什么問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談收獲。

(2)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談,對于提問有價值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找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三、再讀,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讀全文,選最喜歡的部分自學,在書上圈圈、劃劃、注注,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講課法:小組代表到臺前匯報自學成果,其他學生補充,評比朗讀情況。教師適時點撥,出示課件。

學生發(fā)言可抓住以下要點: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麗。從晨露閃亮到露水漸逝,再到一片明麗,讀者在感受變化時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現了熱烈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長江化作一條巨蟒,咆哮奔騰、呼嘯而去,所過之處,一片金黃。

(4)黃昏景色,抓住了平靜的特點。倒影林立的長江仿佛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溫柔可愛。

(5)在寫夜景時,作者用兩個自然段的筆墨,描繪了一幅靜謐而神的圖畫。從入夜時的沉沉入睡到圓月高懸時的恍入夢境。漁火、燈光、光暈、汽笛,有光有聲;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運用,呈現出一幅大寫意的三峽夜景圖。

四、朗讀比賽。

可采用推薦、指導、教師參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參與朗讀,加上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

教學小結:

1、本節(jié)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你懂了嗎?

2、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課下展開調查,并相互交流。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四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教讀本文,首先要重視朗讀,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讀成誦中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的語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并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三峽風光片,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對三峽有感性認識。

1、知識與技能

(1)節(jié)奏分明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并能當堂成誦。

(2)掌握“自”“至于”“則”等虛詞的用法,理解“闕”“襄”“沿”“溯”“奔”“疾”“素”“絕”“屬”等實詞的意義,翻譯重、難點句子。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2、過程與方法

采用說讀法教學本文。

第一步,節(jié)奏分明的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把想象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

第三步,總結本文的寫法,背誦全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欣賞三峽的獨特之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之情。

1、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像,體味作品意境。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預習課文,了解大意。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查找作者酈道元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成誦,準確理解

(具體內容見下表)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1、由《早發(fā)白帝城》導入:

2、檢查預習

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讀理解,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正音:

2、解答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1、初讀課文:并讓學生齊讀重點字詞。

2、在限定時間內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熟悉課文。

3、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來。

4、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5、全班討論交流質疑。

作業(yè)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具體內容見下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集體背誦全文

研讀與質疑

1、播放《三峽風光》片,幫助學生理解。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后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問題:

b.(1)作者是從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的?

(2)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討論。

3、找出相對應的語句,反復品讀,展開想像,對照著《三峽風光》片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4、學生質疑:

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早發(fā)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試找出詩句與課文中相對應的、寫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抓住景物特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不同的季節(jié),以動物、靜物相結合的方法來寫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來寫景。

1、討論

2、體會怎樣寫山水游記

作業(yè)

小結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五

《三峽》節(jié)選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砣龒{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體味文章意境。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三峽風光片)

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1、教師范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剛才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里有了一些對三峽的印象了,但還有點兒模糊,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任選一景,用自己的話把它詳細描述下來,好嗎?(四人小組合作,一人執(zhí)筆,其余三人口頭描述。)

(組內代表發(fā)言)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么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三峽大壩工程。

大家有查到關于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展示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fā)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

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1 對三峽工程眾說紛紜,你的看法呢?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談談你對建立三峽水利工程的看法。

2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以“三峽”為主題的板報。

(山)-- 奇險

夏 湍急

三峽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要求:

1、根據詞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感受長江三峽風光美,熱愛祖國的山水。

教學重點:

感受三峽的風光美。

教學難點:

課文描寫的景、情如何在學生身上實現內化。

課前準備:

多面體課件

教學模式:

重點突破,自我探究,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重點,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自我嘗試,自我探究,突破難點和重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并進行遷移發(fā)展,實現學懂后的學會。

教學過程:

一、引題,欣賞,直觀感受。

2、欣賞長江三峽風光錄象。

3、欣賞后,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說說。

二、整體感知,把握重點。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p>

指名讀,齊讀,讀出對長江欣賞、贊嘆的感受。

3、從課文中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險

三、學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學第三自然段,學后交流:

你學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語句學的?

刀砍劍劈像……像……還好像

(2)、感情朗讀

(3)、教師適當小結。

2、比較第二與第三、四自然段的異同。

同:寫法相同

異:描寫景物不同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學習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探究:課文寫了景物的什么特點?怎樣來寫的?

(3)、感情朗讀

4、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并指名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5、山奇、水急、船險,充分展現了三峽風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慨,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

齊讀

四、學文六、七、八自然段。

1、三峽不僅風光優(yōu)美,還有許多迷人的傳說,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畫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狀。

2、齊讀課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說說故事。

3、學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對三峽這幅百里山水圖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4、再讀“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p>

五、遷移發(fā)展

2、以“長江三峽,我想對你說”進行說話練習。

3、課后作業(yè):尋找、收集關于長江三峽的詩歌故事,閱讀時間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9258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