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偨Y應該準確而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觀察??偨Y范文的內容廣泛,包含了各個領域的經驗總結。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一
那天,我在公園里抓了一只蝸牛,我把蝸牛裝進盒子。我小心翼翼的把它保護著,像是含在嘴里怕它化了,拿在手里怕它碎了。
回到家,我用透明的小瓶子把蝸牛放了進去,把瓶蓋上鉆了一個洞,生怕它透不過氣來。有一天,因為我早晨要到外婆家去,晚上回來,就不能給小蝸牛喂食物,生怕它餓著,就放了很大一片黃瓜片在瓶子里面。晚上,回來的時候,就迫不及待跑去看我的蝸牛。一看,它可精神了,而黃瓜皮何只是傷痕累累,而且還被掏了個大洞。
媽媽說:“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我喂它食物的時候,開始觀察蝸牛的牙齒。哎,蝸牛的牙齒太小了,無論我怎么看都看不見。于是,我把放大鏡找來,也沒看見,急死我了。我想只有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上網一查,網上的資料說蝸牛的牙齒有25600顆,我當時幾乎要暈過去了。還有一條更讓我吃驚:它的牙齒長在舌頭上,有135排,每排300~350顆!科學家管它叫“齒舌”。還有你恐怕更想象不到,那就是蝸牛的牙齒不但多,而且很鋒利,就連硬紙板都能咬破。唉,我要是有這么多的牙齒,就不害怕吃糖把牙給吃壞了。嘿,那多好!
不知道這小東西是天生的,還是被我寵壞了,吃東西很挑剔的,變質的黃瓜片都不吃,即使餓了也不吃,只好每天給它準備新鮮的食物。
于是,我只好回到公園,戀戀不舍的與小蝸牛告了別,讓它回到了自己的可愛家園。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二
說干就干,我將兩只蝸牛分別放在卡片上,仔細地做上了記號。比賽即將開始,我將兩位選手“請”上場,并讓它們做了“熱身運動”。比賽開始,身為裁判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這兩位選手卻悠悠哉哉地慢慢爬。大約過了四分鐘,兩只蝸牛才爬了五寸遠,好慢呀!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終于,一號選手通過終點,取得勝利。我細細觀察了一下,發(fā)現在它們跑過的地方,還有兩條亮晶晶的線。真有趣,運動員還給自己畫“跑道”呀!為了犒勞它們,我在它們的“居室”里放進了一小段黃瓜和一小塊西紅柿。
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它們,只見1號蝸牛只揀黃瓜吃,而2號蝸牛卻專挑西紅柿吃,我看著它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開心的笑了。吃過晚飯,當我再次看望它們時,發(fā)現“居室”里居然有紅綠兩種顏色的糞便,為了一探究竟,我又給1號蝸牛喂了一點橘子,給2號蝸牛喂了一點白蘭瓜,而我就靜觀其變。第二天一早,當我去看望它們時,發(fā)現“居室”中又多了黃、白兩種顏色的糞便。由此,我明白了蝸牛糞便的顏色與食物中的色素有關。這兩只小蝸牛真有趣!
它們帶給了我歡樂,帶給了我知識,更帶給了我一顆好學的心。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三
世界上有許多種蝸牛,有趣極了,不過,我覺得我養(yǎng)的蝸牛是最有趣的,接下來我就和你們說一說我吧!
我的蝸牛叫住“飛鳥”,因為它“跑步”的速度飛快,同時它也很有趣。有一次,我把蝸牛放在火上烤,它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急得臉色通紅,不知如何是好;我又馬上把它放進水里,它一下子高興起來,好像在說:“真涼快!真涼快!”別高興得太早,好戲還在后頭呢!漸漸地它臉色變白,好像在說:“天哪!這是南極還是北極?。≡趺催@么冷?。 蔽矣忠幌伦影阉旁诓莸厣?,它又好像在說:“這又是什么新天地?剛才去過火焰山和北極,這難道是大草原,我的天哪!”過了一會兒,我把一條蚯蚓放在它面前,它好像在向:“會不會是蛇呢?對!蛇,它就是蛇,那是蛇,我還待在這里干嘛?”它飛快地逃命去了。它面前的蚯蚓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就是我,你們說有趣不有趣?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四
今天,我經過小花園的時候看見一些小東西,靠近了仔細看,原來是蝸牛。
蝸牛的顏色是淺棕色的,與泥士的顏色很像,你必須要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它。我仔細觀察,發(fā)現它的頭頂有一對觸角,觸角上有一雙眼睛,最神奇的是它那么柔軟的身體居然能背起那么重的“房子”,笨拙的爬行。
我發(fā)現蝸牛沒有腿,緊緊地貼著物體移動,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濕濕的痕跡。我和同學把它放在紙上,再把紙翻轉過來,它身上的“膠水”把它牢牢的粘在紙上,讓它不會掉下來。
最有趣的是,只要我一碰它,它就縮進殼里,不管你怎么碰它都不會再出來。只有你不碰它,讓它安靜的呆上一會兒,它才會悄悄地探出頭來,像打仗的軍人察看敵情。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五
今天雨過天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無意間發(fā)現了路邊有幾只蝸牛。對了,我們馬上就要上蝸牛這課了,何不捉幾只回家呢?于是我便拿出一張白紙捉了幾只蝸牛。回到家里,我便迫不及待把它放在桌上,想研究研究它。只見蝸牛在桌上慢慢的向前爬,爬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一條濕濕的線,不一會兒那濕線又變成了白色的.絲線了。真奇怪,那是什么呢?等上科學課的時候問老師吧,我想。
對了,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問媽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什么,媽媽居然也不知道,我想我不如做一個實驗吧。說干就干,我火速的拿來了肉、面包、熱狗、落葉等食物放在面前,可是蝸牛面對這些豐盛的食物無動于衷,難道蝸牛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突然,我想起老師似乎說過蝸牛吃食時,周圍應該非常安靜。于是我決定去做作業(yè),一會再來看就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了。
等我做完作業(yè)回來一看,那些食物還是原封未動,那些蝸牛卻滿捉的爬著我想蝸牛是不是挑食呢?我又把所有的食物來了一個七十二變:把肉變成木頭,把熱狗改成面條,又到廚房去拿來了一大把小白菜。等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就躲在一個既能看得見桌子,又能把我自己掩藏起來的地方,悄悄的觀察起來。不一會兒,我便看見有幾只蝸牛停在了小白菜葉上,津津有味的吃著菜葉呢。呵呵,原來蝸牛喜歡吃新鮮的菜葉啊。
蝸牛會游泳嗎?我?guī)е@個疑問開始了我的第二次實驗。我將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桌上,把一只蝸牛放入水中。只見那只蝸牛在水中把柔軟的身體拉得老長老長,觸覺也伸得老高老高的,那東倒西歪的樣子好像在太空漫步的似的。糟了,蝸牛不會游泳!會被淹死的。我連忙把它撈起來放在桌上,還好還好,它仍然安然無恙,我這才舒了一口氣。
后來在科學課上,我知道了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白絲線是蝸牛分泌的黏液。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六
今天下午,科學張老師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觀察蝸牛。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沖出教室,到花壇邊尋找蝸牛。我扒開草叢,仔細地一遍遍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被我找到了兩只小小的蝸牛。我把蝸牛放在飼養(yǎng)盒里,欣喜若狂的跑回了教室。
你瞧!這個小家伙長得還真怪呀!它沒有骨骼,全身軟綿綿的,背上背著螺旋形的“小房子”,那么小的殼有什么用呢?原來這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我輕輕一碰它的頭,馬上就縮回到殼里了。過了一會兒才探頭探腦地伸出頭來,見沒有危險了,就悠哉悠哉地爬了起來。蝸牛長著兩對長短不一的觸角,長的一對像天線,頂端有兩個小鼓包,那就是它的眼睛。短的一對像探測棒,這是蝸牛的嗅覺器官,它們靠觸角傳遞信息。它的嘴巴像小小的圓孔,小巧玲瓏,你可別看它小,吃起東西卻很快,一片整齊的樹葉馬上被它咬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當蝸牛在爬行的時候,腹足緊緊地貼著地面,帶動身體不斷前行,分泌出的黏液起到了潤滑、減少摩擦的作用。怪不得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白白的痕跡。
看著這兩只可愛的小蝸牛我突發(fā)奇想,何不讓它們來一場“跑步”比賽呢?我把它們并排放到了桌子上,在終點放上了嫩嫩的葉子。開始了,只見一只大的蝸牛扭動著身體,背著重重的“大房子”,一步一步往前爬著,一路上留下的白色黏液,真像是它的跑道呀!再看另外一只小的蝸牛,它還縮在殼里懶洋洋的睡大覺呢!我拿了一片葉子在它面前晃呀晃,它好像聞到了味道,慢悠悠的探出了腦袋,也開始移動了起來??墒菫闀r已晚,那只大的已經爬到了終點津津有味地吃著嫩葉,小蝸牛卻還在氣喘吁吁地追著。大蝸牛伸長觸角歡快地揮著,好像再說:“我勝利了,我勝利了!”
小蝸牛真有趣呀!在給我歡樂的同時,也給我?guī)砹酥R。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七
說起蝸牛,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家陽臺上的小罐子里,就放著我捉來的兩只蝸牛,我每天只要有空就會去看看他們。
蝸牛的身體非常軟,頭上有四只“觸角”——上面兩只比較短的是它的鼻子,下面兩只比較長的是它的眼睛,背上馱著一個硬殼,這就是它居住的“房子”。要是累了或遇到危險,它就會躲進房子里。
假期,閑來無事,我突發(fā)奇想:何不讓這兩只蝸牛進行一次賽跑比賽?說干就干,我將兩只蝸牛分別放在卡片上,并仔細地做了記號。
比賽即將開始,我將兩位選手“請”上場,并幫它們做“熱身運動”。
比賽開始!
身為裁判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兩位選手卻優(yōu)哉游哉地慢慢爬。大約過了四分鐘,兩只蝸牛才跑了五厘米。好慢呀!我說道:“加油,太慢了!”蝸牛們仿佛聽懂了我的話似的,只見它們“觸角”一搖,背一昂,使出吃奶的勁往前沖。終于,1號蝸牛取得勝利。
為了犒勞他們,我在它們居住的小罐子里,放進了一小段黃瓜和一小塊西紅柿。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它們,1號只揀黃瓜吃,2號專挑西紅柿吃。
看它們津津有味地吃著,我開心地笑了。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八
江蘇省吳江市吳江市盛澤鎮(zhèn)南麻中心小學6(5)任可馨說起蝸牛,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家的陽臺上的小罐子里就放著我捉來的兩只蝸牛,我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會去看這兩只蝸牛。蝸牛的身體非常軟,頭上有四只“觸角”——上兩只比較短的是它的鼻子;下面兩只比較長的是蝸牛的眼睛。蝸牛背上馱著一個像海螺似的硬殼,這就是它居住的“小房子”。要是累了或是遇到危險,它就會縮進這間“小房子”里去。一次,我突發(fā)奇想,何不讓兩只蝸牛進行一次賽跑比賽?說干就干,我將兩只蝸牛分別放在卡片上,仔細地做上了記號。比賽即將開始,我將兩位選手“請”上場,并讓它們做了“熱身運動”。比賽開始,身為裁判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這兩位選手卻悠悠哉哉地慢慢爬。大約過了四分鐘,兩只蝸牛才爬了五寸遠,好慢呀!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終于,一號選手通過終點,取得勝利。我細細觀察了一下,發(fā)現在它們跑過的地方,還有兩條亮晶晶的線。真有趣,運動員還給自己畫“跑道”呀!為了犒勞它們,我在它們的“居室”里放進了一小段黃瓜和一小塊西紅柿。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它們,只見1號蝸牛只揀黃瓜吃,而2號蝸牛卻專挑西紅柿吃,我看著它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開心的笑了。吃過晚飯,當我再次看望它們時,發(fā)現“居室”里居然有紅綠兩種顏色的糞便,為了一探究竟,我又給1號蝸牛喂了一點橘子,給2號蝸牛喂了一點白蘭瓜,而我就靜觀其變。第二天一早,當我去看望它們時,發(fā)現“居室”中又多了黃、白兩種顏色的糞便。由此,我明白了蝸牛糞便的顏色與食物中的色素有關。這兩只小蝸牛真有趣!它們帶給了我歡樂,帶給了我知識,更帶給了我一顆好學的心。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九
今天,我剛剛捉到一只小蝸牛,我就和你們說說這只小蝸牛。
蝸牛的長相嘛,不怎么好看。頭是圓圓的、扁扁的,是灰色的。頭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長的觸角細細的,上面還有兩個小黑點,水靈靈的,那是它的小眼睛,不仔細看,你休想看到。嘴長在整個臉下面,要用顯微鏡看,它嘴里的牙就更別說了,不過,這兩萬多顆牙為蝸牛奪得一個榮譽——全世界動物多牙大王。它那棟精美的“小別墅”不偏不倚,正好扣在它的背上,是螺旋的。上面布著細細的紋路。身體軟軟的長著彎彎的花紋,底下有幾個小點那是它的腹足。
它的長相雖然極為不佳,吃食可是吃嘛嘛香!我在用來養(yǎng)它的盒子里放上兩片白菜葉,我慢慢看它爬到葉子旁邊,先用小小的眼睛看了一下,低下頭,咬了一口,抬起頭,好像在品嘗這道美味大餐,吃下了第口,開始大口大口地啃,沒過一小時,倆葉子就被它“殺害”了,這個“土匪”剩下的,就只有一攤“血跡”了。
我想:這只蝸牛能不能在毛線上爬呀?一時想不出答案,只好親自動手了,我找出一根10厘米長的毛線,把毛線豎著拿起來,拿起蝸牛,把它往毛線上一放,蝸牛竟然沒被摔下來,還在上面爬哩,是不是見鬼了?我仔細一看,蝸牛“抱”住毛線,死活不下放,后面還留下了它到毛線一游的證據—黏液,就是黏液讓它貼在了毛線上呀!
它超愛潮濕、陰暗,討厭干燥、悶熱。要是沒有一定量的水分,它很可能入住天國大廈。
這就是我捕到的獵物——一只。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
我的小蝸牛住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里,而且盒子上還密密麻麻的扎了很多小孔,那是留給它呼吸的,要不然它會悶死的。它的身上背著一個重重的螺旋形的貝殼,那就是它為自己建造的一座“小房子”,小蝸牛爬到哪里,就把“小房子”背到哪里,一點也不嫌重。小蝸牛的頭上還有四個觸角,兩根是短的,兩根是長的,長的兩根觸角的頂端還有兩顆黑芝麻大小的眼睛,每當我看著它的時候,它也不時的用它的小眼睛看我,好像在說:“瞅我干啥?是不是覺得我很可愛呀?”你還別說,還真是可愛的不得了呢!
你別看小蝸牛很小,告訴你一個秘密,蝸??墒侨澜缪例X最多的動物呢!據說牙齒最少的蝸牛也有數萬顆牙齒呢!厲害吧!可是它們卻不可以用牙齒來咀嚼食物,因為它們?yōu)榱烁奖愕倪M行消化,所以就用牙齒來碾碎食物,就像液壓機壓碎東西一樣。它們的一生中,這些微小的牙齒也會和其它動物一樣慢慢磨損鈍化,所以也會和我們人類一樣換牙。你知道嗎?小蝸牛還十分有安全感,它爬動的時候就會把頭伸出來,可是一受到驚嚇,它就像一個膽怯的小女孩,立刻把頭和觸角縮進小小的殼里,再也不敢出來了,真是膽小如鼠啊!
小蝸牛也特別懶,它一睡就能睡十幾個小時,而且它還有點兒像“小偷”,每天早上上學前我都給它一片新鮮的菜葉子,而它卻一動不動的趴在那里就像沒看見一樣,等我下午放學回來看它時,卻發(fā)現葉子上面多了好多大大小小的窟窿,還有很多綠色,細長的糞便,肯定是趁我不在家的時候在那里偷偷的大吃特吃呢!居然還隨地大小便,真是一個“惡心”的家伙。
現在,我還是每天觀察著小蝸牛,因為我想了解更多關于蝸牛的秘密,如果你也想了解的話,那就和我一起來觀察吧!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一
這周的科學課,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捉蝸牛。今天正好是周末,我打算和媽媽一起去捉蝸牛。
剛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沖下樓捉蝸牛。蝸牛在哪里呢?我們在地上、樹干上、草上、花上都找遍了,也沒有蝸牛的一絲蹤影。忽然,我想起科學老師說:“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我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找了找,果然在一片樹葉的背面找到了一只蝸牛。我興高采烈地喊:“媽媽!我找到了一只蝸牛!”媽媽走過來問:“蝸牛在哪里?”“在……咦!蝸牛怎么不見了?”我仔細地找啊找,把葉子翻來覆去?!敖K于找到你了!”原來,蝸牛把身體縮進了殼里,天衣無縫地和葉子合二為一,讓我找不到它。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蝸牛》,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反思等幾個方面來介紹我對本課的理解。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蝸牛》是科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由四個部分組成。
分別是:我所知道的蝸牛,觀察蝸牛的身體,觀察蝸牛的運動,飼養(yǎng)蝸牛。本課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尋訪、飼養(yǎng)、觀察、記錄和研究蝸牛,達到認識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身體構造、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蝸牛》一課是學生真正觀察小動物的起始課,學生還是第一次觀察小動物,描述小動物,本課將引導學生體驗探究蝸牛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熱愛小動物。開好了這個頭,對學生以后的探究動物來說意義非常大。
3、教材的處理。
本課內容學生在學習前已經通過各種途徑有所了解,如果還按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根據農村學校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大膽地選擇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能夠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動、有效學習的能力。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
4、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蝸牛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和體驗觀察蝸牛的過程,學會用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實踐活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小動物,對學生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5、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難點是學生觀察活動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處理。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說學生對學生來說,喜歡動物是與生俱來的。蝸牛是學生非常喜愛、了解但又沒有仔細關注過的小動物。學生觀察的困難在于能否找到蝸牛身體的各部位,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觀察蝸牛的爬行狀態(tài)。
茂的多媒體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師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課堂上,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教師充當傾聽者和組織者。
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自主探究,觀察交流,
(三)、畫蝸牛,加深認識,
(四)、課外延伸。
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恰當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氛圍,開課時我選擇適合三年級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謎語導入:(出示謎語),在猜謎語的過程中,學生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產生了了解蝸牛的欲望,從而揭示課題------探究《蝸牛》。
自主探究,觀察交流。
1、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出示一組蝸牛的視頻,學生觀看后,提問:哪里能找到蝸牛?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你們仔細觀察過蝸牛嗎?通過觀察得出: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1)首先組織學生自主討論觀察蝸牛的方法。
(2)教師介紹放大鏡的用法,并告訴學生觀察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地觀察,觀察時要有耐心,靜靜地觀察,不要打擾它的活動。
(3)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蝸牛。教師提出問題,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它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依次觀察頭部、腹部和尾部,讓學生重點觀察蝸牛頭部的眼睛、觸角和嘴。)在觀察時,學生在小組之間相互交流、比較、補充。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一到兩個組中去,對小組提出的問題和優(yōu)點給予幫助和表揚。這里比較好的體現了小組合作與師生合作的理念。
(4)讓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蝸牛的身體,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引。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3、觀察蝸牛的運動觀看蝸牛爬行的視頻。提問:蝸牛有腳嗎?蝸牛用身體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蝸牛沒有腿、腳。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叫腹足。蝸牛在爬行的時候,會留下痕跡,讓學生討論黏液對蝸牛爬行的作用。
4、飼養(yǎng)蝸牛老師介紹飼養(yǎng)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蝸牛的食物。畫蝸牛,加深印象讓學生用簡筆畫出蝸牛的外形,并標注各部位名稱。課外延伸讓學生課外飼養(yǎng)蝸牛,觀察蝸牛的活動并寫觀察日記讓學生觀察研究動物從教室走向廣闊的學習生活,從而使40分鐘的科學課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跳板”。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突出重點。
說反思。
這節(jié)課我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蝸牛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探究蝸牛生活環(huán)境與蝸牛的運動時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觀看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短缺的實物實驗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鍛煉學生的直接感官與動手能力,這時我采用視頻的形式,來彌補它的不足。
總之,本課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重視學生親身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讓“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三
很多泥工技巧的結合,讓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體驗泥工活動的樂趣,同時也去體驗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符合《指南》中藝術領域目標要求,注重藝術活動中的情感教育,也適合在小班年齡段開展。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教材內容,綱要精神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制定了此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型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產生喜歡、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難點: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來制作蝸牛。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fā)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做好了如下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音樂《蝸牛與黃鸝鳥》、課件。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除了以爆滿的精神來感染幼兒之外,還主要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講解示范法、操作法、啟發(fā)提問法等教學法。
(一)、欣賞蝸牛圖片,了解蝸牛外形特點。
1、師:“寶寶,今天蝸牛寶寶來到了我們班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蝸牛寶寶長的什么樣的?”
2、播放多媒體課件,師作簡單解說。(蝸牛在散步、在睡覺、在說悄悄話等)。
3、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征。
“寶寶,剛才我們看了好多蝸牛寶寶,它們長什么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蝸牛有頭、頸、身體、尾巴、觸角、眼睛、還有象小房子一樣的貝殼。)。
4、師:不過,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只特別的蝸牛,一起來看一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呀?那是怎么做的呢?一起來看老師做一做吧!
設計意圖:以可愛的蝸牛寶寶的形象導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以課件中生動的圖片供幼兒觀察,并結合具體情境,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的過程中去直接感知和觀察到蝸牛的外部形象,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制作蝸牛做鋪墊。
(二)、教師示范講解。
1、展示活動工具:橡皮泥、火柴。
“這是我們做蝸牛要用到的工具,橡皮泥和火柴,小眼睛要看仔細,小耳朵要聽仔細哦?!?/p>
2、師示范講解。
(1)“我們先選一種顏色的彩泥,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來捏一捏,團一團呀團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保ㄌ嵝延變何伵5纳眢w一頭大一頭小)。
(2)再選另一種顏色的彩泥,團一團呀團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后卷一卷,卷成蝸牛小貝殼,最后在頭上可以用火柴插小蝸牛的觸角。(要卷得緊一點)。
(3)我這只小蝸牛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更多的小伙伴好嗎?
設計意圖:以特別的蝸牛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并通過求助的方式,向幼兒提出幫助,這樣更加能夠激發(fā)起幼兒制作的興趣和愿望,在示范制作的過程中通過瑯瑯上口的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制作的步驟,符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和特點。
(三)、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播放音樂《蝸牛與黃鸝鳥》)。
1、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彩泥,每個小朋友只拿兩根火柴就夠了,不要多拿。
2、教師巡回指導,注意用口訣引導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
3、重點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設計意圖:在制作前提出制作的要求,這樣可以避免自主動手操作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煩發(fā)生,在制作的過程中進行個別地指導,重點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因為幼兒的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樣就有所側重,幫助不同層次的幼兒。并播放符合情境的音樂,更營造了自由寬松的活動氛圍。
(四)、展示、講評幼兒的作品。
1、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里是蝸牛的溫馨小家,請幼兒將做好的蝸牛搬到小家里來。大家一起來欣賞小朋友們制作的蝸牛吧?。▊€別評價幼兒的作品)?!?/p>
2、師:小蝸牛悄悄告訴我一個小秘密,小蝸牛說他們最喜歡喜歡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特別喜歡在晚上或下雨的時候出來玩,最怕太陽曬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見蝸牛時,能把它放在太陽底下跟它一起玩嗎?能踩它,欺負它嗎?對,我們要愛護小蝸牛。
設計意圖:在送蝸牛寶寶回家,欣賞同伴的作品及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同時也在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最后在介紹蝸牛小秘密的過程中,進一步產生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四
“刷刷刷,刷刷刷,”這是我老媽洗菜的聲音。不一會兒,我們一口氣找到了六只蝸牛。
蝸牛身上有一座“小房子”,身體很柔軟,有兩對觸角,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銀白色的黏液。我還跟他們玩過“捉迷藏”呢!一天,我忘記了把養(yǎng)蝸牛的盒子蓋緊。第二天,我發(fā)現有三只小蝸牛不見了,其中兩只蝸牛很快就在桌子下找到了,到了下午我寫作業(yè)時,低頭一看:“啊,原來它就在桌子下面呢!想不到它玩了一圈又回來了?!边@些小蝸牛真是太有趣了。
有一天,我寫完作業(yè)后又去觀察蝸牛。發(fā)現蝸牛的觸角可以伸縮,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我對蝸牛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發(fā)現了蝸牛的頭部有黑色的條紋。原來它的觸角可以伸縮是因為黑色的條紋是觸角長出來的地方,所以它的觸角可以伸縮。
我曾讀過這一篇文章:一只蝸牛賽跑跑了七年才到終點。我們要像這只小蝸牛一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這樣,不管干什么都會成功。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五
我家有一只可愛的蝸牛,它是從我表弟家的陽臺上捉來的。
小蝸牛有一個圓圓的小嘴巴,身體白白的,軟軟的,表面上還有一層黏液。背上有個圓圓的殼,很堅硬,像一個棒棒糖,那是它的房子,當遇到敵人時,它會把整個身體縮進殼里。它還有一雙長長的兩對觸角,一對觸角有點兒長,另一對觸角有點兒短。而且長觸角頂端還有一對小眼睛呢!當我每次觸碰它的觸角時,它都會快速地把觸角縮回去。它們一般在下雨過后才會出現,爬行的時候還會在身后留下一條長長的痕跡。
蝸牛最喜歡吃青菜和黃瓜。有一天,我扔進一個黃瓜頭喂它,它爬到黃瓜頭上面,從黃瓜的中開始吃,一會兒就吃了一個圓洞。它愛吃的東西很多,有蘋果,白菜,黃瓜,西瓜皮……不過我喂它?遙?它可不吃。過了一會兒,它就開始排泄。
蝸牛是爬行動物,但爬的速度非常的慢,不是人經常說:慢的就像只蝸牛似的。有一天,姐姐也捉了一只蝸牛,我就讓自己的蝸牛和她的蝸牛比賽。于是,我們把蝸牛放到一條線上,可是它倆都不緊不慢地向前爬,把我倆急得只跺腳,無論我們怎么加油,它們好像聽不懂似的,還是慢吞吞的爬。沒辦法,比賽就這樣取消了。
最后,我的小蝸牛被我活活餓死了,想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老是忘記給它喂食,結果被活活餓死了。下次再捉到蝸牛,我一定好好照顧它。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六
今天我們一起舉行了一場蝸牛比賽,比賽的規(guī)則是三局兩勝,還要蝸牛的主人不能觸碰它,如果蝸牛睡著了就只能去朝它吹氣和說話。
比賽開始了,我從我的蝸牛家中找了一只大的、強壯的蝸牛,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桌子上,并給它叫了一個名字急速蝸牛我還對它說了一句,能讓急速蝸牛能得勝的話:加油,我覺得你一定能行的。我把它放在同桌的桌子上,比賽正式的開始了,只見同桌的蝸牛一下子向前沖,可它的速度不怎么行,我的蝸牛見了大概心想算了,它的速度那么慢,我只要一努力肯定能超過它的,于是它在起點上呼呼大睡,唉,所以蝸牛輸在了起跑線上。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局,是讓兩只蝸牛在一個小圈中,然后讓它們先爬出小圈,再爬出大圈這樣就勝了,為了讓這一次不再輸,我從蝸牛之家中拿出了我認為很好的蝸牛,比賽又一次開始,這只蝸牛并沒有睡覺,而是在起點上拉了一個粑粑,然后爬上一邊蝸牛的殼,努力向上爬,因為它非常得小,所以它一下子爬過了同桌的蝸牛,把一旁的蝸牛落在后頭。但它并沒有慢下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道:加油,加油,再快一點,如果這次贏了晚上加餐。它仿佛聽懂了,就更加飛快的向前爬,同桌的蝸牛還在起點,他實在覺得蝸牛太慢了,就把它的蝸牛放在我的蝸牛旁邊,由于他用了手,所以他輸了。
這次蝸牛比賽可真有趣。
有趣的蝸牛說課稿篇十七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蝸?!罚旅妫覍慕滩?、學生、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反思等幾個方面來介紹我對本課的理解。
1、教學內容。
《蝸牛》是科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由四個部分組成。
分別是:我所知道的蝸牛,觀察蝸牛的身體,觀察蝸牛的運動,飼養(yǎng)蝸牛。本課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尋訪、飼養(yǎng)、觀察、記錄和研究蝸牛,達到認識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身體構造、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蝸?!芬徽n是學生真正觀察小動物的起始課,學生還是第一次觀察小動物,描述小動物,本課將引導學生體驗探究蝸牛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熱愛小動物。開好了這個頭,對學生以后的探究動物來說意義非常大。
3、教材的處理。
本課內容學生在學習前已經通過各種途徑有所了解,如果還按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根據農村學校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大膽地選擇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能夠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動、有效學習的能力。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
4、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蝸牛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和體驗觀察蝸牛的過程,學會用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實踐活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小動物,對學生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5、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難點是學生觀察活動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處理。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說學生對學生來說,喜歡動物是與生俱來的。蝸牛是學生非常喜愛、了解但又沒有仔細關注過的小動物。學生觀察的困難在于能否找到蝸牛身體的各部位,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觀察蝸牛的爬行狀態(tài)。
茂的多媒體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師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課堂上,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教師充當傾聽者和組織者。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自主探究,觀察交流,
(三)、畫蝸牛,加深認識,
(四)、課外延伸。
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恰當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氛圍,開課時我選擇適合三年級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謎語導入:(出示謎語),在猜謎語的過程中,學生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產生了了解蝸牛的欲望,從而揭示課題------探究《蝸牛》。
自主探究,觀察交流。
1、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出示一組蝸牛的視頻,學生觀看后,提問:哪里能找到蝸牛?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你們仔細觀察過蝸牛嗎?通過觀察得出: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1)首先組織學生自主討論觀察蝸牛的方法。
(2)教師介紹放大鏡的用法,并告訴學生觀察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地觀察,觀察時要有耐心,靜靜地觀察,不要打擾它的活動。
(3)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蝸牛。教師提出問題,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它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依次觀察頭部、腹部和尾部,讓學生重點觀察蝸牛頭部的眼睛、觸角和嘴。)在觀察時,學生在小組之間相互交流、比較、補充。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一到兩個組中去,對小組提出的問題和優(yōu)點給予幫助和表揚。這里比較好的體現了小組合作與師生合作的理念。
(4)讓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蝸牛的身體,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引。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3、觀察蝸牛的運動觀看蝸牛爬行的視頻。提問:蝸牛有腳嗎?蝸牛用身體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蝸牛沒有腿、腳。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叫腹足。蝸牛在爬行的時候,會留下痕跡,讓學生討論黏液對蝸牛爬行的作用。
4、飼養(yǎng)蝸牛老師介紹飼養(yǎng)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蝸牛的食物。畫蝸牛,加深印象讓學生用簡筆畫出蝸牛的外形,并標注各部位名稱。課外延伸讓學生課外飼養(yǎng)蝸牛,觀察蝸牛的活動并寫觀察日記讓學生觀察研究動物從教室走向廣闊的學習生活,從而使40分鐘的科學課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跳板”。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突出重點。
這節(jié)課我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蝸牛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探究蝸牛生活環(huán)境與蝸牛的運動時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觀看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短缺的實物實驗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鍛煉學生的直接感官與動手能力,這時我采用視頻的形式,來彌補它的不足。
總之,本課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重視學生親身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讓“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98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