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改革方案有一個亮點,是自主招生考核明年起全國統(tǒng)一安排在高考后進行。而我卻看到了黑點,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要不了幾年,自主招生的形式將會逐步取消。
其實,自主招生的淵源流長,早在1966年,就有人提出,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有問題,是否可以采取中學推薦和高等學校選拔相結合的辦法,由中學根據學生三年的學習成績,分類送到招生委員會,由招生委員會根據各個中學高中畢業(yè)生的學業(yè)不同情況,進行平衡。后來,那個時代粗糙的高考把自主招生演變成推薦上學,文化考查。
2003年,22所高校擁有自主招生權,享受高校自主招生的待遇,可降分錄取,一般降分的標準在10—20分,但自主招生的名額一般不超過當年招生計劃的5%。除了文藝、體育特長生享受降分錄取外,享受大學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考生在科技發(fā)明、思想品德等方面要非常優(yōu)秀,享受大學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考生由地方申報,然后接受地方中學組成的考察組考察和認定,還要接受大學專家的審查。自主招生給高考改革透露的信息是,分數(shù)不是惟一的錄取標準了,高校自主招生便于大學選拔人才,有利于中學推進素質教育?!胺謹?shù)第一”、“分數(shù)至上”給不拘一格選人才帶來負面影響,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了人才培養(yǎng)模式。錄取模式出現(xiàn)個性化、多樣化方式,使考試錄取方式改變過于單一的弊端。
自主招生有取消的趨勢
自主招生有3個關鍵詞,報名、測試和降分,降分錄取是自主招生最主要的一個矛盾。有的中學看準自主招生中的“降分效應”,把那些加分后恰好能考上大學的學生推給高校,即“推良不推優(yōu)”;有的學校弄虛作假,給學生假的證書、競賽獲獎證明,將學生推給高校,影響了自主招生的聲譽。
@xuefen.com.cn 2013-2022 閩ICP備2023010389號-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