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理論的運用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教案的編寫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這些教案范文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感受傳統(tǒng)童謠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其結構規(guī)律。
2、在與同伴的游戲中記憶童謠,感受傳統(tǒng)童謠的樂趣。
3、嘗試集體續(xù)編童謠。
4、理解童謠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根據(jù)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學習童謠,感受其特點。
嘗試紡偏童謠。
活動準備:
背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娃娃拍手歌。
1、教師:小朋友,老師請你們和我一起來玩娃娃拍手歌。
2、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娃娃拍手歌",邊做動作,"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娃娃洗手帕。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娃娃爬大山。你拍四,我拍四,四個娃娃寫大字。你拍五,我拍五,我們大家來跳舞。
二、觀察圖片,初步了解新的學習內容。
1、教師出示五幅圖片,幼兒觀察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它們有多少個?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動物,說出名稱和它們的數(shù)量。)。
2、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每幅圖片上的內容。
教師:它們都在做什么事情呢?誰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每幅圖片上的內容?
(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教師巡回觀察、傾聽。)。
3、集體交流、創(chuàng)編。
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到每幅圖片的討論中,用身體動作、相互討論協(xié)商等方式幫助幼兒準確地表達每幅圖的內容。
4、師生共同把五幅圖片上的內容連貫起來編成童謠念一遍。
三、初步學習游戲"拍花籮"。
1、遷移已有經驗,引導幼兒嘗試編童謠教師:請小朋友試一試,我們用念拍手歌的方法來念這首童謠,在每一句前面加上"你拍一,我拍一",一直到"你拍五,我拍五"。
(引導幼兒自由嘗試用拍手歌的方式念新童謠。)。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中念童謠,共同檢驗幼兒改編情況。
3、集體念童謠兩遍教師:想想看,童謠怎樣記得牢?
(引導幼兒知道童謠每段話的最后一個字的發(fā)音有點像,這樣記起來比較容易。第一遍幼兒可以看圖念,第二遍鼓勵幼兒不看圖念童謠。)。
四、游戲:拍花籮。
1、教師和一名幼兒示范玩拍花籮的游戲,其他幼兒一起念童謠。
2、幼兒兩兩結伴玩游戲教師:想一想在玩游戲的時候怎樣才能玩得好?
(引導幼兒知道在玩的時候童謠可以念得慢一些,和拍手的速度要一致,而且兩個人念童謠和拍手的速度也要一樣才能玩得好。)。
五、活動延伸。
請你回到家把這首童謠教給爸爸、媽媽,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這首童謠繼續(xù)編下去,一直編到十。
教學反思:
以前在課間也和孩子們玩過類似的游戲,如“兩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籮》是我們中國的經典民間游戲,我想對于這樣的兒歌游戲在我們的教學中出現(xiàn),更具傳承性,因為它甚至在沒有材料的情況下,就能隨時隨地拈來就玩??刹皇菃幔课覀兒脛拥男∽笥岩蚕矚g玩“拍花籮”游戲,為了能讓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調節(jié)招數(shù),和朋友拍手念兒歌時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規(guī)則了。再來看看我們班平時難得張口說話的蕓蕓小朋友,她也在游戲的過程中,輕松自如的和對面的好朋友積極念起了兒歌,也獲得了同伴游戲、交流的快樂,變得開朗許多。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二
1、通過教學,讓幼兒學習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
2、在教學中學會品嘗,并讓幼兒知道不能亂扔果皮。
幼兒每人自帶桔子一個,干凈的毛巾,放桔子的盆子等。
一、導入教學。
1、你們的桌子上放著什么水果?是哪里的'?叫什么呢?
2、你們想不想拿出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呢?
二、探索、觀察。
1、請幼兒各自拿出自己帶來的桔子,看看是什么形狀的?
2、玩一玩,還可以與旁邊的幼兒比一比,然后再告訴大家,你的桔子是怎樣的?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桔子的顏色是什么的呢?形狀再仔細看一看是不是皮球一樣的?(和皮球比)是扁圓的。
4、摸一摸,發(fā)現(xiàn)了什么?聞一聞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自由探索后告訴大家。
三、品嘗桔子。
1、老師也聞到了香香的味道,真想吃一口,怎么吃呢?
2、幼兒自由討論,結論:剝了皮才能吃。
3、請幼兒剝桔子皮后吃桔子,桔子皮剝掉后,里面是什么?是怎樣的。
4、嘗桔子,吃后說說味道怎樣的?(又甜又酸),桔子時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幼兒觀察,并告訴幼兒有桔子有核,有的無核。
5、那桔子皮和核放在哪里呢?知道不亂扔果皮。
讓幼兒回家再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有關的資料,明天,大家來學畫桔子。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三
常規(guī)的建立,是確保幼兒安全,發(fā)展幼兒的自我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
現(xiàn)在還無法提供一個可以套用的完美的常規(guī)教育模式,因為每個人執(zhí)教者面對著一個個不同的孩子,每個執(zhí)教者頭腦中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念。
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
1以管理為目的,有過多的成人管理行為。
有些教師總是把“常規(guī)教育”與“嚴格遵守紀律”“如何管好孩子”掛上鉤,常規(guī)教育也就成了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管理者,她們設計著一個能對幼兒的行為起控制作用的外部環(huán)境,尋找著“有效”的手段。
因此就出現(xiàn)了對幼兒行為過分的限制和統(tǒng)一的管理,坐姿要求統(tǒng)一,鞋脫放在床邊規(guī)定的地方等。
有的教師生怕“亂”,為了有一個安靜、有序的教學環(huán)境,強制性地要求幼兒遵守她的規(guī)定,限制幼兒自由、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操作材料、活動形式以及合作伙伴。
似乎只要孩子聽老師的話,按部就班地按要求進行活動,就是成功的常規(guī)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靈,而不是壓迫使人服從。
這種強制只能導致兒童心靈的壓抑與封閉,甚至是心理的麻木。
這種教育培養(yǎng)的孩子不是支配人就是服從人,不是奴隸就是暴君,是扼殺人發(fā)展的教育。
以喝水關保溫桶為例。
教師雖然教過如何開關保溫桶,但總有些幼兒接完水后不注意把開關的把手放平關好。
有的老師只是一味斥責幼兒,有的老師只是提醒幼兒關好,有的干脆不聞不問,自己關掉算了。
再結合有關地球水資源的認識,效果會怎樣呢?只有當幼兒真正理解了某些行為造成了直接和間接后果時,才會將規(guī)則“內化”為自覺的要求。
2是漠視常規(guī)教育,放任自流。
有些教師為了發(fā)展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有充分愉悅的體驗,便讓孩子在無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動”,漠視或否定常規(guī)教育。
然而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一些自由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些孩子會爭吵、大喊大叫。
這時會有孩子捂著耳朵說:“吵死了”“別吵了”??這是他們對活動中不快的情感體驗的一種發(fā)泄,是對某些幼兒破壞活動常規(guī)的不滿和反抗。
放任自流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因此常規(guī)教育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兒園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是非常重要的。
3說教型常規(guī)教育。
此類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通常采用說教的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指導,并且這類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規(guī)居多,如“不許大聲說話”“不能亂丟玩具”等,卻沒有引導幼兒去理解行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視了幼兒通過體驗習得常規(guī)的特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其中明確了良好常規(guī)在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引導我們去反思傳統(tǒng)的管理行為與幼兒主體發(fā)展之間存在的問題。
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應該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
二、常規(guī)教育中應采取的對策。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輩子受用;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
”可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的重要性。
一位獲諾貝爾金獎的白發(fā)蒼蒼的學者說:他所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這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他說:在幼兒園,學會把自已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午飯后要休息,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大自然------。
這位獲得學界最高榮譽的老人用了這些具體的描述說明了一個人的學習、生活習慣及良好品德在幼兒期形成對人的一生的重要性。
怎樣開展常規(guī)教育?什么樣的教育手段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常規(guī)教育要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要創(chuàng)設正確的教育環(huán)境,建立一系列條件反射;。
第三、要認真分析幼兒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選擇與之相應的教育方法;。
第四、要加強家園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1、常規(guī)教育要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
幼兒在園生活的環(huán)節(jié)從大體上可分為:入離園、進餐、生活自理,午睡、學習游戲五大環(huán)節(jié)。
為了讓幼兒在各環(huán)節(jié)的行為有目標指南,按照《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教育綱要》對幼兒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行為提出了目標要求。
教師要把常規(guī)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中去。
2、創(chuàng)設正確的教育環(huán)境,建立一系列條件反射。
環(huán)境主要指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
無論是物質環(huán)境還是精神環(huán)境,對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都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1、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
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可以約束幼兒的行為。
或許人們可以以自身的經歷或觀察他人的行為中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走進整潔、優(yōu)美的地方就會舍不得隨地吐痰,而如果走在骯臟的小巷,就會毫無顧忌地吐痰了。
這就是物質環(huán)境的影響。
如果幼兒園里,幼兒的床被、枕巾隨床亂扔,課室內桌椅橫七豎八,區(qū)域材料五馬分尸,滿地紙屑、繪畫顏料水,孩子們怎能養(yǎng)成講衛(wèi)生、講秩序、愛護玩具的好習慣呢?因此,幼兒園的活動室、睡室、盥洗室以及戶外的每一個地方都要整潔、衛(wèi)生,物品陳設井然有序,是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重要保證。
2、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
精神環(huán)境即氛圍,良好的園風園貌,良好的班級氛圍對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影響是很大的。
當一個禮貌不好的孩子走進團結協(xié)作、文明有禮的班級體,每日耳濡目染那入園、離園時教師與孩子親切真誠的“問好”、“道再見”的禮貌聲中,就會逐漸變成有禮的好孩子。
當一個在家嬌生慣養(yǎng)、凡事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生活在一個謙讓有禮、平等和睦的班級里,也會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漸變成一個與同伴團結友愛的乖孩子。
潛移默化地讓幼兒知道吃東西時坐姿端正,細嚼慢咽,不隨便講話,不咂嘴,嘴里東西咽下再講話或離開座位;遵守各種游戲規(guī)則,不在室內亂跑或大聲喊叫影響他人;不遠離教師、小朋友,游戲時不做危險的事;帶好自己的衣物,有禮貌地向教師、小朋友告別,說“再見”后方可離去......。
孩子生活在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里,受到積極健康的精神影響,他們的心情總是愉快的,精神是飽滿的,行為習慣自然也是良好的。
3,認真分析幼兒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法。
在幼兒時期,幼兒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里活動和行為的能力還很差,行為表現(xiàn)出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他們有著不同的年齡特征。
因此,常規(guī)教育不能“三天打魚,二天曬網(wǎng)”,更不能一刀切,而應在注重分析幼兒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選擇適當?shù)慕逃侄芜M行教育。
1、小班的幼兒,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愛模仿。
因此,教師要緊緊抓住幼兒愛模仿這一心理特征,運用“榜樣示范法”,可使常規(guī)教育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歲的幼兒,一般來說剛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教師成了孩子朝夕相處的同伴,在孩子心目中,教師既像媽媽又是老師,享有一定的權威,是孩子崇拜的偶像。
大凡許多家長都有這種體會:老師說的,老師做的,在孩子們心中都是對的。
因此,老師要嚴于律已,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已的言談舉止、行動坐臥都讓幼兒耳濡目染,使之潛移默化受到良好教育,讓幼兒在模仿中自覺和不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
2、中班的幼兒,初步能根據(jù)自已的具體生活經驗來理解成人的語言。
因此,教師要對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具體的指導,使之變?yōu)橛變鹤陨淼木唧w經驗。
孩子年齡小,如何疊被子,如何擦桌子,如何掃地,如何保管自已的用品用具,如何搬椅子才安全等等,都應教師手把手地教。
否則,幼兒起床之后被褥亂堆一團,掃地時就會滿室亂掃,只管帚下地面干凈,不管垃圾去向,或是將垃圾推到難讓人看見的角落里。
教師的具體指導要從晨間入園的每一細小環(huán)節(jié)入手,既要曉之以理,又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使幼兒懂得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中有不同行為。
例如,餐前餐后的衛(wèi)生。
第一、要讓幼兒懂得餐前餐后的衛(wèi)生保健的重要性,讓幼兒變他人要求為自已需要的行為;。
第二、讓幼兒掌握盥洗的正確方法。
讓幼兒掌握正確的盥洗方法,就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教師通過講解、示范使幼兒掌握開多大的水才不會弄濕衣服,洗臉要先洗眼睛,最后洗頸、洗耳朵;洗手時要認真搓手心、手背、手指縫,洗凈后將手上的水輕輕地甩掉并用自已的毛巾擦干凈等具體規(guī)范動作。
3、大班的幼兒開始能控制自已,做事顯得比較有主見,對人、對已、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
因此,常規(guī)教育應以自我教育為主要教育。
手段,變以往的他律為自律行為,通過幼兒自我約束,自我評價來提高自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和調動幼兒參加自我教育。
讓幼兒通過實踐、體驗去認識、評價自己的行為。
如:在班級開展“幼兒常規(guī)自評活動,”利用墻面設計“幼兒常規(guī)自評欄”,欄中包含幼兒自評的項目和全班幼兒的姓名或相片,項目一欄最好用形象標記和文字并存來體現(xiàn)。
如:進餐一項可畫上碗筷,寫上“進餐”;自理一項畫一雙小手并寫上“自理”;輕放椅子畫上一把椅子,傾聽畫上耳朵,環(huán)節(jié)轉換時的常規(guī)畫上飄飛的音符,早入晚離的禮貌畫上微笑的小嘴和揮動的小手等等,讓幼兒一看就懂,從而便于幼兒在自評中進行操作。
開展自評活動,讓幼兒采取自己給自己獎紅花的方式,是調動幼兒積極參加自我教育形成良好常規(guī)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自評欄”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也是幼兒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的園地。
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反映出全班幼兒的常規(guī)情況,能隨時為教師提供教育信息,以便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個別教育,從而有的放矢地督促幼兒按正確的要求去做,幫助幼兒樹立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4.加強家園聯(lián)系,統(tǒng)一教育目標。
家園聯(lián)系,目標統(tǒng)一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在假期回校后,常規(guī)方面出現(xiàn)了倒退現(xiàn)象,這都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不一致造成的。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一些事情長大了再學也不遲,甚至認為長大了自然會做,勿需教育。
這種錯誤的“樹大自然直”的觀念,使得幼兒在家事事家長包辦,有時則是家長的工作或娛樂打亂了幼兒的生活作息規(guī)律。
幼兒中午在家可以不睡午覺,什么時候想吃飯再吃也可以??。
在家里,家長就是老師。
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本、家訪、個別溝通等方式與家長互通信息,互相了解,達到步調一致,才能不讓我們的常規(guī)教育白費。
總之,幼兒園常規(gu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培養(yǎng)。
不怕煩,有耐心,多與孩子交流,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許多閃光的東西,孩子們也因此就會不斷地成長進步,因為我始終相信這樣一句話: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四
1、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shù)。
2、通過各種游戲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讓幼兒知道數(shù)字寶寶和水果寶寶的數(shù)量一一對應的關系。
1、活動準備:
游戲。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轉轉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戲、一只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咬?。ㄓ變哼呑鰟幼鳎吷焓种割^)。
2、活動開始:
師:
(1)幼兒用手指表示1、2、3,這些數(shù)就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教室里,在我們玩具中,我們不僅要會讀數(shù),而且要認識數(shù),以后逐步學會寫數(shù)。
(2)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老師有幾個鼻子?有幾張嘴巴?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shù)字卡片1。
幼兒再數(shù)數(shù)老師有幾只眼睛?幾個耳朵?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shù)字卡片2。
繼續(xù)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教室里有幾張獎狀?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shù)字卡片3。
(3)讓小朋友觀察,1、2、3這3個數(shù)的長相不是一樣的,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
師:
(4)新年快到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寶寶,送給你們,喜歡嗎?
老師說出水果的名稱和數(shù)量,幼兒將水果的數(shù)量粘貼在相應的數(shù)字下面;反之根據(jù)水果的數(shù)量粘貼相應的數(shù)字。(貼對了,發(fā)給小紅花給予獎勵)。
3、活動結束:
(1)師幼一起跳數(shù)字舞,一個小孩手摸地,二個小孩顛顛腳,三個小孩轉又轉……。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五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嘗試用替代法對兒歌進行彷編。
1、猜謎語。
(1)師:請小朋友猜一條謎語: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強它顯形。
(1)師:對了,謎底就是“影子”,你們什么時候會有影子呢?(太陽光、月光、電燈光等,照著我們的時候會有影子)。
2、學習兒歌。
(1)教師完整朗讀兒歌。
(3)幼兒完整朗讀兒歌。
3、創(chuàng)編兒歌。
(1)師: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動植物替代兒歌中的“小黃花、小紅花、小藍花”,創(chuàng)作成新的“影子的顏色”
(2)幼兒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他人分享。
探索影子的奧秘。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六
新學期開始了,幼兒們根據(jù)不同的年齡被劃分到不同的班級,在新組合的班級中,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不論是孩子們之間,還是師生之間大家彼此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新朋友》這個活動。
1、幼兒們愿意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名字,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游戲。
2、能關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愿望。愿意親近老師。
1、幼兒自己的照片每人一張。
2、布制玩具、教師制作的小紅花或幼兒喜歡的粘貼等小禮物。
(一)教師親親抱抱小朋友。
幼兒:好。.。.。.
師:現(xiàn)在老師先自我介紹一下。.。.。.
播放音樂《幼兒園里真快樂》音樂結束二位老師各去找到一名幼兒,對他們說:"我喜歡你!想和你成為好朋友。"并和幼兒親親抱抱,然后送上小禮物。
(二)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名字。
師:現(xiàn)在哪個小朋友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就可以領取精美禮物一份。
1、請舉手的幼兒按先后順序站到中間,大聲說我叫:"xxx。"。
2、對個別膽小的、害羞的幼兒不要太勉強,老師可幫助他說出,教師用親一親、握握手的方式進行鼓勵。
(三)教師出示全班幼兒個人照片。
1、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老師手中拿的這張照片,是誰,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幼兒用手指出來,并說出照片中小朋友的名字,回答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或小粘貼以示鼓勵。
2、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新朋友,或是自己的同桌。
師::你喜歡的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哪里?
(四)請幼兒們圍成一個大圓圈做《找朋友》的游戲。教師拍攝幼兒找朋友的錄像。
播放音樂“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p>
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今天在幼兒園認識了這么新朋友,高興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今天小朋友們的精彩表現(xiàn)吧。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yǎng)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只小口袋,天天隨身帶,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襪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里?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范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后,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后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游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著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著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著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后腳跟。
4.幼兒穿上鞋后,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馬路上的車(小班社會教案)。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楊柳雪鎮(zhèn)實驗幼兒園馬桂芳。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節(jié)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了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游戲音樂。
活動過程:
小結: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并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p>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guī)則。(出示交通標志: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游戲: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游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jié)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么你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八
1、能說出交通標志的外形特征和含義。
2、嘗試制作活動室的安全標志。
【活動準備】。
交通標志圖片、畫筆、記錄表《要小心的物品》。
【活動過程】。
1、我認識的交通標志。
出示交通標志,請幼兒說一說交通標志的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其含義。
歸納這些交通標志的規(guī)律:外形簡單,顏色有紅、黃、藍、白四種顏色。
顏色和外形:紅色的圓形表示禁止;黃色的三角形表示警告;藍色的長方形表示指示。
2、觀察活動室環(huán)境,尋找安全隱患。
想一想:活動室里有哪些東西可能會造成危險?(幼兒邊說教師邊記錄幼兒說出的危險物品)。
分組到活動室的各區(qū)域、各角落找一找你,看看有哪些東西會造成危險,并記錄在《要小心的物品》統(tǒng)計表中。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分享應該注意哪些事情才不會造成傷害,如:
正確使用剪刀、訂書機。
豆子、衛(wèi)生紙等不能塞進鼻子和耳朵里,也不能吞到肚子里。
玩具和錢幣等不能放進嘴巴里。
不拿剪刀、筷子等尖利和細長的東西奔跑,以免戳到自己和別人。
線和繩子不能纏到脖子上玩。
不能亂丟東西,以免不小心踩到而滑倒。
洗手時要注意盡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以免滑倒。
活動教材分析: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大多數(shù)第一次離家過集體生活,容易出現(xiàn)分離焦虛、對陌生環(huán)境有恐懼感,以及師生、同伴關系適應困難等現(xiàn)象。本次活動重點是使幼兒園成為幼兒喜歡的游戲場所,建立起師生伙伴關系,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來園接待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愛幼兒園。
2、喜歡老師和同學,愿意和他們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標記牌每人一套。(胸牌、茶杯、毛巾、抽屜、座椅等屬于幼兒在班級的個人物品都有相同圖案的標記。)。
2、活動區(qū)的布置:閱讀區(qū)、手工區(qū)、娃娃家、小超市、餐廳等。
3、允許幼兒從家里里帶喜歡的玩具、圖書、小食品來園。
4、組織家長和幼兒參觀幼兒園中、大班的游戲活動。
活動過程:
1、找標記:
2、玩游戲:
3、個別談話:
@[emailprotected]@[emailprotected]?”
教師分別給每個幼兒評價“寶寶你真乖乖,不哭不鬧愛上幼兒園,老師喜歡你,請你明天還來幼兒園。”并發(fā)給小食品作為獎勵。[點評:談話在游戲中進行,孩子沒有壓力,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游戲中,孩子們會輕松、自然地建立同伴關系,在集體中不會感到孤單。
改變了傳統(tǒng)新生入園接待方式中,常規(guī)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取而代之的是幼兒自身的主動活動“找標記”。玩自選游戲是為幼兒提供了人的相互作用環(huán)境——小伙伴和老師,材料相互作用環(huán)境——游戲區(qū)設置和玩具的提供,在這樣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才能獲得主動發(fā)展,也不會感到環(huán)境與周圍人物的陌生,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避免了哭鬧。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和家長參觀、參與中、大班幼兒的游戲。
2、請家長配合,離園回家后問一問幼兒,如“上幼兒園好玩嗎?”“誰是你的朋友?”“老師鼓歡你嗎?”等等,鼓勵幼兒喜歡幼兒園生活。
活動目標:1、培養(yǎng)幼兒自己獨立就餐的好習慣。2、讓幼兒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體健康?;顒訙蕚洌翰途呷舾??;顒舆^程:一、看幼兒讀物,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教師:貝貝是怎么樣吃飯的呢?這樣好不好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說一說。)。
小結:貝貝沒有自己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還需要媽媽來喂,這樣是不對的哦,小朋友應該要養(yǎng)成自己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3、教師:亮亮吃飯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呢?這樣做對嗎?
小結:亮亮吃飯的時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勢不對,所以桌上總會灑出飯菜來。
4、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紅紅是怎樣吃飯的呢?她吃飯的時候對不對呢?
小結:紅紅坐得很端正,會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
5、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地,誰吃飯的習慣呢?誰做得,你們喜歡哪個小朋友呢?為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好的進餐習慣,并教育幼兒應該向紅紅學習,自己吃飯,并且能夠坐得端正、吃得干凈。)。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會使用勺子和小碗。
2、教師: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安安靜靜,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教師進行示范,請個別幼兒進行練習操作。
三、教育幼兒在幼兒園或在家里都要自己吃飯,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吵鬧,要高高興興地吃飯,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壯,長得好!
四、學念兒歌《吃飯》。
坐在小桌邊,寶寶學吃飯,右手拿小勺,左手碗扶牢,一口飯,一口菜,干干凈凈全吃完。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九
2、教育幼兒不玩、不靠近危險物品。
3、了解一些簡單的安全常識。
活動準備。
掛圖3幅、教學課件ppt。
活動過程。
二、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險的?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后,
總結。
出:尖銳的器具、火、電、煤氣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危險的。
三、尋找危險的物品。
將幼兒分成5人一組,分別到洗手間、各個區(qū)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尋找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危險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對危險的預見能力。
滲透方式:在一日活動中隨時發(fā)現(xiàn)危險物品或事情,及時提醒幼兒注意。
家長工作:請家長經常提醒幼兒家中有哪些危險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觸摸,如:剪刀、縫衣針、電器、煤氣開關等等,給小朋友講一些安全常識。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點: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
2.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巧克力、果凍。
活動過程:
一.安全演練。
1.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么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么說的,寶寶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p>
老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十一
2、教育幼兒不玩、不靠近危險物品。
3、了解一些簡單的安全常識。
掛圖3幅、教學課件ppt。
2、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險的?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后,總結出:尖銳的器具、火、電、煤氣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危險的。
3、尋找危險的物品。
將幼兒分成5人一組,分別到洗手間、各個區(qū)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尋找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危險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對危險的預見能力。
滲透方式:在一日活動中隨時發(fā)現(xiàn)危險物品或事情,及時提醒幼兒注意。
家長工作:請家長經常提醒幼兒家中有哪些危險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觸摸,如:剪刀、縫衣針、電器、煤氣開關等等,給小朋友講一些安全常識。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十二
1、認識桔黃色,并初步學會按一定方向涂色。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繪畫的能力,激發(f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菠蘿。
2、涂色-菠蘿輪廓線的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神秘的口吻:
滿身長滿魚鱗,頭像公雞尾巴。
說來不是動物,水果店里見它。
請小朋友猜猜這是什么呢?
(謎底:菠蘿)。
2.教師:今天我們來畫菠蘿好嗎?
二、展開。
1.感知菠蘿的顏色。
課件播放:
引導幼兒觀察:這些菠蘿都是什么顏色?(桔黃色)。
2.學習涂色菠蘿。
(1)教師講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認識橘黃色。
這只油畫棒是什么顏色的?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用桔黃色的油畫棒給菠蘿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點講解起筆和止筆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2)提醒幼兒涂色時保持安靜,自己獨立作業(yè)。
(3)圖片欣賞-菠蘿,激起幼兒的涂色期望。
3.布置涂色任務,提出要求:
涂色時身體坐正,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畫筆,左手按住作業(yè)紙,
按一定方向仔細涂色,
比比誰給菠蘿穿的衣服最漂亮。
4.幼兒開始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糾正幼兒的繪畫姿勢,鼓勵幼兒仔細大膽涂色,不把顏色涂到線外去,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5.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
對涂色均勻完整的作品展示鼓勵。
三、結束。
展出幼兒全部作品,請幼兒觀賞。
幼兒園小班常規(guī)教案篇十三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
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1.有關的圖片。
2.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巧克力、果凍。
一、安全演練。
1.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么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么說的,寶寶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19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