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讀后感(優(yōu)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1:04:29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優(yōu)秀19篇)
時間:2023-11-10 11:04:29     小編:HT書生

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觸動自己的場景、人物、情節(jié)等進行總結(jié)和回顧的一種方式。讀后感的寫作需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精煉性。讀后感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音頻、視頻的形式,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表達。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一

閑暇之余有幸讀到一本能夠凈化心靈的書:《相約星期二》。書中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癥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把自己睿智的處世哲學在每周二分享給自己曾經(jīng)的一位學生,也就是作者。彌留之際的諄諄教導與迷茫之中的人生腳步碰撞出了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讓我獲益良多。

曾經(jīng)聽說過一句話:“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笔前?,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生病的盼健康,健康的盼錢財,富裕的盼輕松,閑逸的盼成就。每個人都在嚴陣以待,使出渾身解數(shù)與生活較量,追求著自己所謂的幸福?!袄咸鞝斕还搅恕保拔乙兔\抗爭”……,諸如此類的話消磨了一些人,振作了一些人,可是,我卻看不到這些人身上幸??鞓返挠白?。每天的忙碌,已讓人們忘記了去體味幸福。我也每天在和生活戰(zhàn)斗,埋怨著他的不公,煩惱著他給我的苦難,然而,莫里教授的一句話讓我一下子釋然了,他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和生活講和”。理解生活,包容生活,也就獲得了最簡單的快樂。

都說“知足者常樂”,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于病者而言是健康,于貧困者而言是溫飽,于勞累著而言是一夜好覺,于奮斗者而言是一點成功,于孩子而言是得到一件心儀已久的玩具,于老人而言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一頓家常便飯……所以,我們首先要理清現(xiàn)階段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shè)置了多少障礙,只要真誠的接受它們,包容它們,又有什么事能讓我們暴跳如雷呢?正如莫里教授臨終反思的那樣,遠離那些盲目追求物質(zhì)享受,那些缺乏責任感缺乏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在莫里老人看來,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實需要,就會走向關(guān)愛與奉獻。

停下奔波的腳步吧,看看我們周圍,看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用愛去呵護,幸福就一定會在我們身邊環(huán)繞。讓我們與生活講和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也是給自己一個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會。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讓我重新認識了死亡,認識了生活,讓我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熬辰?,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我感謝這位睿智豁達的老人和這個謙虛有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二

每個人都會老,但是大多數(shù)人雖然知道卻決不愿意理解這個事實。大家都愿意年輕,愿意停留在精力旺盛,身強體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哪個階段。但是那個階段并沒有什么生活閱歷和經(jīng)驗。莫里很偉大,他樂于理解變老。他不羨慕別的年齡階段,正因老去必定是建立在年輕之上的。其實我們也不必害怕變老,死亡才是人生的彼岸,老去只是離目的地,一片歸于純凈的`凈土更近些而已。這就應(yīng)值得慶幸。畢竟,擁有過了,奮斗過了,就足夠了。如果硬要卡死在一個階段,扼殺成長,這違背的上天和自然規(guī)律的事情,只怕不是上天的意愿,也不是我們應(yīng)對死亡的回歸時,該做的準備工作。我們不需排斥,不需反抗,只需要認真的過好每一天,今日是今日畢,哪怕明天會死也死而無憾,問心無愧,那才是我們的人生應(yīng)有的生活狀態(tài),雖然真正能做到的人極少,但是哪怕只吸取了一點,應(yīng)用了一點,就已經(jīng)足夠受用終生了。(無愧此生足矣!)。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三

莫里教授對于死亡并不恐懼,他認為正正因不知道哪天會死,因此才要趁活著的時候珍惜生活,要準備好迎接死亡。死亡是必然的,它不會正因你想逃避就離開,世間的萬物注定要死的?!跋鄲刍蛘咚劳觥笔悄锝淌谧钕矏鄣木渥印<彝ゲ粌H僅僅是愛,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金錢、名利所不能給的。不必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正因你也會得到。在莫里教授看來,這世上的人都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大多數(shù)人被灌輸錢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四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是寫在封面上的一句話。這句話言簡意賅,是畫龍點睛之筆。而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屬于莫里與米奇的人生課,更是我們應(yīng)必修的一門課。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么做?這是米奇在莫里臨終前幾天提到的問題。對于我們,可能要回答:“當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懶覺?!倍锏幕卮鹱屓藗儫o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wù)撍麄兊膯栴},談?wù)劚舜说挠亚?。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顏色,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個好覺。”現(xiàn)在我明白了,莫里為什么能在最后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種健康向上,樂觀的心態(tài),通過他的回答,我已明了。

而我們,能否向莫里學習。不要對自己的得失那么關(guān)心,不要對金錢那么在意,當我們?nèi)猿聊缬谧穳舻幕孟胫袝r,多少時光偷偷的從我們身旁溜走,而我們卻渾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寫的那樣:“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能夠仔細地思考一下現(xiàn)在,努力把握現(xiàn)在,只有現(xiàn)在,才是成功的關(guān)鍵。只有把握住現(xiàn)在,才有可能把握住未來。

而莫里與米奇談?wù)摰?,不僅僅只是這些,還有更多的人生話題需我們仔細思考……。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五

書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癥,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jié)目采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

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從第一個星期二——談?wù)撌澜?,到第二個星期二——談?wù)撟詰z……第九個星期二——談?wù)搻鄣挠篮恪谑齻€星期二——談?wù)撏昝赖腵一天,最后一堂則是葬禮。老師謝世后,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看來,同樣在期待著的人實在不少,而且不分國籍?!叭绻缰烂鎸λ劳隹梢赃@樣平靜,我們就能應(yīng)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薄笆裁词侨松罾щy的事?”米奇問。“與生活講和?!币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jié)論。

當莫里設(shè)想自己的墓地時,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學生說,我會去,但到時聽不見你的說話了。莫里笑了,說:到時候,你說,我聽。

山坡上,池塘邊,一個美麗的墓地,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闭n程在繼續(xù),老師閉著眼睛靜躺,學生來了,老師早就囑咐過:你說,我聽?!罢f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本辰?,讓死亡也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

現(xiàn)在,莫里已長眠于地下,卻把課堂留了下來,而且越變越大,已延伸到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師,但他把人的生命價值真誠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對此,使我們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亞當斯所說:“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p>

是?。‰m然莫里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將得以永恒!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六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死亡旅程的書籍。

這是一本叩問人類內(nèi)心的書籍。

在經(jīng)濟學中,將貨物的出售,稱為“最驚心動魄的跳躍”。因為商品中凝聚著生產(chǎn)者的勞動價值。這一價值是否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則必須通過其出售成功來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中的認識,其實也回答了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永遠都需要社會對他付出的認可。

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他人的贊賞。

在今天高度物質(zhì)化的世界中,人們逐漸將自己的付出簡單地歸結(jié)為物質(zhì)化的生產(chǎn)。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工作中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業(yè)績。而莫里通過他的言行,告訴我們:工作并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也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擱置在無謂的瑣事之中。我們的生活,有著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nèi)チ粢狻覀兊募胰?、朋友以及認識或者不認識的身邊人。

人不僅是物質(zhì)的人,同時也是精神的人。當在完成衣食之需后,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感情的體驗,并且這種體現(xiàn)相較與工作的成就感而言,是更為長久的。工作會離我們而去,但是家人、朋友、關(guān)心我們的人卻難以割舍。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七

如果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夠為他人做一點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就足以讓你的生命綻放華彩!一位臨死的老人,就應(yīng)是智者,他教會了我這一道理,并且還遠遠不止這些......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所在,沒有必要羨慕別人的地位,正因你同樣重要,或許你自己并不了解,但是這并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怎樣正確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關(guān)鍵所在。就像此刻的我,在班級這個大群眾中,不是最優(yōu)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著我的`小主角,一部完整的戲也用樣需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主角,這樣才能使這部戲更加的完美!(演好自己的主角!這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覺悟了!)。

我們總是斤斤計較那些小利益,不肯讓自己吃虧,如果把心胸放寬,多謙讓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情緒也必須會得到釋然吧。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好正因這些小事所生氣,破壞了一天的情緒,為何不看開些,調(diào)整姿態(tài),用微笑去應(yīng)對晨光呢?!

死亡----一個人們永遠忌諱的話題,我想只有在這位即將離去的老人面前,有著深厚人生閱歷的老人面前,才能夠得到破解,他的坦蕩,他的豁達,令任何一個人驚嘆!是呀,何必那么懼怕死亡二字呢,這是每個人都必經(jīng)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問題,我們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好處。如果說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如果說每一秒都是最后一秒。這樣我們會怎樣度過呢?!

這只是我看完整本書的感想,或許正因人生閱歷的關(guān)聯(lián),有些問題還不是看得太透徹,但是我想我此刻所領(lǐng)悟到的這一切,就足夠使我受益終身!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八

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泣不成聲也是種幸運,它讓我們不再忽視周圍的世界。莫里最喜愛的.詩人w·h·奧登說:相愛或者死亡。若要使生活有好處,需要愛。

如果我們不幸福,無疑是親手為生命鍍上悲色。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甚至不像病癥有前因后果。鐵鎖易解,心獄難釋,既然死亡必定回來,何必逃避這樣的恐懼卻因此遁入自己制造的囹圄。莫里用余生上的這門課,一向在告訴我們,就應(yīng)勇敢應(yīng)對衰老,應(yīng)對死亡,應(yīng)對人生。

合上書,仿佛一片澄明月色關(guān)照著內(nèi)心,我已不虛此行。

認真飄過世界,歲月盈手時,瑣碎與呻吟必是了無蹤跡,愛卻留存。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九

愛和人生的意義。

當文藝作品在探索人生意義的時候,“愛”總是那個最終的標準答案,在得出這個答案之前,往往會先排除掉權(quán)力、金錢、聲望這些永遠的配角,所以當說“人生意義是愛”的同時,往往帶著排斥世俗成功的意味。這種看似讓人印象深刻的說法,無視我們對世俗成功的深切渴望,在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提供了一種懶惰的自限。

如果我們采用一個更加包容的,廣義概念的“愛”——代表著我們個體所有的社會關(guān)系——把“愛”作為人生意義又似乎是理所應(yīng)當?shù)?。卡爾·馬克思說,從本質(zhì)上講,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存在,我們只有在一個(特定類型的)社會中才能獲得自己身份和自我認同,離開了特定社會的語境,說一個人“成功”是什么意思呢?說一個人“幸福美滿”又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呢?換句話說,人生意義的備選項,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我們與他人的共處為前提的,在這里,人生意義被概括為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也就是廣義的“愛”。

再次換一個角度:人的一切行為都基于自己的欲望,創(chuàng)造是欲望,奉獻利他是欲望,親密關(guān)系更是欲望,將人生意義等同于如何充分地、高質(zhì)量地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未嘗不可。

人生意義的備選答案眾多,這些答案在爭論中不斷擴大外延自己的含義,以至于最終這些答案的內(nèi)容高度重合,很難找到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意義,這也從另一個角度給我們一個非常樂觀的啟示:人生的意義不可能被限制在某一個狹小的概念中,換句話說,我們總能在某種意義上達到自我實現(xiàn)。

接受與超脫。

接受才能超脫——無論你把這句源于佛教的思想作為人生哲學、心理學技巧還是冥想時的自我暗示,都很有效。同時,對自身的接納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已有的觀念,這些觀點在你小時候,通過父母的教誨、自己的觀察和影視作品灌輸入腦,成為人生觀的一部分。大部分時候,這些觀念能讓你更好的適應(yīng)社會,應(yīng)對生活,所以你往往對這些觀念不加審視,哪怕有些時候它們自相矛盾,或者形成偏見和淺薄?!断嗉s星期二》中提到:“接受別人替自己擦屁股并不羞恥,其實生來就沒有理由要為這些事情感到羞恥”。在克服羞恥感而達到自我接納的過程中,身患絕癥的莫里無疑會得到周圍人最大的寬容,但他依然需要勇氣去克服,可以想象一個正常人在自我接納中,必然需要承受周圍人也許隱形但持久的精神壓力,非堅定者不能達成。

獨立于文化的勇氣。

主流社會中,女性被要求衣服妝容精致,男人被要求有男子氣概。當然一個人完全可以因為喜歡妝容精致和男子氣概帶來的回報而去實施,但更多時候,其他人會試圖將某些觀點作為每個人應(yīng)該遵守規(guī)則灌輸給你,可以是知乎上對不懂服裝搭配的嘲弄諷刺,也可以是朋友圈關(guān)于中產(chǎn)的20個標志,這時候,你就可以使用自己選擇觀念和文化的權(quán)利了。通過思考與取舍,最終的選擇會是你的選擇,而不是在主流觀念背后追得口吐白沫。

親密關(guān)系和婚姻。

這本書的主角,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懂得坦然表露感情的重要性,也是這么實踐的。我們習慣在社交中隱藏感情以避免受傷,過于坦然的表露感情也許會使初次接觸的人會吃驚尷尬,隨著深入接觸,人還是會喜歡真誠坦蕩的人,從來沒有例外。

愛情中的坦誠尤為重要,例如:看到另一半和異性交談甚歡會不高興,一般人會攻擊對方輕佻花心、不說明原因冷戰(zhàn)、為其他小事發(fā)火,無論哪種,都會帶來誤解爭吵傷害。而坦誠的做法是,不拖延不遮掩地表達感受“我愛你并想獨享你,你和別人的熱切交談讓我嫉妒又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你,多希望你與之熱切討論的人是我啊”——對大部分人來說,這種坦誠是要盡力避免的,因為袒露情緒意味著脆弱,社交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避免脆弱,時時自衛(wèi)。然而很不幸,研究表明,坦誠的表達情緒是維持幾十年幸福親密關(guān)系繞不過的解。所以希望你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懼付出,看淡傷害,保持坦誠表達情緒的初心,也要珍惜肯對你展示脆弱性的人,同時遠離那些自我封閉的懦夫,無論因為不肯冒險還是根本意識不到,懦夫們親密關(guān)系的前景都沒有希望。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

《相約星期二》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癥,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jié)目采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

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從第一個星期二——談?wù)撌澜?,到第二個星期二——談?wù)撟詰z……第九個星期二——談?wù)搻鄣挠篮恪谑齻€星期二——談?wù)撏昝赖囊惶?,最后一堂則是葬禮。老師謝世后,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看來,同樣在期待著的人實在不少,而且不分國籍?!叭绻缰烂鎸λ劳隹梢赃@樣平靜,我們就能應(yīng)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米奇問?!芭c生活講和?!币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jié)論。當莫里設(shè)想自己的墓地時,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學生說,我會去,但到時聽不見你的說話了。莫里笑了,說:到時候,你說,我聽。

山坡上,池塘邊,一個美麗的墓地,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闭n程在繼續(xù),老師閉著眼睛靜躺,學生來了,老師早就囑咐過:你說,我聽?!罢f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境界,讓死亡也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

現(xiàn)在,莫里已長眠于地下,卻把課堂留了下來,而且越變越大,已延伸到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師,但他把人的生命價值真誠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對此,使我們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亞當斯所說:“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p>

是啊!雖然莫里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將得以永恒!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一

莫里教授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yǎng)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里實現(xiàn)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guān)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二

《相約星期二》,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美國的一位記者,主人公莫里是一名社會學教授,1994年被查出身患漸凍癥。作者收聽電臺采訪得知這個消息,畢業(yè)16年的他前去看望這位大學時的恩師。

讓作者沒想到的是身患重病的莫里教授主動要求為學生上最后一門課——人生。因為身體原因,莫里與米奇約定每周二在莫里家上一堂課,而這樣的課程約定持續(xù)了十四周,莫里將聽課內(nèi)容整理成書,書名《相約星期二》。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在大四的時候,即將走出象牙塔,真實地、真正地走進這個社會,當時的迷茫與焦慮記憶猶新。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它立刻就吸引了我。一位教了一輩子書的社會學教授,短短十四節(jié)課,他會怎樣展開自己厚重的'一生,講述人生最后一課?我們來看一下書中談?wù)摰脑掝}——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金錢、永恒的愛、婚姻、文化、原諒。

所有這些都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也是人們都在面對和尋找答案的話題。如果說大學時看這本書,是為了找到自己,那現(xiàn)在看這本書,則是學會看淡自己。

在書中,當米奇問及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莫里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與生活講和。如果用一種非輸即贏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那么面對死亡無疑每個人都是失敗者。

他的生活態(tài)度也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位文學家,蘇軾。他多次歷經(jīng)官場沉浮,十幾年的貶謫生涯幾乎是他生命的主題。他卻仍心懷天下、坦然面對,曾自嘲道: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人生態(tài)度也造就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寫下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灑脫、豪邁的詩句。

就像這本書一樣,死亡雖然是這本書的主線,也是主人公終將奔赴的結(jié)局,但它卻教會我們放下遺憾、看淡死亡,真正傳遞的是生的責任與活的意義。

如果您還未尋找到自己,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您照耀一個溫暖而積極的方向;如果您已經(jīng)找到自己,也歡迎您打開這本書,打開一位樂觀而博學的老人不一樣的一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三

或遲或早,人總是會死的?!耙坏┠銓W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人們總是在死亡到來時才去應(yīng)對,其實,早點思考死亡,也許能夠讓我們更從容的應(yīng)對它,也許能夠讓生活的過程更有好處。

書中,米奇?阿爾博姆和他的老教授莫里討論了世界、悔恨、衰老、金錢、婚姻、死亡、寬恕等多個話題,莫里教授深刻的認識,給人以深入內(nèi)在的啟發(fā)。

書中多次提到媒體對暴力、訴訟、侵犯等事件的渲染,與莫里教授的世界構(gòu)成鮮明的對照。其實,媒體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物欲橫流以及大多數(shù)人浮躁心理的真實反映。

也許,我們能夠認真一下思考莫里教授的話語,也許,我們能夠過一種稍微不一樣的生活。

好書是和作者做心靈的溝通,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生活,而不只是增加知識或茶余飯后的談資。《相約星期二》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四

家有兒女志愿者綠蘿花(孫春艷)。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薄断嗉s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

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與生活講和。

家有兒女志愿者飛翔。

清明下鄉(xiāng)給奶奶上墳,看著周圍的樹木,青草,斜坡,腦海中驀然跳出了一個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個社會學教授!在異國他鄉(xiāng),在幾乎是同樣的境地里,安葬著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他震撼了我,讓我不得不用著零星的時間一遍一遍地去讀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斷被病魔吞噬的軀體,回放他在生命走向盡頭前的那特殊的課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滌人心靈的話語。

《相約星期二》,是命運的相約,是靈魂的相約,是關(guān)于生和死的相約,更是生命價值觀的一次真誠的直白。

我知道,蕓蕓眾生中的我們,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東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棄的。家庭的不幸、命運的摧殘沒有泯滅他對“善良、尊重、友愛”的執(zhí)著,他堅信“愛能贏天下。愛永遠是勝者?!?/p>

相愛或者死亡。愛是他靈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為死亡涂抹胭脂。面對死亡,面對種種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難做到的事:與生活講和。原諒自己,原諒他人。他盡可能的給予他人應(yīng)該給予的東西,他認為,能給予表明自己還活著!活著,不給予,過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義。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約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艱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節(jié)關(guān)于“活著的意義”這門課程。他的眼角也有淚,因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給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臉上總掛著微笑,即使連“擦屁股”這樣是事情也需要依賴他人時,他也會提示自己像嬰兒般去享受;他的嘴邊流出的是在米奇看來的一種苦澀的幽默,這種幽默常?;鈱擂?,讓他與人交流的時候多一份和諧,乃至感動。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線”節(jié)目是利用他增加戲劇的效果,但他選擇的是讓步,因為這樣的直播會把他的'信息帶給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他的讓步,會讓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

與生活講和,心態(tài)才會平和。與生活講和,你才會不為名利所煩惱,才不會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專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愛和尊重?!拔以诤湍阏f話,我想的只有你?!?/p>

莫里教授,一個終生的教師!愛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他離開了人世,但他永遠活在讀者的心里。

生命應(yīng)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家有兒女志愿者(哲哲)劉仁娟。

陷入病痛中的莫里老人,在失去了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告別了自己的隱私的情況下,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應(yīng)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把自己認作“連接生與死的橋梁”,向我們證明了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并告訴了我們“學會了怎樣死,便學會了如何活,有意義的活,只有拂去外表的塵埃,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諦”.

莫里提醒我們: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與自己和解。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和接受愛。不羨慕年輕,因為我們也曾年輕過。熱愛人生,慶幸活著的每一天,不哀嘆時間的逝去。接受自然規(guī)律的賜予,相信衰老只是人生的循環(huán),無論是軀體的萎謝,還是病魔的纏身,都坦誠相待,以逝者的姿態(tài)進行當下的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五

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樣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調(diào)換電視頻道,看到一擋節(jié)目,他的生活可能會繼續(xù)下去。那檔節(jié)目的嘉賓竟是十幾年前與自己相約再見的教授-莫奇。當?shù)弥匣忌蟖ls時間不多時,他去找了教授。從他們相擁那刻起,時間為十四周的必修課,上課鈴聲便已敲響。他們相約在每個星期二見面。莫里說:“我們都是星期二人”。課堂上不需要課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設(shè)計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這堂課親切、嚴和、幽默。莫里老人對死亡的理解也令人敬佩。

莫里老人逼視著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的衰亡。這比死亡殘酷的多。他不能動,活著全靠別人幫忙。他是怎樣對待的呢?對別人的照顧開始覺的不便,但又很快釋然了。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了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當孩子的經(jīng)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再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這種心態(tài)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劇。他還說:“你就應(yīng)懂得一個道理,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正因你終究會變老的?!碑斚拢嗄耆藫]霍青春,中年人攬鏡自悲,老年人追悔莫及,這一切不過都是在浪費時間生命而已。我們真正應(yīng)該做的是用心去感受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下的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經(jīng)在不遠處等你,就算病痛已經(jīng)纏上你,你都有權(quán)享受幸福和快樂,而不是誠惶誠恐的度過余生。

我們的人生總在不停的奔波當中。上學、就業(yè)、升職、結(jié)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大多數(shù)人都毫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老人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的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shù)人都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買的東西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圈套;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的是人而不是神。只要你肯,你就可以摘下面具。放松別人,放飛自己。

莫里選擇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候停止呼吸。他走了,走的令人心痛。我堅信他是有意識這么做的。他想安寧的離去,就像安寧的活著。我仍記得他說的那句話:“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的消亡,你創(chuàng)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心中。”

而這門課,還在繼續(xù)。你說,我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六

我曾經(jīng)因為一時的沖動買了這本書,然后像對待大多數(shù)我買的書一樣將之束之高閣。然后某一天心血來潮,像十幾年后第一次與“教練”重逢的米奇一樣充滿了浮躁和不安,隨便翻了這本書作者寫的序和余秋雨先生寫的序,不曾覺得有什么價值,因為浮躁的心讓我無法平靜下來,只好用很忙的借口放下這本書。

直到一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拿起這本書,竟然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在當初煩躁的心理狀況下看了兩篇序,仍然對莫里老人與米奇的一段對話印象深刻:

莫里老人對不停捶著自己后背幫助自己順利呼吸的米奇說:“我知道你早就想打我了?!?/p>

米奇回答:“你知道就好。”

這是一個將死的老人與自己學生的一段對話,到死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幽默和樂觀,不帶一絲做作。

也許是有了時間,就讓我給一年前的錯過留點兒面子吧,我的心變得比較平靜,我開始能夠捧著這本書,我卻不舍得放下她了,她仿佛有生命一樣,吸引著我。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書:每句話我都有感觸,每句話我都想畫下來,每句話我都想在邊上發(fā)表自己的感慨。

我覺得我就像十幾年后再次出現(xiàn)在莫里老人面前的米奇,追求車子、房子、鏡子等物質(zhì)享受,即使自己的待遇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以前自己的設(shè)想,但是仍然覺得自己無法停下來,想對每個人抱怨自己很忙,卻還是不停的朝前沖,從來沒有要改變這種生活現(xiàn)狀的想法。所以邊讀,我邊不安,我很想像米奇一樣:拍自己的大腿。

我和米奇一樣的想法,認為一個將死的人還那么關(guān)心時事,讓人無法理解,即使我們這些活在壯年的人也并沒有多么的關(guān)心時事,我們太忙了,自己的事情都關(guān)心不了,如何關(guān)心別人的事情呢。

可是莫里老人不僅在關(guān)心著時事,他會為半個地球之外毫不相干的無辜受難的人流下同情的眼淚。他因疾病而痛苦,可是他只有在早晨起床的那個時刻有些微的難過,他每天都在想的是那些比他更要痛苦的人,他同情他們。

一個人將死的老人都能做到這樣有愛心,我們呢?我們一直認為自己現(xiàn)實和理性,而老人理直氣壯的告訴米奇和所有有這種想法的人:愛才是最理性的。

我們怎能不汗顏。

自憐連帶著抱怨,幾乎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在做的事情,有的人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自怨自艾。從早晨睜開眼睛開始自憐,一直持續(xù)到晚上,覺得自己不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覺得領(lǐng)導對自己有偏見,覺得同事排擠自己的,覺得自己總是最痛苦的。

莫里老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失去跳舞的能力,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吃飯的能力,甚至失去上廁所的能力,連頭部轉(zhuǎn)動都要靠別人,最讓他難堪的是連擦*都要別人代勞。

他是最有理由自憐的人,他是一個如此善良而有愛心的老人和學者,上帝待他應(yīng)該是最不公平的,理所當然的,他也有抱怨,只是在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小會兒,但是很快就過去了,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自憐,因為他有很多幸福的事情要做,他還有能力傾聽,還有能力接待來訪的人。

他認為自己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他有時間跟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說再見。

看到這里,我和米奇一樣反應(yīng):莫里都能這樣,而我們呢?

這難道還不是遺憾嗎?

這幾乎是人人都在談?wù)摰脑掝},尤其是很多智慧的老人,他們說我并不害怕死亡??墒悄锢先藳]有這么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沒人愿意相信這一事實。如果我們相信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yīng)?!薄耙庾R到自己會死,并時刻做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他一再重復的一句話:“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談?wù)撍劳龅臅r候,我卻從莫里老人的話語中讀到了這兩個字:“珍惜?!?/p>

莫里老人不是讓人去了解有幾種死法,哪種死法帶來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死。他是要告訴還在肆意揮霍自己的時間、青春和健康的人,要知道人活著的時間非常寶貴,要珍惜一分一秒,即使是與親人之間的一個小小的親密接觸。要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自以為該做的事情,必要的物質(zhì)追求是應(yīng)該的,但是更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你在死亡之前如此短暫的時間里不需要那么多物質(zhì)。

坦然的接受自己會死亡的事實,享受自己活著的時光,這就是莫里老人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他沒有將焦點放在死亡上,而是放在了死亡之前寶貴的活著的歲月上。

對于這個領(lǐng)域,我其實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來寫自己的體會,我不得不承認,我和米奇的感覺是一樣的,雖然我并沒有遇到親人的拒絕關(guān)懷,但是我又和米奇是有差別的,因為我表達對親人的關(guān)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錢。因為我成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像莫里小時候一樣,我不想我的父母和兄長再次體會到那種感覺,我沒有試著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甚至不如米奇,至少他試著努力走進生病的弟弟的內(nèi)心世界,去關(guān)心他,雖然他遇到挫折以后有所怨恨和生氣,雖然他拼命工作,遠離家庭,但是至少他努力過,我好像就沒有努力過。

雖然我不愿意承認,但是我潛意識里認為我自己是家里最辛苦的,犧牲的,除了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應(yīng)該理解我,應(yīng)該都讓著我,包括我的父母。

“守護”,莫里用這個概念來詮釋家庭,他的家庭概念不光包括他的妻子和兒子,還有他的祖母、父母和兄弟,他對他們都有同樣炙熱的感情,他教育兒子熱情的對親人表現(xiàn)出自己的關(guān)懷。

他說:誰都會離開你,尤其是你生病脆弱的時候,但是家人不會。當我在抱怨我生活辛苦的時候,犧牲大的時候,我卻沒有意識到父母和兄長為我付出的那些守護、關(guān)心和對我壞脾氣的忍讓,這些事別人不能給你的,只有你的家人能給你,而這些卻是無價的。

時代在飛速的前進,我們有個電視,有個電腦,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坐在家里去解決,于是出現(xiàn)了所謂“宅男宅女”、“山頂洞人”這樣的稱呼。

人們躲在自己虛幻的世界中,躲避所有的感情,不敢表達出自己所有的感情,盡管自己真的非常需要。

這是幾乎每個活著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孤獨、恐懼、痛苦、傷心都會降臨,卻努力抵御、逃避,努力不讓自己去體會,卻有時時刻刻活在這些感情可能降臨的恐懼中。我們這樣矛盾的生活著,比我們逃避的孤獨、恐懼、痛苦、傷心更加孤獨、恐懼、痛苦、傷心。

莫里老人像告訴我們關(guān)于死亡一樣,讓我們勇敢的去體驗,敞開心扉投入自己的`感情,知道了怎樣悲傷才會了解如何去超脫悲傷,知道如何痛苦,才會了解如何去超脫痛苦,知道了如何孤單才會去了解如何超脫。

想要超脫自己,就要去體會,體會了之后才能超脫,那種根本沒有體會任何感情就大談特談超脫的人是值得可憐的。

像米奇所說,這是我們這一帶最害怕的事情。我們買各種各樣的化妝品,我們買好多漂亮的服飾,我們不停的去美容院,我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站在鏡子前看自己是否有皺紋。我們害怕別人問起自己的年齡,我們希望別人夸我們越來越年輕,盡管我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感嘆,自己要只有十八歲該多好。我們總是在忙著羨慕比我們年輕的人,忙著回憶我們年少的時候有多么無憂無慮,有多么開心快樂,一年又一年,我們一直活在羨慕和嫉妒里。

直到讀到這個題目。

“當我應(yīng)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應(yīng)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然賦予我的一切權(quán)力。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xiàn)在的我?!?/p>

“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p>

這就是莫里老人對衰老的詮釋。享受每個人生階段,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它自己的美好,都有別的人生階段所無法比擬的幸福。

“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會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p>

“只要你做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你過后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妒忌,也不會計較別人的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p>

這是莫里在談?wù)摻疱X這個部分送給米奇的話,像他自己說的:里面沒有提到薪水吧?

莫里沒有要求我們超脫于金錢之上,或者說鄙視唾棄金錢,他沒有排斥必要的金錢和物質(zhì)追求,但是他像中國的很多哲人一樣:強調(diào)一個度。

物質(zhì)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我們卻正在做與這句話相反的事情,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有的人失去陪伴親人的時間,有的人失去了朋友,有的人做出了讓人無法原諒的事情,有的人甚至還犯罪。

很多人活在自己編織的夢里,認為只要自己有了充分的物質(zhì)條件,比如自己成了億萬富翁,認為整個世界都會尊重自己,都會圍著自己轉(zhuǎn);而有的人認為自己有了權(quán)力,這里就是自己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向自己俯首稱臣。

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別人不是圍著你轉(zhuǎn),是圍著你手里的錢轉(zhuǎn),別人不是向你俯首稱臣,是向你的權(quán)力俯首稱臣。而這個時候,你卻發(fā)現(xiàn)你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愛和尊敬。

我們毫不吝嗇的過渡耗費自己的時間在爭取那些物質(zhì)利益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靜下來想想我們是否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么需要它。

這是莫里老人自始至終在堅持的事情,也是他認為可以實現(xiàn)的事情。童年的不快樂回憶,讓他總是對愛的表達充滿了熱忱,他有一位沉默寡言的父親,他與父親最近的接觸就是他到停尸房去認領(lǐng)他的父親。

所以他毫不吝嗇的給出自己的愛,他的生活中充滿了擁抱、親吻、交談、歡笑和道別。而同樣的,他最后時刻來臨的時候,他的身邊圍著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親眼見證他所發(fā)生的一切,他是那么幸運和富有,他從來不曾感覺到孤獨。

試想這個世界上,有誰會拒絕友好,有誰會拒絕愛呢?

這個話題我應(yīng)該是最沒有資格提出感悟的人,因為我沒有婚姻也沒有戀愛,但是我見證了我祖母和祖父,還有我父母的婚姻。

我祖母是個性格非常暴躁的人,而我祖父卻非常溫和。我祖父是軍人,見識很廣,很有文化,而我祖母是個地道的農(nóng)村婦女,沒有文化,又愛罵人。我常常把他們比喻為蘇格拉底和他的老婆。

可是十年前,我祖父生病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我想的那樣,俗話說:床前百日無孝子。何況我祖父母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我常??匆娮婺敢贿叢煌5牧R罵咧咧的,一邊伺候我祖父吃藥、打針、吃飯。

我看著他們之間的互動,我在猜測,祖母到底在第幾天會因為伺候越來越刁鉆的祖父而失去耐心。結(jié)果我的確等到了,可是是在十年后,我祖父離開人世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祖父離開時祖母的表情,我想她肯定是很難過的吧。

母親摸著我的頭,笑著說:晚上看的,沒看清楚。我當時就想我將來找個結(jié)婚的人,一定要白天看,要看清清楚楚的。

可是我發(fā)現(xiàn)我似乎又錯了,我一直認為都是母親在向父親妥協(xié)。但是當我看到母親發(fā)火時,父親不吭聲的樣子,看到他們湊在一起非常有默契的商量家里的大事情,看到當父親刀槍不入的,誰也說不通的時候,母親幾句嘮叨就有效果,看到母親車禍時,父親淚流滿面的樣子。

我才知道,從頭到尾都是我錯了,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他們特殊的相處模式,不是我們這些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能夠理解的。這就是婚姻。

莫里說:“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p>

每一對堅持下來的夫妻,都用他們特殊的方式相處,他們有共同的價值觀。

莫里口中的文化是個貶義詞,但是他是用健康的心態(tài)來評價文化的。

“每個社會都有它自己的問題,我認為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你應(yīng)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p>

“讓自己盡量去適應(yīng)各種發(fā)展和變化。”

“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p>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需要別人活著,當我們在生命的終點時,我們需要別人活著,而在生命的中途,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活著?!?/p>

這就是莫里的觀點,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種的優(yōu)劣,沒有高層與底層,只有人類,只有這個大家庭,因為不管是什么樣的人,你都是誕生——死亡。

當我們有了這種觀點之后,我們也就能接受我們文化中的種種弊端和不合理現(xiàn)象,我們也能學會不去抱怨,而能用自己的愛建立屬于自己溫暖的小社會。這并不難。

“臨死前先原諒自己,再原諒別人?!?/p>

“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你不應(yīng)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莫里老人用了“不要猶豫”這幾個字。

我們把很多時間用在記恨別人和自責上,我們?yōu)榇藦匾闺y眠,我們?yōu)榇藢嬍畴y安??墒鞘虑閰s越變越糟。

而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情緒到底帶給我們什么呢?除了更多的后悔和痛苦,好像什么都沒有。

何不原諒自己,原諒別人呢。

最困難的事:“與生活講和”。

最完美的一天:

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口可口的、又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的享受久違的大自然。

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的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個好覺。

這就是莫里老人認為完美的一天。

我想很多人看了這段話都會嗤之以鼻吧。畢竟十個人之中有八個可以很輕松的完成上面的一切,甚至每一天都可以做到。因為朋友也許就在同一個城市,只是已經(jīng)很久沒有聯(lián)系了,公園就在家周圍,只是早就忘了公園的樣子,美美的睡一個好覺,不記得那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家庭、社會關(guān)系、單位的事情,折磨的我們睡不著。跳舞?當然會,但是是在那種黑暗的環(huán)境中,誰也看不到誰,只能看到燈光投在墻上的猶如群魔亂舞的影子。

太忙了,沒辦法啊,太累了,想發(fā)泄一下。所有人都用這樣的借口來解釋自己為何完成不了以上如此簡單的一天。

可是如果告訴你,你明天就要去見上帝了,你還會說累嗎?你還是說忙嗎?我想每個人都會像莫里老人一樣希望和朋友呆在一起,希望可以平靜和祥和的過每一天吧。

當你對這個“完美的一天”不屑一顧的時候,想想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是否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道別,跟莫里的軀體,但是保留他的靈魂。

我看過很多書,我看過很多人的死亡過程,但是這是我跟著作者一起流淚的一本書。我仿佛坐在米奇的位置上,看著我面前的這位可愛的老人一天天枯萎。我的雞皮疙瘩一顆顆都豎起來,和米奇一樣,我最終沒有忍住,我流淚了,直到寫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仍然忍不住流淚。

流淚是有好處的,我記得莫里老人這樣說。

十四個星期二而已,只有十四天而已,可是像米奇最后說的:“課的內(nèi)容是討論生活的意義,是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來教授的。

這門課仍在繼續(xù)?!?/p>

另外一個是:一個已經(jīng)從事教育事業(yè)三年的老師。

博學,寧靜,坦然,傾聽,豁達,交流,激情,樂觀,真誠,細膩,鼓勵,贊美,寬容,精力集中,愛,責任感,使命感,心理健康,同情心,高尚的靈魂,得第二又怎樣。

這是我以一個老師的身份讀這本書時,從莫里教授那里得到的經(jīng)驗,很亂,因為我一邊看,一邊用筆記下,這就是莫里教授能成為一個終生的教師的原因。

傾聽。很多時候,學生并不需要老師的滔滔不絕,他同樣需要你用溫柔和眼神看著他,聽他訴說。

豁達。為什么一直記得在哪個地方學生沒有和你打招呼,在哪一節(jié)課上學生頂撞了你,哪一次學生辜負了你,沒有考好?其實那個時候,學生比你還要緊張。

激情。劉良華教授說:激情有時候比講什么內(nèi)容都重要。當別人說你是老瘋子的時候,當看著你嘴角帶著飯渣,仍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當看著你手舞足蹈,要表達清楚你的意思時,學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甚至是開心的大笑。

上面的每一個詞匯,當你貢獻給社會上的人之前,首先要給我們的孩子,他們是最需要這些東西的,他們也是受你的情緒影響的人,因為你是一個老師。

“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響也將永無止境。

——亨利·亞當斯”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我在我初為人師的時候看到了這句話,看到了這本書。

幸好我前三年做的還可以。我想做學生心目中的一個好老師,我要吧每一個經(jīng)過我手的孩子視作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玉石,用我的努力和智慧去將之打磨的璀璨發(fā)亮。

而我更大的希望是,更多的人來看看這本書,尤其是老師,更多的老師成為像莫里老人這樣的老師。那樣我們的世界將會多一些璀璨發(fā)亮的寶石。他們用充滿愛的眼神注視著他們周圍的人,因為他們受了我們的影響。

從未寫過這么多的讀后感,從未在一天之內(nèi)看完一本書,可是對著這本書——《相約星期二》,我做到。而且我還想再多看幾遍,我想收藏它,我想我在我的房間內(nèi)走動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它站在那里,好像可愛的莫里坐在他的躺椅上,用智慧、寬容而鼓勵的眼神看著我,讓我為我喜愛的教育事業(yè)不懈努力。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七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所以只能就已經(jīng)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恒"這一課)(那么,如果讀完了,你一定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現(xiàn)在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我想,人的一生,只為了一個信念:不做第二給(個)誰,做第一個自己.這樣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雖然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讓世界矚目,讓世界為你贊嘆,而不白費了人一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八

一位老者,一位年輕人以及一堂關(guān)于人生的課,這堂課深受教益,并傳達了一堂珍貴的人生課。

這個課堂不需要課本,卻能更深刻地讓我們理解人生,它包羅萬象:情感、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

課堂上的導師原本是一位身體健壯的舞蹈愛好者,但不幸地得了不治之癥,他的舞蹈便戛然而止了。盡管如此,他安然面對著死亡,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畏懼或驚恐的情緒。

他曾深有感觸地說:“學會死亡,就是學會了生活。人生不就是一個個生生死死嗎?出生是開始,死亡是結(jié)束。如果你學會了如何面對死亡,那么你的生命便不會白白浪費?!?/p>

一個人一輩子不過是在一條長路上前行罷了,沿路上會有各種不同的果實,其中有些果實或許含有毒素或刺,例如工作、原諒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顆顆小小的果實。當你吃飽了,你的.人生也就結(jié)束了。

但這位老導師注定是一個特例,他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束手無措,而是平靜地繼續(xù)教課,把他畢生的經(jīng)驗和見聞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盡管他自己知道日子一天天地流逝,但他依舊保持著樂觀和堅強,直到最后的一刻。

他曾說:“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但是不幸的生活同樣令人悲哀?!被蛟S,不幸地生活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雖然在面對死亡時,或許還有太多想做而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有太多所謂的“來不及”。但在莫里的人生詞典中,卻不存在“來不及”這三個字。世界不可能因為你而倒流,正如米奇所說:“生命不能重來。”

“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著自己?!边^去的自己已經(jīng)成為定局,而改變只能從此刻開始。

每個周二,這堂沒有教科書的課就這樣接連不斷地上著,風雨無阻。

莫里很平靜地離開了,他只是去取杯咖啡而已。那天是周二,也許是最后一課,也許是第一課。

“你說,我聽?!?/p>

是的,他一直在聽,沉默地、認真地聽。

此時此刻,換你說,我聽。

接下來的每個周二,你來說,我來聽。(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莫里教授正在靜靜地聆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九

這種問題,那些大哲學家也不能解釋出來我們平凡人的問題。(正如余秋雨在序言中所說:大多數(shù)智者都躲避人生這個問題!正因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人生問題的專家。)。

莫里用自己生命的殘燭照亮了米奇,光亮照進了米奇的心里,米奇為這微弱的光感到悲傷。

可莫里幽默親切的話感染了米奇,讓米奇對死亡沒有了恐懼。

莫里的燭光越來越弱,米奇心中對生命的'熱情越來越旺。

莫里漸漸影響著米奇,影響著周邊的人,還有讀了這本書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1978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