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23:23:42
最新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六篇)
時間:2023-01-01 23:23:42     小編:zdfb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一

課文記述了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邊行醫(yī)邊研究藥物,經歷27年編寫《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受父親的影響,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醫(yī)。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李時珍偷偷地學習行醫(yī)的本領,22歲開始行醫(yī)。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寫李時珍用了27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編寫出了著名的藥物書《本草綱目》。

第3自然段寫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第4~5自然段寫李時珍編寫藥物書的經過和結果。

第4自然段寫李時珍為了編寫藥物書,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寫李時珍整整花了27年的時間,終于寫出了《本草綱目》這部藥物書。

這一段文章運用具體數(shù)字,說明《本草綱目》確實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從而進一步表現(xiàn)了李時珍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27年”突出了編寫這部書時間之長;“100多萬字”“一千八九百種藥物突出了這部藥物書字數(shù)多,內容豐富,資料詳實,藥物種類齊全。而這些數(shù)字,又會引起讀者的思考:完成這部書,李時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啊!“被譯成幾國文字,流傳世界?!边M一步說明《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偉大的藥物學著作,也是全世界醫(yī)藥學的一部重要著作。

李時珍以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為人類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了解李時珍著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編寫一部藥物書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學會12個字以及新詞,認讀5個字。了解明朝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出《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體會文章運用數(shù)字說明問題的作用。學習李時珍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

教學重點:了解李時珍著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本草綱目》為什么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查閱資料:李時珍人物簡介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習12個生字(含一個多音字“累”)以及新詞,認讀5個字?;玖私庹n文內容,知道大概講了什么。繼續(xù)練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部分生字。

設計理念: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預習能力。

一、課前預習:

1、本課生字較多,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書寫前注意仔細觀察字的結構特點,通過組詞練習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找有關介紹李時珍的資料或介紹他采藥、編書的故事,并讀一讀。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讀后問:你認識了哪些新的生字,請你用自己的識記方法介紹。

師指導生字:可以通過形近字比較的方法加以區(qū)分:如“較—郊、編—遍、綱—綱、嘗—常、缺—決、載---栽、驗---檢”;“累”多音字的學習;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讀書,并隨時指導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思考:簡要說說這課文寫了什么?如何分部分?(分清層次、概括內容)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受父親的影響,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醫(yī)。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李時珍偷偷地學習行醫(yī)的本領,22歲開始行醫(yī)。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寫李時珍用了27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編寫出了著名的藥物書《本草綱目》。

第3自然段寫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第4~5自然段寫李時珍編寫藥物書的經過和結果。

第4自然段寫李時珍為了編寫藥物書,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寫李時珍整整花了27年的時間,終于寫出了《本草綱目》這部藥物書。

5、生匯報學習結果

師:課文記述了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

物學家李時珍邊行醫(yī)邊研究藥物,經歷27年編寫《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

三、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練習讀書,達到流利。

第2課時

教學要求:了解明朝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出《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

教學重點:了解李時珍著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本草綱目》為什么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設計理念:在理解語言文字中體會人物品質,讀出體會。體現(xiàn)課內外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李時珍》,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說說你對李時珍有哪些了解?”

二、細讀課文。

緊扣課后習題1引導學生直接插入課文重點段落,學習理解課文。

1、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編寫一部藥物書?

(1)找到相關段落默讀思考,找出原因并加簡要批注:如“不全、不祥、有誤”;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這樣一部內容不全、記錄不詳細、甚至有錯誤的藥物書,會給醫(yī)生看病帶來怎樣的后果?(生說可能產生的后果)是呀!舊的藥物書不全、不詳、不準。李時珍決心編寫一部比較完善藥物書。你怎樣理解這里的“完善”?

從李時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處處為病人著想,認真負責,醫(yī)德高尚。

(3)李時珍重新編寫藥物書,造福社會的信念是多么堅定!體會著把這一自然段完整地讀一讀。

2、師: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藥物書,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讀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可以知道?大家都來讀讀這個自然段的內容。

學生找到他所做的準備:積累經驗、各地采藥、訪問有經驗的人。他“不但在治病時注意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個地去采藥?!薄安坏€”表示意思更進一步,重點在后半部分。這一用法引導學生通過重音讀出體會即可。

仔細讀讀這一自然段,看看他在做準備的過程中,是怎么做的?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讓學生自讀體會、再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結合“不怕……不怕……走遍……好幾天……親口品嘗……上萬里……千百個”這些詞,再說說體會、想像困難、讀出體會中感受李時珍不怕困難、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的。

(2)有感情地讀讀全段。

3、師:李時珍歷盡了千辛萬苦,做好了寫書的準備,回到老家開始寫書。

出示句子:(他整整花了27年,……一百多萬字……一千八九百……)

讓學生結合這些數(shù)字,說說從中感受到什么?進一步體會運用數(shù)字說明問題的作用。

4、回顧全文,想一想:《本草綱目》為什么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和資料說。

重點指導數(shù)字說明法:這一段文章運用具體數(shù)字,說明《本草綱目》確實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從而進一步表現(xiàn)了李時珍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7年”突出了編寫這部書時間之長;“100多萬字”“一千八九百種藥物突出了這部藥物書字數(shù)多,內容豐富,資料詳實,藥物種類齊全。而這些數(shù)字,又會引起讀者的思考:完成這部書,李時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啊!“被譯成幾國文字,流傳世界?!边M一步說明《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偉大的藥物學著作,也是全世界醫(yī)藥學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作業(yè)

1、課后:寫出這課文的讀后感。

2、運用數(shù)字說明法介紹一種事物。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二

1、識記本課生字。

2、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利用科學家?guī)状芜M行科學實驗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1、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重點)

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lián)系。(難點)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一、設懸念,激趣導入

1、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游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后各自談感受。

2、(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并質疑。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四、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閱讀4、5、6三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4個人組成一小組,邊討論邊完成實驗表格。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試驗情況。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探路的”疑問。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

2、讀懂了嗎?請同桌邊討論邊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著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4、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qū)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么神奇呀!

5、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八自然段

1、自讀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學生自畫自說。

導語:同學們:根據(jù)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b、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七、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三

1.掌握一類生字9個,二類生字12個,并在準確書寫的基礎上逐漸達到寫好、寫快、寫規(guī)范的目的。

2.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或成語的意義。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3.通過閱讀,感受馬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通過閱讀,感受馬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多媒體、生字卡

:三課時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出示關于馬的幻燈片,并由此提出問題。欣賞了這些關于馬的精彩圖片,結合平日你對馬的了解,能說一說你眼中的馬嗎?可以用一個詞語或成語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馬的形象或特點嗎?那么,課文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馬的世界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馬》吧!

(一)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分別畫出9個一類字和12個二類字。

(二)檢查一、二類生字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讀、齊讀。

2.學生領讀課后詞語。

(三)學習一類字。

1.學習生字。

畜先查田字旁再查5畫 上下結構

ch 字義:禽獸,有時專指家養(yǎng)的獸類。

組詞:六畜(文中)、畜牲、家畜、幼畜、畜力

x 字義:飼養(yǎng)組詞:畜產、畜牧業(yè)

素s 先查絞絲旁再查4畫 上下結構

字義:本色,白色;本來的;蔬菜類的食品(對葷菜說);平素,向來;古代指潔白的生絹。

文中突出了馬的樸實、樸素。

組詞:素絲、色素、毒素、因素、素菜、素來、素質、平素、素食、素日、素不相識、尺素

扎先查扌旁再查1畫左右結構

zhā 字義:刺;駐扎;鉆;基礎牢固。

組詞:扎針、扎花、扎營、扎猛子、扎實、扎根、扎扎實實

zh 字義:勉強支持組詞:掙扎

zā 字義:捆,纏束;把兒,捆兒。

組詞:扎辮子、扎腿、一扎線

縱 zng 先查纟旁再查4畫左右結構

字義:放;放任,不加拘束;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連詞,即使;豎,直,南北的方向,跟橫相反;〈方〉起皺紋。

組詞:縱虎歸山、縱目四望、縱情歌唱、縱馬、縱橫馳騁、縱橫交錯、縱隊、縱線

演 yǎn 先查氵旁再查11畫

字義:把技藝當眾表現(xiàn)出來;根據(jù)一件事理推廣、發(fā)揮;演習,依照一定程式練習;不斷變化。

組詞:演劇、演說、演義、演繹、演變、演進、眼花、演武、表演、演員、演出、演奏、演唱

堂 tng 先查小字頭再查8畫 上下結構

字義:正房,高大的屋子;專供某種用途的房屋;過去官吏審案辦事的地方;表示同祖父的親屬關系。組詞:堂屋、禮堂、令堂、殿堂、課堂、堂堂正正、大堂、過堂、堂兄弟、堂姐妹、堂皇、冠冕堂皇、富麗堂皇、相貌堂堂

創(chuàng) 先查刂旁再查4畫左右結構

chung 字義:開始,開始做。

組詞:創(chuàng)辦、創(chuàng)造、首創(chuàng)、創(chuàng)舉、原創(chuàng)、創(chuàng)業(yè)

chuāng字義:傷。組詞:創(chuàng)傷、刀創(chuàng)、予以重創(chuàng)

忠 zhōng 先查心字底再查4畫上下結構

字義:赤誠無私,誠心盡力。

組詞:忠誠、忠厚、忠貞不渝、忠實

弦 xin 先查弓字旁再查5畫左右結構

字義:弓箭上發(fā)箭的繩狀物;月亮半圓;數(shù)學名詞;樂器上發(fā)聲的線;鐘表等的發(fā)條。

組詞:上弦、下弦、三弦、離弦、弦樂、弦切角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畜、素、演(注意不要少寫演字中由上的一橫)、創(chuàng)(注意人下的橫折勾、豎彎鉤的寫法)的字形。

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查找關于馬的資料。

:熟讀文章,感悟文章內容。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馬》,讓我們跟著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讀、去感、去想,看看他眼中的馬又是怎樣的呢?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些什么?

按部分講讀。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讀,指導讀,齊讀,講讀。

(2)生活中,你還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與馬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2.第二部分(3自然段)

小組學習,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向全班匯報,內容以馬的詩、馬的歌、馬的傳說為主。

3.第三部分(4自然段)

以讀為主,注意讀出歌頌、贊揚的語氣。

1.書寫生字。

2.預習下一課。

復習鞏固,拓展練習。

1、讀一讀。

2、寫一寫。

3、寫一寫六畜。

4、填詞語游戲。

5、聯(lián)系生活。

6、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課外拓展。

閱讀課外有關動物的文章。

例:馮驥才《珍珠鳥》;老舍《貓》、《麻雀》等。

省略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四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重點句子意思。

(3)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口頭組詞等達到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的目的。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3)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教學重點、難點:

1、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xiàn)事物特點的寫法。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總結全文,指導學生帶著理解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還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奇)

4.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再次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綱:

①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②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做標注。

5.學生根據(jù)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三、交流匯報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2、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四、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觀,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老師相應地點撥:

第二自然段幫助學生理解大拐彎的“神奇”,關于這個大拐彎還有一個傳說呢,默讀,誰能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將這個傳說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第三自然段用三個字可以概括大峽谷的特點:長、深、窄。

它全長496、3千米,最深處達5328米,寬度僅21米

從這些數(shù)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shù)字。

除了列數(shù)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館”學習。

第五自然段結合課后第二題學習。這一段作者用了幾個“最”?可不可以換成“非?!保繛槭裁??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點撥需要注意的重點詞語。

六、作業(yè)布置:

a類:抄寫生字詞,并為文章寫一個提綱。

b類:抄寫生字詞,并將雅魯藏布大峽谷介紹給父母親人聽。

c類:抄寫生字詞,并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位置——強烈反差

形狀——鬼斧神工

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大峽谷

景觀——景色奇異

展望——世界關注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五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細膩的心里活動的描寫。

★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從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愛的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細膩的內心世界。

★學會從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愛的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對《苦糖》這篇課文進行深入的學習,齊讀課題。

2、檢查詞語

這篇課文有許多有意思的詞語,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挨打陶醉觸摸怔怔的發(fā)誓拈輕怕重屋梁一小撮

3、看圖復習課文

(1)剛才同學們表現(xiàn)的真不錯,下面看看這幅圖,想一想課文,說一說講了什么?出示課件。展示第一幅圖,注意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

(我搬來凳子還不夠高,又取來幾塊磚頭,打算抓糖吃。)。

(2)剛才同學們看得真細,動詞用的真棒,再看看這幅圖,說說講了什么,注意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

(做了賊的我心里十分恐懼,只能眼睜睜的等著挨打。而母親并沒有那樣做只是抱著空罐子發(fā)呆,一臉的愧疚。)

二、深入學文

1、導語事情的發(fā)生都有一個過程,作者是怎樣一步步錯下去的呢?這還有待我們進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讀文,感受作者的經歷

(1)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經歷。(教師巡視。)

過渡:人犯錯往往都會有一個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誘惑呢?讀讀那一段。

3、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

課件出示:“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熱了起來,那罐里的東西有一種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體爬在舌尖上,咕嚕一轉,那神奇的滋味就會在整個口腔里激蕩開來,化成溫柔的流體。

(1)那個詞能看出我是對偷糖蓄謀已久的?”

①哄:生活中你哄過別人嗎?那什么時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東西或甜言蜜語哄他們)舉個用甜言蜜語哄人的例子說說。(看那這張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陰謀詭計。

過渡:自己蓄謀已久的偷糖大計,終于要實現(xiàn)了,心里真是美呀!讀一讀那一句。想想哪個詞給你的印象最深?

②一下子:教師裝作不經意間語文書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老師太大意了,讓同學們受驚了,說說你剛才的感受?那你會用怎樣的語速讀“一下子”?

③陶醉:見過喝醉醉酒的人嗎?誰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為什么還要喝呢?有些人沒喝酒也會“醉”,你見過嗎?為什么會這樣?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讀這一句。

過渡: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對這種奇妙的“甜”的幻想??赡蔷烤故窃鯓拥囊环N滋味呢?指名讀下一句。哪個詞表現(xiàn)了我對白糖的貪戀。

④爬:你們爬過什么?有什么感受?要使出全身力氣,稍微一放松就會?而此時爬在舌尖上的是?那糖仿佛稍不用力吸吮就會(逃跑似的),而作者他會趕快?剛剛還是有些微涼的晶體轉眼就變成了……(溫柔的暖流)。那滋味來的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真切。

現(xiàn)在你會怎樣讀這一句。

齊讀這一段。

過渡:看我們就是這樣一個字一個詞的品啊,想啊,讀啊,那些文字就躍然紙上了。就用這種方法讀讀下一句,看看在那神奇的味道驅使下作者做了什么?

4、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初次偷糖小心謹慎

(1)自讀第三段,畫出表現(xiàn)動作的詞語?

(2)匯報。

①哪些詞能體現(xiàn)我努力想得到糖?(墊、爬)

②哪個詞看出了我對糖的渴望?

觸摸:說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又忍不住不摸。生活中什么物品我們會用觸摸的方式來感知它?為什么?(這些東西往往比較貴重或者容易損傷)那你會怎么讀這個詞?作者把這個東西稱之為什么?(神物)

過渡:一種大家眼中普普通通的食品怎么就成了“我”眼中的神物呢?其實不單單是“我”,他們一家都把它是若珍寶。

5、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糖的珍貴。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家里人對糖的態(tài)度?

匯報:令家里人如此看重的白糖是哪里來的呢?這說明什么?爸爸怎么說?媽媽呢?為什么這樣做?(留著過節(jié)給大家享用,也怕饞嘴的我們偷吃。

一家子都這么看重這普通的白糖,這和當時的生活條件是息息相關的。

(2)課件出示當時的狀況

解說:

當時人們的生活十分貧困,穿的衣服都特別單調,顏色也無非是清一色的灰、黑、藍,好像全中國人民就那么幾件衣服。吃的呢是白開水就貼餅子,碰上災年連貼餅子也成問題。住的是低矮的土平房,茅草房,夏天又悶又熱,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刺骨的寒風使勁往屋里灌,睡睡覺都能凍醒。路就更不用說了,一下雨路面十分泥濘,任何交通工具都無法通行,只能靠雙腳艱難的跋涉。

可想而知白糖這種稀罕物在大人的眼中有多珍貴,虧慣了嘴的孩子對它更是像著了魔。

于是我終于忍不住……

(“當我的指尖觸摸到那神物之時,他的心縮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保?/p>

6、回到第三自然段繼續(xù)分析

你體會到了什么?

縮:我們的手會在碰到什么東西時縮回來?速度會?我們的心會在什么時候一縮呢?文中的我又為什么一縮呢?

拈:隨老師一起做動作(輕輕拈起一支筆,動作要慢。)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讀?

一小撮:數(shù)量少,為什么弄那么少?(那是家里人留著過端午節(jié)的,自己也懂得)你怎么讀這個詞?

舔了:做一個伸出舌頭去舔的動作,你感受到了什么?糖的數(shù)量怎樣?你打算怎么讀?假如是你做了一件愧對家人的事情,心里滿懷愧疚,你會怎么讀?

指名朗讀。

過渡:雖然有些恐懼,有些顧忌,但那實實在在的甜還是無法抗拒的。在如此的誘惑下他還會一錯再錯嗎?

7、自讀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給你印象最深的詞語,說一說你的理解。

(1)“我”意識到自己錯了嗎?從哪可以看出?

發(fā)誓:我為什么發(fā)誓?我信守諾言了嗎?為什么?因為那是我從沒嘗過的甜?我抵抗不了!于是?(我抓了一大把,滿滿塞了一嘴。)這里那個詞給你印象最深?

出示:①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②我抓了一大把,滿滿塞了一嘴。

對比這兩句話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在數(shù)量變化的背后潛藏的是一個人復雜矛盾的心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剛才還顧忌重重,不敢任意妄為,可是一嘗到甜頭,欲望就像打開閘門的洪水一瀉千里,再也無法遏制。)現(xiàn)在你會怎么讀這一句?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批注篇六

《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三個板塊?!敖涣髌脚_”是讓學生明白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霸~句段運用”,一部分是讓學生為動物找家,另一部分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日積月累”讓學生積累關于秋天的諺語。

四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和難點進入了對文本的理解。這是一個艱難的瓶頸期,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很難對一篇文章進行準確、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詞、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等深層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將從現(xiàn)在開始,一步一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這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對文章進行精讀、品讀重點句段,引領孩子逐步體會理解文章的方法。

“平臺交流”這一板塊的內容是要學生養(yǎng)成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孩子慢慢領悟消化。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

培養(yǎng)如何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1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么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后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里前后兩句都有什么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后,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qū),農歷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5.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諺語。

教學中只要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形象直觀,訓練扎實,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教學時,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樂,和諧的音符與優(yōu)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267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