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3:29:20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范文(14篇)
時間:2023-11-11 03:29:20     小編:紙韻

總結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或者別人的經(jīng)驗,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批判。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一起解決。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的特點,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方位名詞的準確運用。

一、導入(3分鐘)。

用多媒體展示關于故宮的圖片。(提問:班里有沒有同學去過故宮,如果有的話就請那位同學談一談游覽故宮的感受。)老師:“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它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全面地了解這座宮殿的建筑結構?!?/p>

二、掃除字音障礙。

把課文中難讀、易讀錯的字詞標注出來。分別讓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出來,寫完后讓底下的同學找出寫錯的地方,老師再次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識記。

三、自由閱讀課文。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故宮博物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典范的以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現(xiàn)代說明文。文章相對淺白,怎樣在教學中做到既講習就應講習的基本資料、又適度發(fā)掘有價值的教學因素,這就值得深究了。

閱讀學習說明類文章,讀懂當然是基本目的,但這個“懂”務必是語文課程范疇的“懂”,因此,本文的教學絕不能自覺不自覺地以了解、增進故宮有關知識作為教學目的(關于故宮的知識、資料圖片可適當引介,但終究只是個“引子”而已)。語文教學的宗旨所在和對話指向dd絕非僅僅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文本表達的資料(文本的原生價值),更在于讓學生學習文本表達相應資料時所采用的言語手段(文本的教學價值),指向其言語形式。葉圣陶先生指出:“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惫剩f明文的閱讀教學務必堅決地站在語言文字立場之上展開。學習說明性的課文,我們更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和語言表達,關注作者思考問題所表現(xiàn)出的科學的思想態(tài)度,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7d9年級)中提出的相應要求,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資料”,“獲取主要信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好處和作用”等。

說明文的文體知識當然就應教,就應滲透,但是怎樣教、怎樣教更好呢?“只要是學習一篇說明文,就必須要讓學生弄清楚說明對象、說明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語言……這樣一來,說明文的學習還有什么美感可言?”(《語文教學通訊》2008年第2期《警惕:說明文教學的去語文化》)學生在本單元前兩篇經(jīng)典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的學習中,對說明文基本的文體知識已有較充分的把握和訓練,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相關套路設計這篇課文的學習,難免有些枯乏,很可能滑向一種簡淺的重復和浪費,既不合乎學情,也不貼合教材編者意圖,更體現(xiàn)不出單元教學統(tǒng)攝下的篇目教學側重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主要進行兩方面的教學活動dd。

開展兩大板塊活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學生對課文進行比較充分的預讀。

一是“理讀”,理清文章脈絡。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結構,二是交流預讀時填寫的故宮平面圖并作解說,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白鳛楝F(xiàn)代好處的科技說明文,務必用西方好處上的理性分析的解讀方式”(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而“這些課文要用什么方法閱讀呢?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意思的路子,至少也能夠作為閱讀方法的一個選項”(王曉春《語文課什么是好》)。透過劃分段落層次,學生不難看出本文“總分總”的結構。故宮平面圖課本上雖有一幅簡圖,但顯得太“小氣”,填起來不方便不醒目,因此我另行設計刻印了一份平面圖,要求學生按照課文帶給的脈絡線索在預習期間完成,課上以導游身份進行解說。

這一方面主要體現(xiàn)的是課程標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獲取主要信息”的教學要求。

二是“細究”,揣摩言語手法。那里包括三個板塊dd。

其三,分析解說語詞的把握,品評“雙向錘煉優(yōu)化表達”(語義、語音):透過比較分析三組語句,分析本文語義表達上的準確周密、得體貼切,語音傳遞上的整齊勻稱、富有節(jié)奏。

第二大方面主要體現(xiàn)的是課程標準“理解、分析主要資料”、“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好處和作用”等教學要求。

說明方法的運用、說明語言的特點滲透在以上資料的學習中。所有學習項目的設計力求“有真意、有新意、有深意”,教與學追求“真正的語文”。

最后視實際狀況開展1d2項課堂上的語言實踐活動,作為訓練提高方面的小檢測。

作業(yè)設計為“《故宮博物院》語言實踐綜合練習”,分必做和選做兩類,著重考查和訓練學生相應的語言實踐潛力。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課題:(共1 課時第 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教學難點。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一、新課導入: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二、自讀課文,掌握字詞。

齊讀課文,思考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jié):故宮的位置稱屬、歷史及現(xiàn)狀。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歷史)總寫。

2節(jié):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

3節(jié):午門及護城河。

4節(jié):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jié):太和殿(分寫)。

7節(jié):中軸線(插寫)。

8節(jié):太和殿(分寫)。

9節(jié):中和殿(分寫)。

10節(jié):保和殿(分寫)。

11節(jié):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jié):乾清宮。

13節(jié):交泰殿。

14節(jié):坤寧宮。

15節(jié):御花園。

16節(jié):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2).理清結構層次。

總——位置、歷史、建筑地位、總體布局、藝術風格。

分——前朝(前三殿)。

內(nèi)廷(后三宮)。

總——強調(diào)藝術價值。

四、課堂練習: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故宮博物院)。

2、作者在介紹時抓住了它怎樣的特征?(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

3、完成課后第一題。

五、作業(yè)設計:

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重點研讀。

1.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nèi)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故宮的本質(zhì)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zhí)熳?,因而處處飾以龍形?/p>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nèi)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nèi);寫殿內(nèi)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作者在介紹故宮博物院時,有褒有貶,但其感情基調(diào)是愛和贊頌。想一想,作者褒的是什么?貶的是什么。

建筑文物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重要的歷史價值——愛和贊頌。

封建統(tǒng)治的中心——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憎恨和揭露。

三、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按照空間順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內(nèi)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四、寫作方法:

1.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2.詳略得當。

3.恰當安排說明順序。

五、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shù)不限。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故宮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教師活動預計達成目標。

一4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二、自讀課文,掌握字詞。

齊讀課文,思考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jié):故宮的位置稱屬、歷史及現(xiàn)狀。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歷史)總寫。

2節(jié):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

3節(jié):午門及護城河。

4節(jié):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jié):太和殿(分寫)。

7節(jié):中軸線(插寫)。

8節(jié):太和殿(分寫)。

9節(jié):中和殿(分寫)。

10節(jié):保和殿(分寫)。

11節(jié):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jié):乾清宮。

13節(jié):交泰殿。

14節(jié):坤寧宮。

15節(jié):御花園。

16節(jié):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2).理清結構層次。

總――位置、歷史、建筑地位、總體布局、藝術風格。

分――前朝(前三殿)。

內(nèi)廷(后三宮)。

總――強調(diào)藝術價值。

四、課堂練習: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故宮博物院)。

2.作者在介紹時抓住了它怎樣的特征?(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

3。完成課后第一題。

五、作業(yè)設計:

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重點研讀。

1.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nèi)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故宮的本質(zhì)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zhí)熳?,因而處處飾以龍形?/p>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nèi)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nèi);寫殿內(nèi)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作者在介紹故宮博物院時,有褒有貶,但其感情基調(diào)是愛和贊頌。想一想,作者褒的是什么?貶的是什么。

建筑文物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重要的歷史價值――愛和贊頌。

封建統(tǒng)治的中心――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憎恨和揭露。

三、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按照空間順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內(nèi)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四、寫作方法:

1.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2.詳略得當。

3.恰當安排說明順序。

五、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shù)不限。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按照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多角度學習《故宮博物院》。

2.模仿寫作一篇簡單的說明文。

二、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

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寫作一篇簡單的說明文。

四、教學方法:

1、以找中心句的方法提煉文章的主要信息;

2、填圖法;合作探究法;

3、多媒體展示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安排。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由世界四大著名宮殿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

(二)檢查預習:讓學生合上課本說說本文介紹了哪些建筑物。

學生說的可能雜亂無章,與作者按照空間順序有序說明形成比照。

(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圖:多媒體展示故宮的平面圖。

使學生明白說明順序的重要性。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詳寫了哪個殿?(太和殿)。

2、文章寫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請讀一讀課文的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結構來安排材料的?

學學習本文的詳略安排以及結構層次;

讓讓學生明白運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要選好立足點,用準方位詞。

讓學生明白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從視覺聽覺角度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避免說明文的枯燥性。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為學寫說明文鋪墊。

(七)拓展延伸:展示一幅臥室圖片,讓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構思一篇小說明文《我的臥室》。

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

(八)作品展示:學生展示自己的構思或文章。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作業(yè):1、舉例說明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準確、優(yōu)美的句子加以體會。

為下節(jié)課優(yōu)化作文《我的臥室》做準備。

第二課時: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及語言特點,優(yōu)化學生作文《我的臥室》。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3、了解故宮的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和總分結合的說明方法。

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的特點,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方位名詞的準確運用。

一、導入(3分鐘)。

用多媒體展示關于故宮的圖片。(提問:班里有沒有同學去過故宮,如果有的話就請那位同學談一談游覽故宮的感受。)老師:“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它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全面地了解這座宮殿的建筑結構?!?/p>

二、掃除字音障礙。

把課文中難讀、易讀錯的字詞標注出來。分別讓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出來,寫完后讓底下的同學找出寫錯的地方,老師再次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識記。

三、自由閱讀課文。

1、具有一定的閱讀速度。

2、讀準字音,圈劃重點的生字詞。

3、把握閱讀說明文文體的相關知識,學會提取信息。(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方法以及體味說明語言的特點等)。

4、嘗試劃分段落,同時概括每一層段落的大意。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問學生,幫助學生明確文章主旨)。

1、本文說明對象是什么?

2、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故宮博物院的特征?

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

3、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故宮的?

從南到北的空間順序。

五、結合示意圖來完成本篇課文的學習,找一名同學上幫助老師板書。(在黑板上寫出故宮的總體特點,并同學們在課本上標劃出來。在黑板上標劃出南北的方向,便于學生尋找出景點的方位。在太和殿那一段讓學生逐行尋找方位名詞,并把同學找到的方位名詞依次寫在黑板上,如: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明確:龍是皇權的象征,龍就是皇帝的化身,而故宮又是封建統(tǒng)治的中心,太和殿又是故宮的中心,那么龍的圖案自然多了。

七、根據(jù)該示意圖,讓同學們逐段找出故宮里的景點,其中重點介紹太和殿。分別讓學生找出太和殿的外形特點、殿里的布局特點及作用。底下同學們一邊找,講臺上的同學一邊寫,同時底下的同學會監(jiān)督臺上的同學是否書寫正確。老師則負責播放ppt上的圖片,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故宮博物院的風采。學生老師之間相互合作,來完成第一課時的學習。

這節(jié)課主要是要同學們學會按空間順序描寫的說明方法,但因為時間關系只能勉強說到第6自然段就下課了,還來不及講就下課了。這節(jié)課最主要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詳略得當這個重點突出的不是很明顯,就只是讓同學們在老師引領下去自己感知故宮的空間順序。還做得不足的地方是,沒能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被點名的同學回答不出問題,就耗費時間,導致整個班都在等,這是以后身為老師的我要注意的地方。一節(jié)課,是否緊湊、連貫、充實,一定要做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2.模仿寫作一篇簡單的說明文。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

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寫作一篇簡單的說明文。

1、以找中心句的方法提煉文章的主要信息;

2、填圖法;合作探究法;

3、多媒體展示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安排。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由世界四大著名宮殿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

(二)檢查預習:讓學生合上課本說說本文介紹了哪些建筑物。

學生說的可能雜亂無章,與作者按照空間順序有序說明形成比照。

(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圖:多媒體展示故宮的平面圖。

使學生明白說明順序的重要性。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詳寫了哪個殿?(太和殿)。

2、文章寫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請讀一讀課文的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結構來安排材料的?

學學習本文的詳略安排以及結構層次;

讓讓學生明白運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要選好立足點,用準方位詞。

讓學生明白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從視覺聽覺角度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避免說明文的枯燥性。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為學寫說明文鋪墊。

(七)拓展延伸:展示一幅臥室圖片,讓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構思一篇小說明文《我的臥室》。

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

(八)作品展示:學生展示自己的構思或文章。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作業(yè):

1、舉例說明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準確、優(yōu)美的句子加以體會。

為下節(jié)課優(yōu)化作文《我的臥室》做準備。

第二課時: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及語言特點,優(yōu)化學生作文《我的臥室》。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因為本篇課文只用一課時講解全文,因此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一讀而過。在教學中,強調(diào):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jù)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1)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寫作方法。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博物院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1)認識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寫作方法的特點。逐步培養(yǎng)相關能力。

(2)認識突出重點、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相關能力。

(1)、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進一步發(fā)揚民族的創(chuàng)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評),并為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贊美)。

(1)、培養(yǎng)學生珍視、熱愛故宮博物院的感情。

(2)、開闊眼界,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1.理清本文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1.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p>

2.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1.啟發(fā)與自學相結合。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2.圖示法。刪繁就簡,一張醒目的方位示意圖便濃縮了全文的說明內(nèi)容。

3.知識內(nèi)容延伸拓展,培養(yǎng)能力。內(nèi)化課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a.導語(1分鐘)

1.唐朝詩人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曾這樣描述過紫禁城,“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它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shù)千年宮殿建筑藝術的總結性杰作,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見識下那規(guī)模宏大壯麗的故宮博物院。

2.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了《中國的石拱橋》、《蘇州園林》兩篇說明文?!爸袊皹颉钡奶攸c是: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蘇州園林”的特點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薄⑺爸v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蹦敲?,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故宮博物院” 又會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見識一下。

3.板書課題

a.作者作品簡介(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b.課文生字詞(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c.題目解說(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d.整體感知課文,速讀課文,思考

提示:使用導讀資料二《故宮博物院》平面圖;教師在黑板的右邊畫《故宮博物院》簡圖(根據(jù)課后練習一)。

1、 故宮博物院最大的特點是:規(guī)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風格獨特。

2、 邊讀課文,邊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完成課后練習一的圖表。

3、 說明的順序:空間順序——由南向北的游蹤順序。

e.學生當導游,復述課文內(nèi)容,概括課文結構。

提示:使用導讀資料三 (一)《故宮博物院》課文結構圖。

第一部分(1-2) 總體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規(guī)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風格獨特。。

第二部分(3-15)分說前朝和內(nèi)廷。重點介紹太和殿,詳寫;其余略寫

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宮,總述并再次強調(diào)故宮博物院的藝術特點。

f.研讀課文5——8段思考

1.學生齊讀5~8段。

2.學生精讀5~8段,思考:(同桌之間交流,選同學回答。)

(2)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3)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1)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tǒng)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多),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nèi)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額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tài)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其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nèi)、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內(nèi) 容:規(guī)模、外觀、內(nèi)部擺設和裝飾、位置、功用。

空間順序:從外到內(nèi)、由下到上 、先中間后兩邊。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38頁---40頁。

長方體藥箱、圓柱、球、長方體實物若干、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

1、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使學生明確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一、古詩導入 激發(fā)情趣。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宋代詩人蘇軾的那首《題西林壁》嗎?讓我們共同來朗誦這首詩。(課件出示詩句和廬山不同景色)。

師:一座廬山,為什么詩人看到的卻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一)觀察長方體。

1、整體觀察(出示長方體小藥箱)。

(2)生回答,師強調(diào)看到的面,是相對觀察者說的。

(3)師:請同學們按照活動要求觀察這個小藥箱請(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4)學生觀察。

a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藥箱,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幾個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藥箱的哪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5)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有的同學看到一個面,有的看到兩個或三個面。你能找出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多能看到藥箱的幾個面?請大家站起來走一走,看一看。

(6)學生自由走動,觀察。

(7)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fā)言精彩極了,我們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

(2)分別出示藥箱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分別是哪幾個面。

(3)做40頁第1題,在書上完成。(課件演示進行訂正)。

(二)、分別觀察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1、師:剛才老師和你們共同觀察了長方體,現(xiàn)在請你和你小組的同學分別觀察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學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學們從上面,正面,左面觀察物體,并將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學生觀察,完成表格并匯報。

(預設:學生會質(zhì)疑,圓柱體從正面看有時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戲,強化認識。

(用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師: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們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么物體?(至少還要知道另一個面的形狀)。

(課件呈現(xiàn)不同的物體)。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據(jù)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么立體圖形。

(三)觀察組合圖形。

觀察交流加深認識。

(1)師: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擺成和桌子上一樣的位置,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它們,觀察后與小組內(nèi)同學交流自己看到的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觀察的結果。

(2)學生匯報。

1、學生判斷。

2、做40頁第3題。

三、逆向練習 訓練思維。

師:剛才我們一同觀察了單個物體以及立體組合圖形,并猜測和判斷了它們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狀和位置關系。如果反過來,給你出示一個物體或立體組合圖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狀,你能不能猜測出它們什么呢?(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圓形和一個正方形)。

1、學生猜測,并暢所欲言。

(師講解,圓柱體當?shù)酌嬷睆胶透叩乳L時,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形狀是正方形)。

2、再次引導學生明確:

(1)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據(jù)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么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觀察的認真,仔細,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要懂得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希望你們做一個處處留心觀察的有心人。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一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因為本篇課文只用一課時講解全文,因此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一讀而過。在教學中,強調(diào):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jù)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學生在本冊書中剛剛接觸到說明文,雖然有前兩篇文章(《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作鋪墊,但是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還很薄弱,所以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很關鍵。

(1)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寫作方法。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博物院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1)認識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寫作方法的特點。逐步培養(yǎng)相關能力。

(2)認識突出重點、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相關能力。

(1)、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進一步發(fā)揚民族的創(chuàng)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評),并為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贊美)。

(1)、培養(yǎng)學生珍視、熱愛故宮博物院的感情。

(2)、開闊眼界,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1.理清本文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1.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p>

2.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1.啟發(fā)與自學相結合。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2.圖示法。刪繁就簡,一張醒目的方位示意圖便濃縮了全文的說明內(nèi)容。

3.知識內(nèi)容延伸拓展,培養(yǎng)能力。內(nèi)化課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時

a.導語(1分鐘)

1.唐朝詩人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曾這樣描述過紫禁城,“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它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shù)千年宮殿建筑藝術的總結性杰作,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見識下那規(guī)模宏大壯麗的故宮博物院。

2.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了《中國的`石拱橋》、《蘇州園林》兩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蘇州園林”的特點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薄⑺爸v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蹦敲?,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故宮博物院” 又會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見識一下。

3.板書課題

a.作者作品簡介(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b.課文生字詞(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c.題目解說(略 詳見導讀資料一)

d.整體感知課文,速讀課文,思考

提示:使用導讀資料二《故宮博物院》平面圖;教師在黑板的右邊畫《故宮博物院》簡圖(根據(jù)課后練習一)。

1、 故宮博物院最大的特點是:規(guī)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風格獨特。

2、 邊讀課文,邊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完成課后練習一的圖表。

3、 說明的順序:空間順序——由南向北的游蹤順序。

e.學生當導游,復述課文內(nèi)容,概括課文結構。

提示:使用導讀資料三 (一)《故宮博物院》課文結構圖。

第一部分(1-2) 總體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規(guī)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風格獨特。。

第二部分(3-15)分說前朝和內(nèi)廷。重點介紹太和殿,詳寫;其余略寫

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宮,總述并再次強調(diào)故宮博物院的藝術特點。

f.研讀課文5——8段思考

1.學生齊讀5~8段。

2.學生精讀5~8段,思考:(同桌之間交流,選同學回答。)

(2)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3)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1)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tǒng)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多),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nèi)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額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tài)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了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nèi)、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二

課型:周次:15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1、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故宮博物院。

2、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故宮博物院。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同學們下載的故宮圖片。

看得出,同學們是經(jīng)過一番精心準備的。下面,請打開課本,讓我們按照作者給我們安排的游覽路線,去參觀一下這座宏大壯麗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四、找一名同學讀課文,同學們畫出有關方位詞,并理清游覽路線。

學生聽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填寫完成練習一的圖。

全班討論明確:

出示。

檢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齊讀。

讀寫。

聽讀并畫出有關方位詞。

完成練習一3分鐘。

2分鐘。

25分鐘。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

對象的特點?!豆蕦m博物院》的順序安排,和故宮的建筑順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間順序安排。

五、學生根據(jù)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結構。

文章的結構:總分總。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位置,歷史和總的建筑特點(1、2段)。

第二部分:分別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從景山鳥瞰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

六、學生質(zhì)疑。

七、小結:

北京故宮是馳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0多座,房間9000多間,絕不可能都一一詳細介紹,而必須詳寫重點部分,略寫一般才行。這篇說明文正是相略得當?shù)倪x擇了材料,用不長的篇幅,鮮明的介紹了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宮。

八、布置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引導學生理清結構。

小結。

討論交流。

12分鐘。

3分鐘。

第14課通案。

執(zhí)筆人:欒恭城初二語文組。

第2課時。

課型:授課時間:15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1、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2、重點研讀太和殿部分。

3、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重點研讀太和殿部分。

【課前準備】學生查閱有關資料。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

一、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

二、出示目標。

三、重點研讀:

學生速讀課文,并對照著本文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這是為什么?

2、在“內(nèi)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這又是為什么?

全班討論明確:

1、在“前朝”中重點介紹了太和殿,因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此,是顯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宮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故宮的本質(zhì)特征,所以要重點介紹。

2、在“內(nèi)廷”中重點介紹了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

檢查。

出示投影。

要求回答。

讀課文,思考問題。

討論并交流3分鐘。

5分鐘。

15分鐘。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安排。

學生細讀課文,思考:

1、在介紹太和殿時,立足點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在書上圈點出方位詞。

2、太和殿為什么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nèi)景的主要特點是什么?這是為什么?

3、“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立足點是正中的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是按照空間順序介紹的。按空間順序寫的文字,都要有一個立足點,離開立足點,就無法確定方位。方位詞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2、是為了強調(diào)皇權這個中心;其內(nèi)景的主要特點是彩繪了眾多的龍的圖案;因為皇帝自命為真龍?zhí)熳?,這是皇權的象征,所以用龍來突出皇權的威嚴。

3、“后三宮”彩繪中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和前三殿相比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

小結: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他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獨特風格。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建筑這樣高大雄偉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皇宮為什么被稱為“紫禁城”嗎?

2、作者帶領我們參觀了故宮,你能體會作者寫本文的感情傾向嗎?

學生根據(jù)所查資料討論交流,教師予以補充。

五、作業(yè):

預習15課,查閱有關《說屏》中的古詩文。

要求并提示,指導。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三

學習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學習文章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通過對故宮的認識,培養(yǎng)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熱愛和自豪感。

按空間順序說明建筑物。

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預習:查閱相關資料準備“圖文并茂說皇城”

寫自己的家。

師:請同學們介紹故宮。

生: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南海。196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tǒng)治。

生:1說明順序2說明對象的特征3圍繞特征介紹4一些說明方法,使介紹更直觀整體感知:

師:閱讀課文,根據(jù)內(nèi)容順序在故宮平面圖上標記主要建筑物名稱。

師:故宮的特點是?

生:空間順序:主要南——北,輔以不同方位。

師:說明結構?

生:總-分-總首尾呼應。

細節(jié)探究。

師: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建筑?

生:詳寫了三大殿,其中詳寫了太和殿。

師:為什么詳寫?

說明順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內(nèi)、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全文移步換景:3段“從?往里,沿著......穿過......到......走進......”

局部定點觀察:6段:確定“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方位詞“正中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以方臺為立足點:上-后,向兩旁。

以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四

知識目標:識記重點字詞;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說明古建筑的一般順序,同時了解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的地位。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珍視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歷史與現(xiàn)實價值,同時樹立一種大文化觀,珍視自己的身邊文化載體,同時學會保護鑒賞一切人類的文化成果。

“能力目標”。

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媒體:投影儀。

一、課前二分鐘演講;教師念優(yōu)秀文章。

二、導語:學生講解自己游覽故宮的所見所聞導入。

三、識記重點字詞。

四、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然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介紹,按照說明的順序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本文的說明順序具有以下特點:

1、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建筑物。

2、總說和分說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

根據(jù)課下查閱的關于故宮的各種資料,與全班同學更加詳實地了解故宮的特點。

五、揣摩品味。

本文大體按照游覽的順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shù)亟榻B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產(chǎn)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讀全文,仔細閱讀文中介紹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六、教師總結。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布置作業(yè):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更詳細的了解故宮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1、學生分組交流所查的資料。

2、上臺交流。

3、學生評價。

4、教師總結。

課后記:本課需要圖文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被動接受永遠不及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力求學生通過課外學習達到更好學習課內(nèi)知識的教學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5362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