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3:36:09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通用15篇)
時間:2023-11-11 03:36:09     小編:JQ文豪

演講稿的撰寫需要考慮聽眾的需求和背景,以確保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溝通效果。其次,準備充分的素材和信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和論述;這里有幾篇備受贊譽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的演講寫作有所幫助。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內(nèi)容是《我眼中的老舍》。

自從學(xué)了第三單元關(guān)于老舍先生的文章之后,我對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jié)儉、與人和善、做事從不敷衍的品質(zhì),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勞的,對什么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yǎng)花,養(yǎng)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說“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阿,人如果不勞動,連養(yǎng)花這么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談做成大事呢?這句話觸動著每一個人,啟發(fā)著每一個人。

老舍先生是一個會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熱愛周圍一切的美好事物。養(yǎng)花、藏畫、養(yǎng)小動物、聽戲等等都是他的愛好。所以他的生活從來都不枯燥,相反卻充滿了樂趣。老舍先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于花給他帶來的“麻煩”他并不厭倦,而是更加愛護花,對于母雞的叫聲一開始給他帶來的“煩躁”也消失了,因為母雞是雞母親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

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節(jié)儉的,是與人和善的,是做事從不敷衍的,是勤勞的,是熱愛生活的,是偉大的!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老師,同學(xué)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內(nèi)容是《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jié)儉、與人和善、從不敷衍‘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三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21世紀的小學(xué)生。我時常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出生在您的那個年代,可能就是您最關(guān)心的進步青年吧!

我對您很是敬佩,常常拜讀門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駱駝祥子》,閱讀這本書時心神不定、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說起大致內(nèi)容也是張冠李戴,沒少挨父母責罵。雖說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太深奧,沒讀懂,但是常在校園里和同學(xué)議論文學(xué)時,總能略說一二地虛吹這本書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顯得我還是很能領(lǐng)略先生您的文采。

說實話,雖是囫圇吞棗,但對祥子的悲慘人生卻印象深刻。他常常著了上頓沒下頓的,但好在后來他找到了一位賢淑媳婦,生活逐漸寬裕起來,可是就在祥子準備好好地過日子時,噩耗卻接踵而來:未出生的孩子死在娘胎中,與母親架鶴西去……最后,祥子又回到了“單身”生活。

回到上世紀,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力車夫的悲慘人生,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戰(zhàn)爭年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如此地痛苦和煎熬。所以,21世紀的我們應(yīng)該尊重和平、維護和平,讓整個社會變成文明和諧的社會,沒有戰(zhàn)爭,沒有恐懼。

我想和您說的話太多太多……今日暫別,日后再敘。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四

老師們、同學(xué)們:

大家好!

在里大年三十的前幾天,在外打工的人們就準備帶著一家人回去,與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團聚。大包小包的拎上火車,大巴車等交通工具。無論家有多遠,無論在火車上站或坐多少小時,只要能回家,那在一年中的盼望與思念的心情,都在進家門的時候融化了。除了在趕回家的人焦急,在那些已經(jīng)到家的人們也很焦急。因為要準備年貨,和過年必須品。否則,在春節(jié)假期,都沒有東西來招待客人。而年貨,在將要過年時,都成了稀缺品,瓜子,杏仁,松子,花生等,平時都沒人買的東西,在要年貨的那幾天,都是在搶。你能搶到,那你真幸運;若你搶不到,只能到別處繼續(xù)去搶。在菜場里更是如此,一個不值錢的菜,在那幾天都能夠賣到8元9元的“天價”。所以,在我眼中的春節(jié)是忙碌與興奮的。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出來拜年?!靶履旰?,新年好?!钡教幎加兄@樣的聲音,大人們對老一輩的只是拱手做輯,我們這些孩子,就要對老人們磕頭,說吉祥話“婆婆,我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只要這些說的,做的你都做完了,老人們都會慈祥的笑著,從口袋掏出一個紅包出來給我們。若是一百的就要給媽媽,若是十塊十塊的,就自己存著,買一些學(xué)習用品。中午,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這都是大家存了一年的獨特風味。做客人的也毫不客氣,都在狼吞虎咽的大吃大喝,整個飯廳里彌漫著食物的味道與溫馨,思念的`味道。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在過去的一年中,幾乎見不著的,都在過年這個時候合家歡樂。所以,我眼中的春節(jié),是熱鬧,喜慶的。

吃完午飯,大人們都坐在飯桌邊聊著這過去一年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兒;而我們,用剛拿的壓歲錢,去小店買一些擦炮,小煙花等可以娛樂的小玩意兒,當然,還有一件必需品,那就是打火機。不要認為你可以從長輩哪里要到,本來個人花了20元煙花錢,在去要打火機,這不是來找打嗎?向這些煙花之類的,都是我們超過10歲孩子自己的約定:每年買的小煙花爆竹,都是要帶著弟弟妹妹們玩的,并不能讓家人知道。不然的話,明年或下一次到他家是就不給他帶零食吃。那些沒超過10歲的孩子們被我們幾個唬的一愣一愣的,都沒敢告訴家人。我們買了打火機后,還把無趣的擦炮玩出了新花樣,那些被我們炸出來的雞鴨,看到我們臉上得意的笑容,都嚇的落荒而逃。所以,我眼中的春節(jié)是淘氣,開心的。

在除夕,家人坐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是必定的,可到現(xiàn)在,在春晚播出的前幾天,報紙網(wǎng)絡(luò)上,大肆的傳播著有幾個當紅明星的節(jié)目被刪掉了。于是,那些明星的粉絲們都在各大貼吧說自己不會看春晚,還說導(dǎo)演的腦子被驢踢了等不文明的話。仔細想想,春晚只是一個讓全國人民坐在一起大團圓的電視平臺,目的是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21世紀的我們銘記老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為什么要因為幾個當紅的明星不在,而不去看呢?在這一次的春晚過后,網(wǎng)絡(luò)上也沒有什么誰參加過春晚后一夜爆紅的人了。為什么?因為,不僅是那些明星的粉絲沒有看,許多人也都沒有看完,春晚的節(jié)目有些老套,無味?,F(xiàn)代人們看的喜劇片,相聲都不缺,干什么非要在春晚上看呢?所以,我眼中的春節(jié),是平淡,無味的。

春節(jié),一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希望人們可以新年快樂,工作順利!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五

各位老師、同學(xué):

大家好!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從除夕開始到元宵節(jié)結(jié)束。過年先要從除夕說起,除夕一定要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大魚大肉,雞要整只清燉,而且必須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在上面放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要等到初一才吃。代表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也可以代表著紅紅火火。

在年前臘月進行殺年豬很講究。要看日子,不能亂殺,亂殺豬可能不和順。一到臘月就準備腌豬肉,臘月二十左右,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也寓意著將過去一年的霉運掃去,迎接新一年的好運。雞可以做成“五圓整雞”,一只整雞上放桂圓紅棗蓮子鵪鶉蛋和枸杞,象征著“吉祥如意”。

初二,女婿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所謂“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jié),又名燈節(jié)。長沙有諺云:“三十夜的火,元宵節(jié)的燈?!鞭r(nóng)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旨在除蟲,祈求豐收。離祖墳近的,還向墳前送燭,讓祖先同享人間燈火。

湖南的每個春節(jié)都過得分外熱鬧,一點也不比別的城市差。一眨眼,春節(jié)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個喜慶而熱鬧的節(jié)日里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在這里,祝福家鄉(xiāng)越來越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5)班的付海塵!要說我在江中第一眼看到的老師,那要屬我的班主任余燁斌老師了。

說起他來,話不短。記得在拿到江中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就對高中生活充滿了期待,我時常好奇會遇見怎樣的老師?是嚴厲的?隨和的?風趣的?古板的?還是可以交心的?種種種種,但這絕不是我想多了。因為在這里,將會遇見你未來三年,乃至未來幾十年對你影響至深的人。以至于在得知分好班的那一刻,我便四處去打聽我的班主任是個什么樣的人。

傳聞中的他任職政教處主任,帶了六年的學(xué)軍班,個性標簽“嚴肅、嚴謹、嚴厲”。據(jù)說同學(xué)們學(xué)習上什么事情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做事雷厲風行。嗯,應(yīng)該是個“大魔王”的狠角兒!這讓我一度有些惴惴不安,但樂壞了我老媽。“這敢情好,嚴師出高徒啊,娘心甚慰,娘心甚慰哈!”

懷著一顆忐忑不安、又有點小期待的心,在開學(xué)報到這天,終于得見傳說中的“三嚴老師”,我們高一(5)班的余燁斌老師。

余老師那天穿著白t,中等個子,體型微胖,小平頭,感覺上還有點憨憨的,這可和傳說中的畫風有點不一樣?。∥仪忧右宦暎骸袄蠋熀?!”他微微一笑:“先領(lǐng)寢具,再到寢室安頓好,最后到教室。別著急,我會在教室等你們!”那一瞬間,忽如一陣春風來。折回教室,余老師給我們上了第一課。“我教過6年學(xué)軍班,我這頭發(fā)就是這么一年年愁沒的……”同學(xué)們看著他沒什么蓬松空間的發(fā)型,有了竊竊笑聲?!拔业钠胀ㄔ挷皇悄敲春?,但我在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就不要笑,這樣會影響我布置班級事務(wù)的?!毙β暶銖妱x車,他又對我們?nèi)甑母咧袑W(xué)習生活作了必要講解和簡要規(guī)劃。一節(jié)課后,同學(xué)們和他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拉近了。

接下來的幾天,他每天6點一刻會準時的出現(xiàn)在班上,站在講臺上不怒自威,眼光掃視一遍仿佛在說:“同學(xué)們,學(xué)習可要上心、用心、耐心??!”這時,我們5班晨讀的書聲愈加瑯瑯了。而后陪我們到軍訓(xùn)場上操練。這時候的他,會在一隅舉著手機默默拍照,再上傳至班級群,用以解慰家長們的相思之苦。原來余老師嚴厲有余溫情也可呀!

迎新晚會報節(jié)目的事情更是印證了這點。剛來幾天,同學(xué)們還沒有熟悉起來,青春期的懵懂與害羞讓我們誰都不愿意舉手上臺展示才藝。這時余老師便用不是那么好的普通話即興發(fā)表了一通演講。他說,步入高中最是需要舞臺來展示自己,這樣你才能吸引別人對你的關(guān)注,你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機會;機會不會在那里等你,它往往是要在一次次的表現(xiàn)中爭取來的,所以同學(xué)們不要藏拙,可能時間一長自己真變拙了;不管是學(xué)習還是生活,事情有些時候不要總想著做七分好八分好,既然做了,就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正是聽了這番話語,才有了我在迎新晚會上表演的高光時刻。

這就是我第一眼中的余老師,是嚴厲的也隨和的,是嚴肅的也有溫情的,是風趣的也是可以交心的……還是印象不錯的!

在后來和別班同學(xué)的交流中,我得知余老師只是江中優(yōu)秀老師的縮影。許許多多的江中老師,他們以愛為船,破曉時來,夜深時歸,在知識的海洋里默默擺渡,做著“擺槳迎風成公去,渡盡洶涌上岸來”的壯舉。這才有了名師的聲名遠揚,有了江中的聲名遠播。

親愛的同學(xué)們,在我們身后有著這么一群擺渡人的默默守望,我們堅信,在江中這塊臥虎藏龍地,三年厲兵秣馬,江中少年定不負凌云志!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七

每天打開大門,最引人注目的,無過過于那一座舊畜舍,突兀的立在我們家的菜地里,論起歸屬,則在鄰居的名下。紅磚黑瓦,地方夠讓一個三口之家舒舒服服的住著。

說起來,這座舊舍的年齡,該是我的幾倍大,母親出生,它便據(jù)在那里了。在那時,這舊舍可新了,干凈,傲倨。等到我出生時,它雖有些年頭了,但里面雞呀豬呀那些的,還住得舒服,成天歡快地叫著,因而畜舍的鐵門,是幼時最吸引我的地方。

當然,還有鄰居家紅瓦白墻里寬敞,整潔的廳院,平時四五口子,每逢過年又回來三兩人,都一并地住下,也不覺擠。還記得他們那時左院里擺喜宴,村上的人坐滿了幾張大圓桌,那叫一個熱鬧、紅火。

隨著時間線的拉長,灰塵填滿了畜舍的磚隙與瓦縫,屋檐下的飛蟲,養(yǎng)活了上萬只蜘蛛。鄰家的青壯,早在城市里安了根,落了戶,只過年,才回來那么幾天。

終于有一年在過春節(jié)時,鄰家的院子里出了些口角。過完年后,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偶爾的咳嗽,電視聲與收音機里傳出的聲音還告訴著有一個把一輩子奉獻給土地,心里放不下的老漢還住在這里。而我家前那座畜舍,更是沒了生息,只有風的惡作劇。而周圍的人,則大都蓋了新房。

有一年冬天,下了好大的雪。一日早上起來,就發(fā)現(xiàn)那畜舍的一角磚瓦大都被雪壓塌了,只剩一根主梁還死死的撐著。

現(xiàn)在,只看到被磚塊壓住的地方,有野草鉆出磚隙。那個地方的記憶,就好像定格在了那個冬天,定格在那還有兩間老舍相互陪伴的時候。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八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文學(xué)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發(fā)表了大量影響后人的文學(xué)作品,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老舍,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庸的名字,在很多人聽來,是震耳欲聾的。原因很簡單,只因為老舍是值得人尊敬的。試想,一個一生致力于寫作,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800多萬字作品的人,怎會不令人肅然起敬?更何況老舍先生的貢獻還遠遠不止這些。老舍先生的作品,哪一部不讓人深思?哪一部不流芳千古?現(xiàn)在的作家分工越來越細,詩人就是詩人,小說家就是小說家,分得特別清楚。讓我們再來看看老舍:他會寫長篇,寫中篇,寫短篇,寫話劇,寫曲劇,寫京劇,寫歌劇,寫舊詩,寫新詩,寫電影劇本,寫大鼓,寫單弦,寫相聲,寫河南墜子,寫太平歌調(diào),等等等等?;究梢赃@樣說,只要文學(xué)形式有的,他都略知一二,很多還非常精通。就這樣的一個人,被人們?nèi)绱俗鹁?,也就不足為奇了?/p>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斗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袒蟆ⅹq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guān)于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guān)于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是現(xiàn)代中國文壇上杰出的風俗、世態(tài)(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對于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我選取閱讀的老舍的作品是《四世同堂》、《貓城記》以及《老張的哲學(xué)》。當然其中《四世同堂》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老舍先生也說過:“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這是一部抗戰(zhàn)題材的作品,但獨具匠心地,全部故事就圍繞這護國寺(多么熟悉的地方?。└浇囊惶幒锩?,以祁家四代為中心,不過幾戶人家,人物不過十幾位,就在這樣一個小小的舞臺上演出了淪陷區(qū)人們的悲歡離合,成就了這八十四萬字的宏篇。有愛國者,有漢奸,形形色色,但無一例外地他們?nèi)贾皇切⌒〉陌傩?,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與《茶館》有些類似,在巨大的時代框架下,用小人物們的故事記錄下整個民族的脈動。老舍先生以小見大的功夫?qū)嵲谑翘珔柡α?,他的作品全都是關(guān)于平民百姓的,而反映的又全都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

老舍先生很注重人物的塑造,他的觀點是,小說中的人物要比情節(jié)重要,情節(jié)可以淡忘,但人物是不朽的。在這本書中,他特別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寫,祁天佑的老實、祁瑞宣的深沉、大赤包的囂張、丁約翰的洋奴習氣、藍東陽的蠻橫、文氏夫婦的不卑不亢都寫得十分到位。對于漢奸們的爭權(quán)奪利、勾心斗角,他給予了辛辣的嘲諷,用了很多的夸張和比喻;對百姓們生活的困苦,他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整本書的基調(diào)是悲壯的,越往后氣氛越慘淡。在日本人的殘暴統(tǒng)治下,“小羊圈”里的住戶經(jīng)歷的變故太多了,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剩下的人口已經(jīng)不多了。祁家的第二代祁天佑不堪日本人的侮辱,在阜成門外投河自盡;孫子輩的敗類老二祁瑞豐爭權(quán)奪利被人陷害死不見尸;第四代的妞子在即將勝利的時候餓死;錢氏一家被冠曉荷出賣家破人亡;漢奸冠家做了日本人的走狗最后也幾乎死絕了,冠曉荷直到被日本人活埋還認賊作父;文若霞在戲臺上被獸欲大發(fā)的日本兵打死,她丈夫跟日本人拼了命也死了;李四爺被日本人打了之后終于反抗,也死了;拉車的小崔被日本人冤成罪犯砍了頭;剃頭的孫七吃不飽飯得了胃病倒在街上,日本人擔心傳染病蔓延就活埋了。最終活下來的人們也都過得很慘,面黃肌瘦。盡管勝利了,但卻難以感受到巨大的喜悅。戰(zhàn)爭留給北平、留給中國、留給全世界滿目的創(chuàng)痍。

這本書的主題思想很容易概括,反映淪陷區(qū)北平人民的困苦和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仔細想想,書中的這些人物并沒有一個人是特別高大的、在日本人統(tǒng)治下奮起反抗的,他們?nèi)汲聊?,繼續(xù)自己的生活。這里好像有個矛盾。但是,民眾們決不是安于敵人的統(tǒng)治之下的,他們有愛有恨,他們眼睜睜看著日本人奪走身邊一條又一條的生命。如祁老太爺,起初只是希望在亂世中茍全性命,最終他也敢面對著敵人和漢奸不再點頭哈腰。他們頑強地生存下去,渴望著勝利的一天。這頑強的意志,正是民眾的偉大!

老舍,是需要我們?nèi)ヂ肺兜?,昨天、今天和明天?/p>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九

一位興趣廣泛,幽默,樸素,關(guān)心窮苦人民的大作家,他便是老舍。老舍先生雖然是一位大作家,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質(zhì)樸,讓我們看不出他有絲毫大作家的樣子,到使我們覺得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我心目中的老舍先生為人勤儉誠實,熱情好客?!袄仙嵯壬臅考媾P室,里面陳設(shè)很簡單,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禮的?!币蛔?,一椅,一榻,這樣的房間一定是簡潔明了的,使人看了也覺得眼前十分亮。但是,這樣的一位大名人卻如此樸素,但是,而他的文章更是極為平淡,但句句在理,字字是情,正如他的為人一般,永遠都是那么純樸!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lǐng)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jié)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xiàn)實而又詩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復(fù)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嘆“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新時代北京的舞臺上,努力創(chuàng)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chuàng)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于是,作為北京符號發(fā)現(xiàn)者、熱愛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xiàn)實的,北京人眼里與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

“賣大碗茶了,兩分一碗”悠長的叫賣聲回蕩在青石板的大街小巷內(nèi),久久不散。

時至今日,老舍茶館門前的匾額仍紅得發(fā)亮,那兩分一碗的茶錢依舊沒有漲,只是街前的車水馬龍換了又換,茶館仍舊佇立在這里,凝望著一個個被歷史長河淹沒的人們。

走進這古色古香的茶館,就像找開了老北京記憶的閘門。三樓是喝茶看戲的地方,中間是擺著幾排桌椅,紅木漆的,每個椅子都擺上了柔軟的坐墊;桌子正中放著青花瓷制的茶杯,茶杯映著老北京人喝茶的講究:有蓋有托,喝的時候先用蓋在茶面上輕輕刮幾天,方可托著茶托飲茶。不多時,幾名服務(wù)員斟滿了大家的茶杯,又端上幾盤造型精致的北京小吃。

同學(xué)們的歡聲笑語被舞臺上的燈火輝煌給打斷了。如果說以前這舞臺上專門演戲,那現(xiàn)在這里表演的節(jié)目就相當“中西合璧”了。節(jié)目的跨度很大,可以從含燈大鼓、相聲一直演到手影和小丑表演,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長嘴壺茶藝。

表演者身著漢服,手握一個長嘴壺,擺出許多狀如飛龍的動作倒茶,好不花哨,或許是因為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不少同學(xué)都認為其很無趣,但當一名同學(xué)斗膽要上去一試時,我們都吃驚了,明明挺簡單的倒茶,這位同學(xué)卻根本把握不好方向,將茶水灑了一地。我突然佩服起表演者來,他一定練習了很長時間,才將茶藝的動作做到極致。

走進老舍茶館,走進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我真正體會到了生活與文化融合的氣息,感悟人生的樂趣。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一

一盅香茗、一包好煙、一個閑適安靜的環(huán)境、一支小花,一篇關(guān)于老舍的文。 記事以來,接觸最多、影響我最大的作家一直都是林語堂。在上次作文中,借著林語堂談及我眼中的文學(xué)。林語堂的閑適、飄逸、幽默、豁達,一直都是我所喜愛的,借著林語堂的筆,講述我所知道的文學(xué)。因為上次作文的緣故,這次要寫我眼中的作家,一時無從下筆,思來想去,印象最深的也許就是老舍先生了吧。

最初接觸到老舍先生的是一篇中學(xué)課文——《濟南的冬天》,尤今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老舍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總喜歡以“寫家”、“文?!薄ⅰ鞍V人”自稱,從不以“作家”自居。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一杯散著熱氣的茶、一支叼在手里的煙,先生就可以用筆書寫人生。身為北京人的他,有著傳統(tǒng)老北京的喜好:養(yǎng)花、看畫、玩骨牌、逗貓、泡茶館、聽戲等。他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四世傳經(jīng)是為通德,一門訓(xùn)善惟以養(yǎng)年”。

舍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本質(zhì)上很嚴肅,很認真;但筆下,笑話連篇,讓人忍俊不禁。詼諧、幽默、嘻嘻哈哈的文風;卻大多講述悲劇,憂國憂民。溫文爾雅的老舍先生,沒有尋常作家的習氣;但是,卻很有脾氣,他不愿做的事,終究不會去做,他瞧不上眼的人,絕不多說一句話。在作品方面,十分謙虛,看到自己的文章永遠說的是失敗和不足;但是他對文章永遠不知滿足,什么文體都寫,別出心裁。在老舍的身上,嫉惡如仇舍命從善的激情同樣發(fā)達,這種相反相成的氣質(zhì),不時流露出來,塑就了一個真實、鮮活的老舍。我想,我欣賞的正是這樣一個老舍先生吧,真誠、正直、有氣節(jié)。

老舍是一個寫家。他說“寫家”,不說“作家”。寫家——以寫作為職業(yè)的人,和木匠、拉車的一樣,只是一種營生,職業(yè)之一而已。每日堅持不懈的寫作,是他給自己的規(guī)矩,練就了他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動的話描寫復(fù)雜的心態(tài)、事務(wù)、風景的本領(lǐng)。老舍直到晚年創(chuàng)作力仍然很旺盛,寫了二十四部戲劇之后,計劃再寫三部長篇小說:一部自傳體的故事,一部天橋的故事,一部八大胡同的故事。他帶著小鋪蓋卷跑到密云的枳營和香山的門頭村去體驗生活,準備堂堂正正地描寫滿族人,已是六十六歲的花甲老人。然而,事與愿違,最后留下的僅僅是一部八萬多字的未完稿,一場聲勢浩大的文革使他無法再繼續(xù)拿筆,甚至,無法再去品一杯香茗。文革完結(jié)的只是他的生命,一個寫家的生命。

老舍先生是真誠的,因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喜愛寫序,也不大愛寫后記,最多寫上幾十個字,交代版本或者書名的緣起而已。先生說:改寫的小說里都有了,不必再多做解釋;說多了,大有老王賣瓜的嫌疑。的確,很少看見他夸獎自己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批評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和低能,對自己十分苛刻和嚴厲。

老舍剖析自己,不論指出的是缺點還是優(yōu)點,都能意想不到地對別人發(fā)生好 多奇妙的作用。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老舍是用他的人格在寫作。

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剛使他罵世,義氣又使他富有善心。老舍說:“要做一個寫家,須先做一個‘人’。蓋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體會世上最善最美的事?何以心明如鏡,鑒別善惡?有了真人,而后才有至文,文藝并非文字把戲也?!崩仙岬闹t虛,使他成為一位真人,成為一位既有可愛的、幽默的性格,同時又有偉大成就的真人。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二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了解老舍先生好像是學(xué)《貓》那一課。文章生動、細致而有趣的寫作手法讓我對老舍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我學(xué)習了這一單元后,我對老舍先生的印象又加深了許多。

我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是一個可愛的人,那么純美的文字,那么有趣的話語,只有擁有童心的人才能寫出來。老舍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學(xué)著作,讓那么多人醒悟,而自己卻什么也沒有帶走。老舍先生是一個英雄,曾經(jīng)在紙上激烈地戰(zhàn)斗著,最后也沒有選擇屈服。

如果老舍先生還活著,那他一定會寫出更多的文學(xué)著作。如果我能見到老舍先生,那他一定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伯伯。

在我心中,老舍先生還一直在世,他親切地笑,優(yōu)雅地說,用親切的目光看著這世界。他的書就是他的靈魂,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人間,看著人間的酸甜苦辣,聽著人間的鳥語歡聲,教導(dǎo)我們做人的道理,指導(dǎo)我們成長的方向,讓我們向著夢想前進。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舍,我最愛的作家,最偉大的老舍先生。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三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xué)生們:

大家好!

在我心里,娘味是一種濃濃的味道,甜的咸的。

春節(jié)的早上,小區(qū)里響起了鞭炮聲和滾滾鞭炮,這意味著這是一個美好的新年開始。探親是必要的。雖然住的很遠,但家庭關(guān)系并沒有減半。一大早,我們就上了一輛裝滿年貨的大車。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這段時間是我們最豐富的日子。我們一進親戚家,一雙大手就會在你衣服里放紅包。紅包紙淡淡的香味是一種獨特的新年味道。大人跟大人說父母的缺點,孩子玩多類型游戲。吃飯時,他們總是不想吃太多,因為親戚們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春節(jié)是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放松的節(jié)日。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只需要收紅包,吃吃喝玩,其他的就不管了。0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放鞭炮。很快,到處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地平線上飛起一束燈光,然后在空中炸開。這時,我和朋友迅速用雙手捂住耳朵,笑著喊著,躲在一邊。

濃濃的年味,濃濃的親情。琳瑯滿目的'商品堆積如山,琳瑯滿目。走在路上,你可以看到家里和商場里都掛著紅燈籠,遠遠看去像發(fā)光的螢火蟲。年夜飯,也就是常說的年夜飯,是最強的。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了一頓特別的晚餐——。全家人喝了一杯好酒,分享了他們的感情。一大桌平日不能吃的飯菜,各種菜肴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成為我們熟悉的一年的味道。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四

趙冊的尖頂山下有我家的一處老房子。分為兩個部分,而且還是對街而臨的。

面朝尖頂山而站,街的右側(cè)的老舍是一處主宅。踏上青白色的石板鋪就的門檻,便感覺到無限凄涼和清冷。也不知是歷史的風的吹卻,還是這石板本身的溫度。一人高的木門單薄而矮小,看起來弱不經(jīng)風,門上沒有刷漆,露著一圈圈的歲月的轉(zhuǎn)輪??邕^門檻,走進的是連通院落的,像窯洞一樣的處所。這地方昏暗而寂靜,房頂比門稍高卻也是很低的,墻上原本的白色如今已是一副頹廢的斑黃,就像是歲月的印跡。一陣風過,像是暝暝中的某種暗示,可我卻一點什么也沒有想到。木門“哐啷”一聲關(guān)住,那現(xiàn)實中的車水馬龍便就真的被隔絕了,沒有了絕跡。如此我就只能向前走,看看到的是歷史的哪個支流。

這通道很短,只兩步一轉(zhuǎn)身的距離就又見了光明。

院落中為空地只在一人多高的磚墻邊有一棵槐樹。陽光很好,透過槐葉也能漏下余光,而將余光連接起來的是這年月的斑駁。站在樹下,抬頭。土紅色磚砌的墻的另一邊是另一個古老的故事。這個故事我無從說起,只因為一道墻將一個宅子分開之后,我就沒有身份去詢問另一邊的世界了。是的,很多年前,有一個大院落,四面都是客舍,只在院子中間有一棵槐樹。現(xiàn)在一道墻就什么都變了。總讓人有點物非人是的落寂。

物非人是。幾十年的擺設(shè),變了又變。幾十年前的人,現(xiàn)在還是那一個,孤孤單單。院子里的四間房,如今只剩下三間,用著的就只是一間挨著門廳的。屋子很小卻放了三張床,三張床中真正用著的是一張鋪白單的小窄木板床,也是挨著門的。住在這里的人,很老,老得全身都起著皺,身體機能都或早或晚地退了休。一個人住著是很孤單的,幸好隔壁住著的一個瘋子,與他一樣很老的,卻也是很有活力的,很日不思倦的叫嚷著。告訴他,也真的告訴他了,“還不會死呢!”

可是,突然的一天,瘋子走了。隔壁的房子給了兄弟的兒子。他便像得了某種暗示似的,張羅開了。所有多余的家具都賣了,所有的積蓄也都拿出來了,買了一口很講究的碩大的黑漆棺材。2000多元,明明很貴的東西,他卻笑了。

他害怕孤單,就擺了三張床。害怕黑暗,就徹夜開著燈??伤麉s期待著死亡,畢竟是殘留的生活中他太痛苦了。不過,我總認為他是害怕死亡的!否則,他又為何住在門邊,注意聽死神的腳步。不論有沒有對死神的歡迎,總之在現(xiàn)實中他什么都不在乎了。唯一的,他珍視的是對面房子里放著棺材的屋子的鑰匙。

我眼中的老舍演講稿篇十五

要想了解一個人,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他本人進行親密地溝通。但不幸的是,我沒能和老舍先生出生在同一個時代,因而無法和他進行面對面地交流,那么我是怎么形成心目中老舍先生的形象的呢?有句話說“文如其人”。雖然這句話對于有些人可能并不成立,因為也不排除那些弄虛作假,以“文”作為一種手段來謀取社會利益的人。但我從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沒有真正的生活經(jīng)歷為基礎(chǔ),沒有真正的情感體驗為依托,是寫不出那些感情細膩,引人深思的作品來的。于是,我就在閱讀他的作品中慢慢形成了對他的印象。

從老舍先生諸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說老舍先生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出生于北京,更重要的是從他的作品中更能體現(xiàn)出他的北京人身份。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北京生活為背景,說的是一些北京人的故事,作品中的語言也具有北京地方性語言特色。這些特點從《茶館》中就能體現(xiàn)出來?!恫桊^》全劇就是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三個不同時期,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茶館》的語言也多有北京地方性語言的特色。如第一幕中,唐鐵嘴要給王利發(fā)看手相的時候,王利發(fā)收回手去,說了句“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這個“甭”字就是北京的地方話語。再比如第二幕中,巡警幫王利發(fā)打發(fā)走大兵之后,想向王利發(fā)撈點好處,王利發(fā)對巡警說:“您搜吧,真一個銅子兒也沒有啦”,這里兒化音的突出,也是北京話的一大特色。《茶館》中還有很多京味十足的話語,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從這些北京地方話語的大量運用中我們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對北京地方性語言的熟悉掌握。另外,除了《茶館》這一部作品外,他的長篇大著《四世同堂》以及其它的很多作品講的都是北京城里北京人的故事。這些作品里的場景、人物以及人物語言如果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是寫不出來的。

老舍先生還是一個平實的人,他關(guān)心的是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很多作品的取材都是來自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其中最突出,影響最廣泛的當屬《駱駝祥子》?!恶橊勏樽印愤@部小說是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敘述的是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作為一個人力車夫,是社會底層人民的代表。老舍先生通過對祥子坎坷經(jīng)歷的敘述,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zhàn)時期,處在黑暗統(tǒng)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的生活狀況。從最后祥子墜落的結(jié)局中,我們看以體會到老舍先生對社會底層人民生活命運的思考,他認識到要想改變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就必須改變整個社會現(xiàn)狀。老舍先生之所以如此關(guān)心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也大多是以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為題材,我想這與他的性格特點是分不開的,因為他是一個平實的人,就像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窮人”。正是因為他是一個“窮人”,才造就了他平實的性格,他才會接觸社會底層人民,才會關(guān)心了解社會底層人民的人物命運,才會寫出許許多多這樣的作品來。

老舍先生更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這從他的《四世同堂》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四世同堂》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北平淪陷后的社會狀況以及那個時期北平各個階層不同人物命運的榮辱沉浮,生死存亡,描繪了一個處在日軍殘酷恐怖統(tǒng)治下的北平。這部作品中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從這些人物形象上我們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對名族文化、名族精神的思考。這些人物形象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大祁瑞宣和老三祁瑞全。祁瑞宣是四世同堂里的長子,一家的頂梁柱,他接受過新式教育,骨子里也具有愛國主義情操,但因受傳統(tǒng)家庭觀念的影響,是一個想革命卻不能革命的人。老舍先生對他內(nèi)心的刻畫也表現(xiàn)出了他內(nèi)心的極度矛盾,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舍先生對于我們名族文化提出的思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祁老太爺也以四世同堂為傲,但在“大家”都難保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看待“小家”,這是老舍先生留給我們的思考。我想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已對這個思考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后來祁瑞宣的轉(zhuǎn)變,開始為革命做一些實事,配合弟弟祁瑞全搞地下工作,這就是老舍先生給我們的回答。祁瑞全是一個革命踐行者形象,為了投身革命,在哥哥的支持之下偷偷地離開了家,參加了革命。老舍先生通過對祁瑞宣這個形象的塑造,給了我們一個希望,說明我們的革命還是后繼有人,還是有人肯為國家的生死存亡視死如歸。這是老舍先生對我們名族精神的思考。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老舍,一個平實的具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5385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