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在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和文學(xué)素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比如主題、意象、語言風(fēng)格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解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xué)習(xí)。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一
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jīng)病。
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
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劉同。
我在大學(xué)時期就是同哥的書迷了,已經(jīng)回想不起具體是怎么認識同哥并喜歡上的,但清晰記得和室友福子一起追職來職往的時光,我就是單純沖著同哥去看的節(jié)目。
后來,家里就有了同哥的每本書,還會買來送給好朋友,想要和好朋友分享自己讀書時的心情和那段屬于我們之間的專屬回憶。
7月同哥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預(yù)售,當(dāng)然第一時間下單,給福子也買了一本,朋友也喜歡同哥,所以很想和她第一時間分享,期待能和她交流一些感受呢。
空氣都熱乎乎的八月來了,這一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一個人就一個人》,其中有好幾次被書中的文字觸動而哭鼻子,又會因為點開了書中二維碼里的vlog,笑成傻子。
真的就是我喜歡的同哥,那么無聊又有趣,讀你的書總能有意外的驚喜或者感動,蟹蟹你。
昨天看你微博,有個讀者留言,看你的書到凌晨3點,此刻凌晨一點鐘,但我一點睡意也沒有,在電腦前敲打下這些文字,我怕不及時記錄下此刻的感受,過后就會忘了這份觸動。
這次的觸動比前幾本更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也在成長,好多文字都能牽動自己的心,跟著哭跟著笑。
雖然書里記錄的都是和你相關(guān)的故事,但總能從你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文字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你不再是地球另一端星人,像是生活在我們隔壁的小劉。
你微信會有無數(shù)個群,在這無數(shù)個群里總有那么一兩個樹洞群,樹洞群里是什么都可以分享,無需回應(yīng),它在,心里就踏實。
佩服你一直在自己熱愛的領(lǐng)域耕耘著,即使做著熱愛的事,你也會常常焦慮,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刻,但你說,拼盡全力了就好,想開點挺好。
在二十六歲,你遇見了最難的職場時刻,在那么難的時候,我理解的是因為你的那份正直成為了你的護盾,幫你闖關(guān)成功。你在書中寫到爸爸在很多年后聽到時,流淚了,這段真的是爆哭,我們長大后,遇到的難,都是埋在心底或者很久之后才會輕輕提起一句吧。
兒子誤會了媽媽很多年,直到生命分別的最后時刻誤會才解開,發(fā)現(xiàn)媽媽對他的愛和付出有多么深刻,好希望這不是真實的故事。
這段故事敲打在了我的心上,讓我反思,自己和爸媽是否也有過誤會,是否有錯誤理解她們好意的地方,是否有像朋友一樣去傾聽她們的聲音,這點我做得不好,因為家里氛圍不溫馨,以前我時刻會想逃離。
現(xiàn)在我想法改變了,我應(yīng)該主動去了解爸媽呀,多花點心思和時間在她們身上,珍惜爸媽念叨的時光。
以后我會把更多小日常多多記錄下來,大腦會遺忘,某一天回頭翻到這些被記錄的舊時光時,會覺得珍貴無比。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二
記得上大學(xué)時,班里有一個同學(xué)很喜歡獨來獨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鉆。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蔽乙宦牐褂X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只有一個人,便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總會有某個時刻,讓你感覺到孤獨。
有時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燦爛,卻仍會覺得獨孤,也常常會在喧囂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擁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青年作家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中寫道:一個人,是歲月成長,是人生日常,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學(xué)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劉同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總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學(xué)身后,他們放學(xué)后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學(xué)了,那位同學(xué)突然對他說:“我要回家了,不玩了?!眲⑼瑔査骸澳俏以趺崔k?”同學(xué)很疑惑地看著他,之后很嚴(yán)肅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干嗎?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p>
聽同學(xué)這樣說,他一時之間感到很難過。那一天,他獨自在學(xué)校的花壇上坐了很久,終于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只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取暖。
因為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什么是獨立。你可以和另一個人情投意合,可以和另一個結(jié)伴同行,但是不要去依賴這些關(guān)系,你應(yīng)該要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能夠獨立面對世界,他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是渺小的。如果你看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并且喜歡它,那么,你還可以看一看《一個人就一個人》。
如果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各種復(fù)雜情緒,而后明白,原來孤獨能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世界,不再羨慕別人,那么,《一個人就一個人》便是以這樣不再羨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賞、探索世界后寫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說的: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鉆進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里,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fēng)景。
突然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三
劉同,又出新書了。
剛開始知道劉同,應(yīng)該是那些年看職來職往,那個言語犀利,說話直指要害的“同哥”。后來,不斷的看到他的作品問世,《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在未來等你》,后來,這本《一個人就一個人》問世。
具備多重身份的他,是光線影業(yè)的副總裁,是資深媒體人,是青年作家。出版的書籍多次獲獎。從另外一重角度來講,他是一個不斷向上、仰望天空,滿懷清澈的造夢人。
從湖南衛(wèi)視辭職,從南方為了夢想北漂,也經(jīng)歷過迷茫,后來,尋找到自己的光亮?,F(xiàn)在的他,還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人,朋友、親人、同事,以及遇見過的那些人,都在生命的某一刻,留下了印記,有了紀(jì)念,也有了淡然。
周國平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獨處給予我們的是獨立的思考空間和與自我靈魂的對話。
劉同在微博上,寫給讀者說:“愿你可以一個人,愿你不是一個人,愿你隨時一個人。”的確,如同哥所說,這是三層祝愿。可以一個人,是擁有獨處的能力;不是一個人,是希望我們有我們可以陪伴的人;隨時一個人,是希望我們可以隨時保持一個人的狀態(tài),獨立而自如。
這些細碎的文字,溫暖而篤定。一個個故事,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就像涓涓細流,進入我們的心底。一個人不是失落,而是一種勇氣。《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在上海打拼多年后,回到小鎮(zhèn),雖然有親人在,但是依然藏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后來重回上海,再到后來遠走他鄉(xiāng)求學(xué),最終,自己的路還是要一個人走,誰都替不了,也沒人能陪著走完全程。這樣的一個人,經(jīng)歷的不管是滄桑還是悲傷,最后都能一個人抗下并繼續(xù)向前。
一個人的追求與他人無關(guān),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就好。多年來,身邊的人來來往往,而我們,也是他人的來來往往而已。劉同在北漂的這些年里,也遇到了很多朋友,陳默、文子、柳巖、張皓宸,他們也是走過很長一段路的摯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都是能經(jīng)得住一個人的洗滌。
一個人沒什么不好,就像劉同說的:“回頭看看,那么長的路,那么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一個人那就一個人?!币粋€人有一個人的思考,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悲歡。
原以為這本書會有一些孤獨和執(zhí)拗,其實讀完不是,更多的是溫情。這不是一個人的執(zhí)拗,不是傷感,而是一個人的獨立。書中寫道,希望你即使是兩個人,也要是一個人。具有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自我療傷,也可以一個人開心。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四
六月的夜幕,天空里繁星點點。兩個日夜奮戰(zhàn)的高考學(xué)子,偷來十分鐘的休閑,站在教學(xué)樓的陽臺上,仰望星空。他暗戀她,三年,始終沒有說出口的暗戀。這天晚上,好像是上天特意為他們安排好的一樣,陽臺上只站了他們兩個人。
剛開始他們只是靜靜地聽著最近流行的歌曲。過了一會兒,男生說:“這些歌都是我最喜歡的?!?/p>
“原來你喜歡悲傷的歌曲?!?/p>
“因為我的內(nèi)心是憂傷的。我喜歡了一個女生三年,就是我們班的。但是一直沒有說出口。你要不要猜一猜?”
“我猜不到。”
“就猜一猜吧。”
女生配合著說了班里的很多個女生的名字。男生都說不是。
女生扭頭看著星空。靜默了一會兒,男生說:“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我想她肯定不喜歡我。所以說了也沒有用。在心里默默喜歡已經(jīng)足夠?!?/p>
那是我曾經(jīng)的見解,覺得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而現(xiàn)在,我卻不這么認為了。
喜歡一個人,有時候真的不一定要在一起。不在一起,對方留在自己腦海里的印象,至少是美好的形象。對方看不到你壞的一面,看不到你的憂傷,也看不到你的不堪,把記憶留給時間,等到暮年,還可以回憶那種淡淡的思念與憂傷。但如果在一起,也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將那份感覺全部消耗殆盡。又也許,即使在一起,生活中的各種無奈也會將他們分開,那時,留給彼此的甚至連一點回憶都沒有。
所以,喜歡一個人并不一定要和對方在一起。喜歡一個人就是自己的事。和我們在一起的人,往往不是我們最喜歡的人,而是最適合。這個適合參雜了太多的生活現(xiàn)實。而這個生活現(xiàn)實,往往讓我們無能為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五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的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合上書本許久,我仿佛才從哈羅德的世界里走出來。退休后的哈羅德,工作上,他沒有取得多么令人矚目的成就。生活里,和妻子近二十多年雖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如同兩個世界。他的一個人的朝圣之行看似來自于一封意外的來信,其實不如說是他內(nèi)心對自己這么多年來任歲月蹉跎,一成不變生活的不滿。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彈指一揮間,或許恍然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步入了老年,時間飛一樣的流逝已經(jīng)讓人感到害怕,而更加讓我們誠惶誠恐的或許就是這些逝去的歲月里一直過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卻不自知。
讀完這本書,不禁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兩個主人公都是毫無征兆的離家出走,一個是為了自己對畫畫藝術(shù)的瘋狂熱愛,一個是受加油站女孩啟發(fā)相信自己可改變一些事情。不管是因為什么,他們都是不想讓自己有生之年后悔。所以,我很慶幸,趁我還未老就有幸能讀到這么好的作品,同時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我自己的朝圣方式。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我們生活著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名利場,漸漸地,由于追求物質(zhì)我們隨波逐流,或許已經(jīng)忘了我們的初衷。而朝圣,我覺得并不是讓我們一味的為了月亮而放棄六便士,六便士當(dāng)然很重要,希望我們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時別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一次這樣的心靈之旅,不一定是非要是哈羅德一樣煎熬般的徒步,你可以是一場輕松的旅行,也可以是面朝大海的靜坐,或者是在家里幾分鐘的冥想,甚至可以是一個人逛公園,讓我們暫時遠離喧囂的社會,自己給自己的心靈一次深度的對話。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理性大于感性,在生活里,我們要充滿愛的去過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總之,希望我們都能找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六
永遠保持一個人的力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有一天,當(dāng)你面臨了諸如是否繼續(xù)求學(xué),或者是否改行之類的人生大難題時,你會怎樣解決問題呢?一般來說,面對問題有三種解決方式,一種是不去管它,船到橋頭自然直;一種是找別人要答案,父母親人、朋友或者專業(yè)人士;第三種方式是自己找自己要答案。
不去管它,問題仿佛會自然而然消失……其實只是潛伏成更棘手的問題;找別人要答案,除非你是沒有自己思想的提線木偶,否則他人的建議,怎么能那么合你心意?到最后,我們終究還是要學(xué)會自己給自己答案。
學(xué)會自己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自己解決,自己承擔(dān)——是劉同認為一個人獨立最重要的呈現(xiàn)方式。獨立是指單獨的站立或者指關(guān)系上不依附、不隸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很多人談:經(jīng)濟獨立、精神獨立、思想獨立……但不論是哪種獨立,其實都代表著一個人依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劉同在《一個人就一個人》這本書中,將獨立的能力化為個體“一個人”的能力。一個獨立的人,不是單純地和身邊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而是因其足夠獨立,所以能夠吸引獨立的他們。很多人認識劉同,是從《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開始,這兩本書指引了無數(shù)年輕人成長。而《一個人就一個人》,更加展現(xiàn)了劉同思想的成熟。
若說前兩本如烈酒入喉,能夠激起人一時的激情;那《一個人就一個人》便如佳釀,余味無窮。
有兩種階段你必須度過:難過的事情找不到人傾訴;開心的事情找不到人分享?!獎⑼?/p>
人天生就有集群屬性。出生希望有小家、大家一起組成家庭,學(xué)習(xí)希望有班級群體,進入社會希望有守望相助的小團體……很多初入社會的青年覺得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guī)讉€人,建立幾段穩(wěn)固的社會關(guān)系,獲得友情、愛情、事業(yè),才算不枉走一遭。但其實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都能獨立面對世界,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待;否則,我們在世界面前永遠是渺小無力的。
你站在那里,就是一個人,是一道風(fēng)景。如果你失去一個人的能力,那你哪怕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扮演配角;而配角,永遠是依賴主角生存的。劉同筆下的所有人,賣魚粉鳳姐也好,陳默也好,劉同本人也好,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能力: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主角;在他人的世界里,做配角。
無論相遇時間短長,遇見過,珍惜過;雖然最后我還是一個人走,但不遺憾,也不惶恐。一個人,那就一個人;一個人是所有世界,也是所有生活。
獨立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的能力,但獨立并不等于孤獨。親情、友情、事業(yè),并不應(yīng)以獨立之名不被重視。劉同要強調(diào)的是:哪怕你是兩個人,也要保持一個人。在任何親密關(guān)系中,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狀態(tài)。這是讓任何親密關(guān)系保鮮最重要的原則。就像婚姻,有人婚后漸漸麻木,覺得失去了自己,全靠小孩維持婚姻;而有的夫妻,每天都有各自的世界,不時互相分享,仿佛在過兩段人生。
好的親密關(guān)系,親密又疏離,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在你的世界里,你做主角,我做配角;在我的世界里,你也要主動地做配角。這本書流露出的人生感慨和豁達情懷,非處世不深的年輕人所能經(jīng)歷。就像劉同本人說的:多年前的“孤獨”,能讓他逐漸擁有自己的世界,不羨慕別人;現(xiàn)在的《一個人就一個人》,則是他擁有了自己的世界之后,開始用這樣的目光去欣賞和探索外界。
每個人的人生都足夠精彩,我們都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七
九月份開學(xué)時一個互有好感的網(wǎng)友送的,現(xiàn)在是11月19號,終于斷斷續(xù)續(xù)的讀完了。以前只聽過同哥的書但是從來沒讀過,原因有二:一是受風(fēng)評影響;二是內(nèi)心抵觸這種青春毒雞湯。
收到書好,還是讀一下也好,既是對朋友的尊重,也是打發(fā)時間,豐盈內(nèi)心的好方法。讀罷,對書中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故事:lucas和王有誼。其余章節(jié)印象不太深了。總而言之,一個人就一個人,確實不是單身宣言,而是對自我存在的認同;一個人不是數(shù)字上的孤立,而是人格上的獨立。
即使現(xiàn)在是兩個人,也要保持相對獨立,不要放棄一個人時的愛好、想法和思考;另外呢,就是對對家人、父母和朋友的感觸。我們每天都在長大,父母每天都在老去,陪他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多跟爸媽聊天溝通分享生活,要好好愛他們;跟朋友呢,真正的好朋友不需要每天都聯(lián)系,而是好久不聯(lián)系之后,再聯(lián)系卻沒有任何隔閡,沒有斷片吧,有一句話,大致是這樣:有的好朋友漸行漸遠也不必憂慮,能有幸互相陪伴走過一段旅程,不也是很好的回憶嗎?確實是這樣吧,但我還是很渴望跟朋友偶爾聊天的。
唉,雖說一個人也很好,但是我好想脫單啊!好想體驗互相關(guān)照有人關(guān)心的感覺嗚嗚。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八
最近在《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結(jié)束后的首個成團綜藝《姐姐的愛樂之城》中,寧靜表示至今仍未加黃齡的微信。作為共同參加了一個節(jié)目超過4個月的兩個人,沒有加微信,也不知道她只吃素的明顯的飲食偏好。這不經(jīng)讓人質(zhì)疑成年后的友誼怎么這么不容易。
不僅是友誼,包括人生的一些感悟,讀讀劉同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就一個人》可以說寫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歷程,文風(fēng)一貫的溫暖,全書沒有什么波瀾起伏,沒有什么手法起伏,只是很真誠的將自己的過往和感悟攤開來,讓讀的人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感情帶入。
在我們一路成長中,朋友就是不斷地結(jié)交、失去、再結(jié)交再失去。小時候,我們都有那個手拉手一起走,拉勾勾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伙伴,而今是否都漸行漸遠,甚至消失在歲月里。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九
《一個人的朝圣》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主要記敘了主人公哈羅德步行去看望得了絕癥的朋友奎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哈羅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也回憶和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最終醒悟了很多事情,從而自身得到救贖。讀完此書,浮想聯(lián)翩,略記如下: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缺陷。哈羅德從小就缺少父愛和母愛,而最大的不幸則是二十年前兒子自殺,導(dǎo)致二十年來夫妻不和,郁郁寡歡。而在步行途中,哈羅德發(fā)現(xiàn)別人都各有各的不幸,自己并不是最不幸的那個?,F(xiàn)實生活中確是如此,我們得不到所愛是不幸,得到所愛又失去是不幸。最不幸的是,這世界上沒有永恒,所有東西都將失去,包括我們的生命。
二、對于自己的不幸,我們需要反思。對于兒子自殺,二十年來哈羅德一直都在自責(zé),直到在步行途中才反思到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如果,他能在兒子小時能反思到,并改進自己對兒子的.態(tài)度行為,也許兒子能活得很幸福。如果他能在兒子試圖投海后反思到,并改進自己,也許就他兒子就不會自殺。在兒子自殺二十年后,他反思到了,也仍然不晚,至少他知道該如何面對妻子莫琳和即將離世的朋友奎尼。
三、不要沉浸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幸和必然發(fā)生的不幸之中。哈羅德由于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打壞了老板的心愛之物,傷害了老板,又間接傷害了朋友奎尼。莫琳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同時傷害了哈羅德與奎尼,也讓自己得了心理疾病,并二十年來更加不幸的生活。沉浸在不幸之中會打破自己現(xiàn)有的幸福,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幸。奎尼得了絕癥,她的去世是即將發(fā)生不可避免的不幸,哈羅德本來堅信自己的步行看望會讓她好起來,如果她好不起來,對哈羅德的打擊將是很沉重的。幸運的是哈羅德在步行途中領(lǐng)悟到如何面對不幸,接受了奎尼好不起來這一不幸的現(xiàn)實。
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關(guān)注和珍惜。幸福很簡單,簡單到就在“你好!”“當(dāng)然”的對話中。如果我們關(guān)注和珍惜,幸福就會很多,如果過我們過于關(guān)注不幸,就會把幸福破壞,變得不幸。幸福很脆弱,也許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破壞。哈羅德跟風(fēng)別人嘲笑自己的兒子,就破壞了父子之間的幸福。所以幸福需要珍惜和維系。
我們需要追求和創(chuàng)造幸福。世界上沒有永恒,幸福也必將逝去,在我們擁有幸福時,要珍惜要維護。如果我們擁有的幸福不可避免的失去,我們也不必執(zhí)著,以免破壞仍舊擁有的幸福。既然幸福必將逝去,我們的幸福豈不是越來越少了,然而我們是有靈性的,我們可以不斷的創(chuàng)造新的幸福。我們從不幸中反思,而不執(zhí)著于不幸,我們通過反思改進自己,追求更多的幸福,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
作者用奎妮的視角來寫這本書,開始我以為不好看,中間也想過棄文。但是聯(lián)想看第一本的感受,我堅持看完了。而看完后回頭去思考的時候,才發(fā)覺這本書的美好所在。
奎妮愛的真的卑微呀。哈羅德不是多么厲害的人物,只是啤酒廠一個普通員工。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對他說出她的愛。然而他的兒子戴維和老婆一眼就洞察了她的秘密。
戴維的死,其實是必然的悲劇。奎妮做出了努力,去幫助過他。然而戴維依舊因為抑郁,最后自殺在家里的花園里。
奎妮為了幫哈羅德保住工作辭職。最后在海邊懸崖峭壁上定居,并且精心創(chuàng)作了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里種著花朵,還有象征哈羅德和戴維等人的木頭人。有石頭貝殼做的院墻,有海藻貝殼做的裝飾等等。
奎妮得了癌癥,用最后生命有限的時間給哈羅德寫信,對于一個連進食都困難的人來說這種近乎自虐的寫信就像一種生命的燃燒。她娓娓道來那些哈羅德不知道的關(guān)于戴維的事情,她祈求著實際上不存在也不需要的原諒。
這種卑微的愛,讓人動容。
在垂垂老矣之時,在每一天幾乎都有身邊的病人離開之時,她勇敢的堅定的活著等待著。這大概也是一種朝圣吧。
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我沒有掉眼淚。不是因為這本書不感人,也許是因為這本書里的人物太堅強。堅強到讓人心疼卻不悲傷。
奎妮的愛是卑微的,但是也是偉大的。其偉大在于,她僅僅是愛著,沒有任何索取,不求任何回報。而戴維,那個聰明的孩子,一直在索取卻沒有付出。對立的極端,反差的殘酷。
奎妮的離開是必然的。因為她注定是不屬于這樣一個平凡的哈羅德。可以說哈羅德配不上這樣的奎妮。她是一個悲慘的女人,經(jīng)歷了感情的失敗,然而她勇敢的去愛,哪怕這份愛只屬于她自己。
對于奎妮的愛,開始我是不屑一顧的。默默單戀一個普通的已婚老男人哈羅德,好像挺沒出息的。看完整本書后,我才覺得奎妮的愛讓人敬佩。因為卑微到塵埃里的愛,被她小心翼翼的藏著,這份守口如瓶就讓人心生敬佩。最后的奎妮終于活著等到了哈羅德,了不起。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一
別再這樣,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
在這樣一個雨天里,安安靜靜地看這么一本書,和神靈對話,和自己對吟。
好像常聽電視里提起“行走的力量”,但從未這樣做過,甚至這樣想一想。直至這樣一個陰沉的天,讀到了這樣一本安靜的書——《一個人的朝圣》。關(guān)于死亡的儀式,關(guān)于對生命敬仰的故事。
不知故事緣起何時,是一張粉色的信紙,一串慌亂的字母,亦或是生活乏味、夫妻疏離令哈德羅踏上672英里的徒步旅行,穿越87天的時光隧道。如此一段旅程,為了救老友奎妮——一個癌癥病友,為了給予她生的勇氣,哈德羅堅信自己的步伐可以讓奎妮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這樣一瞬,腦海中的一個念頭,卻引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走,走。這是唯一的語言。一個60歲退休老人在這一個字眼中奮力抓住了一縷陽光,系在腰間。我也嘗試著想象,在一條路上走下去,永遠不停,忘卻疲勞,抹去不愉快,享受一路風(fēng)光。這些腳步,無關(guān)他人,只屬于我自己。這將是一段治愈心靈的旅程,一份送給自己的禮物。書本告訴我,走路并不簡單。踩著一雙帆布鞋旅行,無疑對他的腳是一種折磨。然而哈德羅淡然面對腳上的水泡、膿包,一路想著: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一路走著,似乎也在挽救自己。走啊走,他的精氣神變了,變得自信;走啊走,他不再相信注定的命運,堅持著信仰。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二
對于奎妮來說,是信念的支撐。當(dāng)她聽到他的好朋友要來看她,不是開車下午就到,而是要走上好幾十天,是為了能夠醫(yī)治她的疾病。這是多么大的信心和鼓舞。并非真的可以醫(yī)治癌癥,但卻是這份信念,讓奎妮堅強快樂的撐過了最后的歲月,最后見到哈羅德之后,她滿意的微笑著離開了世界。
對于哈羅德來說,是內(nèi)省和醫(yī)治。內(nèi)省這么多年來對于家庭的失職,也醫(yī)治他對于妻子,對于優(yōu)秀卻最終吸毒而亡的兒子的愧疚和負罪感。是哈羅德重新想起起初對妻子莫琳的愛情,和現(xiàn)在仍然深埋心底的愛。
對于莫琳來說,是獨處的時間,是理解。獨處的時間讓莫琳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即便是兩個人分房睡了20年,即便曾經(jīng)覺得這個人無關(guān)緊要,甚至希望不要看見他。但是最后,她深深的發(fā)現(xiàn),丈夫永遠是他心頭最溫柔的愛,是最深切的依靠。這就是婚姻,深沉又平淡的愛情。她也原諒了哈羅德在兒子生命中教育和保護的缺席,理解哈羅德年幼被母親拋棄的困境。
他們六十多歲的時候又重新戀愛了。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三
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平庸的,退休剛半年的老頭,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是前同事奎妮寫來的,信中說她得了癌癥,命不久矣,特寫信來告別。
哈羅德一開始只是想寫封簡短的回信給她,然而在他走出家門去寄這封信的過程中,有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他要徒步走路去看望她,給她一個信念,那么她就會一直等著他的到來,那么她就暫時不會死。
然后他就什么準(zhǔn)備都沒做,直接非常倉促地上路了,而且就這樣一路走了過去,從英國最西南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1009公里)。
奎妮確實也撐到了哈羅德到達的那一天,當(dāng)然最后還是死了。
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故事脈絡(luò),寫了整整一本書。當(dāng)然,主線只是一個殼子,很多相干不相干的事情可以往里裝,比如他在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形形色色的人,他過去的生活,他的各種回憶,他思想的變化等等。
想說幾點:
1、前半部分非常強調(diào)信念的重要性,但后面又很刻意地給破除了;
2、一直到四分之三處,我都以為哈羅德和奎妮以前一定有過羅曼史,結(jié)果是并沒有;
3、最后二人病房相見,我認為會是重頭戲,作者一定會在這里大費筆墨,哪怕二人牽牽手,或者眼神交流什么的,結(jié)果卻是啥也沒有,奎妮已經(jīng)病入膏肓,躺在那里,跟活死人似的。
瞧瞧,我和大師的差距有多大。
最后摘錄幾句佳句:
1、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
2、“我承認貝里克很遠,我沒有合適的裝備,也沒經(jīng)過什么訓(xùn)練,但或許有一天你也會做一件毫無邏輯可言的事。人們會說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那時你可能就會想起我,然后堅持下去?!?/p>
3、我覺得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但也離終點越來越遠。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四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五
很久了,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書,直到這次,讀《一個人的朝圣》,然后竟然想寫點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朋友,也無敵人,一輩子小心冀冀地為人,在妻子的眼里,他既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更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然后這一切抱怨積累到他們唯一的兒子自殺時到達頂點,然后,他們分居了,夫妻疏離,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哈里德收到了那封遠方的來信,他唯一曾經(jīng)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癥,寫信告別。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一個人的朝圣就從這里開始了。
如果沒有奎妮的那封告別信,也許哈里德的一生就這樣在和妻子感情的日漸疏遠中過去了,但不幸的是奎妮竟然身患癌癥,震驚悲痛之余的哈里德終于坐不住了,他要徒步去看望奎妮,他要讓奎妮相信: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從此之后,1個人,87天,627英里,哈里德就這樣走了下去,沒有好的裝備好的鞋子,沒有手機,甚至沒有銀行卡,但他終于完成了這偉大的一個人的朝圣,他終于做到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親,雖然兒子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在他的心目中,兒子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們;終于他再次讓妻子相信自己是一名最出色的丈夫,他們的愛情回歸了。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走在通向碼頭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線襲來。她和哈羅德湊和這么些年的原因并不是戴維,甚至不是因為同情。她忍過這些年,是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只會更加孤單。”是啊,我們有時候?qū)τ谏磉叺娜肆?xí)以為常,沒有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甚至?xí)籼迣Ψ降闹T多缺點,但一旦那個人,如果你身邊的那個人突然就走了的話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們彼此是多么的不舍,原來你們彼此是如此的誰也離不開誰,如此的相愛!
一個人的朝圣,哈里德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徒步627英里沿途收獲的感動,不止是對兒子對妻子那深深的愛,還有對友情的執(zhí)著,對信念的執(zhí)著,所以,無論任何時候請相信自己相信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六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
——題記。
《一個人的朝圣》講述了哈羅德在收到好友奎妮罹患癌癥寫來的告別信后,決定獨自踏上一條漫長的朝圣之路。原因很復(fù)雜,他想散散心,他的內(nèi)疚、自責(zé)促使他往遠方走去,但是,完成這87天、627里路的旅程,他憑借的,是一個最重要的信念:只有他繼續(xù)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這件事多么不可思議,僅僅是一個信念,支持他走了這么久、這么遠。其實,這也是哈羅德做出的一個嘗試,他不曾參加過朝圣,但是為了老友,亦為了自己,他決心完成一次偉大的徒步旅程。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地想回復(fù)一封信然后寄出去,卻一步一步,邁向遠方。他沒有考慮過最終是否能到達,中途會發(fā)生什么,需要準(zhǔn)備什么。他像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沒有顧慮,只因為心中的一分信念,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
朝圣途中哈羅德也受過傷,他的腳也打起過水泡,他遇到了一條忠實的小狗、一位加油站的女孩和數(shù)不勝數(shù)的朝圣者。他沒有想過會遇見他們,和他們自然地交流,而他們甚至認識了還不到兩分鐘。但是他做到了,在一小段時間的驚訝之后,他坦然地接受了。一生一事無成、在釀酒廠里默默辛勤工作的他,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而這,只源于他做出的一次嘗試。
在旅途中,哈羅德想了很多,他回憶起很多美好的事物,他嘗試著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哪怕很艱難,哪怕過程很痛苦,他的這次朝圣,目的地是自己的內(nèi)心,去看奎妮只是一個逃避自己的方式,但在他逃避的過程中,他又找回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他讀懂了自己,并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在妻子莫琳來找他時,他對妻子說:“我也想你,莫琳。但是,我這一輩子什么都沒有,現(xiàn)在終于嘗試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這趟旅程,奎妮還在等,她對我有信心,你明白嗎?”或許這次嘗試會讓他失去很多,甚至失去家庭,但他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
于我們而言亦是如此,這世界上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地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如果沒有第一步的嘗試,就什么都不會有。不斷地嘗試吧,失敗了也沒有關(guān)系,只要試過,就有成功的希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七
劉亮程這個名字在幾個月前走進了我的生命。他的文字并不華麗,卻素淡明澈,就像展現(xiàn)博大與深遠的可能是一顆樸素細微的心靈,那些存在于角落不被人留意的瑣屑事物可能隱藏著生命的全部意義。我從劉亮程的文字里看見的是一個普通人對鄉(xiāng)村執(zhí)著的守望與捍衛(wèi),以及悟透人生背后的悲涼。
劉亮程的散文并不多,令他真正聲名遠播的是他那本《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囊括了他八年的光陰,文字里沉淀著愛、恨以及對生命的思考。我透過時間的風(fēng)看見他那顆飽經(jīng)風(fēng)霜、傷痕累累卻依舊澄澈素淡的心靈。
“任何一棵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樹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蟲的鳴叫都是人的鳴叫?!?/p>
劉亮程幾乎所有的散文都是圍繞著同一個村莊——黃沙梁。你或許說,用四十萬字描述一個村莊,是否會顯得無趣?但是足夠深沉的愛是在重疊的文字中體現(xiàn)的。他長久地住在那里,從出生到成長,像一棵倔強堅韌的樹?,F(xiàn)實中的村莊曾經(jīng)是他的全部,即使后來他搬離了村莊,那里的記憶依然是他賴以生存的東西。他默默地生在黃昏里,看著夕陽很快滑過一排排平整高矮的土墻,停留在那堵裂著一條斜縫泥皮脫落的土墻上。他思索他的父輩,思索人生。他知道一個老人彌留世間的漫長時光,知道黑夜里哪顆星星最亮,知道那個等候的老人不過是擔(dān)心他迷路,知道那顆最亮的星星其實就是家里的燈光。后來他走了,帶著所有的回憶與不舍;后來,他又回去了,帶著迷惑與悲涼。他看見土墻在時間里崩塌;看見鐮刀似的'村子冒出的煙,在空中形成一把巨大的鐮刀割倒了數(shù)百個秋天。他也看見田野青了黃,黃了青;多少人一如既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眉眼生疏。他驀然意識到這已是別人的村莊,但它卻依舊是他的村莊。
后來,他在《今生今世的證據(jù)》里提到他忘記了回眸。其實,他回望了,只是卻找不到那些被現(xiàn)實摧毀了的以往。他在現(xiàn)實里失望,但他依然在另一個世界守望著他的村莊。他在《城市牛哞》中說到的那一把牛糞,不過是一種寄托。他對著一卡車運來的牛流露出的憐憫里糅雜著悲劇與喜劇,還有一種因天真無知而愈顯悲壯的集體命運。在他的文章里,到處是城市生活對自然生命的剝奪與鄉(xiāng)村自然和諧的強烈對比。當(dāng)村莊彰顯出愈漸被城市同化的命運的時候,劉亮程仍固執(zhí)地守望并捍衛(wèi)他的村莊,不管是真實存在的那個,還是心中的那一個。他總是以那個生在黃昏里的背影為形象活在自己的村莊里,眺望遠方。在他的村莊里,每棵草、每棵樹、每粒蟲的價值都和人等同。佛語:“眾生平等?!逼鋵嵰彩莿⒘脸痰南Mc所捍衛(wèi)的東西。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過冬?!?/p>
人的悲劇性在于,我們永遠孤獨。在寒風(fēng)吹徹里,劉亮程提出這個觀點。
不管多么親近,我們始終不能合二為一,這就暗示著我們總有一天要獨自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那時,最溫暖的爐火也融化不了你生命里的那場大雪。而這一感覺,在我們漸漸老去之時慢慢放大。我們起初不明白別人的傷痛;待到我們活到那個年紀(jì),才發(fā)現(xiàn),縱使我們當(dāng)時明白了,卻也無能為力。就像龍應(yīng)臺所說:“有些路總要一個人走?!蔽覀兩锏哪菆龃笱?,總要我們一個人度過。人的另一個悲劇在于:即使我們永遠孤單,卻依然希望有一個家,一直在等一些人。而有那么一場風(fēng),它吹過我們之時,我們騰空想飛起來,我們確實飛起來了,但是等到風(fēng)停了,我們回望,卻找不到家的方向。曠野無垠,知道回家時家卻已失了蹤影。我們忽然飛不起來了,我們開始一步步回家,在這過程中我們一步步長大。風(fēng)改變了我們的一生,我們卻不知道風(fēng)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一生。我們在風(fēng)中出生,長大,然后死去,風(fēng)卻還沒有停。而那些我們一心想見、一心想等的人也未歸來。他們以我們相見的第一面停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直至我們死去,再未出現(xiàn)過,卻以一面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我死了,我的軀體應(yīng)該像一根木頭留在村里。多少年后我轉(zhuǎn)世回來,他還結(jié)結(jié)實實,擔(dān)在誰家的圈棚、房頂上,或作為拴牛樁栽在院子。他古怪地橫掃指著的地方,是誰家廢棄經(jīng)年的院子,門樓不見,墻垣塌斜?!?/p>
死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而我們一直在逃避。劉亮程在很多篇章里提到了人的疾病、衰老與死亡。他敏感地注意到一棵樹木的死去,一間房屋的倒塌,一匹馬的走失,以及一條老狗的最后時光。這些事物的消失是他對死亡的體會,生命必將死亡是人的悲劇之一。我們可以理性地談及死亡,但當(dāng)時間殘忍地把死亡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無畏么?我不知道當(dāng)劉亮程看見自家墓地中的青冢一座座壘砌的時候,內(nèi)心是無奈還是悲傷。但我知道,當(dāng)他可以平緩談及死亡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已經(jīng)超過了當(dāng)代的一些作家。一個人二三十歲在路上奔走,四十歲勞動,五十歲便坐在墻根曬太陽,六十歲給棺材油上紅漆,七十歲便不再出門,開始適應(yīng)死亡。再后來,喪事變喜事,對死亡的慶典像一場婚禮。多年后的自己不過像秋風(fēng)里的作物,收獲之時,成了那最后的一茬。時光果然殘忍,歲月流逝之后,終點終是那場鋪天蓋地的盛大的死亡。逃不出,躲不過。不再有人記得你,沒有人知道你改變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幫了時間的忙,你是在時光里老的。
在劉亮程的文章里,你看見一個村莊的歷史,其實也是人類歷史的必然。就像從一滴水中可以看見大海,我透過文字看見了世界。
他寫盡了幽微與陰暗,闡述的是人類背后的悲涼。我們忽然覺得冷,又仿佛看見了光,油然而生的是“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的悲愴。
我們一生都在構(gòu)建自己的村莊,用我們一生中最早看見的天空、星辰,最早領(lǐng)略的陽光、雨露和風(fēng),最初認識的那些人、花朵和事物。我相信每個人的村莊都不同;但劉亮程的村莊,彌漫著風(fēng)沙,有徹骨的寒風(fēng),卻彌留著最澄澈的天空與眼眸。
我知道,一代人一過,天上就會落下一層土,把該埋的埋掉一些。下一茬人在塵土上生活,不必知道腳下踩著什么。落下的土夠麥子扎根,把土豆埋牢,卻除了埋人。我們不輕易挖土,因為那是老城死去的部分,已然成為根。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八
假期里,我讀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感受頗深。我讀這本書時,一直被作者的獨樹一幟打動著。
劉亮程,新疆沙灣縣人,他以他那孤獨的性格,描繪出了他一個人和牲畜、草木以及各種小昆蟲共同生活的村莊。你從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戰(zhàn)火硝煙,看不到歌舞繁花,看到的只有牛馬、草木和一切有生機的事物。一個人走在村莊的小路上,沒有一絲煩惱和顧忌。
在作者筆下的動植物是與眾不同的。驢在別人眼中是“工作機器”,是不起眼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卻把它當(dāng)成了朋友。在作者筆下的每一種事物都變得那么和藹可親,那么討人喜歡!甚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曾經(jīng)描述過的一個大樹根,就那么原封不動地進入了我的視野,印進了我的腦海。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原來作者描繪的村莊居然是那么的美。早上,太陽先照到村東頭,后來又照到村西頭,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筆下的村莊,是有血有肉的,似乎賦予了生命。作者的文字?jǐn)⑹鏊鶐淼拿栏猩踔吝h遠超越了現(xiàn)實。
再來說說自然,作者對于自然地描寫有些“野性”。那些文字似乎是作者安靜的孤獨產(chǎn)生的,帶著些“野”味。
作者是一個十分孤獨的人,他文章的字里行間時時處處都流露出了他的孤獨,在如今這些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時代,作者卻仍沉浸在黃沙梁的歲月里,停止不前。
作者卻也是個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蔽闹袑懙?,作者憑借自己的雙手,蓋了一間新房子,并在黃沙梁修建了一條公路。當(dāng)他離開黃沙梁時,他卻把房子毀了。也許他是不想讓別人占用他的所有,也或者是他不想讓人不勞而獲,總之,他將房子毀了。這也就是作者的獨特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作者著書的最大獨特之處體現(xiàn)在:作者僅用了小手筆描寫了村里的人,卻用了大篇幅去描寫了家畜、草木等事物和自己的生活。這里可以看出,牲畜、草木等事物以及村莊里的一切在作者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村莊里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
如果讓我去當(dāng)農(nóng)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我知道,在鄉(xiāng)下,生活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農(nóng)民們工作起來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風(fēng)刺骨,而且還是極為勞累的農(nóng)活。那里沒有空調(diào),沒有風(fēng)扇,沒有暖氣。但是作者卻選擇在黃沙梁生活。我所缺乏的,就是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海子曾說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蔽乙院笠唵蔚纳睿瑒?chuàng)造簡簡單單的快樂!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九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p>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一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二十
“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是最簡單的事情呢?只不過是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
60歲,87天,627英里!一個叫哈羅德弗萊的花甲老頭兒徒步穿越了整個英格蘭,只為拯救一個多年未見的病危的同事和故友(奎妮)。其中無關(guān)信仰,只為承諾。
哈羅德這一生仿佛都在等待做這件事。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其中不僅僅是地理空間上的穿越,更是他在用心靈和回憶丈量著自己的人生。小時候他被母親拋棄,中年又遭遇失去兒子的痛苦,飽嘗妻子的冷漠埋怨;退休時還僅僅是個酒廠的銷售代表,無人送別……在很多人眼中,他的人生是失敗、凄涼的。這場看似不可能走完的朝圣之路,哈羅德用幾近“瘋狂”的演繹完成了心中的救贖。
當(dāng)他在路上時,他與他的妻子疏離了二十年的情感慢慢復(fù)蘇,故事背后的真相也被一點點揭開。也許只有讓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原始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甜蜜還帶著青澀的懷念,那些沾著悔恨和遺憾的羈絆,還有那些快樂而又唯美的曾經(jīng)……那些一點一滴存在,在黑夜與孤獨中無處躲避。
在故事的結(jié)尾,當(dāng)奎妮那張畸形得只剩下半邊的眼睛流下眼淚的那一刻,當(dāng)哈羅德和莫琳兩只手再次牽起時的那一刻,我仿佛察覺到,人生本身就是一種絕癥,至死方休。仿佛只有站在人生的末尾、時光的盡頭,才能看清先前所發(fā)生的一切。然而,在被所謂的命運捕獲之前,我們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與其一直糾結(jié)著,不如趁著現(xiàn)在,跟隨著哈羅德的腳步,在笑淚交織之中,回過頭面對自己的生命和摯愛的人,像這樣走下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57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