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依據教材和教學大綱,制定的用于指導教學活動的詳細計劃和安排。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教師進行反思和改進,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一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qū)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 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 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yǎng)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xx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世界的人口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qū)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qū)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fā)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議
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 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人口增長和分布現(xiàn)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 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fā)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fā)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jié)中講述了人口 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認識人口數量動態(tài)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世界的人口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1)世界人口的地區(qū)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導入)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qū)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煅朔N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zhàn)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二
1、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旅游資源的分類。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記住地理知識的能力,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強學生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意識。
1、我國的民俗。2、 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
我國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與該地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課件學案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談談旅游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展示圖片
[轉承]我國疆域遼闊、地域差異明顯,各地區(qū)、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 ”。(板書)
二、民俗與環(huán)境
2、 【解釋】民俗即民間風俗。
3、 活動:閱讀“地方美食圖”、“中國民居圖”、“中國民族服飾圖”和有關資料,體會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飲食、民居、服飾的地方特色。
4、 [講述]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各個民族,由于地理環(huán)境、歷史差異、風俗習慣不同,飲食文化、建筑藝術、節(jié)日慶典、衣著禮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舉例說明自然環(huán)境對文化的影響
分別從食 、住 、衣 、行 、節(jié)日慶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異。
(1)食:學生讀【知識之窗】 了解我國的八大菜系 課件展示地方美食圖片
【學生活動】 課本p92 活動、p93活動1、2。
【學生活動】 課本p94活動2
(4)行:學生交流 南方與北方的交通差異
(5)節(jié)日慶典(視頻播放)
6、拓展練習:
三、旅游與文化
(1)旅游業(yè)及其意義(播放視頻)。
(2)我國旅游資源的分類.
(4)旅游業(yè)的開發(fā)與保護因注意些什么?(視頻播放)
四、作業(yè) 完成學案 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民俗與環(huán)境
1.民俗差異
衣、食、住、行、節(jié)日和宗教
2.民俗差異因素
地理環(huán)境
歷史習慣
風俗因素
二、 旅游與文化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三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緯度變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劃分。
3、了解24節(jié)氣劃分及對農業(yè)的意義。
4、理解地球上五帶的形成。
德育目標
通過理解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 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習過程中,通過 教師引導思維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進取精神。
關于四季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劃分四季的依據,既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季節(jié)的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這里需要強調季節(jié)的變化與日地距離無關。然后,引導學生讀《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圖,明確我國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最后,指出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四季對農業(yè)生產的指導意義。
關于五帶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這部分 教學內容,可以從讀《五帶的劃分》示意圖引入。要求學生明確五帶劃分的界限和依據,掌握地球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最后, 教師指出五帶劃分的 地理意義。
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正午太陽高度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這是產生正午太陽高度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直接原因。在課堂 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然后找出變化規(guī)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一年內可獲得兩次太陽直射,其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現(xiàn),要視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而定。 教師在 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關于晝夜長短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晝夜長短的變化,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可利用課本中《二分二至晝夜長短變化示意圖》,從晨昏線的位置變化入手,分析晝弧和夜弧的長短對比,找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需要強調的是,晝夜長短的變化是一個漸變過程,其中有量變也有質變。不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夜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晝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從赤道到兩極的任何地點,晝夜長短都會出現(xiàn)由極大值到極小值的周期性變化。只有赤道上無晝夜長短的變化,全年晝夜平分。
〖導入新課〗復習地球公轉運動中有關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知識,引出不同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2. 提問:分別找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說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 講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4.板書: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冬至日 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夏至日 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兩極遞減。
〖晝夜長短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晝長》
2. 提問:結合生活實踐,說明北京冬、夏季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分析說明在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3. 講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夏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于晝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jié)u長晝漸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jié)u短晝漸長;冬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圈)經過南北極點,與某條經線圈重合,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4.板書: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春、秋分 全球晝夜平分
夏至日 晝長夜短且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極晝)
冬至日 晝短夜長且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極夜)
〖四季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
2. 提問: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種四季劃分方法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3. 講解: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都是屬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轉軌道上,每轉過90°劃分為一個季節(jié);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都是將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定為夏季;將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jié)定為冬季;冬夏的過渡季節(jié)定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體的劃分時間上有先有后。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節(jié)開始早于歐美國家,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4.板書:四季的劃分:我國 以“四立”劃分
歐美 以“二分二至”劃分
〖五帶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五帶的劃分》
2. 提問:說出五帶的劃分界線和劃分的依據。
3. 講解:在同一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分異的規(guī)律,形成了五帶。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它是人們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的基礎。
4.板書:五帶的劃分:名稱和界限
劃分的依據
探究活動
理解極晝和極夜的產生的原因
理解產生極晝和極夜有何規(guī)律
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尤其是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的線速度變化規(guī)律,以及這種變化如何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時間的相應變化)
描繪發(fā)生極晝時太陽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跡
查找與以上資料相關的媒體資料(圖片,錄像等)
制作多媒體演示材料
制作能說明本主題原因的模型
可以選擇這樣兩種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極晝和極夜相關的知識制作成板報
(2)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四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yǎng)科學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大小的單位。
環(huán)節(jié)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天圓地方。
2、渾天說。
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4、地球衛(wèi)星照片。
5、地球是圓的。
6、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huán)節(jié)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huán)節(jié)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huán)節(jié)四、本節(jié)主要知識小節(jié)(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huán)節(jié)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第一節(jié)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jié)。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五
重點:認識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觀察我國工業(yè)的空間分布特點。
教師準備:《我國工業(yè)的分布》圖進行技術處理,把工業(yè)中心和工業(yè)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清楚。
學生準備:以《我的小天地》為題照出自己居室的工業(yè)產品相片。
教學引入:提問學生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學習用具,使學生清楚工業(yè)產品是由眾多的工廠生產的。被稱為工業(yè)部門。
觀察圖“什么是工業(yè)”,了解工業(yè)生產的過程。
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yè)產品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工業(yè)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總結:利用插圖,說明工業(yè)對各行業(yè)的重要作用,查找數據證明工業(yè)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工業(y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觀察圖“我國工業(yè)的分布”,在教師引導下說出工業(yè)的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鐵路線,了解四大工業(yè)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學們,今天早上來上學,我們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時哪生產的?
學生:自行車、汽車。工廠生產。
教師:當然,我們同學還知道許多的工廠,如:化肥廠、鋼鐵廠、拖拉機制造廠等。有眾多的工廠組成的部門,我們稱為工業(yè)部門。工業(yè)部門是國家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部門。今天我們要了解我國工業(yè)的分布與發(fā)展。
課題:第三節(jié)工業(yè)的分布與發(fā)展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觀察圖“什么是工業(yè)”,有三幅圖片??匆幌逻@三幅圖片都說了什么。
學生:依據圖片說明回答
教師:請同學討論三幅圖片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第一幅圖:通過挖掘、開采、提取的方式,可以從自然界獲得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還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資源。即從自然界中挖掘、開采、提取工業(yè)原材料是工業(yè)生產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幅圖:對原材料進行加工
第三幅圖: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礎上再加工成產品。
學生: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精密機床、儀器儀表、火箭等。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插圖中“農民、建筑技術人員、研究員、軍人”所講語言,體會工業(yè)產品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并進行小結。
工業(yè)可以提供一些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產品,如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等,還為科學研究、國防提供許多高精尖產品,如火箭中的特種鋼材??磥砉I(yè)產品對農業(yè)、城市建筑、科學研究、國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師:工業(yè)生產與我們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關系?
同學: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yè)產品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工業(yè)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一位同學做代表介紹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業(yè)產品(學生作品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學生代表介紹:
《工業(yè)與我們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幅圖是我的小天地。認為它像一個工業(yè)的展覽室。這里面有:雙人床、電腦桌、窗戶、寫字臺衣柜和門。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寫字臺”。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來自于木材廠;表面的涂料來自于顏料廠;大家都知道抽屜是可以前后拉動的,這種可以前后拉動的物制是金屬片制作成的拉軸,來自于金屬廠;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燈、蠟燭等物質的支座用了彈簧平衡來自于彈簧廠;還有平行的連接導軌和可以調節(jié)的底架它們都來自于鋼鐵廠。電腦桌、雙人床、衣柜和門也都同樣是在各種各樣的工業(yè)努力下產生的。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房間中有各種工業(yè)品,我們的生活與工業(yè)是緊密相連的,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梢哉f沒有工業(yè)品,也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便利。
教師:看來我們的生活、學習也離不開工業(yè)產品。
總結:工業(yè)是各行各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有利保證,也不斷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要大力發(fā)展工業(yè)。(注:教師可查找一些工業(yè)數據,用來說明工業(yè)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使學生更能夠理解工業(y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師:我國的工業(yè)分布特點如何?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yè)的分布》,說出我國的工業(yè)中心和主要工業(yè)基地的分布特點。(建議:在課件中對地圖要進行加工,可以把工業(yè)中心和主要工業(yè)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為清楚。同時可把主要工業(yè)基地后面隱含各區(qū)的詳細地圖,為下節(jié)課分析工業(yè)基地發(fā)展的有利條件做準備。)
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特別是沿鐵路線、沿海、沿長江分布。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工業(yè)分布的特點,特別是知道了我國有四大工業(yè)基地,請同學在地圖上確認它們的位置,下節(jié)課我們要重點分析四大工業(yè)基地的發(fā)展優(yōu)勢。
教學反思:
學生使用著許多工業(yè)產品,但對工業(yè)生產卻十分陌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工業(yè)生產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多的舉出學生生活的實例,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才能開動腦筋,較好的體會工業(yè)生產及產品間的聯(lián)系。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六
1.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土地類型及其特點;知道我國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況。
2.通過聯(lián)系前面的氣候、地形知識進行讀圖分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并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3.通過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在利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對策,使學生正確認識土地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治理、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土地資源的意義,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觀點、地區(qū)差異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以及正確的資源觀。
本節(jié)教材分為三部分:首先從開發(fā)的角度介紹了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并通過思考題的.形式安排學生讀圖,最終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在利用類型構成上的特點。
第二部分是從空間分布的角度來介紹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其基礎是“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同時通過聯(lián)系氣候、地形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開始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由于人類的不合理利用,我國出現(xiàn)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場資源超載、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在土地資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礎上,教材又提出了解決措施,包括制定法規(guī)、“開源節(jié)流”和保護建設,尤其介紹了我國的“退耕還林還草示范工程”,這是對待土地資源破壞問題的最積極的方法,應該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點: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構成特點、當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難點: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土地基本國策的認識。
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資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讀“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圖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類型都屬于土地資源,從而消除學生習慣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錯誤觀念。
在講述“土地資源及其分布”時,應充分利用“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和“我國土地利用結構百分比圖”,將土地資源的特點和利用狀況結合起來,并聯(lián)系到農業(yè)生產上,以認識其利弊。
首先,農業(yè)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缺少物質基礎。其次,農業(yè)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這一點教材上沒有提及,需要結合前面的資源總特點以及一些數據資料使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因為此,再加上難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jié)摿κ艿搅思s束。第三,農業(yè)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嚴重的破壞,人為地制約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在這個基礎上,從利用的角度出發(fā)來認識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
[導入]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源”,這說明的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說明土地是一個國家農業(yè)生產的基礎。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如何。
[板書]第三節(jié)土地資源
[解釋]土地資源指目前和可預見到的將來可供人類開發(fā)利用的土地,它是人類最寶貴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引導讀圖]結合“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和“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結構百分比圖”,分組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土地按利用類型,主要分為哪幾種?(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農業(yè)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師可進一步指出林地與森林、草地與草場、草原的區(qū)別。
2.不同的地形分別以什么土地利用類型為主?為什么會這樣?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七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欲,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重點: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于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zhí)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并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復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huán)節(jié)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置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征。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huán)境會有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布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頻和圖像資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xù)認識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有哪些優(yōu)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yè)
通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并說明作業(yè)任務: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著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tǒng)計圖表。
第七章第一節(jié):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亞洲東部
二、地形特點
1.島國――四大島為主體
2.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海港
3.山地地形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與弊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八
“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對應的課標是: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
“美麗富饒的寶島”對應的課標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特色。
“外向型經濟”對應的課標是: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外向型經濟對某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地圖上準確說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范圍。
2.根據資料分析臺灣省的地形、氣候和自然資源等特征。
3.了解臺灣省的人口分布特點和民族構成。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和氣候資料分析臺灣省的自然環(huán)境。
2.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臺灣省發(fā)展外向型經濟的必要性。
3.閱讀資料,認識臺灣省與祖國大陸的深厚淵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閱讀史實材料,明確臺灣自古以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2.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教學重點:
1.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特征。
2.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臺灣省的經濟發(fā)展特色。
教學難點:
1.分析臺灣省的自然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的關系。
2.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臺灣省的經濟發(fā)展特色。
重難點突破方法:強化讀圖訓練,從圖上獲取信息,掌握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征,通過繪制臺灣島簡圖,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經過圖文轉換,就會鞏固所學的知識了。
自學輔導法、啟發(fā)式講授法、讀圖分析法、談話法等。
教師準備:教師在研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及多方搜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制作精美、適用的課件,以便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準備好地圖冊。搜集有關臺灣的圖文資料,以備課堂展示。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九
2、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3、了解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能力目標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導入:在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將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題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動一2題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動一3題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或看課本p4圖7。3亞洲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主要山脈及山峰(喜瑪拉雅山及主峰等)
b組:主要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組:主要半島(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等)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動4、5題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jié)“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一、位置
緯度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所跨的緯度約90度,經度約164度。
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瀕地中海。位于歐洲西側、非洲東北側、大洋洲北側、北美洲西南側。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
蘇伊士運河屬于()。
a.沙特阿拉伯b.伊拉克c.埃及d.伊朗。
中東地區(qū)周圍的“五?!敝胁粚儆诤Q蟮氖?)。
a.黑海b.阿拉伯海c.里海d.紅海。
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在()。
a.麥地那b.麥加c.開羅d.耶路撒冷。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把()城市定為首都。
a.大馬士革b.貝魯特c.耶路撒冷d.利雅得。
尼羅河水不會成為哪一國的水資源()。
a.埃及b.埃塞俄比亞。
c.蘇丹d.沙特阿拉伯。
中東最大的石油輸出路線經過()。
a.蘇伊士運河b.好望角。
c.馬六甲海峽d.直布羅陀海峽。
中東與西亞范圍的差別是()。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庫曼斯坦,多了埃及d.少了格魯吉亞,多了土耳其。
關于中東石油在世界的地位,說法正確的是()。
a.儲量占世界80%以上b.產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d.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被____、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稱為圣城的是()。
a.麥地那b.耶路撒冷c.麥加d.大馬士革。
填空題。
阿拉伯人喜愛_______色,這是因為這里氣候______,天氣_______,太陽輻射_________,這種顏色有_________作用。
“兩伊戰(zhàn)爭”是指_________與_________之間的戰(zhàn)爭。
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區(qū)。
中東地區(qū)在亞洲的_________部和非洲的_________部。
綜合題。
讀“土耳其海峽圖”,回答: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一
2.了解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分布及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東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對農牧業(yè)發(fā)展影響。
(二)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中東最具特色的節(jié)水農業(yè)中獲取適宜發(fā)展我國農業(yè)的經驗。
(三)情感目標。
1.聯(lián)系當前中東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情感;
2.由我國的“絲綢之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學生愛國的熱情。
教學重點。
1.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及中東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教學難點。
1.中東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中東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中東的主要農業(yè)區(qū)和畜牧業(yè)區(qū)及農牧業(yè)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3.中東地區(qū)的動蕩不安與本地區(qū)的位置、資源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一)知識儲備。
2.了解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狀況,結合當地農業(yè)生產實際開展調查農業(yè)生產中的用水問題;
3.了解中東石油對世界各國尤其對部分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影響狀況。
(二)教學準備。
1.收集中東地區(qū)的局勢變化資料制成錄象片段或辦成壁報;
2.收集有關中東石油資源的資料;
3.節(jié)水農業(yè)的影視圖片和相關資料。
學情分析。
一、課題導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聯(lián)軍轟炸伊拉克、美英聯(lián)軍進入巴格達、薩達姆銅象倒下及薩達姆被美軍捕獲的影視圖片導入戰(zhàn)爭發(fā)生的區(qū)域:這是一個充滿硝煙和血腥的地區(qū),從古至今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qū),以便從中獲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區(qū)?他們?yōu)槭裁匆肟刂七@個地區(qū)?控制了這個地區(qū)會獲取哪些好處?(板書:中東)。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學法指導:由影視圖片激趣入題,轉入討論研究。
一孔之見:聯(lián)系當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從學生愛關注的戰(zhàn)爭問題入手,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二、講授新課。
教師導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書:重要的地理位置)。
學生讀圖:《中東的國家》,確認中東的范圍:
1.中東的緯度位置。
2.中東的海陸位置。
3.本區(qū)主要的海峽。
4.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歸納:中東位置極其特殊,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
學法指導:讀圖分析,合作學習,鞏固知識并解決問題。
這是本區(qū)的一個優(yōu)勢,也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難點。在引導學生認真讀圖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中東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從而突破重難點。在知識講解中間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學生看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
教師導入:豐富的石油使得這個地區(qū)成為一個敏感的地區(qū),誰控制了這個地區(qū)就意味著控制了這個地區(qū)的石油。(板書:豐富的石油資源)。
師生互動:觀看有關中東的石油資源的影視圖片,共同讀圖分析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教師點撥、歸納: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出油多。
教師補充:除了上述幾點外,中東石油成本低,易于開采,運輸方便。由于這些特點,中東石油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油區(qū)所無法比擬的。
提問:中東地區(qū)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
中東石油的這些特點,使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垂涎不已,因此西方國家就加緊了對該地區(qū)石油的掠奪,使該地區(qū)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qū),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問:中東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國家用的嗎?如果出口,輸出路線又是怎樣的?學生活動:結合《中東石油海上運輸線路圖》,討論、分析。
師生互動:教師結合掛圖講解,學生結合掛圖歸納?;又虚g注意滲透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歸納小結:石油資源是中東人民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是中東人民的命根子。我們應該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邊,支持中東產油國為保護石油資源、維護石油權益的斗爭。
學生活動:自由閱讀書上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明確它在國際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加強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對霸權主義,這又是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文化,長大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
學生活動:讀《中東地形圖》自由討論。
師生互動:觀看中東的民族風情、地貌水文、氣候植被等情況的影視圖片。(畫外音:看:一望無際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氣候干熱、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體包起來;樹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蘭教并向真主祈禱,向未來祝福)(板書:干旱環(huán)境中的農牧業(yè))。
討論l:為何中東阿拉伯半島上沒有河流?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討論2:在這種自然條件下該如何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展示:播放一段有關以色列的節(jié)水農業(yè)的影視片段和棗椰樹的相關圖片資料。
學生活動:讀書上的閱讀內容“以色列的節(jié)水農業(yè)”回答:
1.以色列為什么要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2.以色列是怎樣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的?它在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
歸納小結:中東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氣候干燥、炎熱,沙漠廣布,高原為主。艱苦的自然條件給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中東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區(qū)優(yōu)勢: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過大量開采石油運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此來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但是由于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因此中東的一些產油國都在考慮當石油資源枯竭后如何發(fā)展本國經濟的問題。
學法指導:先通過讀圖、觀看影視圖片作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閱讀書上的相關資料、自由討話探究學習掌握知識。最后再擴展到資源利用問題上。
簡要小結點明中東人民與自然作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意志,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資源利用觀。
三、小結。
延伸與探究:中東的發(fā)展給我們有所啟示:近在我們的身邊,遠在我們的大西北與中東在自然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或氣候干燥,或沙漠廣布,或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西北地區(qū)豐富的石油資源)?,F(xiàn)在,黨和國家把經濟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隨著大西北的進一步開發(fā),我們都面臨著一次千古難逢的機遇與挑戰(zhàn),能否從中東地區(qū)的發(fā)展中借鑒其能適合我們的經驗?就此試寫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孔之見:“學以致用”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聯(lián)系我國西部大開發(fā),從中東的發(fā)展中獲得啟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國情,從而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
教學反思。
從各種傳播媒體中了解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化,結合本節(jié)知識能力要點進仃臺作探究式的學習,可以使簡單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使整個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就快了起來,真正做到在“樂中學,學中樂”。此其一。
其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這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它將對學生終身學習地理乃至其他知識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三,“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了《中東》這節(jié)內容,我們從中獲得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我們有用嗎?從中東經濟的發(fā)展中學習可以借鑒的經驗,就是對我們有用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是極富有生命力的。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二
3、理解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相對性;
4、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類型;
6、通過漫畫、資料等使學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壞的現(xiàn)狀,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使學生理解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土地資源的分類,利用保護。
掛圖: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分布掛圖。
投影片:
(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
(2)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景觀圖片(復合片);
(3)需要回答的問題;
(4)土地資源破壞1———一組數字及文字資料;
(5)土地資源破壞2————漫畫或圖片;
(提問)我們講到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今天我們研究一種可再生資源。人們都說,萬物土中生,所以我們就先學習土地資源。土地有什么用?(學生回答)。
一、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承轉)假如你們小組有一塊和學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們將如何利用它呢?請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畫出來。(學生分組活動)。
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學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顯示學生設計的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學生講解。
(教師講解,投影片2)根據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將其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三、土地資源的利用分布大勢。
(投影片3)讀掛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及教材p56"土地資源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的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過渡)通過剛才學習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已經被人類利用,但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應用,造成許多問題。
四、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引導思考)讀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資源的破壞)。
中國耕地退化7.7萬km2,占耕地總面積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鹽堿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導致低產貧困,甚至威脅到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條件,甚至成為"生態(tài)難民"。
(投影片5,土地資源的破壞2)讀漫畫"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難臨頭",漫畫說明什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請結合前面的文字資料,大家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與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產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積擴大,耕地面積減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必須要考慮的。請你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以提醒人們對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有足夠的重視或給人們發(fā)出警告,應該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三
2.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
3.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一、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提問】。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讀某縣土地利用圖,根據圖例說出這個縣有哪些土地利用類型?
【總結】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
【讀圖】“世界土地資源利用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圖”
【提問】。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2.為什么面積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河流經過的地區(qū)?
3.目前哪幾個自然帶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耕地:主要分布在溫帶平原和大河流經地區(qū)。
林地:主要分布在溫帶森林和熱帶雨林地區(qū)。
草地: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和熱帶草原地區(qū)。
溫帶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長。大河流經地區(qū),由河流帶來的泥沙在大河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同樣土質肥沃,上層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三、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
原因:
a.人口增長、計算從1960年到1987年人口從30億增加到50億,假如銳地不減少,保持15.8×106km2,則人均耕地減少了多少?實際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減少。
b.水土流失,沙漠擴大。近年來,各國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土地資源。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四
掛圖: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分布掛圖。
投影片:
(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
(2)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景觀圖片(復合片);
(3)需要回答的問題;
(4)土地資源破壞1———一組數字及文字資料;
(5)土地資源破壞2————漫畫或圖片;
(提問)我們講到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今天我們研究一種可再生資源。人們都說,萬物土中生,所以我們就先學習土地資源。土地有什么用?(學生回答)。
(板書)一、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承轉)假如你們小組有一塊和學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們將如何利用它呢?請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畫出來。(學生分組活動)。
(板書)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學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顯示學生設計的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學生講解。
(教師講解,投影片2)根據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將其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板書)三、土地資源的利用分布大勢。
(投影片3)讀掛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及教材p56"土地資源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article/index。html總結)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的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過渡)通過剛才學習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已經被人類利用,但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應用,造成許多問題。
(板書)四、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引導思考)讀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資源的破壞1)。
中國耕地退化7。7萬km2,占耕地總面積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鹽堿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導致低產貧困,甚至威脅到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條件,甚至成為"生態(tài)難民"。
(投影片5,土地資源的破壞2)讀漫畫"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難臨頭",漫畫說明什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請結合前面的文字資料,大家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與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產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積擴大,耕地面積減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必須要考慮的。請你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以提醒人們對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有足夠的重視或給人們發(fā)出警告,應該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對于本章第一節(jié)來說,土地資源部分教學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從講解內容的選擇到講解方法與學習方法,都對以后幾章的學習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初中地理教學必須考慮教學內容及與學生實際理解力之間的關系,所以許多內容的學習應該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或圖表資料、漫畫、景觀圖片、錄像、vcd等多給予學生感性認識,豐富其原有的表象,通過一定量的積累,再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對于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體驗,能夠了解一些,所以讓學生回答即可,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引出土地資源的利用分類。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更明確這一知識點,所以分組進行活動,自己設計某一塊土地的利用,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對學生作品的展示,給與學生成就感。教師總結時將各組提到的利用類型歸納后用投影打出來,同時輔以景觀圖片,增加學生的認識,這一點對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對于土地資源分布大勢,主要以讀圖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利用世界土地資源分布圖,結合世界地形圖和世界自然帶分布圖,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和影響的。并且培養(yǎng)學生利用多幅地圖綜合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讀圖,讓學生說出與人類關系密切的類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師有意識的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同時還要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土地資源的含義中還有目前不能或難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師的歸納,使同學明確主要土地資源的分布與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關系,為今后講解人類的活動提供基礎知識。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主要在于學生了解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利用資料分析原因并能夠找出解決的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土地資源有限與無限性的認識。最后認識到人類的發(fā)展不能夠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
總之主要是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建立師生互動體系,教師引導思維方向,歸納整理思維的線索和知識的結構,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展示,提高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yǎng)思維品質。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五
2、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3、了解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能力目標。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導入:在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將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題。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動一2題。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動一3題。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或看課本p4圖7。3亞洲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主要山脈及山峰(喜瑪拉雅山及主峰等)。
b組:主要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組:主要半島(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等)。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動4、5題。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六
(1)能說出一則關于中東的新聞或一個與中東相關的詞語。
(2)能看圖比較中東與西亞范圍的不同之處。
(3)能在“中東”地圖上找出“兩洋、三洲、五?!薄?/p>
(4)能看圖說出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標。
通過讀圖,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東石油的分布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培養(yǎng)對地理信息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興趣,關注時事的意識、熱愛和平的態(tài)度,正確看待和使用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中東的戰(zhàn)略性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
(2)難點: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中東石油對地區(qū)經濟和國際政治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法、問題討論法、啟發(fā)式談話法、讀圖分析法、講授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走過了我們臨近的國家。今天我們又踏入東半球其它國家。第一站,我們來到中東……(展示課題)。
師:[問題]這個地區(qū)在哪里?為什么把這個地區(qū)叫做中東呢?
[課件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稱來歷文字簡介。
師:中東和我們學過的西亞一樣嗎?請大家把中東和西亞比較一下,有什么區(qū)別?
[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圖與西亞圖作比較。
[結論]中東比西亞多了個非洲埃及,少了一個阿富汗。中東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亞國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師:請注意看圖上哪些國家是跨洲的?分別跨了哪兩個大洲?(土耳其跨亞洲和歐洲,埃及跨亞洲和非洲)。
師:請同學看這樣一組關于中東地區(qū)的新聞報道(請男、女播音員播報)。
[課件展示]新聞報道內容。
師:再看攝影師在中東大地上拍下的幾幅照片。
[課件展示]戰(zhàn)爭畫面圖。
師:這些報道和圖片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這里戰(zhàn)爭頻繁,所以成為世界的焦點,并且受到美國等大國的關注。)。
師:報道中都提到哪些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中東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巴以沖突)。
[課件展示]中東——世界熱點地區(qū)。
師: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中東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
[課件]關于兩次中東戰(zhàn)爭的介紹。
師提問:為什么中東的戰(zhàn)爭會有英國和法國插手?他們在爭奪什么?(蘇伊士運河)。
師追問:為什么要爭奪蘇伊士運河?(因為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課件展示]焦點一:位于世界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
[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圖(一灣、兩洋、三洲、五海)指導學生讀圖。
師提問:你怎樣來描述中東地區(qū)的海陸位置?
位于亞洲西部,歐洲的東南,非洲的東北(地跨三大洲)。
師提問:這一地區(qū)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灣)。
師追問:這些水域當中,哪些是相通的?通過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過土耳其海峽相連,地中海和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相連,阿拉伯海和波斯灣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相連)。
師追問:除了內部相通外,哪些水域還和外面的大洋相連?(地中海與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連)。
[活動]完成第52頁第1題第(1)小題。
[課件展示]表格圖答案。
師:剛才我們還提到了海灣戰(zhàn)爭,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場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
[課件展示]海灣戰(zhàn)爭資料。
師: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是什么?(石油問題)[課件展示]焦點二:為石油而戰(zhàn)---豐富的石油資源。
講小笑話[課件展示]。
[課件展示]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
[討論]中東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儲量:最大;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多)。
[課件展示]中東石油的分布。
[討論]中東石油的分布狀況;(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
[課件展示]世界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中東五大產油國占中東63%)。
[課件展示]波斯灣圖文介紹。
[課件展示]航線a、b、c圖。
[課件展示]abc三線到達的國家。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需要中東的石油資源,以美國為首的這些國家在中東有著很大的利益可圖,因此,他們要干涉中東事務。
[討論]發(fā)達國家為什么要瘋狂的爭奪石油?(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據估計,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其它地區(qū)的石油儲量只夠開采,中東的石油儲量可開采80年,中東地區(qū)必將面對石油枯竭的問題。)。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中東石油用完,其經濟將如何發(fā)展,人民的生活將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呢?(可以發(fā)展旅游業(yè)、信息產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
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中東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qū)的兩個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這兩點都是這個地區(qū)發(fā)展經濟的優(yōu)勢條件,但這些優(yōu)勢條件在給它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麻煩,少數發(fā)達國家由于這些優(yōu)勢而不斷在這個地區(qū)挑起一些爭端,引發(fā)了許多戰(zhàn)爭。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討論引發(fā)戰(zhàn)爭的另外兩個原因: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
作業(yè):1.完成課本中活動題空格填充。
2.完成填充圖冊相關內容。
一、填空。
1、________位于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處在“三洲五海之地”。
答案:中東。
2、________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地帶,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了地中海、紅海、黑海、里海和阿拉伯海。
答案:中東。
3、自古以來,中東地區(qū)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如古代著名的“________”就經過這里。
答案:絲綢之路。
5、________海峽是黑海出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唯一門戶。
答案:土耳其。
6________海峽是波斯灣出海的門戶。
答案:霍爾木茲。
7、________海峽連接了紅海和阿拉伯海,這些海上通道都非常重要。
答案:曼德。
9、________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答案:阿拉伯。
10、________是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海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答案:死海。
11、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qū)。
答案:中東。
12、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及其沿岸地區(qū),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伊拉克、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等。
答案:波斯灣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
13、中東地區(qū)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工業(yè)發(fā)達、石油需求量大的________、________西部和北美洲。
答案:東亞歐洲。
14、中東大部分地區(qū)是________氣候,地中海沿岸有狹窄的________氣候。
答案:熱帶沙漠地中海。
15、________、________、阿曼、也門、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卡塔爾、巴林七國因地面沒有河流,被稱為“無流國”。
答案: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16、中東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________語,屬于________人種。
答案:阿拉伯白色。
17中東是________教、________教和________教的發(fā)源地。大多數居民信仰________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
答案:伊斯蘭基督猶太伊斯蘭。
18、沙特阿拉伯的________,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的誕生地,被稱為伊斯蘭教的圣城,每年有百萬人來此朝圣。
答案:麥加城。
19、________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看作圣城。
答案:耶路撒冷。
20以阿拉伯人為主,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被叫做“________”。中東多數國家為阿拉伯國家。但伊朗、以色列、土耳其不屬于阿拉伯國家。其中________主要是波斯人,多信仰伊斯蘭教;________主要是猶太人,多信仰猶太教;________多信仰基督教。
答案:阿拉伯國家伊朗以色列土耳其。
21、阿拉伯國家的人民有很多傳統(tǒng)的、別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如阿拉伯人喜歡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男人的傳統(tǒng)服裝是________的;婦女外出,必須面戴________等。
答案:白色黑紗。
22、由于缺乏淡水資源,中東地區(qū)采取淡化海水、節(jié)約用水等措施來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其中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________的節(jié)水農業(yè)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答案:沙特阿拉伯以色列。
23、________海峽是波斯灣出阿拉伯海的唯一門戶。________海峽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平均每5分鐘就有1艘油輪進出海峽。每年有占世界出口總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從這里運進。
答案:霍爾木茲霍爾木茲。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七
1.了解地勢的概念,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點。了解地勢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
2.通過對地勢特征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并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能力。
3.通過對我國地勢及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面貌的了解,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中國地形的興趣和自覺性。
本節(jié)重點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本節(jié)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講解法為主。
中國地形圖,中國階梯狀示意圖的投影片,中國地圖冊。
導入新課。
當我們了解了我國疆域和行政區(qū)劃之后,為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國,就該學習我國的自然地理特征。請問,一個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據大家在世界地理學習中的經驗,說說應該先學習哪個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我國的地形情況。
第二章中國的地形[板書]。
第一節(jié)地形概況[板書]。
[讀圖練習]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然后沿北緯32°緯線畫一幅東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請一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一幅示意圖。
[提問]通過對地形剖面示意圖的分析,說出我國地形高低起伏變化有什么特點?(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像階梯似的一階一階地降低的。)。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板書]。
[讀圖練習]讀“我國地勢階梯分布示意圖”,結合“中國地形圖”說出三級階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類型及階梯間分界線的山脈名稱。(學生回答后,教師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內)。
2.三級階涕的概況[板書]。
注:括號內為要填寫的內容。
[教師講解]我國大陸上的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東延伸就進人了海洋。這部分被稱為大陸架。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較淺的藍色表示大陸架。
[讀圖練習]讀“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大陸架的分布狀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板書]。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的全部海底,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過渡]前面我們從整體上分析了我國地勢的總體趨勢,下面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我國地形的特點。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板書]。
[提問]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地形是指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具體形態(tài)。根據海拔高度和形態(tài)大致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種類型。
[讀圖練習]指導學生看“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都有哪些地形類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種類型都有。)。
1.五種地形齊全[板書]。
[分析示意圖]讓學生看課本第12頁“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說出哪種地形最多,哪種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師講解]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那么大家再根據“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來分析我國地形類型的組成時,就可以看出,我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2.山區(qū)面積廣大[板書]。
[小結]地形種類齊全和山區(qū)面積廣大,是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這種地形特點對我國農業(yè)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
3.地形對我國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板書]。
[討論]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對農業(yè)生產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教師歸納]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發(fā)展農、林、牧、副等多種經營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的山區(qū)為我國發(fā)展旅游業(yè)和采礦業(yè)提供了條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積少不利于耕作業(yè)和糧食生產的發(fā)展;崎嶇的山區(qū)又使交通不便。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八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能準確分析城市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城市發(fā)展的條件。
2.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讀圖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正確認識和對待城鄉(xiāng)差異,初步形成保護聚落的觀念。
中東初中地理教案篇十九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xiàn)象,并說明再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觀察現(xiàn)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guī)律的項目。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xiàn)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xiàn)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qū)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
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xiàn)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導入]現(xiàn)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jié)?你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會有季節(jié)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規(guī)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jié)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jié)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jié)較長?什么季節(jié)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jié)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jié)變化。這一現(xiàn)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
(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節(jié)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jié)(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63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