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優(yōu)質(zhì)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2:17:07
最新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優(yōu)質(zhì)11篇)
時間:2023-11-13 02:17:07     小編:文鋒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桂林金鐘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地處桂林以南的“中國長壽之鄉(xiāng)”永??h羅錦鎮(zhèn)。景區(qū)內(nèi)設(shè)有湖面水上娛樂、高爾夫練習(xí)、農(nóng)業(yè)觀光、溫泉山莊、民眾表演等項目。度假區(qū)將永福淵遠流長的傳統(tǒng)福壽文化融入10平方公里的原生態(tài)峰林幽谷之中。

永福溫泉—富硒溫泉座落于麒麟山半山森林處,源于地下1000多米,向上涌出。在森林環(huán)抱中,環(huán)境優(yōu)雅、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一年四季皆可沐浴。有游泳池、熱身池、室內(nèi)生態(tài)池、福祿壽池、鹽池、親親魚療池、動感水療池、玫瑰浴池、牛奶浴池等20多個泉池;分為普通泉池區(qū)、特色泉池區(qū)、養(yǎng)生區(qū)、養(yǎng)顏區(qū)、vip貴賓區(qū)、品茶區(qū);免費提供自助水果和糕點,免費提供汗蒸。

永福天坑溶洞與天坑相融合的地質(zhì)奇觀,目前是大桂林巖溶旅游景區(qū)中能從底部步行進入的喀斯特漏斗(天坑)。整個游覽以尋“壽”開始,置身其中,可領(lǐng)略洞中鐘乳石巨景長廊的精美畫卷,看遍布在巖壁上的金沙灘,尋找與漓江相通的暗河流域,沿途聽著那悠悠的流水聲,呼吸大自然的綠色之肺,欣賞著遠古時代天坑中的各種珍奇物種,讓您在仰視天坑時猶如坐井觀天,乘坐電梯到天坑頂部,向下俯視,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出創(chuàng)作,沿途下山,自然,周圍綠樹環(huán)抱,突顯桂林山水的魅力,更有養(yǎng)生之道陪您結(jié)束尋壽之旅——負氧離子濃度達58000個。

永福巖是一個呈立體空間結(jié)構(gòu)、水陸兼?zhèn)?、巖洞內(nèi)高低錯落有致、空氣流通,是目前已開發(fā)的大桂林溶洞中鐘乳石品種最齊全的巖洞之一。游覽途中大小不同的石花水潭錯落有致,潭水純凈清澈,形成如夢似幻的水境倒影,獨特的水下結(jié)晶形成的“福”、“壽”文字和碩大的靈芝讓人驚艷。稍坐停留,聽一首優(yōu)美純樸的山歌,人與自然的結(jié)合,讓原本浮動的心得以平靜,隨后帶著愉悅的心情繼續(xù)前行,一同見證地殼運動走過的足跡。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二

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員×××,你們可以叫我××,而旁邊這位呢是我們本次旅途的要塞王師傅司機,他已經(jīng)跑遍我們玉林的每個角落,所以到了這里,你們無須擔(dān)心入夜不知歸途了。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wù)能給大家?guī)硪欢蚊篮玫南硎堋?/p>

好了,現(xiàn)在請大家來回答我,到底名人是指誰呢?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又是誰呢?楊貴妃楊玉環(huán)!對了,就是楊貴妃,說到這,也許大家又會執(zhí)疑,那么多地方都聽說有楊貴妃,是不是冒牌的呀?其實呢,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東有西施,西有貂嬋,北有昭君,南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貴妃了。我們這里的貴妃是指她7歲以前生活在玉林容縣十里鄉(xiāng)楊外村的時候,所以也就稱之為丫頭貴妃。

聽完了這么多,大家可心動了沒?但別急,我們還有更加美妙的在后面。 人常說民以食為天,而在座的各位,不知道又有誰知道玉林在吃方面最有名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都不外乎會說玉林牛巴、牛丸子、陸川烤乳豬、容縣紅燒豆腐等,而我現(xiàn)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剛才所說的,在今年8月份這樣子,玉林評出的農(nóng)家釀鯪魚、福綿鴨、博白黃欖空心菜、玉林扣肉、容州紅菇雞湯、玉林地羊扣等 十大特色菜,玉林牛腩粉、手撕牛肉、蜜汁紅薯、酥肉地豆、鮮蝦腸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等十道特色小吃。而我還特別地說一下我們?nèi)菘h的沙田柚,更是有著天然罐頭之稱。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有流口水的沖動呀?如果大家還真的沒有嘗過,我不妨推薦大家趁此機會大飽口福一頓了!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結(jié)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來走走,而玉林這邊永遠有著一個叫××的丫頭在為大家祝福,也永遠樂意為大家奉上最真誠的服務(wù)!謝謝大家!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三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現(xiàn)在湖畔樹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鑲嵌在市區(qū)中心,游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現(xiàn)為一組設(shè)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小亭4角,單檐尖頂,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與亭廊構(gòu)成整體,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jù)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

在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蔭亭側(cè)。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崇寧三年(1104)經(jīng)桂林,遍覽名山,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xué)家張知靜江府時,在系舟處建榕溪閣,以志懷念。閣久廢, 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其后又立碑其側(cè),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大門臨湖,內(nèi)有小橋流水,過橋有屋,屋后有軒,軒前有園,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今人民禮堂東北側(cè),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后破落,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fēng)格各異的庭院建筑,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 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高7米,長寬各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周樹茂蔭濃,秀色可餐。

陽撟

在秀峰、象山兩區(qū)相銜,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解縉書“永鎮(zhèn)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nèi)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狀:石拱結(jié)構(gòu), 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筑,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yè)中心區(qū)。據(jù)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橋的兩側(cè),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F(xiàn)在榕杉湖區(qū),市行政機關(guān)、商業(yè)網(wǎng)點、賓館環(huán)立,這一地帶,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jīng)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東側(cè),湖濱飯店前,簇擁于小葉樟,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長寬各4.45米,面積19.8平方米,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qū)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

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島上, 1955年建,為木結(jié)構(gòu),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xué)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fēng),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20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現(xiàn)在湖畔樹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鑲嵌在市區(qū)中心,游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現(xiàn)為一組設(shè)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小亭4角,單檐尖頂,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與亭廊構(gòu)成整體,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jù)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

在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蔭亭側(cè)。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崇寧三年(1104)經(jīng)桂林,遍覽名山,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xué)家張知靜江府時,在系舟處建榕溪閣,以志懷念。閣久廢, 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其后又立碑其側(cè),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大門臨湖,內(nèi)有小橋流水,過橋有屋,屋后有軒,軒前有園,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今人民禮堂東北側(cè),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后破落,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fēng)格各異的庭院建筑,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 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高7米,長寬各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周樹茂蔭濃,秀色可餐。

陽撟

在秀峰、象山兩區(qū)相銜,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解縉書“永鎮(zhèn)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nèi)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狀:石拱結(jié)構(gòu), 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筑,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yè)中心區(qū)。據(jù)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橋的兩側(cè),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F(xiàn)在榕杉湖區(qū),市行政機關(guān)、商業(yè)網(wǎng)點、賓館環(huán)立,這一地帶,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jīng)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東側(cè),湖濱飯店前,簇擁于小葉樟,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長寬各4.45米,面積19.8平方米,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qū)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

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島上, 1955年建,為木結(jié)構(gòu),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xué)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fēng),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20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五

北海老街位于廣西--市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北海老街為中國嶺南直線最長、保存較完好的老街。1920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中段的店鋪主要經(jīng)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jīng)營魷魚、沙蟲、蝦米、魚干等干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jīng)營纜繩、漁網(wǎng)、魚鉤、漁燈、風(fēng)帆布、船釘?shù)葷O民用品。20--年10月,市旅委、北海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北海老城文化旅游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北海老街文化藝術(shù)節(jié)從10月2日起至10月5日結(jié)束,主要活動有10月2日上午的藝術(shù)節(jié)開幕式,水彩畫、奇石、海貝、古船木及明清家具開展儀式。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0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中葉。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筑陸續(xù)在北海建成,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這些騎樓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nèi)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jié)晶。

1920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jīng)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jīng)營魷魚、沙蟲、蝦米、魚干等干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jīng)營纜繩、漁網(wǎng)、魚鉤、漁燈、風(fēng)帆布、船釘?shù)葷O民用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間店鋪經(jīng)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已幾乎成為民居,街道建筑日漸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學(xué)家和建筑學(xué)家們譽為 近現(xiàn)代建筑年鑒 。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認為,珠海路和新加坡國寶級的老街一模一樣,建議我市保護好這條極具開發(fā)價值的老街。

英國建筑專家白瑞德先生認為,珠海路的歷史文化價值,不但對北海意義,而且對華南地區(qū)、全中國、及至全世界都有意義。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皮埃爾.布爾克則建議北海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珠海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來保護。只可惜此街已被破壞。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六

島上住有20__多戶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fēng)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潿洲島與北海銀灘隔海相望,為人山噴發(fā)堆凝而成,是中國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島,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巖景觀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chǎn)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yōu)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其龜累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蔭蔽日,四季飄香。三婆廟、圣母廟和天主等建刪葬特色。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fēng)可擷。

位于盛堂村的法國天主教堂,更是在19世紀末就落戶島上,材料全部取于島上的珊瑚、巖石,歷經(jīng)百年歲月,依然堅固如初。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游覽該島,寫下“日射潿洲廓,風(fēng)斜別島洋”的詩句。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七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東莞旅行社的導(dǎo)游——劉xx。今天,我們來到廣西巴馬的百魔洞游覽。

這里有形狀各樣的石頭和奇異的花草樹木。這些石頭并不是人工造出來的,花草樹木也是從古代傳下來的。

進了百魔洞,就看見了一個大石柱,這個是許愿石。大家可以先對著大石柱許下自己的'心愿,再摸一摸它,過幾天,你的心愿就可以實現(xiàn)了。

大家再往左邊看,那里有一個“豬八戒”在低著頭啃著西瓜,我們仿佛能聽到它吃西瓜的聲音。上了樓梯,大家可能看見一個幾米長的石頭玉米,高高地立在我們的面前。旁邊,有一位新娘挽著新郎的手,新郎好像在給一個遠方的朋友打電話說:“快來參加婚禮呀!”

繞了半圈,出來了百魔洞。再往前走,在不遠的地方有一棵古老的樹,聽說它已經(jīng)活了幾百年了。但是它還是保存得那么很好,真了不起啊!

現(xiàn)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隨意亂扔垃圾,也不要故意損壞公物。百魔洞還不止這些,大家也可以到別處參觀。

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再見!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八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總?cè)丝?4.12萬人。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云等市縣毗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nèi)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于當?shù)剞r(nóng)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nèi)盤陽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將石山帶和土山帶一分為二,恰似銀河系牛郎,兩岸相望,很為奇特。巴馬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典型的喀斯地貌,蘊藏著豐富的溶巖溶洞,年平均氣溫20.4℃,年無霜期337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

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xiāng)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qū),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xiāng)·中國人瑞圣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yī)學(xué)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xiāng),20_年11月,國際自然醫(yī)學(xué)會授予巴馬“世界長壽之鄉(xiāng)”證書。據(jù)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個長壽區(qū)之首。巴馬也是“中國香豬之鄉(xiāng)”。20_年,巴馬香豬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九

廣西概況

導(dǎo)游詞

應(yīng)該如何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范文,供大家參考!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員,你們可以叫我,而旁邊這位呢是我們本次旅途的要塞王師傅司機,他已經(jīng)跑遍我們玉林的每個角落,所以到了這里,你們無須擔(dān)心入夜不知歸途了。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wù)能給大家?guī)硪欢蚊篮玫南硎堋?/p>

好了,現(xiàn)在請大家來回答我,到底名人是指誰呢?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又是誰呢?楊貴妃楊玉環(huán)!對了,就是楊貴妃,說到這,也許大家又會執(zhí)疑,那么多地方都聽說有楊貴妃,是不是冒牌的呀?其實呢,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東有西施,西有貂嬋,北有昭君,南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貴妃了。我們這里的貴妃是指她7歲以前生活在玉林容縣十里鄉(xiāng)楊外村的時候,所以也就稱之為丫頭貴妃。

聽完了這么多,大家可心動了沒?但別急,我們還有更加美妙的在后面。 人常說民以食為天,而在座的各位,不知道又有誰知道玉林在吃方面最有名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都不外乎會說玉林牛巴、牛丸子、陸川烤乳豬、容縣紅燒豆腐等,而我現(xiàn)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剛才所說的,在今年8月份這樣子,玉林評出的農(nóng)家釀鯪魚、福綿鴨、博白黃欖空心菜、玉林扣肉、容州紅菇雞湯、玉林地羊扣等 十大特色菜,玉林牛腩粉、手撕牛肉、蜜汁紅薯、酥肉地豆、鮮蝦腸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等十道特色小吃。而我還特別地說一下我們?nèi)菘h的沙田柚,更是有著天然罐頭之稱。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有流口水的沖動呀?如果大家還真的沒有嘗過,我不妨推薦大家趁此機會大飽口福一頓了!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結(jié)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來走走,而玉林這邊永遠有著一個叫丫頭在為大家祝福,也永遠樂意為大家奉上最真誠的服務(wù)!謝謝大家!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十

七星公園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 小東江流貫其間, 占地面積100余公頃, 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nèi)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 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七星山

在漓江東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海拔依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個山尖幾乎擺在一個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東一西, 相互連屬,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 以巖多洞奇著稱。七星巖而外, 有元風(fēng)、玄武、白鶴洞和四仙巖、曾公巖等幾十個巖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勝, 蒼勁挺拔, 氣度非凡。更為珍貴的, 有隋唐以來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園西, 花橋東。石挺撥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上刻“思想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 江中磯石上筑有小亭。東南茂樹蔥蘢, 濃蔭簇擁。石顛有小葉榕,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記,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資料。晚清著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蓋在詞箋上。

花橋

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匯合處, 橋畔繁花似錦, 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 故名花橋。

七星巖 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 巖洞長約1100米, 寬處50米, 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 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后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巖洞, 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入, 溶解石灰?guī)r, 并不斷在洞內(nèi)結(jié)晶, 從而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形成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七星巖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園內(nèi), 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fēng)洞, 數(shù)九寒天, 外冒暖氣;盛夏酷暑, 涼風(fēng)習(xí)習(xí)。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濃郁, 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 蟬噪鳥鳴, 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飛檐門拱, 琉璃朱飾,素負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 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 往右繼續(xù)登山, 則有為抗日捐軀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地, 中間開一個圓形拱門, 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綠色琉璃瓦, 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26.8平方米。門上懸掛著“普陀山”的匾額,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cè),整個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 顯得更加清幽、寂靜。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 單檐、8柱8角, 混凝土結(jié)構(gòu), 長寬各5.2米, 高6.5米, 面積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fēng)、貓兒山; 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老人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 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cè)。1974年興建, 以保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珍貴石刻,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大家手筆, 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30.6平方米,為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建筑, 簡樸、典雅, 不與名碑爭勝, 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賞書法藝術(shù), 瀏覽方志資料, 兼得園林勝景之趣,實在是賞心的樂事。亭內(nèi)原來還有明包?!吨匦迯V西城碑記》, 現(xiàn)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凈境”右側(cè), 名取文運昌盛之意, 因處濃蔭聳翠之間, 又名“擁翠亭”, 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 有樓,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長寬各5.7米, 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 東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墻欄桿,是憑眺佳處。

元風(fēng)洞

古稱玄風(fēng)洞, 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寬2~15米, 深250米,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fēng)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氣對流, 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 洞內(nèi)空氣清新。由于日照, 山體熱量的聚散,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 夏日最高達39℃,冬天最低-5℃。洞內(nèi)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nèi)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游記》中“冬時溫如火, 蓋陽伏之征也”的記載,準確地概括了元風(fēng)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fēng)亭”, 明呂調(diào)陽曾筑“七星庵”, 清改為“大賢庵”, 現(xiàn)已無存。

憶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壯土墓旁, 1946年建。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撫今憶昔, 吸取血的教訓(xùn), 亦名紀忠亭。高7.5米, 寬5.3米, 長4.2米,面積22.26平方米, 為磚柱、單檐、尖頂、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憑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門“超塵凈境”后的山坡上。原為普陀寺舊址, 1959年拆除全部舊建筑, 重新修建,更名“普陀精舍”。精舍為紅柱、粉墻、硬脊、翹檐、坡頂、綠瓦的2層樓閣式建筑。1層長17.3米, 深12米, 2層長度略小,總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正屋開敝, 樓上四面開窗, 上有觀景廳。普陀巖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塵凈境”山門、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萊等一組錯落有致的建筑,形成封而不閉的多變格局, 登樓觀賞, 城市風(fēng)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機。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積約150平方米, 呈不等邊多邊形。相傳, 唐代地方官員在這里選石進貢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視為“瑞石”, 鐫刻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于其上, 錢藏宮中。李靖出任桂州總管時, 唐太宗囑咐他考查“瑞石”產(chǎn)地, 得悉產(chǎn)于普陀山, 敕命建慶林觀,并御書“慶林觀”賜額。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崢嶸, 最為奇美, 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萊

園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側(cè), 建于光緒十八年(1892)。為亭閣式長廊, 紅柱、坡頂、青瓦, 長16米, 寬6米,頂高6.5米, 建筑面積96平方米。廊西有矮圍墻, 可憑欄眺望城東佳景。山墻上有“小蓬萊”匾額, 亭柱分懸著名教育家馬君武聯(lián)句: “城中佳境, 常繞夢魂,嘆半世飄零, 遂與名山成久別; 嶺表舊都, 屢經(jīng)離亂, 望故鄉(xiāng)英俊, 共籌長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璣峰半山坳上, 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 8柱、單檐、翹角、綠瓦、長方形仿古亭, 寬約4米, 長10余米, 面積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與米, 深180米, 面積20_平方米。宋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曾布, 性喜訪奇, 元豐二年(1079)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辟為景點。宋劉誼《曾公巖記》詳載其事。曾公巖是個迷人的山體地勢配合, 宜于近觀遠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顧盼, 處處入畫。

棲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巖口。始建于宋, 名“簪帶”, 劉克莊《簪帶亭》有“上列青林杪, 憑欄盡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嵐”, 后改“碧虛亭”,毀于抗日戰(zhàn)火??箲?zhàn)勝利后在原址建“棲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棲霞”之名。亭有月門,又稱“步月亭”。亭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單檐方亭、面積25平方米。底層作售票處, 上層為觀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與碧虛閣對應(yīng)。渲染了“天上人間”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連。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寬2~15米, 深21米, 面積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觀,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閣, 后因避諱又改為玄武閣,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廢, 抗戰(zhàn)勝利后重蓋,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分別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結(jié)構(gòu), 飛角、單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閣西向, 均有“玄武閣”匾額。從偏閣登10數(shù)級石階, 達正閣, 為8柱大廳,前可憑欄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鶴洞,經(jīng)四仙巖, 達名聞遐邇的七星巖。透過閣樓南窗, 可以看見明代浮雕《龜蛇合一》。

玄武, 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水神, 后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其形象為龜或龜蛇相纏。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巖石的天然色澤,雕成青灰色的龜、淡紅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龜, 水母類,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鶴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間, 與四仙巖、玄武洞相連。洞高3~4米, 寬6~7米, 深23米, 面積150平方米, 呈圓管形。洞壁石紋如白鶴飛翔, 洞中一石柱,如鶴腿, 故有白鶴洞之稱。白鶴洞是從普陀巖、玄武洞進入七星巖的必由之路, 地勢較高而曲折, 且洞內(nèi)幽暗, 通過時自卑而高、由明轉(zhuǎn)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巖,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神秘感。

四仙巖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接, 高7.3米, 寬4~13米, 深32米, 面積約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圓下平,北連七星巖。洞口開闊、敝亮, 鐫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巖內(nèi)有4個石筍, 傳說是日華、月華、星華與好事者開懷暢飲, 給巖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時, 巖口建有“簪帶亭”,早廢。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棲霞亭。

普陀巖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側(cè), 高4~10米, 寬6~9米, 深15米, 面積約120平方米。普陀巖南北對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為斜坡,有25級石階, 分3級坡降, 中設(shè)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虛樓, 曾稱碧虛洞, 樓早廢。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個像米臼一樣的天然石穴, 深約30厘米, 里面有積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與地下水源相通,用以沏茶, 清甜適口。

飛來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壽佛洞南側(cè), 原聽月亭故址旁, 因石無根, 傳為飛來之石。高6.4米, 呈倒圓錐形, 上大下小。頂平, 四周凹凸不平,上有“堪語”二字, 為清人余心孺所刻。

廣西概況導(dǎo)游詞篇十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如果把桂林山水比作一顆世界旅游皇冠,那么陽朔山水就是鑲嵌在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陽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與田園風(fēng)光融為一體不世界罕見。聚龍?zhí)镀媸皡^(qū)是陽朔旅游明珠上一朵奇葩,該景區(qū)位于風(fēng)景秀麗的遇龍河、金寶河交匯處,緊鄰大榕樹、月亮山景區(qū)。

陽朔江山旅游有限公司對聚龍?zhí)镀媸皡^(qū)進行保護性開發(fā),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高度結(jié)合為構(gòu)思,別于其它巖洞的特色而設(shè)計,更顯其獨具一色的魅力,而成為最具特色陽朔旅游景點之一。

景區(qū)內(nèi)依托周圍的山水,按照當?shù)厣贁?shù)民族風(fēng)格建筑,亭、始、樓、閣,四周綠樹環(huán)繞其中,更為一絕的是神秘的地下河配以廣西最具特色的“劉三姐對歌”,整個游程歌聲、掌聲、笑聲不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3698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