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花源記,課件(十一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27 08:19:58
2023年桃花源記,課件(十一篇)
時間:2023-01-27 08:19:58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桃花源記,課件篇一

《桃花源記》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下面是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nèi)容;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文言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 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0 ) 屋舍儼然(y an) 阡陌交通(qia nmo )

黃發(fā)垂髫 (tia o) 便要還家(ya o) 劉 子 驥( j i )

詣太守(yi )

四、讀譯課文。

1、聽老師范讀。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后注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jié)。

1、古今異義詞: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 這里問津指探訪。 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 便舍船 尋:尋找 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向所志 對著 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課后練習

第 二 課 時

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

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第4~5節(jié))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zhì)疑解難:

①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②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④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⑥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⑦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⑧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⑨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總結(jié)結(jié)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

(一)默寫

1、《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林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3、寫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桃花源記》名師教案

2.桃花源記名師教案設計

3.桃花源記教學教案

4.桃花源記精品教案

5.桃花源記講課教案

6.人教版桃花源記教案

7.八年級桃花源記教案設計

8.桃花源記經(jīng)典教案

9.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0.桃花源記的課文教案

桃花源記,課件篇二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

一、導入

誰來解釋一下“世外桃源”的含義或舉例說明其含義。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地方。

注:根據(jù)學生的解釋來揭示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

繽紛豁然開朗()平曠()儼然()

阡陌()垂髫()怡然自樂()詣()

2、結(jié)合注釋初步翻譯課文。(注:重點朗讀課文和理解下列詞語)。

緣、遠近、異、復、鮮美、落英繽紛、之、初、極、其、豁然開朗、曠、屬、阡陌、交通、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絕境、間隔、是、無論、延、去、不足、道、志、及、詣、遣、欣然、規(guī)、尋、問津

三、局部品味

1、導學生翻譯第一自然段。

(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2、論本段文字的相關內(nèi)容。

⑴本段文字主要寫了什么?

(提示:描寫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學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⑵按下列板書,引導學生背誦。

晉…武…緣…忘…忽…夾…中…芳…落…漁…復…欲…

⑶如此奇異幽雅的環(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提示:感想:①有山有水,人杰地靈。②心情舒暢、愉快、愜意。③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一種雖處山外,卻身在世外之感。推斷:①有人。②那么,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學習。)

3、引導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

4、理清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中的地點轉(zhuǎn)移,并按下列板書引導學生背誦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盡水源…山…口…

人:其中…

5、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討論:如此之美的環(huán)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找到嗎?

通過討論,板書如下:

(對比)

桃花源↓現(xiàn)實

┃ | ┃

只有父子之分有君臣之別,貴賤之分

只有和平勞動無兵火征戰(zhàn)為私利而荼毒生靈、魚肉百姓

自勞自食、和睦相處你爭我奪、爾虞我詐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烏托邦”式的幻想。)

7、桃花源中的人為什么要到這里居住呢?

(討論后,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引導學生翻譯第三自然段。

(內(nèi)容從略。)

8、請按“初識??所聞、所感??離開”分層次,并按下列板書引導學生背誦這段文字。

初識 ?? 見…乃…問…具…

所見所感??村…咸…自…率…不…遂…問…乃…無…此…余…皆…

離開 ???!酥小酪?/p>

9、探討:“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蹦阏J為桃花源的人為什么嘆惋?

提示:

⑴可以用文中的話語回答。

⑵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怎樣的時代?(魏?時期,戰(zhàn)亂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為外邊世界的**、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

⑶從這里我們可知:作者虛構的這個寧靜安樂的環(huán)境、美好的風俗、淳樸的人情,是為了寄托作者的那種追求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的理想。

⑷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探討: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學和隱居田園而過著清貧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樸百姓的化影,他們嘆息我的生活不如鄉(xiāng)村的美好生活。從而可以推斷陶淵明隱居田園的原因。)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教材理解

一、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桃花源記,課件篇三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法。

教學難點:

1.透過文章內(nèi)容,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2.了解文言詞語,尤其是本課中古今異義的詞。

教學方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七年級時學過的《飲酒》這首詩歌嗎?

生:記得……

師:那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歌背一遍。

師生齊背詩歌: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師:好,那還記得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嗎?

生:陶淵明……

師:對,陶淵明,哪個朝代的人呢?

生:東晉。

師: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是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詩人。相傳陶淵明在40多歲時在朋友的勸告和幫助下,曾第二次擔任彭澤縣令,在他上任81天時,剛好郡里的一個督郵下來視察工作,這個督郵是一個極度貪婪的家伙,他經(jīng)常以視察作為借口,要下面的縣令給他送禮,如果有誰不送或者送的不夠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這個縣令。有屬下對陶淵明建議要他“束帶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齊齊的,準備一份厚禮去參見這個督郵。沒想到陶淵明一聽居然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說完就掛冠而去,辭職回家了,從此以后,他再沒有出來做官,一邊讀書,一邊耕作,過著清貧的日子。人們都感慨于陶淵明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后世的知識分子,更是將這種精神奉為道德行為的楷模,成為千古佳話。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記》,請大家打開課文25課,把這篇課文齊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生:(齊讀課文)

二、賞析內(nèi)容

師:先來看課文的題目“桃花源記”,大家說說看“源”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源頭/水的源頭……

師:“源”指水流起頭的地方或者事物的來源,讀過課文我們就知道,課文中的“源”很明顯是指水流起頭的地方。那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呢?

生:(講述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的故事)/一個漁人捕魚時無意間闖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受到了桃花源村民的熱情款待。出了桃花源后,想帶其他人重新去尋找桃花源,卻再也找不著了。

師:好,復述課文的故事要簡要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jié)果。那大家能否說說看漁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課文中是怎么寫的?

生:開頭第一段。

師:哦,僅僅是開頭第一段嗎?開頭第一段結(jié)束時漁人就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嗎?

生:還沒有發(fā)現(xiàn)。直到第二段的“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才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

師:對了,第一段只是說漁人對發(fā)現(xiàn)的情況感到奇怪,想要去探索一下到底是什么東西,只是起了好奇心,還沒有發(fā)現(xiàn)桃花源。直到第二部分的“豁然開朗”才可以說真正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那請大家把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這部分內(nèi)容齊讀一下。

生:(齊讀“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到“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師:好,漁人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那他所見到的桃花源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生:“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

師:對,大家很聰明,馬上就從課文中找到了。但文言句子聽起來有些拗口,大家能否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漁人眼中的桃花源是怎樣的呢?

生:房屋布局嚴整、環(huán)境優(yōu)美、勤勞善良、衣著獨特、悠閑舒適……

師:很好,從大家剛才所說的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非常清幽、閑適而且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文中哪一句指出了桃花源里的人與漁人所在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呢?

生: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師:哦,對了,“悉如外人”一句道出了桃花源里的人與漁人所在世界是不同的。那這句中的“外人”一詞是什么意思呢?

生:外面世界的人/桃花源外面的人/東晉朝代以外的人……

師:“外人”在這里應該要從漁人的角度來理解,指桃花源里的人都不同于漁人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人。那對于漁人來說,他是無意間闖進了桃花源。對于桃花源里的人來說,漁人的到來就像是一個外星人一樣。那對于漁人的到來,他們有什么反應呢?

生:大吃一驚/感到非常吃驚……

師: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呢?

生:見漁人,乃大驚……

師:對,一個“驚”字寫出了桃花源里的人對漁人到來感到非常吃驚的態(tài)度。那吃驚過后,他們又是如何對待漁人的呢?把他捉起來還是用掃把趕出去呢?

生:都不是,是熱情的招待漁人。

師:哦,大家認為都不是,說是熱情的招待。那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熱情的招待呢?

生: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師:對,“設酒殺雞”可看出漁人得到了桃花源里的人熱情的招待。從中也可看出桃花源里的人還具有怎樣的品格呀?

生:善良、好客、熱情……

師:對,很好客,很熱情。對于一個陌生人都能熱情招待,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多么好客。一番盛情款待后,漁人與桃花源里的人熱情的交談起來了。我想問一下同學們,桃花源里的人可能是穿著哪個朝代的衣服,以哪個朝代的禮節(jié)來跟漁人交談呢?大家知道嗎?

生:……/穿著秦朝的衣服,用秦朝以前的禮節(jié)跟漁人交談。

師:哦,有同學說穿的是秦朝以前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以前的禮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課文又沒有告訴我們。

生:文中有寫到“自云先世為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師: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能否說說看?(提問學生翻譯這句)

生:自己說先祖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及鄰里人來到這個絕境,不再出去了,于是就與外面的人隔絕聯(lián)系了……

師:這里的“妻子”、“絕境”是什么意思呀?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意思一樣嗎?(視學生翻譯情況分析這個句子)

生:不一樣/……

師:對,不一樣,這兩個詞都是古今異義的詞。妻子是指“妻子和兒女”、“絕境”指“與世隔絕的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告訴我們桃花源的由來/告訴我們他們?yōu)槭裁磿淼教一ㄔ催@個地方。

師:對了,從這個句子我們可以知道他們?yōu)榱硕惚芮啬┑膽?zhàn)亂才來這里的,來了之后再沒有出去過。由這里可以看出,大家剛才說他們穿的可能是秦朝時候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時候的禮節(jié),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段中“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無論魏晉”一句我們可以知道什么呢?

生:可以知道桃花源里的人從來沒有跟外界的人聯(lián)系/一點都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師:對了,外面的世界經(jīng)歷了怎樣的朝代變遷,桃花源里的人完全不知情,也許他們以為現(xiàn)在外面還是秦末那個時候呢。那面對著漁人介紹的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桃花源里的人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玩一玩呢?他們動心了嗎?

生:不想/沒有……

師:怎么說不想呀?與世隔絕了這么久,怎么會不想呢?能否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

生: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薄?/p>

師:哦,“不足為外人道也!”也就是說桃花源里的人在漁人離開時還特意叮囑他不要跟外面的人說這件事呀!看來桃花源的人的確不想跟外面的世界有什么聯(lián)系。到這里為止,漁人在桃花源中渡過的美好的幾天已經(jīng)過去了。請大家把二三兩段再齊讀一遍。

生:(齊讀二、三兩段)

師:漁人離開了桃花源,大家想想看,如果是你來到了桃花源,你舍得離開這里嗎?

生:不舍得/舍得……

師: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又舒適,人又好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舍得的離開。所以漁人的想法也一樣,不舍得離開這里。但他又不得不離開,那他怎么做呀?

生:在路上到處做記號。

師:哦,處處做記號,文中寫到“扶向路,處處志之”,他做記號想干嘛呢?

生:再來桃花源……

師:對,他想再來桃花源,而且不只是想自己來,還想帶更多的人來,他一回到州里就怎樣做呢?

生:報告給太守,讓太守派人跟他一起去找桃花源……

師:對,他一回到州里,可能飯都顧上吃,就馬不停蹄的跑去太守府報告這件奇特的事。如果你是太守,聽說自己的管轄地竟有這么一個地方,你會覺得怎樣呢?

生:非常吃驚/很高興/很好奇/立馬想去找這個地方……

師:對了,大家跟太守想的一樣,都可以當那時候的太守了。太守一聽有這樣的事,立馬就派人跟漁人去找桃花源,那結(jié)果如何呢?找到了嗎?

生:找不到了,他們迷路了……

師:對,他們找不到了。文中寫到“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而且除了太守想去外,還有誰也想去呀?

生:劉子驥……

師:對,南陽劉子驥,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也想去找桃花源,結(jié)果也沒找到。桃花源就這么平空消失了。漁人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特意做記號想再去一次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讓我們感覺桃花源里的人好像是神仙一樣,見首不見尾,就像后人詩中所寫的那樣“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父。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p>

師:到這里為止,課文內(nèi)容我們基本上已經(jīng)有個大致的印象了。而課文最后是寫別人包括漁人都再也無法找到桃花源了。那我們假設如果漁人等人順著記號再次來到了桃花源,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下面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寫一段假如漁人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之后會是怎樣的情景。請大家動筆寫,看看大家誰的想象最奇特。

生:(擴寫想像的內(nèi)容)

三、本課小結(jié)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對課文的內(nèi)容做了分析,這篇文章的故事很神奇,除了剛才的練習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發(fā)揮想象:比如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時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漁人回到郡里時會怎樣跟太守回報?如果你是桃花源里的人,聽了漁人的描述之后你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篇課文有這么大的想象空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寫寫看,小說、戲劇等都行,這也是對文本的一種理解,一種再創(chuàng)造。

通過這節(jié)課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加深大家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大家背誦課文。剩下時間請大家齊讀全文,會背誦的可以合上課本齊背一遍。

生:(齊讀全文)

四、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課內(nèi)部分。

五、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發(fā)現(xiàn)桃花林——異

進入桃花源——驚

離開桃花源——不舍

再尋桃花源——不見

桃花源記,課件篇四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讀并背誦全文。

二、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力求學生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jié),培養(yǎng)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目標

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fā)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流暢,教師可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朗讀,首先要讀得清楚,即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本文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還應注意讀出對稱感來。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2.品讀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步品味,通過想像、描繪、分析、推理的活動,讓學生含英咀華,探幽攬勝,著眼于學生想像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的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作者、作品及背景簡介;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情韻;整體感知文意,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概述桃花源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一、導語: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順帶介紹作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1.背誦課文(課前已經(jīng)布置背誦)

2.自由朗誦,思考問題,討論回答。

你認為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三、總結(jié)

同學們能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老師特高興特激動。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F(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你們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jīng)享受到了?,F(xiàn)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zhì)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四、再次背誦全文,回味美麗的桃源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總結(jié)文中文言知識點

2、完成課后思考題

3、總結(jié)并抄寫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七:附課堂實錄: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

生:陶淵明。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個隱士,他拒絕與世俗權貴合作,那他到底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

生: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師:那么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樣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癡迷地探尋,請大家齊誦課文,讓我們一起發(fā)現(xiàn)和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生背誦,師板書《桃花源記》

師:大家都很認真,背誦的也比較有感情,那請大家思考,桃花源它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據(jù)。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與外界隔絕的閉塞的地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另外,漁人出來之前,桃源人還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師:是啊,他們從秦到東晉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了近6了,仍然不愿與外界溝通,你看書很仔細。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美好快樂安寧的地方。

師:喔,你一下說出了這么多。請分別說一說理由。

生:因為這里的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環(huán)境優(yōu)美,這里的房屋整齊,沒有出現(xiàn)倒塌,說明不是破敗景象,而是安寧的??鞓肥侵傅睦先撕秃⒆逾蛔詷?,還有壯年人在田地里勞動,也是快樂的。

師:你說得很有條有理。

生:我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看出社會的安定。

師:請說說你怎么想的。

生:小路交錯相通,說明他們安心到田間勞動,有雞叫有狗叫,說明家禽都活得好好的,一派安詳。

師:你說得對。連家禽都能舒展地鳴叫,唱著最動聽的歌,這個社會一定是安定的。

師:再請同學們推測一下,這里的壯年人從事什么勞動?

生:種田。

生:養(yǎng)魚,因為有池塘。

生:種桑樹,養(yǎng)蠶。

生:織布。

生:做衣服。

生:釀酒。

師:看來這里的行業(yè)很多的,百姓能安居樂業(yè),確實是個好社會。

生:我認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熱情好客。

師:哦,你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漁人來到后,他們立刻請他回家,并且還用酒飯招待他,后面還有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都很熱情。

師:對,一個陌生人的到來,他們都這樣傾其所有,拿出最高質(zhì)量的盛宴款待他,何況是他們自己人呢?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多么友好融洽!

生:我認為這里還是個富裕的地方。

師: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

生:因為他們有酒有肉,客人來了設酒殺雞作食,開宴會。

師:精細的地方被你發(fā)現(xiàn)了! 大家再推測一下,他們有了收入是否繳稅?

生:不繳。

師:你是如何知道呢?

生:因為當時他們出來的時候率妻子邑人來的.,都是一家人,誰跟誰啊,沒必要繳。

師:(微笑)也就是說,這里沒有人從他們的收成里克扣。

生齊:對,沒人剝削他們。

師:你們從歷史課上學的“剝削”這個詞吧。其實啊與《桃花源記》一并流傳的還有《桃花源詩》,在這方面詩要寫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請學生齊讀)桃花源里沒有稅收,沒有剝削,也沒有官府的壓迫,這個社會是和諧自由的。

師: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會的安定,沒有戰(zhàn)爭。

生:要有美好的環(huán)境。

生:人與人關系融洽和睦,人人能過上幸??鞓返纳睢?/p>

生:沒有剝削和壓迫,社會和諧。

師:陶淵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們現(xiàn)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這里和平安寧,人情淳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陶淵明夢想中的理想社會。這個理想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在課文中能找到證據(jù)。

生:有,結(jié)尾處漁人記號找不到了,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暗示了這個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

師:除了結(jié)尾處的復尋而迷,還有什么地方有暗示?

生:開頭的桃花林,是純一色,很少見。

師:對,桃林中無雜樹,年號、地點含混,漁人也沒有名字。

師:同學們,如果細心閱讀全文,就會感到作者處處在暗示這個桃源是虛構的,在當時的社會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麗,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國而已。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生:當時的東晉是歷史上比較**的時期,他為了表達自己的美好向往。

生:為了讓勞動人民看到,雖然當時社會黑暗戰(zhàn)亂,以后還會出現(xiàn)好社會的,不讓百姓失望。

師:兩位同學談得都有道理。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請看下面一段資料(出示字幕):請學生齊讀。

男不被養(yǎng),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晉書 劉毅傳)

賦役嚴苦,貧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蠻——(宋書 荊州蠻)

師:“蠻”就是南方。據(jù)說當時的南方?jīng)]有賦稅。我們剛剛學過《大道之行也》,在孔子的大同社會里,“男有——

生接:“男有分,女有歸”

師:可是,當時的現(xiàn)實是男子沒有職業(yè),女子不能婚配。由于常年的戰(zhàn)亂和繁重的賦稅,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這是陶淵明構想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基礎。陶淵明生活在這樣一個政治黑暗的時期,“大濟于蒼生”的壯志難酬,他的心中是悲憤的。陶淵明深切體驗到社會的黑暗和人生的憂苦,多年的農(nóng)村生活使他對勞動人民產(chǎn)生濃厚的感情,他用一個讀書人的良知為災難深重的勞動人民呼喚著人間樂土,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勞動人民渴望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么盼望有這樣一方凈土并長期住下去啊。同學們,我們再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沒想到學生立刻喊:不——愿——意。

師:都不喜歡嗎?喜歡的舉手。

師:有兩位。不喜歡的呢?(其余都舉手)你們先討論討論。(生討論)

師:先請兩位喜歡的同學來談。

生:那里的環(huán)境好,主要是可以不寫作業(yè)。

師:你的桃源是沒有學習沒有作業(yè)的地方啊,我知道你不是不愛學習,可能是作業(yè)太難對嗎?

生:是。

師:你可以找老師同學解決,可千萬不要逃到桃花源里去,那里的人也要學習的,現(xiàn)在是學習化社會。(笑)

生:我不喜歡?,F(xiàn)在我們多先進,有電腦,有汽車,他們連個馬路都沒有,都是田間小路,那么窄,怎么走啊。

師:你不喜歡那里,是因為落后對嗎?

生:是。

生:我也不喜歡,桃花源里不與外界聯(lián)系,學不到外面先進的技術,他們發(fā)展太慢,科技不會太發(fā)達。

師:你的眼光很高遠喔!只有開放社會才能得到長足發(fā)展。不過當時能對外開放么?

生:不能,當時他們進入桃源時在秦朝末年,社會動蕩,外面的社會不如桃源里面,所以他們不能開放。

師:他們遠不如我們的同學有遠見卓識哦!他們一直不出來,進去時是秦朝,外面是**的,漁人偶然進入時是東晉,外面還是**的,也不知道外面有過多少滄海桑田的變遷,也沒有經(jīng)歷過強盛的時期。看來,閉塞是有許多弊端。

生:我不喜歡,就那么一小塊地方,每天看見的都是那幾個人,太無聊了。

師:你覺得不斷地更新,才有樂趣是吧。

生:我也不喜歡,因為那里沒有競爭,有競爭的地方才有進步,我喜歡競爭。

生:當時的外界很**,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非常和平,就不喜歡到哪里去了。

師:大家談得非常精彩,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F(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你們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jīng)享受到了。現(xiàn)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zhì)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最后請大家再次背誦全文,回味美麗的桃源生活!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桃花源記一詞多義

2、桃花源記改寫600字

3、桃花源記的續(xù)寫

4、《桃花源記》教學方案

5、《桃花源記》 優(yōu)秀教案

6、桃花源記帶拼音及翻譯

7、《桃花源記》導學案答案

桃花源記,課件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jù)漁人的行蹤,理清課文思路,掌握課文內(nèi)容。

2、能力目標:背誦課文,領悟文章優(yōu)美、簡潔、精煉的語言特色。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重點字詞解釋、重點句子翻譯,疏通了文義,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們再次進入這個美妙的世外桃源,領略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知識回顧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阡陌交通(互相通達),雞犬相聞。

2、率妻子(妻子和兒女)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

3、不足(不值得)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漢,無論(更不用說)魏晉。

5、芳草鮮美(鮮艷美麗),落英繽紛。

提示: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

(2)翻譯句子(提示:注意補出括號內(nèi)省略的內(nèi)容)。

(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漁人)。

桃花源記,課件篇六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本。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陶淵明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本,參考課本注釋,試翻譯課本。

二、導入

1.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陶淵明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學生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本分析

1.朗讀課本。(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本錄音后齊讀課本)

2.請學生們試翻譯課本。(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本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砣唬洪_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

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jié)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說如此

今義:這樣

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一)下列加點詞解釋不全對的一項是(x)

a.便得一山(得到)既出,得其船(找到)

b.便舍船(舍棄、放棄)屋舍嚴然(房屋)

c.緣溪行(行船)復行數(shù)十步(步行)

d.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二)選出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x)

a.漁人甚異之

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

c.具答之

d.聞之,欣然規(guī)往

(三)下列各旬的加點字,不能用都解釋的是(x)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c.問所從來,具答之

d.此人一為具言所聞,首嘆惋

(四)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4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二、課本分析

1.朗讀課本,試背誦課本。

2.給課本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jié)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陶淵明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陶淵明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通,雞犬相聞。

6.提問:陶淵明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陶淵明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陶淵明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陶淵明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jié)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

(x)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x)縣各之。

(x)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進秦時亂,申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邊與外人間隔。(x)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x)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x)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文中加括號的地方都省略了主語,請補出。

2.文中加點的要讀作xx,加點的間讀作xx。

3.文中加點的要的意思是xx,在這段文字中還有個表達這意思的詞,它是xx.

4.妻子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的是男子的配偶,它的詞性是xx,而在文中,它指的是xx,是個xx短語。

5翻譯句子。

不足為外人道也:xx。

6.桃源中人皆嘆惋的原因是:xx。

7.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表現(xiàn)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語句。

桃花源記,課件篇七

桃花源記教學課件

《桃花源記》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擺脫剝削壓迫,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教學目的]:

1.落實課文的朗讀和古文字 詞理解。進行古文基本知識的積累。

2.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課文的背景知識,明確作品的解讀離不開作者,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

3.要求復述課文基本內(nèi)容,初步思考作品的含義。

[教學重點]:1.古文字詞的掌握,課文的翻譯。

2.作者及課文背景知識的了解。

[教學難點]:古文字詞的識記以及知識點的梳理和歸納。

[教學方法]:教授法,提問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要點]:課文朗讀,探討關于課文作者的信息,教授生字,生詞,歸納古文字詞(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㈠導入(5分鐘)

⑴ 今天在上課的開 頭我先請大家來聽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閉上眼睛,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勾勒出一副風景畫,等到音樂結(jié)束。我要請同學來描述一下他的感受。

(音樂《夢入桃花源》,約2分鐘)

⑵ 提問。請2-4個同學來描述一下他聽完音樂的感受以及他腦海里所呈現(xiàn)的畫面(2分20秒左右)

⑶ 小結(jié)辭:正如同學所說,音樂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個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個美好的夢。相信大家對金庸筆下的“桃花島”并不陌生,那里有美麗的景色,精致的樓臺還有俏麗的黃蓉。那么關于桃源的美夢是誰最先開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個叫陶淵明的東晉文人,他將自己的夢記錄了下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課文《桃花源記》。(35秒)

㈡介紹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鐘)

⑴提問:大家知道陶淵明嗎?知道陶淵明的故事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2-4分鐘)

⑵ 關于作者陶淵明,書上只做了簡單的介紹,他又名 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初名將,手握重兵,聲威煊赫一時。死后追贈大司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親也曾做過官。陶氏為東晉元勛之后,地位雖然不像當時的名門望族一樣顯赫,也是潯陽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淵明這一代,因他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漸敗落。但他仍然屬于士族階層,大家要知道當時的士族是比較牛的,無論從生活上還是心態(tài)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淵明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歸隱了。后陸續(xù)做過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當陶淵明四十一歲的時候,再次出來做彭澤縣的縣令,前后不過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脫離了官場(為什么他辭職不干了呢?因為在他到任81天的時候潯陽郡派遣“郵至”,也就是相當于督察的這么一個官員來視察,有個小官告訴他要穿戴整齊迎接那位官員,他說“我豈能因為5斗米而向這么一個鄉(xiāng)村小官點頭哈腰的”,一氣之下就辭職了。)也就是著名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淵明辭官歸里之后,小日子過得還算清閑。與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并且他在家鄉(xiāng)有自己的田莊和僮仆,開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寧自得。有時他也親自參加一些農(nóng)業(yè)勞動,作為自己的社會觀和人生哲學的實踐。在這種勞作生活中,與農(nóng)民有所接近。后來由于農(nóng)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境況愈來愈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求祿。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厭倦 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 是中國的詩歌史上可以擔得起“杰出”二字。

他的詩歌總的概括來分成三個部分,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的,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歌新的藝術境界,使田園詩歌在唐宋以后成為詩歌的重要內(nèi)容。(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傷風而進入更純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至境,他創(chuàng)造了中國詩歌意境中一種新的,美的類 型,一種意韻極為醇厚而又樸實無華的沖淡美,這一切的取得與其豐富的人生體驗分不開的,如果沒有田園生活的體驗也寫不出這些廣為傳誦的田園詩,從而使陶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這位老先生喜歡喝喝酒,喜歡種種菊花,喜歡恬淡的隱居生活。但是他的作品卻影響了唐宋元明清的后世文人,比如唐代的王維,孟浩然,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了他的田園山水詩,比如宋代的蘇軾,明代的朱熹都非常地推崇,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崇拜陶淵明,將他視為自己的偶像。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是說,那是一個**的時代:宗室內(nèi)部的斗爭,軍閥對政權的野心,不斷引起血腥的殺戮乃至激烈的火并。這種社會**不僅給人民帶來災難,同時在社會上層也造成嚴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這種權力爭奪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陰謀,無不打著崇高道義的幌子。因此,陶淵明才會有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找個地方隱居。他向往的社會是和平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社會;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任運委化、無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愛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恬靜而充滿自然意趣的鄉(xiāng)村。

(東晉時代那些專述老莊哲理的詩,被稱為“玄言詩”,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孫綽和許詢。然而,在東晉玄言詩中卻又醞釀著一種新的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山水詩的萌芽。而且,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某種意義上說來,也是山水詩的分支,與玄言詩同樣有直接的關系。玄學本是超世的哲學,它強調(diào)人不僅在社會中存在,而且每一個人即每一個精神主體,都是直接面對宇宙存在的。因此人生的根本意義,也不在于世俗的榮辱毀譽、得失成敗,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華,對世界對生命的徹底把握。宇宙的本體是玄虛的“道”,四時運轉(zhuǎn)、萬物興衰是“道”的外現(xiàn)。從這種觀念中引導出人對自然的體悟、追求,以及人與自然統(tǒng)一和諧的觀念。加以江南山水,佳麗可人,對于來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鮮的刺激,更引起他們對山水自然的興趣。由于玄風的影響,東晉散文除陶淵明外,別無名家。但王羲之的《蘭亭序》,卻可以說是一篇佳作。)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桃花源記》就橫空出世了,下面我們來對課文進行解讀。

㈢課文基本知識 教授和翻譯(20分鐘)

⑴ 播放課文朗誦flsh(3分15秒)同時要求同學將生字注音。注意朗誦者的 斷句要領。初步熟悉課文。

⑵第一段翻譯,重點字詞的歸納。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注意太原是年號,該句交代了時間,主人公,以及他的職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緣:沿著。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數(shù)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實是一個大致的數(shù)量詞,表示估計而已。)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花兒紛紛都落下來。古今異義:鮮美:鮮艷美麗。今:味道好。雜:別的;繽紛:繁多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甚:很; 異:感到奇怪;之:語氣助詞;復:繼續(xù);前:向前;欲:想要;窮:形容詞-動詞 走完;其:指示代詞,這,那 )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盡:到頭)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仿佛:隱隱約約。)

便舍船,從口入。(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省略句。舍:舍棄 )

初極狹,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省略句。才:僅僅)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復:繼續(xù)。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huò)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 舍。然:…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儼(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屬: 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阡陌:田間的小路。交通:交錯相通。 今: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阡(qiān)陌)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 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其:這,那。悉:都)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黃發(fā):指老人。垂髫(tiá):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fā)。(指代) ,垂髫(tiá))

讀音: 豁(huò)然開朗 儼(ǎn)然 垂髫(tiá) 阡(qiān)陌

字詞翻譯:

緣:沿著。

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

復:繼續(xù)

欲:想要

盡:到頭

仿佛:隱隱約約。

桃花源記,課件篇八

《桃花源記》教學課件

《桃花源記》這篇課文自選入初中語文教材以來,作為一篇經(jīng)典的文言文備受一線教師和研究者的關注。下面為大家分享了《桃花源記》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簡介: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作品。這是一篇美文,無論是通篇縱覽還是咬文嚼字,無處不感到其美美不勝收。究竟它美在何處呢?作者借寫景之名表達自己的理想。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把握武陵人所見到的桃花源的景物,理清脈絡,了解內(nèi)容,體會陶淵明蘊涵其中的理想和追求!

課時安排:

兩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設計導學案,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課時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桃源之美。(本課時為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桃花源美在何處。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整理有關陶淵明的資料,整理在語文摘抄本上。

教學過程:

一.走進陶淵明

1、教師導入:

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云舒展,菊點寧靜。穿越時間的隧道,有這樣一位老者走來,他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他就是陶淵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這位東晉著名詩人的足跡,感受他的真言語、真性情——

2、王聃等四位同學帶我們一同回味《那朝那暮》感受陶淵明的真言語、真性情。

這是師生課下收集整理的資料。

(配樂:古箏《高山流水》同時多媒體自動播放一組有關陶淵明的圖片,近距離感受這位高潔之士)

(設計意圖:《那朝那暮》涉及陶淵明的作品多、評價全、語言美、修辭準確。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展示班級學生的才華,四位同學精彩背誦后讓同學們做評價,注重學生評價能力的訓練,學生要在短時間對聽取信息做出高度概括,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二、走進桃花源

1、品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設計意圖:讀中體驗。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緊緊扣住本課教學目標)

2、復述課文。

歸納思路:發(fā)現(xiàn)桃源—進入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板書)

(設計意圖:這是課后的習題,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教學中緊緊抓住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復述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復述的同時會發(fā)現(xiàn)本文結(jié)構自然,脈絡清晰。對于寫作教學是個非常好的指導)

三、跟隨導游游覽桃花源

導游一、帶領大家游覽桃林風光。(多媒體展示一組圖:桃林美景)導游劉禹良。

導游二、帶領大家游覽桃源風光。(多媒體展示一組圖:桃源美景)導游楊瑩。

導游二、帶領大家訪問桃源。多媒體展示:漁人訪問桃源圖)導游孟宇。

(設計意圖:情境中體驗。桃源景致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怎樣突破這一美點,我提前安排了三位導游讓他們寫出導游詞,學生經(jīng)過篩選、提煉,寫出了精致的導游詞,借助收集到的桃源風光圖,帶領大家共同感悟桃源之美。我為學生搭建了這樣的平臺,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主動完成知識意義的構建,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效的情境。此外我還給這三個導游每人佩戴了一個麥克,一面小旗,導游的身份更加明確,學生們樂在其中)

四、探究桃花源美在何處

要求:

1、學生提出一個觀點(如:景美、生活美、人與人與自然和諧、平等、自由、熱情等)

2、引用原文做論據(jù)。

3、有感情的朗讀。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主體性的課堂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能動地、自主地去獲得感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效的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五、教師小結(jié)并質(zhì)疑

(一)教師小結(jié)

歸納總結(jié)桃花源特點:環(huán)境之美、生活之樂、民風之淳樸。

(二)質(zhì)疑思考

1、富有神秘色彩浪漫色彩的桃花源是虛幻的理想世界,請從原文中找出這一說法的依據(jù)。(學生回答,再次走進文本)

2、作者描繪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用意是什么?教師引導。

出示作者的時代背景: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紛乘的環(huán)境。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从洝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設計說明:背景介紹要突出重點)

六、贊美桃花源(配樂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動筆寫一寫,小組互相交流,推薦閱讀。

七、背誦課文

八、教師總結(jié)

九、布置作業(yè)

a.選作:(任選一項完成在積累本上)

1、作者描繪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對比“大道之行也”做一些闡發(fā)。讓學生制表對比。

2、比較《桃花源記》和《大道之行也》在寫法上的不同。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在遷移探究中體驗的能力。在本單元教學中學生將要學習《大道之行也》,通過作這樣的方式,為創(chuàng)建一個寬廣開放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進而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b.必做:

熟練背誦課文。

桃花源記,課件篇九

桃花源記完美課件

課堂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讀并背誦全文。

二、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力求同學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jié),培養(yǎng)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目標

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fā)同學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課堂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課堂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堂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流暢,教師可指導同學朗讀、背誦。朗讀,首先要讀得清楚,即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本文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還應注意讀出對稱感來。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2.品讀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分步品味,通過想像、描繪、分析、推理的活動,讓同學含英咀華,探幽攬勝,著眼于同學想像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的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堂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作者、作品及背景簡介;指導同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情韻;整體感知文意,要求同學復述課文,概述桃花源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一、導語: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順帶介紹作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1.背誦課文(課前已經(jīng)布置背誦)

2.自由朗誦,思考問題,討論回答。

你認為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三、總結(jié)。

同學們能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老師特高興特激動。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F(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你們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jīng)享受到了。現(xiàn)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zhì)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四、再次背誦全文,回味美麗的桃源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總結(jié)文中文言知識點

2、完成課后思考題

3、總結(jié)并抄寫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六、課堂教學后記

文言文課堂教學,同學首先要熟悉問年,在熟讀的基礎上師生一起探究學習,這個過程就比較順利而充實,并且充滿樂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場討論會的主持人,讓同學做主角,本課堂的設置為第一課時,注重對作者思想的領悟,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同學討論的興趣,也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同學心中困繞的“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的疑問。本節(jié)課,氣氛活躍,同學研讀文本比較細致,討論和背書結(jié)合,充分理解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并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客觀辨證的評價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不僅領悟了作者的理想,也能多一份社會責任感,文言知識點的學習留待第二課時,這樣就避免了一上課就識記知識點的枯燥。不足之處是對同學的發(fā)言沒能作出恰當?shù)狞c評。

七:附課堂實錄: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

生:陶淵明。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個隱士,他拒絕與世俗權貴合作,那他到底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

生: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師:那么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樣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癡迷地探尋,請大家齊誦課文,讓我們一起發(fā)現(xiàn)和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生背誦,師板書《桃花源記》

師:大家都很認真,背誦的也比較有感情,那請大家思考,桃花源它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據(jù)。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與外界隔絕的閉塞的地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另外,漁人出來之前,桃源人還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師:是啊,他們從秦到東晉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了近6了,仍然不愿與外界溝通,你看書很仔細。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美好快樂安寧的地方。

師:喔,你一下說出了這么多。請分別說一說理由。

生:因為這里的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環(huán)境優(yōu)美,這里的房屋整齊,沒有出現(xiàn)倒塌,說明不是破敗景象,而是安寧的??鞓肥侵傅睦先撕秃⒆逾蛔詷罚€有壯年人在田地里勞動,也是快樂的。

師:你說得很有條有理。

生:我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看出社會的安定。

師:請說說你怎么想的。

生:小路交錯相通,說明他們安心到田間勞動,有雞叫有狗叫,說明家禽都活得好好的,一派安詳。

師:你說得對。連家禽都能舒展地鳴叫,唱著最動聽的歌,這個社會一定是安定的。

師:再請同學們推測一下,這里的壯年人從事什么勞動?

生:種田。

生:養(yǎng)魚,因為有池塘。

生:種桑樹,養(yǎng)蠶。

生:織布。

生:做衣服。

生:釀酒。

師:看來這里的行業(yè)很多的,百姓能安居樂業(yè),確實是個好社會。

生:我認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熱情好客。

師:哦,你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漁人來到后,他們立刻請他回家,并且還用酒飯招待他,后面還有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都很熱情。

師:對,一個陌生人的到來,他們都這樣傾其所有,拿出最高質(zhì)量的盛宴款待他,何況是他們自己人呢?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多么友好融洽!

生:我認為這里還是個富裕的地方。

師: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

生:因為他們有酒有肉,客人來了設酒殺雞作食,開宴會。

師:精細的地方被你發(fā)現(xiàn)了! 大家再推測一下,他們有了收入是否繳稅?

生:不繳。

師:你是如何知道呢?

生:因為當時他們出來的時候率妻子邑人來的,都是一家人,誰跟誰啊,沒必要繳。

師:(微笑)也就是說,這里沒有人從他們的收成里克扣。

生齊:對,沒人剝削他們。

師:你們從歷史課上學的“剝削”這個詞吧。其實啊與《桃花源記》一并流傳的還有《桃花源詩》,在這方面詩要寫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請同學齊讀)桃花源里沒有稅收,沒有剝削,也沒有官府的壓迫,這個社會是和諧自由的。

師: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會的安定,沒有戰(zhàn)爭。

生:要有美好的環(huán)境。

生:人與人關系融洽和睦,人人能過上幸??鞓返纳?。

生:沒有剝削和壓迫,社會和諧。

師:陶淵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們現(xiàn)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這里和平安寧,人情淳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陶淵明夢想中的理想社會。這個理想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在課文中能找到證據(jù)。

生:有,結(jié)尾處漁人記號找不到了,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暗示了這個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

師:除了結(jié)尾處的復尋而迷,還有什么地方有暗示?

生:開頭的桃花林,是純一色,很少見。

師:對,桃林中無雜樹,年號、地點含混,漁人也沒有名字。

師:同學們,如果細心閱讀全文,就會感到作者處處在暗示這個桃源是虛構的,在當時的社會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麗,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國而已。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生:當時的東晉是歷史上比較**的時期,他為了表達自己的美好向往。

生:為了讓勞動人民看到,雖然當時戰(zhàn)亂,以后還會出現(xiàn)好社會的,不讓百姓失望。

師:兩位同學談得都有道理。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請看下面一段資料(出示字幕):請同學齊讀。

男不被養(yǎng),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晉書 劉毅傳)

賦役嚴苦,貧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蠻——(宋書 荊州蠻)

師:“蠻”就是南方。據(jù)說當時的南方?jīng)]有賦稅。我們剛剛學過《大道之行也》,在孔子的大同社會里,“男有——

生接:“男有分,女有歸”

師:可是,當時的現(xiàn)實是男子沒有職業(yè),女子不能婚配。由于常年的戰(zhàn)亂和繁重的賦稅,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這是陶淵明構想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基礎。陶淵明生活在這樣一個政治黑暗的時期,“大濟于蒼生”的壯志難酬,他的心中是悲憤的。陶淵明深切體驗到社會的黑暗和人生的憂苦,多年的農(nóng)村生活使他對勞動人民產(chǎn)生濃厚的感情,他用一個讀書人的良知為災難深重的勞動人民呼喚著人間樂土,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勞動人民渴望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么盼望有這樣一方凈土并長期住下去啊。同學們,我們再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沒想到同學立刻喊:不——愿——意。

師:都不喜歡嗎?喜歡的舉手。

師:有兩位。不喜歡的呢?(其余都舉手)你們先討論討論。(生討論)

師:先請兩位喜歡的同學來談。

生:那里的環(huán)境好,主要是可以不寫作業(yè)。

師:你的桃源是沒有學習沒有作業(yè)的地方啊,我知道你不是不愛學習,可能是作業(yè)太難對嗎?

生:是。

師:你可以找老師同學解決,可千萬不要逃到桃花源里去,那里的人也要學習的,現(xiàn)在是學習化社會。(笑)

生:我不喜歡?,F(xiàn)在我們多先進,有電腦,有汽車,他們連個馬路都沒有,都是田間小路,那么窄,怎么走啊。

師:你不喜歡那里,是因為落后對嗎?

生:是。

生:我也不喜歡,桃花源里不與外界聯(lián)系,學不到外面先進的技術,他們發(fā)展太慢,科技不會太發(fā)達。

師:你的眼光很高遠喔!只有開放社會才能得到長足發(fā)展。不過當時能對外開放么?

生:不能,當時他們進入桃源時在秦朝末年,社會動蕩,外面的社會不如桃源里面,所以他們不能開放。

師:他們遠不如我們的同學有遠見卓識哦!他們一直不出來,進去時是秦朝,外面是**的,漁人偶然進入時是東晉,外面還是**的,也不知道外面有過多少滄海桑田的變遷,也沒有經(jīng)歷過強盛的時期??磥?,閉塞是有許多弊端。

生:我不喜歡,就那么一小塊地方,每天看見的都是那幾個人,太無聊了。

師:你覺得不斷地更新,才有樂趣是吧。

生:我也不喜歡,因為那里沒有競爭,有競爭的地方才有進步,我喜歡競爭。

生:當時的外界很**,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非常和平,就不喜歡到哪里去了。

師:大家談得非常精彩,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F(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你們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jīng)享受到了?,F(xiàn)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zhì)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桃花源記,課件篇十

《桃花源記》的課件

導語:成語“世外桃源”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陶淵明,東晉詩人。名潛,字元亮。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 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起了耕種的日子。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讓小編帶你學習寫一下《桃花源記》的課件。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砣唬洪_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

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jié)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桃花源記,課件篇十一

公開課課件模板

教材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本冊教材在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首要階段,是學生確立設計項目,進行獨立設計活動的第一步。本節(jié)內(nèi)容由“問題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兩部分組成,在體現(xiàn)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作了適當?shù)耐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種在日常生活有廣泛運用,且可以形成能力遷移的課程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明確發(fā)現(xiàn)技術方面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般方法。

(3)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發(fā)現(xiàn)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2、能力目標:在發(fā)現(xiàn)問題過程中進行分析問題,提出有技術設計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善于對生活經(jīng)歷的思考,體驗生活的樂趣,養(yǎng)成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問題的和發(fā)現(xiàn)問題途徑和基本方法。

2、難點:能主動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進行處理。

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jié)書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案例,學生討論分析,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觀察問題的現(xiàn)象到掌握問題本質(zhì),使學生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掌握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些基本途徑和方法。

2、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在第三章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問題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首要階段,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環(huán)節(jié)。設計必須有確定的目標,目標需要人去尋求和發(fā)現(xiàn)。這是設計的起點,也是人類發(fā)展和進步的起點。

為了使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從本章開始,我們將詳細地介紹幾個主要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來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二、講授新課

請同學們談談我們身邊的問題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什么是問題:生活中為我們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話題,這就是問題。

2、問題的分類:問題有科學問題、社會問題、技術問題等。

電話的發(fā)明的案例分析

我們技術課討論的主要是技術問題。

3、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性:結(jié)合生產(chǎn)生活舉例說明、觀看孔祥瑞同志的一段視頻。

4、問題的

問題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我們的教材上給大家指明了技術問題的三個。

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請同學們討論舉例說明。

第二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請同學們討論舉例說明。

第三種: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試圖解決它。請同學們討論舉例說明。

5、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和與方法

教材上給我們介紹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三種途徑與方法:

一是觀察日常生活: 魯班

學生活動: 觀察一次性飯盒和塑料杯;舉生活中的實例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獻法、問卷調(diào)查法、詢問法

學生活動: 1、通過高佳佳同學的調(diào)查問卷來發(fā)現(xiàn)問題

2、對圓珠筆的使用情況,進行詢問并發(fā)現(xiàn)問題

三是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

案例分析: 伽利略與體溫計

青霉素的發(fā)明

三、課后總結(jié)

問題于生活,問題處處在,時時有。只要同學們熱愛生活,細心、認真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當然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只是初步有了一個設計的方向。但到底能不能夠確定為一個設計課題,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設計任務。這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明確問題。

四、板書設計

1、什么是問題:生活中為我們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話題,這就是問題。

2、問題的分類:問題有科學問題、社會問題、技術問題等。

3、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性:

4、問題的:

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第三種: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試圖解決它。

5、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和與方法

一是觀察日常生活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

三是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

五、作業(yè)

練習:3、4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討論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我是通過對“孔祥瑞同志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段視頻的引入來引出本節(jié)課的。在引入方式上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進行具體的改變。

在教學內(nèi)容上還是需要再進行推敲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887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