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時間簡史》讀書筆記(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30 19:12:38
最新《時間簡史》讀書筆記(四篇)
時間:2023-01-30 19:12:38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篇一

就我而言,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物論者,對于那些神怪之類的說法很是反感,而對于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志便很感興趣。對于霍金先生寫的這本《時間簡史》便很是有一口氣看完的沖動,但是由于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難怪就連霍金先生在某一場合也曾說過,能夠讀懂全書的每一句話的人,就已經夠格攻讀引力物理博士學位了。雖說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并對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我不覺得對霍金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敬佩不已。

首先,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人討厭的蚊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上帝創(chuàng)造蚊子這種生物,但是它又的確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為自我的關系而剝奪另一種生物存在的權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

怎么說呢,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fā)現(xiàn)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于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后的復習、預習,這些對于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yǎng)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于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今后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fā)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臺,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兩件法寶,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其次,過去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那些試圖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文章很感興趣。尤其在學習方面體現(xiàn)得相當明顯,對于我而言,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因為他們能用很簡單的幾個公式來指導我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種種問題,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對科學家們很是崇拜。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才發(fā)現(xiàn)世界遠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簡單,幾個“公式”就能涵蓋。概括的來說,簡單中孕育著變化,而變化中又體現(xiàn)著規(guī)律。

人們總是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地去尋找那“隱藏”的規(guī)律。很幸運的是,某些規(guī)律被我們發(fā)現(xiàn)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才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

而對于我們來說,它給我們的啟發(fā)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峰,因為沒有最高峰。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yè)者他們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個強烈的競爭意識。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適者生存”,誰都不想被社會所淘汰,誰都想有所作為,那么競爭就在所難免,這也會不斷的促使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后,腦中一直縈繞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后會坍縮,還是最后趨于穩(wěn)定?宇宙到底在時間上要不要有個開端?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到底廣義相對論正不正確?人類到底還能在創(chuàng)造出什么樣的理論去解決什么樣的難題?人類能否發(fā)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來到未來?2222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么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樣的?難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極限,以致于黑洞成為人類無法逾越的鴻溝?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所有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xiàn)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可能僅僅在當時的情境下被人們所認可,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可能會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蛟S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進行太空旅行,或許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無所適從……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篇二

在孩童時期,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為什么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東西,它是否有邊際,它是否有一天會消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會經??M繞在我們稚嫩的腦海中。但是隨著我們漸漸的成年,這溯本求源的好奇心、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卻淡去了,開始滿足于各種現(xiàn)成的似是而非的論斷,于是,眼中的世界慢慢地由奇妙的立體變成了平淡的扁平。然而,對自己存身于其中的宇宙的神秘感卻永遠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普及版)就試圖帶我們這些常人去解讀時間和空間的奧秘。

在書中霍金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只有憑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鑒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并且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p>

盡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真正理解霍金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是同樣偉大的,我實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淺的體會,因此,也寫不出什么東西來了。

霍金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一樣是一個奇跡,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癥,醫(y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只有兩年的壽命,然而霍金卻創(chuàng)造了奇跡。因為特征性表現(xiàn)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癥”。盡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裝有馬達的輪椅里,依靠一個電腦發(fā)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世人: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

就是這樣一位被漸凍癥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著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秘;他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zhàn)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tǒng)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雖然我不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而且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顆偉大的心靈。但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讓《時間簡史》把我沐浴一番,這樣,它能使我在這個變得日益浮躁和功利的世界里沉下心來,收拾一下雜亂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必要翻開《時間簡史》,讓我們一起,心平氣和地傾聽霍金對我們人類和宇宙說了什么,盡管你可能聽不明白... ...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篇三

宇宙經過無數(shù)次的爆炸走向滅亡;又通過無數(shù)次爆炸留下殘骸而重生。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爆炸與重生等科普知識,完全改變了人們有關物理學、宇宙和時間本身的觀念,向人們展現(xiàn)了當代有關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學思想。

這本書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萬物的形成,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最初形態(tài)-成長-發(fā)展-衰亡的過程和輪回;就像草,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種小草。它們在冬天會枯萎、發(fā)黃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們又能見到翠綠的草原,正是應驗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試想這不也是一種死亡后的重生嗎?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個太陽系中,地球也只不過是千萬星球中的一顆;而在宇宙中,太陽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個,我們人類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取代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guī)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guī)律才有現(xiàn)在的太陽系、現(xiàn)在的地球以及現(xiàn)在的人類和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guī)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過迅速的膨脹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將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殘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萬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萬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類。

這樣,我們不難想象滅亡之后的重生將會更精彩。就如同神話中的鳳凰,每次死亡都是重生的開始,都會變得更加美麗。太陽系如此、地球如此、人類也是如此。但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許等到地球、太陽系結束生命的時候,人類已經找到另外一個可以生存的星球?,F(xiàn)在的人類只是整個地球的一個占有者,或許那時人類就是別的星域的主人了。

霍金給我展現(xiàn)的這一切,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危言聳聽,但是時間會是一個公平的評判者。然而,短時間內,我們能賴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們無法打破宇宙的法則,因此我們只能愛惜每寸時光,將每天都當做我們在世的最后一天,用生命感悟世界,才能使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加充實,無悔。

再聯(lián)想到我們這一代的高中生,我們將會是人類下一代最為重要的支柱,我們將要負責支起人類的未來,或許人類的未來就在我們的的手中。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浪費這寶貴的時間呢,我們有什么理由揮霍自己的青春呢,在一點的挫折前萎頓不前呢?看看霍金先生吧,身殘志不殘,不僅僅于疾病斗爭了數(shù)十年,還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與無匹的智慧為科學的發(fā)展做了無比巨大的貢獻。上帝是公平的,關上了一張門卻總會為你再打開一扇窗。盡管如此,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的,因此我們只能用堅強的心靈去克服前方的一切困難。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篇四

《時間簡史》一書是大科學家史蒂芬?;艚鸬拿?,自一九八八年初版以來,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銷售了一千萬冊,成為世界出版史上的奇觀。有如我們當年讀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科學的終極目標在于提供一個簡單的理論去描述一個高深莫測的現(xiàn)象?;艚鸬膶W生、《時間簡史》的中文譯者吳忠超曾寫道:“他(霍金)象一個孩子,一個好奇的孩子,喜歡問最基本的問題,我為什么是我?時間是什么?我們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他把宇宙本性最前沿的知識,通俗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有日月星辰的奧妙,才有時間的歷史。讀《時間簡史》,不僅使你了解到時間的起源與形成,更應懂得這位偉大科學家在時間暢想曲的后面,還有更多未竟的音符。

時間是每個人的終身伴侶。從少年到老年,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時間里穿過。有悲傷,也有欣慰;有眼淚,也有歡娛;有失敗,也有成功。時間的痕跡刻在臉上,也刻在心里。如果把人生比作壯麗的舞臺,那么舞臺上戲劇的演出水平不會僅僅取決于空間因素,還會有賴于時間條件;如果把度過生命的歷程比作攀登歲月的長城,那么時間戰(zhàn)略、時間信念、時間素質將決定攀登者的行進速度;如果把寶貴的生命比作閃閃發(fā)光的星星,那么星星的光源必然是長時間生命熱能的聚集。

時間也是一部年齡的哲學。富蘭克林曾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贝蟀l(fā)明家愛迪生,在他七十九歲時,自豪而風趣地對人們宣布“我已經是一百三十五歲的人了?!边@是因為他積攢了超出常人多倍的時間財富。十六歲至六十歲,愛迪生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到二十小時,六十歲以后,每天仍工作十六個小時。如按平常人一生活動和工作的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成倍延長了。所以七十九歲加成了一百三十五歲。其實,人的一生真要無端的浪費許多時間,從指縫間、從酒杯下、從無聊中。但我們并不經意,總覺得時間還長著呢!于是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樣的生活就縮短了你我的生命。年齡的加減法,加入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時光,減去的是揮霍空耗的歲月。

我現(xiàn)在老了,懊惱自己年輕時尚不努力。但我羨慕現(xiàn)在的年輕人,因為人生的黃金時代是青年時期。青春的火花、友誼的暖流、生命的歡樂一起涌來,事業(yè)開始了最初的跋涉,人生揚起了破浪的風帆,生活領域急劇地展開,工作課題驟然增多。但我要用一個老者的身份,真切地告誡年輕的朋友們,真正生命的春天,是隨著理想種子的播下而來臨的。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有時平靜如鏡,有時浪花飛濺,有時巨浪沖天……只有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輝煌。

今日之日不可延留,昨日之日不能呼返。這位蜷縮在輪椅上、能與上帝對話的史蒂芬?;艚?,似乎在《時間簡史》中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143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