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精選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5 11:36:16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精選15篇)
時間:2023-11-15 11:36:16     小編:薇兒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編寫的一份詳細指導教學的書面記錄。教案中的教學活動應該設計有趣、靈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學習這些教案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特點。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一

1、借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幾件。你喜歡這樣的童年生活嗎?為什么?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1、教師活動:糾正錯誤,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巡視過程中,隨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學生活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運用工具書,盡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討論、評價

3、教師活動:指出重要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標注,劃出重點。

4、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看誰復述文章最棒

1、教師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先組內復述,選派代表,然后集體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推薦代表

1、回家將文章內容復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是自己不熟練的。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二

1.誦讀并默寫本詩。

2.結合詩人的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語言,感受詩中所描述的社會現(xiàn)實,體會詩人的情懷。

4.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培養(yǎng)關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可事實遠非如此?!拔恼略髅_”,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他不僅沒有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甚至于飽受戰(zhàn)亂帶來的饑寒之苦,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文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在這種情景下的真實寫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走近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他被稱為“詩圣”,寫出了許多反映現(xiàn)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的詩多沉郁頓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2.背景資料。

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同唐朝爭奪統(tǒng)治權的內戰(zhàn),唐由此由盛轉衰,這次戰(zhàn)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杜f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tài)中。

目標導學二: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體裁及內容。

1.初讀詩歌,說說這首詩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從字數(shù)、音韻、句式等方面回答)。

明確:全詩篇幅較長,詩歌竟然長達二十四句;本詩為七言詩,以七言為主,也夾雜九言;本詩押韻,但是并不是一韻到底,韻腳換了很多個。

2.介紹歌行體。

明確:“……為……所……”是一個被動句式。茅屋被風吹破,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詩可能寫了一件風卷茅草并由此產生的聯(lián)想的事。

4.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詩歌的大意,并給每個自然段擬寫四字小標題,體會作者當時的復雜心情。

明確:(1)狂風屋破,茅草亂飛。(焦灼苦痛)。

(2)群童抱茅,倚杖自嘆。(憤懣無奈)。

(3)屋漏衾裂,徹夜難眠。(憂思不絕)。

(4)愿現(xiàn)廣廈,大庇寒士。(憂國憂民)。

總結: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目標導學三:品味語言,升華文章情感。

第一段賞析:

1.在本詩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秋風的?寫出了秋風的哪些特點?

明確:作者用“怒號”一詞描寫秋風,將秋風擬人化,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其后又用一“卷”字,更突出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

明確:一個“飛”字一個“灑”字,不僅寫出了秋風之大,還寫出了風卷茅屋的凌亂?!皰臁笔菕煸陂L林梢上的,“飄轉”者皆“沉”于塘坳,不難想象,茅草于風中是沉緩飄動,而詩人的心又十分急切,一急一緩之中突出了詩人眼見茅屋被風卷去的無可奈何。

第二段賞析:

明確:“老”字并不是指年齡老,而是寫心情,詩人經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抱草的孩子也是窮人家的孩子,心憂天下的杜甫不可能不知道,因此,“盜賊”一詞是杜甫的激憤之詞,但他不是生孩子們的氣,而是生社會的氣,怨憤動亂的社會造成人民貧困。

第三段賞析:

作者是怎樣描述寒冷和秋雨的?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的細密連綿,所謂“雨腳如麻未斷絕”,更可怕的是“床頭屋漏無干處”。面對寒冷,作者更是無可奈何,說“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由此可見其生活境遇的窘困。

第四段賞析:

1.賞析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明確: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一躍聯(lián)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2.你從本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仿照示例用詩中的句子描繪一下。

示例:舍己為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示例:(1)年老體弱——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2)生活貧困——布衾多年冷似鐵。(床頭屋漏無干處)(3)憂心國事——自經喪亂少睡眠。(4)關心天下“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三、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三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yǎng)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鑒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4)夾敘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1、重點:

(1)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2)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丶铱纯础?/p>

: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說說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huán)節(jié):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說過,家,是一只船,是避風的港灣,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溫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閱讀提示:(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xiàn)?理由是什么?(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fā)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yǎng)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

(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

(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贊,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闭垖W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起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的科學成就,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2.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歲穰患貽履等,

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之其以悉等。

3.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好幻燈片。

2.學生預習:

(1)簡介作者作品。

(2)借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試著翻譯全文。

(3)朗讀課文,讀清句讀。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以夢溪園--沈括--《夢溪筆談》為話題導入。

1.熟讀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記下疑難詞句。

3.小組提問,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

4.理解、探究。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方法。

(出示圖片,加強直觀感)。

(2)你還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嗎?

(3)說說以蟲治蟲給我們的啟示。

5.出示幻燈片,檢測重點詞句的解釋。

(1)方為秋田之害。

(2)其喙有鉗。

(3)如途中狗蝎。

(4)千萬蔽地。

(5)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6)土人謂之傍不肯。

(7)則以鉗搏之。

(8)悉為兩段。

6.小結課文。

1.分類積累文言詞匯。

2.預習《梵天寺木塔》。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出示實物模型導入。

二、檢查預習。

1.聽寫字詞(包括第一則)。

2.朗讀課文。

1.討論探究、練習二。

2.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的高超技藝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3.結合課文談談兩篇課文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

1.患其塔動。

2.故如此。

3.貽以金釵。

4.但逐層布板訖。

5.匠師如其言。

6.蓋釘板上下彌束。

7.人履其板。

8.人皆伏其精練。

1.積累文言詞匯(尤其注意多義詞及語境義的使用)。

2.借助工具書,課外閱讀《喻皓的〈木經〉》。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五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仿佛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詩歌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么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3、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六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a、三分鐘演講

b、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c、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d、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e、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shù)脑~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g、指導背誦

h、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七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他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老王這個人物身上,理解他的愛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愛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領會從文章語言及人物刻畫中滲透出的愛的博大。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讓你難忘的人嗎?嗯,有同學說他們的爸爸媽媽,還有同學說他們的鄰居。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們遇到過讓你難忘的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寫作者對她的鄰居的懷念,讓我們一起走進楊絳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學生通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簡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事上?又表現(xiàn)出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明確:送水,車費減半;送錢先生去醫(yī)院,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臨終前還給“我”家送香油和雞蛋。作者一家盡力幫助老王,給他錢救濟生活;女兒給他買魚肝油治好了夜盲癥。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楊絳一家人與人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報的美德。

(2)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明確: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三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yè),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婦已經很關心老王了,為什么還在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明確:作者愧怍自己作為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的、應有所同情、有所寬容的人,卻沒有理解他們的高貴品性,甚至連感覺也沒有,就那一點感動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還因為人家在生命最后時刻來關顧自己的時候,卻沒有感覺,沒有感動她的慚愧、她的內疚集中在當時自己只對人家病態(tài)的外貌描寫有感覺,而對人家崇高的內心沒有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說,才可以理解楊絳為什么全文都沒有什么描寫,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雞蛋來的時候,大大的描寫一番,而所寫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同時又反映出他對別人的無條件的,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健康狀況。

(4)老王是怎樣的形象?

明確:老王是一個車夫,是一個窮苦的勞動者,他孤苦伶仃,卻樸實善良?!拔医洺W贤醯娜啞敝幸钥闯隼贤跏莻€車夫。他生活艱難,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幾間塌敗的小屋”里。雖然老王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但他依然惦記著我們,在他在病危之際,親自來謝謝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呼聲?

對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這樣一來社會就更加發(fā)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著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讓我們?yōu)槔贤鹾炔?為老王那顆金子般真摯而誠懇的心喝彩!)

(五)小結作業(yè)

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八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反復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一、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xiàn)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讀課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晌覀儸F(xiàn)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么?(課后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朗讀課文。

2、課后課后查閱資料。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九

一、復習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

1、讀。

2、背。

3、聽寫。

二、讀音節(jié)復習拼讀規(guī)則。

1、jqx和v特殊的拼寫。

2、復習標調規(guī)則。

3、音節(jié)中的輕聲的書寫與讀法。

三、拼寫音節(jié)。

1、抄寫音節(jié)詞語i。

2、聽寫音節(jié)詞語。

四、讀拼音兒歌和課文。

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重點字:東、南、西、北、雨、羊。

二、導入: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四篇課文,都是關于美麗的自然風光的,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有趣的數(shù)字詩要會填空。山青青主要寫了哪四方面的景色?魚兒游戲在哪兒?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課文。

6、默寫古詩。

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重點字:女、心、鳥、魚、生、手。

二、復習課文內容:

1、這個單元我們了解了我們的家園,我們是中國娃長什么樣?

2、誰和誰在一起?

3、為什么地球媽媽真好?l。

4、那里的小朋友想到北京?那里的小朋友想去天山?

三、復習生字。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6、詞語:彎彎的(&??nbsp;)遙遠的()。

潔白的()美麗的()。

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重點字:筆順與偏旁:星、在、飛、也烏――鳥來。

二、導入: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媽媽的慈愛與溫暖、小烏鴉的孝心與回報、老師的體貼與關懷、大樹和喜鵲有了朋友后的快樂,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6、背誦《母愛》。

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形近字:了――字、子馬――烏鳥太――大。

反義詞:來――去大――小開――關南――北。

二、導入: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本單元中我們感受了四季變化,看到了柳樹姑娘、還有雪地里的腳印、雨后天空中的七彩虹。

三、復習。

1、復習字表中的生字,組詞、拼音。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課文。

6、背誦默寫《九九歌》。

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形近字:

多音字:

同音字:

二、回顧課文:

三、復習。

1、學生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聽寫。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6、詞語積累:甜甜的果子香噴噴的稻米五顏六色的鮮花。

7、背誦《靜夜思》。

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的筆順。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形近字:自――白木――禾升――開日――目。

同音字:升生禾河又右。

二、導入: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從小猴、小鷹、小鴨身上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團結合作、齊心協(xié)力力量大;小黃鶯教給我們樹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三、復習。

1、復習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組詞。

2、聽寫。

3、朗讀課文,抄寫有特點的句子,會填空。

4、歸類識字:

鳥――雞鴨鵝鴿鳴鴉木――樹根楊柳松梅林。

草――花草苗節(jié)――蓮藍。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4.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目標1、3。

目標3。

錄音機、投影膠片、小黑板。

一教時。

簡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1.提出聽讀要求,聽課文范讀錄音。

要求:聽準字音,注意停頓,詞義句義不懂處做記號。

2.(出示投影)檢查聽讀效果。

(1)讀準下列字音。

(2)下列兩個句子該怎樣處理停頓?

3.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對朗讀情況作評價。

4.學生齊讀課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節(jié)奏。

1.學生就不懂的字詞質疑,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2.檢查同學字詞句掌握情況。(出示投影)。

1.故事中的狼是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說明。

2.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以說明。

3.讀了這個故事你有哪些啟發(fā)?

1.(出示投影)讓學生觀察五幅圖畫,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那些句子對應。

2.(出示投影)根據圖畫,結合文章內容,復述故事。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大意。

3.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4.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一

1、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詩句朗讀感受賣炭翁可憐的遭遇,體會作者對他的深切同情。

3、反復吟詠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品析、誦讀、積累詩句。

一、初讀古詩,簡單了解。

1、談話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板書“炭“字:木炭的原意是木材經過特殊燒制而形成的'燃料。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炭有關的古詩———《賣炭翁》。

理解題目的意思。

2、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古詩,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重音,要讀出古詩的韻味兒來。

(3)指名讀古詩,師生評價。

3、介紹作者。

白居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我們學過他的幾首詩,我們剛剛學過他的——師生誦“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們非常熟悉他的——師生誦“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些描寫景色的詩句,我們上學期學過他的——師生誦“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泵鑼懶⊥尥挡砂咨彽氖虑榈脑姡裉煳覀儗W的《賣炭翁》仍然是一首敘事詩。

二、理解詩意。

1、這賣炭翁到底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他的身上發(fā)生了什么、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及插圖自己解決詩意,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同桌互相交流。

2、自己試著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指名學生說詩意,師生共同補充。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二

1、詮釋徽標的構圖設計及含義。

2、概括徽標蘊含信息。

3、評價構圖思想。

概括徽標蘊含信息。

評價構圖思想。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1課時。

一、考點解析:

二、近三年全國各地出現(xiàn)的考題類型。

三、復習課——徽標。

(一)、徽標的含義。

徽標,即徽記、標志,它不是一般的圖標,往往“言簡意賅”,高度凝煉,蘊涵著豐富的寓意。

(二)例子講解。

例1、右圖是中國電信企業(yè)標識,仔細觀察后,根據你的理解,請用簡明的語言說說中國電信圖標的創(chuàng)意。

解析:這個標志是以中國電信英文“chinatelecom”的首字母“ctc”組成,上半部分的“c”字也是一個牛角,代表了電信的未來上市的愿景。中間的“c”字是一個飛翔物的造型,寓意電信的騰飛。同時也組成了中國電信的一個生動的“中”字。標志流露出有速度的弧形結構代表著中國電信行業(yè)的特征與電信寬帶的未來趨勢,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特有的平衡的哲學思想。兩個“c”也是電話的形象,標志著以地球圓形為背景,代表中國電信的`國際化。整個標志顯得簡潔大氣厚重,直截了當,識別性強,便于廣泛推廣。

點撥:

1、把握徽標的組成部分:如中英文大小寫和變體,以及涉及的時間、事物等。

2、說明(介紹)畫面要分清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例2、右圖是“中國郵政”的標志,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明一下標志中所包含的意義。

點撥:

1、整體觀察表象,抓住徽標特征,對圖標的創(chuàng)意(含義),要聯(lián)系具體對象作出合理聯(lián)想。

2、在聯(lián)想的基礎上,扣住行業(yè)的特點來分析其內涵和寓意,

例3、下面是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天地人”的圖形(上面圖形的顏色由上而下分別是紅藍綠色),請認真觀察,并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寫出圖案的構圖設計及其含義。

參考答案:

構圖設計: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圖形部分,即由紅、藍、綠三色構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2008paralympicgames”字樣;三是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標志。

會徽含義:

會徽圖形部分,以書法的筆觸表現(xiàn)出一個運動的人形,仿佛一個向前跳躍的體操運動員,又如一個正在鞍馬上凌空旋轉的運動員,體現(xiàn)了運動的概念。會徽圖形部分同時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爸?,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達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歷經坎坷最終達到目標獲得成功。

會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紅色,寓意著太陽;深藍色,寓意著藍天;綠色,寓意著大地。三種顏色的三個筆畫綜合起來成為一個運動的人形,即為“天地人”,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達了現(xiàn)代人秉持科學的發(fā)展觀,追求運動的和諧,人的自身與自然、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理念。

會徽還以色彩選擇充分體現(xiàn)了三大理念。紅色,是具有濃重中國特色的“中國紅”,體現(xiàn)了“人文奧運”理念;深藍色,代表著高科技,體現(xiàn)了“科技奧運”理念;綠色,代表著環(huán)保,體現(xiàn)了“綠色奧運”理念。

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以天、地、人和諧統(tǒng)一為主線,把中國的文字、書法和殘奧精神融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

點撥:分析各種色彩的寓意。

該題可作如下想像:徽標圖形部分像中文的“之”字,像運動的人形;紅色寓意太陽,深藍色寓意藍天,綠色寓意大地。

(三)小結:

1、把握徽標的組成部分:如中英文大小寫和變體,以及涉及的時間、事物等。

2、說明(介紹)畫面要分清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整體觀察表象,抓住徽標特征,對圖標的創(chuàng)意(含義),要聯(lián)系具體對象作出合理聯(lián)想。

4、在聯(lián)想的基礎上,扣住行業(yè)的特點來分析其內涵和寓意。

5、分析各種色彩的寓意。

注意:

1、分析寓意,文字表述要簡潔、準確、簡明、平實、清晰。

2、不能隨意亂聯(lián)想,要扣住圖中的信息點來聯(lián)想。

3、要認真觀察圖的組成部分,力求避免遺漏說明內容。

四、習題練習。

1、右圖是“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的會徽,請簡明說說其構圖設計及含義。

2、觀察圖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圖畫的特點。

中國探月標識確定暗寓龍傳人的登月夢。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識圖案簡潔明了,凸現(xiàn)中國特色。它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寫意的筆觸旨在傳達一種探索的信念。

3、構成:會徽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是大紅底色的酷似漢字“文”的白色“京”字圖形,約占整個會徽的3/5,取意為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整個“京”字圖形為一個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熬白謭D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樣。最下是奧運五環(huán)標志。會徽非常完美,很有詩意,充滿了青春和活力,代表著中國的發(fā)展和未來,它是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燦爛文化的完美結合。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三

(1)知道中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及主要特點;。

(2)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記住耕地、草地、林地三種最主要的土地類型的分布。

(4)知道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理解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的國策。

2、智能的培養(yǎng)。

(1)初步學會用統(tǒng)計圖表的形式,反映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積在減少的情況下,說明人口與土地資源的關系,培養(yǎng)利用各種地理圖表和文字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2)通過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差異的教學,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3)通過調查家鄉(xiāng)土地資源狀況的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思想教育要求。

(1)通過土地資源重要性和我國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土地、熱愛祖國的情感。

(2)通過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教學,增強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土地資源觀、人地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掌握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構成的特點。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2、難點。

(1)理解我國土地資源現(xiàn)狀與我國地形、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2)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后果,對學生進行土地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土地資源的利用。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回憶,什么是自然資源?什么是可更新資源?我們腳下的土地屬于什么資源?它可更新嗎?土地資源是指目前和可預見到的、將來可供人類開發(fā)利用的土地,它是人類最寶貴最基本的自然資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如何。

板書:第三節(jié)土地資源。

板書:一、土地資源的利用。

教師: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體驗、所見所聞,談談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談認識,由學生總結。

學生總結:土地的用途很廣,有的土地可以種植糧食、蔬菜、瓜果,為人類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種樹木,為人類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長牧草,為人類提供放牧牲畜的場所,提供肉、奶、皮毛畜產品;有的土地還可以用來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對人類極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類就沒有了食物來源,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就會停止。

教師提問:人類對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土地的認識也很深刻。課本上有一段話對“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請解釋這段話的含義。

學生思考、討論、談自己的認識,教師啟發(fā)、引導,由學生總結。

板書:1.土地資源的類型。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四

1.反復誦讀課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感受文中語句的形象美和意境美。

3.積累語言素材。

1.重點:感受語言的形象美和意境美。

2.難點:理解某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1.朗讀一遍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熟悉內容。

2.了解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靜謐(mi4):安靜。

崎嶇(qi2qu1):形容山路不平。

深邃(sui4):深,指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

繁衍(yan3):逐漸增多或增廣。

袒露(tan3):裸露。

憧憬(chong1)jing3):向往。

縈繞(ying2):圍繞,縈回。

羈絆(ji1):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宣泄(xie4):舒散;吐露(心中的積郁)。這里指傾泄出來。

締造(di4):創(chuàng)立;建立(多指偉大的事業(yè))。

玷污(dian4):弄臟(多用于比喻)。

不屈不撓(nao2):指在困難或惡勢力前不屈服,不低頭。

忠貞不渝(yu2):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永葆青春(bao3):永遠保持住青春。

3.讀準下列字音。

棲落(q1)濡濕(ru2)排闥(ta4)震懾(she4)徘徊(huai2)蒼穹(qiong2)啜飲(chuo4)荊榛(zhen1)汗涔涔(cen2)迷惘(wang3)驚愕(e4)黢色(qu1)悄無聲息(qiao3。)白熾(chi4)蟄音(zhe2)。

“歲月,在黃土地上流過”,這是個非常抒情的題目。作者借黃土地上一年四季的更迭,表現(xiàn)了歲月的流逝,而流逝的歲月在作者的心中又引起了萬千感慨。作者感慨什么呢?他借黃土地上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寫,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一起來理解課文。

1.請學生朗讀第一節(jié)。提問:這一節(jié)寫什么?抒發(fā)什么感情?

討論并歸納:寫黃土地上春夜的景色:沉靜(靜謐)而潛伏著活力。

抒發(fā)作者希望“春天里誕生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將鋪滿(擁抱)整個黃土地的愿望。

2.請學生朗讀第二節(jié)。提問:這一節(jié)寫什么?抒發(fā)什么情感?

討論并歸納:寫黃土地上夏日的勞作:浩蕩而又不屈(頑強)。抒發(fā)作者對我們民族頑強進取精神的頌揚之情。

3.請學生朗讀第三節(jié)。提問:這一節(jié)寫什么?抒發(fā)什么情感?

討論并歸納:寫黃土地上秋日的豐收:歡樂又沉思。表達作者豐收不忘來年春,總結經驗,更上一層樓的冷靜和謙遜(深思)。

4.請學生朗讀第四節(jié)。提問:這一節(jié)寫什么?抒發(fā)什么情感?

討論并歸納:寫黃土地上冬日的景色:圣潔而又忠貞。抒發(fā)作者對新春的期待和熱望。

5.由以上的分段閱讀理解后,請大家說說全文的大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通過四季不同景色的描繪,謳歌了黃土地上歷史的變化,謳歌了中華民族勇于進取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6.請同學們說說本文哪些語句富有形象美和意境美。

討論并歸納:這樣的句子在文中很多,我們要邊讀邊想象,體味句子的形象和意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春月是一只青春烏,馱著幽幽夜色,棲落在古城的檐角”,這個句子就如一幅畫:背景是幽幽的夜色,地平線上有一座古老的城池,彎彎的月亮正懸掛在這座城里一家古老建筑的檐角上。多么靜溫、多么富有詩意的一幅畫啊。又如“當最后一片殘冰在荒灘上消融,當流浪的星星搜尋到春天第一聲蟄音,黃土地將又重新奮起……”這個句子也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冬的漸漸消融,冬夜的最后一顆流星逝去了,春天的第一聲蟲鳴后一顆流星逝去了,春天的第一聲蟲鳴從地下隱隱傳來,黃土地又重振旗鼓。這里,冬春的交替是借殘冰、流星和春雷的形象來描述的,語言富有形象性。

1.完成課后練習。a類。

2.完成下列練習。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a類。

靜(mi)_崎(qu)_深(sui)___(tan)__露(ying)__繞(ji)__絆。

(二)仿造句子。b類。

春月是一只青春鳥,馱著幽幽夜色,棲落在古城的檐角…秋陽是________________。

初中語文標點教案篇十五

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感悟作者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愿望。

2、分析通過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3、揣摩、品味課文的抒情意味的語言,摘抄積累詞語、句子和精彩語段。

4、在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給閱讀方法。

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寫法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思想的寫法。

2、品味小說語言,領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愿望。

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教師導入:同學們喜歡不喜歡讀小說?能說說你們是怎樣讀小說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創(chuàng)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說《故鄉(xiāng)》,并通過這篇小說的閱讀,探討閱讀小說的方法。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1、讀各自圈劃查注的生字詞,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2、從名、時、地、著、評方面說說作者及《故鄉(xiāng)》創(chuàng)作情況。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想一想,小說的敘事線索是什么?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

2、根據你對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在原題目《故鄉(xiāng)》前加上定語。

三、反饋展示,討論交流:。

預設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交流:

1、討論課文的敘述的線索和小說的結構層次。

(學生發(fā)言討論后明確:小說按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小說,按時間先后為順序,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段),寫的是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我”的復雜心情,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在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重點寫了閏土的變化;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種種感觸,表達我追求新生活的執(zhí)著信念。)。

2、學生展示各自在題目故鄉(xiāng)前所加上的所加的定語,并引用文本信息闡釋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中都寫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明確:寫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和“我”;閏土就是的主要人物,“我”是的線索人物。)。

2、小說是怎樣來描寫閏土這個人物的?從哪些方面去對比?請細讀課文,搜集信息,完成下邊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顯示以下表格)。

對比內容外貌。

少年閏土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

中年閏土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tài)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態(tài)度。

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

——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討論并歸納: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岸嘧?,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笔欠饨ńy(tǒng)治的壓迫,使閏土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4、“我”對閏土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閏土這個形象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當年,“我”因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而羨慕不已;現(xiàn)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閏土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閏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群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討論并歸納: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對比手法,小說以楊二嫂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閏土的淳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展示人與人關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6、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xiàn)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通過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五、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文,品味、領悟小說語言的含義。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么?

(讓學生從內容和語言方面談個性感受)。

2、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討論并歸納: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討論并歸納: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么“害怕”?

(討論并歸納:因為魯迅當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實現(xiàn),“我”無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xiàn),自然便害怕起來。)。

6、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討論并歸納:閏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shù),所以茫遠。)。

7、課文再次出現(xiàn)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xiàn)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在學生討論后歸納: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沒有;雖然實現(xiàn)希望困難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希望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六、理解朗讀,積累詞語:

老師告訴過大家這么一句話:“學理如建樓,學文如堆沙”。學習語文,強調的是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精彩語段,豐富自己的詞匯,為今后的更好地讀寫打基礎,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詞語作業(yè),摘抄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摘抄文中詞語。

2、挑生讀一讀各自摘抄的詞語、句子、段落。

七、回顧過程,交流收獲:

2、同學們都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學習《故鄉(xiāng)》?我們是學習按怎樣的步驟來學習課文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的過程。

(引導學生回顧故鄉(xiāng)的學習過程,歸納小說閱讀的方法:感知小說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語言——摘抄積累語詞。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小說閱讀中去,反復訓練,形成能力。)。

八、拓展訓練,布置作業(yè):

課外選讀魯迅先生的兩篇作品,并給魯迅先生寫一封信,談談對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經歷、人生哲學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九、附板書:

小說閱讀方法:感知內容——分析形象——品味語言——積累語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1906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