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人類進步的源泉,而總結是提升學習效果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寫總結時,要突出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以及自身的反思和改進。下面是一些關于寫作的名人名言,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說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課文是按怎樣的的順序介紹克隆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概括得出:神話中的克隆、高等動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單細胞微生物的克隆。這樣的說明方法叫做“分類別”。
(3)高等動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相機指導說明方法:下定義。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5)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誕生時間、名字的來由?!岸嗬钡恼Q生有什么意義?
(3)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
3.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思考結果。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從學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還可以”來引導學生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yōu)良的家畜,保護生態(tài)方面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4.學習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體會“誘人”一詞的含義,想想它有哪些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可以將自己從資料上了解到的知識介紹給本組成員聽。)。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設計:
造福人類無性繁殖。
誘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說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課文是按怎樣的的順序介紹克隆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說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體會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及意義,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概括得出:神話中的克隆、高等動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單細胞微生物的克隆。這樣的說明方法叫做“分類別”。
(3)高等動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相機指導說明方法:下定義。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5)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誕生時間、名字的來由?!岸嗬钡恼Q生有什么意義?
(3)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
3、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思考結果。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從學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還可以”來引導學生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yōu)良的家畜,保護生態(tài)方面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4、學習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體會“誘人”一詞的含義,想想它有哪些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可以將自己從資料上了解到的知識介紹給本組成員聽。)。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三
認識教材: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fā)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拓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流程:
一、課題導入。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朗讀要求。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四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nèi)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nèi)容——理解說明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空埻瑢W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什么是克?。簾o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五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白話文的小編為您帶來的《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3篇】,如果對您有一些參考與幫助,請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fā)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朗讀——感悟——拓展。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1、提出朗讀要求。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nèi)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nèi)容——理解說明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什么是克?。簾o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的資料。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現(xiàn)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板書克隆。
1、默讀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句子來。(克隆底下板書:無性繁殖。
2、交流,指導理解說明方法。
3、教師搗亂語序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1、指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科婷钤谀??(就……就……就……)(注意分號)引導找出重點(柳樹枝條插進),(馬鈴薯。仙人掌切塊)。
2、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3、植物克隆還有什么方式?根據(jù)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4、這段采用的說明方法是什么?
5、許多植物繁殖本領很強,會用很多方式。出示課件資料。
6、出示練習要求:仿話練習。
1.請大家自由讀著兩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感受怎樣?
2、交流。
3、指導感情朗讀。
4、出示課件資料,了解更多動物克隆情況。
2、交流。
3、隨機分段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yōu)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tài)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4、、教師引讀。
5、出示減負練習說話。
克隆技術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它可以——可以——可以——。
可以——可以————。
五)學習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補充克隆新成果資料。
3、如果你是克隆專家,你最想克隆什么?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植物。
無性繁殖低等生物。
高等動物。
培育。
造福人類挽救。
培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六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fā)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朗讀——感悟——拓展。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chǎn)生科學求知欲望。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1、提出朗讀要求。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qū)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七
主備人。
仇中玲。
所在學校。
工人子弟。
單元。
第二單元。
課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克隆的知識。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順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解讀、修改。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fā)閱讀興趣。
(一)、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談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一)、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例如馬鈴薯收獲家畜飼養(yǎng)微生物效率。
(二)、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三)、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四)、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2)、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隆)。
(3)、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xiàn)象,最后講神奇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yè)。
(一)、朗讀課文。
(二)、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聽寫生詞。
(二)、師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nèi)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
面講自然界的克?。坑玫氖鞘裁捶椒??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2)、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三)、學習第三段。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1)、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2)、可以培育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糧食、蔬菜、品質優(yōu)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4)、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一)、《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二)、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練習。
(一)、說說克隆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將課外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識卡片。)。
板書設計。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克隆的作用造福人類。
科學小品文本身對學生來說就充滿了誘惑,了解了克隆一詞的含義后,直接到文本中尋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脈絡,學習說明文的條理性。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結合課文,適時的灌輸相關知識點,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再次回顧文本,復習說明方法,鞏固知識點。
在學生對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克隆充滿好奇時,讓他們搜集了解相關內(nèi)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八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什么是克?。簾o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九
1.認識生字,理解詞句,讀通順課文。
2.初步了解克隆知識,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3.初步了解說明文中心突出、科學性強、條理清楚的特點,了解一般的說明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板書“克隆”,請同學們快速讀一二自然段,說說什么是克?。?/p>
再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意理解,說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個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紹了克隆的一般知識,說明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指名說說:
本文中心是?
說明的順序是?
5.朗讀全文。
三、作業(yè)。
《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什么是克隆?課文講了哪些內(nèi)容?
二、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讀。
2.指名說說什么是克?。?/p>
出示: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師指出:這是“下定義”的說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說一句。
三、學習第二段。
1.小組合作閱讀。
課文從哪幾方面講自然界的克???用的是什么方法?
2.交流。
指名說說。
(1)從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個方面來介紹。
(2)歸納說明方法:
分類別:分幾個類別來說明。
四、學習第三段。
1.小組合作閱讀。
朗讀后分析討論課文是以怎樣的結構形式來寫克隆技術的誘人前景的?
2.交流歸納。
先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再分說: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總——分——總。
五、總結全文。
1.集體朗讀全文。
2.指名交流:
課文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業(yè)。
1.《補充習題》。
2.課外收集一二個克隆的事例。
板書:
什么是克隆——無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造福人類——培育、挽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
主備人。
仇中玲。
所在學校。
工人子弟。
單??元。
第二單元。
課??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克隆的知識。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順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解讀、修改。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fā)閱讀興趣。
(一)、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談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一)、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例如?馬鈴薯?收獲?家畜?飼養(yǎng)?微生物?效率。
(二)、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三)、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四)、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2)、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
(3)、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xiàn)象,最后講神奇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yè)。
(一)、朗讀課文。
(二)、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聽寫生詞。
(二)、師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nèi)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
面講自然界的克???用的是什么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2)、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三)、學習第三段。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1)、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2)、可以培育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糧食、蔬菜、品質優(yōu)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4)、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一)、《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二)、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練習。
(一)、說說克隆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將課外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識卡片。)。
板書設計。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克隆的作用??????造福人類。
科學小品文本身對學生來說就充滿了誘惑,了解了克隆一詞的含義后,直接到文本中尋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脈絡,學習說明文的條理性。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結合課文,適時的灌輸相關知識點,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再次回顧文本,復習說明方法,鞏固知識點。
在學生對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克隆充滿好奇時,讓他們搜集了解相關內(nèi)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文章內(nèi)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nèi)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什么是克?。簾o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趣點不在于文本所描述的關于克隆的一些知識,而在于人類能否“克隆人”。對于“克隆人”我也沒有更多的了解,只是在媒體上看到過一些報道,主要是在倫理道德范疇討論這新生事物的利弊。既然孩子們感興趣,我覺得不妨和他們交流一番,于是課堂上有了不同的聲音:
生:既然我們?nèi)祟愐呀?jīng)能夠克隆高等生物,我想現(xiàn)在一定也能克隆人了吧?(有的認同,有的迷惑)。
師:據(jù)老師看到的消息,現(xiàn)在還沒有誕生克隆人,但是有些國家的科學家在致力于這項科學研究。
生:老師,我覺得有克隆人該多好啊!
生:不好!
(課堂起了紛爭)。
師:你們覺得克隆人好不好,說說理由。
生:我覺得好,比如現(xiàn)在許多大明星都很忙,如果能夠克隆的話,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
生:我也覺得好,如果能夠克隆人的話,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臟活,危險活都可以讓克隆人去干。
生:我也覺得好,如果能夠克隆人的話,我們可以克隆出許多科學家?guī)椭覀冞M行科學研究。
師:按照大家的意見,我們要加快研究克隆人的步伐哦。
生:我覺得不好,如果克隆出一個思想不好的人,那他會給我們社會帶來許多麻煩,比如盜竊、搶劫等。
…………。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三
3、理解本課重點詞句,知道什么是“克隆”(以上為教學重點);
4、知道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此為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
1、師:我爸爸是一位愛侍弄花草樹木的人,每當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常見我爸把一種樹接到另一種樹上,我好奇的問爸爸在干什么,他總是喜滋滋地告訴我:“我在嫁接樹林呢!”還看見過他在秋季把桂花樹、石榴樹的樹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這些壓過的枝條移到另一處栽種。我常問爸爸這又是在干什么,他總樂呵呵地說:“我這叫壓條?!苯裉烊藗兘o它用了一個新的科學名詞叫……(生齊答:克??!)知道老師今天與大家學習哪篇課文嗎?2、板書課題:7、神奇的克隆,生齊讀題。
1、自由讀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
(1)指名分段讀文,達到讀通讀順;
(2)指名板演“薯”、“率”,檢查對生字的識記(其他同學描紅生字,加強識記效果)。
3、默讀課文:要求:畫出不懂或有疑問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書試著自己解決,如自己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4、歸納匯總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聯(lián)系讀文、生活,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1、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三方面內(nèi)容?[引導學生歸納出三點內(nèi)容: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實驗成功;
(3)、克隆造福人類。]。
2、通讀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從高等動物、植物、單細胞微生物及克隆在醫(yī)學上的運用引導學生全面回答此問題。)。
(師小結本節(jié)內(nèi)容,過渡下一環(huán)節(jié))。
1、描紅、臨寫課后生字每字兩遍;
2、繼續(xù)熟讀全文,課外查找有關克隆的資料,試著完成課外第3題;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四
這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性科普文章,介紹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認為教學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xiàn)象及克隆的前景——師生互動,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說明方法——布置練習題,搜集相關信息,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說教學過程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五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nèi)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nèi)容理解說明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p>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無性繁殖
(1-2)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六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與學生談論很熟悉的《西游記》,主要人物是孫大圣,緊急關頭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當然是神話,但被今天的科學家變成了現(xiàn)實,這就是“克隆”。
板書課題,克隆。
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們從課題中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順序是本文首先介紹了克隆的含義,然后介紹了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接著介紹了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于人類,最后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讀第3-5自然段,思考:
1、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義?(小組討論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讀6-9自然段討論并解答。
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
克隆技術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
六、作業(yè):收集有關克隆技術方面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什么是克隆:無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七
(生讀通課文后)。
師: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是哪三方面呢?請大家默讀全文,邊。
讀邊思考這一問題。
(約6分鐘后交流)。
生1:我找到了一個點,就是課文介紹了克隆是什么。
師:對!你概括得很準確。(板書:什么是克?。┻€講了什么呢?
生2:我認為課文還講了克隆的作用。
(一片附和聲)。
師: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克隆——。
生:(七嘴八舌)造福人類。
師:用書上的話概括是個好方法。(板書:克隆造福人類)還有呢?
(生沉默,有幾只小手似舉非舉,顯然不敢確定)。
師:那這樣吧,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哪幾節(jié)是寫“什么是克隆”,哪幾節(jié)是寫“克隆造福人類”。
(約3分鐘后交流)。
生3:課文1、2節(jié)是寫“什么是克隆”。
生4:(立即舉手反駁)我覺得1—4節(jié)都是講“什么是克隆”。
師:好,現(xiàn)在出現(xiàn)兩種意見,你們同意哪種呢?
生4:(迫不及待)老師,我這樣分的理由是第三節(jié)最后說“凡此種種,都是植物的克隆?!边@說明這一節(jié)也在講“什么是克隆”。第四節(jié)最后也說“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這也是講“什么是克隆”。
師:大家贊同想法嗎?(停頓,學生若有所思,片刻不少學生點頭)我也贊同觀點,可能有的同學還不是很理解,別急,相信學完這課你就能明白。
師:哪幾節(jié)講的是“克隆造福人類”呢?
生5:6—9節(jié)是講“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對此學生沒有分歧,達成了共識)。
師:那現(xiàn)在還有哪節(jié)沒有說到呢?這節(jié)講的又是什么呢?
生6:第五節(jié),這一節(jié)講的是世界第一只克隆羊誕生了。
生7:就是克隆實驗。
師:對?。∵@不就是課文的第三方面嗎?(板書:克隆的實驗)。
師:好!現(xiàn)在我們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手指板書)同學們,你們看,作者的思路多清楚??!從介紹什么是克隆,講到克隆的實驗,再講克隆造福人類,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克隆。
(生埋頭讀書,感覺有些茫然,我便做了提示:是從同一個角度寫的嗎?不少生豁然開朗。)。
生8:我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寫的是《西游記》中的克隆。
師:哦!也就是神話中的克隆。(板書:神話中的克?。┻€有呢?
生9:第三節(jié)植物的克隆,第四節(jié)是說低等生物的克隆。(板書: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
師:那第三節(jié)呢?
(剛才那三個句式一樣,學生依葫蘆畫瓢,很容易說出。對于第三節(jié)生不知該如何表達了。)。
(我的預設是“科學解釋的克隆”,運用了說明文常用的下定義的方法,但感覺就這樣生硬地告訴學生不太容易接受。忽然想到,數(shù)學中不是有很多定義嗎?于是——)。
師:誰來解釋解釋什么叫倍數(shù)。
(學生一愣,馬上就有個學生心領神會。)。
生10:第三節(jié)解釋了克隆,告訴我們克隆的定義。
師:你反應非???。這節(jié)我們可不可以說是科學解釋中的克???(師板書:科學解釋中的克隆)這是用了下定義的方法,是這樣的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學生講了很多,什么“引起我們的興趣”啦,“很簡單,容易懂”啦,等等。由于快要下課了,我作了個總結。)。
師:同學們很會揣摩作者的心思,講得不錯。老師也有一點想法:作者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寫什么是克隆,能讓我們在頭腦中對克隆建立起立體印象。(學生不理解什么叫“立體印象”。于是,我隨手畫了個正方形和正方體。)如果只從一個角度講,就像這個正方形,而從幾個不同的角度講,就像這個正方體,讓我們對所要講的事物產(chǎn)生立體印象,了解得更加清楚。(學生會心一笑)。今天,我們又學了一招:為了講清別人比較陌生的事物,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介紹,這樣別人的印象才會深刻。
…………。
【我的感想】。
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以“科技之光”為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夢圓飛天》、《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克隆之謎》。說實話,這是讓不少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主題單元,原因很多,我感覺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這樣的課文“語文味”不足,放入科學課似乎更好。對此困惑,我也曾茫然,但想到既然編者將它們編進語文課本,必然有他們的道理,也一定想通過課文的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由此,我想到:挖掘教材語文因素,教科學課所不教。
那么,這篇課文有哪些語文因素呢?哪些又是科學課所不教的呢?我首先想。
到的就是語言的內(nèi)容和形式,即,表達了什么和是如何表達的。因此,我在學生疏通文字后,著力做了兩件事:一、弄清課文講了哪三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在講“什么是克隆”這部分時,又講了幾方面。二、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感受課文的結構嚴謹,步步深入,以及多角度闡述某一事物的寫作方法。
應該說,這節(jié)課我在盡力凸現(xiàn)“語文味”,但由于是課前思考不夠深入,導致課堂不夠流暢,坎坎坷坷比較多,費了不少周折;對寫作思路的感悟,側重于老師的“說教”,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感悟時間,估計內(nèi)化就更加困難。此外,對于“立體印象”的總結,不知是否恰當,有沒有拔高之嫌,從現(xiàn)場的情況看,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聽的興致最濃,大概是將語文和學生“整合”的緣故吧!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八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nèi)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nèi)容理解說明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
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空埻瑢W們?yōu)g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nèi)容及條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nèi)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什么是克?。簾o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xiàn)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十九
我想這是不可能的。首先,克隆能夠復制人的身體信息,但無法復制性格和心靈。就算外貌相同,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下,人的思想就會有所不同。所以,就算再克隆一百個愛因斯坦,也不見得會出現(xiàn)一個跟原來一樣偉大的物理學家。其次,克隆人不能像《西游記》里那樣用來做替身,因為克隆人只能自然長大,不可能在瞬間就長到和真身一樣的年齡,并且,克隆人也是人,具有相同的人的權利,不能拿克隆人做替死鬼。
在《西游記》里,孫悟空用完毫毛,一抖就收回去了,沒什么危害。可在現(xiàn)實中,克隆技術存在很多危害,需要我們警惕。首先,克隆存在非常大的技術風險。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成功克隆某樣的生物(尤其是人)的幾率很小,不超過5%。而且,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克隆出來的生物存在早衰現(xiàn)象,例如克隆羊“多利”的壽命就很短,可能是克隆技術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導致了“多利”的健康隱患。其次,克隆將減少遺傳變異,通過克隆產(chǎn)生的個體具有同樣的遺傳基因和同樣的疾病敏感性,一種疾病就可能毀滅整個由克隆產(chǎn)生的群體。還有,這些克隆出來的生物能不能供人食用呢,它們身上的'基因疾病會不會傳染給人類呢?這太讓人擔心了。
總之,我希望科學家們認真研究克隆技術,減少壞處,發(fā)揮好處,為人類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篇二十
本單元的主題為“科技之光”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握文體特點,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渡衿娴目寺 愤@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動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而說明是文章的表達方式。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研讀文本,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練明白?;谖迥昙墝W生學情及《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體會并學習下定義、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克隆”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就和意義,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斯賓塞曾經(jīng)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彼晕以诒菊n的教學中將指導學生運用“自讀自悟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并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由于前面學過《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分成了兩個課時。
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現(xiàn)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通過這樣的導入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好地引出下文教學。
隨后,引導學生帶著自讀目標初讀課文,并借助字詞教學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葉圣陶先生說過:“要讓學生在書中走幾個來回。”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真正走上幾個來回,才能把書讀通了讀懂了。因此,二讀時著重指導朗讀和對課文整體脈絡的把握。然后,可以多種形式來讀課文,小組賽讀,男女生分讀等讓學生再次感知文章內(nèi)容。在不知不覺中這也培養(yǎng)了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落實后,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和能力部分內(nèi)容就基本實現(xiàn)了。
第二課時的教學應該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亮點新意的展示,下面,我就第二課時教學談談我的設想。
(一)緊扣文眼,層層推進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會抓關鍵的題眼進行教學,常常能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渡衿娴目寺 愤@一課題,毫無疑義就得抓“神奇”二字進行教學。在課始復習上堂課所得后,教者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你覺得克隆“神奇”在哪兒?邊讀邊在文中適當批注;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最后小組代表全班交流。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能夠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充分自主地學習,交流也能緊緊圍繞“神奇”二字展開,學生緊扣文眼,自主探究,不僅再次理清了課文的脈絡,還充分感受到克隆的神奇的之處!
(二)巧抓語言,當堂訓練
大部分說明文敘述簡潔,語言缺乏感染力,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時,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知道除了文中介紹的柳樹、馬鈴薯、仙人掌外,還有桑樹、葡萄、桂花、桃花、寶石花等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此時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的方法,當堂試著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植物的克隆。通過抓住課文關鍵處語文,不僅能讀懂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而且非常之“神奇”,還能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真是一舉多得!
(三)體會語言,了解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5-6年級的閱讀目標中對于閱讀說明性文章,有這樣的要求:“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教學說明性文章,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應該還厚著更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等也是說明性文章的本色所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了解作者基本的說明方法,如第二自然段中對克隆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結合學生了解的數(shù)學中的定義,從已有的舊知中明白下定義的妙處。而文本從植物到微生物再到高等生物,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采用了舉例子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進一步補充文本,并告知學生,大家采用的方法就是和文本一樣的說明方法,從實踐中明白說明方法的好處。通過對這些說明方法的了解,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說明克隆的神奇所在。也就解決了過程與方法這部分目標的內(nèi)容。
(四)創(chuàng)設話題,思辨導行
教學說明文不僅要把握文本語言的特點,還要善于捕捉可訓練點,靜心設計,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明辨是非,培養(yǎng)語感,獲得多方位的提升?!渡衿娴目寺 方Y尾寫到: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如果你是“一名克隆專家,你會克隆什么?”通過進一步的探究,讓學生明白,我們利用“克隆”技術不是來享受,不是來傷害他人,而應該用其造福人類,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有了“說”的話題,并且在“說”的過程中訓練了語言表達,認清了“克隆”的價值取向,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達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舉例子)
植物
無性繁殖(下定義) 微生物
高等生物
8、神奇的克隆 培育 (分類別)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華,板書是教師的第二顏面。在板書中可以看出整篇課文的結構,說明方法的運用,這樣的板書突出中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知識結構。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此刻站在這里,我深切體會到:有多少位教師就有多少種說課!以上就是本課的教學設計,懇請批評指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27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