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08:36:14
愛惜糧食教案(通用19篇)
時間:2023-11-16 08:36:14     小編:文軒

教案是教學的橋梁,它能夠幫助教師將教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編寫教案時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避免內容過多或過少的情況發(fā)生。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案案例,對于大家編寫教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愛惜糧食教案篇一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能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重點:仔細觀察插圖,比較具體地把事情經地寫清楚。

教學難點:依據圖畫,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第1課時

(一)揭示習作題目,明確寫作內容。

(二)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指名讀“習作要求”。

2、回憶本學期哪次作文要求也是“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這件事 》)

3、這次習作有什么新要求?(一是仔細看圖,理解圖意;二是展開想象,化靜態(tài)畫面為動態(tài)的語言、動作。)

(三)指導觀察,口述圖意。

1、請同學們看圖,圖上畫著什么時間?哪些人,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想象:小朋友為什么要去倒飯?

3、爸爸、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

4、小朋友會怎么說,怎么做?(合理想象)

5、這篇文章應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內容要寫具體?

參考提綱:

起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

(略)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倒飯--菜不好(或已吃飽等)

經過:爸爸、媽媽:勸阻(做) 教育(說) (可設置情節(jié),如爸爸發(fā)

(詳)小朋友:明白道理(說) 火,媽媽耐心教育。)

結果:吃掉剩飯或放著一一餐熱熱再吃等。

(略)

(四)指導口述圖意。

1、依據參考提綱及習作提示,自己口述。

2、指名口述,集體評議。

3、同桌互說互評。

4、指名優(yōu)等生口述,集體再評。

第2課時

(一)復習:這篇文章寫時要注意什么?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

2、經過部分分幾步寫具體。

3、看圖作文要展開合理想象。

(二)學生打草稿,教師巡回指導。

(三)指名讀草稿,集體修改。(經過是否具體?想象是否合理?

(四)同桌互改,再自己修改草稿。

(五)謄抄。

愛惜糧食教案篇二

認知: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行為:

1.愛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2.愛護莊稼,不踐踏。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jié)儉”德目中“愛惜糧食”的有關要求設置的。

設置本課有很強的針對性。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一般沒有直接參加過農業(yè)生產勞動,有的甚至連莊稼也沒見過。他們對于糧食與生產糧食的勞動是聯系不起來的,認為糧食就是父母用錢買來的,吃完了再去買就是了,沒有節(jié)糧的意識。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初步了解糧食的用途,尤其是糧食與國家建設的關系,與國情的關系,懂得糧食浪費不得,從小養(yǎng)成愛糧節(jié)糧的好習慣。

課文采用兒歌配圖的形式,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講糧食是個寶,用處很大。這里主要從生活方面講人與糧食的關系。每人每天都要吃飯,主食是用糧食做的,誰也離不了。然后擴展到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像糕點、糖酒、副食品、豆制品、調味品等,這些人們也經常食用。使學生體會人與糧食的關系。

第二部分,講糧食來之不易。讓學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種出來的,是用汗水換來的。教學中可結合“千人糕”等傳統(tǒng)故事或是多媒體課件,使學生體會到從種糧到制成供人享用的食品,要經過多少人的勞動,浪費掉了太可惜,也是對勞動的不尊重。

第三部分,從國情角度出發(fā),使學生認識節(jié)約糧食與國家建設的關系,知道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人每天都要吃飯,需要多少糧食。在有限的耕地上種出糧,供這么多人享用,實在不容易,也實在不富裕。再說,我國國土面積大,有時這里鬧災,有時那里鬧災,旱澇、地震、風雹、蟲災等自然災害,都影響糧食產量。而且遇到大災難,首先要救人,這時如果缺糧、斷糧,會出現大問題,一地受災要八方支援。使學生懂得節(jié)糧不僅為自家,更重要是為人民。為國家,培養(yǎng)他們的義務感。

第四部分,講的是積少成多的道理。我國人口多,每人浪費一粒米,就是個不小的數字。反過來,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積少成多也是了不起的數字。讓學生初步懂得要從小養(yǎng)成愛糧節(jié)糧的好習慣,愛惜每一粒糧食。

1.從實際出發(fā),不同地域的學生對糧食及節(jié)糧的意義認識不同,對糧食愛惜的程度不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要求,不要一律。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把糧食的生長過程表現出來,有利于城市孩子的理解。

3.對節(jié)約糧食做得好的同學要表揚,尤其是農村學生對糧食還是很愛惜的,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4.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對糧食的充足供應,學生容易產生“浪費一點沒關系”的思想,要講清節(jié)糧的意義,遠遠不只限于個人家庭,而更多的要從國情的度角看問題,加強學生愛惜糧食的義務感。

愛惜糧食教案篇三

通過召開這一次主題班會,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tài)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yǎng)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

表演、小品、背誦等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fā)展。

(二)讓本放小記者對本班同學以珍惜糧食為中心進行采訪,并將采訪答案與同學交流。

(三)請同學們觀看《小品喜怒哀樂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學們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jié)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從何麗珠和朱佳穎演出的小品還是李奕煒等同學演出的小品,我們不難得知隱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驚的數據來告訴同學節(jié)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yǎng)同學們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好品質。最后,宣布班會結束。

節(jié)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愛惜糧食教案篇四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2課時

多媒體出示《愛惜糧食》的圖片,句子、要求。

教學要求:讓學生明白習作的要求,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根據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背景,發(fā)揮想象,口述圖意。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看圖作文——愛惜糧食

出示2

1分鐘

讀要求,你讀懂了什么?

3分鐘

(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的?

(2)小作者抓住哪幾方面來寫?用“——”劃出寫得具體的詞句。

5分鐘

學生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師小結:圍繞中心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寫具體。

(課件5)

5分鐘

1、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1、圖上畫著哪些人?

2、他們在干什么?

3、是什么時候的事?)

2、出示學習提示

1、圖上畫著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課件5

3、討論人物、時間、地點、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媽媽、農民伯伯

板書:小明

爸媽

點明:小明、爸爸、媽媽是這幅圖的主要人物,農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時間:春天的中午

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小明胸前的紅領巾說明是放學后,從農民伯伯頭戴草帽,彎著腰在插秧,推測出這是春耕的季節(jié)。)

事情:出示填空(口頭說話)

(課件6)

一個—————的———————,小明———————,爸爸媽媽———————————————————。

(3)討論事情的順序。

板書:起因:小明要倒剩飯

經過:爸媽勸阻教育

結果:小明懂得道理

(4)確定重點:這三步哪一部分要寫得具體些?

點明:事情的

經過應作為重點寫具體。(板書:寫具體)

(5)同學回想一下我們積累的愛惜糧食的諺語和詩歌等

如《鋤禾》出示它的多媒體

2分鐘

1、10分鐘

出示學習提示

2、爸爸、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小明會怎么說,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內容要寫得具體些?

(課件7)

(1)自由組合討論,小組匯報,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語言、動作是否合理。

(3)評議后,其他小組補充(力爭求異)。

3分鐘

愛惜糧食教案篇五

1.讓幼兒體會勞動者的光榮,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

2.培養(yǎng)幼兒尊重勞動者、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認識"五一"勞動節(jié)的多媒體課件。

1、師:“寶貝們,你們知道5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呢?”

生:“五月一日是勞動節(jié)”。

2、師:“寶貝們真聰明,5月1日啊,是全世界勞動者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所有的勞動者都有權利放假休息一天,大家都會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

3、師:那說到這,寶貝們要問了,誰是勞動者呢?那我來告訴你們,比如說辛苦種植糧食的農民,建造房子的建筑工人他們都是勞動者。

5、生:“清潔工是勞動者,他們把我們城市打掃的干凈又漂亮、、、、、、(引導幼兒一一說出完整的句子。)

1、師:“寶貝們說的真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說的勞動者們,他們都是怎樣勞動的呢?”(出示圖片:建筑工人、制衣廠工人、農民、交通警察、清潔工)

3、師:“寶貝們真棒,說的真好。他們啊都是為大家服務的都是勞動者,他們的勞動都是光榮的,我們應該熱愛勞動,更應該尊重別人的勞動?!?/p>

(引導幼兒說出怎樣尊重別人的勞動:如建筑工人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給我們建造房子,我們就更應該愛護好我們的房子,不隨意亂圖畫墻壁,毀壞墻面。清潔工不論刮風下雨堅持打掃衛(wèi)生,使我們的環(huán)境變的更加美麗,我們就更應該愛護好環(huán)境不隨意丟垃圾破壞環(huán)境、、、、、、)

談話:勞動是光榮的

教師:“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嗎?”

請幼兒一一發(fā)言。

教師小結:“要知道,他們都是為大家服務的,都是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是光榮的,我們應該熱愛勞動,應該尊重別人的勞動。”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勞動,肯定很辛苦,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游戲:“角色扮演”

1、爸爸媽媽辛苦了

玩法:由兩名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從外面回來,一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的孩子,給爸爸、媽媽拿拖鞋、倒茶水等。

教育幼兒在家?guī)椭改缸隽λ芗暗氖虑?,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2、讓幼兒嘗試著多表演其他角色(如 醫(yī)生跟患者、售貨員跟顧客之間)

愛惜糧食教案篇六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師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愛惜糧食教案篇七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圖2,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6—7圖《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包谷、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xù)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yǎng)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愛惜糧食教案篇八

2、能傾聽他人的.談話、理解他人的語意。

3、學習用語言表達對農民秋收辛勤勞動的贊美和豐收的喜悅心情。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糧食的主要知識。

物質準備:農民秋收活動的錄像,各種糧食的圖片。

(1)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在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說說秋收的情景,想象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

(3)引導幼兒發(fā)準"秋收""糧食""農民"等音。

(1)引導幼兒用與同伴交談的不同方式與農民阿姨交談。

(2)引導幼兒體會到農民耕種的辛苦。

(2)每組推選一名同伴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向同伴介紹如何節(jié)約糧食。

(2)小結: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飯,每一種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挑食,愛惜糧食。

愛惜糧食教案篇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體會勞動者的光榮,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

2.培養(yǎng)幼兒尊重勞動者、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認識"五一"勞動節(jié)的多媒體課件。

一開始部分:

通過提問導入活動主題。

1、師:“寶貝們,你們知道5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呢?”

生:“五月一日是勞動節(jié)”。

2、師:“寶貝們真聰明,5月1日啊,是全世界勞動者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所有的勞動者都有權利放假休息一天,大家都會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

3、師:那說到這,寶貝們要問了,誰是勞動者呢?那我來告訴你們,比如說辛苦種植糧食的農民,建造房子的建筑工人他們都是勞動者。

5、生:“清潔工是勞動者,他們把我們城市打掃的干凈又漂亮、(引導幼兒一一說出完整的句子。)。

談談如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1、師:“寶貝們說的真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說的勞動者們,他們都是怎樣勞動的呢?”(出示圖片:建筑工人、制衣廠工人、農民、交通警察、清潔工)。

3、師:“寶貝們真棒,說的真好。他們啊都是為大家服務的都是勞動者,他們的勞動都是光榮的,我們應該熱愛勞動,更應該尊重別人的勞動。”

(引導幼兒說出怎樣尊重別人的勞動:如建筑工人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給我們建造房子,我們就更應該愛護好我們的房子,不隨意亂圖畫墻壁,毀壞墻面。清潔工不論刮風下雨堅持打掃衛(wèi)生,使我們的環(huán)境變的更加美麗,我們就更應該愛護好環(huán)境不隨意丟垃圾破壞環(huán)境、)。

二、基本部分:

談話:勞動是光榮的。

教師:“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嗎?”

請幼兒一一發(fā)言。

教師小結:“要知道,他們都是為大家服務的,都是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是光榮的,我們應該熱愛勞動,應該尊重別人的勞動。”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勞動,肯定很辛苦,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結束部分:??。

游戲:“角色扮演”

1、爸爸媽媽辛苦了。

玩法:由兩名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從外面回來,一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的孩子,給爸爸、媽媽拿拖鞋、倒茶水等。

教育幼兒在家?guī)椭改缸隽λ芗暗氖虑?,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2、讓幼兒嘗試著多表演其他角色(如醫(yī)生跟患者、售貨員跟顧客之間)。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

1、教育幼兒應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培養(yǎng)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教育幼兒學會尊重他人。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7頁,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一

1)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節(jié)約糧食,現在做起。

2)也許溫飽在某個角落還是難題,請珍惜手中的糧食!

3)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4)飲食是文化,請從窗口文明做起。

5)學校食堂可真大,干凈整潔靠大家,來買飯時請排隊,爭先恐后真不對。

6)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7)請大家保持餐桌衛(wèi)生,給我們一個干凈的用餐環(huán)境。

8)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9)食不凈則多病,食不盡則多蠅。

10)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二

學期一次的“生活.鄉(xiāng)土.藝術”活動在倉幼拉開了序幕,活動的形式更是別出新裁:幼兒作品展示、家長作品展示、教師展示課等,我勇于接受了這次的展示課,在教研組的討論與支持下,我決定挑戰(zhàn)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會課,社會課對于我來說真的是難以把握的一個領域,那么應該設計怎么樣一堂課呢?無疑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

思考之余我覺得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上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鄉(xiāng)土藝術周系列活動,設計了中班社會《珍惜糧食》這一堂課。目的是讓農村的幼兒借助本土原有的農作物來了解糧食來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勞動的艱辛,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并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案設計出來之后便是試教,試教是一個長期與痛苦的過程。一次次的試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課堂是改了又試,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感覺自己正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從第一次的教案目標修改:了解農民種田的辛苦,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飯的來歷,感受農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懂得要愛惜糧食,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執(zhí)教展示,自我感覺還是有進步的,如:當第一次我試教過后,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就給我提了意見:表揚幼兒的語言可以再豐富些、動作可以再夸張化點、提問幼兒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聽了大家的意見之后,我又經過了教案的重新修改與自我的重新準備,第二次試教,試教過后,發(fā)現自己有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就是我每次給幼兒提問題時總是提一半,這無疑給幼兒壟斷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與準備,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覺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課上下來,我感覺自己的亮點有三。

一、這堂課選材不錯,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讓幼兒通過課堂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學會珍惜糧食。

二、課堂思路清晰,能夠有效的提問,提問方式多樣性。從個人回答到朋友間的討論。

三、課前準備比較豐富,既有ppt,又有視頻,能夠吸引幼兒眼球。

四、教態(tài)好,聲音響亮、待人親切,富有感染力。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課時讓幼兒學著做一做時,動作可以再夸張化一些,這樣能夠帶動幼兒的情緒。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讓幼兒一目了然,有些鏡頭可以拍的再大些,像農民冒著太陽流汗時的照片。

另外,我感覺自己是幸運的,有一幫姐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還有一個師傅在背后默默的幫助我,才使我能夠大膽的展示這堂課,相信我會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下次的展示課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三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就是要為兒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把兒童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并以其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兒童的生活的過程。

對于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chuàng)造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應引導兒童重視、關注、觀察、感受、體驗、反思、提高和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生活;不應該讓兒童成為別人生活的旁觀者、評論者、模仿者,而應該引導兒童“過他自己的生活”,成為他自己生活的實踐者,成為他自己生活的觀察者、反思者、體驗者和創(chuàng)造者。

課堂生活只是兒童整體生活的一個部分,課堂和學校里的資源也只是課程和教育資源的一個部分。因此,品德教學應從課堂生活拓展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使學校、家庭、社會都成為品德的教育場所;使游戲、電視和網絡,使教師、家長、公眾以及兒童自己都成為品德教育者??傊箖和娜可詈蛢和钪車械囊磺惺?、所有人都成為教育資源和教育者。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四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yǎng)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剩飯視頻。

活動過程:

這是誰浪費的。

1、讓幼兒觀看幼兒剩飯的視頻,然后分組討論:小朋友挑食、剩飯對不對,為什么?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1、請小朋友看圖片,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里播種、施肥、澆水,夏天里頂著烈日鋤草,秋天里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圖片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1、出示圖片,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后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活動結束:觀看饑餓兒童的圖片,激發(fā)幼兒同情饑餓兒童的情感。通過教程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節(jié)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五

一、活動名稱: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三、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們?/p>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六

1、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活動準備: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七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們?/p>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fā)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虿シ?,結合劇情節(jié)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wèi)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guī)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凑l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guī)》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yǎng)成延續(xù)至家庭中落實。

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九

1、 教育幼兒應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 培養(yǎng)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 教育幼兒學會尊重他人。

4、 大膽說出自己對愛惜糧食的理解。

5、 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7頁,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本節(jié)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又稱為“谷物”,含營養(yǎng)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3690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