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鑒賞論文(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10:42:18
唐詩鑒賞論文(通用21篇)
時間:2023-11-18 10:42:18     小編:字海

理解是對信息和知識進行領(lǐng)悟和吸收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知識框架和形成思維體系。寫作技巧有哪些?來和我一起學(xué)習(xí)吧。掌握好總結(jié)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寫出更好的總結(jié)作品。

唐詩鑒賞論文篇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唐詩鑒賞論文篇二

本詩沒有正面去抒發(fā)宮人的痛苦,但無聲的哀怨流露其間。

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薛逢的這首《宮詞》,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fēng)格。

詩的首聯(lián),即點明人物身份和全詩主旨:“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薄笆恰薄ⅰ巴蓸恰苯灾笇m妃的住處?!妒酚洝し舛U書》記,方士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zhí)期”;又,《舊唐書·武宗本紀》記,“會昌五年作望仙樓于神策軍”。詩中用“十二樓”、“望仙樓”代指宮妃的住所,非實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義。這兩句是說,宮妃們在宮樓之上,一大早就著意梳妝打扮,象盼望神仙降臨一樣企首翹望著君王的恩幸。

頷聯(lián)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內(nèi)心的清冷、寂寞:“鎖銜金獸連環(huán)冷,水滴銅龍晝漏長?!边@兩句說,宮門上那獸形門環(huán)被緊緊鎖住,那龍紋漏壺水滴聲聲。上句“冷”字,既寫出銅質(zhì)門環(huán)之冰涼,又顯出深宮緊閉之冷寂,映襯出宮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長”字,通過宮妃對漏壺中沒完沒了的.滴水聲的獨特感受,刻畫出她晝長難耐的孤寂無聊的心境。

頸聯(lián)通過宮妃的著意裝飾打扮,進一步刻畫她百無聊賴的心理?!霸器倭T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是說剛剛梳罷那濃密如云的發(fā)髻,又對著鏡子端詳,惟恐有什么不妥貼之處;想再換一件新艷的羅衣,又給它加熏一些香氣。這一聯(lián)將宮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懷著希望的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十分逼真?!巴钡臅r間越長,越叫人心情難堪,說是沒指望吧,又懷著某種期待;說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實在渺茫。罷梳復(fù)又對鏡,換衣重又添香,不過是心情煩亂無聊和想望之極的寫照。

末聯(lián)寫宮妃“望”極而怨的心情,不過這種怨恨表達得極其曲折隱晦:“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芭垩F”,指穿短袍繡袴的宮女?!斑b窺”二字,表現(xiàn)了妃子復(fù)雜微妙的心理:我這尊貴的妃子成日價翹首空望,還倒不如那灑掃的宮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將臨幸正殿,不會再來的了。似乎有一種近乎絕望的哀怨隱隱地透露出來。

這首詩對人物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極其細膩、逼真。自首聯(lián)總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聯(lián)即把這種“望”的心情融于對周圍環(huán)境的描畫、對人物動作的狀寫和對人物間的處境的反襯之中,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寂寞、苦悶、傷怨的精神生活。

唐詩鑒賞論文篇三

(其一)。

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給使君須。

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

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shù)行書。

“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越婦拜縣官;“桑芽今尚小,

會待春日晏,絲東方擲掉?!?/p>

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

縣官踏飧去,簿吏復(fù)登堂。

唐詩鑒賞論文篇四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春天夜短,睡著后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征,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美夢乍醒、欲起未起之時,回想起昨夜的風(fēng)雨聲聲,于是想見風(fēng)雨過去必有很多落花,這里的聽覺形象風(fēng)雨聲決不是令人感傷的斷腸聲,而是包蘊豐富的更新曲。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唐詩鑒賞論文篇五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

寫一個月夜,詩人不從天上月寫起,卻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叭ト酥粩?shù)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現(xiàn)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繪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寧靜安謐的。

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朦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從中能夠真切感到一個未眠人的存在,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fēng)燈”,由舟外寫到舟內(nèi),由遠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遠地描寫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邊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相聯(lián)系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由衷心贊美夜的“靜”美。忽然船尾傳來“撥刺”的聲響,使凝神暇思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zhuǎn)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顯然剛剛有一條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實則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將對立因素滲入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可以強化總的基調(diào)。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生,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diào)。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lián)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guān)聯(lián)。它最初起源于晉代《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格。大約是因為他太精于詩律,運用這種絕體,可以因難見巧吧。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糝徑楊花鋪白氈”、“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格。這些詩的優(yōu)點不只在于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yīng),融為一幅完整圖畫。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lián)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

唐詩鑒賞論文篇六

白居易。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fēng)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

江畔誰人唱竹枝?

前聲斷咽后聲遲。

怪來調(diào)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竹枝詞》原為巴、渝間民歌,唐詩人顧況、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有擬作,以七言絕句的形式,歌詠地方風(fēng)物習(xí)俗及男女戀情。此組詩為白居易元和十四年(819)作于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任上,敘寫聽唱《竹枝》歌及其感受。

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么要唱這樣一種凄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xí)r,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凄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凄苦之處,音調(diào)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huán)境?!八疅煹汀泵鑼懡嫔蠠熿F迷漫,給人造成一種壓抑之感;“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顯然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郁憤不能自己,故發(fā)而為歌,聲調(diào)凄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huán)境烘托歌聲的悲哀?!端?jīng)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痹厨Q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xié)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凄愴的情境氣氛。

詩歌寫得如此凄婉動人,顯然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guān)。

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前兩句寫哀怨如泣的《竹枝》歌聲時斷時續(xù),打破了夜靜空山的沉寂,而這幽怨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問語說,不直接道出,發(fā)人思索,而更覺沉痛可傷。第三句謂這《竹枝》怨歌并非獨唱,而是“蠻兒巴女齊聲唱”。戀兒巴女,當時對湖北、四川一帶男女青少年的一種稱謂,因古時稱楚國為荊蠻、四川為巴蜀。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嘆云: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殺,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此為詩人自指。上首借景寓悲,這里則無窮羈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繪詩人于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xiāng)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fēng)雨中。巴東、巴西,均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節(jié)一帶,后者在今四川閬中一帶。雨腳,雨絲、雨點。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致。水蓼,蓼科植物,生水邊,夏秋間開白色帶紅五瓣小花。江籬,香草名,亦生于水邊。

“冷花”、“濕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凄凄”,描繪歌鄉(xiāng)雨景,鄉(xiāng)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后聲調(diào)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后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diào)凄苦,因所唱多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詞苦”詩。通州司馬,指白居易好友、詩人元?。ㄗ治⒅?。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得罪了當權(quán)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后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擬《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于苦調(diào)、溢于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并不失于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唐詩鑒賞論文篇七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白話譯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fēng),

繽紛的落花鋪滿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lián)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xiàn)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zhuǎn)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lián)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fēng)雨聲,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lián)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fēng)雨不是疾風(fēng)暴雨,而當是輕風(fēng)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xiāng),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diào)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春曉》是一首惜春詩,看似極為口語化,卻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將春天的景物展現(xiàn)給讀者。不知清晨,但是卻知道報曉的鳥兒鳴叫;知道春風(fēng)春雨的光顧,卻不知道落英多少。詩人就是這樣在反復(fù)周折的句式中來描寫大好春光的。全詩以清新活潑、明朗暢曉的語言來描寫春天的秀麗景色,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萌發(fā)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濃,景美而情切,并且給人留下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不盡韻味。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shù)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唐詩鑒賞論文篇八

這首詩前四句先以兩個典故,寫出大自然化育出來的豐富資財,遠不夠“使君”之流貪官的搜刮,以此總括全詩。主題鮮明,用語尖銳,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憤慨之情。這種憤慨之情籠罩著整首詩的畫面;也籠罩后面的敘事和描寫?!霸綃D未織作”二句敘述了時節(jié),用蠶“始蠕蠕”突出了節(jié)令很早很早:小蠶從卵中孵化而出,剛剛開始蠕動。這個敘述極重要,這是構(gòu)成全詩矛盾的一個先決條件,正是在這種節(jié)令上官府就來催收稅賦,更看出官府逼交稅賦的冷酷性。

詩人用“騎馬來”這一行動寫出縣官擺威風(fēng)的情景,然后用“獰色”一句刻畫縣官的肖像,引起讀者的憎惡感。這個縣官騎著高頭大馬,滿臉橫肉,一副猙獰的顏色,再加上卷曲的紫色絡(luò)腮胡子,這就把縣官可怖可憎的嘴臉勾勒出來?!皯阎幸环桨濉眱删涫莿幼髅鑼?,意思是從懷中取出一方催收賦稅的紙板,這一動作描寫也有它深刻的含義:一方面寫出這個縣官氣勢洶洶,借著官府的公文毫不講理地催收;另一方面寫出縣官的催逼不是個人行動,而是官府的規(guī)定,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整個政府機構(gòu)?!安灰颉眱删涫钦Z言描寫。這兩句話雖然簡單,但亦把縣官狐假虎威的行徑和盤托出;另外,用一“怒”字也把未出場的“使君”與縣官同是一丘之貉的本質(zhì)揭示得非常深刻。

詩的這一層,通過肖像、行動、語言,從表及里地塑造了縣官這一人物形象,藝術(shù)性與思想性結(jié)合得很好。

“越婦拜縣官”六句,寫蠶婦的哀告以及被迫招待縣官酒飯的情景。這里用一個“拜”字,突出蠶婦說話時哀告的神情;再從蠶婦哀告的語言來寫出蠶婦的困境?!吧Q俊鄙行?,蠶剛剛開始蠕動,哪有能力交賦稅;哀告中只能苦苦懇求縣官延期。這幾句話生動地把蠶婦的形象刻畫了出來?!靶」镁唿S粱”一句是對蠶婦形象的補充,這一描寫,把蠶婦可憐的處境表現(xiàn)得更值得同情了。賦稅無力交付,為了求情還得招待縣官一餐飯食。這幾句在貌似客觀的敘述之下,隱含著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兩句,把描寫往更深一層開拓,詩歌戛然而止,是不止之止,韻味悠長,耐人尋味??h官大吃大嚼一頓,剛剛離開,而管理稅收的小吏又闖了進來。

這首敘事詩寫得很有特色,它將客觀敘述與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有機地交融在一起;將議論與敘事相互穿插,相互深化,收到了精警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其次,詩人攝取了表現(xiàn)力很豐富的細節(jié),使形象鮮明。如“獰色虬紫須”這一肖象描寫,“踏飧”這一細節(jié)描寫,把縣官的形象簡潔地勾畫出來。第三,對話也很有性格,縣官的話耍弄權(quán)術(shù),蠶婦的話苦哀求情,都極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唐詩鑒賞論文篇九

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

二十年前曉寺情。

鑒賞。

這是一首懷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絕句。

一個春日的拂曉,天色朦朧,將明未明,作者在醉鄉(xiāng)中聞著花氣和黃鶯的叫聲,心情安閑恬靜,忽然一只小狗跳過,碰撞起鐘聲,于是勾起了他二十年前在寺廟里的一段回憶。

這二十年前的情事是怎樣的呢?詩里沒有明說,但我們從詩人所寫的一篇小說中卻略知大概。

如大家所知,詩人曾寫過一篇著名的傳奇小說《會真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戀愛的故事。崔鶯鶯是一個美麗、溫柔、多情的女子,張生很愛她,但終于因她出身卑微,不利于自己圖取功名富貴,而將她拋棄了。其實,這也就是詩人的一篇自傳性的小說,而《春曉》一詩就是這篇小說的張本,張生就是詩人自己。

詩人拋棄原來的戀人后,不久就另外和一位名門望族的小姐韋叢結(jié)了婚??梢娝且粋€負心漢。但另一方面,他對原來的戀人又念念不忘,很懷念她,對自己的薄幸,深感內(nèi)疚?!岸昵皶运虑椤?,在往事的.回憶中,他的心情又不安起來了。

這首詩寫得是婉曲回環(huán)。首句連用兩個“半”字,描寫春天拂曉時若明未明的朦朧景色;第二句以“醉聞花氣睡聞鶯”,極寫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恬靜,以暗襯作者此時心情的安閑舒適;第三句“猧兒撼起鐘聲動”

作一轉(zhuǎn)折,頓生波瀾,勾起了詩人二十年前往事的回憶,這句轉(zhuǎn)得極妙,詩中的波瀾起伏全是句中那只小狗撼起的鐘聲所引起的。一首僅四句的短詩,能寫得如此波瀾起伏,足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

元稹很擅長寫古今體艷詩,他的這類詩語淺情深,很能吸引人。《春曉》一詩,尤引人注目。科學(xué)院編寫的《中國文學(xué)史》還特別指出:“這詩是《會真記》的張本,值得在文學(xué)史上著重提出的?!?/p>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

這首詩與《逢入京使》寫作時間相近,約作于天寶八年(749)岑參第一次從軍西征時。從辭家見月兩回圓的詩句看,岑參離開長安已近兩個月了。

如今宿營在廣袤無垠的大沙漠之中,一輪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回顧兩個月來的旅程,想到月圓人未歸,看到唐軍在沙磧中列營而宿,寫下了這首絕句。這是沙漠行軍途中野營生活的一個剪影。

走馬西來欲到天句,指出了踏上征途后的'行進過程,我們仿佛看到詩人躍馬揚鞭,從長安出發(fā),沿著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風(fēng)塵仆仆的向西進發(fā)。欲到天三字,既表明了離家之遠,又表現(xiàn)了不畏艱難險阻、天高路遠的氣概,仿佛要飛馬走到天的盡頭,不達目的不止。詩人將走馬西來的空間過程,表現(xiàn)得氣象壯闊而又富有健美的動感。如果說首句主要描寫的是辭家后的空間行程,那么下句詩寫的就是辭家后的時間過程。辭家見月兩回圓句,表明辭家已近兩月,月圓人不圓,不免要牽動思鄉(xiāng)之情。詩人將想念親人的感情閘門剛剛打開,立刻又把它關(guān)閉起來,將筆陡轉(zhuǎn),由遐想回到現(xiàn)實中來。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兩句,上句故設(shè)疑問,提出一個眼前急需解決的宿營問題,下句詩不作正面回答,卻轉(zhuǎn)筆寫景:似乎詩人并不關(guān)心今宵宿在何處,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磧中之景:在明月照耀下,平沙莽莽、萬里無人的大漠,是那樣沉寂,那樣荒涼,在月色中又是那樣朦朧。在廣袤無垠的沙漠瀚海之中,今夜又該宿在何處呢?不言而喻,詩人和他的伙伴們,只能就地列營,過一種風(fēng)餐露宿的生活。這就表現(xiàn)了戎馬生涯的艱苦,從而給讀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磧中作》詩僅四句,但每句詩都能給人不同的藝術(shù)感受。起句有一股勃發(fā)的激情和大無畏的精神,雄奇壯美而豪邁。次句情深意遠,含蘊豐富。三句以設(shè)問兜轉(zhuǎn),宕開前句,有轉(zhuǎn)折回旋的韻致。結(jié)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結(jié),于暮色蒼茫之中,使人感到氣象壯闊。整首詩給人以悲壯蒼涼之感。杜甫稱贊岑參的詩篇終接渾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這是稱贊他的詩結(jié)尾渾厚,氣象闊大,不可窺其涯際。從結(jié)句平沙萬里絕人煙(一本作平沙莽莽絕人煙)來看,境界闊大,茫無邊際,正可謂篇終接渾茫。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一

原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及注釋。

作者:魯龍。

譯文。

出嫁三天都要下廚,洗手去做羹湯。

沒有問婆婆喜歡吃什么,做完了先讓小姑嘗。

注釋。

入廚下:下廚做飯。

羹湯:稀飯。

鑒賞。

作者:佚名。

中唐人以白描敘日常生活,往往曲盡人情。朱慶余《閨意上張水部》寫洞房花燭夜后的新嫁娘,令人過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詞》內(nèi)容如朱詩之續(xù),藝術(shù)上亦不相讓。

古時常言新媳婦難當,在于夫婿之上還有公婆。夫婿稱心還不行,還得婆婆順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過門第三天(俗稱“過三朝”),照例要下廚做菜,這習(xí)俗到清代還保持著,《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風(fēng)俗,但凡新媳婦進門,三天就要到廚下去收拾一樣菜,發(fā)個利市”。畫眉入時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則更為緊要。所以新媳婦總會有幾分忐忑不安的。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二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

寫一個月夜,詩人不從天上月寫起,卻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數(shù)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現(xiàn)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繪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寧靜安謐的。

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朦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從中能夠真切感到一個未眠人的存在,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fēng)燈”,由舟外寫到舟內(nèi),由遠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遠地描寫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邊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相聯(lián)系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由衷心贊美夜的“靜”美。忽然船尾傳來“撥刺”的聲響,使凝神暇思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zhuǎn)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顯然剛剛有一條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實則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將對立因素滲入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可以強化總的基調(diào)。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生,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diào)。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lián)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guān)聯(lián)。它最初起源于晉代《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格。大約是因為他太精于詩律,運用這種絕體,可以因難見巧吧。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糝徑楊花鋪白氈”、“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格。這些詩的優(yōu)點不只在于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yīng),融為一幅完整圖畫。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lián)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三

杜牧曾因仕途坎坷,長期飄泊南方?!赌钗粲巍肥侨舾赡旰笞窇浤谴物h游而寫的組詩,一共三首,這是第一首。

詩的前兩句,描寫他十年浪跡江南,自由自在的生活。漫長的生涯中,詩人只突出了一個“自獻自為酬”的場面。兩個“自”字,把他那種自斟自飲,自得其樂,獨往獨來,不受拘束,飄然于繩檢之外的神態(tài)勾畫出來了。這神態(tài)貌似瀟灑自得,實際上隱約地透露出滿腹不合時宜的憤世之感。

詩的后兩句正面寫到《念昔游》的`“游”字上,但是并沒有具體描寫江南的景色。“秋山春雨”只是對江南景色的概括,然而爽朗的秋山和連綿不絕的春雨也頗富于江南景致的特征?!按骸薄ⅰ扒铩倍诌B用,同前面的“十載”相呼應(yīng),暗示出飄泊江南時日之久。詩人寄情山水,徜徉在旖旎風(fēng)光之中,興會所致,不免吟詩遣興。寫游跡又突出江南的寺院,正如作者在《江南春絕句》中所說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風(fēng)光尤勝。“倚樓”關(guān)切吟詩。“倚遍江南寺寺樓”,并烘托出游歷的地域之廣闊,也即是時間之長,又呼應(yīng)開頭“十載”。

詩人到處游山玩水,似乎悠然自在,內(nèi)心卻十分苦悶。這首憶昔詩,重點不在追述游歷之地的景致,而是借此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愈是把自己寫得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而且年復(fù)一年,無處不去,就愈表現(xiàn)出他的百無聊賴和無可奈何。詩中無一處正面傾吐牢騷,而又處處讓讀者感到有一股怨氣,妙就妙在這“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上面。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四

作者:張九齡。

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作者介紹:

張九齡(673-740)唐代大臣、詩人。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少聰慧能文,唐中宗景龍(707-710)初年進士,為校書郎。后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唐玄宗開元(713-741)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為唐代名相。張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其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fēng)格轉(zhuǎn)趨樸素遒勁。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xí)的六朝綺靡詩風(fēng),貢獻尤大。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相關(guān)作品欣賞:《張九齡唐詩精選》。

這是一首詠物詩。所詠的是將要歸去的.燕子。但詩人并沒有工細地描繪燕子的體態(tài)和風(fēng)神,而是敘述與議論多于精工細雕的刻畫。

阮閱《詩話總龜》卷十七引《明皇雜尋》,稱張九齡在相,有謇諤匪躬之誠。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陰中傷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賜焉。九齡作《歸燕詩》貽林甫。從上面所記本事推知,這首詩應(yīng)作于張九齡被罷相的前夕。詩人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以直言敢諫著稱。由于李林甫等毀謗,玄宗漸漸疏遠張九齡。開元二十四年,張被罷相,《歸燕詩》大約寫于這年秋天。

詩從海燕“微眇”寫起,隱寓詩人自己出身微賤,不象李林甫那樣出身華貴?!俺舜阂鄷簛怼本?,是寫自己在圣明的時代暫時來朝廷做官,如燕子春來秋去,不會久留的。中間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就一日數(shù)次出入其間,銜泥作窠,來隱寓自己在朝廷為相,日夜辛勞,慘淡經(jīng)營。“繡戶”、“華堂”和“玉堂”,都是隱喻朝廷。末句是告誡李林甫:我無心與你爭權(quán)奪利,你不必猜忌、中傷我,我要退隱了。此時大權(quán)已經(jīng)落在李林甫手中,張九齡自知不可能有所作為,不得不退讓,但心中不無牢騷和感慨。劉禹錫《吊張曲江序》稱張被貶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諷禽鳥,寄詞草樹,郁郁然與騷人同風(fēng)。”這是知人之言。從這段話來評《歸燕詩》同樣是適合的,《歸燕詩》就是“托諷禽鳥”之作。

這首律詩對仗工整,語言樸素,風(fēng)格清淡,如“輕縑素練”(張說評張九齡語)。它名為詠物,實乃抒懷,既寫燕,又寫人,句句不離燕子,卻又是張九齡的自我寫照。詩人的藝術(shù)匠心,主要就表現(xiàn)在他選擇了最能摹寫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五

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總未成年,還很稚氣。她也許心想嘗湯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嘗之。姑嫂之間,嫂是尊長。對夫婿要低聲問,對小姑則可“遣”矣。情事各別,均應(yīng)服從于規(guī)定情景。這兩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寫得細膩傳神。

詩人寫到“嘗”字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讀者去補充了。這樣反覺余味無窮,體裁的限制轉(zhuǎn)化為表達的優(yōu)長。由于詩人善于描寫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幾筆便勾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六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被后世詩家尊為“詩圣”。有《杜工部集》。

【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杜甫有弟四人:杜穎、杜觀、杜豐、杜占。戰(zhàn)亂時分散于河南、山東等地。

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境。

長:一直,老是。

【賞析】: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lián)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枪枢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lǐng)。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jīng)意,看似與憶弟無關(guān),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zhuǎn)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jié)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qū)懗觥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yīng),承轉(zhuǎn)圓熟,結(jié)構(gòu)嚴謹?!拔葱荼眲t“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zhuǎn),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七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翻譯。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注釋解釋。

聽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柱:定弦調(diào)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zhuǎn)過頭看一下奏者。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拂弦:撥動琴弦。

詩文賞析。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shù)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tài)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痹姷囊欢鋵憦椆~的女子纖手撥箏,正處于彈奏狀態(tài)。箏是一種弦樂器。從唐詩中所描寫的箏來看,箏是十三根弦,如:“花臉云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按笈尭叽话俪撸迓暣僦摇保▌⒂礤a《夜聞商人船中箏》)。此詩是速寫,當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纖手上,以及彈奏的環(huán)境。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從畫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shù),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于聽覺的藝術(shù)。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讀者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fēng)姿、高潔的環(huán)境使詩人過于全神貫注了。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痹娙私K于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詩的前兩句寫女子正在彈箏,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yīng)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xiàn)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此詩顯然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fā)。“時時”說明這并非偶爾失手,也并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于有意為之。有人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于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這種故意的失誤是出于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fēng)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著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此處的`“周郎”喻指聽者,“欲得”就意味著當時坐在一旁的“周郎”沒有看她。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聽者已經(jīng)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聲中了。本來這應(yīng)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于一“顧”,怎么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一兩個音,于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xiàn)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朝她一看,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原來是誤非真誤。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tǒng)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xiàn)出兩者的心理神態(tài),其意趣韻味無窮。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八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這是一首情詩。在詩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愛情的。

我們在李商隱的〈嫦娥〉詩中,提到后羿到昆侖山向西王母乞求長生不老仙藥的故事。西王母的神話,常被中國的詩人引用,更有趣的是有關(guān)西王母的容貌、性別,歷代的記載不同。雖然詩人所描述的西王母都是豐姿曼妙的女子,但事實上西王母的形貌,在現(xiàn)存最早的文獻記載中,他只是一只人狀、豹尾、虎齒而善嘯的怪物罷了。我們就透過李商隱的另一首〈瑤池〉詩來探討這則神話故事。

這首詩首句的「瑤池阿母」,指的就是王母?!袋S竹歌〉是穆王作的哀民詩,八駿是穆王所騎的'八匹駿馬,牠們的名字是:絕地、翻羽、奔宵、起影、踰輝、超光、騰霧、挾翼。詩中的穆王是指周昭王的兒子滿,在位五十五年。

這則記載對西王母所住洞穴周圍的環(huán)境,又詳細描述。《山海經(jīng)》書中,有關(guān)西王母的神話,其記載大致如此。

其后《淮南子》〈覽冥訓(xùn)〉有:「羿請不死之藥于王母,姮娥(嫦娥)竊以奔月。」的說法,也就是我們上篇所講的,這里對西王母的形貌沒有說明。

但到了《穆天子傳》中,對西王母的記載便有了很大的改變,《穆天子傳》說:「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zhí)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页螅熳佑x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惶熳哟鹬唬骸河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還)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再回到這里)』」。

這里的西王母已經(jīng)由怪物變成一位會唱歌,會款待君王的主人了。而且還與穆天子相約來日再見。

這里的西王母是西方的王母,有玉女幫她駕車,有青鳥當她的從者。

西王母的神話,流傳到漢朝,便成為一位雍容華貴,風(fēng)姿綽約的美麗仙女,與最初虎齒豹尾的怪物相差十萬八千里。

李商隱詩中的西王母,等待穆天子再來瑤池,除了前所舉《穆天子傳》中記載外,《列子》周穆王中也曾記載說:「穆天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遂賓于王母,觴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二者可以互相比較。

李商隱用西王母的神話寫這首詩,是帶有諷刺意義的,詩中后一句「穆王何事不重來」,是以西王母唱歌邀請穆天子----「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問穆天子如果沒死,能不能再來瑤池作客?穆天子回答她,回去把萬民安頓好,三年后會再來。然而西王母朝思暮盼,穆王沒有再到瑤池,詩人故意用「何事不重來」的問句,便是諷刺人那有不死的,想求仙以求長生,畢竟只是妄想,用這種藉神話傳說諷刺時事的寫法,是希望對漢朝君臣迷信長生不死之術(shù)提出一些警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唐詩鑒賞論文篇十九

孟郊似乎存心要與前人爭勝毫厘,寫下了這樣一首構(gòu)思更為奇特的怨詩。他也寫了落淚,但卻不是獨自下淚了;也寫了驗證相思深情的意思,但卻不是喚丈夫歸來看取或驗取淚痕了。

怨詩。

孟郊。

試妾與君淚,

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

今年為誰死!

在同時的朋輩詩人中,韓愈推重的莫過于孟郊,他曾稱贊道:及其孟郊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shè),間見層出。(《貞曜先生墓志銘》)盛贊其藝術(shù)構(gòu)思之精巧。

藝術(shù)構(gòu)思是很重要的,有時決定著創(chuàng)作的成敗。

比如說寫女子相思的癡情,這該是古典詩歌最普遍最常見的.主題了,然而,藝術(shù)構(gòu)思不同,詩的風(fēng)貌也不同。薛維翰《閨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閣。

不笑不復(fù)語,珠淚紛紛落。此詩以落淚寫怨情之苦,構(gòu)思平平。李白筆下的女子就不同了: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唐詩鑒賞論文篇二十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寫一個月夜,詩人不從天上月寫起,卻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數(shù)尺”是說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是寧靜安謐的。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有紙罩避風(fēng),故曰風(fēng)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fēng),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能夠真切感到一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fēng)燈”,從舟外寫到舟內(nèi),由遠及近。然后再寫到江岸,又是由近移遠。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頭景物隱略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jīng)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禁衷心贊美夜的“靜”美。由于他與自然萬類息息相通,這“靜”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的寂靜幽獨該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使凝神睇視著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zhuǎn)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顯然剛剛有一條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把對立因素滲入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可以強化總的基調(diào)。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于詩意的情景,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lián)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因而決不是什么“斷錦裂繒”(胡應(yīng)麟)?!袄先ピ娖獪喡c”,從詩題“漫成”可知是詩人一時得心應(yīng)手之作,這種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達到的。

唐詩鑒賞論文篇二十一

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huán)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相傳為諸葛亮送費祎處,名萬里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

(即浣花溪),這一帶地處水鄉(xiāng),景致幽美。杜甫就在這里營建草堂。飽經(jīng)喪亂之后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xí)绶帕恕J茁?lián)即滄浪三字,暗寓《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引出下文疏狂之意。即字傳達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

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襯,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lián)之中盡管連用四個地名,由于它們展現(xiàn)極有層次,使讀者目接一路風(fēng)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跡。萬里、百花,使詩歌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態(tài),為下文寫狂預(yù)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fēng)細雨天氣,光景饒有情趣: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凈悅目;細雨使荷花格外嬌艷,微風(fēng)吹送,清香可聞。頷聯(lián)結(jié)撰極為精心,寫微風(fēng)細雨全從境界自然現(xiàn)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細膩生動。含通常寫微風(fēng)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呵護之意,而風(fēng)的柔和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足見雨之細。兩句分詠風(fēng)雨,而第三句風(fēng)中有雨,這從凈字可以體味(雨后翠篠如洗,方凈);第四句雨中有風(fēng),這從香字可以覺察(沒有微風(fēng),是嗅不到細香的)。詩歌采用互文手法,使詩句更為凝煉精警。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凈;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排得錯落有致,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憑添音韻之美。此聯(lián)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xiàn)作者的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

前四句描繪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詩人現(xiàn)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繼絕,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饑荒。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dǎo)致恒饑稚子色凄涼。頸聯(lián)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恒饑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為了粘對,從詩意看,則突出恒饑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夸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即倒斃路旁無人收葬,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xiàn)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jīng)患難,卻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頑強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這就是所謂疏放。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他卻興致勃勃地在那里贊美翠篠、紅蕖,聯(lián)系眼前的迷醉與現(xiàn)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ㄗ孕穹蚶细瘢犊穹颉分档猛嫖吨?,在于它將兩種看似無法調(diào)合的情景成功地調(diào)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風(fēng)含翠篠、雨裛紅蕖的自然美景,一面是凄涼恒饑、欲填溝壑的可悲可嘆之事,全都借狂夫這一形象而統(tǒng)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yōu)美景致的描寫,不足以襯托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不成其為狂夫。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0016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